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上的graphis自行车怎么样是否正品?

tb上看了一款轮组,RT轮组,想问下RT花鼓怎样?
14654 &&17
本帖最后由 ﹃_﹃_随缘 于
15:29 编辑
最近想换花鼓和轮组,看到一套RT轮组,RT是怎样的花鼓,好不?比起久裕怎样?相当于久裕什么型号?上几张那卖家的图
QQ图片05.jpg (54.19 KB, 下载次数: 1)
15:09 上传
QQ图片44.jpg (84.37 KB, 下载次数: 1)
15:09 上传
QQ图片23.jpg (17.78 KB, 下载次数: 1)
15:09 上传
QQ图片43.jpg (28.01 KB, 下载次数: 2)
15:28 上传
& &这花鼓好不好?还有这轮组?买的过吗?这个RT花鼓好还是久裕D711/D712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看了一款台湾法斯特 Fastace DA01 看介绍说台湾法斯特 Fastace DA01 山地车4培林轴承超轻花鼓 超久裕041042 ??
(29.33 KB, 下载次数: 59)
15:19 上传
这款rt我在实体见过,声音真心风骚,不过这编圈的方式也就轧轧马路
ycsuperman 发表于
这款rt我在实体见过,声音真心风骚,不过这编圈的方式也就轧轧马路
在实体店见过?哪个牌子的实体店?那这rt花鼓到底好不好?你看到的时候是装在什么车上?这样编圈方式只适合马路?轻度山地和越野呢?什么样的编圈方式适合全地形?
就是一家专门买单车配件的店,有很多牌子,没有装车,这是星芒的编圈方式,我就没见过有人用它玩儿xc
﹃_﹃_随缘 发表于
在实体店见过?哪个牌子的实体店?那这rt花鼓到底好不好?你看到的时候是装在什么车上?这样编圈方式只适 ...
全地形,楼主直接搜搜AM的轮组吧
这轮组就是轻,好看,声音骚,山马的绝配,想xc,还比不上7呢
想xc?是什么意思?
041042不是说现在国产后质量差很多了吗?
。。。看了,推荐我am轮组啊,,,我预算在600左右的轮组,,你推荐的超标了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一百三四和一百五六处 有款ARAYA双层700C白铝圈在卖有32孔的“淘宝上有卖148的mavic module4 据称是A319的老款,内宽19mm,ARAYA&&RT520双层圈内宽只有15.5mm,您说的是这两个么?
”此款ARAYA双层是铆钉呈筒形固定在里外层之间“这是讲的mavic module4 吧?TB卖家的图片中没看见ARAYA的圈有铆钉呐?
ARAYA&&RT520的内宽才15.5mm按道理也只能装不到37c宽的圈啊!
老大是不是记错了?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yu11300 于
09:28 编辑
“一百三四和一百五六处 有款ARAYA双层700C白铝圈在卖有32孔的“淘宝上有卖148的mavic module4 据称是A319 ...
的确 看错了 谢谢指出。不过的确有一款128¥ 的ARAYA双层 不带铆钉的&&也很超值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yu11300 于
09:30 编辑
请教一下,图上列出了很多规格的车圈的宽度,23,25,27,29等等,这些结构的不同 会给轮组带来影响吗?
& & 您提出的问题,的确是我没较真的研究过,700C的35 、 38&&、40&&和山地的15&&、175&&、195 怎么对应换算我也的确是没求过甚解,不过听说同一型号的,居然宽度也有差距,不知是否确实?&&& & 但经验总结是,轮胎的宽度和车圈宽度的确会造成安装不适,但两者都有一定的伸缩性适应性(北方话叫‘将就’),所以目前TB上绝大多数山地车圈和山地车胎,700C除了极窄口径的刀圈要配大口径旅行外胎之外,都是可以装上的,只是有的刀圈偏窄,外胎偏宽,显得视觉不协调(想来那个接触处对于里胎的挤压变形也是严重,不过倒也没见过因此出事的帖子);或宽而浅的扁型圈非要配个公路向的细胎,看着也是别有韵味,这是有的。但一般使用也没听说出现路中问题的(至少我目前)&&
& & 反而, 轮胎内径和车圈外径的不匹配导致的:& & 或者安装、扒胎都非常紧绷费劲,以至于伤胎伤圈;&&和反之&&——胎 、圈咬合过于松动, 以至于充气后里胎从咬合松动处鼓包 爆胎 才是实际中一大忌。
& && && && && &&&2防刺性能和由防刺带来的胎壁加厚和路感舒适程度的矛盾& && && && && && && && && && && && && && && && && && &&&& & ‘1’很好理解, 一般的说,平摊细腻的铺装路,不论柏油、水泥、胶粒---- 都是可以提供如公路车般的纤细轮胎在上面任意驰骋的。非常轻快省力。这种路面上,越是这种光滑纤细的轮胎‘力效比’越是高。粗大的齿胎则正相反,是‘山羊进入了赛马场’。反而显得不合时宜的多余、笨重和浪费,如果一条路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较好或一般的、说的过去的铺装路,那过于重型的 越野化的、强调抓地和通过性的胎牙,和过粗的轮胎直径,显然就是一种不合适的浪费速度和体力的减分选择了。& &&&有人说粗胎打足了气 ,与地面的接触一样很小,并不影响速度和轻快的骑行感受,其实这是相对正确的说法——绝对的说,只要胎的整体直径加粗,其与地面的接触面必然加宽,不信可以测量粗细两种轮胎正中心,‘粘土地带’的宽度,非常明显的差距。由此带来的接触面摩擦阻力 必然加大,而其外胎重量必然随着增粗的直径,及由此带来的用料增加,而加大。而由此带来的滚动重量的负担,和因宽度增加带来的风阻负担的增加, 也是绝对的正比例的。& &&&& && &这里有所谓的‘重轮胎的滚动惯性优势’之说法,说轮胎本身在一定速度的惯性,可以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它的阻力和重量不足;看似有道理,不过这种所谓滚动惯性有多少先不论,就有,也是由启动时的做工费力或是缓慢启动速度,而积攒起来的优势。并不是凭空或轻易获得的。(且这种惯性优势,在闹市区的急起急停下,弊端尽显,好不容易积攒的惯性优势,马上成为了刹车停下等红灯或避让其他的累赘,再一次的费力积攒惯性,还不如小轮径的启动轻快)且这个现实的存在是不会以谁的感受之谈为改变,比如‘我的粗胎追公路毫不费力’‘粗胎打足了气一样轻快’这些都是感觉之谈,是没有实际测试基础的不可靠感受。 否则沙滩车‘抡起来’也轻松的话,公路车轮胎没必要那么细了吧。& &&&同样过于‘张牙舞爪’的胎纹,是山地越野的适用设计,骑行公路,是有点‘小苦逼范’的,至于有人说的‘粗胎锻炼身体’属于特色癖好,不再旅行车的讨论之列,对于那流人而言,车上挂个1铅球更加有锻炼体能的效果,旅行车对于轮组 、轮胎的要求 还是可靠性 、稳定性是基础保证 ,一定程度的轻快 、省力性是极力的追求,这样的结合最好。也许已经有人不服:为什么先说优质路面上粗胎大齿的劣势,而不说烂路 非铺装路上纤细光头或类光头胎的劣势,和大齿粗径胎的优势呢?这个皆因旅行车不是山地车,出行还是要看路况选胎,决定胎的粗细齿的大小----国内的旅行车友们还是多在国内行走的吧,且多在主干路行走, 那么就看看我国的路况,及其趋势,就可以大概知道,应该以何种性向的外胎为主了。——我国的路况,尽管仍是烂路一段段,时有土路、碎石、烂泥路出现,但整体的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路况越来越好;而路况平整的好路、 新路越来越多。而路况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也是个无法否认的趋势。 以及由此决定的平整的铺装路为主,一定比例的烂路为辅的骑行状况和对于轮胎的要求,也是一个一段时期内,比较符合路面现实的选择;即使烂路满地、修路、补路如家常便饭的318,仍不能说其烂路是主要的,是主流的。 而只能说 ,是极多的 、占很大比例的、大段的。所以一款适合国内骑行的旅行车胎,其对于烂路的通过性、稳定性、抓地性和一定的防刺防爆绝对不能轻视,但,绝不意味着要把旅行车的轮胎稿的如某些过山车似的——胎粗、齿大、壁厚为特征、为正确;个人认为 山地车1.5胎足够用,175是大概理想的上限,多了对于轻快和骑行效率起了副作用了;700C的32 35 38 都够用 40 是个上限(好在40以上的外胎也不多),已经开始对于旅行的省力和轻快起到反作用——有人说旅行车要的是结实、结实、再结实,可靠 可靠再可靠,甚至不惜用堆砌各种明显增加重量的零部件配置的办法来换得‘可靠’;这里我要说,一般说的可靠是六分的心理感觉可靠和四分的真实物理的安全可靠的结合,且这四分物理可靠,还有人为使用维护的因素在很大左右着——骑车不单是车子自己的事,人就占到了七成,所以人对于可靠的作用,不能忽视,可以强调;但长久以来,在装备和车子的版块,确实是抛开人的使用 经验因素,而将装备的优劣孤立化、 绝对化, 是个很明显的现实存在了。比如一对三百多的防刺胎,新手不知道高原气压变化,不知道海拔的升高该适当的放放气、减减压,而导致爆胎,怪谁呢?:这胎是绝对好的嘛,可是仍然出了事故,而且比非防刺胎更麻烦,因为扎了胎,补洞就可以,爆了胎是‘大开口’一般一定要换了。所以与其追求一款所谓‘万年颠簸不破’的神级外胎,不如对一款还算说得过去的大众外胎,多点全面的了解和维护的知识和心思才是‘大正路’。并且长途骑行,光注意所谓可靠性,力求神车以行天下无虞绝的,对是个在家里意淫长途的、‘菜鸟向’的念想,一旦出了长途,在路上就算不承认也好——一时的扎胎、爆胎、偶尔打烂路减速、担心轮胎的抓地性等等之忧,都只是一时之忧,或能解决、或能避免;而粗大沉笨的车胎,在一望无际的平坦大柏油路上,远望无际,脚下轮子不给力,就是费力不出速的‘嗡嗡’之苦,绝对是哑子吃黄连,多苦自己知。相对之下,细胎过烂路的担心至多是‘一时要小心’的心里没底,即使扎胎再补胎,也是苦逼在外头的形式之苦了。说难听点,有点‘有期徒刑’和那啥的区别了。再说回直径 和胎齿,片面的认为粗直径和胎齿是决定一款车胎通过性 、抓地性的绝对保证 和绝对增量因素,以至于单纯的迷信这一点,而不顾及其他方面,也是一种偏颇但大量存在的、类似想当然的认为。——有过周末群车出行的车友,可能都有经验,就是公路车的细胎,在公路上对于山地车的大齿粗胎的优势,是近乎绝对的,除了少数体力极不成比例的车友,一般的是公路车在‘体力速度比’(注意不是单纯的体量和速度而是同条件下,达到一定速的体量耗费)上毁山地。是绝对无须多想的。而家附近村乡路上,偶尔的烂路,公路车固然要减速通过,但亦没有多少公路车,是见到烂路就‘趴窝’的,倒也是大都能够全身而过的;反观山地车,在拦路确实出了口气,抖了威风。但一是,烂路比例太少,(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再者烂路上,公路车‘单薄’固然要减速,山地车粗实也未必就能加速到哪里去,因凸凹不平的路面,对于轮径惯性的抵消,是几乎绝对的,一视同仁的。根本是都快不起来而已。所以说到山地车,或者粗胎在烂路上可以找回平坦路面的‘吃亏’同样是个义气的理论上的说法,而不是大多数时候的实际。之所以说了这许多粗细胎,并不是想搅起山马和公路的陈年之挣,而是说明我对于旅行车胎的个人理解偏好——粗细适度、以偏细为优,齿纹要保证一定的抓地性,但还是要保证平坦细腻的柏油路面的滑动性 滚动惯性为主,防刺的设计要有,也是必要的保证,但同时不要迷信防刺,不是说没用,当然有用,那种嵌铁丝和玻璃在外胎上依然能前行无误的体验也确实有种花钱到地方的成就感;了但没有防刺不等于就要处处扎胎,扎了胎不等于不能补胎,更不等于不能长途骑行;否则不能解释防刺胎出现之前的长途、和满地的那些非防刺胎的远程旅行了。——防刺是一种针对普通轮胎的加强,也仅只是加强而已,并不能低档所有穿刺;抓地性也一样,是个有临界失效性的相对概念,临界失效什么意思,你的车胎可以抓土路,在小碎石路上也能大概平稳,但大石子路就要打滑;遇到泥水路,必然会打滑;遇到冰面,除了钉齿(橡胶轮胎上带钢钉)轮胎,别的轮胎一概都要打滑,但应付家门口的雪后冰面路可以备用一对,能设想谁会为了北方的冬季骑行而用钉齿轮胎吗? 补胎的确是旅行的麻烦,但不是最大的麻烦,也不是排名靠前的麻烦:人在远途,处处有麻烦,不是这里就是那里,而且车子本身还都是一部分呢,何况轮胎一样。能够预测所有麻烦,并全部解除在旅行之前的,旅行也如随团跟着导游般无趣了吧,一个四平八稳伺候的如在家里的旅行,也并不是骑车远行者的口味吧。
慢慢更新 慢慢看喽&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武汉赶集 &
GRAPHIS自行车 - 800元
信息编号:
原单日本GRAPHIS自行车。平常骑的很少。成色非常新。进口西马诺变速器后7速。车架17寸的。骑行省力耐用!家庭用骑上十年都没问题。喜欢的车友速请联系欢迎试看车。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还没人喜欢这篇话题
20332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Missed_7)
(故事不多)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raphis系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