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中国最会唱歌的人排名唱阴天快乐行吗

视频: 最新朱之文-嘉禾乐园亲子教育快乐行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最新朱之文-嘉禾乐园亲子教育快乐行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我的话费充值网店,/
朱之文,1970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
  在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节目上,演唱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全场。听他唱歌的人,都站起来鼓掌,应观众的强烈要求,又接着唱了一曲《戴手铐的旅客》插曲《驼铃》。
  这位42岁的普通农民,以种地、打零工为生,奉养老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年收入仅仅5000元左右,在田野里、堤坝上、小院外,无处不留下了他美妙的歌声。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朴实无华,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驼铃》。因演唱时身着军大衣,人送称号——军衣哥。
  日,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里转发了该段视频,力捧山东菏泽单县的农民歌手朱之文。[1]
  目前,山东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节目制片人柴敏向记者透露,朱之文近日已经来济参加复赛,而且获得评委的一致认可,直接挺进4月的总决赛。下周,朱之文参加复赛的节目有望在山东综艺频道播出。 走红经历  评委质疑其身份,现场考问种田知识
   这段视频最早出现在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朱之文那高亢的嗓音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关注,于是有热心网友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随后朱之文便“红”了。
  据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朱之文最初的亮相并不显山露水,身穿绿色军大衣的他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当朱之文开始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时候,全场的观众都被他那足以媲美杨洪基的嗓音所震撼,评委们称赞他“是好歌手穿军大衣也是掩饰不住的”。
  评委之一、相声名家姜桂成开口便问:“你是农民吗,是不是哪个专业团体的冒充的?”朱之文否认后,半信半疑的评委们开始连续盘问,“你地里种的什么?”“麦子、玉米、花生。”“种麦子的时候,先浇水还是先放种子?”“那得看旱不旱,不旱不用浇水……”几番追问后,朱之文终于“过关
  这是他第一次参赛,一直对自己水平不自信
  节目的背景资料显示,42岁的朱之文是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普通农民,平时以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干点建筑活儿。“我从小就喜欢唱歌,经常在河边、树林里唱,干着活也唱。”朱之文说。村里的邻居反映,朱之文是当地“著名歌手”:“十里八村都找不着这样一个唱歌的好手”。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该节目制片人柴敏。她向记者介绍,视频上的情景发生在济宁赛区的海选现场。“我们没在菏泽设赛区,朱之文是从单县特意赶到济宁参加比赛的。”柴敏说,“他非常紧张,先是找到面试导演唱了一段,问导演:我水平行不行,不行我就回去了,晚了赶不上车了。”
  歌声得到面试导演认可后,朱之文又问“用不用买件衣服”,导演说不用,穿军大衣就挺好的。于是,“大衣哥”的称号就这么诞生了。 网友呼吁  网友“爆吧”,呼吁把他顶入《星光大道》
  视频的疯狂转发为朱之文赢来越来越多的“粉丝”,应该让朱之文去央视《星光大道》亮亮相。“老朱唱得绝对不比旭日阳刚差,应该去露露脸。”一位网友说。网友们还把呼吁转化为行动,他们纷纷来到百度《星光大道》贴吧发帖力挺朱之文。
  有网友表示,朱之文的歌曲老套、没有动作,“这样的选手上了‘道’,你们认为会有好收获吗?现在的人们怎么了,那么容易激动啊。别打扰人家的正常生活!”有位网友发帖说:“目前还没发现老朱大哥有什么才艺,在老朱没有练好才艺之前不要参加《星光大道》,除非种麦子也能成为才艺……为了老朱,请别再喊让老朱去《星光大道》了。”还有网友说:“唱歌就是才艺。还要什么才艺?声音好,就能‘秒杀’一切!希望在明年春晚看到朱之文!” 网友评论  1.感觉这个朱之文很像年轻时的赵本山啊!呵呵。
  2.很质朴,歌声很好,很感动。
  3.要是不看屏幕的话,光听歌真感觉是杨洪基老师的原唱,支持你,农民歌手。你会越走越远的!
  4.这就是纯朴的山东兄弟!真希望有专业老师来辅导一下,让大衣哥走得更远,给听众带来更好更美的歌声!
  5.朱大哥好样的,专业,不凡,不比杨洪基差。2011年的旭日阳刚、阿宝,上春晚必须的,先上《星光大道》夺个年冠军。[1]
[ 本帖最后由 北京律师 于
16:26 编辑 ]
[每日热点]:盘点08下半年即将上市新车之A0级和A级车
编辑 回复本帖 举报 评分 Top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财产: 752 爱卡币
帖子: 525帖 查看&&
来自: 北京|北京
状态: 离线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1.6.2[02-13] 我的宝贝_影音基地_厦门小鱼社区_厦门小鱼网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02-13] 我的宝贝
Original Soundtrack-Lascia ch'io pianga点击播放多媒体Original Soundtrack-Son qual nave ch'agitata点击播放多媒体下载地址:
[attachment=2146039](一)绝世美声能听到阉伶的歌声,真的是一种幸福?巴洛克时期这种所谓的为“艺术捐躯”的动机本身真的如此美丽、高尚?曾有人说:“没有阉伶的是我们是可悲的——因为我们离天远了”。我却以为阉伶的出现或许让人类迈向地狱的脚步又向前滑了一步。那把能自然地做到真、假声自如转换,甚至超越女高音、异乎寻常地在高低声区轻盈飘逸翱翔的诡异美声背后所包含的血泪,有多少人能懂?那个时代的伶人若不是为生活,有多少人愿意在孩提时即被迫遭受肉体及精神上的摧残?!阉伶的产生不过是人类一己私利的另一种令人齿冷的呈现,美其名为了艺术......在音乐史上,Farinell 应是世上最著名的阉伶艺术家。那个时代的美声唱法教育大师曼奇尼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他相比。”而“天上有一个上帝,地上有一个法拉内利!”则可见当时的观众对他的崇拜程度。或许这些都是法、意、比利时合拍《Farinell 》的原因。《Farinell 》剧情大抵有些失真。片中无处不在的是法里内利痴迷于女色,这有可能?!据说 Farinell 不仅歌艺高超,且为人谦虚人格高尚。不过,养眼华美的场景和绝妙的天籁远远抵消了这些所谓的戏剧性要求。影片的音乐制作单录音就跨越了93、94年数个月时间。而令常人难于企及的美妙阉伶的歌声,借助了万能的计算机。Farinell 的歌声由美国假声男高音 Derek Lee Ragin 和波兰花腔女高音 Ewa Mallas Godlewska 的声音混合而成,因此有了女高音的高度和男声呼吸的强度。后期处理有时甚至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进行处理。困难程度可想而知。[attachment=2146040]令人称道的应该还有法里内利的扮演者意大利帅哥 Stefano Dionisi ,他紧紧扣住了幕后歌手的口型、节奏、呼吸,使自己的表演和幕后歌者的演唱完美融合。想想看,那都是些多么艰深的唱段啊!值得一提的还有他在剧中赋予角色的眼神,美艳忧郁迷离,真的可以杀人!Stefano 独特的艺术家气质成就了他在电影《Gloomy Sunday》的另一个音乐家角色(1999)。影片中他一如既往地优雅、忧郁,一样的眼神迷离......这张法国“旅行者”(Auvidis Travelling)唱片公司的电影原声所传递的绝世美声,借助了现代技术还原了巴洛克时期美丽却残忍的天籁。这种饱含心血的歌声,值得一辈子用心听下去。手上的这张唱片是97年厦门唯一的一张进货。谢谢小苏!去年台湾“上扬”公司有再版。且价格比我的初版要便宜好多。强力推荐![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21:03 编辑 ]
(二)月神
Alessandro Safina 《Luna》点击播放多媒体Alessandro Safina 《The Music of the Night》点击播放多媒体直至写 Luna ,才惊觉自己真的不浪漫。孤单如我,总没有如王菲般“抬头望月光,找不到天窗”。关注夜色,只在中国人每年的团圆节。可实在,中国人与之交情匪浅。嫦娥、吴刚、玉兔和桂树就是明证。那高挂天际的银盘,不论阴晴圆缺,总也有人用她寄托情思,且也不拘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金锁记》开篇“象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的月亮,随着岁月的流转,向前又挪移了半个多世纪,当真成了“陈旧、模糊、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张爱玲先生于我眼中自是写月亮的高手。印象深刻的还有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如把唐宋诗词曲赋与月亮有关的文字一并计入,大约得说到嘴疼。这些与月有关的文字都有画面,成就了一幅幅文字的印象画。音乐作品中,不喜交响如我,也常被贝多芬、德彪西等大师的月光感召。看了《蒂芬尼早餐》,忘不了奥黛丽.赫本的《月河》,及至陷入了老仙女 Sarah 精心编织的月色中流连忘返。月亮是那么美好,以至于美丽的丽君姐姐用来代表她纯洁善良的心。只是多半,月亮的阴气较重,月色青辉笼罩下的一切大多神秘、妩媚、妖娆。眼前唱片中的月神或许是个异数。[attachment=2146058]此月神从形象到歌声皆溢满“光辉”。这个跨界男高在《Insieme a Te 》发片时的宣传语也印证了我的观感:乐坛的 George Clooney 。(可据说 Clooney 天生五音不全)号称流行歌剧的《Insieme a Te 》、《Musica Di Te》不过借了训练有素、挺拔阳刚却不失柔美的意大利男高玩了一把流行乐。专辑中《Luna》(月亮)唱出了属于男人的爱和豪情。有天,合唱团一位已娶妻生子的团友于我处看了《Luna》的MV后说女人如果嫁如 Alessandro Safina ,当真幸福无比。看来,把月神之冠戴在 Safina 头上,应该也不为过吧......[attachment=2146059]Safina,希望从此的人生路上,Insieme a Te,一路上有你。照片上的《Insieme a Te》,一张是环球的全球版。另一张BMG的意大利版,另外加收了全球版没有的三首歌。这是黄牛有天在某个天桥上5元钱的意外惊喜。《Musica Di Te》的另个版本分别是美卡引进版和黄牛帮我20元收入的BMG版。好了,让我们来听歌吧。[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0:43 编辑 ]
(三)说时依旧
林慧萍《说时依旧》点击播放多媒体林慧萍《一个人看电影》点击播放多媒体[attachment=2148411]多年前的一个深夜。厦禾路的公交站点。 那时厦门市的公交站点都有移动广播的。已不大听电台节目了——太多的广告和节目主播从来直击不了人心的“脱口秀”。 没有注意电波中富有磁性的男声在诉说什么,寒风中的站台上只有我一个人。如同往常,我的思绪随着阵阵冷风,在空中翩飞,毫无目的四处神游。 突然,电波中《一个人看电影》的前奏却硬生生将我拉回,如同雷击。知道主持人的谈话和这首歌有何牵扯,请容许我一厢情愿的猜测——这位主持至少和我一样喜欢这首歌。 “我不喜欢一个人看电影,我从来不喜欢证明我的伤心”,我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但我也从来不喜欢证明我的伤心。 看电影从来喜欢坐前三排,看电影喜欢一个人独自感受,这正如伤心和喜悦,哪里是身旁的人所能感知的?!伤心和喜悦都是寂寞! 我在那个冬夜的站台上泪眼滂沱,情感决堤......那夜周遭的一切也都好配合。站台上再没人和我加入等车的队伍,而公车也在我梳理好情绪后才出现。 我以一首歌偷渡我的灵魂,在一个冬夜的汽车站台上。 从没有忘记那个情绪随着一首歌而失控的冬夜,从没有忘记在心绪不宁时借助好的音乐好的声音表达我的情感。 今夜,《说时依旧》啊......[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0:40 编辑 ]
(四)仙乐飘飘(一)
Cocteau Twins《Heaven or Las Vegas》点击播放多媒体Cocteau Twins《Bluebear》点击播放多媒体一向觉得西方的神仙行动时或许比较累。说的是天使身后那对飞鸟才有的翅膀。虽然造型奇美。小时候总也疑心有着双翼的他们飞累了该如何安睡安眠。于我,唯一的解释应该是:神仙是不用睡觉的。看了法兰西大美女 Emmanuelle Beart 的《天使在人间》,更觉中国神仙的神通广大。思凡的七仙女如果如同 Emmanuelle ,一双美丽的翅膀在下凡后仍无法收起,无论如何骗不了董永成亲的。没有那对沉重的翅膀,清风起处,衣袂翩飞,七女依然飘飘荡荡落凡尘。另外,中国的神仙是精通凡人语言的,不然七女和她的董郎如何交流(她还懂的唱黄梅调哦)?!不似《天使在人间》中的 Emmanuelle 坠入凡尘后好长一段时间发出的只有如同鸟类的“啾鸣”。惹的男主角“雾煞煞”一脸茫然。尽管只是“啾鸣”,想来天使唱起歌来声音当会不同凡响,——从来凡人都知有“天籁”,天使当是会歌唱的。至少,Liz Fraser让天使的歌声上了身.......1982/6《Garlands》、1983/8《Head Over Heels》、1984/10《Treasure》、1986/4《Victorialand》[attachment=2151075]1986《The Moon And The Melodies》、1988《Blue Bell Knoll》、1990《Heaven Or Las Veags 》[attachment=2151076]1993《Four-Calendar Cafe 》1996《Four-Calendar Cafe 》1995《Twinlights 》(EP)[attachment=2151077]2006《Lullabies to Violaine, Vol. 1 》《Lullabies to Violaine, Vol. 2 》[attachment=2151078][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0:46 编辑 ]
(五)仙乐飘飘(二)
Faye wong & Liz Fraser《Serpentskirt》点击播放多媒体Cocteau Twins《Rilkean Heart》点击播放多媒体对太多的事绝望。总也知道,某些人是为了作某事而存在。有些天赋,再如何努力,都无法企及仰慕的那一高度。昨晚杨团的话实在也印证了我的某些看法。合唱中中低声区被高声部“牵引”的事在对曲子不熟的情况时有发生。我说这是私下功课未做足。杨团的话其实我何尝不明了:有些事实在和作了做多少功课是没有太大关系的。.......[attachment=2152833]1981年。17岁的Liz Fraser(伊丽莎白·弗雷泽)如果不在舞会上跳舞(她在舞会中高歌了吗?),Robin和Will 没有参加那个舞会(舞会上他们到底看到了她身上的什么特质),4AD 唱片公司还会有他的台柱乐队Cocteau Twins ?!无论“极地双子星”和“双生鸟乐队”等中文译名多么辞不达意,可用“自创语”在音乐中翱翔的 Liz Fraser ,其真假声的自如切换如同歌声中旖旎、蜿蜒的二重唱,多少诠释了 Twins一词。歌声中,她是女神,是海妖。时而柔媚飘拂,时而空灵森冷。这样的歌声真的独一无二。于我,这是真正的仙音.......有天在电话上和黄牛聊天,我说如果真的有来生,祈求可以有 Liz 那样的乐感和声线。也因此,常常有这样的时刻:驾着二轮的破烂“宝马”,飞驰在人群熙朗的城市街道。迎着风,我衣袂翻飞,耳畔,Cocteau Twins 飘飘渺渺、汹涌起伏着。这时候我知道,整条街,整座城市,我,是最美的。因为我,沐浴在仙乐中.......[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0:49 编辑 ]
(六)仙乐飘飘(三)
[attachment=2154830]有天闲聊。母亲突然有点尴尬的说有段时期实在很怕和我上街。走在街上的我,会突然毫无顾忌地“浅唱低吟”。面对这样的我,身旁同行的亲友想来当会有点不知所措。此等行径是否会引起路人的侧目——与你同行的人是否突然错乱了?!常常,被一首歌追着过活。一段心仪的旋律牵引着我,于路上旁若无人的宣泄着一刹却也永恒的情绪.....音乐于我,当真单纯到只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所谓的歌词——文字,太多的时候实在也不能表达感情的毫厘。歌声中无字的咿呀或许传达了更多的信息和情感。或许因为如此,Liz的自创语更深入我心。歌于我,只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那些所谓的商业与艺术上的优劣,留给多事的乐评家去界定。我关心的是这些飘荡的声音,能不能让心的某处起鸡皮疙瘩。感谢让 Liz 上了身的王菲,让我认识 C T。感谢黄牛,帮我一张张寻回前世的乡愁......籍由这些仙音,功德圆满。
(七)疑惑
时至今日,依然无法断定照片中的CD是否有合法的名分。......[attachment=2156702]92年初,和我一样三八兼鸡婆的许姓同学家中。那晚停电。被一帮行径恶劣的损同学“欺负”,他们筑长城,我举“探照灯”。电来了之后,长城当然更如火如荼的堆砌着。百无聊赖的我意外的在一堆磁带中找到了这盘《'91新曲》。是张翻录盘。A面的最后一首《寝物语を聴かせて 》结尾处在翻录的过程中不知怎么的竟然“荒腔走板”了,且因为磁带单面时间限制的问题没有完整,而翻录者居然没有再在B面重录一遍。实在痛心疾首!可92年的厦门能听到91年的日本新曲,在当时实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是许久不见“音”讯的邓丽君!禁不住感叹:有姐姐真好!有能嫁到日本的姐姐更是好!刻录机出现后,立马请王先生帮忙刻录存档。......至今不知道这场唱片的真正归属地。2007年春。用190元(含邮)购下这张日思夜想的唱片。以下是当时卖家给出的信息:[专辑名称]:邓丽君-91最新曲(日本发行版·有侧标)演唱: 邓丽君发行: CODART地区: 日本时间: 1991年 语种: 国语曲目略 [商品说明]全新 已拆封 有侧标 日本发行,碟为美国压片 内圈编号:W.O.# K05051A请掌柜的给看了截图。唱片的封套,也就是说唱片的名称其实应该是:“テレサ&#12539;テン(邓丽君)GOLD BEST SELECTION 演歌的巨星...(22)”我只一再的疑心为何会多加了《香港》和《悲しい自由》,实在也搞不清 “CODART”是何方神圣。可心里有个声音总也在狂叫:下手呀,过了这村没有这店了。......前些日子,黄牛到访,端详了半天,该资深人士疑惑的看着我:“连授权的公司都没标明,不会是盗版吧?”·#%—……*()-)*—%……
刚用电脑那会,最常做的事是到网上下载美丽的桌面。极喜这个世上神赐的美好的一切。虽说不具多少创造美的能力,欣赏美的天赋老天倒没有忘记赐予我。下了一大堆各式美丽壁纸:花草树木、美丽的风景、可爱的昆虫动物,当然还有数量庞大的电影海报、人物壁纸。有阵子狂迷 Christian ,希望打开电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其实现在最喜欢的还是他!)“浪费”了我的图片收藏库。有天心血来潮,试着从图片库放飞蝴蝶。谁知画面上有着两只美丽翅膀的生物,被显示器放大后,让我的眼睛过敏了。到底是昆虫,美丽双翅下须足林立的身躯,于我实在不具任何美感。而平常少有的想象空间,在此处突然膨胀于心中纠结:从毛毛虫到成虫,虽然外表绚丽,怎么说蝴蝶还是虫啊!我对自己说。至此,完全放弃了让蝴蝶飞上屏幕的可能。其实,在朋友操办的婚礼上有过放飞蝴蝶的经验。没有问过朋友在婚礼上放飞蝴蝶是否受了“梁祝”化碟的启发。一百多只(五元人民币一只)的蝴蝶穿梭于婚宴厅个每个角落,翩然起舞。确实美仑美奂,令人浮想连篇......金钱堆砌的华美啊。世人常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可总也忘记“贫贱夫妻白事衰”、“贫贱夫妻白事哀”.......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实在连一再被歌颂的鸳鸯都被证明其实是“怨偶”,最终要各分东西的。传说中的山伯英台若处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英台会否抗婚、逃婚投坟最后与所爱的人化做翩飞的彩蝶?请原谅我的胡思乱想......[attachment=2162597]上面的这张抵不住岁月侵蚀业已泛黄的西崎崇子演奏的港产“水晶纪念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LP,是20岁那年车祸出院后的美丽收获。25元收入。没有了LP唱机多年,这张印证音乐无国界的唱片真正的成为一张“藏品”。见证了两位作曲家功成名就的《梁祝》,却无法预见陈钢、何占毫如今因为版权问题的劳“鸳”纷飞、反目成仇......打小就听闽南人一再的说,“合”字,歹写啊!唏嘘......[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0:52 编辑 ]
(九)神仙故事
[attachment=2165354]这张北欧挪威的唱片一向被发烧界视为八十年代最伟大的录音之一。这张女声和钢琴完美组合的唱片有个温馨的名字《神仙故事》。(也译《童话》) 儿童(看)的童话和成人(看)的童话一向有着明显的界限:儿童童话世界里的王子和公主,最后都幸福的结婚了。且幸福结婚后永远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永远也不会有下文的下文。(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豌豆公主和和睡美人,辛德瑞拉穿上玻璃鞋后也幸福得没有下文)书的作者用心良苦的告诉看书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人生甜如蜜,在远方总也有个小公主或小王子在等你...... 格林兄弟的童话大都色彩绚烂。迪斯尼的卡通把这种梦幻发扬光大了。 而安徒生先生的作品大抵都是给成人看的,寓意深刻。 法国圣艾苏佩里的《小王子》虽然可以受用一辈子,但岂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可以明了的?!(我是那只等爱的狐狸,等着哪天有人用真爱来驯养我......) 脑海中永远也飘荡着《海的女儿》人鱼公主凄美、哀怨的歌声......真爱如此之难......鱼尾变成人的双腿行走如刀割之感,不也正如我们在这个世上行进时艰难的每一步?!(现代人又有多少为爱而说我愿意?!) 多年前曾看过捷克和前苏联合拍的《大海的女儿》:没有鱼尾的公主(是特技的问题吧)在鬼气森森的碧海深处飘飘荡荡,歌声虽然优美却也诡异无比,无形中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小朋友实在还是不要看这类影片的好。) 成人世界有太多的“现实”,太多的无奈。成人世界难得有童话!成人的童话绝少是琼瑶阿姨的“一帘幽梦”,大都行进于金庸大侠的“江湖”。(也因此,从心里拒绝长大!) 照片中CD碟芯的那只眼睛要告诉我什么?无奈查了好多资料也理不出任何经纬。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唱片中的这个有如天籁的爵士女声Radka Toneff用自己的情感向我们昭示了神仙世界也有忧伤的童话。 Radka Toneff的“美声”和Steve Dobrogosz的钢琴在《FairyTales》中浑然天成! 然而这个仅留下三张专辑的歌手,却在录制完本专辑后不久的1982年因情感问题自扼歌喉...... 远离人世的无奈纷扰,天堂里可有飘荡Radka Toneff的绝美天籁?《FairyTales》永远值得你一听再听......
(十)菲 靡靡之音
菲靡靡之音,王菲的靡靡之音?[attachment=2170156]还是,非靡靡之音,非和菲谐音,意即不是靡靡之音,不得而知。 这张在丽君姐姐过世前就已策划制作的向偶像前辈致敬的专辑因姐姐的辞世,演变成纪念专辑。王菲的聪明之处在于她的选曲和演绎。所选的曲子大半是姐姐的歌曲中较为冷僻和不为大众熟知的。编曲走的是The Cranberries和Cocteau Twins的“仙乐派”、“电子舞曲”的路线。这个形式的成功幕后的智囊和创作群功不可抹!洗去了原曲的歌厅味。 多年前,总听媒体说王菲如何如何的“非主流”,王菲在歌迷心中的印象也大体如此。深不以为然!那么美的旋律,只是披上了欧美、特别是英伦电子舞曲的外衣......仅此而已!我眼中的Faye是Bjork(比约克)的打扮,声音兼具 The Cranberries(卡百利乐队)的主唱Dolors、Cocteau Twins(极地双子星乐队)主唱伊丽莎白以及姐姐行腔的结合体。因而,王菲的风格在我眼中依然是“伪风格”。 永不会把姐姐和Faye作比较的。这,不公平!她们有各自的和共同的受众。姐姐和Faye,都很棒! 1.雪中莲2.你在我心中3.但愿人长久4.君心我心5.初恋的地方6.南海姑娘7.假如我是真的8.翠湖寒9.黄昏里10.奈何11.一个小心愿12.又见炊烟13.原乡情浓 最喜欢的曲目有充满诱惑、煽动性的《你在我心中》、极具舞蹈律动感的《初恋的地方》,以及飘渺、空灵的《雪中莲》。 《初恋的地方》特别适合T台,曾向好多人推荐过。 个人觉得,最接近姐姐原曲的是《假如我是真的》。 封套照片上王菲的造型很复古。 封底的造型建议厂商展示丝袜可以用上,已经是一副现成的平面照。(不过这大概侵权了吧。)
(十一)收藏费玉清
认识小哥,是那首著名的《一剪梅》。朋友立信说这是首太监之歌。一剪没啊,所以。(笑)此话真有点今天流行的冷笑话风格。 小哥也确实冷笑话的内中高手。小哥当是歌而优则“主持”的艺人。综艺节目中谈话的机智、灵活,令人印象深刻。这点和他的哥哥张菲有的一拼。只不过他较“雅”,而张菲较大路或者说较“俗”罢了。(张菲的唱功其实并不比小哥弱,而且声音的可塑性或许比小哥还高。西洋爵士可是他的绝活。) 他们在主持中,几乎都涉“黄”。而且“有始有终”,黄色笑话贯穿整场节目。他们的睿智,能让你有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开怀大笑。使得这一“缺陷”成为他们的个人特色和标签,因而瑕不掩瑜。(可港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从来一“移植”到大陆立马走样!) 小哥的主业是一个歌手。他的演唱风格在乐坛的男歌手中也独树一帜。(同一风格的马来西亚的罗宾个人也喜欢,但小哥比他更“与时俱进”,对歌曲的把握也更高明。)虽说小嗓在歌唱时是很占优势的。(声带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声音训练时比大号男高来得容易。)不过,技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天生的乐感、自身不懈的艺术修养和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就一个真正优秀的歌者。小哥应该是深谙此理的。他把属于别人的音乐,毫不费力唱出自己的特色。这在他的歌声中处处可寻。小哥的美在我,是随着阅历才懂得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得越多,听的越多,越发觉得自己的浅薄。 但愿今后的每一天,不再错过美好的一切![attachment=2175133]这套华纳的精选,基本是费玉清在台湾飞碟所发的《深情往事直到永远》、《晚安曲》、《一生的朋友》三张专辑的精选。《晚安曲》是厦门某商场每晚打烊时必放的背景音乐。这真是作为一个歌手的j骄傲和幸福! 诋毁小哥音乐的人也不少。 可是我,我还是要,收藏费玉清!
(十二)若是你回头
很久没有听到阿宏的新歌了。 前些时候,从下载的《费玉清时间》里,见到了久违的洪荣宏。制作现场摆放了那么多阿宏的黑胶,它们承载了阿宏曾经的辉煌、记载了闽南语歌坛曾经的黄金时代。 感慨岁月对阿宏的眷顾,流过的岁月在他脸上没能施展才华。虽走过一段曲折的心路,娶妻生子的阿宏在小哥黄色段子的攻势下依然木呐、笑容羞涩,初为人父的他在讲到自己的孩子时却也饱含深情。 ...... 《若是我回头》是我藏品中唯一的洪荣宏的专辑。[attachment=2179761]专辑中除了主打游鸿明作曲的《若是我回头来牵你的手》,这张1995年3月发行的作品日本曲风浓烈。台湾人的日本情结浓重,在闽南语歌中体现得尤为强烈。 “虎门无犬子”在洪荣宏身上的体现是充分的,(其父是那首著名的《旧情绵绵》的作者)专辑中的洪荣宏显示了他在词曲及自弹自唱等多方面的才华。 从5、6岁第一次在高雄以童星的姿态登台,经历了歌坛及个人情感的风风雨雨,给闽南语歌坛留下许多经典的阿宏把《若是我回头》当成自己唯一的代表作。这一年,他33岁。 只是可惜了,几年前听到的专辑《红楼梦》的水准甚至低于本专辑。是创作的低迷,还是婚后的阿宏的眼中只有温馨的家庭生活?(曾经牵手的二姐江蕙在事业上可是一飞冲天无人能敌。) ...... 不过,还是愿意阿宏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个,或许比事业更为重要。 阿宏,如果你在乐坛上有回归的一天,若是你回头,若是你有好的作品,你的歌迷,当会再牵你的手!
(十三)Heintje
在我,《英俊少年》是童话。 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热映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我看《英俊少年》,却不过才是几年前的事。通过DVD。 好多事情,我都慢了一拍 ——比如这部化缘而来的电影——说到底还是缘份,该看到的终将会看到。 而电影中的主题曲和插曲,6、70年代生人应该还记忆犹新。国内好些歌手翻唱过。其中就有我喜欢的程琳版本。 《小小少年》、《两颗小星星》、《夏日园中最后的玫瑰》...... Heintje Simons 曾是德国著名童星。主演了电影中的同名主人公,并演唱了电影中的歌曲。 多年前曾看过有关他的一些访谈报导。当年的翩翩少年褪去童星的光环,一如街上每天檫肩而过的行人——这才是童话的结局,真实、自然。 [attachment=2183375]照片中的同名唱片是随缘而来的。在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卡口碟中。(全新未拆封的哦)价格是五元人民币。 这应该是“BMG”公司(欧版)的经典系列。唱片中的名曲有《Mama》、《Letzte Rose In Unser'm Garten》...... 还有一张同一系列的玛琳黛德丽,内收那首著名的《莉莉玛莲》,也是五元人民币收入。 电影DVD来自卓越亚玛逊。
(十四)蔚蓝
唱片是什么? 唱片是一堆废塑料(再通俗一点说其实就是垃圾了)——街上那些五元一张的卡口CD很写实的告诉你唱片的最后归途。 可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塑料垃圾的诱惑! (当然若是卡到了,即使只卡到歌本,大约再好的节目源我也不收的) 大量塑料垃圾倾入中国大陆,成为贩卖者发财的项目和收藏者的宝藏,不知道是我们的幸福还是悲哀。 考虑的当然还是用更少的金钱换取更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意义上,我当然是幸福无比的。 ——从卡口这一渠道,我听到了落后的国内唱片业所无法给我的美妙动听的音乐。 听卡口音乐,2003年了。 我是一个迟到者。 不过,那时,厦门才有“原盘”这个概念。(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和路边的碟贩混熟了以后,他们会带我到家里淘宝。 是可以一次带100多张盘回家慢慢精挑细选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力气和耐心。 这样的结果是我知道了更多我不知道的音乐和好的声音。我们这些淘宝人也间接“导致”这些贩碟人唱片知识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塑料垃圾的意思是重大的! [attachment=2186933]《Azul》是03年初夏一个的早上在枋湖一个买碟人的家中淘来的宝。 当伴着淅沥雨声的《Yo Querla》(我心渴望)的前奏响起时,我已经在掏钱了。而当那个温柔的男高深情的飘出第一个音符,我知道我的耳朵没有背叛我! 而且,他物超所值。(只要五元) 不知道这是不是歌手Chrsitian 的悲哀?! 柳鲲说Chrsitian的音乐太大路,他是不收的。这个我也知道,但我还是要,为着音乐的深情款款和歌者毫不费力、没有任何压力的高音。 (这样的高音,孙楠是会汗颜的——这才是真正的流行男高!) 柳鲲去广东淘宝,帮我带回了5张,合着路边找了来的,这张《Azul》(蔚蓝)从我手上送出的可不止十张。 Christian 蔚蓝的美声很受欢迎! 照片中的另外几张Chrsitian的专辑和精选,都是柳鲲和好友佳伟帮我觅到的。不过已经找不到象《蔚蓝》那样触动心弦的音乐了。 只是无论如何,拉丁歌手Christian Castro 的音乐,我还是会关注下去的。为的是这是目前我听到的最舒服的流行男高。 几年前,国内的星外星和另一唱片公司也分别引进了《Azul》和《Christian Castro(同名混音专辑)》。星外星打的是“蓖美瑞奇马汀”的旗号进行宣传。小瑞奇我也好喜欢(他的唱片也快收齐了),可说实话,小瑞奇的“电动马达”肯定强过克里斯蒂安,歌艺嘛就见仁见智了。(至少音乐类型是不一样的) 网上Christian的资料很少,大概也与我的外文能力有关。 两年前吧,新浪好似有个关于他私生活的报道:说的是他在交女友问题上和母亲(电视剧《坎坷》的女主角)冷战,最近又复合了...... 有机会的话,也试着感受《Azul》吧,不会让你失望的。
(十五)天使之诗
有幸再度同鼓浪屿合唱团参加每年一度的鼓浪屿诗歌节。今年诗歌节的主题是《柔美的十月——古今中外女诗人经典诗歌》。 很羡慕普通话说的好的人。南方这一特定的区域限制,制约了我的普通话。唇齿音是我的弱项。和来自北方的人对话,一向语速放慢,怕的是贻笑大方。很羡慕普通话说的好且在朗诵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上影译制片厂的乔臻、丁建华、毕克等老师的作品常让我在中华语言的韵律美中不能自拔。 如果能在配乐诗朗诵的基础上让诗歌真正和音乐交集,那真的是再完美不过了。台湾的音乐人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不说邓丽君吟唱的古典,单论今天的所谓“朦胧诗”,这种体裁更贴近今天的普罗大众。因而曲作者选取朦胧诗入案的个例也更多。 下面照片中李泰祥大师作曲,天使齐豫吟唱的三张唱片是我的挚爱。艺术化但决不曲高和寡的旋律、简单的配器(有些曲子只有钢琴)、宛若天籁的歌者、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attachment=2192508]齐豫应该是最适合这些曲子的歌手了。再来看看词(诗)作者:徐志摩、郑愁予、罗门、席慕蓉、氩弦、三毛......,均是一时之选。 《橄榄树》的录音室版和剧场版的歌词有些须改动,剧场版是“流浪流浪流浪”,而录音室版是“流浪远方流浪”。这首三毛的词被李大师“压缩”后,三毛颇有微词。这首歌借着歌者,却也传遍世界。(《橄榄树》在重翻经典宝库的今天终于再版,真好!) 《有一个人》中的《雨丝》是我的最爱。专辑中的《渺小》(志摩的诗)在张雨生的《天天想你》专辑中曾出现过,曲作者不详。 《祝福》是真实的故事,这个齐豫在演唱会中曾经言明。Fontana(环球的分支)多年后的再版CD为什么交给沈光远的“友善的狗”经销,而且以《天使之诗》为名发行(不过这个名称是贴切的),不得而知。 其余的故事等待有心的你自己探索吧。 而我,我等待着环球再版齐豫和李大师的另一张经典“诗作”《你是我所有回忆》。这样,齐豫至今的作品就集齐了。 磁带版的《橄榄树》(索尼版)和《祝福》一直舍不得送人。因为,里面承载的属于我的红尘乐事太多......
其实我不太理解你的深刻感觉,不过感觉很有内涵,哈哈
(十六)佐丹奴的罗马假日
对于好些朋友来说,我几乎是一透明人。“黄牛”柳鲲和常被我揶揄“不守妇道”的李小姐,我更是吃喝拉撒包括私生活均事无巨细一概报道。和黄牛煲起电话常常会忘了时间的。因为有个共同的爱好——收集唱片。而且,喜欢的歌手都八九不离十。我听的国语音乐会多些,而黄牛同学在西洋流行乐上有比我高的建树,好些歌手都是从他处知道的。有这样的损友真的很幸福! 他的日版CD可真多得让我绝望!常有去偷的欲望。(当然是假的啦) 有天这位黄先生架临,谈到港台文化因沾染洋墨水的关系,和大陆文化已有不小的差距。单就国外歌手的中文译名,台湾的译名较好、大陆的较注意“咬文嚼字”,香港的“笑”果十足:如:Whitney Houston——云妮侯斯顿Nicole Kidman——妮可基曼(因此就有妮可基慢麦克鸡快之说)Sarah Brightman——百丽曼等等等等......最好玩的当是:贝克汉姆——毕咸。下面这张唱片的主角Filippa Giordano 的同名专辑,港人给了个服装品牌歌唱了似的译名:《佐丹奴之声》。[attachment=2197570]在我眼中,费丽帕.齐奥达诺的歌声可比“佐丹奴”服饰高贵何止百倍!还好,台湾同胞给了该专辑一个诗意的补偿:《乔坦诺:罗马假日》。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费丽帕2006年于 avex公司发行的《Prima Donna》专辑的整体造型就完全借助奥黛丽赫本的装束? 今天的乐坛,有古典声乐功底的歌手都在跨界,作为其中一员的意大利歌手,费丽帕的声音更具傲人的可塑性。我这支秃笔实在无法写出她在录音室中即兴的“神来之笔”,即使被夸大的所谓“海豚之音”她也信守拈来举重若轻。同名专辑中比才《卡门》的名曲《哈巴捏拉》是个人觉得到目前为止最卡门的卡门,诱惑力十足!虽然技巧肯定不是最好的。单此曲就已值回唱片的票值。 费丽帕在日本很受重视,《Il Rosso Amore》采用的包装盒是异以常规包装的厚盒。(只有在日本受欢迎的歌手才有此待遇) 知道费丽帕,拜朱纬所赐——他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同名专辑是德源的林先生帮我进的货。《Il Rosso Amore》和日本宣传盘是黄牛在广东帮我淘到的宝。《Prima Donna》依然是黄牛帮忙从网上找到的。 对黄牛是从不说谢的。这次也一样。
(十七)Time to Say Goodbye
[attachment=2203380]《Time to Say Goodbye》,一张值得典藏的唱片。在Sarah Brightman演唱生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莎拉的歌唱事业迎来了第二春。 话说1996年,德国著名拳王Henry Maske(亨利.马斯克)请自己钟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为自己的告别赛献演。 (此前已有专为拳王比赛而作的《A Question Of Honour》(名誉至上)在拳王的比赛中上演。后来莎拉在演唱会中常见的用钢丝(威亚)吊在空中歌唱是否是此歌得来的灵感?) 莎拉选中意大利盲人歌手Andrea Bocelli(安德列.波切利)的《Con Te Partirò》,并邀请他联袂演唱。11月,拳王在告别赛上意外落败。此时《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旋律响起时,当布莱曼和波切利开始倾情演唱时,此情此景令闻者无不动容! 一个拳王传奇的告别造就了另一个音乐传奇的开始。以这首曲目为主打的EP(版权:华纳)一发行便以万钧雷霆之势,横扫古典流行跨界音乐领域,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誉,曾经登上欧洲冠军歌曲宝座,更在全世界获得了其他古典音乐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发行量。 专辑(EMI版)的精彩之处远不止这一首曲子,整张专辑充满了迷人的气质和整体艺术感,管弦乐配器部分由世界著名的伦敦皇家交响乐团演奏,体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恢弘大气。 专辑中与莎拉合作的还有我也很心仪的活跃在世界乐坛的阿根廷男高音Jose Cura(何塞.库拉)。除了《 Time to Say Goodbye 》,超喜欢专辑中莎拉和他对唱的《Just Show Me How to Love You 》。 1. Time to Say Goodbye (Con Te Partiro) ( & Andrea Bocelli)2. No One Like You3. Just Show Me How to Love You (& Jose Cura)4. Tu Quieres Volver5. In Pace6. There for Me(& Jose Cura)7. Bilitis-Generique8.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9. Wally10. Naturaleza Muerta11. En Aranjuez con Tu Amor12. In Trutina13. O Mio Babbino Caro (Gianni Schicci)14. Alleluja 专辑在1997年最初问世的标题是《timeless》,后在美国市场发行时才改为《Time to Say Goodbye》。我的版本就是Angel Records的全球版。 附上后来购进的两张碟:《Time to Say Goodbye》(EP)和莎拉在英国阿尔伯特音乐厅的演唱会DVD(华纳版)。 一直想找《Time to Say Goodbye》的EP(收入四首单曲),“损友”黄牛从美国的网站上满足了我的愿望和“虚荣心”。EP的品相并不好,大约只有八成五新,价钱却也不低,连带邮费折合人民币80元。 EP中除了收入同名单曲的莎拉独唱版和在《Fly》中出现的印度曲风的《You Take My Away》(专辑第八首单曲),意外的收获是一首以前没有听过的单曲《Sleep Tight》(Previously Unreleased Track)。这张飘洋过海而来的二手EP还是值得的。 演唱会的原版DVD现在国内的网店几乎都“芳踪难觅”。可在我还是那句话: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她躺在厦门“闽大音响”的一堆无人问津的DVD中。讨价还价后,老板娘以145元的价格给了我。曾有盗版,在得到正版后毫不忧郁给了朋友。 《Time to Say Goodbye》还有什么衍伸品吗?拭目以待。当然,要考虑的,首先还是金钱和缘分。
(十八)爵士阿潘
一向不排斥任何新的形式新的声音。可今天华语乐坛的新生代却没能唱出我的心曲。 羡慕周遭及各选秀场中将R&B唱得上了身的新新人类,也有搞不清自己是否真正落伍的时候。只是,没有感觉的音乐无论如何开启不了我的心扉,更谈不上有去尝试的欲望。 周董们的音乐能否真的影响一代人,时间当会给出答案。 今天的R&B很IN。但,是谁说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时尚?! 没有所谓怀旧的时候。过去和未来只是人生路上起点和终点的不同层面。一路走来伴随我的各种声音,总在推陈出新。 怀旧,当是对曾遗忘的以往美好事物的追忆。 也籍于此,近来收入的大都是一些所谓的老歌。 [attachment=2208819]阿潘是我永远不舍的品牌。这张新瓶装老酒(太陈年了)的同名爵士专辑,毫无意外加入我的收藏。爵士听的不多,也不太懂爵士。(不过这有什么关系,那份刻意营造的不刻意,那份颓废臃懒,却是骨子里的)阿潘的声音在缓慢、随性的乐器声中如同柔滑的天鹅绒(其实只有伴奏是采用爵士的形式)——为人母的阿潘,多了一份母性的温暖,少了曾经的哀怨。这份深情,远离喧闹。 “首度重新编曲,结合台湾/日本、巴拉圭等国际顶尖乐手,现场同步录音完成Unplug Live专辑”这样的宣传招数对我来说实属多余。因为,阿潘,永远的情歌代言人。[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6:04 编辑 ]
(十九)足本金瓶梅
[attachment=2218403]记忆中父亲给我买过两次书。 一次是读初中时一次给买的超过10本的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电影连环画。小时候家里是不太让看电影的,父亲其实也不大喜欢看书。买那些连环画的原由也记不清了。 第二次就是这本香港利通图书有限公司的《足本金瓶梅》。1992年父亲到香港,返程时在侯机楼买的。据说是最后的一本,还因此打了折。(定价是88元港纸)是当成礼物买的。虽诧异(因此书名声一向不好),却也没有问买给我的原因。 在此之前在厦门要买到港版的《金瓶梅》,在我其实也不难。那时厦门外文书店里这本书长期以“对外交流”的形式存在,与书店一向关系良好。只是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下手”。 多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推出了“洁本”的《金瓶梅词话》。在厦门新华书店见过,也没有有购入的欲望。 《足本金瓶梅》其实是不太“足”的——后来还看过几个不同的版本。 脱胎于《水浒》的《金瓶梅》,与《水浒》、《三国》和《西游》号称中国四大奇书。《金瓶梅》的“神秘”与书中大量的床第描写脱不了干系。只是要读懂这些描写“性”的“韵文”,却也要有深厚的古文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笑) 没有《金瓶梅》,大约也不可能会有《红楼梦》。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许人,从没有定论。《红楼梦》佚稿太多,《金瓶梅》也并不完整。(“第53回至第57回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写的”。见张爱玲《红楼梦魇》自序) ...... 《三国》至今没有看完。《水浒》中太多视人命为草芥的所谓“英雄”常令我侧目,也因此不会有再看第二遍的可能。而《金瓶梅》的好处也许要等修养到了才能见分晓吧。
(二十)萨顶顶的歌
我没有看《喜玛拉雅王子》。电影用“好男儿”蒲巴甲当卖点,实在说服不了我。 没有看过国内的选秀,总也觉得象场闹剧。张靓颖和尚雯婕却是听的,当然不是通过选秀比赛这个渠道。 何训田大师的作品只要条件许可,都会纳入收藏的。《神香》是他为电影《喜玛拉雅王子》做的电影音乐原声大碟。 这里说的是与主题曲有关的,下面照片中的女歌手萨顶顶。 [attachment=2218440]实在喜欢这个似曾相识的 “歌声动人心” “歌坛新女声”(唱片文案)的声音。(有着和王菲极其相似的音色,少了那份空灵和冷艳,多了些许炽热和旖旎,在呢喃时带着些须的童真),希望多了解她的音乐之路。可万能的互连网却告诉我她就是曾参加央视“青歌赛”的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周鹏。果然! 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周鹏歌声中特有的没心没肺、歇斯底里的放肆。 当年那个唱《自己美》的所谓“中国第一女电音”,个人觉得实在……《自己美》实在“自己土” 。该如何归类《万物生》?萨顶顶对西藏音乐的理解和创作、制作能力无庸置疑,只是这种何大师和DADAWA朱哲琴多年前玩过的类型音乐,以及专辑中的所谓“自创语”(N年前极地双子星Cocteau Twins,甚至王菲都用过)都毫无新意可言。另:国人大都注重旋律,而这偏偏是该专辑的弱项。放眼流行乐坛的电子音乐,《万物生》应该还只是起步阶段(虽然高明过《自己美》)。 这样的定位,歌手萨顶顶能够走多远? 《万物生》走的还是“出口转内销“的路子,先在日本发行,再回国内做宣传。 《神香》来自厦门德源音响。《万物生》购自卓越亚玛逊。萨顶顶《万物生》个人将她纳入新世纪音乐(new age)的范畴中。不能因为借助了藏族音乐、宗教音乐的元素而将她归入这两类。 奇妙的是,歌手用藏于或梵语演唱的曲目好似比用母语普通话更驾轻就熟也更能打动我心。 而“自创语”在歌词本中用拼音标注,实在多此一举,欣赏者的三度创作大打折扣——那层想象的空间被破坏了。 另:觉得歌者和发行者也太过功利。难道借助民间、宗教素材就必须连歌者的造型、名字都彻底西藏化?!专辑制作虽然用心,《万物生》却无论如何都将只能是“小众”音乐。 虽然,我很喜欢这张专辑。
(廿一)《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及其他
[attachment=2223461]用两百元买进一本有如天书的外文书,实在是一桩豪举。为的是书中所附的那张3寸EP。当时是不知道台湾基金会会出中文版的。已经说了多次,收藏实在费时费心费力,那份快乐,回味最深、也可说是最享受的等待的无奈与找寻的期盼,或许在收到实物后就荡然无存。收藏在我,其实还是有点虚荣的情绪在作怪。每次看到那一天一地累人的书和CD,别说,还真有君临天下的帝王之感。也有心虚得厉害的时候,为的是父母一再的唠叨:有钱去存银行啊,买吃的都比你买那堆无用的唱片好。值得安慰的或许是刻入并呈现于生活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还有,他们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真正变坏。只是,买本看不懂的天价外文书,除了事关邓丽君,当不做第二人想。不是特别喜欢看明星传记的,除了黄金时代的几个著名艺术家,纳入收藏的少之又少。一向以为,自传都难免主观之讥,出自旁人笔端的传记又具多少真实性?说实话,任何人笔下的邓丽君传记于我都只是了解已经被盖棺论定的歌手邓丽君传奇的一个窗口或是注脚。有田芳生的传记和去年用该书改编的电视剧《邓丽君物语》其实都不过是日本人写给、拍给日本人看的。日本人一向的迷你、精致、画面色彩柔和,他们的制作工艺一向精细,这从照片中两个不同版本传记的印刷质量上也可看出写端倪。迷你剧集却是从演员的遴选就注定了该剧不会成功。木村佳乃怎么看都不是邓丽君,姐姐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美是任何人都拷贝不了的。虽然木村也是个歌手。只是从她摆动红裙,没心没肺扭摆着唱《再见我的爱人》开始,我已经把该剧当成偶像剧来看了。演员的形神都不具备、剧中场景、道具的屡次出错,如同片中多次用围巾来充当连接姐姐和家、国的纽带,这条围巾,正如同它的颜色一样苍白无力。但无论如何,本书的面市、该剧的上映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日本人有多尊重多在乎邓丽君,告诉我们邓丽君在日本歌坛的地位有多重要、姐姐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多么崇高!这是个多么排外、多么崇拜英雄的民族!有田芳生用一首歌的歌名来诠释姐姐的最后十年,他的企图是什么?家,又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家都是等着倦归游子的一盏灯、一扇门?对于无根的中国女儿邓丽君,家的概念又当是什么,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廿二)唱经给你听
我是一个爱哭的人。 时常有莫名的感伤,因着这滚滚红尘中的种种无奈......这个动荡的世界啊,那么多的无谓的战争,那么多无孔不入的这样那样的病菌,那些闭上眼睛却总也看见的无助的眼神啊。 无论内心的出世与入世,总也逃不开这尘世的纷纷扰扰。 越来越相信命运的安排,越来越相信上天一切的安排都有他的深意。虽然,常为生命遭遇的一切无力、无奈。但,一切尽其在我,也曾失望,却从不绝望! 在我,无论信教与否,无论你信仰的教派如何,宗教的本质应是对天地万物真诚的关爱! 让我们善待自己,真诚善待、关爱他人,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正如六字大明咒所示:保持象莲花一样清净的心吧。[attachment=2226376]齐豫 唱经给你听 之一“顺心”《因此更美丽》(ED03E19
2 8) 01. 忏悔文 02. 大吉祥天女咒 0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齐豫 唱经给你听 之二“安心”《发现了勇气》(ED02E21
2 2) 01. 大慈大悲观世音 02. 大悲咒 03. 六字大明咒 齐豫 唱经给你听 之三“快乐行”《所以变快乐》(ED02E22
2 1) 0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短版) 02. 大悲咒(短版) 03. 六字大明咒(短版) 04. 忏悔文(短版) 05. 望江南 归依三宝赞 06. 梦 07. 莲花处处开 08. 大吉祥天女咒(短版) 李娜(昌圣法师)《唱经给你听 之 一声佛号》 (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ISRC CN-A08-04-341-00/A J6) 李娜(昌圣法师)《唱经给你听 之 念佛礼仪》 (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ISRC CN-A08-04-340-00/A J6) 邝美云 《禅美云声》(UNIVERSAL ) 1.大悲咒 2.心经(粤) 3.心经(朗诵版) 4.我愿 5.三宝赞 6.心经(国语朗诵版) 7.心经(国) (另:《禅美云声》附赠邝美云历年经典16首,因与本主题无关,曲目恕不奉上。)感谢齐豫、昌圣法师、邝美云,感谢佛歌让我听,让我唱! 齐预的《唱经》系列来自厦门德源音响。昌圣法师的《唱经》系列来自厦门TD影音。邝美云 《禅美云声》感谢好友建华的帮助(购自广州)。 南无阿弥陀佛
(廿三)伊甸
狐狸,在东西方应该都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中国最著名的狐狸当是女娲派下灭纣的苏小姐妲己。可这位妲己小姐偏偏助纣为孽,坏事做绝。闽南话中,“妲己精”几乎就是十恶不赦坏女人的代名词。聊斋先生故事中的某些“义狐”当是例外。曾见过一则西方神话,说的是伊甸园中还没有夏娃小姐身影之前的事:上帝怕亚当先生寂寞,给了他一玩伴狸狸。可半人半狐的狸狸小姐野性难驯,时常不服亚当先生的管教,还成日施展媚功制造事端,大有骑到亚当先生头上之势。弄得亚当先生郁闷万分,苦不堪言。可怜的亚当先生只能求上帝收回狸狸小姐。之后,才有从亚当先生的肋骨衍生出夏娃小姐这一说。这是多年前看的文章的模糊印象。倒真有人说舞台上莎拉布莱曼的妖艳、柔媚,令其联想到用媚功诱惑少年的狸狸。不知是否此文对我影响太甚,《Anytime,Anywhere 》MV中莎拉的造型于我的眼中的活脱是一狸狸。1998年,莎拉也真的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空灵飘渺的《伊甸》乐园:[attachment=2232639]迷幻、神秘,甚至带点诡异、“低限主义”风格的《Eden》,层叠对比的的《Anytime, Anywhere》(改编自意大利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名家阿尔比诺尼的《柔板》),凄美感怀的《So Many Things》,盈满泪水的《Lascia Ch'io Pianga》,充满希望的诉求《Deliver Me》,明媚温馨的爱情场景《Scene D'amour》,在女神吟唱普契尼《Nessun Dorma》的天籁美声中,你还能沉睡?!专辑中我的最爱,是以“水”为主题的瑞典作曲家的作品《Only An Ocean Away》:“我和你隔着一片海,只需伸手你就可以触摸到我,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我......”那片海是我永恒的泪......台湾同胞给了此歌一个诗意的译名《召唤海洋之心》。莎拉说这张专辑是她的最爱。专辑第一主打单曲也出自她的指间——不失水准的仙乐《In Paradisum》。个人认为,《伊甸》中的莎拉是纯美的,应该是夏娃而非狸狸,因此,全球版中《The Last Words You Said》当是亚当和夏娃的情歌。最后,来说说我的困惑:《圣经故事》中夏娃是受了蛇的蛊惑而偷尝禁果的,可如果真的先有狸狸,那何须蛇的蛊惑,亚当先生当是老手啊......我的为什么也太多了吧!还是,听歌吧。
兄弟你太有才了,这么多,如果可以了,能不能借我听一下,呵
回复 26楼 chenhongbin 的帖子
你要听的话可以刻录给你。
(廿四)问世间情为何物
[attachment=2236923]我固执地一次次找寻,一次次付出,一次次在内心交战中付出灵与肉……你想要什么?——总有人问。我要的是比我成熟的,我要的是一双给我温暖,让我在脆弱无阻时总能也看到的及时出现的手......——总也知道这不过是梦。虽然,早该不是还有梦的年龄了。人啊,不能太清醒可常常,我还是太清醒。一如我的星座我在心的天枰来回摆挡。从心里拒绝长大,我进入不了成人的世界。他们或许会说我是个随便的人,可我真的爱了!我不想为自己辩白。只是即使在最短暂的情感中!即使那只是一时的情绪!——在一次次的付出中,我 爱了。我做不到宝玉的情不情,我只是个凡夫俗子,——我试过了啊,可终究还是......让自己一次次的伤!我一次次伤了自己。我删了关于你的一切,删了你的只言片语,删了你的联系方式,删了你的歌,你的......可我总也知道我删不了删不了我塑造的你塑造的你的唇你的眼你的气质还有,你的私处……我愿意!想试着让自己 情不情……我试着为我爱过的改变我试着让自己学会——情不情。而后,为自己曾经的爱发自心底的说我 不悔!.....只是但愿你明白我在说什么,除了你但愿没有人懂得我在说什么。如果,和你的相遇缘自宿命[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1:01 编辑 ]
(廿五)音乐手札.今生
这套来自上海基金会的《邓丽君音乐手札》,刻进了我今生的爱。姐姐的歌声,一再的被复刻、再版,歌手邓丽君实在是被政治和出版公司利用的最彻底的艺人!《手札》对我最大的诱惑,来自那些当时在别处无法找寻的手迹、照片。最最重要的当是第一次出尘的单曲《问世间情为何物》。我不是索引派,从来也不会太在意歌曲的录制时间。当年筹划中的《春梦秋云》收歌到了何种程度,进棚录了几首单曲,其实还是想知道的。毕竟,姐姐的歌声于我从来都是一种诱惑。《问世间情为何物》实在也道尽了身为女人的歌者一生对情感的追寻和无奈。《星愿》中“天涯何处有知己,只愁歌舞散化做彩云飞”道尽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实质!《春梦秋云》取消立案,《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进棚录音只能说明姐姐对此曲的钟爱。这也在单曲CD中附带姐姐的朗诵中彰显。10张CD的封面分别是姐姐手绘的艾菲尔铁塔和保罗拍摄的姐姐照片。(分成9个部分,各为一张CD的封面)浪漫之都没能圆姐姐玫瑰色的梦。这个穷尽一生用爱歌唱真善美的女人,走的竟是如此的匆忙.......或许,所有的一切真的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然,有爱的人毕竟是有福的。只是,有谁真正明了情情
何物?[attachment=2243023]我有两张《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单曲CD(另一张为《但愿人长久典藏画册》所附)。其中一张给了今生真正意义上的初恋。我无果的恋啊......至今不齿的初恋!有谁见证过真正开花结果的初恋?!我的恋啊,只有那么短短的几个月,却也无悔的刻进了我的灵魂。我知道了什么才是 刻
骨 铭 心!痴缠了无数次后,我让我的爱解脱,我让我的爱自由。在那之后的岁月里,我一度是一片被思念啃得只剩脉络的枯叶。也曾疯狂,也曾荒唐,心中那快属于真爱的角落啊,从来也没有让他蒙尘过!情情
何物.......另:感谢曾给我留言的朋友。匿名网友说情何物——情废物。这里,不谈什么家国的大情大爱,再抛开个人所历的小情小爱,连亲情都没有的人当是很少的吧?!如果连亲情都没有,那把自己的真挚情爱,转给这个社会吧。这份情,就不会是“废物”。而没有情、没有爱的人,当比废物更让人不齿吧?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得到和付出都是幸福。[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3:55 编辑 ]
(廿六)金大侠的书标
这个假期最大的享受当是睡觉了。还有,看碟。淘了张《Hitman》(杀手 47)。[attachment=2254562]给足了Timothy Olyphant(蒂莫西.奥利芬特) 面子。科幻和动作向来就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这种类型片,因为喜欢的演员在其中轧角的关系。还好,喜欢的演员演的此种类型片好似也不太多。不喜肌肉男,阿诺是我性格(施瓦辛格)的片子只看了《真实的谎言》和《幼稚园侦探》。屎太浓(史泰隆)的片子几乎是不看的。《Hitman》仍是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帅哥美女外加大把金钱及高科技“砸出”激烈的枪战场面。功效就是:纯娱乐。不过至少帅哥美女养眼。好喜欢Olyphant,这个曾是游泳运动员、与我同龄的大男生,他的角色没有国内某些男星的故做潇洒、深沉。这也是中外明星最大的差别。不喜枪战动作,其实现在连武侠、功夫都难得在我的生活中“上演”了。[attachment=2254563][attachment=2254564]最早接触武侠世界是梁羽生先生的《白发魔女传》,小学五年级吧。繁体字连篇、竖排的厚厚两大本港版小说被我生吞活剥吃下去了。及至后来看了电影版。武侠世界总让人晕晕乎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能自己。那个美丽的名字:玉罗刹练霓裳,仍从远古穿越时空隧道,幽幽射着寒光......看的最多的当然还是金大侠。不过,说实话,武侠小说实在被我当成侦破小说来欣赏。最关心的还是最后的结局。——好人、坏人的最终下场或说是最后归宿。书中武功套路的描写从来忽略“不计”。更何况改编后的电影,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太过直观——也知道那些场面都是假的。太多血腥场景,武侠电影当然浅尝既止。武侠小说武侠电影虽说不看,倒是收藏了些和武侠世界有关的书标。[attachment=2254565][attachment=2254566]照片中的这些书标是金庸先生几部著名小说的插画。我可是喜欢的紧。因此,搬到这里请朋友们一同欣赏。[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20:27 编辑 ]
(廿七)红楼梦曲
一部《石头记》影响了我的一生。可惜,红楼梦未完。 后四十回基本是不看了。正如张爱玲所说:狗尾续貂成了跗骨之疽。叹叹!一直希望能驾时间的机器去追回那遗失的梦稿。 近来,有关考据总也迫不及待的看,这多少满足点好奇心啊。张才女的《红楼梦魇》一直是我的枕边书.虽然学术性强,可她的文字一向好看! 有关《红楼梦》的一切是不会错过的。更何况是《红楼梦曲》。听的第一首红楼梦曲是金嗓子周璇在她主演的电影版中那首黎锦光先生作曲的的《葬花》。(后来“中唱”在出中华名家百人系列把雪芹的作词改为卜万苍。已经把词给删减了,居然还......)周璇的林黛玉我没有看过,不好妄下评论。不过想来她的人生境遇和林妹妹有些许相似。只是,林妹妹女诗人的书卷气她就有点欠缺。(电视剧陈晓旭版的林妹妹我觉得也是少了诗人的特质。不过,难为她了。小说中林妹妹的描写至多也只是种姿态,每个读者心中的林妹妹是不一样的。)但周璇的《葬花》是到位了,至少深入人心。80年代中期,太平洋唱片朱晓琳的《歌林新苗》和《风吻青山》两张专辑中又分别收入了《葬花》和《枉凝眉》。当年形容尚小的朱晓琳自然没有唱出原曲的底蕴,但她可是唱出了纯真!再后来,在鲍比达先生的《中原新乐》中听到了朱桦吟唱的《红豆词》(刘雪庵先生作曲的艺术歌曲),她是在唱感觉,飘渺、空灵。还有,前年吧。我喜欢的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她的获奖音乐会上也演唱了《葬花吟》,她的演唱也可圈可点。喜欢《枉凝眉》的歌手也不在少数。一度,电视晚会上这首歌的出镜率很高...... 八十年代开拍的电视剧《红楼梦》(作曲王立平)无疑是一部经典,而她的配乐也因着通而不俗在华夏乐坛永远长青。电影版的插曲因太曲高和寡(作曲王酩、主唱于文华)而见弃于世。(电影因有电视剧的珠玉在前,也命运不济。) 电视剧版的主唱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陈力。她是学京剧的出身,还在剧中扎了了一角:五儿的妈柳嫂。陈力后因“种种原因”出国。曾看过这方面的报道,但我不想在这里八卦了。只是她的不唱,于我等乐迷来说实在可惜! 多年后,归国的郑绪兰把她唱成了自己的曲子。可是,当年王立平老师为何没有把曲子给当时“御用”的郑绪兰。这样也好,我们认识了陈力。 电视剧版的组曲在86年左右出了磁带,被我听烂了两盘。 90年代,在秋风萧瑟的大观园,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CD。我所见的只有大观园的破败——年久不修缮。这哪是我的梦中家园啊......[attachment=2254673]照片中的碟片,郑绪兰版《情系红楼梦》是张宏光先生的重新编曲版,立意新颖,又不失原曲的韵味。我实在还是贪心地希望郑绪兰能再出一民乐版。电视剧版的CD是请好友立信从磁带转录,立信还帮我打印了封套。在此再次谢谢他!《红楼梦组曲》(王立平曲 曹雪芹词 陈力主唱)1.晴雯歌 2.聪明累(王洁实) 3.葬花吟 4.秋窗风雨夕 5.枉凝眉 6.紫菱洲歌 7.叹香菱 8.红豆词(王洁实 陈力) 9.片头曲 10.引子(红楼梦曲) 11.题帕三绝 12.分骨肉 13.好了歌 值得一提的是《晴雯歌》是陈力唱了七遍的合成,给人以女声小组唱的美感。 《郑绪兰 情系红楼梦》(上海声像 CD0849)1.紫菱洲歌 2.红豆曲 3.晴雯歌 4.题帕三绝 5.枉凝眉 6.分骨肉 7.叹香菱 8.秋窗风雨夕 9.聪明泪 10.葬花吟 11.引子 陈力版好似青衣,轻盈婉约,郑绪兰版宛若花旦圆浑华丽。都很棒!在这样的音乐面前,我的文字越发显得苍白! 最近在网上听了罗海英的《葬花吟》,不禁佩服她的大胆(女中音)。然而她的演唱不落俗套,以自己的感觉唱出了原曲的神韵。喜欢的乐迷可找来听听,一定不会失望的。
终于懂得如何把歌曲链到帖子上了。上传了《Farinell 》中的两首曲子:“Son qual nave ch'agitata”和“Lascia ch'io pianga”。请喜欢的朋友前往欣赏,谢谢!以后会陆续上传帖子中介绍的相关曲子。
新增上传Alessandro Safina :“Luna”和“The Music of the Night”。
新增上传林慧萍:“说时依旧”和“一个人看电影”。
新增上传Cocteau Twins:“Heaven or Las Vegas”和“Bluebeard”。
新增上传Faye wong & Liz Fraser“Serpentskirt”Cocteau Twins“Rilkean Heart”。
LZ从前到后都看了,很是震撼....写的非常棒,你收藏的也都是我最喜欢的,谢谢鱼塘里有这么好的YY。好东西顶给大家.....
这么多呀。佩服!!
莫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一个同样喜欢音乐的人,我很佩服鱼鱼能够体会得这么深入,这么深情!希望你的生命也像你的音乐一样,永远都那么绚丽多姿…………
还不错支持一下。。。。。。。。。。。
谢谢39楼的朋友。也祝愿你的人生健康平安快乐![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6:43 编辑 ]
(廿八)情歌纪念日
好久没有在晨起时听歌了。5月8日清晨,那把曾经沐浴过十忆个喝彩的柔美女声一如相识之初,温柔的包围着我。许多年过去了,第一次真正有意识的在她的纪念日前后播放她的歌。都说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可偏偏再再的忘记要在众多歌迷凭吊偶像的日子里,听听偶像的歌。我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粉丝。都说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可当年懵懂如我,怎能预知哥哥婚礼上LP传出的那个女声将撼动我一生一世!经由留声机,那个柔情似水、纯洁旖旎的女声用月亮来歌颂凡间最无暇的情爱,(《月亮代表我的心》)远在彼邦的她,以赤子之心诉说她的乡愁。(《小村之恋》)......永远也记得这张LP的名称:《岛国之情歌第四集 香港之恋》。[attachment=2290979]时至今日,仍常有向哥哥追问结婚纪念日的冲动,为的是想确切的知道我和她邂逅的精准时刻。因为从那天起,浓烈的《岛国之情歌》情结就在我的心中生了根。只是愚钝若我,也是到几年前才渐渐明白:那个岛国,实在指的是让她走向国际乐坛、也令她的人生历经风浪的那个声名一向不佳的彼邦。那个至今依然尊重她、在乎她的樱花国度啊,雨中的空港,见证了她多少人生的起落;针槐树下,是否留下她些许少女的美丽梦想;夜幕下的渡轮,可否承载过她来时路的无奈和凄怆?!......《岛国之情歌》,无论这个岛国指向何方,这八张掷地有声的情歌专辑,见证了歌者的歌唱与人生一步步走向不归路,也见证了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欢笑与哀愁。如今,不再感伤于歌者的往生,因为明白:死亡不过又是一次再出发。她的来生,当是一样的绚烂精彩!再见,我的爱人,不敢说我了解你,也不知是否和你前生有缘,在这个属于你的纪念日里,听着你的情歌的我,在这个落日的傍晚,喃喃低语:姐姐,和我一样,夕阳问你在哪里......
(廿九)回首当年
冬日的街头。变奏的《The Way We Were》慢慢渗入。[attachment=2295961]芭芭拉溢出的泪,洗不去雷德福眼中的眷恋与无奈。曾经的青年政党联盟主席凯特依然热衷她的政治抱负,爱运动的哈伯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写作。回首当年,依然有爱。只是,即使爱的再轰轰烈烈,在50年代苏美冷战的大背景下,个性和政治立场差异甚远的他们终究还是朝不同的方向各自飞起......说的是根据阿琴.劳伦茨小说改编、大导演西德尼.波拉克的电影《The Way We Were》(1973年)让我眼中有泪的片尾。Barbra Streisand 戏里戏外一直都是凯特,但最初的哈伯却不是帅哥Robert Redford 。当初,好莱坞的花花公子沃伦.比蒂希望 Barbra 出席他为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高文所举办的筹措竞选经费的演出,而Barbra希望沃伦是她的哈伯。和沃伦上了床的 Barbra 倒是参加了那个竞选义演,可沃伦终于没有成为她的哈伯。这当是Barbra Streisand一生中绝少的失手、失守吧。最后,荡气回肠的《The Way We Were》唱给了金发的Robert Redford 。《The Way We Were》的剧场版和录音室版是不尽相同的。剧场版幽怨迂回,录音室版内敛深情。在以后演唱会中,Barbra Streisand 大多采用剧场版式的演绎。[attachment=2295962]照片中的CD并不是电影原声碟,而是以“The Way We Were”为名的一张专辑。感谢黄牛。这是他帮我找到的。五元人民币收入的全新原版。从25岁听她的第一首歌《Woman in Love》开始,收了她近30张唱片。Barbra Streisand,这个集歌手、作曲、演员、导演、制片人于一身的大鼻子犹太女人,有关她的一切,我一生一世都会爱下去![attachment=2295963]电影《The Way We Were》有两个中文译名《往日情怀》和《回首当年》。我更认同后者。
(三十)月亮
[attachment=2300583]喜欢夜的静谧,。对月亮好似没有特别在乎过。可有段时间老被洪钟的《半个月亮》搅的心绪不宁。洪钟,应该是和青山同辈的歌手吧,诠释歌曲的方法和青山简直如出一辙!这样好的歌声真的适合有月亮的晚上。这是中国的月亮。 中国的月亮女神应该是嫦娥吧。可当莎拉布莱曼推出了这张以月亮为主题概念的《La Luna》后,大度的国人就毫不吝啬的把月光女神的桂冠戴在她的头上。 一向,对所谓“天王”、“天后”之类的头衔大不以为然--真的没有多少歌手是配这一称谓的!于我,莎拉,是大师! 《Sarah Brightman
Angel 68 2 3)01.月亮 La Lune02.七月里的冬天 Winter in Juiy03.史卡保罗市集 Scarborough Fair04.失去的孩子Figlio Perduto05.苍白的浅影 A Whiter Shade of pale06.他没有看见我 He Doesn’t See me07./08.小夜曲/此处何等美景 Serenade/How Fair This Spot09.月亮之子Hijo De La Luna10.伴我于此 Here With Me11.卡里夫的女人 La Califfa12.这份爱 This Love13.只与你相随 Solo Con Te14.忧郁的星期天 Gloomy Sunday15.月亮/月河 La Luna/Moon River Bonus DVD01.A Whiter Shade Of Pale MTV 苍白的浅影MTV02.Medley of Selections From“La Luna”Concer“月光女神”全球演唱会抢先试看版 专辑中,莎拉以五种语言唱出不同类型的歌曲,并客串和声以及键盘的演奏。标题曲《LA LUNA》源于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子》中的咏叹调。改编后,古意中添加了NEW AGE的风格。《失去的孩子》改编自贝多芬的作品《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拉赫马尼诺夫、亨德尔的作品经过改编也被收录其中。 华丽摇滚的经典《苍白的浅影》是专辑中我的最爱。我深爱的阴柔如水妖的Cocteau Twins的名曲《This Love》被莎拉赋予圣洁的色彩。 好巧!买这张唱片也是在月亮最圆之时--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德源音像。在此,再次谢谢林老板。是他,赠给我这张全球限量版的Bonus DVD。[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2:25 编辑 ]
[attachment=2305734]《Fly》是莎拉和现任男友德国著名制作人 Frank Peterson合作的第二张专辑。Frank Peterson 参与、作曲了专辑中的11首歌曲。 有别于莎拉至今所有唱片的封套,画面上的莎拉好似蜘蛛(苍蝇)女郎,裹着紧身皮衣,叉开五指,张开双手,站在一张巨大的蛛网(苍蝇的“复眼”)前,面目狰狞,充满杀气。 (错了!,后来才知道“Fly”在英语中还有“苍蝇”的意思。封套上莎拉的背景也应该就是苍蝇的“复眼”。因此意境肃杀。是个人认为的莎拉最另类最不具美感的专辑封套——当然是为了营造专辑的概念。) 《Fly》(eastwest -2)1.TIME TO SAY GOODBYE (CON TE PARTIRò) (featuring Andrea Bocelli)2.THE FLY3.WHY4.MURDER IN MAIRYLAND PARK5.HOW CAN HEAVEN LOVE YOU6.A QUESTION OF HONOUR7.GHOST IN THE MACHINERY8.YOU TAKE MY BREATH AWAY9.SOMETHING IN THE AIR10.HEAVEN IS HERE11.I LOVED YOU12.FLY 专辑在德国制作,推出时仅在欧洲发行,2000年才由HMV推进北美。发行量小。 《TIME TO SAY GOODBYE》应是这首曲子的第一次出现。(现在知道当然不是啦,是先发行 EP 的)只是这首曲子与整张专辑鬼魅飘逸、神秘迷离的定位格格不入。 (所以啊) 朋友柳鲲03年在广东帮我觅到的宝贝。德国版。 (其实我手上的这张德版应该是第二版。第一版没有收入“TIME TO SAY GOODBYE”,而是在此单曲大卖后,《Fly》再版时“强行”加入和专辑概念格格不入的这首红得发紫的单曲。这也是专辑初版和再版之别。是为了和EMI推出的同名专辑“对战”吗?) 以下是摘来的曲目介绍: 《The Fly》,应该算专辑主题真正的开始,歌曲很短(2'55),由一段类似苍蝇嗡嗡声中带出一段电吉它的演奏。歌曲在Sarah Brightman 游离,听似漫不经心的演唱中开始,背景的音乐与合声相当的完美,听者既可以清楚的听到Sarah 的演唱,又可以同时欣赏到背景多种配乐的合声效果。这也显示了德国在音乐录制技术上的超凡。The Fly,是以一只苍蝇的视觉,来描述一种无序的生活,似乎表现的是对一种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茫然。 《why》,曲调神秘但激昂,类似于华丽摇滚风格,背景的合音层次分明,一层一层般将听者带入歌曲高潮。 《Murder In Mairyland Park》,风格是整个专辑中最为独特的一首歌曲,也是唯一一首不是由 FrankPeterson 作曲的歌曲。歌曲所描述的是,是目击一次凶杀案始末之后的镇静与不安,相当的鬼魅与黑色。在歌曲中部,有一段气势恢宏的吉他弹奏以及重重的击鼓声,带出一种无法抵抗的苍凉与迷惘。而歌曲始终始终在一种暗色调中渡过,3'38分长度的歌曲,听来似乎只有两分多钟,在幻想万千中总是结束得太快。 《How Can Heaven Love Me》,与 Chris Thompson 合唱的作品。曲调方面没有什么大的特点,但是从歌词方面看来,这是一段人与天使的对话。天使当然是 Sarah Brightman 。歌曲采用了相当激烈的形式,类似于硬摇滚风格。 《A Question of Honour》,以Sarah Brightman 擅长的咏叹调为开始。然后带出的是一声惊雷,拉出的是架子鼓声,与激昂的大提琴。令人“耳”不暇接。歌曲到了中段,转为气势恢宏的现代乐曲弹奏,并且成为极为悦耳的大合唱。歌曲末尾,重新回到那段咏叹调,充分领略了这位介于流行与艺术间的歌手的魅力。 《Ghost In The Machinery》,另外一首摇滚歌曲,并且相当的另类。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声效合成,但又不落俗套。 《You Take My Breath Away 》,以神秘的传统印度风格乐曲配合委婉盘旋的女声开始。这首专辑中最长的歌曲 (6'49),总共只有11句歌词。也算是一种神奇吧。那么在余下的部分,歌曲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编曲与背景音乐制作上,一而再出现的印度风格的女声,与类似于舞蛇者的笛子,确实能够止住听者的呼吸。与其说这是首歌曲,不如说这是首乐曲,相当不错的乐曲。 《Something In The Air》,一首同样充满激情的歌曲,Sarah Brightman于该首歌曲中似乎只是配角,或者说是伴唱。Tom Jones 粗矿豪迈的声音贯穿始终。 《Heaven Is Here 》, 专辑中非常唯美的一首歌曲,安静平和。合唱部分,制作得层次鲜明,没有丝毫喧宾夺主的感觉,听者可以很清楚的听到站在最前列的Sarah Brightman 的声音,这也不得不再次让笔者感叹德国的录音技术的高超。 《I Loved You 》,又是一首制作相当特别的歌曲。 Sarah Brightman 用一种非常直白的声线唱出,并且感觉是贴着麦克风唱的,因为听得是如此的清晰与贴切。一种类似于听电话的感觉。 专辑的结尾曲,重新带出标题曲“ Fly ”,并且配以不同的效果,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照片中的日本版是《Fly》发行10年后日本重新启划的日本首版。日本人颠覆了专辑封套的森冷、肃杀,把德版的内页(中心页)变成了专辑的封套。(日本人一向的喜好:柔和、唯美) 舍去《TIME TO SAY GOODBYE》,加入了另外3首以前未在日本发行的单曲(本人也是第一次耳闻)和《How Can Heaven Love You》及《A Question Of Honour》的混音版。(日本歌迷可真幸福!) 日本版仍是柳鲲的杰作:网上拍来的全新“见本盘”。[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2:19 编辑 ]
(卅二)关于《Fly》和《Dive》
[attachment=2311504]《Fly》是我听得最少的一张莎拉的专辑。得到这张专辑也非常偶然。感谢好友柳鲲的慷慨。说到这张专辑,涉及到的事也很多。 谈到《Fly》,必然涉及到在《Fly》之前的《Dive》(A&M 公司1993)。没有搞错的话,《Dive》应是莎拉和现任男友 Frank Peterson的首度合作的作品。 Frank Peterson,德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及作曲家,他与Michael Cretu构思出了Enigma(英格玛)这个令全球亿万歌迷疯狂的音乐理念组合。Enigma(英格玛)是这个音乐实验室的名称。他还是Gregorian Chant(格列高利合唱团)背后的人。 最怕在夜晚听的音乐就是Enigma和比约克,那有如魑魅、帖地而来的音效,我又爱又怕。日后才知道,Enigma那梵音般的低音合唱背景是Gregorian Chant制造出的。 《Dive》中的莎拉完完全全是一个“New Age”歌手,整张专辑没有丝毫古典音乐的踪影。 而《Fly》,古典的比重也只有《TIME TO SAY GOODBYE》和《A Question of Honour》的全半部和后半部用的歌剧选曲“La Wally”。华丽摇滚和电子曲风是专辑的主导,配合封套上的形象、歌词本中用大头针拼出的“Fly”三个字母,锋芒毕现,是莎拉较为另类的专辑。不过,莎拉日后在《TIME TO SAY GOODBYE》中的形象已渐渐成型。 以下是网上关于《Dive》的文摘:《Dive》包括了15首歌曲,有14首是由 Peterson 作曲或者参与作曲的。 Dive ,这是一首53秒的开始过渡曲,远处传来海啸声,伴随着鲸鱼的哭泣声渐渐传来 Sarah Brightman 朗读 Heathcote Williams 着名的小说 Whale Nation 中的片断。这样的模式,与 Enigma 的专辑 MCMXCa.D 的开始极为相似,同样的通过一段诵读,过渡到专辑的第一首歌曲(曲子)中。 第二首 Captain Nemo ,独特的使用了重吉他韵律,使得歌曲中的教堂合唱更为凝重,神秘,吉他的使用可谓是匠心独运,出人意表,并且也确实摄人心魄。 第四首,Ship of Fools ,以钢琴开始,其后在高潮部分,重新使用了吉他,使得整首歌曲轮廓相当的清晰,并且像是飞翔在高空般的自由感觉。 第五首,Once In A Lifetime,翻唱 The sisters of OZ 的老作品,( 香港歌手关淑怡的“恋一世的爱”的原曲 )。 第六首,又是一首过渡型的曲子 Cape Horn,为一段听来黑暗神秘的电影对白,像是两个水手在茫茫大海中的对话。出自1962年的电影 Mutiny on the Bounty 中,这是 Frank Peterson 最为喜欢影片之一。曲子随即带出了第七首歌曲 A Salty Dog,这首歌曲相当相当相当的完美,Sarah Brightman 的高音完美至极,直冲云宵。并且整个编曲酷似 Enigma MCMXC a.D ,令人心醉神迷,是完全没有理由错过的歌曲。 随着相对比较平淡的第九首歌曲 Seven Seas 后带出的是专辑的第十首 Johnny Wanna Live,这是一首无论在音乐上抑或是背景上都是非常特别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由 Frank Peterson 和 Enigma 的灵魂Michael Cretu 共同写给 Sandra (Michael Cretu 的妻子,Enigma 成员之一,负责女声部分)演唱的歌曲,重新制作以后,由 Sarah Brightman 来演绎,歌曲所要表现的是动物保护, Johnny 在英语中有大个子的意思,在歌曲中,被表述为有着为人类所看中的美丽皮毛的“大个子”动物,不用多说,大家也会明白“Johnny Wanna Live ”意义。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关切,对生命的重视的曲目,再次出现在第11首Whenit rains in America 。 走到专辑的最后,La Mer (大海)再次让我为之疯狂,全曲的制作风格,完全是 Enigma于 MCMXC a.D 的翻版模式,背景不断的流水声,神秘的喘气声以及歌曲中 Sarah Brightman 用一种近似窃窃私语的方式说出的歌词,令人听到窒息。 两张专辑相较,我更喜欢《Dive》的飘渺、虚无及空灵,莎拉的天籁和Peterson的制作理念配合得天衣无缝。 《Dive》是柳鲲送给我的06年的新年礼物,来自美国某网站(德国的输入盘)。[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2:24 编辑 ]
(卅三)看着我
几乎不玩游戏的。如果不是王菲,电玩《太空战士Ⅷ》的主题曲当不会引起我的关注。 99年单曲发行时厦门没有任何商家上架原版——除了Faye的死忠,光顾单曲的人在那个年头实在不多。 在新华书店倒是看到上海中唱的引进版,不过那是5寸盘。而当时手上的Faye以基本上是原版。另3寸盘更吸引我。决定等待。 2000年左右吧,在上海书城再次看到引进版,还是没有下手。(当时的价格好象是45元)不过现在后悔了——大约只有引进版做成5寸盘。 [attachment=2319432]照片中的台湾版是去年好友柳鲲在找到日版后转送与我的。 《eyes on me》其实曲风沉闷,阿菲的声音本又森冷。是不出彩的一首歌。(作为菲迷还是要收的)不是阿菲的唱功问题。 不过编曲我好喜欢! 碟中附带当年红得不行的单曲《红豆》,据说就是歌迷的票选。
(卅四)夜来香
第一次看到这张唱片是在现在厦门大陆商厦原址一楼的一个音像店(标价190。00元)。[attachment=2326866]现在这个音像店早已不见踪影。 标题曲〈夜来香〉并不是我买这张唱片的原因。我的首选,是另一首老上海的时代曲〈恨不相逢未嫁时〉。李香兰(三口淑子)的原唱。 那是1995年的初夏,姐姐刚刚离世。托妹妹到香港公干的同事160元港纸买的。 是我最常听的姐姐的精选。没有好的音响,体现不了多大的声音效果。日本碟一向以效果好、制作工艺精良著称!我不是音响发烧友,姐姐的价值也是她的音乐本身!所以...... 1.夜来香2.恨不相逢未嫁时3.爱人4.象故事般温柔5.午夜微风6.莫忘今宵7.酒醉的探戈8.冬之恋情9.心路过黄昏10.我只在乎你11.人面桃花12.何日君再来 好遗憾!没有收入《偿还》、《命运之川》,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卅五)Madonna的《EVITA》
最近实在连看书、听音乐的时间都少了。 向来,看的书报大抵或多或少与艺术有关。 床头一直被红楼的考据占据着。上月15日,《哈 六》加入了我的晚间读书时间,一直搞不懂自己怎会被这个小巫师给勾引了...... 我是一个简单到近乎可耻的人。与政治有关的人和事基本不可能进入我的世界。 他们说:政治比性更肮脏。 如果不是这出韦伯大师的音乐剧大作,如果不是我的偶像Madonna的出演,爱娃.庇隆大约不会进入我的视线,叫醒我的耳朵。 EVITA(爱娃.庇隆),前阿根廷国母。一个出身卑微、低贱(私生女)。她的政治生涯向来遭人诟病。或许因为最终登上荣誉的最高峰,从而得到世人的尊重与谅解。Madonna演艺历程和她的发迹历程很相似。她们也都是虚荣和挥霍的一类人。 [attachment=2329269]《EVITA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Warner Bros 9 46432-2) 01. REQUIEM FOR EVITA 02. OH WHAT A CIRCUS 03. ON THIS NIGHT OF A THOUSAND STARS 04. EVA AND MAGALDI/EVA BEWARE OF THE CITY 05. BUENOS AIRES 06. 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 07. GOODNIGHT AND THANK YOU 08.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09. PERON'S LATEST FLAME 10. A NEW ARGENTINA 11.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12. HIGH FLYING,ADORED 13. RAINBOW HIGH 14. AND THE MONEY KEPT ROLLING IN(AND OUT) 15. SHE IS A DIAMOND 16. WALTZ FOR EVA AND CHE 17. YOU MUST LOVE ME 18. EVA'S FINAL BROADCAST 19. LAMENT 片中那首著名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被娜姐唱的丝丝入扣、大气磅礴,是我迄今听到的最佳诠释(个人以为)。 娜姐一定是在演自己吧。 在此之前,我眼中的娜姐是不会唱歌的人。我看走眼了! 另:《YOU MUST LOVE ME》是韦伯为电影版谱写的新歌。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 这张唱片来自厦门长宇影音(1996)。我的第一张Madonna的作品。
(卅六)香港森林
这张意大利版的王家卫作品是路边淘来的宝贝。开玩笑似的讨价还价了半天,和一张凯伦安的CD一起,以15元的价格成交。在厦门电子城外的走道上。 我是王大导演的粉丝,但其个人色彩浓烈的作品倒也不敢说能完全看得懂。最喜欢的当是眼前的《重庆森林》和曼玉姐姐上演旗袍秀的《花样年华》。 华语电影通过废塑料的渠道来到我的手上,真的非常有趣。 意大利版直接把片名译成《香港森林》——本来片中的人物都生活在香港这个钢筋森林里。[attachment=2337934]林姐姐、Tony和阿菲都是我的挚爱,至于金先生则从来也没感冒过。实在也没有看出如同MV的两个故事有什么关联。阿菲怡然自得的迷糊却为色调灰暗的影片点上一抹亮彩。她的演技和歌艺一样令人惊艳! 说个题外话:今天的阿菲努力地学着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希望在“隐退”的声浪中“逃离”的那个全亚洲最耀眼的歌后,真的不要再“菲”回来了。[ 本帖最后由 余韵 于
15:46 编辑 ]
&Pages: ( 2 total )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466188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会唱歌的人去ktv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