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绘图排球排球自垫球动作要领技术图示

网站刚进行改版,内容在一天天完善。希望您的支持!
旧版网站栏目
对如何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体会体育学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的探索。关键词:体育兴趣 组织教法 积极性前言: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的探索。关键词:体育兴趣 组织教法 积极性前言: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一、 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不集中练习,学生容易生疏、忘却。达不到教学效果,比如:排球,从小学到中学都有练习要求,而调查表明有74%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打排球,有23%的同学表示从未打过,她们对排球的了解仅从电视上的得到的一点经验。综合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调查情况,我在高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选用排球作为主教材?(1) 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曾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女排队员们奋力拼搏的场景,她们的每一次矫健的跳跃,娴熟的挥手,振奋人心的呐喊,热泪盈眶的拥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和冲突,适合女同学练习。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到体育课四十五分钟,剧烈运动后回到教室,特别是夏天,满头大汗的,下一节课又是文化课,老师看到会有不满,自己上课也难免因疲乏而精神不集中。女同学特别不方便。(3) 学生的意愿。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初中体育课排球教学时间很短,还没有学好就结束了,根本无法练好,但是还是愿意学习排球,希望高中能继续学习。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练习排球,而是在教学中还利用排球进行投掷、短跑、跳跃和耐久跑的练习。一年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用学生的话说“感到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力量方面,令同学们刮目相看。由于排球还要左右奔动、跳跃等,平时最薄弱的长跑在平时没有锻炼的下也可以及格,这是感受最深的。” “我只是不在讨厌跑八百米了(虽然我跑得不快)因为有时打一节课排球比跑八百米还累,但在练习中不感觉到累。”二、 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其次,注意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二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在高三教排球扣球以后,有些同学就不满足四号位扣球,要求进行快球进攻学习,而且兴趣很大。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现在一提起考试,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提倡应用考试,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高二(7)班俞靓同学写道“这次考试我得了满分后,对排球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不知不觉间我的排球有了进步,个人垫球可到200多个还能与同学合作垫球”。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三、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 多用激励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高二(4)班袁虹在体育感想中写道:头上的汗水和手上的痕迹渐渐地多起来,换来了我的一种奇妙感觉,第一次我觉得身体是如此轻敏,和排球是如此默契配合,当然看球也很顺眼!(二)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高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男教师即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男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 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四、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首先,在练习中我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可以打好几个来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学生觉得她们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减少了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五、 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排球教学中,我加强了对排球知识的传授,教学生如何去观看比赛,欣赏比赛。学习排球的发展史,及排球裁判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学生说“我非常喜欢看排球比赛,但是就知道哪边得球,哪边胜哪边负,而解说员讲得快攻,交叉配合等听懂看不懂。现在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去欣赏排球比赛,也了解什么是前交叉、背交叉、后交叉,什么是梯次、夹塞。看排球内行多啦!坐在电视机前也可以指手画脚的了,有时候还和同学一起去试一试呢”。可见,体育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使学习兴趣得到了升华。结束语:&人的兴趣不是与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一年半的排球学习,学生的各项素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高三时达标合格率100%,良好以上的达到82%,比高一时69.5%高出12.5%,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可以从高三女生在体育课小结中看出教学效果,高三(1)杨好同学在小结中写道“说实话,以前初中体育课是最让人害怕的。尤其是初三,整节课都是跑步。到了高中,体育课不在是为应试而备的,增加可趣味性、实用性。特别是上排球课,这两个学期以来,我对排球由陌生到逐渐熟悉了解再到有兴趣练球,这一转变无疑是体育课带来得。其中自有甘苦,但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上体育课…”。高三(7)俞靓同学写道“…通过学习排球,锻炼了我们的柔韧性,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体育课也变的生动多彩,更吸引人了。希望排球课能继续下去,我发现这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了呢!”高三(6)王佳园同学写道“…现在体育课不再枯燥乏味,也不再因为800米而恐惧。它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可排球的基本技巧,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参考文献1、《中国学校体育》(99年1、4期)2、《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作者 吴键3《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作者 周登嵩4、《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 蔡建波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喜欢本站请推荐给您身边的朋友 中国儿童教育网 地址:first.net
中国儿童教育网为家长们提供优秀全面的一站式教儿育儿服务,为幼儿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参考资源!浅谈提高小学生排球技术掌握效率的教学方法
浅谈提高小学生排球技术掌握效率的教学方法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 要:在小学排球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掌握技术的效率,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目前急需体育教师去研究与解决的。通过参阅文献,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来探讨提高小学排球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为同仁的教学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生;排球技术;效率;教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球教学,本校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将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上用的比较好的几种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法
作为小学生,大多都对带有故事情节或是具有情境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激情,并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体育技术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授"正面双手自垫球"时,教师采用"猴子接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抛球,然后双臂夹紧接球来感受手臂触球的部位,这样,让学生在玩耍中自然地掌握了自垫球的基本动作,从而为后面的正面双手垫球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顺口溜法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导致了排球水平一直都原地踏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总结了几个比较精练的关键词式的顺口溜,比如,在教授二年级排球自垫球时,可以用六个字来体现技术要点"手型、手臂、蹬地"."手型"就是指垫球的手形要正确,"手臂"是指垫球时手臂要伸直夹紧,"蹬地"顾名思义,就是在垫球时要蹬地用力。又如,在三、四年级学习双人抛垫技术时,我用"小腿弯曲稍下蹲,手臂夹紧插球下,蹬地提肩往前送"这一顺口溜来形象的将正面双手垫球这一技术动作描述出来。如果有的学生动作变形,就可以用这几个关键词或是顺口溜来提醒他,学生就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有误,这些顺口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与目的性,也避免了繁琐的语音讲解带给学生的厌烦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言语鼓励法
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表扬的,教师不应吝啬对学生的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会因为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或是身体疲劳而对所学习的运动产生厌烦感,因此,这个时候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鼓励性强、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地"尝到甜头",以此来打消学生的不良思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排球课中,我只要看到有的学生是有进步的,哪怕是有的自垫球能垫几十个,而有的只能垫一到两个,只要他们能够多垫一个球,(.cn)我也会大大地表扬他们,看到学生被表扬后的喜悦,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让我知道了作为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排球带给他们的乐趣。
四、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完成体育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在排球课上,虽然每次学习的技术动作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统一教授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学生的技术掌握得快又好的现象。所以,这个时候应当给技术掌握快的学生安排更高层次的教学任务,这样,让这部分学生拔尖的同时又刺激了其他学生的进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五、体育绘图教学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各项技术动作都是靠教师讲解与示范及学生的练习进行的。体育教师在示范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由于动作完成较快,学生很难模仿,从而掌握技术动作更加困难。而体育绘图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能将技术动作过程和要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视觉表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时,手型及身体的完整姿态学生很难模仿,因此,这时体育教师可借助体育绘图将这几个难点清晰地描绘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更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六、多媒体教学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受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及教师示范面的影响,许多技术动作难以理解与掌握,即便多次示范,学生也很难掌握,用体育绘图表现出来也只能是简单的静态简图,学生没有一个连贯的概念。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把技术动作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促进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助跑起跳扣球"这一技术动作时,教师的示范动作会在瞬间完成,这时可利用多媒体将这一技术的连贯动作播放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从助跑踏跳、腾空展体、挥臂收腹、缓冲落地这四个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再结合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保证学生对每一技术细节的了解,从而迅速地建立起动作表象,并快速地掌握技术动作,促进重点与难点的迎刃而解,缩短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排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效率。
以上便是笔者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反思与总结,创新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排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排球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排球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能够更有信心地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去,为持续保持对排球的热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尚民。体育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1999.
[2]杨正光。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2(04)。
作者简介:于国涛,男,1987年6月出生,学历:研究生,就职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12期目录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期目录
2 以教育发展纲要为统领 努力开创学校体育事业新篇章 (杨贵仁)
6 沐浴阳光体育 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
8 科研引领教学:齐鲁学校体育的一朵奇葩 (本刊记者)
局长话体育
10 常规+细节+过程=硕果 (本刊记者)
12 特色争先,让学生沐浴阳光体育的健康和快乐 (本刊记者)
14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本刊记者)
15 中美体育课程改革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讨会召开 (本刊记者)
16 实施阳光体育 发扬乒乓精神 (本刊记者)
17 独行精彩 运动快乐 (本刊记者)
18 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陈珂琦)
20 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分析体育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樊江波 项亮宏 刘坚)
22 平时体育课成绩与升学体育统一测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孙学智 王慧琳 闫伟 王哲群)
25 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一) (毛振明 杨帆)
28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二) (张凯)
30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甘琼)
33 强化体育教学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孟文砚 葛家寿)
37 观摩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有感 (顾渊彦)
38 观摩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之感触 (张剑辉)
39 体育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 (王渺一)
40 锤炼教学语言,演绎精彩课堂 (王竹平)
41 “载体”载什么 (武云飞)
42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精彩与不足 (石冰冰)
43 开发器材资源 激发学生兴趣 (朱红琴)
44 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简析《运球》一课 (袁志欢)
45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高家明)
46 Flash轻松制作体育绘图 (胡献钊)
48 仰卧起坐团队练习法两例 (姚盛淼)
49 利用器材的开发和整合提高学生对技能动作的学习兴趣 (车敏达)
50 小空间下教学练赛的组织策略 (李玉建)
51 引入多种元素 创新体育游戏教学 (殷伟东)
52 跨栏跑的有效教学方法 (王蓉 李松)
53 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陈忠)
54 巧用竹竿练短跑 (王海明)
55 学生抵触集体活动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朱丛明)
56 巧用纱巾进行“终点跑”教学设计 (唐军良)
57 坐位体前屈“坐位”练习法 (陈昌福)
58 废弃汽车轮胎游戏五例 (徐海川)
59 巧用实心球创编竞速抢垒游戏 (赵启良)
60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个人“快速”能力的培养 (文晓红)
62 初中体育特长生的跳远技术训练 (赵世国)
63 新视域下举办县级田径运动会的策略 (尹红明)
64 “体教结合”——探索中小学体育人才的培养 (张义亮)
65 小学女排正面下手发球错误技术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明亮)
66 巧用场地器材进行弹跳力训练十例 (杨光荣)
67 “三踢腿”和“三抡臂”法改进两步半走步式跳远技术 (刘卫华 朱春彦)
68 看体育课的目的与价值取向 (于素梅)
70 山东省中小学优质体育实践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孙强)
73 跑课:体育教师提高借班上课技能的新方法 (钱南阳 朱志卿)
74 辩课:让教师的思维在碰撞中更清晰 (孙建顺)
76 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 (赵明志 李文武 黄明)
77 课堂教学如何选择场地器材 (李伟涛)
78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体育馆考察 (唐堂 程漠然)
79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李光锋)
80 青少年体育人群冬训期运动营养建议 (李俊)
81 上好职高体育课的“六步曲” (惠志东)
82 有他们“引路”,我的学校体育生活变得更精彩 (吴爱军)
83 成长无止境 (王振强)
84 利用“安全带”进行单杠保护与帮助的技巧 (王晓东 黄琳)
85 高中女生跳箱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练策略 (袁平洪)
86 用“定”、“转”、“合”、“成”完成武术基本功教学 (殷从建)
87 小学武术基本功教学小技巧 (田冬雪)
88 处理好“三种关系”,为大课间活动保驾护航 (黄洪祥)
89 实行过程量化 监管激励共赢 (张彦生)
90 以学评教——促进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吴键)
91 提高体育教师看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夏俊 刘松林)
92 体育课堂的有效看课与评课分析 (苏祝捷)
93 我的评课“观” (穆乃国 唐光常)
93 看、评课要做到“三心” (王占芬)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2期目录
2&让学校体育竞赛在阳光下前行&(杨立国)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张建伟)
校长话体育
8&践行,做自己的品牌&(王兴发)
10&用智慧开启江苏学校体育教研的新篇章&(王骈&魏伟)
11&2010年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第六届年会暨体育课程“疑难问题解决”研训活动召开&(莫豪庆)
12&快乐课间十分钟,玩出你的开心来&(刘坚)
13&十年回顾与反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走在路上&(陈珂琦)
16&中小学校运动会的仪式教育价值分析&(王国明)
18&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三)&(张凯)
20&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二)&(毛振明)
23&关于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金海滨&陈春梅)
24&影响体育课技能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及思考&(刘军)
27&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包国勇)
28&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秦海书)
30&例析如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季红梅)
31&高中体育选项课技能教学有效性的困惑和对策&(王海明)
33&对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崔光恒&唐光常)
34&评价与目标整体设计对技能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傅万旭)
35&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技能教学&(李超&贾利军&孙建龙)
36&运动技能内容、课时、教法的择优组合&(缪伟杰)
37&高中田径必修模块的教材定位与教学组织形式&(宋春辉)
38&去“虚”求“实”,让体育公开课更有价值&(姜玉华)
40&体育教学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赵毅清)
42&给上展示课的教师提四点建议&(李志勇)
43&教学步骤的设置与教学手段的使用&(韩会军&崔兰芹)
44&第四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课展示活动的几点感触&(孙英俊)
45&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组及优化分析&(蒋玉红)
46&中小学体育术科课课程内容排列结构分析&(平易&杨国庆&冯海波)
47&关于集合和调整队伍密度的口令问题&(龚朝晖)
47&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重复练习法&(王殿洪)
48&如何上好考核测试课&(祝芳)
49&短绳的妙用&(钱霞)
49&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体育委员的作用&(李学山)
50&箱上前滚翻教学策略分析&(曹淑忠)
51&武术基本功教学激趣九妙招&(孙建顺)
52&让瑜伽进入高中女生的体育课&(滕媛媛)
53&FLASH动画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例析(谢业涛)
54&对“叫号接球”游戏的改进&(陆红燕)
54&篮球趣味游戏&(曹占良)
55&中国象棋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仲兆仓)
55&快速跑游戏:“投背”&(罗应周)
56&跨栏跑教学与比赛中“怯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胥爱云&胡宝军)
57&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时身体重心高度的练习方法&(杨柳叶)
58&高抬腿跑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应用&(郎建明)
59&少儿篮球运动员脚步灵活性训练七法&(孙立同&朱斌)
60&短跑训练中要加强髋关节的练习&(李玉)
61&组织全员运动会之我见&(王红&宋洋彪)
62&看体育课的若干视角与切入方法&(于素梅)
64&体育网络教研的探索研究&(王明亮)
66&基于评委角度谈“公开课”&(钱南阳&范林强)
67&中学体育教师的“一专”技能——授业的看家本领(王长权&叶世燕&郎健)
69&体育教学评课六注意&(吴爱军&陈松林)
装备与器材
70&大、中学体育场馆LED显示屏电子计时计分专业功能解决方案&(窦廷军)
74&酸雨对设备器材破坏的研究&(刘旭&陈亚)
76&基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的课程开发与实施&(韦云利)
体质与健康
78&运动营养:促进机体恢复的强效手段&(郭敦勤)
79&体育运动中腓肠肌“痉挛”的预防和处理&(刘再贵)
80&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困惑与担忧&(尹卫兵)
81&奋力前行,无怨无悔&(赵俊萍)
82&在努力中收获成功&(弭贵芳)
82&追寻名师的足迹&(缪素玉)
83&转化体育后进生“三部曲”&(张亚贤&黄胜江)
84&小学武术基本功动作串联的教学技巧&(张冠华)
85&中长跑教学内容的搭配技巧&(张子恒&贾利军)
86&中学生跨栏跑训练的内容选择与方法&(陈林霞)
87&小场地&小游戏&大课间&大文章&(李学禹&于晓玲)
88&由大课间中想到的&(陈宗珊)
89&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安排六原则&(孙东然&王奎香)
90&合理安排,科学实施,让体育中考更具实效&(夏俊&刘松林)
90&有效引领,服务中考&(张培欣)
91&对中考体育的多角度思考与建议&(仲兆仓&何孝锋)
92&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之我见&(曲正岩)
93&正确认识体育中考,促进教、考共赢&(于周涛)
94&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宋军&沈国兰)
95&对“‘丢手绢’还能这样玩”一文的实践与建议&(周万征&孙修娟)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3期目录
2 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滕子敬)
6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马松柏 李晓玲)
8 第25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视觉印象:青春记忆,是白雪飘飘的年代(本刊记者)
10 世界大冬会综述:让冰雪的激情,见证青春的成长 (本刊记者)
12 土耳其大冬会给深圳带来怎样的启示 (李小伟)
14 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采访随笔三则 (本刊记者)
15 2011年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会议在包头召开 (本刊记者)
15 康比特携手申雪赵宏博,演绎大众营养市场新精彩 (本刊记者)
16 “互利”的未来 (本刊记者)
17 专家引领 同课异构 专业拓展 反思提高
——记浙江省“领雁工程”2010年第四期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 (朱无忧)
18 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的认识 (姚玉良)
19 理想的体育课程 (潘雪峰)
21 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三) (毛振明)
25 例析体育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钱德筑)
27 体育教学中预设、生成与评价的若干问题思考 (谢卓锋)
29 从纷繁到理性 (计雪亚)
31 关注目标设置 提高教学质量 (俞国栋)
32 体育教学应在动态生成中前行 (陈辉)
33 围绕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 (曹淑忠 曹浩)
35 运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时需注意的问题 (孙保亚)
36 如何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家明)
37 如何正确对待“吃不了”的学生 (李一芬)
38 体育教学中正确应对个体差异的技巧 (张子恒 贾利军)
39 “常规”课与“放羊”课 (张震伟)
实践与游戏
40 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的教学策略 (赵流天 徐献银)
41 行进间“三步”上篮的“九步”教学方法 (陈春辉)
42 如何提高队列队形教学的有效性 (张海平)
43 比赛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徐丹 郎健 王长权)
44 引领特殊行为的“连环三问” (王振强)
45 要加强对边缘学生的有效引导 (石泽红)
46 跳“黄河”游戏 (郭凌霞)
46 如何搞好班级足球队的建设 (俞峤宁)
47 小器材在跨栏练习中的应用 (崔光恒 魏晓娟)
48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在篮球组合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姜勇)
49 体育小助手培养之我见 (王如发)
50 集体游戏三则 (贾建秋)
51 “卡巴迪”游戏新解 (于涛)
51 拓展“贴膏药”游戏方法与规则 (徐双双 徐云梅 曲丽娟)
52 巧用田径场提高耐久跑测试效率 (张兵)
53 提高中考握力成绩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陈建根)
54 如何应对学生在短跑距离终点时的减速问题 (王明亮 徐军)
55 排球传垫组合教学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苏颂凯)
56 培养篮球运动员自我保护能力的策略 (孟宪明)
57 提高体育高考生800米跑成绩的措施 (冯遵胜)
58 体育高考全场综合运球投篮的易失分环节分析及解决策略(沈国兰 宋军)
59 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训练方法及要求 (顾德开)
60 看体育课不可忽视的几项原则 (于素梅)
62 如何上好体育教学案例展评课 (刘再贵)
64 助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观摩策略 (祁晓健)
66 借班上公开课“六要” (李志勇)
67 有效备课要落到实处 (朱利国)
装备与器材
68 纳米材料在聚氨酯铺装材料中的应用 (孟庆忠)
68 中学体育场馆的建设、使用利弊及改进 (斯诤之)
69 高校大型综合体育馆功能定位与运营模式研究 (李杰 闵东旭)
71 课堂教学的“想”课经 (惠志东)
72 大学体育对区域发展和健康的影响 (钟秉枢)
体质与健康
75 衡阳市高级中学体育生下肢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王美存)
77 体育高考前运动营养补充须知 (徐伟)
78 我的20年看操历程 (单星元 刘来朋)
78 一“网”情深 (钱南阳)
79 一树春风千万枝 (支恩美)
80 四句话帮助我成长 (何孝锋)
80 小培训 大启示 (杨玲)
81 有您扶持我左右 (申克才)
81 爱,应在细微处 (梁新芳 刘庆军)
82 一次难忘的情景教学比赛 (龙铭石)
83 偶发事件——教学资源的转化策略举隅 (孙建顺 王渺一)
84 例举车内胎在训练中的妙用 (徐献银 叶玉华)
85 初中武术套路的高效学练 (金吉荣)
86 武术套路教学中口令的运用 (郑士强 陈海鸥)
86 太极拳教学“三”注意 (郝敬光)
87 如何做好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 (冯建民 马丽娜)
88 小天地、大活动 (薛飞 王平)
89 “热”“暖”“冷”三套大课间模式探寻 (盖焕成 徐永晨)
90 基本功竞赛需要体育教师平时做好“五项修炼” (李源)
91 从师生角度例析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高志军 张亮)
91 安全教育:筑起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罗光荣)
92 安全要在“严”上下功夫 (陶建忠 王平)
93 运动伤害产生原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方法 (练建庆)
94 预防伤害事故发生“八要决” (吴健 徐阿林)
95 编读往来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4期目录
2 追求理想的学校体育 (潘绍伟)
6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江西省德兴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纪实 (徐光明)
8 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法制政策 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打牢基础 (李小伟)
14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论证会召开 (本刊记者)
14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对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本刊记者)
15 “清华园之春”百年校庆师生长跑活动举行 (本刊记者)
15 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申克才 刘军)
18 论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贾洪洲)
19 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四) (毛振明)
23 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 (高嵘)
25 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提升体育教师学科能力 (余立峰)
27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教案撰写的依据和原则 (莫豪庆)
28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祁晓健)
31 借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于松峰)
32 有效教学设计的作用例析 (陈爱民)
33 体育教师的教学机智及例析 (李启迪 胡波)
35 给力“苦并快乐着”的体育课堂教学 (刘春阳)
36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技能 (金丽)
38 体育教学中学生“导学案”的应用研究 (李在森)
40 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沈文敢 林佳鹏)
实践与游戏
42 关于“双手前掷实心球”教材的分析与教法研究 (胡凌燕)
43 单杠支撑后回环教材与教法研究 (施峻峰)
45 从现实的“学”到预设的“备” (张海平)
46 同音异形(形近)体育术语的举隅 (谭海林 胡家权)
48 趣味,让耐力练习更给力 (陈小华)
49 创设和谐环境,渗透诚信教育 (许建梁)
50 体操垫上的健身练习 (金逵)
51 提高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陆建平)
52 正步走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孙秀芝)
53 创新广播体操入场式 (朝乐蒙)
53 测试操作应抓关键细节 (王振强)
54 趣味地滚实心球游戏两则 (赵启良 冯永豪)
55 焕发新生命力的跑方游戏 (李吉敬)
55 单双数口令追逐跑 (马树伟)
56 体育术科考前不可缺的模拟测试 (王海明)
57 对体育考生铅球项目中“掉肘”错误动作的再分析 (徐大勇)
58 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中跨步跳训练“六法” (顾德开 吴志军)
59 排球正面扣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劲松)
60 对我国青少年水球运动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曹敦利)
61 铅球训练八步走 (杨柳叶)
62 会看的看门道(一):看课与分析体育教学设计 (于素梅)
65 探优质体育课堂教师评价语之规律 (支恩美 孙庆祝)
66 让草根论坛引领区域教研 (于文忠)
67 教研组成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三种资源 (钱南阳)
68 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志勇)
69 对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特色教学的探析 (韦云利)
装备与器材
70 透气型塑胶跑道标准的研究 (郭慧军)
72 学校对学生体质检测仪的需求及仪器应用 (李智勇)
73 跳箱的开发与运用 (姚立明)
73 废旧羽毛球筒的妙用 (赵晴 邵杰)
74 美国春田学院的体育教学目标、方法的考察与思考 (李静波)
体质与健康
76 学生“骨脆脆”谁之过 (李小伟 孙波)
77 运动中牙齿掉了莫大意 (徐涛 张崴 杨佳英)
78 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长短腿运动损伤的防治 (章以赛)
78 止鼻血的诀窍 (郭凌霞)
79 体育高考前营养补充方案 (李俊)
80 稍息、立正⋯⋯与特长生训练之情怀 (郭麾)
81 体育伴我幸福成长 (李先勇)
82 求来的“渔”——我的写作成长经历 (姚君娟 殷冬冬)
83 送一根跳绳还是奖一根跳绳 (马军)
83 巧妙培养学生自信心 (邓若锋)
84 汗水助我扬“才”华 (何孝锋)
84 专家引领 促进成长 (罗光荣)
85 我为自己赢得了精彩的“体育人生” (张世华 刘澍)
86 巧用有限资源 创设无限天地 (曹俊飞)
86 跳长绳教学技巧 (王烈廷 姜平)
87 初中体育理论课内容的选排策略 (徐宏峰)
88 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策略 (羊正根 徐献银)
89 小学低年级跳长绳教学的“点线面” (田龙)
90 “8”字鱼贯跳长绳教学技巧 (韩会军 刘宝忠 李淑维)
91 例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精讲、诱思、活练”的设计 (夏锦阳)
92 课堂中教师做到“精讲”的前提 (穆乃国 张希亮)
93 体育教学“精讲”六策略 (吕兵文)
93 把握讲练平衡 促进有效教学 (王志强)
94 “巧练”需做到四“注意” (王占芬 许波)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5期目录
2 时代呼唤勇于创新的研究型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谈科研 (黄汉升)
6 打牢学生体质健康的“地基” (陈唐公)
8 愿将此生奉献学校体育 (李小伟)
14 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 (吴键)
16 以体育大课间为载体促进体艺2+1项目的开展(章柳军)
18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从有效实施“达标”工作抓起
——《重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系列研究之一(张宏霞 张宝强)
20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及课题设计申报培训班”举办(本刊记者)
20 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本刊记者)
21 走进和平完小,感受体育大课间的精彩 (张世华)
22 把握教材是基础 追求设计一致性 (余立峰)
24 针对不同体育课型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 (王渺一 缪素玉)
28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夏静雯)
30 组合——体育教学设计的一种新方式 (袁志欢)
32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邓若锋)
34 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马学勇)
35 如果教学设计是圆,那么学生就是圆心 (夏正宇)
36 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张海芳)
37 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三点思考 (祝芳 吴锐)
38 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陈晶)
39 体育教学学情分析之我见 (裘松杰 郑佩芬)
41 活动单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周纯阳)
42 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及步骤 (赵彦斌)
43 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限定选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蔺琛)
44 对厦门市高中模块选修意愿的调查与归因分析 (连仁都)
46 目标统领 系统梳理 单元编制 (郭立勇)
实践与游戏
48 体育教学中的“抓重点”和“重点抓”的问题分析 (郝敬光)
49 “绕前防守”,自主调节 (王振强)
50 单杠上的健身练习 (游焜炎)
51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实践研究 (管梅芳万修伟)
52 再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 (胡凌燕)
54 由“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名称引发的思考 (陈宗珊)
55 学画篮球战术图 (孙鲁沂 于斌)
56 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李凤华贾书申)
57 低年级队列教学技巧十例 (庄冠杰)
58 游戏场地的组合设计及游戏开发七例 (李吉敬)
59 体育游戏:蜈蚣赛跑 (张博)
60 足球运动员处理球能力的训练思路与方法 (卜扬)
61 中小学生耐力跑训练应重视趾踝力量练习 (胥爱云 胡宝军)
62 会看的看门道(二):看课与分析准备活动 (于素梅)
65 合作学习: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邓幼玲)
67 关于“岗位主导”的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易平)
装备与器材
68 改善中小学固定场地器材配置,促进学生主动锻炼 (伍书春)
69 高校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制化与装备的标准化 (洪子和李忠)
72 澳大利亚考菲尔德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与课外体育概况(戴嫔)
体质与健康
74 夏训补水很重要 (杨涛)
75 生活方式对辽宁省城、乡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张弓 杨光)
78 教书 读书 练笔 (李金娥)
78 迟到的“惩罚” (李运华)
79 我成功了 (尹卫兵)
79 风雨过后,我心依旧 (王占芬)
80 体育课纪律教育反思 (孙卫丰)
81 让生命在阳光下奔跑 (周锦)
81 “减负”环境下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周宏达)
82 篮球场地的边线属于界外吗 (吕兵文)
83 巧上“节约型”技巧课 (贾利军)
84 利用有限资源上好支撑跳跃课的技巧 (黄海燕)
85 初学踢毽子的小技巧 (穆乃国 穆念明)
86 踢毽子的学练策略 (张文琼)
86 提高毽球发球准确性练习三法 (杨林)
87 小学体育课堂踢毽教法初探 (向宏钊)
88 体育课中哨子使用的关键点 (王竹平)
89 体育课中运用哨子的方法与技巧 (郑波)
90 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策略分析 (金纪东)
92 体育教学“课课练”之我见 (吕朝远)
93 “课课练”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万立江)
94 编读往来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6期目录
2 行动起来,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而努力 (杨立国)
6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丰厚基石 (李玉荣 王利杰 王剑峰)
8 为学校体育鼓与呼 (李小伟)
13 “有健康才有未来”——温家宝总理和小学生一起上体育课 (新华社)
14 春天的约定——奥运冠军杨扬和温总理的体育情结 (本刊记者)
15 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场会召开 (本刊记者)
16 南通市通州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场推进会召开 (本刊记者)
1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举行(马能仙)
18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
18 天津校园足球联赛走进中超 (本刊记者)
19 浙江省第四届中学生篮球联赛闭幕 (祝芳)
局(校)长话体育
20 改革创新 持之以恒——开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开封高中校长常跃进谈学校体育工作
(本刊记者)
22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难在哪儿 (李小伟)
27 创设主题式大课间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重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系列研究之二(熊金兰 闵香玉)
28 面向农村,贴近教师,讲求实效——河南省实施“体育名师送教工程”的思考
(郭蔚蔚 刘俊凯)
30 体育教材分群与教学策略取向 (赵超君)
33 不拘泥于形式 体现教学要素是核心 (余立峰)
35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王渺一)
38 怎样撰写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刘弘)
39 课堂教学设计“五步曲” (徐献银)
41 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断层”现象分析 (张兵)
42 初中体育课教案设计的“十要” (李安成)
43 教学单元的分类及其构建 (韩英灵)
45 课堂观察对诊断课堂有效性的分析 (陈晓英 黄桂芳 仇伦鸿)
46 情境教学的类型及其应用 (孟丽丽)
实践与游戏
48 正确引导,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刘荣 王安)
49 双杠上的健身练习 (胡娟娟)
50 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崔光京 寇秀红 李春荣)
51 即时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鲁斌)
52 关于“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及作用的研究 (庄弼 饶纪乐 李斌)
54 容易忽视的四个教学细节 (张海平)
54 合理把握重难点,有效选择练习方法 (吴兴德)
55 从前滚翻案例谈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 (唐明 崔光恒)
56 简析“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到位” (卜扬)
57 “十字接力”游戏的改进和拓展 (李波)
57 给“纸板”插上想象的翅膀 (陈跃妹)
58 提高一分钟跳投命中率的方法 (杨晓玉)
59 提高学生争抢篮板球能力的训练方法 (黄劲松)
60 会看的看门道(三):看课与分析讲解示范 (于素梅)
62 跨区域带徒:创新教研形式,推动教师培养 (本刊记者)
65 在研究和坚持中共同成长 (沈斌)
67 常态教学 有效教研 (诸海明)
68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课后的感悟 (刘斌连)
68 上好器械课要关注的三点问题 (徐利华)
69 关于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器材摆放的思考 (刘坚 陈明建 徐蓓莉)
70 参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的感悟 (王兴发 余立峰)
71 对体育网络教研运作机制有效性的思考 (宋向阳)
73 中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践与有效策略 (王在芳)
装备与器材
74 学校体育器材损耗原因及对策 (陈宗珊 陈永概)
75 制作“即时贴”教具上小学体育课 (梅黎明)
77 如何创新材料及如何辨别新材料质量 (张冠雄)
体质与健康
78 合理补充运动营养,提高训练效果 (杨波)
79 我的名师成长之路 (申克才)
80 从教不息 学习不止 (罗光荣)
81 无悔的无奈 (仵美阳 赵俊萍)
82 把公平还给学生 (王桐 梁新芳)
82 太神了,我的腿不怎么疼了 (王燕)
83 巧用篮球场提高学生耐久跑能力 (潘星台 叶国华 黄胜爽)
83 体育场地画线技巧 (陈忠)
84 让场地保留久一些的巧招 (程娟)
85 体育场地的画线技巧举隅 (王竹平)
86 健美操“入门”从踏步开始 (单星元 马玉荣)
86 初中女生健美操组合的学练方法 (徐兰香)
87 健美操兴趣教学法小解 (周芳)
88 让学生主动走向操场的运动会 (徐永晨)
88 师生同乐玩转大课间 (潘爱敏)
89 特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张崴)
90 地域性冬季体育学校资源的开发 (隋志军)
91 基于发展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课课练”的思考 (刘军)
92 立足课堂 创新“课课练” (王志强)
93 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课练”的策略 (姜建明)
93 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设计的实践思考 (姚霞)
94 体育教学之“课课练”探析 (马宁 慕萃)
95 编读往来
寻找老读者
95 《中国学校体育》创刊三十周年·抒怀 (王墨林)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7期目录
2 维护、巩固、完善与发展中考体育制度 (张磊)
6 阳光体育——长白山特色教育发展的一颗新星 (王强王清泉)
8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再创学校体育新辉煌 (李小伟)
14 与《中国学校体育》的情缘——庆祝杂志创刊三十周年 (熊斗寅)
16 怀念我的导师、老共产党员徐英超教授——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感恩之言 (曲宗湖)
18 如皋市体育、艺术“2+1”特色项目展示 (本刊报道)
20 心手相连 健康成长——全国学生展示阳光体育运动 (李小伟 任远)
21 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探索“教体结合”新途径 (苇子)
22 在比较中交流 在交流中共享 (尹志华)
23 让爱洒满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 (本刊记者)
24 塑强健体魄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本刊记者)
25 东三省教研:展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水平 (本刊记者)
25 四川省绵竹市中小学三门球教学研讨会举行 (刘瑞武 陈绍君)
校长话体育
2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本刊记者)
28 体育中考——南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 (本刊记者)
30 中招体育考试,能否“遏制”学生体质下降趋势 (李小伟 夏苗)
32 区域引领 促进中考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和谐统一 (张培欣)
33 找问题 提建议 你言我语促中考 (本刊编辑)
34 莫让体育中考中的“平时表现分”流于形式 (刘世东 吴金山)
35 体育教学质量观的突出问题及重建路径 (邓若锋)
38 体育教学质量观——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 (谢卓锋)
40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应追求神形一致 (余立峰)
42 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关系 (钱张伟 赵家芹)
44 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 (张文超)
45 课堂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差异性表现 (高家明)
46 辨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之关系 (周纯阳)
47 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结果的三个要素 (印小凤 夏正宇)
48 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六字经” (蔡全坤)
49 完整法及分解法使用的有效性与例析 (邵伟德 许益芳)
52 案例互析一:篮球传接球课时计划分析——从多个视角分析课的设计 (祝芳 樊江波)
54 “物体在空间的传接方法”教学设计说明 (樊江波 徐仲书 龚朝晖)
56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分析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邵志南 傅万旭 练建庆)
58 体育教师如何应对动态生成的课堂 (戚邦选)
59 肩肘倒立水平四课例探究 (苏艳)
60 上好中学武术套路课的方法和策略 (吕世杰)
61 “四步四求”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蒋毅)
62 直腿后滚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张建)
63 “紧急避险”游戏 (郭凌霞)
63 “打口袋”游戏的改编实践 (于殿民)
64 高三年级男生耐久跑的速度耐力训练的实证研究 (崔光京 寇秀红 黄斌)
66 后抛实心球的辅助性技术和力量训练 (刘毅)
67 会看的看门道(四):看课与分析教法学法 (于素梅)
69 夯实基础 努力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江玲)
70 在职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之实效性与目的性探析
(胡亚明 马能仙 方以龙)
72 从安徽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看体育教师队列操练和评
课能力 (余卫东)
73 基本功比赛中技能展示注意点 (孙国 王成)
73 对提高体育教师基本功的认识 (李婕)
装备与器材
74 体育设施标准对运动安全、环境安全的贡献 (刘海鹏)
76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对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颜晓奇)
77 PPR管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朱周嵩 王亚达 钟声)
78 构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 (赵岩)
体质与健康
80 中小学学生体质概况及学生运动营养方案 (李宪航)
81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方法 (黄凯风)
82 人类学视野中的健身运动及其历史演进 (洪晖 庄巍)
83 警惕在体育运动中发生晕厥 (姜军 李跃 陈杰 高荣库)
84 基层裁判长的故事 (赵彦斌)
85 名师于文忠与我 (王振强)
86 为争得一票“拼”起来 (王占芬)
86 多一分鼓励,得一片掌声 (马建琴)
87 “改变竞赛方式”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 (苗定超)
88 将武术特色体育活动引入课间操 (赵国利)
88 以学生为本 积极创建学校体育社团 (蒲锦)
89 以“主题竞赛月活动”形式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方案 (伍爱萍 翁伟炯)
90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五结合” (韩军业)
91 对“体育公开课的设计与教案编写”一文的质疑和补充 (于英华 王司宇)
92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五宜、五不宜 (张怡梅)
92 做好准备活动,敲响上课第一锤 (靳东常)
93 “痕迹效应”在准备活动中的意义及运用 (王成 龚朝晖)
94 巧设准备活动,给力体育教学 (刘荣)
94 从案例中探寻体育课堂有效的准备活动设计 (吴健 穆乃国 杨清妍)
95 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许智军)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8期目录
2 在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契机 (刘亚平)
6 传承体育特色优势 谱写阳光体育篇章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教育局)
8 征程三十载,一路伴我行 (王渺一)
9 感谢你助我“完美变身” (饶伟锋)
9 多刊登一些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文章 (郑定明)
10 2011中国人造草坪行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中教装/体专委供稿)
10 第二届“北京杯”国际中学生足球赛即将举行 (本刊记者)
局(校)长话体育
11 中运会,包头学校体育的活力名片 (本刊记者)
12 一个体育教师的信条:付出奠定成长 行动促进发展 (本刊记者)
14 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 (宋尽贤 吴键)
17 播种一种思想 收获一种行为 (本刊记者)
20 为学生终身体育筑基的幸福历程 (河南开封高中体育组)
22 对构建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 (吴爱军 夏春华 王渺一)
25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若干思考 (孟文砚)
27 如何构建高效“自由”课堂 (蔡华斌)
29 编写教案中应重视练习时间和次数的正确描述 (余立峰)
31 追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亲密”融合 (沈斌)
33 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点” (王晓霞)
34 如何撰写体育实践课的教案 (冒新梅)
35 编好体育教案要注意“五性” (徐永晨)
36 课堂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应有四种意识 (张勇卫)
37 高品质体育教案编写要求例析 (陈爱民)
38 对体育实践课教案呈现形式与构成要素分析 (张洁 张奎)
40 教学目标设计之我见 (韩会军)
42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开门”七件事 (钟恒炳)
43 “口诀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堂更高效 (俞政荣)
44 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的教学技巧 (朱劲松 姚娟)
45 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教法 (杨发禄)
46 全国中小学武术健身操教学感悟 (周燕 俞向阳)
47 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的易犯错误及纠正 (管梅芳)
48 让学生享受武术练习的快乐 (王磊)
49 少儿游泳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李纯)
51 探寻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游戏的融合点 (袁志欢)
53 体育学习中的“偷懒”现象分析及消除方略 (刘晓燕)
54 所有的技术动作一定要分解教学吗 (赵明)
56 跳上成蹲(跪)撑的教学技巧 (李超 贾利军 孙建龙)
57 怎样消除初中女生练习跳箱的“害怕”心理 (李玉建)
58 足球运动中创建优秀团队的重要性 (周刚)
59 “四国大战” (陈凯)
59 篮球游戏“一个也不许动” (武继强)
60 篮球运动员进攻移动技术训练探析 (姜勇)
61 篮球防守脚步移动技术易犯错误及对策 (杨倩 王艳)
62 会看的看门道(五):看课与分析教学语言 (于素梅)
65 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综述 (穆荣先 李晓春)
66 从教与学的视角来看当前的体育教学 (王强)
68 搭建课堂教学服务平台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闫绍惠 任伟丹)
69 区域交流 促教学相长 (郭巍)
70 如何使公开教学常态化 (刘俊泽)
71 术有专攻 业有所长 (迟同斌)
72 纵箱前滚翻教学的设计思路 (王焕勇)
73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薛宏)
装备与器材
74 如何解决建造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过程中的问题 (孟庆生)
76 石河子市区学校小体育器材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马勤)
体质与健康
78 营养补充对短跑运动的影响 (齐安)
79 平凡幸福的教育生活 (姚霞)
79 “学体部落”——有你呵护,我更自信 (尹卫兵)
80 我的体育支教生活 (叶会斌 曹强 季淑琴 陈鸿)
80 愚人节的“礼物” (马林臣)
81 实现自我 体会成功 (陈显省)
82 一堂测试课引发的感想 (殷伟东)
83 体育课中动作示范失误后的“尴尬” (何文俊)
83 爱心,和谐课堂的催化剂 (张烨)
84 “督导”并行,“激励”相助 (王振强 宋万田)
86 “班级联赛”在足球特色学校中的管理效应 (孙启霞 崔光恒)
87 我校阳光体育俱乐部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韦红星 史新宇)
89 学校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 (杜文银)
90 呼啦圈校园集体舞 (姜秀)
91 对四种分组形式存在弊端的分析及改进 (王庆贵 王仕花 穆乃国)
92 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谈异质分组教学 (王志强)
93 分组教学的主要形式与注意事项 (王成 黄虹)
93 有效实施分组教学“四关注” (尹耀 王占芬)
94 合理教学分组,构建高效课堂 (曾庆喜 王安)
95 “单杠——单双足蹬地翻上成支撑”的教学心得 (顾正玉)
95 让“小胖墩”爱上运动 (胥爱云 胡宝军)
95 表扬与批评要注意技巧 (于涛)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9期目录
2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郝平)
6 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工程 (林日洪)
8 教师夫妻与《中国学校体育》的15年情结 (牟保真 牟海峰)
9 未来从这里开始——2011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综述 (钟秉枢)
12 奥列格眼中的国际大体联发展方向 (钟秉枢)
13 携手共进,开创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第七届
代表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 (本刊记者)
14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8月12日~23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
(高海涛 任远 范星宇)
16 深圳大运会是里程碑式的成功 (单磊)
17 全世界大学生欢乐的舞台——写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之际 (李小伟)
20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高尔夫球队全力以赴大运会 (本刊记者)
局(校)长话体育
21 注重细节 讲求实效——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参加中运会科报会 (袁志欢)
22 郝振生和包一中:一座城市的学校体育榜样 (本刊记者)
24 重庆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一) (牛晓 赵小刚 刘勇 陈晓萍 潘艺)
27 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王炳伟)
29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毛振明 张媛媛)
31 关于体育学习方式内涵、特征的研究 (张聪)
33 体育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式之探析 (董玉泉 黄文者)
36 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辨析 (赵超君 刘盎)
38 走出“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的认识误区 (邓若锋)
41 学习方式≠学习方法 (王德刚 李光银)
42 例析体育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关系与区别 (赵建誉)
44 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朱继明)
45 体育课堂教学双主线设计的有效策略例析 (张承志 戴保平 莫立思)
47 体育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李莉)
实践与游戏
49 基于动作学习理论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 (樊江波 祝芳)
51 根据不同动作学习理论构建跳跃类单元教材 (梁勇峰 张琦娟 张军)
53 背越式跳高技能单元教材设计 (沈菁 刘锋)
55 利用体育课准备部分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 (曾静兰)
56 合理的实心球持握球方法 (陈利路)
58 高效体育课堂应从“准备活动”开始 (任志林)
59 一年级学生投掷专题系列作业设计 (张晓)
60 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编排技巧和策略 (王海明 姚玉良)
61 抓好创新,成功举办运动会 (张军)
63 关于短跑训练的三点体会 (黄斌)
64 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探讨 (李志强)
65 会看的看门道(六):看课与分析放松活动 (于素梅)
67 让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刘俊凯 赵超君 王玮)
69 辞采华茂 会泽百家 (藻世明 贡振)
72 出水蜻蜓才点荷 (陈滔)
73 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单元式说课 (陶丽)
74 参加十四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单元式说课比赛的体会 (宋业昌)
75 说课比赛中的小技巧 (陈亮)
76 梦想照进现实 (王双玉)
76 说课比赛心得体会 (梅启发)
77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教学理念的提升 (严春辉 龚建亭)
装备与器材
78 新兴体育运动“全脑流星”推广实施的研究(刘柏林 陈国俊 胡文华 肖华 季巍)
79 自制器材,巧画投掷场地 (文学中)
体质与健康
80 浅谈体育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培养 (李海涛)
81 学生游泳锻炼后如何有效补充营养素 (唐玉成)
82 少年儿童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与纠正措施 (曹肖雄 章以赛)
83 美国SOFIT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简介 (石冰冰)
84 踏着《中国学校体育》的精髓和足迹扬帆起航 (万立江)
84 《中国学校体育》,我的知己 (吕朝远)
85 我的投稿与退稿经历 (王兴发)
86 深化大课间推进的冷思考 (孙建顺 王渺一)
88 体育理论作业让学生深刻理解武术健身操 (徐春兰)
88 社区资源在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中的开发与利用 (俞承宽 缪晓丹)
89 探寻武术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化发展之路 (姜庆军 令银宁)
90 从“约束”与“自由”视角构建体育课堂常规 (王成)
90 体育课堂常规的“早、巧、精、久” (张烨)
91 个人魅力——课堂常规建立的助推剂 (梅建强 钱南阳)
92 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建立策略举隅 (马军 许智军)
92 例谈学生违反体育教学常规的处理技巧 (徐永晨)
93 规范课堂常规 实施有效教学 (王安)
94 对“长跳绳进行耐久跑游戏两例”的修订 (赵传生)
94 中学武术健身操名称记忆小窍门 (伍鹏)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0期目录
2 明确职责 狠抓落实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赖天德)
6 阳光体育打造七彩校园 体卫齐抓促进科学发展 (施礼亮 施萍 邢晓玲 郑世海)
8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落实责任—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郝平)
10 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体卫艺司)
11 生活好了,学生的体质却为何喜忧参半? (李小伟)
16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
17 2010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喜与忧 (李小伟)
21 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全社会的责任 (耿培新)
24 北京市东城区学校体育活动剪影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体卫科)
26 运动强健体魄 健康呵护未来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体卫科)
28 引领与思考同在,交流与发展不断 (赵俊萍 陈明建 李兵)
29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北京教育学院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开班(本刊记者)
30 克什克腾旗中小学间操课评比展示活动举行(常德玉)
31 重庆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二) (牛晓 赵小刚 刘勇 陈晓萍 潘艺)
34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促进体育学法研究 (毛振明 张媛媛)
37 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学习方式 (邓若锋)
41 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审视与例析 (吴爱军 王渺一)
43 析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 (姜玉华 殷从建)
44 体育学习方式选择的有效性 (陈娴)
46 针对当前学生体质状况转变体育学习方式 (万立江)
47 准确分类,科学选择体育学习方式 (钱张伟)
48 体育学习方式的运用原则 (曹淑忠)
实践与游戏
50 体育课安全教育做到“四化” (王占芬 许波)
51 分层推进的三级跳远教学设计 (潘艳)
52 望闻问切——提高太极拳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 (孙金玉)
52 提高中考跳绳成绩的方法 (谢业涛)
53 如何设立体育课堂评价标准 (何云)
55 由体育教师受伤引发的思考 (张俊 丁祥干)
56 体育课堂的队伍调动技巧 (徐向鸣)
57 武术难度动作——大跃步前穿教学方法的分解与创新 (董立兵)
58 提高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练习兴趣的策略 (徐献银 费利平 叶玉华)
59 立定跳远摆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文琼)
60 体育课利用小体操垫的七种练习 (姜大庆)
61 对小学体育学科设置课外作业的实践与探索 (郭柳燕)
63 小学体育耐久跑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史卫萍 汤丽)
64 预设与生成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中的应用例析 (郝敬光)
66 体育教学中练习手段的选择和调整的问题分析 (林雪伟 李志勇)
67 如何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吴兴德)
68 正面双手垫球与自垫球和对垫球的关系 (赵玉峰 龚朝晖)
68 “校园沙包斯诺克” (张鹏)
69 排球的另一种玩法——排垒球 (于占爽)
70 折叠体操垫在小学运动员克服跨栏训练时过栏恐惧中的运用 (刘斌)
71 乒乓球正手拉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窦可顺)
72 会看的看门道(七):看课与分析场地器材 (于素梅)
74 北京市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培训对策研究 (韩兵)
76 构建“由人及己”评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余冬梅)
78 看课、评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石冰冰)
79 书写展示课教案要做到“三结合” (于文忠 王勇谋 于金波)
装备与器材
80 绿色照明技术在学校体育照明中的应用 (杨波)
82 农村中小学开发莲湘器材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姜必祥 方海年)
体质与健康
84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营养恢复 (贾凌峰)
85 岁寒三友 (刘军)
86 我的成长也有“护航者” (石华明)
87 我的那片天空 (马建琴)
87 知耻而后勇 (吴振)
88 “恨”——我对《中国学校体育》特殊的爱 (钱南阳)
88 一次省级体育培训对我的改变 (王志强)
89 滴一滴蜂蜜滋润学生的心田 (刘荣 张红霞)
90 技战术有效教学策略 (宋万田)
90 厘清技战术关系,正确解读战术引领和带动技术的教学策略 (尹耀)
91 “先教好技术再教战术”教学思路分析 (徐惠春 钱南阳)
91 用战术引领和带动技术教学的三个策略 (许智军)
92 “学会”与“会用”——例谈技战术教学 (于霞)
93 基于运动技能“会能度”视角下的技、战术教学关系分析 (王成)
94 明确职责分配,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曲岩)
95 对“负重团队游戏两则”一文的思考与建议 (穆乃国 王仕花)
95 对“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训练方法及要求”一文的两点探讨
(陈利路)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1期目录
2 给力于体育教师 (陈雁飞)
6 关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钟恒炳 李莉 申克才)
8 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孟文砚)
12 明确体育教学质量标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余立峰)
13 一线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一个不容忽视且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沈斌)
14 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30周年活动
&& 启动仪式剪影 (本刊记者)
16 改革开放30年:大学体育为全面育人奠基 (李小伟)
20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两种危险”的思考 (潘绍伟)
25 2012年学生体育国际交流计划 (体协国际部)
26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何泳忠 王宏伟)
28 强化细节,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张开华 马能仙)
29 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 (本刊记者)
31 “珂缔缘”杯首届U10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在海门市举行 (本刊记者)
32 2011全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记者)
33 构建学校社区体育平台 推动区域和谐文明发展 (本刊记者)
34 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勇做西域学校体育的排头兵 (本刊记者)
35 阳光体育坚实推 民族教育花正开 (本刊记者)
局(校长)话体育
36 体育治校之道——挖掘体育教育功能成就高质高效教育(高礼宏)
38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之我见 (王竹平)
39 教法元素的内涵与应用 (陈少青 杨国庆)
41 对体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三维目标”的反思 (蒋国勤)
42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 (毛振明 张媛媛)
45 例析体育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张健)
47 有效运用体育学习方式的操作策略 (邓若锋)
50 “质疑、思疑、解疑”探究式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余寿娟)
52 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有效选择依据例析 (陈爱民)
53 体育复合教材单元内容的有效组合分析 (卜扬)
55 例析体育课中“教学任务和要求”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叶会斌 曹强 季淑琴)
实践与游戏
56 密集队形的冬季长跑实现途径与价值 (张军 王振亚)
57 耐力素质在大课间活动中内化提升的策略思考 (王良)
59 耐久跑教学趣味练习方法 (刘淑会)
59 支撑跳跃准备活动案例的设计 (曲正岩)
60 初学持球交叉步突破“走步”现象解析 (陈宗珊)
61 武术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与要求 (吴悦)
62 对“喊数抱团”游戏的再思考 (陈辉 钱金花)
63 趣味泡沫游戏 (王占芬 许波)
64 中学生排球训练值得关注的问题 (万华)
65 “抢断球”新方法 (叶星)
66 会看的看门道(八):看课与分析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于素梅)
69 “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感想和建议
&&&&&&&&&&&&&&&&&&&&&&&&&&&&
(江锋 王绍谦)
70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第24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综述
&&&&&&&&&&&&&&&&&&&&&&
(张钟铸)
73 以技巧教学一课为例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孙宏 李毅)
74 多元递进 分层施教 (李亚琼)
76 参加《十城市》第24届观摩研讨会现场课点滴 (杨发禄 张钟铸)
77 《十城市》第二十四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示范课小结 (李春岩)
78 大胆创新 研发“魔块” 跳出新意 (李娟)
79 快乐健身球 (李明昱)
80 凸显课程本质,追求教学实效,促进内涵发展 (刘俊凯)
装备与器材
81 巧换口哨核延长铜哨寿命 (李夹佳)
82 环境友好可回收人造草 (强力)
83 现代体育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郑晓英)
体质与健康
84 青少年运动员冬训期间应对免疫力下降的方法 (王江超)
85 陕西省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闫振龙 单紫徽)
87 游泳运动员肩关节的损伤与康复 (付君)
88 给力的名师 幸福的团队 (吴爱军)
89 四“宝典”助我速成长 (孙建顺)
89 我历练 我成长 (臧向前)
90 精细管理下的课间操 (杜贵林)
91 “放松练习”的合理设计 (张烨)
91 有效放松“四性” (刘松林)
91 加强放松活动的三点要求 (徐永晨)
92 例析放松活动有效教学设计 (尹耀)
92 合理放松——为体育课画上圆满句号 (刘荣)
93 体育课放松活动的组织分析 (吴健 曹占良 于殿民)
93 体育课结束部分放松活动“三不” (卢广义)
93 正确按摩,有效放松 (于霞 戴丽丽)
94 课堂结束部分身心放松活动的设计思路 (徐献银 田龙)
94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四法 (靳东常)
《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12期目录
2 着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努力开创阳光体育新局面 (王东江)
6 抓好阳光体育运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王述君 杨帆)
8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宋尽贤)
11 上海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王立新 徐燕平 陈峰)
13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十年改革成效 (季浏)
17 冰天雪地——被浪费的健康资源 (吴键)
18 学校体育任重道远 (冯建民)
19 面向全体 身体力行 让每一名孩子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
21 健康成长 足下起步 (本刊记者)
22 深圳大运会总结大会暨体协2011年总结会举行 (本刊记者)
23 收获信心、坚定信念、提升素质、促进教学改革 (莫豪庆)
25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 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本刊记者)
26 北京市举行第五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 (本刊记者)
27 创特色 立传统 塑文化 (郝俊 阮怡)
29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小学生三门球比赛在秦淮中学举办 (本刊记者)
29 秦淮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简介 (本刊记者)
30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 (赵毅清)
32 “中美体育实践展示教学课”教案、实践课反思与专家点评(石冰冰武云飞)
34 中、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检视与思考 (韩英灵)
36 重视技术传授更要突显运动能力培养 (夏立君 陆汉)
38 中美体育课堂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蒋玉红)
40 简单,不“简单” (赵百东)
41 美国体育课观后感 (王明亮)
42 选择与运用体育学习方式效果的课堂即时评价 (邓若锋)
45 区别对待 择优运用体育学习方式 (钱张伟)
46 选用学习方式的三个关注点 (陈晓峰)
48 体育学习方式与体育学习方法辨析 (吴海宽)
50 从运动技能的视角看高中体育模块内容构建 (江晓东)
51 水平一篮球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分析与应用 (姜勇)
53 运用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沈文敢 顾勤峰)
55 会看的看门道(九):看课与分析特点与亮点 (于素梅)
58 强化交流研讨 优化课堂教学 (江玲 傅玲)
60 分层推进 逐步实施 (欧翔 李拥军)
61 深研教材促实效,积极创新提质量 (傅玲)
62 注重创意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詹辉)
63 “快乐美猴王——前滚翻”一课评析 (陈侠)
64 在朴实中追求高效的体育课堂 (庄冠杰)
实践与游戏
65 初中女生单手肩上投篮教学的有效方法 (沈舜尧 章静)
66 分发篮球的七种方法 (陈娟)
67 篮球运球“三妙招” (杨华)
67 初中低年级篮球教学比赛的合理组织方法 (李勇)
68 探析“篮球运球过杆往返跑”技术 (赖崇伟 周静 陈晓霞 王玉莲)
69 依托“五步自主教学程式”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探析 (刘念杰)
70 耐久跑教学中“超越领跑法”的改进 (杨永忠)
71 冬季体育课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 (时泉)
72 对浙江省省编必学内容“小篮球单元”的分析与思考 (祝芳 王菊红)
74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纠正方法 (李志勇)
75 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足球发展现状分析 (孙军)
装备与器材
77 学校体育器材配备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威)
体质与健康
78 运动与水分补充 (梁志国)
79 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保护措施的思考
(闫振龙 曲强 单紫徽)
81 体育教师示范动作失败之后 (王竹平)
81 点滴关爱 永恒感动 (雷培华)
82 我的“鬼谷子”式惩戒 (徐永晨)
82 对“篮球趣味游戏”一文的思考与改进 (王司宇 刘岩)
83 冬训的务实与创新 (王志强)
83 冬训,要从“心”开始 (罗兆杰)
84 冬季学校田径训练常见损伤的预防 (朱涛)
84 解决冬训器材短缺的三要“点” (穆乃国 王庆贵)
85 《中国学校体育》专业博客圈发展回顾及文化解读 (谢卓锋)
87 2011年总目录
92 编审“一线话题”的感悟与认识 (王振强)
93 撰写“一线话题”文章的技巧与方法 (袁志欢
94 栏目计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球垫球教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