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特区伊斯坦布尔有什么特产什么位置

伊斯坦布尔: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深圳特区报
第A06版:城市资料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导读·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城市资料
第A07 : 中国新闻
第A08 : 中国新闻
第A09 : 国际新闻
第A10 : 国际新闻
第A11 : 体育新闻
第A12 : 体育新闻
第A13 : 深入“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
第A14 : 绿色新城 创业新城 和谐新城
第A15 : 绿色新城 创业新城 和谐新城
第A16 : 绿色新城 创业新城 和谐新城
第A17 : 大都会新闻/综合
第A18 : 大都会新闻/深圳·民生
第A19 : 大都会新闻/深圳·文教
第A20 : 大都会新闻/深圳·区街
第A21 : 大都会新闻/深圳·法治/社会
第A22 : 大都会新闻/深圳·法治
第A23 : 大都会新闻/港澳·莞惠
第A24 : 网事报道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3 : 人文天地/连载
第B04 : 人文天地/综艺场
第C01 : 今日财经/视点
第C02 : 今日财经/观察
第C03 : 今日财经/观点
第C04 : 今日财经/产经
第D01 : 理论周刊/求索
第D02 : 理论周刊/专论
第D03 : 理论周刊/观澜
第D04 : 理论周刊/读者参议/观点摘编
第E01 : 荣誉
第E02 : 荣誉
第E03 : 广告
第E04 : 车眼聚焦
第E05 : 车眼聚焦
第E06 : 车眼聚焦
第E07 : 车眼聚焦
第E08 : 车眼聚焦
第F01 : 车眼聚焦
第F02 : 车眼聚焦
第F03 : 车眼聚焦
第F04 : 车眼聚焦
第F05 : 车眼聚焦
第F06 : 车眼聚焦
第F07 : 车眼聚焦
第F08 : 车眼聚焦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长卡迪尔·托普巴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伊斯坦布尔: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
伊斯坦布尔的集市上,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互通有无,和谐共处。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丁庆林 摄
博斯普鲁斯海峡从伊斯坦布尔市区穿过。深圳特区报记者 丁庆林 摄
城市资料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土耳其的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大都市。由于地处博斯普鲁斯海峡,扼住黑海的咽喉,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453)、拉丁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全市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市长档案 卡迪尔·托普巴什(Kadir Topba?),1972年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任伊斯坦布尔市长顾问,并兼任文化部伊斯坦布尔文化遗产与遗址保护委员会副总监。1999年4月至2004年3月任贝尤鲁市市长,日起任伊斯坦布尔市市长。目前同时兼任世界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以及联合国地方当局咨询委员会(UNACLA)的主席。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多种宗教和平共处,奥斯曼宫殿、拜占庭城墙、现代摩天大楼分布在城区各处。这座位于土耳其西北角的城市,被壮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分成两半,行车跨过悬索大桥,西岸写着“欢迎来到欧洲”,东岸写着“欢迎来到亚洲”——欧洲占地四成,亚洲占地六成,这就是伊斯坦布尔。 从地理意义上说,伊斯坦布尔绝对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这座城市把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汇聚到一起,多元文化共存并渗透进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体育中。 为学习与借鉴伊斯坦布尔的多元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理念,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取经,本报记者日前专程赴土耳其对伊斯坦布尔市长卡迪尔·托普巴什进行了专访。 东西方文明在此相遇融合 记者:伊斯坦布尔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你如何评价其历史国际地位? 托普巴什:伊斯坦布尔有8500年历史,曾是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与珍贵的自然资源。而它最独特之处在于,将东西方文明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多阶层、多元文化、多种肤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不仅仅是两个大洲相遇的地方,更是两个世界相遇的地方。它位于东方世界丝绸之路与西方世界罗马大道的交叉路口,在过去两千年间,这种交织关系让东西方文化紧密交融,成为世界多元文化鲜活共存、社会祥和宽容的典范,堪称现代社会的“乌托邦”。而这也是伊斯坦布尔当选为联合国文明联盟“标志城市”之一的主要原因。 记者:伊斯坦布尔养育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等名人,文化艺术是如何在这座充满帝国遗迹的现代城市里催生的? 托普巴什:你如果在逆光中欣赏伊斯坦布尔的建筑,每座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剪影:反映公元6世纪建筑结构与装饰特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始建于15世纪扩建于19世纪的托普卡帕王宫,奥斯曼帝国著名建筑设计师锡南的杰作苏莱曼清真寺、瓦林斯水渠,17世纪的蓝色清真寺以及耶尼清真寺……以上都是伊斯坦布尔独有的文化遗迹。如此神秘的伊斯坦布尔激励着艺术家的创作。从古代开始,伊斯坦布尔便是伊斯兰教艺术的创作中心,书法、装饰、陶艺等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当代艺术也不甘示弱,电影节、音乐节、文学节以及每年两届的欧洲第二大涂鸦艺术节都成为伊斯坦布尔的标签。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艺术重镇之一,伊斯坦布尔还被授予了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称号,这是首个非欧盟成员国的城市获此殊荣。 “四小时飞程”打造世界金融中心 记者: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对伊斯坦布尔造成影响? 托普巴什:尽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但土耳其仍然逐步扩大投资,2010年和2011年还分别实现了9.2%和8.5%的经济增长,并凭借8000亿的GDP成为这一时期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而这当中,拥有14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充当着“发动机”的角色。目前,伊斯坦布尔创造的价值占全土耳其经济份额的43%,工业份额的35%,总出口的56%以及总进口的58%;国家收入的22%都在伊斯坦布尔。全国人均年收入已由2002年的3000欧元上升至今天的10000欧元,伊斯坦布尔更是达到16500欧元。不过,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伊斯坦布尔并不满足于此,仍将努力寻求更大的发展。 记者:伊斯坦布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托普巴什:仅几小时飞行,就可从伊斯坦布尔抵达欧洲与中东,这座城市与世界的交流一秒都不曾停止。那些想要扩张中东市场,或者想在俄罗斯、北非以及巴尔干半岛扩张投资的公司,都将伊斯坦布尔作为首选基地,因为这些国家都位于距离土耳其4小时的飞行路程之内。一项针对150个国际金融大都市的调查显示,伊斯坦布尔凭借国家收入5.5%的增长率和国民就业7.3%的增长率,当选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我们正在努力将伊斯坦布尔建设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记者:就此目标,伊斯坦布尔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托普巴什:为增强伊斯坦布尔的经济贸易承载力,同时缓解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运输压力,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伊斯坦布尔运河”计划将投入施行,预计将于20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同时,我们还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底动工建造连结两大洲的海底隧道,伊斯坦布尔的第三座欧亚大桥、第三个机场以及多个邮轮港口也在建设当中。 “畅通伊斯坦布尔”全力“申奥” 记者:伊斯坦布尔市民如何参与到政府规章制定和施行的过程中? 托普巴什:伊斯坦布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民对于政府决策的意见与建议,也尤其重视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大学的合作。我们经常举办公开讨论会,听取市民关于如何设计城市渡口、地铁、巴士、的士等公共交通的具体建议,比如在为伤残人士解决障碍方面,我们成立了“畅通伊斯坦布尔”委员会,主要负责检验城市交通系统、自然环境、体育基建设施等,并监督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情况。 全球化进程下,所有国际大都市面对的最糟糕问题就是,过度移民带来的过度发展导致无序的城市化。伊斯坦布尔政府因此成立“大都会计划中心”,聘请来自14个研究发展部门的约500名学者、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以及工程师,对城市的每个角落进行统一蓝图规划,终于结束了伊斯坦布尔60年来的无计划发展。 记者:这些规划是否也在为伊斯坦布尔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作准备? 托普巴什:是的。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与东京和马德里竞争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其实,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世界重要的体育中心之一,今年还被授予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称号。自2004年起,我们主办过28个领域共83次国际赛事,包括F1赛车、世界篮球锦标赛等。我相信通过有计划的发展,2020年的伊斯坦布尔不会有交通问题,更不会有交流问题。 “再造金角湾”是可持续发展最佳例证 记者:伊斯坦布尔海水资源丰富,如何实现旅游观光、商贸运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托普巴什:伊斯坦布尔政府很早以前就开始优先考虑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比如通过建设微型管道废水收集及净化系统,伊斯坦布尔的废水治理率已达到97%;通过“先进生物治理”手段,城市水供应网络得到全面更新并确保提供饮用水至2060年。“再造金角湾”就是最显著的例子:我们一共投入了7.3亿美元为金角湾治理污染,清除了500万立方米的泥沙,移置于18万平方米的垃圾填筑场,并将之变为绿地。同时,我们还花费2110万美元建造了一座长5000米的隧道,让海水以每天26万立方米的排放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流入金角湾,以保持活水流动和生态多样性。如此一来,从前的蓝色金角湾又再度焕发出“绿色”的光彩。 记者:伊斯坦布尔的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托普巴什:首先,伊斯坦布尔对新能源的使用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对城市废物进行堆肥处理等产生能源;同时还使用风能与太阳能技术,用于交通系统摄像头、检测器及警报器的监控,并由此节约了87%的能耗。同时,我们还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可循环”目标:“纸循环”将让1120万棵树免于砍伐,“金属循环”将可节省2万吨原料,“塑料循环”则将省下150万兆瓦能量。而面对全球暖化带来的挑战,伊斯坦布尔在过去8年间一共种植了111万棵树,建设了2000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加上城市97%人口开始使用天然气,城市每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含量从1992年的219毫克降至如今的6毫克,伊斯坦布尔成为了欧洲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建议深圳加强对外交流 记者:今年是土耳其的“中国文化年”,伊斯坦布尔是否有意加强与中国尤其是深圳的合作? 托普巴什:近年来,土耳其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巨大飞跃,两国之间的年贸易量达到了280亿美元。“中国文化年”期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土耳其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具有战略意义。今年7月,伊斯坦布尔刚与广州签署了“国际友好城市”协议,深圳离广州非常近,我们也期待与深圳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健康等领域实现强强合作。 记者:你能否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建言? 托普巴什:一座城市如果想成为世界的“繁荣谷”,就必须加强城市外交,比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等,以提高城市影响力。近年来,国际城市间的合作不仅仅限于经济贸易领域,还延伸到教育、交通、健康、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领域。我认为,在依赖本土经济文化资源的同时,与全球化的需求结合起来去创造重大机遇——这将是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道路上的杠杆支点。 采访手记 伊斯坦布尔的“中国热” ■ 孟迷 走进土耳其街市,不仅卖果脯、卖丝绸、卖烤饼的会让人似曾相识,更重要的是,不少土耳其小贩都说一口标准的无声调普通话:“美驴美驴(美女),腻憋邹(你别走),这是美驴价!” 我们的翻译老穆(Mr. Mustafa)也说着一口亲切而滑稽的汉语,他是纯血统的哈萨克族后裔,并且为自己的纯粹感到自豪不已。上世纪初,老穆的祖父辈迁至土耳其,他在此土生土长,却在青年时跑去中国台湾学习生活了七年;后来在日本打了几年工,又娶了位纯血统的哈萨克族姑娘带回伊斯坦布尔。 老穆是伊斯坦布尔第一个中文导游,从业已经20多年。“如今已经有70个中文导游了,但远远不够”。据他介绍,这几年随着中土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增强,汉语热正在当地兴起,目前土耳其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有4所。此前有媒体报道,伊斯坦布尔的王子岛中学把汉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今年是土耳其的中国文化年,伊斯坦布尔的中国热比往年还要浓厚。 舞龙舞狮、京剧杂技、武侠电影,陆续在伊斯坦布尔最繁华的塔克西姆广场上演,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中东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翻译告诉我们,深圳钢琴家李云迪以及深圳交响乐团此前均受邀在伊斯坦布尔举办专场演奏会。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伊斯坦布尔作为横跨欧亚、连接东西方的坐标原点,在对西方文化足够熟悉之后,如今已向东方调头。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宗教建筑“蓝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景观,是由许多宗教团体所共同塑造。最大的宗教团体是伊斯兰教。宗教少数群体包括希腊东正教徒、亚美尼亚正教徒、马龙派天主教徒和塞法迪犹太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伊斯坦布尔共有2691座开放的清真寺、123座开放的教堂和 26座开放的犹太会堂,以及109个穆斯林墓地和57个非穆斯林公墓。有些区过去曾经拥有数量可观的这些民族,例如库姆卡普区有相当多的亚美尼亚人;巴拉特区有相当多的犹太人;芬内尔区有相当多的希腊人;尼桑塔希区和贝伊奥卢区的一些街区拥有数量可观的黎巴嫩基督徒。但是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还留在这些区,因为不是移民国外就是移居到其他区。在有些区,例如在库兹衮库克,一座亚美尼亚教堂与一座犹太会堂相邻,在路的另一边是一座希腊东正教教堂,旁边是一座清真寺。
穆斯林是目前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宗教团体。其中,逊尼派是人口最多的教派,但是也有许多当地的穆斯林属于阿列维派。2007年,在伊斯坦布尔有2944座开放的清真寺。
自1517年起,伊斯坦布尔成为伊斯兰哈里发的驻地,直到1924年,哈里发的头衔被废除,其权力移交给土耳其国会。日,tekke和tarikats被取缔,因为他们的活动被视为与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教分离和世俗教育制度不相容。此后,大部分苏非主义和伊斯兰其他形式的神秘主义派别的活动改为秘密进行,其中一些教派仍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为了避免仍然有效的这些禁令,这些组织使用“文化协会”的名称。
自公元4世纪起,该市就是希腊正教会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驻地。目前的驻地为芬内尔区的圣乔治教堂。土耳其正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各有一位大主教驻在伊斯坦布尔。在保加利亚正教会的自主地位得到其他东正教教会的承认以前,其总部也设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大拉比也驻在伊斯坦布尔。许多地方反映进入伊斯坦布尔的不同团体,主要的有阿尔巴尼亚村(Arnavutk?y)、波兰村(Polonezk?y)和新波斯尼亚(Yenibosna)。
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主要是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奥斯曼帝国崩溃过程中,这些非穆斯林的少数民族被土耳其人驱逐,民族宗教关系紧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持续了一个世纪,在1912年到1922年的十年间(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土耳其独立战争)达到顶峰。此后,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人口从1914年的45万下降至1927年的24万。今天,大部分留在土耳其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伊斯坦布尔附近。今天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著亚美尼亚人数量约为45,000人(不包括1991年以后从亚美尼亚来到土耳其的近4万劳工,大多在伊斯坦布尔);而希腊人从1924年的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仅有大约4000人。目前有6万伊斯坦布尔希腊人居住在希腊,但继续保留其土耳其国籍。
塞法迪犹太人已生活在这座城市超过500年。1492年,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王国灭亡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迫使他们改信基督教,于是他们逃离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济德二世(1481年至1512年)派遣凯末尔·雷斯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前往西班牙,解救塞法迪犹太人。20多万犹太人逃往丹吉尔、阿尔及尔、热那亚和马赛,后来去萨洛尼卡,最后到伊斯坦布尔。苏丹批准93,000名西班牙犹太人前往奥斯曼帝国避难。另一大批塞法迪犹太人来自西班牙控制的意大利南部。加拉塔的意大利犹太会堂(Italyan Sinagogu)的成员主要是意大利犹太人的后代,伊斯坦布尔目前还有2万多名塞法迪犹太人。伊斯坦布尔大约有20个犹太会堂,其中最重要的是1951年成立的和平谷犹太会堂,位于贝伊奥卢区。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镜头下的伊斯坦布尔充满人情,充满惊喜~
共 3046 浏览 23 回帖&&
发帖: 44 篇
在线时长: 5 小时
镜头下的伊斯坦布尔充满人情,充满惊喜~
在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处,有一块人类文明最早发展的土地,那就是中东。在这里,有着优美的地中海岸、风光旖旎的尼罗河、沙漠中流水潺潺的绿洲、类似月球景色的茫茫荒漠、千姿百态的岩石洞窟,还有数不清的古城遗址和瑰丽的艺术建筑。无论是其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它都具有无比的吸引力。99天的中东之行我拍了不少照片,都是为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准备的~ /?union=pr
相对来说,佳能的这次摄影比赛比以往的方便多了,直接发图博就行了,这样一来交流就方便很多了,下面就分享一组自己在伊斯坦布尔的人文摄影。
《椅子》,粉色房子前面摆着四把破旧的椅子,阳光斜射在上面,带着一丝丝伤感,这是在伊斯坦布尔欧洲老城北部的巴拉特区,这里是一大片老居民区,这里生活着最保守的穆斯林和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由于人口的混居,历史的悠久,使得这里有着不一般的魅力和探索不尽的城市乐趣,充满人情,充满惊喜。
这张《倒影》也是在巴拉特区在拍摄的,到过伊斯坦布尔的人应该都知道,土耳其人都很热情,小孩子更是热情加欢乐,巴拉特区住着伊斯坦布尔底层人民的小孩,最真实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桥上一瞥》摄于伊斯坦布尔的加拉太大桥,一位穆斯林女性匆匆走过,一位中年男子倚靠栏杆,再加上夕阳的淡淡余晖,造就了加拉太大桥独特的魅力。据说在傍晚的时候漫步于加拉太大桥是人生必做的十件事之一~
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大城市,博斯普鲁斯海峡把这里一分为二,欧洲和亚洲隔海相望。在这里,从欧洲到亚洲的距离,只需要走过一座桥的功夫。在欧洲区的上班族每天傍晚会乘坐渡轮返回亚洲居住区,形成住在亚洲、工作在欧洲的奇特景象, 而《门里的人们》记录的就是人们在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等待乘坐渡轮去往亚洲的场景。码头等候厅里的上班族们,男女老少,神情各异,门框形成了“镜框”,勾勒出一幅伊斯坦布尔人的生动集体肖像~~~
《船尾的人》,把镜头移到一只渡海的渡轮上,人们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听着浪声。船尾的几个人大多都在低头看着海水发呆,而一个小男孩却在向前看着,他的目光刚好成为这幅作品的焦点~
《果子》,在伊斯坦布尔的一条小巷中有一家水果店,不得不说,这个店主很专业,把切开的水果排放在一起,以此造成那种很丰盛的感觉,用来刺激顾客的味觉~
既然到了伊斯坦布尔,不去看看清真寺就等于白来了。这张照片是耶尼清真寺一瞥,有鸽子略过,有来往的行人和驻足的老人~
熙熙攘攘的街道,街旁充满了欧洲风格的建筑,《窗外》就是透过古老的窗户拍摄的街景,我发现最近我特别喜欢透过门窗拍摄……
土耳其任何餐厅中,拿起他们的菜单,都少不了土耳其烤肉,壮观的烤肉柱、四溢的香气充满了大街小巷、商场、饭店、车站、游乐场所、居民区,已成为欧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爱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上的有轨电车,电车车窗上倒映着繁华的街道灯光,一位穆斯塔法(土耳其最最常见男名)抽着烟对你微笑~
在伊斯坦布尔的某条街道旁看到了一幅有爱的画面,果断抓拍下来,大叔毫不在意馋得要命的花猫,独自享受着土耳其肉卷……
个人感觉人文摄影的魅力就在这里,面对照片,不是单纯的视觉刺激,而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关键就在于你身处场景之中的时候有没有敏感的心去捕捉这一切。
伊斯坦布尔的故事就先分享到这里吧,以后有时间再给你们分享埃及、格鲁吉亚的,最后也祝愿自己在摄影大赛中能够成功入围~ /?union=pr~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积分: 1207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50 小时
这次的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比以往确实方便多了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5 小时
楼主还真是喜欢透过门窗拍摄~
积分: 1590
发帖: 261 篇
在线时长: 58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年轻时努力用双脚收藏记忆,到老了可以坐在摇椅上品味人生。
积分: 1592
发帖: 261 篇
在线时长: 58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年轻时努力用双脚收藏记忆,到老了可以坐在摇椅上品味人生。
积分: 1592
发帖: 261 篇
在线时长: 58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年轻时努力用双脚收藏记忆,到老了可以坐在摇椅上品味人生。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78 小时
我喜欢那几把椅子,感觉很凄凉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33 小时
在我印象中的中东很乱的说...
积分: 1139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31 小时
我也想参加,我以前还有压箱底的宝贝应该拿出来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我参加比赛虽然没拿奖但是却交到了不少摄影朋友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最后那副照片太有爱了!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这组照片参加比赛感觉还是挺有寓意的
积分: 1245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47 小时
有点北京地铁感觉,伊斯坦布尔也算是奇特的了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6 小时
其实中东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战火纷飞的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62 小时
摄影大赛还有机会跟摄影界的大师面对面,感觉很好
积分: 1239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51 小时
这样的好机会可真的不多见,应该去学习一下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0 小时
很不错的比赛,没有门槛限制还能提高自己的合影水平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97 小时
伊斯坦布尔确实充满了充满人情,充满惊喜~
积分: 1262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52 小时
那个加拉太大桥的背影,我其实都在猜测他现在在想什么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好漂亮啊 赞一个
发帖: 13 篇
在线时长: 6 小时
这是哪里的景色啊 这么棒啊
发帖: 17 篇
在线时长: 19 小时
真心不错呢 支持
发帖: 15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支持一下楼主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9 小时
还记得曾经的景色 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镜头中的伊斯坦布尔
33浏览 / 15回复
我从中东回来了!so cool~
中东,给人的印象是战乱、炎热、恐怖主义,其实我去的三个国家——埃及、土耳其、格鲁吉亚相对安全。99天的中东之行我拍了不少照片,准备参赛了——“感动典藏”摄影大赛/?union=pr
话说这次比赛貌似比以往更方便了,直接发图博就可以了,也更方便交流。我就先分享一组自己在伊斯坦布尔的人文摄影吧。这些照片背后可藏着很多故事。
《门里的人们》,记录的是人们在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等待乘坐渡轮去往亚洲的场景。这里小小科普一下,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横跨两大洲的大城市,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分隔——一侧为欧洲一侧为亚洲,在欧洲区的上班族每天傍晚会乘坐渡轮返回亚洲居住区,形成住在亚洲、工作在欧洲的奇特景象。码头等候厅里的上班族们,男女老少,神情各异,门框形成了“镜框”,勾勒出一幅伊斯坦布尔人的生动集体肖像。图里有亮点,发现“普京”没?
这一幅《船尾的人》也与渡海有关,则是将场景移到港起航的渡轮上。穆斯塔法们(土耳其最最常见男名,呵呵)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听着浪声。船尾的几个人中,似乎大多数在低头海水发呆,一个小男孩却在向前看着,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目光成为这幅作品的焦点,似乎能穿透照片。
这是一幅非人物的“人物摄影”——《椅子》。鲜为人知的巴拉特区在伊斯坦布尔欧洲老城北部,这个地方只有妖孽级的背包客(比如我)才会去,是一大片老居民区,这里生活着最保守的穆斯林和为数不多的犹太人。由于人口的混居,历史的悠久,使得这里有着不一般的魅力和探索不尽的城市乐趣,充满人情,充满惊喜。粉色房子前面摆着四把破旧的椅子,阳光斜射在上面。这几把椅子虽没人使用,却包含着被人使用过的痕迹,你似乎能从中想象出这里曾经有四个人,或谈笑风生,或安静阅读。额,有没有一种搓麻将的冲动。。。
《桥上一瞥》摄于伊斯坦布尔的加拉太大桥。据说在傍晚的时候漫步于加拉太大桥是人生必做的十件事之一。行人游客匆匆往来,有穆斯林女性,也有穿着性感的女人;有热情的土耳其穆斯塔法们,怪大叔;有“铛铛”驶过的有轨电车,有飞驰而过的轿车。桥下游轮络绎不绝,海鸥伴着汽笛声在桥附近时起时落……这是混乱而充满魅力的场景。而这幅作品仅仅选择了桥上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以为穆斯林女性匆匆走过,一位中年男子倚靠栏杆。“裹黑头巾的女人”的眼神,“土耳其气质的大叔”的背影,以及夕阳的淡淡余晖,也许这就足以表达加拉太大桥甚至是伊斯坦布尔的魅力吧。
《果子》拍摄于伊斯坦布尔一条小巷,店家用切开的水果摆在一起,造成那种很丰盛的感觉,以此来刺激人们的味觉。不得不说无论从颜色搭配还是形式构图,这个老板都是专业级的。不过土耳其的鲜榨果汁有点贵,这里小吐槽一下。
来一个《黄昏》,这可是室内拍摄的黄昏,有没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像不像电影场景?远处的清真寺和历史城区天际线是不是很有赶脚?
在伊斯坦布尔不能不看清真寺。这张照片是耶尼清真寺一瞥,有鸽子略过,有来往的行人和驻足的老人。我妈说这张照片不知所云,但你能都透过这张照片感觉到伊斯坦布尔的场所精神么?
有没有发现我喜欢透过门窗拍摄,呵呵。这张《窗外》就是透过古老的窗户拍摄的街景,熙熙攘攘,充满了欧洲风格的建筑。这就是伊斯坦布尔——伊斯兰加欧罗巴,东方加西方。拍多了街景,也试着这样拍?
回到刚才说过的巴拉特区。土耳其人都很热情,小孩更是热情加欢乐。巴拉特区住着伊斯坦布尔底层人民的小孩,最真实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倒影》表达的是,孩子们很欢乐,连倒影也很欢乐,呵呵。
别说我深夜发吃报复社会,这可是土耳其的国民美食
话说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上的有轨电车很有感觉,这位穆斯塔法抽着烟对你微笑,电车车窗倒映着繁华的街道灯光。
再来张有爱的,你看这吃土耳其肉卷的大叔把花猫馋得。
分享了那么多照片,怎么感觉越到后面就越像游记了?!
其实个人感觉人文摄影的魅力就在这里,面对照片,不是单纯的视觉刺激,而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关键就在于你身处场景之中的时候有没有敏感的心去捕捉这一切。
关于伊斯坦布尔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以后再慢慢说埃及、格鲁吉亚的吧!也期待大家一起参加摄影大赛,一起分享照片背后的精彩故事
/?union=pr~
我觉得作品有时候也是会说话的
这个比赛分为双周和月赛,专业和业余的呢
那是什么吃的?牛肉?怎么感觉这么渗人呢
摄影大赛据说是很权威的一个比赛,没有限制
看到这样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反省
这次比赛不在也ok直接发照片也能参赛
楼主拍的照片都很生活而且照片是会说话的
那些石榴长得可真大,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啊、
这是的什么拍的啊?拍的效果真心不错
有直达伊斯坦布尔的飞机么?
我喜欢这样的异域风情,很有风味
真羡慕楼主能去中东,其实感觉那里还是挺好的
大公司就是不一样,给力~
其实中东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战火纷飞的
我也想参加,我以前还有压箱底的宝贝应该拿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斯坦布尔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