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图片“练第一步时,为什么会胸闷?

(玫瑰翡翠)
(玫瑰翡翠)
(丶听话的猪)
(不灭的幸福¨)
(跟踪你的心)
第三方登录:我练《真气运行法》五步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初学者和还没通督的功友有所帮助(转载)
问题:我刚刚练第一步功时,气感、热感时有时无。很久之后还这样。
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因为呼气时总是强迫自己不出声音,对呼吸造成了压抑,使呼吸不顺畅造成的。”
我改进了方法:1、呼气时适当(稍微)加重了呼气的力度,也不去管是否会出声了。气感明显后,呼吸声还是小一点比较好。自然呼吸是最好的呼吸方式。刻意的方法只能暂时借用一下,常用的话会有副作用的。督脉通畅后是无声的。随着功夫的进步,呼吸声自然越来越小。2、练功前适当做些运动热热身(对好静的功友们尤其管用)。
效果:几乎每次练功,气感、热感都非常明显。
其它容易出现的问题:憋气感。这是刻意延长呼气时间造成的。呼吸应以自然为总原则。
问题:第二步本身并不难,它的难点其实体现在第三步上。具体说是对第三步的提前追求。我在练第一步时,就感觉真气注入心窝部后没有停留,直奔丹田而去。丹田时响时不响,气感时有时无。当时我就认为我第二步练成了。开始练第三步意守丹田了。等练了几天后发现心窝堵、胀,气串两肋,十分难受。
原因:当时第二步根本没练成。通过心窝注入丹田的只是我真气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真气集中一团沉入丹田了。结果其它真气支流堵在心窝、串到两肋了。
方法:我重新开始练第二步,感觉更多的气注入丹田中,但我没理它,继续练……突然,在一次呼气时,心窝中心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气团落下去了(落下后变小了,象玻璃球大小了)。心窝立即不堵了,通畅舒适极了。从那以后,即使生气,也不会真的生气了。胸腔与腹腔的障碍打通了,呼吸穿透了心窝,随着真气沉到腹部了。用了几天,沉到了肚脐之上,下不去了。催也催不下去。有一天,真气沉到肚脐没一会儿,突然进入了肚脐里面很深后又稍下降,这里气感特强盛,我才知道这就是丹田。真气刚刚沉到肚脐进入肚脐时,突然产生出一股强烈快感,沉下丹田后就消失了。以后,我开始练第三步意守丹田了
效果:再没出现过心窝气堵、气串两肋的情况了。而且呼吸随着真气的沉入丹田,丹田中好像有一个鼻子在那呼吸一样。腹式呼吸的开始。
问题:意守丹田很久了,1、会阴也跳过很多次了,气感也很足了,就是不通督脉。有一个功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方法:《提肾功》,我练了没几次,经常老觉得尾闾酸胀,有点象有屁或大便一样。其实没有。有一天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时,突然两肾中间一动,一股凉水细线一样从肾中上升,凉爽舒适。到夹脊停住了。每天继续意守丹田,三天后,“凉水”进入夹脊,继续上升到玉枕,停了一周左右,突然进入玉枕,继续上升人大脑中心。脑中立刻特别清醒、清凉,特别舒服,好像给补充了营业一样。以后头顶发麻发胀、眉心麻紧、鼻子麻紧……不多说了,都差不多。后来督脉象一根粗水管一样了,玉枕和脑中也宽敞多了。丹田象一个大空间,一开一合的。
方法:《提肾功》:体态:站、坐、卧均可。
&&&练法:意念使内劲将肛门和肾提到肚脐,肛门和外阴上收的动作叫“提肛缩肾”。此处的肾分外肾和内肾,外肾是指外阴,内肾是指肾脏。
&&&呼吸:A、自然呼吸。B、吸气时提肛缩肾,呼气时将肛门和肾放下去。
&&&练此功法,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亦可在工作时或与他人谈话时练。一提一松为一下,每次不超过20下。&
功效:主治肾脏疾病,主强肾。亦可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脱肛、痔疮等。
很简单的。
2、刚进入第三步时气感很强,过一段时间后反而没什么气感了,怎么回事?这很正常,很多已经通督的功友都经历过。要有信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效果:我已经说了。
第四步:意守丹田。气走到哪自己知道就行了。其它的,功法里基本都有
第五步:做法同第三步。还是意守丹田。加上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小结:每一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一步最容易练不出气感、热感。胸闷、憋气。第二步最容易急于求成,过早开始练第三步。第三步很久不通督脉。气感时有时无。第四步其实最缺乏的不是方法,而是信心。找几个过来人问问,坚定一下信心就可以了。你就是不问,坚持意守丹田,督脉一样会通的。第五步还是意守丹田。还需要灵活变通一下。哪儿气感特别强就意守哪儿一下。恢复正常后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需要长期意守的地方。以后这里还会大有作为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练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 —— 门坎
练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 —— 门坎
发这个贴子的目的就是希望有过练功体验者能帮助一些久练不得要领的朋友,找到感觉,重拾信心,让更多的人找到门,只限于第一步功。1)真气是什么?无数的人解释过,再解释一遍:运行在经络中的气就是真气,先天就有的是元气,后天产生的就比较复杂了——,先放下这些定义,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经络中有真气运行,到此为止!至于真气的成分是什么?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力弄清楚它。2)经络是什么?请查看一些相关的资料,人体主要的12经脉等。和真气运行法直接相关的就是任督二脉;任脉在前,督脉在后,首尾相接;上下走向的称为经,横向为络;不要争论,大体上是这样定义它们的。3)穴位是什么?经络相交的地方就是枢纽,是能量聚集点,和真法直接相关的,有百会,印堂,膻中,关元,会阴,命门,大椎,玉枕……。4)丹田在哪?丹田在人体是一个立体的区域,上丹田是指脑部,中丹田是心肺和肝区之间;下丹田就是小肚子处;(从前看);不用去进一步探明更具体的位置。丹田不仅可以存储真气,而且可以对真气进行加工提炼。5)呼吸肺部的呼吸方法,采用自然呼吸即可,也可以从浅呼吸轻呼吸开始逐步过渡到深长缓。呼吸的节奏因人而异,只要自然舒适即可。真法第一步功,只要求呼,对于吸气没有提到它,请忽略;呼吸对真气的运行有重大的影响。就象中药的药引子;呼的时候,有一种叹气的感觉,不一定准确,但可以参考。6)姿式口要轻闭,舌要上抵,卷舌成直角相上抵住上腭(接通任督二脉上端)。眼轻闭,练功前自然端坐(坐半个屁股),也可盘坐,站式也可;眼神的处理,先是平视前方无限远度,收回眼神藏起来闭眼;这一步的功效是收心神。7)意念意念对真气的影响是关键处。以意领气,是指意在先,气在后;意到气到;为此,要求我们在第一步功时,呼气时,意守心窝处。另一种是意气相随,气在先,意在后;用意的要点是轻,若有若无即可,不必集中注意力使劲用意。8)心窝处具体位置就是你的胃部上端,上接胸骨;胸骨以下有个窝窝,就是心窝处。一拳大小的区域吧。9)练功前的准备A.不要饱,刚吃过饭别练,此时气血要消化你胃里的食物。不要影响它。对食物的要求,最好是粗茶淡饭,7分饱;B.功前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但别做过了气喘和出大汗。伸个懒腰就不错。C.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练,最好环境安静些。一点声音都没有的不好找,也没有必要。D.不要开空调,不要吹风;天气不太好时可以停。E.衣服,要宽松,要保暖(冬季)。10)放松无论什么姿式都要求身心放松,身体松,精神也松;松是功夫;初练者可以练一会休息一下,调整姿式,再练。11)静是真气运行法最关键的点;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真气才开始活跃起来;刚开始练,静不下来是肯定的。但第一步功对静的要求远没有那么严格;念头不断,胡思乱想也一样会有结果。小法门:如果有念头出现,随着呼吸默念:“来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心窝处,把念头灭在心窝处12)练功时间时间不限,有空就练练,只练1分钟也行;当然时间长些效果也会好些,一般都是从5分钟起步,逐步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等你习惯了,可以一下练上一二个小时;13)第一步功需要多久可以完成没答案,因人而异。快的很快,慢的练上很久也没啥感觉,最后放弃。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坚持,都可以成功(年老体弱都例外,最好用传统的方法调理一下再练)14)可以和其它功法配合吗?答:当然可以的,跳舞,做操,散步,太极拳都可以。动静相兼很好。但其它的静功最好不要练,也没有必要。15)还有什么要补充吗?答:自然是最高原则;练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可用强。效果好坏也一样顺其自然,不要有追求几天练到什么效果?不要有这样的心态。16)修心养生平时为人处事要低调些,平和些。不争,不吵,不急,不怒就是修炼心性,有大师说,不生气是练功是否入门的标志。其实是对的,情绪对真气的影响巨大。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不必死守一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可以灵活对待,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行指导,关键在于“静”。功前功后,加练咽津功。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功后消失或减轻。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的种种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自然向下丹田运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步功完成,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因每个人的体质,入静程度的好坏,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尽相同,应以第一步功完成的标志为准。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这部经可以看成是真气运行法的心法部分,建议每一位修真气运行法的老师,都好好体会它。只要《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一句有二层含义:1)人体内部的小系统,也是一个小宇宙系统故称天地,系统自动归正复原,阴阳自调到最佳状态。2)人体的小系统和体外的天地万物这个大宇宙融合成一体,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宇宙中的最好的能量(先天之一炁)自动聚集到你的体内;这个炁只能在你心静的状态下才会和你融合,你(神仙除外)动用任何意念都采不到。道家还有一些经文也是说清静,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找。这个功法其实不难,大约是我接触到最容易的功法了。有几个要注意的;1)预备——收心神:A)这个功法开始的第一的环节,要做的内容是,双眼平视,让内心舒展开,开开心心,可以先扩扩胸,伸展伸展身体,全身放松;B)身心放松后,让呼吸平和下来;心平息自和;C)舌抵上腭,不要纠结抵在哪,卷舌上抵,具体在哪自己体会;自然舒服即可。D)把眼光很自在地缓缓收回到眼前,看你的鼻尖;停!闭眼,闭眼通常是自然而然,微露一线光透进来,(最好背景有一定的光亮,不容易昏沉)E)体会一下,你的鼻子,在呼吸的过程中,很通透。不急于进行下一步,在这个环节,多体会体会,开开心;F)把注意力下移,到上嘴唇,如果懂穴位的话,可以更细一些,就是人中穴;这个细节是我自己加上去的,原版的教材中没有这个内容。G)把注意力继续下移到心窝处;以上过程,舌抵上腭,视鼻尖,头上顶,下巴内收;呼吸自然。二个肩下沉,并微微向外拉或撑一些;其它的姿式看书上怎么说,自然坐是最简单的姿式,脚底板要轻轻贴住地面,让涌泉穴和地面接触良好,如履薄冰的感觉。说明以上过程,舌抵上腭(搭鹊桥),视鼻尖(收心神),头上顶(百会穴打开),下巴内收;呼吸自然。二个肩下沉,并微微向外拉或撑一些(让胸前的任脉等畅通);其它的姿式看书上怎么说,自然坐是最简单的姿式,脚底板要轻轻贴住地面,让涌泉穴和地面接触良好,如履薄冰的感觉(接地气)。开始第一步;自然吸气;体会一下——无思无虑,怡然自得,逍遥自在;轻轻地自然呼气;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窝处,体会一下这里有什么感觉?用心用耳朵去听心窝处。没有感觉,是吧;不要紧,继续......刚开始心烦意乱的时候,时间不要长,长也没用;3分钟,5分钟就行了;可以多练几次;只要心一静下来,真气自然就会涌现出来;关键是静心;眉头和内外眼角要舒展开来。静心其实人的本能,不需要刻意而为;功夫到了自然就静了;《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可以看看。有人说几天就练出感觉了,这个完全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过程没有什么时间要求,静静心本身就已经很好了,是吧;就当是养养神,休息休息,别把全过程搞的太严肃,越是不那么当回事,自由自在,越接近自然而然,效果也许更好;时不时练练,见缝插针练练;静心养神&凝其神,虚其心,弱其智;三句体会一下;凝视就是注意力多多少少在收住,别走神;虚心是把心放宽,万缘放下;弱智是让你的大脑休息,别用脑子想东想西折腾自己,大脑放空;全过程,练一练后就熟练后,一切都自动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这个度去体会一下;若有若无,似守非守,似有意似无意都是说这个度;大方向可以更接近忘了自己在练功。有些人体内寒气湿气很重,如胃病,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个环节最困难了,练很久都没有什么感觉;可以试试南怀谨的肚脐贴,驱寒暖胃效果不错。(淘宝有卖)我自己就是很多的严重胃病,很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通过练功,已经好转了很多很多,比看医生效果强多了。其它:如果老是走神胡思乱想怎么办?答:可以忏悔自己,可以发济世度人的弘愿;也可以念大明咒等;都行,心收住了再继续。刚开始第一个月,别在乎效果在哪,养神本身就是效果。自然坐姿,屁股只坐一点点,用会阴(前后阴中间)把身体支起来,松胯。身体中正,气血就通畅。有兴趣的还可以去看看什么是“心息相依”,什么是“凝神入气穴”。第1,2,3步功已经相当好了,第4步功可以忽略;直接接第5步练;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中五步功的第一步问题咨询:昨天我中午晚上练了两次,结果胸闷异常,练完后还要大口吸气_百度知道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中五步功的第一步问题咨询:昨天我中午晚上练了两次,结果胸闷异常,练完后还要大口吸气
我练了的时候为了平心定气,放了点班得瑞的音乐,为了凝神于胸,还随着呼吸用手珐单粹竿诔放达虱惮僵轻抚胸口的任脉诸穴(吸气时上抚,呼气时下抚)。这些可能导致我练功不当吗?另外,我昨晚练完之后不仅胸闷,而且两腰也有轻微疼痛,怀疑是肾疼,而且曾经给我看病的中医也说我肾有些虚,那是不是我就不能练这个五步功法了呢?
提问者采纳
第一步应该是呼气时注意心窝而不是胸!而且感觉你用手轻抚诸穴,那样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胸闷的话可能是你认为的控制了呼气和吸气的长短,造成吸进去的气和呼出来的气不等吧!具体的到真气运行学贴吧或者QQ群里咨询珐单粹竿诔放达虱惮僵,那里有很多资深人士!
提问者评价
多谢,我也觉得吸的比较少,呼的比较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真气运行法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肾虚不关事,可以练的,胸闷是得气了,别急慢慢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真气运行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