邓文平太极拳猫步练习视频视频欣赏有谁会

如何练习太极拳猫步_百度知道为什么练习太极拳要先走好猫步?
北理太极拳公众号佚名
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之一。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猫步的走法:一、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二、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练习太极拳,要先走猫步(资料图 图源网络)三、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脚,调整尾闾,可感觉左脚心虚空,重量可卸掉,左脚仍可有轻灵感。四、左腿微弯,腰胯松开舒展开,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五、落步。右腿要松开,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将触未触地前,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随后全脚掌踏实。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向右侧略移,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六、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完全松开,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松大概就应该这样,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动就不牵挂,心放下了,没有牵挂了,自然就松开了。这是俺自己的方法,欢迎借鉴),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与脚背成钝角。有支撑八面之感。七、收步。右腿为实腿,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走猫步为主,拳架为辅。猫步走好了,再练拳架事半功倍。走猫步练习过程: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初练,对自己的身体很模糊,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慢慢能听到自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具体操作: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如果劲为十分,落步时前腿为0,后腿为10,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即使前腿成弓步。先练猫步再练拳(资料图 图源网络)重心向下一沉即可将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多长时间走一步?一分钟左右或更长,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对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累上好多倍。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可以再迈大步。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体会尾闾在迈步收步时的作用。尾闾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观内听,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不然与做操无异。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我最近体会是:脸部松透,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真格的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但这只是外像,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走猫步常见问题:一、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二、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三、平时不容易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坚持锻炼2、3个月,每日十五分钟,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四、练猫步前,平时也锻炼,可怎么走几步腿就发酸发软?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根平日经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不用的肌肉放松,即使是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累说明动作基本到位,如果不累,不要沾沾自喜自己的腿劲了得,很可能是上半身不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2985|回复: 6
猫步有文走,有武走.每天练拳之前,走个百八十步,是为文走,之後打拳,会觉得格外轻灵.我最初也是这个走法,也是这个体会,走猫步也有沉气的作 用,因为开始练拳尾闾不正,以前拳架的毛病翘著屁股,在猫步中改正。但走猫步时,尾闾倒正一些.所以初阶段走...
常言道:“人老先老腿,树老先老根。”人的根基就是两条腿,经常锻炼我们的双腿对於全身的健康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太极拳运动中,腿部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又说“步不稳则拳乱”。...
cunzhang2015
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猫步的走法: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 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3、提右腿...
长江1号0001
杨式里有这种练法. 如果你不懂劲,不管怎么走猫步是出不了功夫的 要有老师指导,才能走正确.最好要先懂劲,再走才好.
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猫步的走法: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 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3、提右腿...
xiongcaiweilve
“立身中正气贯顶,走进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记得我的师父当时好像这么说的,你试试吧”。补充一点,迈步的时候,不要去够,但是也不要不敢迈,支撑腿弯曲,迈步腿自然伸直就好,脚跟先着地,慢慢转腰,慢慢转移中心。感觉就像楼上所说...[转载]我与名师邓文平互动太极拳问题
[转载]我与名师邓文平互动太极拳问题
我与名师邓文平互动太极拳问题
&&&&&&&&&&&&&&&&&&&&&&&&&&&&&&&& 我与名师邓文平互动太极拳问题
&&&&&&&&&&&&&&(邓文平先生的“单鞭”)(陈雄的“单鞭”)
&&&&&&&&&&& &点评《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的一些看法
&&&&&&&&&&&&&&&&&&&&&&&&&&&&&&&&&&&&&&&&&&&&&&&&& &&&&& &陈雄
&&&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资料是泰籍华人邓文平先生写的。2008年邓文平先生放下一切,再次学习太极拳,在曼谷向来自中国的两位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因功夫进展神速,进而独创一门安般太极拳。自2009年起,邓文平先生将他习练太极拳的心得,发表的网络之上,结果大受欢迎,自2012年起,不断有太极拳拳友自中国来访。现在也有中国学生特地来曼谷找邓先生学习太极拳。邓先生目前是太极拳网络红人,其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著作,由中国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太极内功的奥妙》是中国太极拳类的畅销书。《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资料写有不少较好的练拳体会,确实值得太极拳爱好者阅读。为了探讨研究太极拳的练法,我对该资料其中的一些练法和说法持不同看法,故闲话聊于以下。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9》里面说:“学拳容易改拳难,那是外家拳的说法,搬来用在太极拳上,是大错特错,太极拳是改拳容易学拳难,”
&&&&& 点评:拳谚云:“学拳容易,改拳难。”从人体的生理规律来看,我们学习每一个动作都是受意识支配的,形成动作技能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稳定阶段,直至达到动作的自动化阶段。所谓自动化是指动作非常熟练,大脑皮质对动作的意识反映和意识支配逐渐减少,甚至可以暂时变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有别于随意动作)。动作越熟练,意识支配的成份就会越少。这是因为在学会动作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了严格的排列和组合,构成了固定的“型“和格局。在生理学中,把这种系统性称为运动动力定型。无论是建立正确的动作,还是形成错误的动作都是如此。我通过长期观察而发现,对太极拳而言,改拳难,学拳亦难。我根据练拳的不同层次需要而对徒弟改拳,部分人说了多次到现在还改不过来呢!
&&&&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27》里面说:“其实分内家拳和外家拳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形体,看人体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也就是看屁股。打拳时屁股突出的就是外家拳,屁股往里收的就是内家拳。”
&&&&& 点评:我看过几位有较好功夫的内家拳前辈的照片,屁股明显突出,单以看屁股分出外家拳、内家拳的话,我认为这样断言不大实际。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61》里面说:“李雅轩的弟子打得是清一色的立体拳。李氏的理论实在是高明,但他留下的拳架是最不易出功夫的架子。”
&&&&& 点评:李雅轩的较好功夫的成名弟子有刘仲桥、林墨根、何其松、朱德纯、贺洪明、肖德生等人。练习太极拳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练习拳架是重要的功课,是练知己的功夫,身上有知己知彼的功夫才能懂劲。如果李雅轩的的拳架是最不易出功夫的架子,那么刘仲桥、林墨根等人的太极功夫从何处练出来啊?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62》里面说:“一边松胯,一边要找尾闾中正,正尾闾杨家的两大秘传是走太极猫步和面壁蹲墙术。”
&&&&& 点评:据介绍,面壁蹲墙术是智能气功的辅助功法,来源于杨氏太极拳门秘传的松腰法。这样说法缺乏可信的考证,我曾问过崔毅士、武汇川、田兆麟、、李雅轩、牛春明的传人,未见杨家太极拳有传授面壁蹲墙术的练法。面壁蹲墙术的松腰功效是单纯的柔软,不是太极拳需要的节节贯串的松活、松弹、松沉,对练习瑜伽有点好处。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62》里面说:“传统的方法是要先松肩松肘,这个顺序是不对的,松肩并不很难,但如果先松了肩,沉劲一上身,下面的关节就被压住,就难松了。松关节就松两胯关节,我之前有不少对松胯的描述。松胯真的很重要,你俩胯真的能全松开,全身其它关节也就差不多了。”
&&&&& 点评:我不认可邓的这样说法。松肩、松肘是跟随身势松开而沉到位,太极拳的身法松沉是整体性的。据我多年的体悟和教拳经验,松肩、松肘、松胸、松腰、松胯、松膝、松踝都有一个协调整合的时间和过程,从上往下松身沉到脚底的练法,未见因先松开肩、肘而压住下面的关节,怎么会一下子沉死下面某个部位呢?至于先松肩松肘就会压住下面的关节,我估计是练法有问题。再有说能松胯并不等于能松肩坠肘,我见过这种太极拳爱好者。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72》里面说:“我的经验是含胸就不能拔背。沉肩有两种,一种是含胸沉肩,一种是拔背沉肩。功夫浅时,是含胸沉肩,功夫深时就变成了拔背沉肩这就是我要说的含胸不如拔背。”
&&&&& 点评:邓把含胸、拔背分开之说在太极圈内尚有不同看法,含胸、拔背分开的优势和功效不见得比不分开为好。我认为含胸、拔背不分开的整劲还会好一些。含胸和拔背有静态、动态之分,与沉肩坠肘关系密切,含胸拔背的同时松腰沉肩。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74》里面说:“松肩很重要,松肩不是沉肩,”
点评:邓对松肩的说法不大实际。我认为,松肩有两个作用,一是肩关节松开了就会灵活,二是肩胛骨松开了就会下沉。沉肩不能完全代表松肩尚可说得过去,但松肩不含沉肩实在说不过去。
&&& 《成仙之路-安般太极拳法121》里面说:“杨式拳的步法不适合技击,但适合练功。”
&&&& 点评:可能邓未系统学练杨氏太极拳,缺乏深入了解,故出此言。杨式太极拳快练小架身高步小,有利于机动灵活和反应变化;诸如跟步、进步、退步、卸步、窜步等步法迅捷的飘忽不定。这样的步法怎么不适合技击呢?用于练功的慢练大架,当然不适合技击哦。
&&&&&&&&&&&&&&&&&&&&&&&&&&&&&&&&&&&&&&&&&&&&&&&&&&&&&&&&&&&&&&&&&&&&&&&&& 日
&&&&&&&&&&& 回复陈雄先生的点评《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 邓文平
&&&&& 陈雄先生写了一篇点评文章,发在网上。并且将他的这篇文章传到我的邮箱里。我觉得,我如果不回复,不太礼貌。所以也只好写几行字,就陈雄先生提出的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
一。关于改拳容易学拳难。
&&&&& 传统的说法是学拳容易改拳难,所以我的说法,可能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 武禹襄先生最初是跟杨露禅学的太极拳,十年左右,仅得其大概。后到赵堡镇防陈清平。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 从武禹襄功夫上身的经历看,确实是改拳容易学拳难。
&&&&& 知道陈雄先生的老师林默根,是因为看了萝卜酒写的《老拳师的故事》。讲实话,我对林默根先生还是很佩服的。从网上得知,林默根在同他的老师学拳不久后,就找到的老师的老师周子能,去学拳改拳。在这之后,林默根先生又去找到了李雅轩老师,跟李雅轩学拳。
&&&&& 林默根先生的功夫是好的。从他学拳改拳的经历看,不存在什么学拳容易改拳难。
&&&&& 前些天,一位学太极拳将近三十年的来自武当上的朋友,来曼谷与我交流。我用了四天的时间,将他所学的一套拳架改为我认可的可以提高练功效率的拳架。如果不是这位朋友有练拳二三十年的基础。四天能学好一套完整的传统太极拳套路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从这位朋友的经历来看,也不存在什么学拳容易改拳难。到确实证明了改拳容易学拳难。
&&&&& 为什麽学拳难?因为大多数太极拳老师根本就没什麽功夫。或者有功夫也是很多年熬出来的一点东西,自己都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来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别人。或者根本不想教会别人。
这位武当山的朋友,被我称为武痴。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名家。甚至曾经请过中国非常有名的大师去他家里住过。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练了二十多年,没什麽感觉。倒是看了狮子在太极拳吧的文章《太极四年行天下》,跟着狮子走了些日子的邓氏猫步,觉得身体有了变化。
&&&&& 再说狮子吧,他在中国最有名气的人开的拳馆里学拳,参加比赛还拿了金牌。但他看到的是有人在那里学了二十多年还是毫无功夫。他自己也是看了我的博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练。没想到身体一下子就起了变化。在他身上也是体验出了改拳容易学拳难。
二 屁股的问题。
&&&&& 李雅轩老师是我非常钦佩的人物,他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视的,他甚至认为杨澄甫的拳照胯收的不够,其实就是指澄师屁股收的不够。李雅轩眉批上的某些观点,被一帮凡是派在十几年前痛批。
&&&&& 陈雄先生有一张和我拳照对比的照片。我觉得看陈先生的拳架照片,劲道是断的。因为腰松不了,练到老还是太极操。下巴前探,颈椎明显有问题。不知道陈先生练这样的拳架的膝盖痛不痛。有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告诉我,林默根先生可是承认他的膝盖到了七十多岁还会痛。
三。立体拳架。
&&&&& 我说立体太极效率不好,是当时的感觉,所以也就写下来。不过现在看来立体架也有立体架的好处。系统的安般太极拳法是平面太极立体剑。(详见拙著《平面太极立体剑》
&&&&& 说到李雅轩老师有一些很有功夫的弟子。这个是事实。在雅轩师的成名弟子中,曾代表政府出访的栗子宜和何其松应该是最出色。但从萝卜酒的文章看,八十块钱吃鸭子的故事,何其松四十年代学拳,到了文革时才刚刚初识懂劲。这过程也太漫长了吧。林默根先生五几年学拳,从网上看也是在文革时期,利用动乱的机会,把功夫给练出来了。
&&&&&& 效率高不高,我不想说了。但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找一个能跟你坚持练习二十年的学生,不是很容易了。
&&&&& 雅轩师的功夫好,如果雅轩师的徒子徒孙功夫能象他一样好,成都可能就没有人练别的拳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练什么太极拳的人最多呢?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 不仅仅是雅轩师的立体太极不易出功夫。大多数所谓的传统杨式太极拳跟国家套路已经少有分别了。杨式太极是老头拳,也符合目前杨式太极拳一些领军人物的利益。这些人本身就一点功夫没有,他们怎么会希望后来学者练出功夫。
四。说说含胸。
&&&&& 这个问题。李雅轩老师认为含胸拔背不是太极拳的要点,是陈微明把行意八卦里东西放进太极拳的要点里面了。陈微明先生似乎也不喜欢含胸拔背。他对他的弟子林炳尧说,是印书时印错了,本来是没有含胸拔背的。杨门十大弟子,陈第一,李第二。两人都否定了含胸。到是田兆麟大师的弟子著述提到,每一动,需含胸拔背。
五。杨式系统和快架。
&&&&& 大多数杨家传人是不传快架的。比如雅轩师的系统好像没有块架。有了功夫没练快架也能实战,没有功夫有练快架也没有什么用。快架的传人在曼谷有很多,除了英杰快拳外。有吴图南系的和张虎臣系的。吴和张都称他们的快拳来自杨少侯,两系都讲自己是真的,对方是赝品。不知陈先生练的是那个系统的快拳。说的那么热闹不知有过实战经验没有。我学过块架。但说到实战,还是拳击的前后滑步和环绕步更实用。您讲的那些步子,是中看不中用的。
&&&&& 传统武术作为实战的基本功是很不错。但说那些东西能实战是不太现实的。只能用来偏偏自己,偏偏别人,这倒不是传统武术不好。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传统武术实战的平台。
&&&&&&&&&&&&&&&&&&&&&&&&&&&&&&&&&&&&&&&&&&&&&&&&&&&&&&&&&&&& 日
&&&&&&&&&&&&&&&&&&&&&&&&&&&&&& 回复邓文平先生
尊敬的邓文平先生:
&&&&& 您好!今天中午看到了你的“回复陈雄先生的点评《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一文,说是赐教也好,说是交流也好,我都感到高兴,因为我认为研练太极拳是弘扬国粹的好事。在网络与你交个拳友也好,所以就顺便在此聊几句。
&&&&& 我在1986年以来先后跟林墨根、松绪金等三位老师学练杨氏太极拳,之前练过几年外家拳。
&&&&& 谢谢你关注我的膝盖痛不痛。我和我的一百多个徒弟、学生都没有伤膝痛的拳病,部分徒弟已跟我练了十几二十年的太极拳。呵呵!松腰松胯到位还能膝盖痛吗?
&&&&& 我和很多师兄弟从未没听过林墨根老师承认他的膝盖痛是练拳造成的。据我所知,林墨根老师晚年的膝盖痛是痛风造成的。1999年7月,他在我家住了大约20天,吃到了美味的海鲜就发作了,不单是脚痛,有时手臂也痛。
&&&&& 至于你说吴图南系的和张虎臣系传人的快架是赝品,我对此没考证过。但拳架归拳架,对练归对练,就是正品的快架如没配合对练也不能技击啊!我指的对练是推手、接手、散手和抗击打训练。
&&&&& 至于你问起我是否有过实战经验,我告诉你,如果你书中的董振峰老师还记得起广西钦州的我,他未出国在广西南宁市时,我就与他交流过武技,不过好像我当时还没有学练太极拳,是外家拳的功夫,记得不很准确了。你书中的北海市高佬庞是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在1984年给我写信去上海市拜访傅钟文老师。我学练太极拳之后,感到技击功夫明显进步,也和各流派强手比试过。我有个徒弟刘春伟在广东省深圳市,东南亚国家的人过来中国,大多路过深圳吧!他也有不少实战经验,你如路过方便时,不妨和刘春伟见面一下,看看是否能被你一掌击倒?看看他是否膝盖痛?以拳悟道,乐在其中哦!他手机
、 QQ。暂写到这里,下次再聊。如说得不中听,请你圆融包涵!
&&&&祝您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 陈雄
&&&&&&&&&&&&&&&&&&&&&&&&&&&&&&&&&&&&&&&&&&&&&&&&&&&&&&&&&&&&&&&&&&日17时23分
发表评论:
馆藏&4674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文平太极拳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