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陨石有磁性一定要有气孔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广西的玻璃陨石及其裂变径迹年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百色玻璃陨石
一、 百色玻璃陨石对考古的贡献
(一)百色考古的历程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百色盆地发现的手斧和手镐等工具,打破了亚洲是文化滞后边缘地区的歪理,证明了在80万年前,亚洲人同样具有直立人的行为能力和高超石器工业技术,被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1、1973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博物馆组成的考察队,在百色盆地首次发现旧石器。
2、1986年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单位组成的考察队,开始对盆地的旧石器地点进行科学考察,并首次确认百色旧石器存在西方阿舍利文化的典型器物——手斧。此前在东亚从未发现过制作如此精美有着阿舍利特征的手斧和石镐等石器,而且和西方阿舍利手斧一样,其年代比欧洲手斧还早30万年。
3、1937年,美国地质学家特拉率领考察队不远万里到东南亚进行考察。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权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莫维士亦参加了考察。莫维士根据这次考察结果,认为东亚的石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简单粗糙,与阿舍利手斧比相去甚远。
4、2000年3月,中美科学家对百色旧石器的研究报告,在美国《科学》杂志以百色手斧为彩色封面的形式发表,并公布了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为百色旧石器测出最新同位素年龄为80万年,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5、2001年1月,国家科技部组织由我国著名院士组成的评选小组,将“人类起源再添新证,百色旧石器挑战‘莫氏线’理论”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等重大科学发现一起,评选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6、年,广西自然博物馆与右江民族博物馆在百色盆地西部的枫树岛旧石器遗址,通过科学发掘首次从地层中发现手斧以及共生的玻璃陨石;2005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西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又在百色大梅南半山遗址和田阳那赖旧石器遗址再次发现手斧以及同层位的大量玻璃陨石。这些玻璃陨石形态特征和埋藏分布的特点,充分显示其原生埋藏的性质,无疑能精确地用于确定百色旧石器——特别是手斧的年代。
7、2014年元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群中最为重要的遗址——高岭坡遗址进行的第二次正式发掘有了重大发现:高岭坡遗址存在两套明显不同时代的堆积;最近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右江河谷也有人类生活。
划分地层,这是考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在考古时,往往对于出土文物年代的判定就来源于地层的划分。考古队员们将石器出土的地层仔细的划分开来,希望能从此找到问题的答案。&
  发掘时都是由上往下层层揭露的,然后根据这个堆积的土质、土色进行地层划分。&
  广西,独特的亚热带雨林气候,使这里四季如春,也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景观、色彩鲜艳的红土。然而,也就是这色彩鲜艳的红土为这些考古队员们揭开百色手斧的年代之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是一种含强烈酸性的土壤,在以往的工作中,考古学者一般靠划分地层后,在同一地层的出土物或化石来判定年代,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但是大自然似乎与造访这里的学者开了一个玩笑,由于红土中含有强烈的酸性物质,不利于保存古生物的骨骼,以致最具有断代标准的古生物化石没能保存下来,从而缺乏准确的断代依据,使得这些研究者在判断遗址时代时无法依靠古生物地层学的手段。腐蚀性强的红土,将古人类的一切佐证都封存了起来,这也是几十年来,对于这里出土的手斧年代问题争论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些考古学者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一个遗址中的一次偶然发现,使这一切似乎有了新的希望。&
1993年,考古学家发现,在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中有一处遗址有大量玻璃陨石,而这些陨石在一个考古挖掘现场与许多古人类所制作的手斧、砍砸器等石器在同一个地层出土。&
  玻璃陨石与所发现的旧石器一同出土,这一发现,如同在黑暗中让考古学者们看到了一丝曙光,因为他们知道,这也许就是解开旧石器年代之谜的惟一钥匙。根据考古学的规律,它们所隶属的年代大致是应该是相同的,那么,是否能够研究玻璃陨石的年代,而为问题找到答案呢?&
  中国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院,在这里,学者们将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来自天外的玻璃陨石作最终的年代判定。&
  科学研究发现,各种岩石矿物的内部,它们的原子核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每大约两年,就会产生裂变,由一个原子核分裂为两个,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当然,这种变化,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它的变化过程,我们人类得依靠科学进步的产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而原子弹的爆炸、核电站的建立也正是人类利用了核裂变的原理来达到目的的。今天,将用这种技术,来为百色的旧石器的年代寻找答案。&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冥冥之中,它总是为人类认识自我,保留着一扇窗口。而人类依靠着不断进步的科学,逐渐的了解它、认识它。&
  在古人类原生的地层里面,发现了原生的玻璃陨石,这个玻璃陨石就有了一个跟人类生存时间有关系的信息,所以在1994年至1995年,对它进行了测定,测量了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73.1万年,第二个数据是73.3万年,两个数据进行平均是73.2万年。&
  百色手斧的年代距今70多万年,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成为百色旧石器研究的新热点,也因此成为学术界最关注的事件。但是,这些玻璃陨石是否能推断出百色旧石器的时代,却引起了考古界一些专家的置疑;因为,早在非洲,早期人类常常用陨石作工具或者用作护身符祈求平安,所以有关学者认为玻璃陨石的出现很有可能要早于这里早期人类生活的年代,用陨石来判定旧石器时期的具体年代并不可取。&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百色旧石器用玻璃陨石测年不一定可靠,他说玻璃陨石可能是人类在别的地方活动的时候,发现玻璃陨石了,觉得好玩然后拿到遗址来和石器埋在了一起,这样不是原地埋藏的话,那跟石器不是同一个时代,当时我们也找不到证据来反驳他们。&
面对各种的假说,这些考古学者困惑了,因为如何能够证明这些出土的玻璃陨石并没有经过人为的搬运的痕迹,它的出现也没有经过外力的作用,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惟一能够说明陨石与旧石器时代的手斧同一年代的理由。&
在一次广西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对于一个名叫上宋遗址的挖掘工作中,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们惊奇的发现,这里埋藏着大量的玻璃陨石。&
这个遗址的挖掘工作远没有结束,到目前为止这个遗址出土的遗物有两百多种,有石器也有玻璃陨石,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遗址跟其他遗址差不多一样,主要是石制品,如果运气好,可能发现一些玻璃陨石。但没有想到,这一次出土的玻璃陨石多达90多件,这个数量远远超过百色盆地历次发掘出土玻璃陨石的总和。&
考古学者们,将玻璃陨石出土地点的周边土样采集回去,因为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碎片,玻璃陨石的碎片,学者认为,在玻璃陨石与地面碰撞的一瞬间,由于撞击的原因,应该有玻璃陨石的碎片出现,如果在掉落的陨石周围找到碎片,将能够为一切问题找到圆满的答案。&
  果然不出所料,发现了不到0.5厘米更小的玻璃陨石,而且从放大镜上看,没有人工的痕迹,说明它是原地埋藏的,跟石器处在同一个层位,而石器也是原地埋藏的,那说明玻璃陨石的年代就是石器的年代。&
这些考古学者多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结果,玻璃陨石的到来与这里的人类是在同一个时期,这重大的研究为揭开这里古人类的时代问题,找到了答案。这一发现,引起考古界的轰动,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以灵巧的东方直立人为题,专门发表了学术文章。
美国也派来了专门做玻璃陨石的科学家,到百色盆地来采样,他们作出来的结果,跟我们做裂变径迹有一点差距,是80.3万年,比我们多了几万年,方法不一样,这两种方法做出来的年代却被国际学术界接受。&
  80万年前的一天,一道刺眼的炽热的白光照亮了远古的上空,无数个火球快速地向地球方向坠落。在超高速、高温的冲击波作用下,这些四处飞溅的火球散落在地面上,形成玻璃陨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切。从此,这些玻璃陨石永远的留在了这里,最终等待着考古学家们的光顾。&
  百色的研究成果,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有说服力的手斧,又有很有说服力的年代,这样世界考古学界、人类学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基本上也有了一个结论了。&
  这些粗糙的石头是珍贵的。在人类的文明仍然处于晦暝状态的时候,任何一样物件都有可能解读人类每一次小小的突破,这里的每一件石器,每一块古老人类触摸过的器具,都是一次次的穿越时光的暗示与沉默的声明。
(二)百色旧石器与布洛陀
 讲到百色的考古、百色旧石器,我们不得不提到神秘的壮族人文史祖---布洛陀。
布洛陀在壮语里,布洛陀是指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壮族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布洛陀创造了人类和世间万物,而敢壮山上的那些神秘岩洞就是布洛陀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在考古发现之前,这里并没有受到外界的更多关注。
  直到在敢壮山周围乡村里,学者们发现了一些与布洛陀有关的古老而神秘的书籍。这些书籍上的文字与汉字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壮民族最古老的文字古壮字。
  经专家考证,这些书的成书年代最早是在唐代。不过,经书记录的内容却极为古老,它是历代传承的传说,反映的是壮民族的历史和渊源,壮族人把这部创世史诗叫《麽经布洛陀》。但在学者看来,这部创世史诗更是一部重要的人类学作品,它实际上反映了壮族远古时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传说,而所有的创世传说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专家认为,黄帝是黄河流域的族群的一个人文始祖,炎帝可能是长江流域的,那珠江流域的这个世居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该就是布洛陀。
  人们普遍认为,壮族是岭南地区的原住民族之一,壮族的先民属于古代百越族群。但是,关于这个古老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却一直充满了谜团。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祖先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在过去的某段岁月中,真的存在过布洛陀的时代吗?
  专家们通过考古调查发现,以敢壮山为中心的两公里三公里范围内都有很多遗址,半径10公里以内的古遗址,敢壮山周围就有15个。如此集中的古遗址竟然与传说中的始祖圣地基本符合。
  神话传说并不是与真实的历史毫不相关,实际上,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人类幼年记忆的一种延续,在想象的大河中荡漾着真实的波纹。神话不是历史,但是神话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也反映了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
  如果关于布洛陀的传说中,真的掺杂了真实的影子,那是否能被考古发掘印证呢?
    1973年秋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次科学考古,无意间揭开了敢壮山的谜团。
  “布洛陀”来自何方?
  那么,这些古老的居民是从哪里来的呢?会不会来自非洲和欧洲呢?
  中国学者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独立起源的”。一般人都认为人类从东非过来,问题是东非那边的文化,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没有找到过丝毫的痕迹。
  这样,人们重新把目光收回到中国的本土。
  把历史再往前追溯,大约距今170万年,云南的元谋人是中国大陆最古老的祖先,但那时候的人类还没有学会制作石器。专家们推测,人类从云贵高原发祥之后,迁移而来,到了百色盆地,成了这些石器的制造者。他们也许就是壮族的先祖,是传说的先祖布洛陀的族群。
  也有另一种可能,这群古人类后来迁徙离开,而传说中的布洛陀可能是来自另一个地区的古人类。
  到了距今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壮族先祖的身影就变得逐渐清晰了———考古发掘找到了这一时期的古人类遗骸。
  在《麽经布洛陀》中,先祖布洛陀在创造人类和动物后,教会了人类种植水稻、制作农具和兴修水利,这似乎意味着壮族先祖曾在某个阶段进入到了农耕文明。
  但是,由于壮族历史的文字记载不够充分,人们曾以为传说是不可信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直到很晚才进入农业文明时期。
  专家认为:距离现在四五千年的时候,石铲文化的出现,使水田随之出现。
  这些新石器,都是稻作文明的典型工具。古老的人类族群度过了用手斧来狩猎和砍砸的时代,开始使用石铲进行耕作,石铲这种工具预示着稻作文明的产生。
  敢壮山下的先民们是最早懂得种水稻的人类族群之一。
  专家在这个地区,挖出来了12000年到20000年的碳化的稻谷,由此断定壮族是中国以及乃至全世界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
  在出土的石铲中,还发现了一些巨型的大石铲,这些石铲不仅个头很大,而且磨制的十分光滑,显然经过精致的加工。在几千年前,它达到那么好的工艺,是让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专家们猜想,它一定不仅仅是使用工具而已,它还有一种祭祀用的功能。这所有的关于石头的记忆,都被深刻地印在壮民族的集体意识深处。
  在布洛陀经诗里面,有两句很著名的非常经典的诗,诗中说到:在原来的古代呀,远古的时候没有牛,我们要耕种非常辛苦,所以就用砾石来犁田,用山石来犁地,壮族话讲用砾石犁田,用山石犁地。
  创世传说中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我们该如何辨析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呢?
  考古发掘与传说的巧合究竟能说明什么?布洛陀的时代果然发祥于百色盆地的敢壮山吗?
  也许所有的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确切的答案。神话永远在继续。
  考古学能确切证实的是,珠江流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中国出土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地区,大大小小的遗址为我们描绘了古人类迁徙的足迹。
  靠近广西西北部的石器遗址都比较早,越往平原和海边就越晚,到了珠江三角洲就找不到1万年以上的遗址了。
  这一现象说明古人类是逐步从内陆向海边迁徙的。
  除了考古学证据,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还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类惊人的生存和开拓能力。  
  不论关于布洛陀的传说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在壮民族的心灵深处,布洛陀是他们共同的人文始祖,维系着他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信念,人类的文明曾经以缓慢却坚定的步伐在这里逐渐推开和延伸。
二、百色玻璃陨石的特征
百色玻璃陨石颜色漆黑,不透明,如果是薄片则是呈褐色、深褐色,半透明。摩氏硬度7度左右,非常脆而且易碎,具贝壳状断口,断面多呈流线型,断口呈玻璃光泽。百色玻璃陨石大小不一,重量不等,最重可达1900克(作者保存),最轻仅仅不到1克。比重2.2~2.4。形状多种多样,有液滴状、球状、球棒状、细长状、碎核桃壳状、瓦片状及不规则状等等。表面具有非常特有的的圆坑、凹槽、条纹和气孔。圆坑直径0.1~1mm,深坑0.02~2mm。凹槽为两端圆滑的U
型槽,宽2mm 左右,深1~3mm,长3~15mm,一般长于10mm 的凹槽较直,而7mm
左右的凹槽多弯曲,很像蠕虫。条纹为凸纹,纹宽多在0.1mm
以下。随着玻璃陨石形状的不同,这些坑、槽、条纹的分布也略有不同。这说明他们在空中快速陨落时的姿态是不稳定的,各个侧面都可能与空气发生过摩擦。比较特征的有:
液滴状:圆坑和凹槽多集中于头部和一侧,条纹呈纵向分布,而另一侧教光滑且坑槽少而浅,显然是空气动力磨蚀面,说明液滴状玻璃陨石在空中是头部斜着呈抛物线飞行后陨落的,因重心稳而未翻滚,具典型的溅落特征。球棒状和哑铃状:圆坑、凹槽和条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表面,两段的圆坑密度更大些。条纹平行于玻璃陨石的长轴呈直线型,到两端则扭曲紊乱,表明在空中飞行是发生过翻滚,所以没有明显的磨蚀面。圆饼状:其中一面和边缘布满圆坑、凹槽和条纹,另一面较平滑,见条纹和稀少的浅坑。采用一块直径6cm
的标本,中间厚1cm,边缘稍后,略呈凹透镜状,其一面和周缘全是圆坑和紊乱的条纹;另一面有三分之一区域见有圆坑和一组呈束状的凹槽,圆坑浅小而稀少,直径0.5mm
以下,条纹呈左旋的旋涡状,表明这一面与空气发生了摩擦,飞行时发生了旋转。瓦片状和碎核桃壳状:外曲面的圆坑和凹槽非常明显,条纹少见,内曲面很平滑,仅见极浅小的圆坑。其他不规则的玻璃陨石都可见到磨蚀面,若有两个以上磨蚀面的则表明飞行时发生过滚动。百色玻璃陨石的内部结构是均一的玻璃质,显微镜下找不到结晶颗粒,但可见其内部的流动条纹构造。
三、百色玻璃陨石与亚澳地区主要化学成分的对比
百色的玻璃陨石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2&& 74.32;
TiO2& 0.61;&
Al2O3& 13.25;&&
FeO 3.66;& Fe2O3&
0.72;& CaO&
Na2O&& 1.02;&
MnO& 0.05;
亚澳地区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2&& 71.39;
TiO2& 0.66;&
Al2O3& 12.16;&&
FeO 4.62;&&
Fe2O3& 1.17;&
CaO& 2.91;&
Na2O&& 1.76;&
从上面的各种化学成分看来,百色玻璃陨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亚澳地区撒布区的玻璃陨石对比,具有明显的相似性。FeO&Fe2O3,K2O和
Na2O质量分数低。这些特征说明,玻璃陨石的形成,是从外空间经过大气层的严峻烤烫形成的,不是来自所谓的地球物质。
四、百色玻璃陨石与人工制造玻璃化学成分的区别
百色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在第三点我们已经做了分析。同时,百色玻璃陨石缺少了地球上人类制造玻璃无法克服的水、二氧化碳等等。
人工制造的普通玻璃化学成分主要是:Na2SiO3、CaSiO3、Sio2或者是Na2O.CaO.6SiO2等等,物质的量之比为1:1:4。此外,含有一些杂质,比如:玻璃中含有硫化镍、水、二氧化碳等其他杂质。
无论是哪种人工制造的玻璃,都是含有一定的水、二氧化碳等杂质。因此,玻璃陨石的形成和来源应该是非常特殊的环境,也就是说来自地球以外的空间之物质。
五、百色玻璃陨石来源的讨论
1、百色玻璃陨石的主要元素特征都与澳亚撒布区相近,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玻璃陨石元素含量差异比较大。百色玻璃陨石的形成年龄约为80.3万年,与原来澳亚撒布区玻璃陨石形成的年龄70万年相近。据此,联系到化学元素的一致性,可以认为百色玻璃陨石应属于澳亚撒布区,属于同一事件的产物。
2、百色玻璃陨石从撒布区的广度来看,东南亚-澳大利亚撒布区北起我国南方沿海、印度支那各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包括印度洋发现的微玻璃陨石,这个洒落区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10%。如一些观点所说:巨大的地球外物体撞击地球,使地表岩石熔融,飞溅到高空,经过一段高速的飞行后,骤冷落到地上形成玻璃陨石。这一撒布区如此广大,这个巨大的地球外物是否撞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假如说撞击在北半球,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规律,那么理论上地表熔融应该是往印度、巴基斯坦方向,如何飞到澳洲呢?假如说这个巨大的地球外物撞击在南半球的澳洲,玻璃陨石又如何能飞到北半球的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呢?理论应该是往印度洋方向。不可否认地,在印度洋的确发现了微玻璃陨石,这正好说明玻璃陨石来源于太空,在高速、高温、液态的情况下撞击到洋面而形成的微小玻璃陨石。
近年来,一些专家对澳亚群玻璃陨石的分布,认为彗星在空中或太空中发生分裂,由于地球的自转,可能产生数十个撞击点,构成大面积的玻璃陨石的分布。这就是玻璃陨石成因的彗星撞击模式。假如说,这种撞击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玻璃陨石的成因,那么,它的能量究竟达到足以使地表大面积熔融而形成玻璃陨石呢?我们看看通古斯事件吧!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附近、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1500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很长时间以来,所有的实地考察都没有发现任何陨石残骸。五十年代末,科学家对收集到的通古斯爆炸区的泥土进行高度放大,结果发现有球状的硅酸化合物和磁铁矿。它们的大小仅有几个毫米左右,其中有些磁铁矿颗粒粘在一串,有些甚至钻进了透明的硅酸盐颗粒里去。而这些颗粒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会粘结起来。不久,人们又在通古斯地区的地下和树上,发现了成千上万颗亮晶晶的小球,这些小球像子弹一样深深地嵌在里面。经过分析,在这些小球中发现了钴、镍、铜和锗等金属。如此巨大的爆炸事件只剩下这些高度放大才能见到的小球。这就不难解释彗星的撞击模式还是形成不了如此规模庞大的玻璃陨石。
同时,如果是同一个撞击模式,不同的撞击地域,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又能如此接近吗?我们都知道的事实,澳亚撒布区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玻璃陨石元素含量差异比较大。所以,这种解释是无法说明问题的。
3、在百色玻璃陨石的成分中,还缺少了一些容易挥发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同时在一些百色玻璃陨石里还发现镍铁颗粒,这正好说明百色玻璃陨石形成与铁陨石有关。我们不难想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的各种人造玻璃,目前还没有办法达到不含水、二氧化碳等等杂质的玻璃,而玻璃陨石却偏偏缺少这些地球上的物质。正是因为这些玻璃陨石在太空中长期的飞行,并且通过大气层的剧烈燃烧,来源于宇宙空间的证明。我们都知道,火山玻璃的水含量很高。玻璃陨石中铁主要以Fe2+形式存在,Fe3+含量低,Fe3+/Fe2+比值为0.06~0.26(平均0.13),火山玻璃中铁主要以Fe3+形式存在,Fe3+/Fe2+m1,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环境。至于说的,包裹体成分:玻璃陨石中气体包裹体成分的测定表明气泡主要由O2、N2和CO2组成,是因为在地球大气环境中极高温形成流体物质、滚烫造成的。我们所看到的百色玻璃陨石,它的内部是没气泡的,非常密实、流动条纹构造的内核。
4、百色玻璃陨石与人造玻璃在熔点上区别很大。普通的玻璃在600度左右开始熔化,不断吸收热量不断不断升高。而百色玻璃陨石呢?有人曾经做过试验:一是在采用900度的高温加热玻璃陨石,再保温30分钟,玻璃陨石外表凹凸起伏的形状没有任何改变;二是采用1100度高温加热,延长保温时间一个小时,玻璃陨石表面仅仅出现熔融状态,而其表面内部仍然非常坚硬;三是对玻璃陨石加热到1100度,而且保温时间达到两个小时,样品形状才有所改变,出现搅动过的糖浆状。实验证明,玻璃陨石只有在1100度的高温加热情况下,而且保温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才产生熔融现象,比普通玻璃高出500度。这是人造玻璃无法比拟的。说明玻璃陨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大气层的剧烈燃烧考验,一部分物质已经被烧毁挥发而剩下来的核心部分!
综合上述的理由,作者认为:百色玻璃陨石是与亚澳玻璃陨石是同一事件形成的;它的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富含二氧化硅等物质的巨大小星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以极高速度通过大气层,自南半球向北半球急速飞快驶来。在通过大气层的一瞬间,天体与大气层产生剧烈的摩擦,加上天体本身在宇宙运行中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星体内部物质因受热分解,有的被气化了,有的物质膨胀系数和周围物质不同,使星体内部产生庞大的应力,造成星体崩裂,产生初次爆炸;在重力加速度、引力、二次乃至多的高空爆炸,就像一个从高空向地球发射的多级导弹,不断地加速,以及在地球的自转力等作用下,不断爆炸,不断加速,使原来富含二氧化硅的星体,不断燃烧,不断分解,与地球空气摩擦燃烧就形成了玻璃陨石。因此,玻璃陨石的准确定义,应该是富含二氧化硅的星体与地球空气摩擦燃烧后形成的产物。如果说,它是地球的产物形成的,那就是地球上的空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发贴人:218.61.137.*发贴时间:【】[]
&& ()&& ()    据资料统计每年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个数,1kg;,>10kg830±,但大多数陨石坠入海洋及沙漠地带,被人们知晓和收集到的陨石非常之少,寥寥无几,粗略统计每年约有500颗陨石撞入地球能找到的仅20颗,因此显得稀有、珍贵。&& ()&& ()&& ()&& ()&& ()&& ()&& ()&& ()&& ()&& ()&& ()&& ()&& ()&& ()&& ()&& () 这些天外来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形态奇特和来源于宇宙,有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也就成为人们的收藏和观赏之物,陨石又成为观赏石的一个重要门类     目前在地球上收集到的陨石已有1万余块,其中大多数是石陨石(简称陨石),其次是铁陨石和石铁陨石,I型碳质球粒陨石仅占0.6%左右,但它对了解宇宙的元素丰度,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和11种氨基酸等有机物,对认识生命的是具有宝贵的意义     玻璃陨石的形成与来源,一直受到相关学科的关注,它涉及到地质学、天文学、陨石学、空气动力学、天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中许多理论问题,据悉***爆炸时地面也能引起类似物质形成     玻璃陨石的表面结构有各种形态擦痕如沟擅、凹坑、麻点,流动条纹、条带,塑性半折断状,球粒结构也十分普遍,外表成卵形堆积,内部结构单一,由非晶质玻璃体组成化学成分SiO2 50―98%,一般为70―80%     由于至今为止人们还未真正发现玻璃陨石的陨落,这给玻璃陨石的成因构成了一个迷,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陨石年龄在30―40亿年,玻璃陨石仅几千万年因此雷电玻璃说、人工玻璃说、天然玻璃说、火山喷发玻璃说纷纷涌现这些假说目前仍在争议      在中国雷州半岛的旷野上,每当雷电交加,大地经过倾盆大雨的冲刷,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在地面上总能拾到一点黑色、深棕色的玻璃状物质,那就是雷公墨,是玻璃陨石一种块度大小不等,由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形态如哑铃状、水滴状、圆饼状、薄管状、钮扣状、蚕状、核桃壳状,表面却密集分布着各种圆形、椭圆形、拉长形气泡,没有玻璃光泽感     众说纷云的假说,归纳起来有四种,第一种地球说,第二种说,第三种火山喷发说,第四种冲击变质说地球说认为地球上的玻璃陨石是火山喷发产物,但四个玻璃陨石陨落区与火山、熔岩性质不一致说认为巨大的陨石撞击表面,飞溅物质脱离引力坠落地表,形成玻璃陨石火山喷发说认为火山喷发物质升空后脱离引力进入地球冲击变质说认为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上硅质岩区,使岩石瞬间熔化,熔融物飞溅四周,形成玻璃陨石     以上是当今关于玻璃陨石的相关解释与部分资料摘录本人收藏的这枚陨石,是真正从天上陨落的玻璃陨石,石体上的气孔系陨石坠落于地球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至本石重101克出于相关科学数据保密的需要,在鉴定书上用黑框涂抹了部分微量元素的信息另声明本次化学成份鉴定只是粗略的,像三氧化二铁的同位素究竟是几号铁元素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本品与的玻璃陨石相似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的胡国辉、钟红海、许汉卿、陈华堂在《玻璃陨石的活化分析和东北“玻璃陨石”类似物的检验》一文中提出: (1)玻璃陨石是一种高SiO_2含量的玻璃陨石,稀土元素含量和世界上四大散落区玻璃陨石有较大差别(2)玻璃陨石1~#、2~#和中国琼雷地区玻璃陨石的稀土元素相对含量的模式图的不同,反映了它们来自不同的母岩(3)两颗东北玻璃陨石类似物的外形可见中国的玻璃陨石尚未发现此种状态的所以本品对于深入研究玻璃陨石的形态与形成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我的QQ: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地址: .cn/Article/200805/showp1.html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我也有几块
作者:贵&&&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我也有几块
作者:贵&&&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我也有一块一样的陨石
作者:陨石&&&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我有一块石头,很像网上说的玻璃陨石,它的颜色表面的凹凸不平,还易碎。还比一般石头重。哪里有鉴定的,你们能告诉我吗。448...
作者:张劲松&&&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你怎么什么话也敢说 这是陨石吗 不要欺骗陨石爱好者
作者:石来 转运&&&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作者:一言堂回头人义和团&&&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哇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作者:fyhjk&&&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作者:sunwj8&&&
& Re: 世界上第一块陨落的玻璃陨石 图
作者:ghjh&&&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陨石有何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