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化深度访谈技巧应掌握哪些技巧

浅谈访谈技巧:从“一问一答”到“听讲故事” - 推酷
浅谈访谈技巧:从“一问一答”到“听讲故事”
访谈是定性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相对于分析客观数据的定量研究方法,不论是一对一的深度访问还是一对多的座谈会,都会产生研究人员与用户的互动,而互动关系会极大影响到访谈的质量和效果。
很多人认为访谈就是“问答”,研究人员按照研究目的设定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询问用户,获得相应的答案,看上去似乎比定量研究简单许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访谈是需要对用户的态度及行为做研究分析,而出于每个人的自我防御心理,用户很难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研究人员。如何获得用户真实的情感态度,是非常考验每一位研究者研究技术的地方。下面就结合之前的项目经历,跟大家探讨一下访谈技巧的问题。
一、营造安全轻松的访谈环境
轻松的访谈环境能够降低用户的防御心理,而这个环境包括访谈的物理环境(如会谈室的布置)及文化环境(如访谈用语)。
1、物理环境
安全及温馨的环境:安全私密的环境;暖色调的布置;舒适的沙发及靠枕;明亮适宜的灯光等。
2、文化环境
安全的位置:用户尽量要坐在面对着门的位置,背对着门容易激发用户的不安全感。
被倾听和关注:研究人员需要身体前倾,并且时刻回应用户的反馈。再用户侃侃而谈时,也需要通过眼神或者点头等动作告诉对方你正在认真倾听。
熟悉易懂的用语:研究人员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用户当成专家,使用行业术语去跟用户交流。举个例子来说,之前访谈过程中,发现很多用户其实都不知道“活期理财产品”和“定期理财产品”的意思,在用户的世界里,只有“随时可以把钱拿出来的理财产品”和“几个月后才能把钱拿出来的理财产品”。
二、运用有效的探测技术
访谈有很多的探测技术,有很多文章都有介绍,在这里就不探讨了。下面还是结合项目经历,给大家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快速了解用户生活状态:关键词描述,举例力证
几乎每一个用户研究的项目中,我们都会去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这一块内容往往不是最主要的研究内容,通常是放在破冰和话题引入的环节。在这一部分的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访谈会在这个部分浪费太长时间,聊起来没完没了;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用户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话可说,由于日常生活过于习惯化,用户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生活。
所以还是要回到研究目的上,一般我们要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是作为背景信息的参考,我们只需要了解用户目前生活的重心和主要的生活事件。直接让用户描述目前的生活,或者很细致地询问用户的方方面面,都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就会通过关键词探测法,比如“请用三个词语描述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然后针对每个词语进行相应的追问。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如下好处:
在用户脑海里快速呈现的关键词就是用户目前生活的重心,能快速掌握用户的生活状态;
针对关键词展开追问,让用户有更具体的回忆触点,可以避免“生活状况”这个大而空的词语让用户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2、询问用户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隐射他人,举例力证
曾经有个项目需要询问用户对“面子”的理解,如果直接询问用户“您是怎么理解面子的问题“或者说“你觉得面子是什么”,用户很难给出他对“面子”的真实看法。研究小组讨论,我们将题目改成“列举一位您生活中让您觉得最有面子的人,并说明理由”。主要原因如下:
我们对他人的评价,都投射了自己内心的观点和看法,用户所认为的生活中有“面子”的人,恰恰就是其对面子最真实的理解;
让用户例举他人的事例,能有效降低用户的防御机制,比让其表述自身情况,要容易得多。
3、探测用户关注焦点:反向询问,对比分析
有时候正面去询问用户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通过“如果没有…”的反向假设去探测用户对某一方面的重视程度,或者说通过询问用户理想的状态,而非让其直接评价显示状态,进而挖掘用户实际关注的方面。
案例一:在辅助视觉设计的情绪板的项目中,我们需要非常细致地去区分出用户对颜色、材质、形状、风格、场景空间、情绪感知等需求,以确定视觉设计的各项元素。在这个过程中,用户选取一张图片描述感受时,很难去区分到底是哪些设计元素带给他这样的感受,因此就可以通过“如果没有…”的方法去逐步探测用户。举个例子来说,用户描述一个喜欢的杯子,喜欢的理由是“非常有品质感”,而我们需要区分具体是哪些重要元素给她“品质感”。除了直接询问用户哪些方面带来的感觉,我们还会通过追问“如果这个杯子不是现在的颜色,换成别的颜色,还会给你这样的感觉么”或者说“如果这个杯子的杯帽换成别的设计,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感觉”等等。然后用户自己也会逐步明确,到底哪些设计元素对她才是最重要的。
案例二:曾经有个内部员工满意度的项目,需要挖掘的重点是员工对公司不满意的方面。然而员工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多少都是不想透露对公司层面的抱怨。因此后来题目都反向设计成了“你理想的…是什么样的?”去挖掘员工的需求。
三、遵循用户的逻辑主线
在访谈之前我们都会准备非结构化的访谈提纲,通常我们会按照研究逻辑去设计访谈提纲。而如果完全按照研究提纲去访谈,用户很难进入一个“讲故事”的场景里,很容易变成一问一答的方式。因为模块化的访谈无法让用户形成连贯的思维主线。所以引导用户去连贯地讲故事,是研究人员不断精益求精要去追求的访谈技巧。
曾经有一个项目针对商户收银人员开展收银需求的调研,主要是希望能调查现有移动收银方式的痛点,进而挖掘移动收银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时我们的访谈提纲特别模块化,按照收银的整个环节,并根据各类移动收银的方式逐个询问,内容非常细,似乎我们能够将收银体验各个环节都能进行详细研究,然而用户其实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领导当时就说:“每个移动收银方式的每个环节都要重复问一样的问题,用户会很烦,而且很难区分。”后来根据领导意见,整个访谈就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入和探讨,首先去引导用户回忆第一次使用手机收银是什么时候,当时的体验感受等;随后接触的第二个是什么,相对第一个来说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问题完全按照用户的逻辑主线去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对比来引导用户去比较和分析不同收银方式的优缺点,这比让用户直接回答某一种收银方式的使用痛点要简单得多。
四、访谈适用场景:用户只能回答好不好,但不能回答想要什么
访谈主要是了解用户的态度及行为,而这些几乎都是用户基于现有的某些产品或者服务下产生的情感体验或者习惯,因此是针对现有状态的回答。如果有些研究是为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为开发新产品,其实访谈能达到的效果就比较小,用户只能回答他们接触的东西好还是不好,但无法回答我们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这是研究人员和产品设计人员需要共同去观察和解决的问题。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如何做好“深度访谈”——将社会工作技巧应用于访谈中--《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年01期
如何做好“深度访谈”——将社会工作技巧应用于访谈中
【摘要】:深度访谈是社会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社会工作的个案面谈与深度访谈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工作技巧对深度访谈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面谈准备"和"访谈关系建立"等技巧对面临"陌生对象"的深度访谈有特别的作用;另一方面,"访谈地点选择""访谈时间控制""面谈过程""面谈工具使用"及"面谈反思"等技巧对改善深度访谈的质量有普遍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C916【正文快照】:
一、引言深度访谈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术界对深度访谈的定义有一定共识。深度访谈是介于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之间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研究者在访谈进行之前,根据研究的问题和目的,设计访谈大纲作为访谈的方向或提示;访谈问题可做弹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昕;;[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嫚;;[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毕磊;[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李瑞娟;杨文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吕新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王勋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张兴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张佳亮;;[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张蕾;李伟明;;[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刘新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芳;;[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俞可;;[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李丹婷;;[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林晓珊;;[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于守艳;王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陈晔;;[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郭红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黄耀明;;[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姚进忠;;[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崔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素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丽丽;[D];江苏大学;2010年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长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史大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严艳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郭爱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贺艳荣;[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孙士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婷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董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翟继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姜玲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欢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郑庆杰;;[J];社会;2011年03期
杨善华;;[J];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杨善华,孙飞宇;[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葛忠明;;[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秦金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7期
郭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潇文;[J];才智(人事人才);2004年08期
乔世东;;[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乔世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陈亦权;;[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1年10期
王子美;;[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6期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994年02期
惠心;[J];商场现代化;2004年01期
曹成龙;;[J];创业者;2006年07期
杜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11期
杨超;纪文晓;;[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职彦敏;张冬红;;[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刘颖;李超权;;[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开望;[N];钦州日报;2012年
祁梦竹 通讯员
祁月;[N];北京日报;2011年
沈雪梅;[N];南通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访谈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