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算美国高考数学题题真的很难 头疼了_1.2.3.4.5.6.7.8_( ) - (

计算.1÷2/3= 5/4÷1/4= 4/3×5= 24÷7/8= 6/7×5/6= 2/5+1/4= 1/2÷2/3= 5/8-1/4=我怕做了有错、我只是想对证一下、我们的数学老师很凶的、错一题都要见家长、暑假快要结束了、我就差这题没检查了、大家帮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计算.1÷2/3= 5/4÷1/4= 4/3×5= 24÷7/8= 6/7×5/6= 2/5+1/4= 1/2÷2/3= 5/8-1/4=我怕做了有错、我只是想对证一下、我们的数学老师很凶的、错一题都要见家长、暑假快要结束了、我就差这题没检查了、大家帮
计算.1÷2/3= 5/4÷1/4= 4/3×5= 24÷7/8= 6/7×5/6= 2/5+1/4= 1/2÷2/3= 5/8-1/4=我怕做了有错、我只是想对证一下、我们的数学老师很凶的、错一题都要见家长、暑假快要结束了、我就差这题没检查了、大家帮帮我吧、谢谢了
3/2;5;20/3;21;5/7;13/20;3/4;3/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自己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自己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好久没算数学题真的很难 头疼了_1.2.3.4.5.6.7.8_( ) - (_百度知道
好久没算数学题真的很难 头疼了_1.2.3.4.5.6.7.8_( ) - (
我有更好的答案
题目没写全吧!请补充完整
什么意思,提问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数学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文章-金台教研网
【】【】【】【】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09:31:55&&作者:&&来源:&&浏览次数:542&&文字大小:【】【】【】
20143892014严格遵循2014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考查,特别强化了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整套试卷从宏观上控制了难度,尽量接近2013年高考,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
&&& 420 380
&&& 490 430
根据全国高考大纲(课标版)和高考说明精神,结合一检语文考试情况以及全市教学的实际,语文组命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命制了2014年我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在一检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复习进度和三次检测考试的统一安排,合理设置全卷结构,全面考查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能力考查,强化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使整套试卷尽量符合高考命题趋势,能够基本检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为学校后期复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三区一校语文总成绩简析:
三区一校的语文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 基本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
文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1228人)
理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2301人)
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
第1题:考查对于“香席”这个概念的理解,得分率高。多数同学能认真阅读原文,发现A项中的说法混乱情况。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得分率较高。B项的理解分析本身没有错,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原文中对沉香的作用述说不止这些。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得分率一般。主要是对于C项中没有原文依据的主观臆断分不清楚,导致判断错误。
4-6题为文言文阅读试题。
第4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理解,得分率较高。少数同学不能根据上下文意思正确判断词语解释的正误。
第5题:考查对人物有关内容的理解,得分率高。多数同学都能根据原文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理解了原文基本意思。
第6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低。许多同学没有分析出D项的错误:“秦桧妒贤嫉能”文中无据;秦桧陷害岳飞的原因是“秦桧主和”,而岳飞主战。
13-15题为语言运用试题。
第13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得分率较高。少数同学对成语的具体含义、感情色彩、实际用法等了解不够,出现错误。
第14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得分率低。多数同学要么对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的语病分析不出;要么对D项句子的语序不当判断不准。
第15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得分率较高。少数同学不从上下句子的前后衔接和逻辑关系考虑,排序错误。
(三)主观题答卷分析:
试卷抽样统计(共抽样238份,其中选11题10份,选12题228份)
第7题: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率一般。主要是对一些重点词,如“屈” “劫”
“付”“执”的意思不理解,导致错误。
8-9题为诗歌鉴赏题。
第8题:分析首联和尾联的意义,得分率稍高。有些学生对“清风”和尾联中的比喻意义理解不透。
第9题:分析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得分率稍低。主要问题是有些学生对两联的意义理解不准,对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10题:名篇名句默写,得分率较低。默写一直得分不高,主要是写得不够完全正确,有错别字等现象。
第11题:选作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次选小说阅读试题的考生占抽样人数的4.2%,整体得分比实用类文本阅读稍高。
第(1)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得分率稍高。主要是对D、E两项的分析错误判断不准造成的。
第(2)题: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得分率稍高。基本能够概括出人物特点,但是概括不够全面。
第(3)题:分析细节的作用,得分率稍高。问题是分析的角度较窄,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
第(4)题:探究小说的主旨,得分率较低。一是对小说主旨把握不准,二是不能各个方面去分析探究小说主旨。
第12题:选做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多数同学选作了传记类阅读试题,占到抽样试卷的 95.8%。
第(1)题: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得分率高。多数同学能够准确把握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
第(2)题:对有关情节的分析,得分率较高。少数同学分析不全面,不能紧紧结合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第(3)题:对人物进行分析概括,得分率较高。主要问题还是概括不全面,要点不全。
第(4)题:探究人物成功的原因,得分率稍高。许多同学在探究外部原因时,仅仅局限于家庭影响,或者忽视人物自身的主观原因,摊就分析不到位。
第16题:补写句子,语意要连贯,这个题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试题,紧紧7.28%。主要是补写句子时不能从前后文衔接角度去考虑,如① 处,需要紧接前句“家风是什么”,又要简要概括后句从最早的儒家讲起;②处,后面列举了许多关于家风的经典文章,这里应是总括;③处总结前面央视关注的意义。
第17题:仿写题,得分率中等。主要问题还是有些答案要么句式不符合要求,要么修辞手法与例句不一致。
第18题: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试题,可以从较多角度立意:如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不懈;排除干扰,静心努力;不要为一时的名利所左右;全身心地投入,方能流传千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作文立意角度不够准,结构混乱,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书写潦草。
三、复习建议:
1.加强语文基础的训练,特别是背诵默写的训练。背诵默写一直是学生的弱项,多数学生拿不全这6分,要么是记诵得是是而非,要不错别字不断,更有甚者,默写就是空白。看似简单的试题,却得不到分,应该好好地强化一下背诵默写。
2.加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训练。特别是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这次得分率普遍很低,要加强练习,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概括、提炼、总结等方法。
3.教学生学会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这是答题之前必须要做到的。许多学生经常审题不清,不仔细思考题目要求答什么,导致答案与题意对接不上。一定要教会学生审题,审清题目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4.教学生寻找答题的角度。对于主观性试题,要引导学生,按照题意要求,分析寻找答题的角度。简答题一般分值较大,所以要尽量从不同方面去分析问题,从而寻找答题的多个角度,从不同角度去回答,自然就分点分条作答了。要引导学生归纳不同类型试题的一般答题角度。
5.组织答题的语言。许多学生答题语言常常是不够准确、简练、规范。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按照答题的角度组织语言,总结一下答题语言的一般性规律,让学生在知其大意的情况下,不能因为语言表述的问题而失分。
一、命题说明:
20142014力.25,10,14,202,9,10,14,21.试题适当控制难度,紧扣新课标,努力与我省高考数学命题方向一致,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
二.试卷分析:
2.填空题(小样本统计)
3.解答题和全卷(小样本统计)
732,891012141542021
1考查集合的运算,中间穿插了复数的的运算 1-1 .
4..123..12 =
54.1234..1
7.1 23.4.1234.
9是对数学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理科在向量与几何概型的交汇处出题.错误点:(1)向量的合并与分解(2)无法运用向量的加减法准确找到P点的位置;(3) 的面积计算.文科几何概型与函数零点的交汇处出题.错误点:(1)几何概型的理解;(2)没有意识在区间(0,1)上产生两个随机数是几何概型中的面积问题;(3)函数零点问题从求导角度出发忽略了通性通法.
10..12 3..12 的实际意思为函数有3个零点;(3)用导数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
12.许多学生在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过程中边长出现错误.典型121..1 A33.
13.许多学生在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过程中边长出现错误.典型121
15A..123..1R 2 .
C...123..1234 .
第17题:. .1
第18题: 理科考查古典概型中的超几何分布,对立事件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难度较低,得分率较高.错误点:(1)书写不规范,如第一问不设事件,或用小写字母表示事件,第二问无计算过程,或不写分布列或分布列书写错误,不指名随机变量的取值,随意用字母来表示随机变量等;(2)对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到位.表现在:第一位中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不清楚.如设随机事件为A,则A的取值为1,2,3,或社随机事件为P,,则P= .第二问中不理解,古典概型,二项分布,随意套用二项分布的公式.(3)审题不清楚.各位中对基本事件或随机变量包含的基本事件表述不全面.(4)计算问题:表现在不化简,或化简错误,符号错误,计算错误,如: 文科从开放性角度考查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的性质和体积.第二问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错误点:(1)书写不规范,如第一问中不先找E的位置,而是先证明,或找到位置后不做任何证明;证明过程次序混乱,证明过程过于简洁.(2)基本定理理解掌握不到位.面面垂直什么都不加就得线面垂直,或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等错误.(3)逻辑思维过程欠佳,如证明冗长繁琐,将结论用于条件,凭直觉答题,求体积时没有证明PA 面ABCD,即没有说明几何体的高.(4)整体意识不强,把几何体PADCEF的体积没有转化为四棱锥P-ABCD与三棱锥F-ABE体积的差.
第19题:理科是立体几何题,通过平面图形的折叠构造面面垂直,完成线线垂直及线面角的求解,是一道中档题..错误点:(1)在正 中,未能发现 ;(2)折叠后没能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 面BEF(3)求角时,学生对线面夹角公式记忆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错误..117234.
第20题:理科考查的是解析几何体,比较常规,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及直线与椭圆的关系.错误点:(1)计算不过关:表现在第一问算错,或者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消去y整理成关于x的方程时,系数化简不正确.(2)答题不规范,用韦达定理表示 时并没有设点的坐标.(3)题目分析不到位尤其是 没理解成A是线段MN的中点,导致题目运算变难.文科考的也是解析几何,但难度相对较大,学生空题率较高.错误点:(1)无法入题.学生无法完成代入法求轨迹,无法分清主动点与从动点,用谁表示谁;(2)向量的坐标运算不熟悉,导致向量坐标表示错误;(3)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第21题:理科是一道定义试题,通过新概念保号函数的引入,属于一道新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最值,构造新函数证明不等式等.能力立意突出,区分度高.错误点:(1)审题不严,没有理解题意,不能充分利用题中已知信息;(2)做题不细心,忽略函数
三.复课建议
1.确保考试拿到基本分数
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试卷结构、考查重点保持相对稳定,.从本次考试看,基本题失分严重.我们要从学生存在问题出发,引导帮助学生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辨析概念,理解定理,记清公式、法则,把握它们之间的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逐一弥补漏洞.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点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制定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才可以保证可望生数学科不拉分,学优生数学科得高分.
2. 提高运算能力,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仔细分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原因,与运算技能不熟练有很大关系.复习中要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做题,帮助学生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还要注意对数字进行估算和近似的计算,在解题实践中突出提高运算能力.每次练习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老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通过对例题、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弥补学生运算上的漏洞,消除低级的运算错误,提高运算技能,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3.加强阅读能力培养,教给“破题”技巧
这次检测发现,学生读不懂题、不会用题设条件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后期要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尽量给学生留一些读题、理解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读题、应该注意那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寻找求解问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从而顺利“破题”和进一步解题.同时老师适时点拨,面对新题、新情景能沉着读题,从容解题.
4.强化思想方法培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要提高数学成绩,关键在于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例如,平时训练中就要对分类讨论思想提出要求,具体要加强不重不漏的方法总结;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恰当应用数形结合,特别在解选择和填空题时数与形相互转化.也要体验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试题说明:
第二次质检英语试题命制前,命题组全体人员认真研读近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英语)考试说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全国,其它课改省的高考英语试题,明确陕西省高考英语试卷题型及其考查目标,并结合了我市英语复课工作的进度等实际。
&本次试题设计主要针对在第一轮基本知识考点复习已经结束,结合部分学校已经进行的第二轮题型专题训练,重点考查高三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
二、试题总体评价:
试题特点:(1)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英语语用环境的考查,如对话填空,单选选择,完形填空,单词拼写等,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2)试题考点覆盖面全,基本覆盖了2013年陕西省英语高考试题考查所有内容(词汇语法涉及14项);(3)试题信息,灵活性和区分度明显,对上下文语境,中西文化背景,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突出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品质的测试。(4)选材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话题,简洁易懂,也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较好反映陕西高考试题的特点,即“突出语篇,注重能力,强调应用”的十二字命题要求。学科特点明显,特别注重语言的地道,力求原汁原味,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单词拼写注重生活实用化)。
本次试题设计主要考查高三学生第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和学生生活,学习中常见的英语环境初步语言应用能力。试题格式严格体现年来陕西省自主命题样题和命题思路,总体难易程度适中,以中档题为主(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较好地体现了本次试题的两个目的:1.检测高三第一轮复习效果;2.指导后一轮复习,尤其是针对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
三.试题抽样分析(以金台、渭滨、眉县、陇县、扶风县等随机抽样试卷为依据)
(1)注重对基础词汇中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考查,其中第1题考查辅音字母t的发音;第2题考查元音字母i的发音;第3,4题分别考查元音字母组合or,ou的发音;第5题则考查较难的字母组合es发音。金台区文科抽样学生的1-5题正确率为59.7%,25.6%,30.1%,30.1%和36.1%,可以看出得分较低的是字母i,字母组合or, ou的发音,第4题,学生可能对例词发音不准确;第5题,考查-es发音,学生对词缀发音在平时学习中有所忽视。眉县抽样学生的第4小题字母组合“ou”学生普遍答错,正答率只有21个百分点,比较低。
加强对学生易错词的读音强化训练,尤其是常见元音字母ai, air, are,ea,ou,or等组合的发音;对高考词汇大纲内所有词进行读音检测,发现问题在平时学习中及时纠正;让学生熟悉常见语音规则、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注意特殊字母组合,如-ed,-es,不发音的字母及组合等。
2. 补全对话:
对话情境整体比较容易,逼真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内容为顾客到饭店订包间与服务生的对话。考查的是学生应对英语日常对话和情景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易懂,准确率高。渭滨区的抽样试卷本题平均3~4分,第9、10两题错误率高。学生对干扰项B. What can you do for me ?审题不仔细,出现了错误。金台区文科的本题抽样正确率分别为72.9%,87.1%,82.6%,54.7%,52.7%。
建议:在后期复习中紧扣国家考纲和陕西省高考说明中提及的对话功能模块,认真复习常见场所的常见对话用语。
3.单项选择题:
(1)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非谓语动词(16题),时态考查(11题),冠词考查(15题),强调句型(24题),倒装句(25题)等。金台抽样中第17题正确率较低,只有19.2%,反意疑问句的回答出错较高,高达52.6%的学生错误选择了A. won’t he。
(2)突出了复合句的考查(13,18,21题)其中金台区抽样中学生正确率都不高,只有 33.2%,18.8%和27.3%,主要是对复合句的典型特征,包括种类的特征,典型引导词,内涵等都比较陌生,所以无法识别种类和句子含义。冠词考查题(第15题)错误率较少正确率69.3%,对话题(14题)得分很高,正确率为71.9%。(3).注重语言知识与语境的结合. 语境清楚,重难点突出,从语境的选择到题干的设置都突出了语用能力。 (4)题干简单明了,设问灵活具有一定深度,试题较一检增加了对学生基本知识考查的灵活度。
眉县抽样中,时态语态的第11小题正答率只有39%。18小题考查介词后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学生的正答率为13.h1%.考查倒装的 第24题考查强调句型,学生正答率只有20.5%。
强化后期训练,做好最后阶段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后期各题型解题技巧的训练,并注意对前两次市质检试题中错题的回顾总结,突破复合句的识别,反意疑问句的回答和非谓语动词的应用等难点。。
4.完形填空
文章是故事题材记叙文,选材恰当,突出语篇,注重语言运用,选项设计巧妙,灵活。考查重点以实词为主,兼顾虚词的用法,同时结合故事内容,考查学生的具体故事情境中,词语辨析及整体语义理解能力, 符合高考题特点。在渭滨区抽样中,学生平均得分16~18分,主要出错点是:第33题,未能识辨倒装句;第36题,上下文逻辑关系;第41题,未能正确区分单词含义。
眉县抽样只有第33,34两题正答率偏低,分别只有16.6%和26.9%,其余各题正答率在41%---76.1%之间。
使用典型完形填空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经常行文逻辑的训练,使学生逻辑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完形填空技巧和对考生解题顺序的点拨指导,使考生形成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前后照应、把握情节、检查验收等良好的解题习惯。
5、阅读理解:
本次阅读材料包括了说明文、记述文、议论文,。试题难度控制较好,长度适中,设问得当合理,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反映C篇、D篇生词稍多,但对选出正确答案没有太大影响,整体感觉比较温和平稳,学生得分情况也很不错。渭滨区抽样学生得分范围多数在28~30分之间,满分、高分多(32~40)。A篇几乎是满分,错误少,B、C、D相对错误多,主要是学生对细节考查和信息匹配的题目掌握不好。
眉县抽样中除了51题(32.1%),55题(21.3%),59题(32.3% )以外,其余题目学生的正答率都在 44.6% —91.3%之间。
第二节阅读题,判断段落主旨大意题,讲述了怎样睡一个好觉的五个注意事项。选择题干设计精巧,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段落阅读概括能力,难度不大,学生本题得分率高。
集中精力,抓好分值较高的阅读专项套题训练。结合实际和阅读题材分类,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坚持进行阅读的限时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阅读(二)题型的适应性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二卷非选择题型抽样统计结果:
眉县抽样统计结果:
从统计数据来看,第II卷的得分不够理想,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要引起我们后期复习的特别关注。
6. 单词拼写
本次检测单词拼写涉及到5个动词,3个名词,1个形容词,1个副词。二检单词拼写题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难拼写的单词:commercial,microwave,properly ,candle;(2)考查词义相近的单词:delete ,forecast;(3)考查单词变形的单词:pouring,wolves,applied,Breathe。从金台区抽样试卷来看,二检单词拼写中失分较多的是第66,67,69,70,72,73,74题。具体表现为:第66题学生将commercial误写成commercal;第67题学生将动词pour写对了但未变形从而失分;第69题选词源于生活用品,但能写出此单词的学生寥寥无几;第70题学生将delete错误写成delet,cancel,cancle等;第72题学生将properly误写成proper,suitablely,rightly,fitly等;第73题学生答卷中出现predict,prediction,foretell者居多。70,72,73三道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意近或形似的易混淆单词记忆不准确,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不分。 74题学生将candle写对了,但未能看清句子结构而画蛇添足变形为candles导致丢分。
7. 短文改错:
二检短文改错以故事性记叙文为材料,改错点设计多为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错误点包括:冠词、名词、动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时态、主谓一致等。错误点分布均匀,错误类型与近几年陕西高考试题接近。从金台区抽样结果来看,本题最高分13.5,最低分0分,平均分5.3分。
本次检测短文改错失分较多的是第76、77、79、81、82、85题。第76题学生未改else’s,却把anybody改为somebody或nobody。77题代词多余这一错误点改对学生很少。81题学生误将句中的fallen改为feeling及felling,可以看出导致此题失分的原因不是学生不会改错,而是形似意异的词汇没有搞清楚区别。第82题许多学生未发现该句考查条件状语从句主从句的时态,从而未能找到错误所在。第85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glass和glasses的区别。较一检而言,通过高三复课工作的推进,学生在短文改错题的改法上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一检该题所出现的“未按照短文改错命题要求进行改错,改错方法不规范”以及 “考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没有时间做短文改错,全篇只改出来两三处”的失误现象有了较大的改进。
8.书面表达:
二检书面表达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外教Smith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于上大学选择学校与专业之间的想法,该话题是所有高三学生所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对此话题有话可说,命题突出考察了考生的语用能力。
从金台区抽样试卷来看,该题最高分26,最低分0分,平均分18.2。部分学生反映本次写作话题非常熟悉,但要真正把自己对于大学学校与专业之间的选择观点流畅的用英语表达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可以看出命题在突出语用能力的同时,也在考查学生词汇及句型掌握情况。与一检相比较,本次书面表达学生习作优秀作文太少,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功仍需加强。
从金台区抽样试卷来看,典型错误句型列举如下:
&1. 句子结构、时态错误多:
& Some people thought student should choose subject as major when we go to college.
Other people thinks that we should choose major first.
They said a good major meaning a good job.
2.名词单复数混淆不清:
They think choosing a good major mean they can find a good job.
Many student want to choose a good college.
My mother suggest that I should choose a good school.
3. 介词缺少或错用:
I want to study Maths when I enter into the college.
Many students found a good major was important when they walk out the college.So I decided to major medicine instead of Chinese.
4. 复合句连接词错误及汉语式英语表达:
I can choose that I like in college.
I want to look for a good job , so I must first look for a good subject.
I can make many money when I look for a good job.
四、教学应对策略与建议
1. 建议高三英语教师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2014年高考大纲及陕西高考英语试题说明,引导学生归纳对比今年新增词汇,在后期的词汇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同时最重要的是多关注生活用品词汇以及意思相近但形式不同的单词。通过二检查漏补缺,总结前两阶段教学中的漏点,精选有针对性地练习,特别要注重完型,阅读,写作等专项的针对性能力提高训练及后期限时仿真适应性训练。
2. 建议后期复课中短文改错训练不要只搞题海战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短文改错到底改什么以及如何改,授之以渔,同时把学生写作跟短文改错练习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短文改错中的问题恰恰就是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原文作为改错的材料,在改错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练习改错技巧,相得益彰。
3.建议二检后师生加强对书面表达题的重视。教师摒弃“好作文是临场发挥而不是练出来的”错误观点,学生也要打消见了作文就头疼的畏惧思想,利用课堂及早读时间,多背一些学生自己写的优秀范文,多练习词汇句型的表达,平日素材积累的多了,考场上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英语作文。
4. 做好临界生的帮扶及学优生的促进及跟踪的教学法指导和责任落实工作,使英语学科上线率进一步提高。
& 加强备课组的同科教研功能,统一认识和进度,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好对临界生的英语学科提高工程,进一步本学科学生高考上线率。
5. 继续关注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试题遵循考试大纲,落实双基,注重能力,题型常规。难度较难,区分度较弱。全面考查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覆盖面广;重点考查运动与力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环状磁场中的运动等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试题突现物理方法、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科思想,回归学科本质。
一卷平均难度为41.1%,二卷平均难度为30.1%,物理试题总体难度36.7%(平均分40.4分),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与一检成绩稍低。
14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基本单位,理想化模型等常识,学生对基本单位不熟悉导致丢分严重。
15题:考查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受力分析,学生不能正确选取对象、客观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主观臆断造成白白丢分,此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得分率很低。
16题:考查天体运动中两星绕同一中心天体匀速圆周运动问题,只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建立关系,运用数学比例容易得出答案,属于容易题,学生得分率高。
17题:考查交流电变压器的基本关系,抓住原副线圈电压、电流关系即可求解,但许多学生误将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当做了“电源电压U1”而出错。得分率不高。
18题:考查匀强电场的基本性质,运用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改变容易得到正确的,判断。学生得分率高。
19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正确进行受力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许多学生将题干中“此过程中”误解为从落到跳板向下的过程而错选答案,得分相对低些。
20题:考查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电路稳定时电功率等于外力的机械功率,就可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对于电路结构不清楚导致漏选与误选,得分相对低些。
21题:此题考查a-t图像的应用,准确解读图像信息中的点线面的物理意义,尤其是a-t图像所围面积等于速度的改变量,导致此题不容易作答,综合性较强,得分相对较低些。
22题:此题容易,游标卡尺不估读,大部分学生都能拿上3分,但应用光电门测加速度,利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求解加速度学生掌握不够而答错。
23题:考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基本能力太弱、不能灵活应用“内大外小”的口诀,以及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原则导致电路设计出错,此实验题问题设置直接明确,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得到小灯泡发光的实际功率较难。得分率较低。
24题: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相结合的一道题,考查化曲为直分解思想,处理曲线运动的全过程首选动能定理的思路和方法,突出考查学生对多过程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第一问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运动分解观点正确解答,部分学生错误运用机械能守恒观点解答。第二问难度较小,大部分学生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即可迎刃而解,但数学计算不细心出错率高。只有少部分学生拿上满分,大都8——10分。
25题:本题以圆环形磁场为背景,考查力和运动的综合问题。但是从考查的内容和角度看,仍然以基础知识的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主,涉及在圆环形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极值问题、磁场中的偏转和中空区域的匀速直线运动相结合的运动对称、重复问题,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以及圆几何关系的考查,只要学生仔细审题,缜密思考,合理运用动态圆法细致分析,仍然可以解决这一极值问题。好多学生没有掌握轨迹圆的旋转和轨迹圆的缩放,使得此题求解思路走入歧途无法突破第一问,直接放弃。好多学生第二问的运动轨迹图没有做出一个完整运动周期内的轨迹图,导致运动周期的计算出错。另外学生答题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审题能力、应变能力、推理分析问题能力急需加强。
33题:(1)考查光的色散、干涉、衍射及全反射等现象的理解,题目中档,得分较高。
(2)考查由介质中某两个质点的振动图像判定振动方向及某时刻的质点位移,难度不大,学生得分较高。
34题:(1)考查能级跃迁的相关理论,属识记类型。大部分学生由于粗心,不能抠字眼仔细审题而只套运结论导致出错。得分率很低。
(2)以弹簧为背景,考查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问题,一些学生对物理碰撞模型不熟悉,虽能写出动量守恒方程,但对题目“PQ 轨道为小于四分之一的圆周轨道”“弹出后两小球不再相碰”分析不到位,不能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导致缺少关系式无法求解。大多数学生得分相对较低。
三、后期复习建议
1、注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平时复习一定要要求学生书写到位,解答题都应该写哪些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步是采分点、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做到规范性解题。
2、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分析,抓住关键字词推敲,想象物理情景,将文字描述与物理情景紧密结合起来,画出必要的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等,形成独立审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
3、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和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此外,在教学中注意问题的分析和一些思维方法的应用。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
本次试题重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化学知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弱酸强碱中和滴定的曲线及混和液中的有关计算及离子浓度关系、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平衡常数、物质推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制备及提纯等学科主干知识,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知识综合及迁移能力以及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能力层次要求高。此外,适当加大了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工流程题及化学计算的考查,以体现近两年新课程试卷的变化,以期达到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起到诊断和指导作用。
本次测试从各校的平均成绩来看,校级间分数差距很大,试题总体难度0.338,学生整体得分比命题预想低得很多。
2、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题考查的是化学基本知识,属容易送分题目,学生正答率较高。抽样中,有18%的学生错选了“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等于新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
第8题考查强碱弱酸中和滴定曲线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和KW等,学生对中和过程的三个特殊点:即生成CH3COOH 和CH3COONa等浓度的混合液、PH=7、恰好中和时的离子浓度关系掌握较好,但对特殊点以外的过程中离子浓度关系分析不透彻导致错选正确答案。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注意到中和滴定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对KW的影响而错选,占抽样的42.9%。
第9题考查了相同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大小比较,难度不大。部分同学对耗氧量的计算方法未掌握,或是凭死记硬背把“等物质的量”与“等质量”混为一谈,抽样中有43%的学生错选了“苯”。
第10题考查了芳香醇的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分析,中等难度。抽样中,有31.3%的学生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掌握不到位,不能按一定规律去书写导致漏写错选10种,还有14.9%的同学则是因为审题不清,未注意到“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或对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不能正确判断而导致错误选择了12种。
第11题考查了电化学知识,是盐桥电池和电解池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抽样中,有37.4%的学生不清楚电子只能沿导线定向移动,不能通过溶液的物理事实而错选,还有28.6%的学生不清楚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对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清楚而错选了“片刻后,a点周围的溶液最先变蓝,电极反应为2I- —2e- =I2”。
第12题是一道离子推断题,考查了溶液中NH4+、NO3-、Iˉ、SO42-、Fe2+、Al3+离子的性质和特征。除了有些同学对离子的性质掌握不熟练外,还有学生是因为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偏颇而导致错误。如有学生虽推出了溶液有六种离子存在,但却错选了“至少存在5种离子”的答案,错选此项的学生占26.4%。
第13题考查的是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涵盖了金属元素钠、镁、铝及其化合物以及非金属元素卤素、硫、氮、碳、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抽样中,有20.4%的学生由于对18电子微粒未能熟记,有20%的学生错选了“若X为Na或Na2O2, Z和W中均含有18个电子的离子,则M为H2S”,还有26.1%的学生由于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记忆不到位,因而无法推出答案的合理性而错选了“若X为非金属氧化物,M为C,则Z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第26题是一道化工工艺流程题,该题以铬矿石[主要成分为Fe(CrO2)2]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的工业流程为载体,考查了铬、铁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以及离子沉淀先后顺序与PH的关系的图像分析等多个知识点。从抽样来看,学生对此类新题型的掌握仍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流程图分析不到位,基本操作混淆不清,审题不严密。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依然掌握不熟练;二是是对重结晶的分离方法的应用条件不清楚;三是不能正确分析生成“生成Cr3+和Fe3+”的条件,而写出& Cr2O72-得电子的电极反应式,或写成了铁单质和Cr2O72-的反应方程式;四是未读懂题意,不会分析金属离子沉淀曲线图像,未找到合适的pH范围。
第27题以乙苯与苯乙烯的转化为载体考查了选修4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及电化学知识等。本题的一个亮点是设置了一个加入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后通过比较Qc和K的大小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问题,从抽样统计来看,学生对此应用不熟练,很多学生直接用浓度进行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此外,存在在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是热量的计算,学生习惯性的只应用了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而忽视了“标况下CO2448L”的条件而计算错误;二是对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反应速率的加快原因,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到位,抓不住重点;三是由 还原成 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很多同学不会判断氮元素的价态变化或不会进行电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而导致错误。
第28题以用苯甲酸与甲醇合成苯甲酸甲酯为载体,考查了物质制备、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以及实验仪器的选择和连接顺序及产率计算等多个知识点。本题问题设置基本,难度不大。但从抽样看,学生掌握并不是很好,得分率不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同学对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不清楚,对冷凝管的类型名称不清楚;二是对有机物分离提提纯的方法不清楚;三是对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比较陌生,蒸馏装置的连接顺序出错;四是有机化学知识面较窄;产率概念不清,或是计算能力差而出错。
三个选做题中,选作选修2的较少,占10%左右;选作选修3的学生较多,占到60%左右,选作选修5的学生占40%左右。
第35题是化学与技术题目,考查的是侯氏制碱法、粗盐提纯、分液操作、纯度计算等问题,问题设置简单,是学生较熟悉的内容,难度较小。学生很容易入手,得分也很易,但我市大多数学校未学此模块,学生根本一般不看此题,选答学生较少。从抽样来看,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粗盐的提纯步骤不熟悉;二是对离子检验操作的描述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三是纯度的计算,未审清题目导致表达式错误。
第36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涉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轨道、等电子体的分析、键角、键能、分子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判断、熔沸点的比较与氢键及单质和离子的结构分析等多个知识点。学生答卷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理解“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的含义和原子轨道的概念;二是不会分析物质的结构特征及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三是不会运用等电子体的概念写出相应的离子;四是对用键能解释物质的稳定性和用氢键解释物质的熔沸点从语言表达上不具体、不准确、不到位;五是不会通过分析离子的结构特点写出离子的通式,次空完整写出的学生很少。
第37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涉及了有机物推断分析、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条件的分析、结构简式及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与书写等知识点。抽样中,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往年一样,主要是对有机物结构简式及方程式书写能力较弱,如在反应方程式中漏写产物水等,对流程图的表示形式不理解。对题给信息不能正确分析和灵活应用。
三、后期复课建议
1、认真总结分析复习中学生存在的漏洞,注重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巩固与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上的偏差,明辨概念,夯实基础。在复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记忆,对于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应在课堂上反复剖析,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根源,达到基本概念不失分。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原理的内涵与外延,使他们对主干知识达到理解与灵活应用的水平。课本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涵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挖深挖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
3、突出主干,精讲精练,强化定时训练,提高学生限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讲练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特别是对于近两年常见的工艺流程题,以及包含大量图表等新信息题,应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要突出化学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通过系统实验复习,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达到快速准确的审题和解题。要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读完实验题后,能很快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理解实验原理,清楚实验过程,理清解题思路,识别装置图,并按题意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及评价等,努力突破学生在实验方面容易失分的瓶颈。
5、注重学生规范书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堂上一定要留出适当训练时间,结合教材和考纲中的重点知识,对重点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有机反应方程式、官能团结构简式等的书写进行适当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能将有关现象和结论等用化学语言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减少卷面中因表达不当引起的失分。
6、注重答题方法和答题策略的指导,使学生能合理利用时间完整答卷。后期教师应加强限时训练,引领学生进行题型、答题规律总结和错题整理,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紧张状态的答题准确率。
高三第二次质检生物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科学实验方法、知识综合与灵活应用的考查。试题覆盖了高中生物十五章三个专题的内容;重视了学生识图、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十二个题目中有四个识图题;试题突出了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强了知识内在联系考查。
试题中第3、4、5、31、32题有一定难度,第1、6、30题难度适中,第2、29、39题较易。选择题共36分,难度系数0.37,非选择题共54分,难度系数0.46,全卷平均分38.1,难度系数0.42。
二、考生答题情况抽样统计结果
生物学科各题学生得分情况(选择题抽样4117人,非选择题抽样1582人)
三、试题及考试具体情况如下
第29题是一道就图分析的试题,图一样,设置条件不同,对图的解释就不相同。其一为细胞分泌物的合成、加工、运输以及外排的过程。其二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知识考查。其三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检测。难度适中略偏易。满分10分,平均分为4.81分。10分比例不足1%,0分比例5%,比1分还高。4-6分比例基本相同,各约为15%。
本题失分原因主要有: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牢,记忆不清等,具体典型错误如下:
(1)囊泡有写为具膜小泡、分泌小泡、运输小泡等错误答案。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答为无机环境。
(3)二氧化碳有答为无机物的。&
建议: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理解要到位,掌握要深刻,记忆要准确。
第30题主要考查的是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的神经调节,以基础知识为主,满分10分,但是8%学生此题为0分,得分人数最多的为4分占23%,平均分为3.82分。
本题学生得分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精准,如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部分学生记忆不清楚。②学生答题经常出现错别字,如“神精元”或者“神经原”,“切段”“器管”等等,扣分可惜。③答题语言不规范,语言组织水平有待提高。如效应器与反射弧的关系,很多同学就写了个“包含”或者“属于”,回答不清晰明确。④混淆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如大脑与脊髓的联系一部分同学把答案写反了。⑤题意不清晰,如反射弧组成的五个部分属于器官水平,如果是效应器的话应该是器官水平,那么如果是传入神经元或传入神经或感受器,应该是组织水平还是细胞水平,还有疑义。
第31题属于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的内容。本题围绕种子萌发所需外界环境因素,考查了植物水分代谢,细胞呼吸,酶,种子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种子萌发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回顾近三年高考,新新课标陕西卷连续两年以种子的萌发为素材命题。本题满分10分,学生答卷抽样分析:平均分4.34,最高得分8分,最低分0分,0分卷占样本总数的5%,标准差1.88。
学生答题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一)审题不清,答题不准。例如淀粉水解后能被胚吸收利用的只能是单糖,即葡萄糖,写麦芽糖、果糖错。种子萌发还需要()才能进行细胞中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这就暗示考虑细胞的有氧呼吸,与空气相关,填氧气或有氧呼吸,写细胞呼吸不给得分。
(二)基础知识欠缺,理解不到位。例如植物细胞吸水方式中,干种子主要靠吸胀吸水,成熟细胞主要靠渗透吸水。与其他种子相比油菜种子富含脂肪,脂肪分子中氢多氧少,氧化分解耗氧多,这两空失分最多。
(三)理论不能联系实践,种子萌发时水分过多,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烂芽,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需将子叶弓出地面。油菜种子小,播种要浅,萌发时有利于种子尽快出土。相关两空失分也多。
第32题与高考考点相吻合。从考查内容上看,涵盖了高中必修2及必修3教材内容,必修2考查了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因素,涉及5空6分。必修3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点,涉及3空3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本题共9分,大多数学生得3—5分占到55%左右,最低分0分占到13%,7分1人,最高分8分1人。
本题存在主要问题为:第一空答案为表达。学生答对率大约80%。学生比较熟悉,得分率较高。第二空答案为环境,本空为2分。学生答对率大约在50%左右,主要错误答案:外界因素、其他因素或外界环境。本环境包含两层意思:有内环境的因素还有外界环境共同作用影响着基因的表达。第三空答案为胞吐,答案较为简单,但得分率不是很高,许多同学没有关注题目的关键词“进入内环境”即出细胞的方式。认为大分子就应该是胞吞、胞吐,画蛇添足。第四空答案为吞噬、消灭。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失误在于只写对了吞噬。第五空答案为自身免疫,得分较高。在阅卷中许多学生答案为类风湿性心脏病,也应该为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第六、七、八,答案为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本空得分率最低,99%同学都不能完整填写答案。
失分原因分析:(1)错别字,如胞吐—包吐、吞吐、胞土;免疫—兔疫等错误。(2)位置填、顺序填错。(3)语言表述不准确。环境—外界环境。(4)审题不仔细。(5)课本知识记忆不准确、牢固,或者没有记忆。
选考题目在新课程历年的高考中均较容易,基本上是教材上内容的填空,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本次38、39题命题思路依然循此惯例,学生试卷平均分为6.24。难度一般。学生答卷中存在问题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欠缺以及概念掌握不够准确,如细胞工程中的生物学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误写为动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等。接受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应为减二中期,学生误为间期、后期等。
四、后期复课教学建议
1、结合考试说明,进一步夯实基础,紧抓课本知识点复习。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知识点识记与理解。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2、强调书写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3、加强实验部分的训练,包括方案设计,思路,步骤,结果结论等。
4、注重答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专业、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具体:①重视学生读写的规范性,提高表达能力,减少由于表达不清或规范性不够而造成的丢分。考试中的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规范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模棱两可、不规范的语言要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我们不能单纯根据某一年的高考阅卷的标准来给学生分数,而应从知识、技能本身的掌握程度及平时的严格要求角度来给分。②针对高考理综网上阅卷的情况,平时要训练学生规范地使用答题卷,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5、注意收集信息,研究信息。一是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考纲和高考试卷。二是要收集、整理和筛选高考信息。三是要课改方向和高考方向。
6、善于反思,调整策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把错题彻底纠正,避免在同类问题上失分。
一、命题思路
2014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政治试题,是命题组在认真研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深入分析2012、2013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遵照全市三次质检的总体安排,立足我市高三复课工作的实际命制而成。试题设计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力求体现新课程试题的特点。试题不避热点,坚持“三贴近”原则,将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努力增加试题的亲和力,提高考生应试兴趣,有效检测考生的实际水平,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讨论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力争对2014年高三政治学科的教学、复课工作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重要追求,在这次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如13题“中央八项规定”、17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38题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很好地宣传贯彻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国家意志;19题“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6题通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考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22题通过对“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考查,引导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以主干知识为依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试题设计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考查,其中又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15题国家宏观调控、16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38(1)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39(2)对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的考察等,都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体系的逻辑建构状况。
试题以生活热点为素材,巧妙设问,充分渗透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应试能力的要求。如12、13、15、16、17、21、23以及38(1),很好地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38(2)及39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尤其是39(1),没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很难有序的组织答案。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如“中央八项规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法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感动中国”“北京市高考分值变化”“雾霾天气”“信息消费”及“中国好声音”等热点素材命制,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变枯燥的理论测试为快乐的情境体验,使试题人性化,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产生与试题直接对话的积极欲望,有利于发挥出测试的检测、评价和反馈功能。
“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题39(1) “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综艺节目的成功,借鉴欧美的成功模式是一个必由之路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对这一理念贯彻较为明显。
试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17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9题“最美中国人”、21题“新春拜年”等,要求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7、试题难易适度,区分度较好。
试题以容易题、中等难度为主,难易适中,选择题、主观题区分度较好。充分考查了考生所学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注重引导考生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探究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答卷情况分析
(一)试题难易分析
(1)选择题
试题难易分析。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Ⅰ卷各题的难度是:
(抽样统计:金台区&& 样本人数:1247)
(抽样统计:渭滨区& 宝鸡中学)
第Ⅰ卷平均难度系数:宝鸡中学为0.63,难度适中。一般学生答错在5道题以内。失分较多的是:12、15、16、18、19题。
& (2)非选择题
从抽样中可以看到II卷各题的难度是:(抽样统计:渭滨区部分学校)
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第Ⅱ卷平均难度为0.59。非选择题难度较大的是39题的第(1)(2)问。
(二)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浅尝辄止,难以做到举一反三。如14题恩格尔系数变化意义不清楚;15题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如何运用含混不清;16题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途径一知半解;17题党的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概念不清导致失分较多。
2、试题解答整体布局不科学,对审题重视度不够。大多数学生按照试题原有顺序解答,少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强弱甚至喜好调整答题顺序,导致时间过于紧张、顾此失彼,或因时间问题二卷蜻蜓点水,难以体现自己实力。“审题”是答题的关键环节,部分学生审题不舍得花时间,导致南辕北辙。如38(2)政府“对构建健康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不少学生对该设问审查不清,多答成了为什么这么做,浪费了笔墨;还有部分学生对政府职能与作用之间的关系不清,答案与材料两张皮,结合度不够;39(2)题,不少考生审题没注意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这一范围要求,答成了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理论。
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如38(1)关于图表信息的获取,一部分学生获取信息不全,个别学生甚至没看到图表下面的小注;38(2)部分学生没有读懂材料信息,导致答案与材料结合度不够。
4、综合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不够。如第14、15、16、23、38等题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材料有一点迷惑性,就影响到学生的思考判断。
5、学生对社会现实、时政热点关注度不够,思考力不足。如第13题、14题、17题、18题、19题、21题及38等都与社会现实或时政热点相联系,学生由于关注度不够,因此简单的材料抽象化、简单的道理复杂化。解答时不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或者知识调动有误,答案组织缺乏层次性与逻辑性。
6、其他非智力因素。如卷面不整洁、错别字、速度慢、过于紧张等。
四、教学建议
1.注重主干知识间的联系,夯实基础。从本次试卷分析来看,那些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考出较好的成绩;相反,基础知识记忆、理解较差的考生,就难以考出好成绩。学生不仅应该牢固地掌握教材知识,把课本知识挖深、吃透,而且还应该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为此,教师应该在后期的复习中对教材主干知识及内在联系讲深讲透,帮助学生在知识网络中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自主地总结和归纳,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既能减轻学生复习负担,又能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学生也才能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考场上自如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材料题是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常见形式,它是综合考查考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辩证地考察事物的能力,都是《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和强调的能力,是区分考生有无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后期的复习中,教师应该强化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审题,培养和提高其审题能力。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答题质量的好坏,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应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审题的技巧,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审题能力。教师在后期的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中所给材料或情境进行分析,要教学生学会“获取和整合信息”,要让学生掌握一套审题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并整合有效信息;审题目设问方向,明确命题意图、试题考查的角度及选用知识的范围。
3.既要重视时政热点,又要关注社会生活。重视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焦点,是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都会做到,而且相当关心的。但是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可能就做得少一些。其实从政治学科的四个模块来说,都与生活有关,从考纲要求来说,要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从高考题目来看,也是经常运用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解答。因此,在后期的高考复习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重视时事热点的分析以及关注社会生活,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强化训练,注意提高表达能力从本次试卷分析来看,还存在着学生表达不清、思维混乱等现象。因此,在后期的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强化训练,在训练中要按照考纲的要求引导学生注意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以及规范书写,以培养和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看,本次检测试题围绕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和内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没有出现偏题、难题和怪题。试题与近年来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结构相同。客观题为12道选择题(24—35题),主观题分为必做题(两道试题,40题和41题)和选做题(二选一,43题A和B),总分100分。
一、试题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均有涉及,各个比例相对平衡。古代史比例相对较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相当。份量较重的材料题40和41侧重中国近代史。
2.强调概括、分析材料的能力。比较典型的设问有:40题第(1)小题要求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第(2)小题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当时的“救国梦”;41题要求在论证时运用材料中的史实;43B的第(2)小题,要求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从这几道题的答案来看,都是依据材料而来。选择题的24、27、29、31也侧重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
3.题目综合性强。例如第25题,涉及到了汉代的地方管理制度、经济政策、文学特色以及科技成就。第34题,要求归纳《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三个题目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世界影响。还有40题的第(3)小题,要求学生用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史实来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5.突出考查学科能力。试题的设置与高考接轨,大多有史料支撑,内容源于教材,材料来自课外。例如24题出自《商君书·农战》,27题出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1题引用康德的观点,40(1)出自《礼记·礼运》,40(2)摘编自杨天石的《帝制的终结》,41摘编自《申报》,43A出自《明穆宗实录》,第(1)小题甚至考查到了何炳棣的人丁“赋税单位说”。43B分别摘于《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这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获取理解历史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凸显学科特色。试题以典型事例入题,注重对历史时段特征的考查。关注与现代文明发展关系密切的历史事物,不少考题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结合在一起,启发考生“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和核心价值。
7.题目突出时代性。试题关注当代社会进步和发展,关注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实际。例如第29题的材料出自2013年7月20日,马英九对习近平的复电,考查了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还有第35题,以俄罗斯批准斯诺登在俄临时避难一年来考查当前的国际格局。两道题目都依托2013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时代性强。材料题的40题则以“中国梦”为切入点,依次考查了古代“中国梦”、近代孙中山的“救国梦”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主的史实。
二、试题与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有12道题目,即24—35题。以抽样A卷为例,选择题各题的正确率是:
由上述情况来看,第24、28、29、30、31、33题答题正确率较高,都在70%以上,第25、26、32、35题作答不理想,正确率都低于50%。具体来看:
第25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经济政策、文学特色以及科技成就。但是无论是那一条信息都比较能明显反映出汉朝的特点。但是,学生容易被某一条信息误导,不能从材料所给信息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26题考查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自然法就是平等”的思想主张。一方面,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没有读懂材料的含义;另一方面,学生没能将题目与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因此失分率较高。
第32题设问是直接原因,部分学生可能对此理解不到位。30%的学生选择了“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这一选项。而这应该属于历史传统而不是直接原因。另外,学生对德国历史较为生疏也是导致失分的原因。
第35题与时事结合紧密,一些学生由于不太了解这一事件而导致了对题目的误读。但是,除了正确答案的三个选项都有明显的史实错误。学生却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可见基础知识还存在漏洞。
可见,对于选择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有关历史知识记忆不清或概念模糊、相关知识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以及史料解读能力、审题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欠缺。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为第40、41、43三道大题,其中第43题为二选一的选做题。根据抽样200份试卷,总体难度在0.45左右。具体分析如下:
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Ⅱ卷各题的难度是:
从平均分来看,非选择题的整体作答情况都不理想,失分较多,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来说:
40(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中国梦”产生的原因。材料一为《礼记·礼运·大同篇》,大约是末年或之际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第一问,大部分同学能够翻译、概括、总结;部分同学翻译、概括、总结的不够准确、全面;很少有人答错。第二问,绝大部分同学审题时,出现了分歧,对“这个时期”理解不同: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指春秋战国;部分同学认为是指尧舜禹时期;很少一部分同学认为是指秦汉时期。导致答案很混乱。而且大部分同学所学知识很混乱,回答问题,东拉西扯,而且缺乏条理,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分析、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40(2):以孙中山的“救国梦”为切入点,实际考查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它的评价。本题与教材知识联系紧密,学生较为熟悉,而且材料简单易懂,总体来说难度较小。“救国梦”的内容要求学生以概括材料为主,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材料的概括比较准确,得分比较高。但对产生原因的叙述过于零散化,文学化,不能以理论的高度来概括。对于它的评价,学生多以孙中山的革命功绩为主,主要表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脱离了题目意思。学生的答题缺乏思路,就题论题,和课本联系较少,说明基础知识不牢,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机整合。
40(3):考查中共对孙中山事业继承的历史事例。学生的答题得很差,平均分非常低,很多人得零分。主要原因是对题目理解不到位,没能顺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路去思考中共在民族、民主、民生方面,在抗日胜利前后所做的各种努力。例如:民族统一战线,三三制民主政权,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的解放战争,追求民生幸福的土地改革等等。另外,对历史时间错位,导致事件前后颠倒,脱离题目限定的时段。说明学生对通史的复习是个弱点,也从侧面反映了专题式教材的弊端。
41:本题属于论述题。材料中虽然涉及一些概念名词,但也都有相关的解释,而且还有较为明显的“亚当·斯密”、“自由经济”等词,所以难度并不大,许多学生也能够理解“节制资本主义”和“个人资本主义”所指的含义,但是总体得分率仍然不高。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但是学生在阐述观点时表述不明确,例如赞同某某的发展模式、或者赞同第几种模式。由此导致失去了本应唾手可得的分数。其次要结合时代背景。材料中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而学生由于时间概念模糊,思路不清晰,而导致背景叙述不全面。学生基本能答到罗斯福新政,但没有想到同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这个例子,缺乏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的能力。还有很多学生没有答出日军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的严重。可见,学生想到了国际背景,但忽视了国内背景,思路不清晰。最后要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论证。题目表述很清楚要运用材料,而学生却没有认真审题,分析材料,答题情况不理想。由此看来,学生在审题和分析材料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
43:A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B是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从选择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B。
A考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1)分析两则材料中“丁”的含义,材料一中“丁”的含义为成年男子,学生基本能理解到,但是表述不清楚。例如“人”、“人口”、“壮丁”、“劳动力”等,导致失分。材料二中“丁”指赋税单位,学生几乎很难答准确。(2)考查该措施的影响,学生一来在教材中没有学过“一条鞭法”,非常生疏,可以说无所学知识可联系。二来学生没有看懂相对艰涩的文言文。最终的答案往往是南辕北辙。因此,两个小题得分情况均不理想。
B(1)主要内容是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对此学生较为熟悉,特别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但是学生审题不清,如议会改革的根源,部分学生没有从经济层面考虑,要么只说政治方面,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么就以表象分析,如议会席位分配不合理。没有理解“根源”所在。在回答影响时,学生没有明确的思路,往往出现答不全或是重复一方面影响的现象。(2)涉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对公民选举权的修正。对于选举权如何变化这一问学生基本能答全,而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不必要的概括,将答案归结成一句“选举范围不断扩大”。在答认识时,学生基本认识到了美国选举制度的日趋完善,或是民主权利的完善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对于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这一点却认识不到位。
三、后期复习建议:
首先,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把专题史和通史结合起来复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二轮复习中,需要查漏补缺,重视知识漏洞的填补,继续强化基础知识复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注重不同模块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其次,有针对性培养学科能力。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不会从材料史实里面提炼结论,基本史实概念模糊,学科素养欠缺。在后期复习中,需要加强学生史料阅读试题训练。在训练时,结合“高效课堂”理念,在学生限时训练基础上,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迁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第三,精选习题训练思路。要继续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和参考答案,从思想方法的角度把握命题规律和趋势,组织学生考练要切合实际,精选(编)习题,增强考练的实效性,同时从高考答题的角度讲析答案,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审题思路和必要的解题技巧。
本套试题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比如雾霾,家用汽车,苹果种植,美国极寒天气等话题;增加考试热点,比如等值线的计算和分析;关注水资源-----“中华水塔”青海。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有诗句(42A),图片(42C),地图(36,42B),剖面图(37,6),等值线图(3、4),表格(10、11),示意图(7、8.)等。本套试题选做题,均为原创试题,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符合目前高考改革的命题特点。总之,命题原则上要求降低试题难度,合理布局知识覆盖面,增强试题区分鉴别功能,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但是从考试结束后的成绩看,一些试题难度并不大,部分学生成绩却很低,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某区抽样统计,本次考试一卷难度为0.50,二卷难度为0.42,全卷难度为 0.46 。具体各题分析如下:
1、夯实基础,突出专题,强化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在做好基础复习的前提下,对学科主干知识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这是灵活调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前提。
2、加强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主要能力有:获取与解读图示信息的能力、描述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相似性知识的求异、求同能力,归纳要点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通过精选各类题目达到对症训练的目的。
3、关注区域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层次探究区域地理典型问题。要“识其象,析其因,究其理”,用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认识与分析现实性的区域问题。
4、做好模拟训练:一是考试或练习必须限时完成,要尽可能提高单位时间解题的效率。二是考试或练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复习资料上的套题。三是对试卷回答情况认真分析,查找问题。
责任编辑:
本文引用地址:&
     
金台教研网
联系我们:地址:宝鸡市金台区店子街4号 金台区教研室
电话: 邮编:721001
版权所有:金台区教研室 制作维护:金台区教育资源中心
Copyright (c)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题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