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碳酸钠和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应ph稳定在5到6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图所示.(1)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n2CO3+Ca(OH)2=2NaOH+CaCO7↓.(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Ca(OH)2和NaOH.(3)某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的,请帮他说明理由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不正确?其理由是盐酸不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剩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5)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浑浊你的猜想正确(6)若滤液含有Na+、OH-和CO30-的混合溶液,某同学加适量的CaCl2除去CO32-制得NaOH溶液.该方法是否正确不正确?其理由是会引入Cl-.
解:(1)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废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剩余,则滤液中有Ca(OH)2和反应生成的NaOH;(3)因NasCO3和Ca(OH)2会继续反应,所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4)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不正确,因为如果盐酸不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剩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也会看不到气泡.故答案为:不正确&&& 盐酸不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剩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故答案为:取样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出现浑浊(6)根据除杂的原则--不能增加新的杂质,可知加入C5Cl2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故答案为:会引入Cl-.故答案为:(2)Na2CO3+Ca(OH)4=2NaOH+CaCO3↓;(2)Ca(OH)2和NaOH;(3)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4)不正确& 盐酸不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剩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5)取样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出现浑浊(6)不正确&&& 会引入Cl-.(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反应的程度推测;(3)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4)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不正确,因为如果盐酸不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没有剩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也会看不到气泡;(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碳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6)根据出除杂的原则分析.取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515kg时,溶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取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515kg时,溶
取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515k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氯化钠质量?3.51kg3.51kg.
(1)当反应后溶液的pH恰好等于7时,碳酸钠刚好与混合溶液中盐酸完全反应,之后滴加的碳酸钠继续与混合溶液中的氯化钙反应,至氯化钠也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入的碳酸钠溶液使所得溶液pH开始再次改变而呈碱性,因此,所得溶液的pH开始大于7时为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由曲线可知此时所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kg;(2)碳酸钠与盐酸及氯化钙完全反应都得到氯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kg,其中钠元素质量=15kg×21.2%×23×2106×100%=1.38kg,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氯化钠质量=1.38kg÷2358.5×100%=3.51kg.故答案为:15;3.51k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的试剂应该不与氯化钠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有沉淀生成,据此答题;(2)由题意可知,加入另一种所选试剂,生成气体,故可判断所选试剂是盐酸.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混合物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计算即可.(3)加入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蒸发滤液所得氯化钠质量实际上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总和.应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混合物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解:(1)①盐酸不与氯化钠反应,但与碳酸钠反应没有沉淀生成,故①不适合;②氯化钙溶液不与氯化钠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②适合;③氢氧化钡溶液既可与氯化钠反应,也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就不存在氯化钠,故③不适合;故选:②.(2)解: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十2HCl=2NaCl十H2O十CO2↑106&&&&&&&&&&&&&&&&&&&& 44&X&&&&&&&&&&&&&&&&&&&&& 2.2g∴106x=442.2g解之得:x=5.3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6.5g-5.3g26.5g×100%=80%.答: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3)加入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蒸发滤液所得氯化钠质量实际上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总和.设碳酸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Y&&&&&&&&&&&10gY=10.6&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3g-10.6g)53g×100%=80%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名称是镁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D、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是24.31g
科目:初中化学
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铜丝上下抽动起到的作用是如果将铜丝网改成铁丝网,收集到的CO2中还会含有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为固态单质,是世界上冶炼最多的金属;乙和丙是气态单质;A、B、C、D、E为五种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B和E的组成元素相同;反应①和⑥的条件都是高温,其它反应的条件未知;X是常用于建筑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X、丙;(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⑥.(3)将B、E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填溶液名称).
科目:初中化学
活性氧化锌(ZnO)&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用粗ZnO制备活性ZnO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如图所示.I制备活性氧化锌一种由粗ZnO(含FeO、CuO)制备活性ZnO的流程如图:【查阅资料】(1)粗ZnO中常含杂质FeO、CuO(2)反应3是为了制得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锌经焙烧可制得活性ZnO(3)已知:几种物质沉淀时的pH如表:物质Fe(OH)2Fe(OH)3Zn(OH)2Cu(OH)2开始沉淀时pH6.341.486.25.2完全沉淀时pH9.73.28.06.4Fe(OH)2是一种絮状沉淀,不易除去,处理时常将其转化为Fe(OH)3而除去.【问题讨论】(1)溶解前将氧化锌粗品粉碎成细颗粒,目的是.(2)写出ZnO与加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1的目的将Fe2+氧化为Fe3+,并完全沉淀Fe(OH)3,为了暂不形成Cu(OH)2、Zn&(OH)2,该步骤需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操作A的名称是.(4)反应2中加入锌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II测定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是xZnCO3?yZn(OH)2?zH2O,用下列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锌的化学组成.(假设每步反应、吸收均完全)提示:碱式碳酸锌xZnCO3?yZn(OH)2?zH2O受热分解为ZnO、H2O、CO2&三种产物,其中ZnCO3ZnO+CO2↑&&&Zn(OH)2ZnO+H2O【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②在热分解装置中装入68.2g样品,打开活塞,关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③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打启动热分解装置,使样品充分热解;⑤停止加热,继续通空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记录数据】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表数据:装置C的质量(/g)装置D的质量(/g)实验前198.4235.7实验后209.2244.5【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A处干燥管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其作用是.(2)第⑤步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3)E处碱石灰的作用是,若没有此装置,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ZnCO3?yZn(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该碱式碳酸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现有5.61g KClO3和KMnO4的混合物,第一次加热制取所需的氧气后,冷却称量,称得残留物的质量为4.81g(此时高锰酸钾已全部分解).继续加热此固体残留物直至不再发生反应为止.将最后所得的固体经溶解、过滤、干燥后得0.87g固体.试求:(1)原混合物中所含氯酸钾的质量.(2)第一次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
科目:初中化学
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8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g第二次加入5g第三次加入5g第四次加人5g剩余固体的质量6g4g2g2g(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计算该稀盐酸的纯H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科目:初中化学
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1)携带时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请选用上述物品将它们区分开来.(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3)烹煮骨头汤时,为了使肉炖的更烂,小王同学在加热前向锅中加入了少量盐.他想采用的原理是;(4)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填一条性质);(5)野炊结束时同学们用泥土将灶火彻底熄灭,用泥土灭火采用的原理是:;(6)如果你使用自行车去野炊,回来后应如何防锈?.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可以知道:CO2↑~CaCl2~CaCO3↓44
5g==解得:x=2.2g,y=5.55g(2)因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若先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又与盐酸反应,即在稀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3)当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碳酸钠过量,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此时溶液的pH值大于7,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它们在水溶液中以Na+、Cl-、CO32-的形式存在,同时溶剂为水,所以溶液中还含有水分子即:H2O;(4)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生成了氯化钙的为5.55g所以原滤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5%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5%.故答案为:(1)2.2;(2)此时溶液中盐酸是过量的(3)>;Na+、Cl-、CO32-、H2O;(4)m(CaCl2)=5.55g溶质质量分数=18.5%.分析:(1)若求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必须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求出氯化钙的质量然后在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2)根据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解答;(3)当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碳酸钠过量,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此时溶液的pH值大于7,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4)根据沉淀的最大质量可求出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质量分数.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性质及图象识别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对图象有明确的认识,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2012?肇庆)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5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的原因是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2013?平江区二模)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待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质量为30g,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大理石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此时溶液中盐酸是过量的;(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所得溶液的pH>7,(填“>”或“=”或“<”),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Na+、Cl-、CO32-、H2O(写符号);(4)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2013?常熟市模拟)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5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或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无法与之共存;(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4)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2013?朝阳区一模)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5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还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g.(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的原因是______.(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什么石灰石与酸作用,才可调节溶液的PH值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为什么石灰石与酸作用,才可调节溶液的PH值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
为什么石灰石与酸作用,才可调节溶液的PH值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答案是 石灰石 为什么这是2010高考广东理综里一道题
1)石灰石:CaCO3与H+作用使溶液从酸性趋向于中性.可沉淀离子SO42-,Mg2+,Ca2+.2)氯化钙:引入杂质Ca+并不能沉淀任何杂质离子.3)稀硫酸:引入H+,从而使溶液更偏向酸性,不能沉淀任何杂质离子.
只有石灰石能跟氢离子反应,并且碳酸跟离子能和镁离子等发生反应。
1)石灰石:CaCO3与H+作用使溶液从酸性趋向于中性。可沉淀离子SO42-,Mg2+,Ca2+。2)氯化钙:引入杂质Ca+并不能沉淀任何杂质离子。3)稀硫酸:引入H+,从而使溶液更偏向酸性,不能沉淀任何杂质离子。 CO3(2-)+H+=H2O+CO2
石灰石跟氢离子 如何呈现碱性 写个方程式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氢钠与氯化钙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