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法租界在哪里的 法 读音

徒步上海法租界
徒步上海法租界
学者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书所描述的:“有意味的是,当公共租界忙于展示高度的商业文明时,法租界却在回顾文化的芬芳,高等的或低等的,但永远是法国情调,比英美更有异域风味”。
不需要民意调查,老上海人或居住在上海多年的外来人士也会同意这样的一个观点:上海原法租界区域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会是上海这座城市最迷人最具欧陆风情的区域,我也是这么认为。
寻找布尔乔亚式的小情小调是游览法租界前必须要打的腹稿,这里看到的大多是小洋房、小马路、小书店、小咖啡馆、小酒吧和小酒店……没错,这个区域拥有上海最多的林荫道、最多的老式花园别墅,也聚集着上海最有创意的设计师店铺、最精致的咖啡馆、餐厅和酒店。
1993年,我从小地方来上海,学习、工作、生活,却从来没有真正以一个旅行者的眼光看上海。终有一天,我决定换个视角,以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一下上海。我选择了原法租界南线一条徒步路线:起点为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地铁站,终点为地铁一号线的衡山路地铁站。
从黄陂南路地铁二号出口出来,沿黄陂南路右转往南,到太仓路路口,也就是穿过朗廷、两大奢华酒店的廊桥,可以看到左侧对面有两幢连在一起的簇新石库门建筑。那里是上海博文女校旧址,1921年7月,除上海以外的中共一大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住在此地。有趣的是,13名代表中只有四人与北大有关,陈公博、刘仁静和张国焘曾是北大学子,而做过北大图书馆助理馆员的毛泽东也算与北大有渊源。
现在博文女校改为上博纪念品商店,而面对黄陂南路一侧则为名牌手表的专卖店。离此不远,沿黄陂南路往南,到兴业路右转,即可到中共一大会址。
托人民政府的福,这里参观是免费的,不过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才能进入,而且内部不能摄影。
建筑本身建于1920年,当然,你现在站在门前说它是昨天刚落成的也没问题,党的荣光,相信这里每天刷一遍漆也没问题,时光如果倒流到1921年,当时的黄陂南路还甚为偏僻,据说路的南侧还有农田,嗯,我看了下,也许是现在天平湖的位置。
一大会址的二楼有还原13位党代表的塑像,其它人都坐着,毛泽东站着,意气风发地发表演讲。近90年过去了,当事人没一个健在,大部分的史料都称老毛当时为书记员,也就是记录员。而张国焘当选为大会主席,成王败寇,这位站起来的毛泽东肯定是当时写字写累了,临时想松松筋骨,没想到这一站就站了55年。
一大会址与上海的客厅“新天地”相邻,顺便在新天地逛逛成为必然。
1999年前,这里只是众多上海市区内老式石库门街区之一,房客密集,破旧、拥挤、恶劣的居住环境是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以往旧区改造方式都是粗暴地一拆了事,在原址上建起新楼、高架桥或绿地,而新天地的地产开发商香港瑞安集团却另辟蹊径,将居民迁走,掏空建筑内部,引进咖啡馆、餐厅、会所和精品店,变身为一个高端的娱乐中心。
在上世纪末这样的开发理念不啻是一场旧区改造的革命,修旧如旧、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2000年开始,新天地逐渐成为上海的时尚地标和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同时,周边的房价也扶摇直上,在2009年,该区域高档楼盘的均价早已超过十万元每平方米。
也有批评者认为它只徒然拥有石库门“虚伪的外表”,特别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后,不少上海本地时尚人士和旅游者开始转向更亲民和原生态的其他区域。以兴业路为界,新天地分北里和南里两个部分,北里的大部分建筑前身系石库门民居,南里主要为现代的大型购物中心。在北里,宝莱纳德国餐厅外墙上的心形浮雕、新吉士酒楼的朱漆大门,甚至通往兴业路巷口的毛笔大字“嵩山打包托运站”,都算是旧上海建筑文化的残留。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天地北里的中心广场还建了个福、禄、寿三老喷泉雕塑,感觉莫名其妙。不过,这种中式题材,却很吸引中外游客在此留影。
我个人认为,北里的屋里厢石库门博物馆是新天地最有趣的地方。
上海话里“屋里厢”是“家”的意思,整个博物馆完全复制了上世纪20年代典型的一户里弄上海人家,主要分成7个房间,分别为客堂间、书房、老人房、主人房、儿子房、女儿房、灶披间,而房间内的摆设也为那个年代的原物,精致又散发浓郁的历史感。这是一户过着优裕生活的中产阶级家庭,客堂间和老人完全为中式传统的摆设,二楼的主人和孩子的生活区域却是中西合璧,礼帽、相片、打字机、电扇、明星海报这些物件体现了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上海石库门人家。
我从兴业路往西走去,跨过南北高架下的天桥,穿过重庆南路,来到了南昌路。这里有个小小的玉兰花园,寒风凛冽中,花园的凳子上有对黄昏恋情侣抱在一起,让在刷漆的工人很侧目。经过神秘的璞邸精品酒店到了雁荡路,我当然是要进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原为顾家宅花园,后被法租界公董局花了7.6万两银子买下。曾作为驻沪法国军队的兵营,大兵撤走后,请中、法园艺师设计,建为法国花园,于1909年对外开放。花园中心有喷泉的下沉式花坛,为国内唯一的法式立体式花坛,而稍西边点的绿荫广场有十多株百年树龄的法国梧桐树,树冠巨大,遮天蔽日,夏日树下乘凉为绝佳享受。
我外婆家在成都北路,1995年因建南北高架而动迁。小时寒暑假来上海,住在外婆家,复兴公园是我最喜欢来的公园。复兴公园对小孩子最吸引的是有一些游玩设施,诸如旋转木马之类的,最重要的是我经常在这里售货亭买冷饮“黑牛”——可乐上加白色冰激凌球,那时的极致美味冷饮。
只有早上十点半,公园里大多是老年人。在北京,大清早的我也去过几次公园,南北差异在此体现,北京公园里的老人们喜欢唱京剧、玩葫芦丝,还有舞刀弄枪的。而在上海的公园,更多是合唱团和跳舞,群舞不用说了,自然都是跳国标的,唱歌也让我开眼了,我看到一个老人正在自制卡拉ok机上唱的英文歌——我们现在称之为洋气。
另外,装有文汇、解放的阅报栏也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当然,我顺便再次瞻仰了精神领袖马克思、恩科斯二老的雕像,他俩一前一后,相互依偎着,多少年来一直这么甜蜜地看着大伙。他俩也目送着我离开复兴公园,来到了皋兰路。
我手上拿着前天在季风买的《万象》去蹲坑,翻开第一篇,正是新井一二三(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写的《上海既白》,她在2009年夏来上海住了10天,而之前最后一次上海之行是在1987年,当中间隔22年。
在她眼中,同一座上海变成了前后两座城,文中她感慨道:“我感到迷惑不解,好像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似的,或者说曾经熟悉的那座城市怎么也找不到了……站在南京路街头看左右,我就是不能把今天的景观跟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连接起来沉浸于怀旧……中间发生了什么?难道是一场革命?”
相信很多读者看了这段话是不是心有戚戚焉?我也是。
不过,我还有另外的观点,即使新井在上世纪80年代曾多次来上海,但相信她也是浮光掠影似的走马观花。就如这次旅行,她的视线大多停留在南京路、淮海路、外滩、浦东一带,这些更能体现上海ZF丰功伟绩的标志性地带确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在喧嚣背后,另外一块同样能代表上海气质、文化、品味的区域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节奏,至少是大部分保持着,那就是接下去我要走的路线。
复兴公园西门出来,皋兰路1号,门口挂着“张学良1934年曾在此居住”的牌子,既然打着学良的招牌,过往路人自然会探头探脑。于是在院子进门处还贴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主人的警示:“谢绝参观!” ,现在一家资本管理公司入驻在内,显然,它不欢迎外人。
皋兰路东西向,周边思南路南北线、香山路东西向是上海洋房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有西班牙乡村式、法国文艺复兴式、英国古典式、中西合璧式,当然还有一些ART DECO风格的西洋公寓。随便走过一个“五金机电商店”,就能发现店招上面的中式墙饰也值得咀嚼一番。
从皋兰路1号往西走30米,穿过思南路,就到了建于1932年的圣·尼古拉斯教堂,这是典型俄罗斯式的东正教堂,穹顶有洋葱头。
上海人都知道,在新乐路、襄阳路路口还有一个圣母大堂,同样是东正教拜占庭风格教堂,规模比这个大点。十月革命后,有一帮忠于沙皇的白俄罗斯人逃到了中国,其中很多移居上海法租界,成为当时最大的一个外国人族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有教堂、哈尔滨食品厂、西伯利亚皮草行、信谊大药房、老大昌,还有俄文的电台、报纸,连歌厅里的舞女最红的也是白俄舞女。白俄族群在解放后,没逃走的大部分遣返回苏联,下场惨烈。
圣尼古拉斯教堂之前一直是一个餐厅,但现在也已经倒闭,像新乐路上的那个教堂,也曾改过餐厅、会所,但也逃脱不了关闭的命运,拿原来的宗教场所开店看样子风水有问题。
顺便在香山路、皋兰路、思南路逛逛,可以张望到树丛栅栏后,隐藏着一栋栋精致的别墅洋房。这一带房子产权很复杂,有私家、有公产,以前这里大多是七十二家房客,但现在也有富豪独个买下。
大约也是2002年,有一帮北京朋友来上海玩,我带过他们在这一带逛。有位摄影师朋友拿着一台哈苏在一栋看上去废弃的洋房前拍照,有个住在附近的路人指着那房子说:“500万就可以买下啦!”
现在,这些洋房应该5000万都不止了吧。
思南路往南走过香山路,即到了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香山路原名为莫里哀路,取名至一位法国喜剧作家,要明确的是,在原法租界区的街道名大多以法国名人命名,无论是霞飞路还是杜美路,或是亨利路。而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不知道香山路路名是否源自于此。
1917年,孙文在广州整护法军政府,准备北伐,但一年后又给桂系搞下了台,很郁闷,携国母宋来到上海。除了政治上的孤立,那时满世界都是袁大头了,他手上没几个。起先他住在南昌路上的旧公寓,后来几个加拿大华侨知道他的境遇,把本来准备开厂的资金帮他买了这栋建于20世纪初的豪宅,孙文伉俪在这里居住了5年。略知国民革命历史的人都了解,很多海外华侨对于革命的支持是毫无保留的,当年他们被卖猪仔去新大陆、下南洋,也是饱经折磨,同时深感民族的苦难源自异族统治。
革命党人一被清政府通缉,就逃到东南亚,孙文也是,在2004年,我去马来西亚槟城,专门拜访了当时孙文去南洋向华侨募款的寓所,也是一所普通的民居。当时有一位西方人住在里头,很大方让我参观。在房间的一楼墙上挂了一些历史照片,我注意到胡锦涛的照片,在1998年他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曾拜访来过此地。
购门票入大铁门内,首先看到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铜像,纪念馆由两栋别墅组成,前一栋是孙中山邻居的楼改成陈列馆。走出这栋楼,隔壁就是这位伟人的真正居住过的故居了,需套鞋套才能参观,里面的家具陈设都是按宋庆龄的回忆原样摆放。卧室中有张靠背沙发椅,孙中山著名的《实业计划》和《孙文学说》应该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完成。
继续沿思南路往南走,沿路有不少可爱的餐厅、酒吧、咖啡馆和面馆。过了复兴中路,左侧50米就到了周公馆(思南路73号,免费参观)。之前,我已经被不同款式的洋房晃花了眼,现在会发现自己到了一片老别墅的海洋,你会惊讶于在上海的市中心竟然有如此海量的老别墅云集于此。在思南路51号至95号之间的思南公馆,有51幢需要保护的老建筑。
在20世纪初,这一带就被辟为法租界内的高尚住宅区,20多年的建设,于30年代初具规模。1921年,就一家比利时义品房产公司在这一带开发了23栋独立花园洋房,成为别墅住宅区的主体,所以这个区域也被称为义品村,周公馆也是其中一栋。
周公馆的官方名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抗战结束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周恩来以及董必武带着在这里工作生活在此一段时间,见过马歇尔见过史沫特莱,也被军统监视过。直到内战爆发,1947年3月,办事处撤回延安。周公馆二楼的朝南阳台非常舒适,阳光洒在几把藤椅上,在地下室还有一辆美国别克老爷车,系周总的座驾复制品。
另外,思南路87号是梅兰芳故居,在这一带,名人出没请注意。
沿复兴中路再往东走点,算是一个回头路。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路口就有一座漂亮的五层建筑,名叫重庆公寓。重庆南路前身为吕班路,和鲁班没什么关系,吕班实为法国公使名,1931年建成此公寓时,就取名为吕班公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在上海大行其道,如百乐门舞厅、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美琪大剧院、和平饭店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装饰艺术风格的最大特点为大量运用几何线条和图案来做建筑的装饰,现在上海还留有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约1000多座。
走进重庆公寓就是四个圆鼓鼓的罗马柱,地上铺有梅花装饰的马赛克,扶梯为几何花纹铁艺。美国左翼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在重庆公寓居住,李安拍摄《色戒》也在此取景,把解放后铺就的大理石地板改成了原来的木地板。李安在此取景,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刺客郑苹如就住在重庆公寓后的万宜坊88号。
顺L型重庆公寓往南30米,即可到万宜坊入口,在弄口还有“韬奋纪念馆”几个大字。邹韬奋于年住在万宜坊53号的一、二层内,间中他逃亡海外两三年,所以他在此居住也差不多两三年。韬奋纪念馆免费开放,在两层楼房内主要是挂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无甚实物。
重庆公寓的对面有座伟岸的独立四层洋房,壁炉烟囱高高挺立,由旧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所造,上世纪30年代,刘海粟向人租下,从此便一直住在这里,直到他于1994年去世。这附近名人故居众多,比如柳亚子旧居(复兴中路517号)、史良旧居(复兴中路553弄1号)、何香凝旧居(复兴中路553弄8号)等,此区域的高级可见一斑。
复兴中路往东100米即到了淡水路路口,有一座名为诸圣堂的基督教堂,这里虽说是法租界,不过,也有美国新教徒的身影。这座教堂即为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和中国教士汪孝奎共同筹资建造,于1925年落成,采用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整体红砖砌成。诸圣堂在文革时被改成工人文化宫,1982年复堂举行感恩礼拜。还有一些资料上说,诸圣堂在抗战期间曾保护过抗日人士。
返回思南路,一直往南,过建国中路的下一个路口就到了泰康路,右转走200米可到泰康路田子坊(210弄)的入口。
同是石库门里弄旧区的华丽变身,所以很多人把泰康路田子坊周边区域和新天地拿来做比较,或者直接称它为“山寨版新天地”,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贬义的绰号,更多蕴涵着有趣、草根和“占山为王”的自由精神等意味。
泰康路的繁荣由艺术而起,普遍认为画家陈逸飞是入驻泰康路的第一位艺术家,1998年起他陆续把自己的三个工作室搬入泰康路210弄内的旧厂房,随后,尔东强、王劼音、解建陵等也相继跟进,同时还吸引了一些海外的艺术家在此开设工作室或艺术中心,成为上海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2001年,黄永玉访问陈逸飞工作室,把原名为志成坊的泰康路210弄改名为田子坊,取《史记》所载最长寿画家田子方的谐音。
2008年开始,从泰康路210弄开始蔓延,到248弄、274弄,甚至延伸到北出口的建国中路155弄,这一片的石库门旧居陆续被改成精致的设计师小店、精品店、餐厅、咖啡馆和画廊,与石库门居民生活特有的“万国旗”、马桶、蛛丝般的天线共存。我轻松在这里找到了一家餐厅,解决了我的午饭。
过思南路,下一个路口为瑞金南路,推荐前往瑞金宾馆一游,那里曾是我最热爱的上海最佳下午茶之地。
瑞金南路是上海滩目前为数不多完美的林荫道(新华路、复兴西路、绍兴路、衡山路)之一,两旁长有参天的梧桐树,春天是瑞金路最好的时节,繁枝密叶在半空给道路罩上了一张绿网,真的很美。
毫不夸张地说,位于瑞金二路118号的瑞金宾馆是法租界区域内环境最优美之所在,占地500亩,内有四幢别墅。其中,1号楼、2号楼和3号楼都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为英国商人马立斯·本杰明于1924年建造,他是上海滩赛狗场老板,本杰明家族还是中国最早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创办者。
靠近茂名路的4号楼则属日本三井公司,抗战时成为日军最高指挥部的指挥所。瑞金宾馆故事多多,一号楼宋美龄曾住过,陈毅也在此办公,改为宾馆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苏哈托、尼赫鲁、胡志明、金日成也曾入住这里。
1979年瑞金宾馆对外开放,平头百姓终于可以入内一窥达官贵人的生活,因大片草坪、树木、湖泊、小桥流水,还有浓郁的英式风情,这里还是婚纱外景和婚宴举办的绝佳场所。2013年,瑞金宾馆也正式改名为上海瑞金洲际酒店,成为洲际酒店及度假村集团大中华地区首家历史经典酒店。
沿瑞金二路往南,到绍兴路再右转。绍兴路是闻名沪上的出版一条街,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新闻出版局坐落于此。绍兴路74号,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楼有读者俱乐部,供应便宜的速溶咖啡喝茶,在这里买文艺社出版的图书还可打七五折。
绍兴路上还有些莫名其妙的画廊,售卖一些大牌的现当代画作山寨版,比如张晓刚、曾梵志的油画。另外,摄影家尔东强创办的汉源书店在绍兴路27号,汉源书店里陈列不少老上海黄金年代的物品,还有整墙的落地书架和艺术书籍。张国荣生前来上海很喜欢汉源,他的写真集有一张照片以汉源书店为背景拍摄。绍兴路上还有我喜欢的维也纳咖啡馆(绍兴路25弄2号),老板是奥地利人供应一种舒服的欧洲咖啡馆风情,甜点做的非常好。
绍兴路往东走,就到了陕西南路丁字路口,向右转往北,过永嘉路,又到了复兴中路路口。在路口不到60米的地方有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名为白尔登公寓(陕西南路213号),在楼顶浮刻“1924”的字样。很多人都知道张爱玲住过常德路的常德公寓(原名爱丁顿公寓)。1930年,张爱玲父母离婚,张爱玲随父亲住在延安中路宝隆花园,而张母黄素琼住在白尔登公寓。所以,理论上,张爱玲也住过白尔登公寓,我觉得,张迷也可来此膜拜一下。
在复兴中路路口,明黄色陕南邨(陕西南路187号)很容易吸引路人的目光,特别墙上的几何图案装饰,毫无疑问,这又是典型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陕南邨建于1930年,原名亚培尔公寓,由法国天主教蒲爱堂出资建造,里面一共有16栋公寓楼。
复兴中路往西走,第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上海理工大学,以前我经过这里一直叫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这里起源于1907年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为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宝隆同志创办,仔细看看,里面的图书馆和数幢建筑都是建于1907年左右的百年建筑,可算得上市中心最古老的西洋建筑群。
要注意的是,大门口有保安虎视眈眈,进去闲逛一定要目不斜视,气定神闲,要是鬼鬼祟祟,眼神慌张,肯定会被拒绝入内。
假如汾阳路不左转,复兴中路继续往前的话,可以遇见两处漂亮的公寓。
一为复兴中路1331号复兴公寓,原名为黑石公寓或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有一排漂亮的科林斯柱引人注目。这种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也很流行,法国为典型,所谓折衷,就是糅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意思,希腊、罗马、拜占庭、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都有可能在一种建筑物上出现,只要对称形体看上去美就行。
而再往西一点,就是复兴中路1362弄的克莱门公寓。克莱门公寓一共有五幢房子,是比利时人克莱门在1929年投资建造,墙饰已经有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我有个朋友叶孝忠曾租住这里多年,他本来住在最里面一栋,后来搬到临街,我经常去他家,基本清楚内部格局。
克莱门公寓原来应该是酒店式公寓,房间内没有厨房,现在住户的厨房都是在楼梯走道上公用。房间内的卫生间非常巨大,起码十平米以上,假如不介意旁边的马桶,卫生间内可摆放餐桌、橱柜、浴缸和晾衣服。卧室内还有壁炉,可惜现在只是个摆设了。
心心念念,我终于找到了汾阳路、东平路、太原路三叉路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门票8元),藏在高墙深院内,它很容易被错过。它被称为“小白宫”,建于1905年,原本是法租界总董官邸,从建成之日至1943年,历任法租界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住在这里。
博物馆的主要场所为主楼,分三层设立了展示馆及各专业工作室,一楼主要为古董古玩商场,展品价格不菲;二楼为雕刻展厅,分木雕和玉雕;三楼则主要为织绣类展示厅。在展厅之间,还设置有专业工作室,我看到工艺美术师边工作边在听着收音机里的股票经。这里走一圈,基本对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各大类品种及其历史沿革、风格风貌、技艺特色都有所了解。
建筑设计于1900年,自然是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建筑外部中部有半圆形突出,大门前有双抱露天大扶梯,一楼皆为劵门劵窗,正门前有四对爱奥尼式柱,而门窗框上都有浮雕装饰,二层的门窗变为简洁的方框,上方或旁边也有一些浮雕装饰。除了外表的华丽,内部的用料和装饰也很奢华精美。楼底层大厅的地面和天花板都用大理石铺就,还有精美浮雕,地板、护壁多用柚木及硬木拼板。二楼卫浴间保存着百年前原始装潢,具有新艺术派风格的彩色镶嵌玻璃点缀着整个空间,立体按摩淋浴器仍是当时的法式古董。
从“小白宫”出来,我穿过汾阳路83号上海五官科医院的几幢现代新建筑,走到院内最深处,发现了一个静谧的所在。这里是建于1942年的犹太医院原址,最里面还有一个老水塔,塔上有几何图形装饰,据说这个超过60年的水塔现在还在正常使用中。
在汾阳路和东平路路口有个非常小的三角花园,花园内有一个普希金雕像。这个可能是上海命运最多舛的城市雕塑,1937年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竖起了他,后毁于1942年的二战时期,1947年又竖了起来,再度毁于1966年文革,1987年再度竖起,真的是赶上普希金本人不幸的命运了。
几步路就到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东平路9号)的大铁门,院子有栋法国式别墅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庐”。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宋子文买下这栋别墅作为陪嫁送给宋美龄,蒋介石取名为“爱庐”。但平时能否进入参观,这要视门口保安的心情好坏与否。周边达官显贵的住宅很多,东平路11号萨沙酒吧为宋子文旧宅,汾阳路150号仙炙轩餐厅原为白崇禧旧宅。
走到衡山路,再往南走,穿过豪宅衡山路41号,到了乌鲁木齐路口,我看到了一座外墙上爬满常春藤的教堂,因为可以容纳不同教派和不同国家的基督徒,这里取名为国际礼拜堂。正是周日晚上七点,圣乐团的唱诗声如天籁般悠扬。
(本文节选自梅小排新书《给我走远点》)
另外还有一条法租界北线徒步推荐:
起点: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
终点:华山路丁香花园
中间站:大公馆
时间:4小时
1、 国泰电影院 陕西南路站的三号出口为茂名南路、淮海中路路口,对面就是建于1930年的国泰电影院(淮海中路870号),精美的装饰艺术派建筑。
2、 锦江饭店 茂名南路上紧邻国泰电影院,饭店大院内有历史建筑数栋,英国乔治亚风格的锦北楼原为富商沙逊旗下产业华懋公寓,建于1929年。贵宾楼多次接待国宾,小礼堂为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处,而18层高的峻岭楼(现为锦楠楼)则是1934年建成的经典装饰艺术派建筑。
3、 花园饭店 位于锦江饭店的对面,同样为五星级酒店,裙房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巴洛克式建筑,原为建于1926年的法国总会。共有三层,在大厅和原舞厅的廊柱顶头镶嵌着几组法国裸女浮雕,是上海现存的最后一组裸女浮雕,曾经是法国总会引以为傲的艺术品。
4、 兰心戏院 茂名南路、长乐路路口东北侧一幢典雅欧式风格的建筑就是兰心戏院,窗框、窗栏和墙角都有假石装饰,由英侨爱美剧社建于1931年,晚上常举办西方剧团演出和音乐会,属于当时高贵的娱乐场所。
5、 马勒别墅和新乐路 长乐路往西到陕西南路,右转往北,过巨鹿路就可以看到左侧马勒别墅的尖顶了。从马勒别墅出来,调头往南,走一段回头路,过长乐路就到了新乐路,一条最近几年很红火的时尚精品小店集群地。
6、 东正教圣母大堂 与皋兰路圣尼古拉斯教堂落成于同一年的圣母大堂(新乐路55号)位于新乐路、襄阳北路路口,拥有五个可爱的蓝色“洋葱头”圆顶,也是当时的俄国侨民集资建成。以前曾改成圆顶音乐餐厅,后又关闭,2009年6月举办《俄罗斯油画艺术展》短暂向公众开放。
7、 大公馆 东湖宾馆 新乐路往西与东湖路相交,左转往南到东湖路、淮海中路路口,可看到隐藏在铁栏和树木之中的大公馆(东湖路7号)。1925年由犹太富商所建的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洋房,现在是一个经营上海菜的餐馆,有下午茶供应。这里还有一段复杂的传说——据说曾被杜月笙门生买下送给杜,但1946年杜月笙转赠给了戴笠,戴笠又把它转至胡蝶名下。马路对面的东湖宾馆(东湖路70号)一号楼、二号楼,为相连的五层花园住宅,是真正杜月笙的公馆之一。
8、 中国蓝印花布社 东湖路往北到长乐路左转,几十米就到了长乐路637弄,转弯抹角往里深入才能亲近中国蓝印花布社的小院子。院子里挂着长条蓝印花布,像是个染坊,这里由日本友人久保玛萨女士与上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共同创办,陈列室有不少蓝印花布珍品。
9、 蔡元培故居 长乐路往西到常熟路右转,往北走5分钟就可通到华山路303弄,弄内16号为教育家蔡元培在内地最后的寓所,这栋英式风格三层楼房的一楼现在辟为蔡元培故居陈列室(免费;9:00~16:00),在作者调研期间蔡元培先生年逾8旬的女儿蔡睟盎仍居住在二楼。
10、 丁香花园 从蔡元培故居折返,到华山路右转往西走十分钟,过武康路路口,就到了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花园内的一号楼和三号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别墅建筑,楼前栽有丁香、香樟等树木。据说这是李鸿章置办给姨太太丁香的住所,后长期为李鸿章幼子李经迈居住。解放后,这里曾一度为兴国宾馆分部,现在改成粤菜餐厅。
作者新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有个叫梅小排的人,热衷旅行20年,洋洋洒洒留下许多记录,全是地道经验。
他会带你去好玩的地方。上海、前童、晋中、日本、老挝、里昂……哪怕在热门城市中也要寻找秘境,自留悠闲。
他在旅行中比普通人想得更多。美国的自由精神、西班牙的美食天堂、茵莱湖的渔业生活……人文风情,一颗会体验的心胜过大百科。
够折腾的活动他从不错过。最美的滑雪场、世界各地的潜水记、磨穿鞋子的登山路、驯鹿部落里学打猎……精彩那么多,四肢并用才尽兴!
旅行这么久,他的记忆那么多。骗子是怎么炼成的,小偷是怎么斗上的,姑娘是怎么带走的……回来以后,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梅小排的文字亲近有趣,插科打诨,一路叨逼叨,偶尔真深沉。
他写出来的旅行,就是大多数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旅行,从来不是生活的逃逸或标榜,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梅小排,本名朱震,混过媒体圈,接受过LP写作培训,开过专栏,做过网站,卖过橙子,最近迷上了马拉松……只干一件长久的事——就是用他长过李敏镐的腿走遍世界。自大学毕业后,他把能挤的时间和能攒的钱都用在了自助旅行上,20年来国内先兜一遍,世界上最值得去的地方再一一拿下。偏爱老少边穷,也不错过顶级度假村;徒步登山不在话下,滑雪潜水也是一把好手;路上有勾搭,走过有思考。
他还在玩,也将继续走。走更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租界巡捕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