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巴移民到美国的趣事,海地和越南移民美国?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有限的仁慈:美国的越南难民研究,1975-1982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有限的仁慈:美国的越南难民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越南:美国之“遥远古巴”?--百度百家
越南:美国之“遥远古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和美古关系不同,在美国国内并不存在明显的、强大的亲越院外活动团体,和积极推动越美关系发展的阵营,相反,对越美关系的靠近,以形形色色理由反对、阻挠的声音一直很强大,在国际上,积极撮合越美靠近的“热心人”,貌似也不是很多
似乎自冷战开始,越南和古巴这两个国家对美国而言,就经常是一对锤不离秤、秤不离锤的“伴生词”,古巴是“眼皮下的越南”,而越南则是“遥远的古巴”,前者如鲠在喉,让美国人尝到猪湾的耻辱,导弹危机的惊魂,几十年来吞不下又吐不出,后者则让美国人收获了战后最惨痛的失败,和整整一代人的迷惘——甚至一度令“美国梦”迷失。
如今这对“伙伴”似乎又正携手向相反的方向迈进:自去年底古美关系解冻后双边交往突破不断,7月1日两国正式重开了关闭50年的大使馆,恢复了中断的外交关系;7月7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仲富应邀访美,以纪念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和越美建交20周年。而在这两大手笔间,则是美国人最为看重的7月4日独立日,其引人瞩目之处不问可知。
对于即将走完两个任期的奥巴马而言,诚所谓“靡不有始,鲜克有终”,许多上任之初自己意气风发、别人高度看好的内政外交项目或虎头蛇尾,或乏善可陈,和古巴、越南改善关系,是他自认为做得比较漂亮、重要,远可载入史册,近可造福民主党后来人的“标志性工程”,相较古美关系,美国和越南间的携手关乎其“战略重心亚洲转移说”,又和中国息息相关,自然引发国人更多关注。
和美古关系长期“地下活动”不同,自日越美关系正常化起,两国关系一直循序渐进地持续升温:日越美双边贸易协定(BTA)签署,2005年潘文凯总理、2007年阮明哲主席、2008年阮晋勇总理和2013年张晋创主席相继访问美国,“全面定义”了双边合作伙伴关系,过去20年来,越美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过去3年更增长逾20%,其中2014年越美双边贸易额达360亿美元,越南对美出口额达300亿美元以上,美国已成为越南最大贸易出口国;美国对越南直接投资达110亿美元,是越南第七大海外直投来源国。
此时此刻,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正在越南出席越南战争纪念日庆典,这既表明越美关系的改善是美国多届政府延续性的既定政策,也表明相对于后发而先热的古美关系,越美关系似乎总显得有些别样风情:看似更热闹,但更多的也是热闹。
可以说,和古巴改善关系对美国政府而言,是被“推着走”的,国内有大量拉美裔“票仓”和人数众多、声音不小支持古美关系正常化群体的鼓呼,国外则有从欧洲伙伴到拉美“近邻”,以及几乎所有重要国际组织的敦促、推动,而共和党保守派和古巴侨民中反卡斯特罗群体的影响力、实力虽仍不容小觑,毕竟已渐趋下风。而越南则不同,在美国国内并不存在明显的、强大的亲越院外活动团体,和积极推动越美关系发展的阵营,相反,对越美关系的靠近,以形形色色理由反对、阻挠的声音一直很强大,在国际上,积极撮合越美靠近的“热心人”,貌似也不是很多。如果说,和古巴的靠近对美国朝野许多利益群体而言,都是有利或利大于弊的,“加热”有较强的群众、社会基础的话,和越南的靠近则更多出自政府的考量和博弈,带有更多权谋、战略意味。美国和古巴、越南改善关系,都会遭到所谓“红脖子”们的阻挠,但两项权衡,和后者“套近乎”人气要逊色许多,政治风险恐怕也会大得多。
不仅如此,和古巴“偏科”严重、对美构不成严重影响的经济不同,越南经过几十年“革新开放”,在农产品、轻工制造业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对美国市场的冲击力,美方统计表示,自1997年起越美贸易就一直是越方出超,2012年美方对越贸易逆差达到156亿美元时美国政府已高呼“吃不消”,并在工团组织等民主党“铁票仓”的压迫下向越南施压要求“改进”,而“改进”的结果却是去年美国对越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240亿美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素来对贸易逆差十分敏感的美国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近年来不断发起对越南输美产品“双反”就是明证。越美关系的走近在美国社会本就缺乏如古美关系改善那样的人气支持基础,如果再以贸易逆差的扩大和就业岗位的丧失为代价,就更可能曲高和寡,而倘若只谈友谊、合作,却非但不愿对越南输美产品开更大的门,相反还要利用贸易协定压迫越南对美国产品更加门户开放,则可能引发对外贸依赖性大得多的越南方面不满。
很显然,越南并不是什么“遥远的古巴”:历史上,刚刚过去的美国独立日,势必会唤醒更多美国人对越南问题不堪回事的记忆,“反战的战斗英雄”克里和一贯对越战说不的比尔.克林顿固然可以为“越南统一40周年”欢呼,但身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奥巴马不能,因为有太多美国人会对此持抵触、甚至反对情绪和态度;现实中,两国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法制,又存在太多“敏感点”,美国固然如此,越南何尝不亦然?
耐人寻味的是,前述越南多位党政军领导人对美国的访问,几乎都选在具有纪念意义的7月,这或许恰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现状:相对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上象征意义,仍然是两国政府所最看重的。
阅读:248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奥巴马并非真的在和特朗普或普京、而是在和自己的“历史地位”较劲
本文是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海光微天下】的原创文章,首发百度百家
阅读:44万
天助自助者,惩罚奸商,就从学会用脚投票开始吧!有这个骨气吗?中国的消费者们!
阅读:12万
阅读:16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如果真砸了,思聪只能“沦为”万达接班人,想想真是替思聪老公捏一把汗。
数娱梦工厂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美国为什么“害怕”古巴
美国为什么“害怕”古巴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今年是古巴革命50周年。历经数十载惊涛骇浪,古巴革命政权依然“健在”,曾领导那场革命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本月13日也刚刚度过了77岁的生日。这种局面,自然是同古巴隔佛罗里达海峡相望的美国所不愿看到的。自古巴1959年革命胜利后不久,古美两国便一直行同陌路。美国在40多年中,一直顽固地坚持对古巴经济封锁的政策。时至今日,美国不仅没有表露出愿意放松对古封锁的迹象,而且仍在加紧颠覆古巴政府的活动。强大的美国,为何如此“害怕”古巴这个人口仅1000多万的加勒海岛
  一“怕”:后院被染成一片“赤色”
  纵观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古美两国关系史可以发现,美国“害怕”古巴的原因,同国际大形势是分不开的。冷战时期,美国不愿在其后院出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桥头堡”;古巴一度奉行的“输出革命”的理论,更使美国担心其拉美“后院”被染成一片“赤色”。
  实际上,在古巴革命胜利之初,美古完全有接近的可能。卡斯特罗1959年4月还访问过美国,并会见了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卡斯特罗在美国演讲时,还说古巴不是一个共产党国家。然而,在古巴的土改政策侵犯到美国在古巴的利益,美国随之采取的对古制裁措施,又迫使古巴同苏联接近后,美国遂断定古巴是一个共产党国家。
  自此,美国为了扼杀古巴革命政权,不仅在经济上封锁古巴,在外交上孤立古巴,更亲自训练雇佣军入侵古巴,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策划过多起谋杀卡斯特罗的阴谋。美古关系的紧张状态,曾直接导致了古巴导弹危机,使世界濒临爆发一场热核战争的边缘。然而,美国的种种手段,都未能使古巴屈服,古巴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古巴曾热烈地鼓吹在拉美创造“第二个古巴”或“第二、第三个越南”,这自然使美国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在孤立和打压古巴的同时,美国在整个拉美地区防范古巴革命的影响。只要任何拉美国家出现“赤化”的苗头,便采取措施进行压制。正是出于对拉美可能出现“第二个古巴”的担心,美国1965年出兵多米尼加,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两次对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上世纪70年代,在智利、尼加拉瓜等国的亲古政权上台后,美国也在经济、外交上采取过一系列打压措施,并在背后支持其反对派。
  正是由于美国的防范和打压,拉美地区最终未能出现“第二个古巴”。古巴自始至终是拉美唯一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
  二“怕”:古巴社会模式挑战美国价值观
  在冷战时期,美国“害怕”古巴是很好理解的。然而,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不仅继续维持敌视古巴的政策,甚至一度强化对古巴的经济封锁。美国为何依然“害怕”古巴?
  美国敌视古巴的理由之一是古巴的人权状况。美国每年都亲自或怂恿其他国家在各种国际场合提交谴责古巴人权状况的提案。近年来,美国还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试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的“黑名单”。但是,英国《卫报》不久前发表评论认为,美国敌视古巴另有原因。
  尽管古巴经济一直不太发达,但古巴始终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国家。古巴人所享受的医疗和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古巴婴儿死亡率、文盲率之低可同美国相提并论。而就在美国曾极力推行民主的古巴近邻海地,文盲率超过50%,婴儿死亡率也高出古巴10倍以上。这几个指标,恰恰是得到联合国等机构承认的人权标准。此外,古巴已经向世界93个发展中国家免费派出了5万名医生,每年还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提供1000多个奖学金名额。至于古巴“安全威胁说”,实际上连美国领导人自己都不会相信。因为自古巴革命政权建立以来,古巴从未对美国采取过恐怖主义行动,相反倒是美国曾多次策划刺杀卡斯特罗。
  所以,美国对古巴的戒心,不是出于对古巴人权状况的关心,也不是来自古巴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是古巴在各个领域表现出的独立性,以及古巴在社会公平和政治统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功,对美国在拉美推行其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构成了障碍。
  美国总统布什为解除对古巴封锁开列了两个条件: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和进行市场体制改革,这些自然都被一向桀傲独立的古巴所拒绝。美国不少分析家预测,一旦卡斯特罗去世,古巴可能会很快走上“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但是看看美国在伊拉克的窘境,如果古巴真的按照美国模式进行改造,其前景恐怕很难预料。
  三“怕”:无法向美国内反古势力交待
  应该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是美国“害怕”古巴的主要原因。但美古关系中向来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美国的反古势力。而且,随着这股势力的不断增强,这个因素在美国政府决定对古政策时正在日趋重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苏走向缓和,美国国内就曾出现过要求放松对古巴封锁的呼声。理由再简单不过,美古近在咫尺,卡斯特罗政权并未因美国的封锁而陷入绝地,相反倒是美国商人的利益因封锁而受到损失。在美国对古巴实施封锁前,古巴从美国大量进口农产品,美国也能从古巴得到廉价的食糖。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在对古政策上,美国国内向来存在“和平演变派”。他们指出,既然美国能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接触,为什么偏偏就容不得古巴呢?
  应该说,主要由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美国反古势力,是造成美国敌视古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目前,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就有70多万古巴裔美国人,他们大多都是强硬的反古分子。这些人已成为美政治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布什仅以微弱多数在佛罗里达州获胜并最终赢得大选,古巴移民的支持起了关键作用。正因如此,如其说美国“害怕”古巴,倒不如说美政府“害怕”反古分子手中的选票。
(来源:《世界新闻报》/王菊芳)
相关连接: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中国日报网站环球资讯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凡需订阅中国日报网站中文环球资讯的用户及有意在该网站刊登广告的客户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010-0 传真:010-&>>&&>>& >>
美国为什么不敢打古巴 为什么美国不消灭古巴 美国为什么不打古巴
日 08:35&来源:互联网&&
【美国为什么不敢打古巴 为什么美国不消灭古巴 美国为什么不打古巴】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发表讲话宣布,美国决定与古巴恢复正常关系,并放宽多项执行了50多年的制裁措施。同日,两名遭古巴扣留的美国公民获释。作为交换,美国宣布释放三名古巴特工人员。
  美国为什么不敢打古巴 为什么美国不消灭古巴 美国为什么不打古巴
  美宣布将与古巴恢复正常关系 放宽多项制裁措施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发表讲话宣布,美国决定与古巴恢复正常关系,并放宽多项执行了50多年的制裁措施。同日,两名遭古巴扣留的美国公民获释。作为交换,美国宣布释放三名古巴特工人员。
  奥巴马表示,自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延续对古巴孤立、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事实证明,对古制裁已经过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和认可。两国关系需要正常化。这一变化可以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开启美洲国家间的&新篇章&。
  奥巴马在讲话中公布了一系列改善关系的措施。第一,他指示国务卿克里立即与古巴方面进行接触,讨论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将在哈瓦那重设使馆,派高级别官员访古。两国将就医疗、移民、反恐、贩毒以及灾难应对等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他要求克里重新评估古巴是否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他说,恐怖主义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任何宣布放弃恐怖活动的国家不应再受到制裁。
  第三,美国将放宽对古金融、商业、信息技术及旅行等限制。美国将大幅提升向古巴汇款的上限,美国企业在古巴做生意也将更加容易。对旅行者来说,美国公民今后将可以在古巴使用美国银行卡。
  奥巴马表示,古巴扣留美国公民问题一直是阻碍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阻碍。经过数月的谈判,古巴同意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释放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承包商艾伦&格罗斯。同时,美古决定交换四名特工人员。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17日宣布,古巴将与美国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开启谈判。
  美国与古巴于1961年断绝外交关系。1962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签署法令,正式宣布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
  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两国关系开始逐步&解冻&。从放松出口限制,到放宽旅行和财产控制,美国与古巴关系一步步走近。(完)
网友有话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深港在线综合"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网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深港在线,未经本网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中产”成移民主力军 八成为子女教育
分享到:眼下,中国富豪“流行”投资移民的现象备受关注,然而,饱受房价、子女教育等压力困扰的“中产人群”,才是真正的移民主力。这些循“技术移民”等途径远走高飞的人,数量远远超过需要金钱堆砌的投资移民,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社会中坚”。“移民潮”背后,隐约闪现着更耐人寻味的话题:为孩子移民——现行教育体制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为生意移民——国内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越来越恶劣?一波接一波的移民,带走了多少财富和人才?2010年美国新移民10大来源国13.9万人墨西哥7.1万人中国6.9万人印度5.8万人菲律宾5.4万人多米尼亚3.4万人古巴3.1万人越南2.3万人海地2.2万人哥伦比亚2.2万人韩国技术“精英”去国良多“近10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最终能实现技术移民的人,堪称“社会中坚”。“目前,广东的移民业务90%左右是投资移民,中小企业主一直是主力。”广东某移民中介公司卢先生说。不过,这个数据或许很难反映移民市场的全貌。“大量的技术移民完全是由个人独立操作。”另一家相关机构的陆小姐这样认为。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通过投资移民获得加拿大、美国、三国移民签证的人,总数超过6000人。而2009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达到2.5万人;移民美国约6.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相对来说,投资移民只是少数。
“近10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透露。以加拿大为例,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最终能实现技术移民的人,堪称“社会中坚”。“一般来说,名牌大学本科或硕士;精通;3-5年以上工作经验;30多岁最好;专业对口。”毕业于交大控制专业的李先生于2010年拿到加拿大绿卡,据其所知,他们班上技术移民的同学不下10人。事实上,技术移民并非“中产”移民的唯一通道。“能够提供当地就业岗位的‘雇主担保移民’现在特别火。”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陈小姐说,为吸引高技术人才到澳大利亚,当地政府推出了这项移民计划,只要当地雇主肯聘请移民者,只要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雅思”平均5分、缴纳10万澳元移民费,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到澳大利亚定居。陈小姐说,这个项目去年推出后,申请的人络绎不绝,今年更是大增。从她经手的个案看,通过这条通道“走出去”的人多半毕业10年以上,正当年富力强,大多数人在国内的年薪在10万元以上,不少是服务处所的中层管理人员,也不乏上市公司、地产公司高管以及金融从业人员。“这些人多半不到40岁,在国内打拼多年,经验丰富。虽然没有企业家那么丰厚的身家,但都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大部分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考虑而移民。”陈小姐分析。多年从事移民中介的陈小姐认为,这样的移民在目的地国“很受欢迎”。她透露,雇主担保移民甚至可能比投资移民更快拿到绿卡。“投资移民带去的是一笔财富,但对当地就业并不一定有拉动,而这类技术移民马上可以投入工作,拉动GDP。”据了解,由于门槛高且有对口的工作岗位,这种移民通道的“过关率”高达99%。此外,对于不少“中产”来说,新加坡以及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是一条移民捷径。“先申请一个冷门国家,再辗转移民到发达国家。比如先到大洋洲的岛国斐济,再到澳大利亚;又比如先移民西班牙:一年内银行流水账达到20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申请。”中介陈先生说。“拼爹拼妈”不如拼出国在各种各样的移民理由中,子女教育已然成为八成“中产”家庭的首选。“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的教育现状和体制问题正‘倒逼’白领精英选择移民。”调查发现,潜在的“中产”移民家庭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其中,“低龄移民”不断涌现,成为不少中产家庭移民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外企工作的周先生最近为3岁的女儿报读了一家引进国外幼儿园教材的英语培训中心,每周上课两次。周先生坦承,自己早有移民打算,但因为考虑到女儿的教育,不想太早行动。“希望她能在国内接受多一些东方文化后再出国。”周先生说,他计划在女儿小学毕业后才考虑移民,现在报读英语培训营造“语言氛围”,是为了女儿将来出国后能与当地生活更快“对接”。不少英语早教机构成为低龄“准移民”的聚集地。“三到四成的学生家庭有移民倾向。”广州一家培训中心校长陈峰说,仅据自己了解,就有两个在读的孩子已明确计划在小学三四年级移民出国。“五到六成的学生家庭或多或少有移民倾向。”另一家类似学校的负责人沈妍称,目前招收的约300个学生中,不少家长是为孩子未来出国“铺路”。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陈小姐曾发起中国首家赴海外的夏令营。在她看来,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走出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年龄越来越小。“学生家庭希望到国外交流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很多交流项目根本不需要落力推介,报名者已经很踊跃,仅去年去美国的交流团人数就增加了三成。”在各种各样的移民理由中,子女教育已然成为八成“中产”家庭的首选。家住广州东方三路的周小姐算了一笔账,在广州,如果要给孩子在重点小学谋个学位,只有两条路——要么准备10万元择校费外加学校附近的租房费用;要么接受3万元以上的房价,买套“学位房”。“不过,这还不算完。”周小姐说,孩子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时,一切又得重新来一遍。不仅如此,儿子两岁时,她认识的不少妈妈已开始讨论各种早教班、全英班、艺术班、科学班、钢琴班、书法班……这一切令周小姐心头发凉,她明白,儿子的将来也不能免俗。思前想后,她深感“拼爹拼妈”不如拼出国。由于周小姐的哥哥和父母在加拿大,今年7月,她申请了亲属团聚移民。网上搜索一下“加拿大教育移民”这个词条,其中好处一目了然:一人移民加拿大后,子女也可接受12年免费教育。移民后,子女还能以华侨或华侨子女的身份参加国内高考。加拿大大学对海外留学生的学费是加拿大本国居民的3-5倍,不同学校和专业差异甚至高达近10倍……“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的教育现状和体制问题正‘倒逼’白领精英选择移民。”有移民中介机构负责人这样看待移民低龄化趋势。 中小老板移民为“转型”目前的第三波移民潮和前两年不同的是,其主体更多的是新富中小企业主,因为“大老板该出去的多半已经出去了”。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所引发的“潮涌现象”,不仅使中国的财富、人才、税收和消费流失,更对“橄榄型社会”的构建造成深远的影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如此认为。知名家华生则认为:富人移民?明星大腕确实大多移了民,但我们仍整天躲不开他们的熟脸;大一点的企业家很多也移民了,但转了一圈都还在国内打拼。富人办移民不过像穷人给自己办个,别以为他们真的离开了好赚钱的热土。中产移民才是真移民。真正的问题是留不住想移民的中产,而中产的壮大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第三波移民浪潮正在杀到。今年来新一轮移民风潮中,一些在珠三角经营乏力的中小老板俨然将移民视为“转型”之路,而更多的企业家移民客则在上演“候鸟”式迁徙。“前两天还打听了移民的相关手续,已做了最坏打算。”东莞沙井镇一家印刷厂的刘先生说,他在沙井办厂已经10年,“今年的生意最难做。”刘先生近来一直在考虑转型。“实在不行,移民也是一条路。一方面可以歇一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加拿大开个办事处再向中国市场下单,转行做贸易。”广东移民中介民间组织负责人胡先生认为,目前的第三波移民潮和前两年不同的是,其主体更多的是新富中小企业主,因为“大老板该出去的多半已经出去了”。然而,更多的企业家移民者则在上演“候鸟”式迁徙。湖南人涂先生是深圳一家电子芯片厂的老板,身家过亿元。涂先生自己没有移民,但太太和子女已经在国外。和涂先生一起读MBA的老板中,他知道的已经有五六个人移民了。“不过,都是当‘候鸟’,出去一段时间,还要回国打理生意;回来一段时间,又要出去‘坐移民监’。”涂先生的电子芯片厂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1.6亿元,但去年和今年生意不好做,销售额仅数千万元。“只能转型,去年到今年,投了3000万元搞研发,没有借银行一分钱,真金白银全是自己的钱。转型后预计明年销售额可以达到3亿元。”正是因为自己的一大盘生意都在国内,涂先生并不愿意到国外。他称,很多朋友即便已移民,但生意、根基还在国内。因此,对于富豪移民造成财富外流的说法,涂先生并不认同——“事业都还在国内,能带走多少财富?”某中介公司的卢先生对此表示认同:“移民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如同农民工南下打工一样。短期内确实会造成一部分闲钱被拿到国外,但只要这些企业家的经济活动在中国,根在中国,大规模财富外流的可能性就不大。”为子女移民,替未来下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不论是“中产精英”还是富贵人家,说到移民,都把“子女教育”归结为移民的重要理由。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移民中,很多人收获的只是悲剧结局——当人们拖儿带女到达目的地国,多年后或许会发现,虽然帮助孩子逃脱了应试教育的命运,但在东西文化的交锋中,他们并不成功。李先生旅居加拿大多年。对于时下的教育移民热潮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东西方文化在养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加拿大,孩子16岁后就必须独立,自己挣学费,父母的钱宁愿拿去,也不会为子女付学费。因此,父母年老后,子女也不认为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国家应当负责老人的赡养”。正因为如此,加拿大很多老人最后在养老院度过余生;也正因为如此,老外往往习惯提早规划养老金,因为他们明白,养老只能靠自己。“这些观念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完全冲突。”李先生说,不少第一代移民在子女教育上会感到“不平衡”。他们普遍对子女全心付出,但环境使孩子的思想已经完全西化,缺乏对父母的责任和关爱。“华人在子女教育上做不到像老外一样‘无情’,因此也就没法儿接受孩子对待父母的‘无情’。很多年后,孩子可能创造性思维更强,但思想上和父母距离很远,甚至会感觉‘丢’了自己的孩子。”不仅如此,新移民融入社会的艰难也有可能成为阻碍子女成长的巨石。李先生说,以技术移民为例,约九成新移民短期内无法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移民夫妇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这种父母的“亚健康”生活状态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枚定时炸弹。据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巴移民到美国的趣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