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期颐 花开富贵什么意思思

[转载]奇文:能看出你是福相还是薄命之相(非常准,不看准后悔)
[转载]奇文:&看看你是福相还是薄命之相(非常准,不看准后悔)
&&& 重要提示:
&&&&从心显示的行为来预卜人的祸福,从来没有过一点差错。因此勉励后来的人们,要通断恶修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一个人的骨骼的步位、五官、肢体等等,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富贵相还是贫贱相。血气和精神也属于相,都是反应我们的德行、气质、学识和内心。所以真正要改转命运,还是心地上入手,这才是根本之道。
对照“心相篇”来看看,自己是厚福之相,还是薄福之相?如果我们有一些厚福的相,那就要好好的保持,让福报更大更长。如果我们有一些薄福之相,那就要赶快改正,后不再造,这样,即使是有灾祸的命运,都能够转变成福报。正是所谓相由心生,命从心转,福自我求。
原文地址:作者:
&&&&世间吉凶祸福,在常人看来是扑朔迷离,而真正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大德们,却深谙其中道理,懂得其中规律。
“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所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败家子,甚至断子绝孙。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然没有知心朋友可做依靠,晚景凄凉。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对于别人的财物不知爱惜,肆意损耗,而对自己的财物隐蔽得很好,这种人贪心重,会损人利己。大公无私,仗义疏财之士,将来能成为英雄豪杰。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心气平和、仁厚、有耐心,言语轻柔,这种人将来必然会子孙荣贵。有些偏才怪才,而且性情偏执狂妄,不听劝告,做什么事情即使错的也一意孤行,这种人难免会遭大祸,即使幸免于祸,也是一生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薄情薄义,转眼不认人的人,翻脸如同翻书一样的快,想说一个人什么也不顾忌,口无遮拦,任自己说的痛快,这样人肯定贫穷短寿。而常常怀旧念恩的人,必然长寿多福。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嫌贫爱富的人,心地刻薄,怎么能够在外出时把家中妻儿托付给他?能够敬老爱幼,关怀弱者,这样的人将来必定会立身扬名,光耀祖宗,福荫子孙。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说话随便,伤人感情,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伤人,口无遮拦,即使自己的配偶也是一样,不懂得恭敬他们人,或者口是心非,甚或强词夺理,这样的人短命,子孙也可能短命,断子绝孙。别人再多的恩德都不感念,稍有一点过错就老记着不忘,这种人不会有功名富贵。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刚刚得到一点财富、地位或名声,就自以为了不起,这种人会遭到官刑,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富贵降临而能够不动心的人,才会厚福无穷。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暗中造一些坏事、丑事,即使他有荣华富贵,也到不了儿孙那一代。光明正大的人,即使没有子孙,他死了也会永远为世人所怀念、祭祀,周总理就是。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开口就来豪言壮语的人,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人,往往少言寡语,忠厚老成,急则可相依。刚认识没多久,就跟人称兄道弟,这种人其实太轻佻,不值得深交。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能够不辞劳苦、不避讥嫌的人,可以担当大任,作国之栋梁。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把面子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就很难把他做为知己、委以大任。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常常跟一切人事物过不去,怨天尤人,这种人会遭横祸而死,而且贻害子孙。处事待人接物都留有余地,懂得包容忍让,这种人往往会福从天降,延年益寿。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生活放荡,寻花问柳,这种人肯定家庭不和睦,妻女也会遭到外人侵犯。损人利己的人,必生败家子。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急于贱卖田园家产,往往都是遇到急难,这时候买主还要趁人之危,把价钱压得更低,这种人肯定会生败家子。能够尊师重道的人,必能养育孝子贤孙。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又愚昧又鲁莽,而且说话尖酸刻薄的人,肯定贫穷短命。天资聪慧,少言寡语,神态悠然、和谐大方,这种人必然一生富贵安康。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艰苦患难的时候还能够坚持道德操守,这种人如果读书,将来可以做朝廷重臣,定国安邦。身在富贵,而不沉溺于安乐,这种人纵然才学比较低,也一定金榜题名、平步青云、成为国之良才。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一辈子勤劳节俭的人,能得个小康,会不会得大富,那就要看他是否心胸宽阔、广施恩德。生活奢侈浪费的人,有些是浪荡子弟;但是也有奇才之人,一旦有机会接受正法的薰习,也会大有成就,像弘一法师。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有的人因为见识浅薄,只顾眼前利益,不肯布施,甚至损人利己,表面上是忠于家道,但是最后难免破家、惹祸。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节俭,但是遇到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却能够轻财仗义,甚至为朋友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这才是福德之人。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遇到问题能够从容镇静、不急不躁,这种人往往大器晚成。临事能够当机立断,但不急于显露,伺机慢慢的施展计划,这样的人往往很快就能够走上大任。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有能力而不肯教人,这样的人将来没有成就,子孙也不会有成就。见到别人的过失,暗中规劝,给人留面子,这种人厚道,可以身家相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知足的人,安分守己、谦虚卑下,终能获福。自满的人,自命清高、骄傲自是,会有灾祸。庸才喜欢夸夸其谈,没有实际能力,只会败事,像战国时的赵括,谈论军事滔滔不绝,后来统兵,全军覆没。大才之人不讲空话,重视实行,会有成就。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争强好胜,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到最后肯定是败局,项羽就是。心怀慈悲仁爱,热心助人,这样的人遇到艰难也会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对于恩和怨都分不清楚,甚至于只记怨、不记恩,这种人必定会夭折。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大的富贵?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偶尔也会取得成功,可是怎么能够保证没有灾祸?太软弱的人办事很难成功,不过也能一生平安。所以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遇到乐事偏偏生起悲恼,这种人会一生辛苦。遇到令人气愤的事竟然笑起来,这种人城府很深,还有的是老奸巨猾。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就不要再指望有所成就了。喜欢揭人短处的人,性命难保。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别人,而不自我批评,这种人不可共事。遇到问题会自责,绝不批评别人,这种人能当大任,救助百姓众生。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有这样的家风,必会世代显贵。关心人民的疾苦,跟大众患难与共的人,会永远受到世人的爱戴、敬仰。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为了顾全大局,能够委曲自己,这种人必有后福,有好儿孙。任性好斗、冥顽不化的人,必会早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对富贵的人阿谀逢迎,对贫贱的人傲慢轻贱,这种人福薄,何必跟他计较?讲求道义、恩情耐久,这种人才靠得住。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争功抢利的人,眼光短浅,前程终究有限。遇到问题能自我检讨,这种人会有很大的成就。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年轻人稍有才华就好出风头,受到表扬就飘飘然,恐怕三十岁也难过了,所谓才子、红颜多薄命。到壮年了,考虑问题还不周全,做事鲁莽,这种人也过不了四十岁的寿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不分场合、随便讲话,这种人即使智商很高、能力很强,也将一事无成。喜欢拿人开玩笑,随意批评毁骂,这种人不会有知心朋友。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遇人有难,尽心尽力的救助,这样的人即使现在困苦,将来肯定福报无穷。能够为人分忧解难,申张冤屈,这种人虽然有时候也有牢狱之灾,但是最后终能盛名远播,后福无穷。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饿死的人,并非命中注定,真正原因在于浪费衣食、暴殄天物。得瘟疫而死的人,也不是命该如此,而是因为常常怨天尤人,指天地骂鬼神,骂父母、骂祖宗、骂领导。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甘心受欺、逆来顺受的人,将来必有大福。常常退让、与人无争、知足常乐的人,必然一生过得安乐自在。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存心行事能够遵循道德伦常,面对得失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这种人肯定会富贵长寿。城府很深,不轻易表现喜怒情绪,这种人往往能够成大名、立大功,但要当心其中也有奸雄。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没有定力,没事都会慌张,这样的人即使偶然有一点好的表现,也会稍纵即逝,没有大成就。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人,则可以扭转不好的局势,得到很大的福报。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努力修善积德,虽然眼前不一定享受到福报,但是他的子孙后代福报无穷。与宜多,取宜少,甘愿自己吃亏的人,必然家道数世昌隆。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世间人或许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打拼事业,但是能不能成功,还要看有没有这个福报。福报在哪里?就在自己心念、言行,是否合符道德。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为什么一个人最后会自刎、寻短见?如果是君子、正直无私的人,则是刚愎自用、不听劝谏,终至不可收拾;如果是小人,就是损人利己、铤而走险,结果败事,像前些年美国安然集团倒闭之后的这些高管们。为什么一个人最后会投河、上吊而死?男人则是因为才能不够,不堪大任,却死要面子,不肯回头,终陷绝境;女子呢,本应柔和,可是她心高气盛,又遇到外境逼迫所致。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为什么有的人会夭折早逝?原因是他讲刻薄的话、做刻薄的事、存刻薄的心,种种都是刻薄。为什么有的人会惨遭横祸而死?因为他暗地里存恶心、行恶事,人虽不知,老天自来收拾。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为什么有的人会突然得暴病而死?大都是因为纵欲过度,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特别要谨慎!为什么有的人会长毒疮、癌症而死?因为肉食太多、饮食太贪所致。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而癌症也愈来愈常见了,我们对此不能不引起警惕!美国的研究者肯伯教授认为,素食者的身体状况比肉食者要健康得多。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后代?大多因为性情孤傲,跟人合不来,不能容纳一点看不顺眼的东西。为什么到中年了偏偏会有丧子之痛?因为在背地里干了伤天害理的亏心事。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为什么会常常遇到火灾、盗贼?因为刻剥民财,当官的搜刮民脂民膏,做生意的损人利己。为什么会遇到牢狱之灾?有的人是在帮人调解的时候,失去公道;有的人是为人粗暴凶狠,都没有好下场。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能够做到首相、总理这一类的高官,是因为他存心仁厚慈悲,常常救济众生。能够做到元帅、大将这一类的武官,是因为他有盖世的气概、广大的胸襟。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能够成为很有名望的官员,是因为他的气质高雅清秀。能够做到镇守一方的将领,是因为他有浩然正气。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一生只能做个下层官吏、小公务员的,是因为他器量不大、胆气很薄。虽有学问,但是终其一生只能做个普通的教员,这样的人是因为志向浅近、行为拘谨。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本来是个好苗子,可是为什么不能成才?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习传统文化,不懂得做人处事,所以很难成才。虽然得到任用,可是为什么终究没有成就?因为他总是自以为了不起,而且缺德。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下面是专讲女子的。妇女的德行,首要的是能够安静沉稳、少言寡语。真正有教养的女子,并不在于她有多高的才能,更不会自我炫耀。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有妇德,还带几分威严,这样的女子将来必定家族显贵。生活节俭,不重视打扮,这种女子往往会成为大家族的主妇。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喜欢讲话,刚强好胜,这样的女子,即使有儿女,也不会过得顺心,身体还不好。能够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这样的女子便能够相助夫君事业有成,教导儿女成材,子孙兴旺。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生活贫苦而毫无怨言,安分守己,这样的女人,婆家、娘家、大家都会对她赞叹恭敬。身居富贵还能够珍惜衣食,不奢侈浪费,这样的女人会给全家带来幸福美满。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一个女主人会拥有许多乐意为她服务的属下,必定是因为她待人温和厚道、不苛刻不挑剔、有亲和力。一个女人持家,能够让家里财用丰厚,是因为她勤劳节俭。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女人凶悍,是因为嫉妒心太重的缘故,但她老了必然没有后代,流离失所。一个妇人到了老年还要做人家的佣人,大都是年轻的时候太任性、放荡、甚至私奔,不体谅父母。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一个女子为什么竟然敢欺负丈夫?肯定是有外遇,另有所依。一个女人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儿女?因为她阴毒谋害过别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总之,从上面种种的相来看心,从心显示的行为来预卜人的祸福,从来没有过一点差错。因此勉励后来的人们,要通断恶修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从一个人的骨骼的步位、五官、肢体等等,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富贵相还是贫贱相。血气和精神也属于相,都是反应我们的德行、气质、学识和内心。所以真正要改转命运,还是心地上入手,这才是根本之道。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我们对照“心相篇”来看看,自己是厚福之相,还是薄福之相?如果我们有一些厚福的相,那就要好好的保持,让福报更大更长。如果我们有一些薄福之相,那就要赶快改正,后不再造,这样,即使是有灾祸的命运,都能够转变成福报。正是所谓相由心生,命从心转,福自我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晚清曾国藩用相面术定国事
来源:搜狐历史
  关于曾国藩与相面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曾国藩相术精绝,可凭一面定人荣辱甚至生死。史载:江忠源任侠自喜,曾国藩一见,即叹为奇士。江氏告辞出京之时,曾国藩看着他的背影,对朋友说:“此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当时天下太平,谁都不相信曾国藩的话。后来太平军兴,江忠源果然在安徽庐州(今合肥)城破时自杀(一说被杀),这成为后人证明曾国藩相术之准的最佳证据。
  曾国藩善相之名流传如此之广,乃至有人将《冰鉴》一书托于曾国藩名下,结果风行海内,至今仍然畅销不绝。
  另一种以为曾国藩既为不世之纯儒或者说醇儒,于相术必未用心。比如:葛虚存就否认曾国藩以术相人:
  盖生平之际,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义。精神所感,诚至明生。文正儒臣,岂有相人术哉?
  我们先撇开这两种结论,厘定一些简单的事实。
  曾国藩的识人本领确实高人一筹。
  曾国藩以“识人之明”闻于史册。郭嵩焘所作墓志铭中说他:
  以知人名天下,一见能辨其才之高下,与其人贤否。
  清政府对他盖棺定论,有“尤得以人事君之义”一句。曾国藩发现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史上确实无人可与匹敌。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焘、沈葆祯、丁日昌、杨岳斌、彭玉麟等晚清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荐拔。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抚、总督者多达三十余人,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曾国藩确曾以“相术”相人。
  晚年曾国藩每接见生人,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先不说话,而是盯着客人,从上到下看上几分钟。《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
  这种相人方式当然不免使许多被接见者十分不舒服,曾国藩却在这几分钟内对这个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判断。据说:“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1863年9月,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商讨洋务事宜。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容闳这样回忆他与曾国藩首次见面的情形:
  这天,当我的名片递进去以后,我在接待室只稍停留片刻,就被引到这位中国的大人物面前。依照惯例,总督向我表示了欢迎,然后他便请我坐在他的正对面。他默默地坐着,一直对我微笑着,这样长达几分钟,看样子见到我使他非常愉快。但同时他又以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地审视着我,似乎从我的外表能够发现什么奇异之处。最后,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的双目,好像我的眼睛特别吸引他的注意。我必须承认,在这期间我虽然没有羞怯感,但我的确感到不安得很。接着,他开始向我提问。
  相过面后,曾国藩问容闳是否愿意在他麾下当一个军官,并且说:“我从你的相貌可判断出,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因为我从你的眼睛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勇敢且具有指挥才能的人。”
  但容闳并不想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他回答说,他也许有军人需要的勇敢,但缺乏军事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谢绝了曾国藩的好意。
  这是文字中记载曾国藩相人实践最生动详细的一篇。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文字材料证明曾国藩精研相人之术。
  《湘乡曾氏文献》中有《同官册》一册,内容是曾国藩接见属员后写下的评语。从这些评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相学素养。有一些人的身形面相为他所肯定,比如“唇薄而定,鼻正而长”,“面如条瓜”,“腰劲挺”。在这些人名后面,他画,这类面相说明这些人“心术正”、“可造就”、“可用”。另一些人名下面则记有“目有浊气”、“横纹入口”、“视下,言闪烁”、“鼻削下锐,面干瘦非福相”等从相法角度来说是恶相的描述,这些人的名字被画了,后面评以“心术或坏”、“庸俗”甚至“坏种”等词。很显然,许多下属仅凭这一面之缘,或者说,仅仅因为自己鼻子和眼睛的形状,就被曾国藩决定了政治前途的穷与通。
  除了这本《同官册》,曾国藩研究运用相术的记载还大量见于其日记之中。
  咸丰八、九两年,曾国藩日记中大量记载了他接见部下时的相面结果,随手举出几例:
  陈青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刘湘南&&眼黄有神光,鼻梁平沓,口圆有童心,腰挺拔,面英气可爱。
  廖世霖&&充哨长。鼻梁直,腰身正。在家小贸营生。头发、眉毛有浊气。
  熊登武&&目有精光,三道分明。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三年入罗营,从救江西。
  周惠堂&&充水营口官。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色浮。不甚可靠。
  傅裕昆&&鼻歪,不可恃,色亦不正。
  曾国藩之精通相术,与他的识人之明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人认为二者是有必然联系的。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就这样说:
  湘乡(指曾氏)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业之盛,一时无两。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相面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之时,在中国贵族之中已经十分流行。《左传?文公元年》载: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难也收子。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也就是说,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前来鲁国参加葬礼,公孙敖听说内史叔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谷可以祭祀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丰满,其后代必定兴于鲁国。”
  而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尉缭讲秦始皇“蜂准(鼻子高),长目,鸷鸟膺(胸部挺起),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这是在历史上更广为人知的相面实例。
  春秋以降,相术大兴,历代著名的相人专家层出不穷,比如,汉朝时的许负、王充、王符,唐朝时的袁天罡,宋朝时的陈抟,明朝时的袁珙、袁忠彻。各类相书更是汗牛充栋,像《麻衣相书》、《五行相书》、《柳庄神相全篇》、《平镜宝库》、《骨相法》&&不一而足。及至明清,相面摊遍及城乡,相面术成为影响中国人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术。在晚清政治高层人物中,以相术择人甚至成为一种风气。
  胡林翼在向曾国藩竭力推荐李鸿章时,理由之一就是李氏的相貌显示他肯定会飞黄腾达:
  少荃可治淮上之师,并带去营哨官也&&少荃如评骨法,必大阔,才力又宏远,择福将而使之,亦大勋之助也。大局安危只看丈之放手放胆耳!
  胡林翼还给曾国藩的另一位幕友冯卓怀相过面,结果评价很低,说他“唇不掩齿,非期颐之难致,即谗谤之易集”。冯卓怀就是曾国藩早年日记中常提到的好友冯树堂,此人与曾国藩定交多年,关系深密,最后还是因种种原因终生未得大用。
  而更有意思的是,曾国藩身边的人,也经常给曾相面。王运相面的结论是:其相法当刑死,而竟封侯,亦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也。
  而薛福成给曾国藩相面后得出另一种结论:
  曾公器宇凝重而面如月满,发髯奇伟,殆韩子所云,如高山深林,钜谷龙虎,变化不测者。当代钜公,无与匹也。惟鬃眉稍低,生平劳多逸少。
  除了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晚清另一些重臣也对相术很有研究,比如荣禄,在《梦蕉亭杂记》中,陈夔龙记载过荣禄和他的一次谈话,内容是谈论肃顺的相貌。荣禄说:
  以相法言,肃顺长身玉立,鸢肩,火色,头部长锐下丰,全系火形。五行火形最少,亦最贵。但忌声嘶。肃顺豺声,是以不克善终。
  曾国藩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研习相人之术的。阅读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他的相术知识主要来源于历代相术名著。
  《湘乡曾氏文献》中有四页纸,是他的相学“札记”,记载了一系列相人原则。比如,面“色黄黑而润泽者吉,哑白而枯涩者凶”;“口唇太薄而颤动者靠不住”;“头如山者贵重”(谓头不乱动);“腰长过人者贵重”;“视上者傲,视下者,侧头旁视者则奸”;“隆准而圆美如珠者贵,准削而歪者人心不正”;“指甲坚者心计定”;“行路稳重者贵”。
  对照《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鉴》等著名相书,“札记”所云,大体相合。这说明这本札记是曾国藩的学习笔记,他的相术确实“学有本源”。
  《月波洞中记》卷上说:“眼中有神者,贵;无神者,不贵。”《照胆经》卷上则说:“凡瞻视无力者,不可与立事。”
  曾国藩日记中记人相貌,重点也在观察眼睛有无“精光”或“神光”,如:“目有精光,三道分明”;“眼黄有神光”;“目有精光数道”;“眼有清光”;“眼无神光”。
  《照胆经》卷上说:“睛屡转动者,多诈。”曾国藩也通过眼睛判断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不能靠得住。他的评语中常见这样的结论:“目不妄动,为可靠”;“眼圆而动,不甚可靠”;“目精光而动&&不甚可靠”。
  传统相书次重鼻子,认为“鼻为中岳,五行属土&&须要端正耸直”;“鼻梁不正,中年受困”;“鼻头斜曲,寿命亦促”。(《相理衡真》卷四)至于嘴则以方者为贵:“若口不方者不贵。”(《月波洞中记》卷上)“口如一撮,孤独贫苦。”(《玉管照神局》卷中)曾国藩对这些论断也奉为圭臬,日记中屡见“鼻梁直”、“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鼻歪,不可待”、“口方鼻正”、“方口好”、“口小,不可恃”、“鼻正眉疏”等记载。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注意观察对象的腰身及身段,如:“腰身正”,“腰挺拔”,“身段稳称”。这也依据传统相术对人物腰身的判断标准:“腰者为腹之山&&直而厚者富贵,细而薄者贫苦。”(《太清神鉴》卷五)“男儿腰细,难主福财。”(《神相全编》卷6)
  容貌与性格的关系,历来是人们争论不已的话题。由表及里,是人类观察世界的本能方式。挑选苹果时,我们总会先看看苹果个头大不大,颜色好不好:有经验的人能从外表看出这个苹果好不好吃。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初识者“相面”: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嘴唇薄的人能言善辩,嘴唇太厚的人愚笨迟钝。方下巴者性格刚毅,满脸横肉通常表明这个人性格蛮横&&然而事实上,这些我们通常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之谈,很少得到科学方法的支持。
  西方骨相学曾经风行一时,甚至被警察当成识别坏人的依据。这种“学说”将高颧骨、窄鼻梁、招风耳、头发浓而汗毛淡的面相界定为“罪犯型”。然而后来科学家在美国测定了一万三千名罪犯的骨相特征,否定了骨相学的说法。也有人把不同的面相特征(高额、浓眉、薄唇等)与不同的性格特征(聪明、敦厚、奸诈等)相配,共配成二百多个项目;然后随机抽取大量调查对象,逐一测定,结果发现其相关系数很低。
  虽然,中国相法被传得神乎其神,但相面技术之中有无科学成分实在令人怀疑。在世相人心的复杂莫测面前,历代相术大师苦心揣摩的相法许多时候看起来过于简单明了。我们翻阅传统相书,其中荒唐可笑、机械僵化、穿凿附会之处比比皆是。比如,袁天罡的称骨测命法,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换算成骨头重量,求其和,说据此就可以查出一个人的命运,其荒谬当然不值一提。
  但是,传统相术确有部分合理内容。因为除了相五官外,它还有“相精神”的传统。相书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刘劭在《人物志》中把人的举止概括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项内容,称为“九征”,并说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了他的外在气质神态: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JJ昂昂。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除了对“相五官”做过研究外,曾国藩对于“相精神”、“相气质”、“相行动”更是非常注重的。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是日,意城为我抄陈希夷《心相篇》,因熟玩数过。
  《心相篇》是宋初术士陈抟的名作。它也是主张从人的行动细节中去推测其性格的: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这里面既有“因果报应”的老生谈常,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积累的宝贵经验,曾国藩自己,也有一些相似的结论。比如,咸丰八年他再出之前,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这与《心相篇》可谓异曲同工,精神相通。
  在日记中,曾国藩还结合自己多年相人之经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看相方法:“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这都是曾国藩注重从精神气质角度去相人的明证。
  咸丰九年三月八日的日记中,他又一次总结相人经验:
  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6美6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
  “长”是体格魁梧;“黄”是指肤色健康;“昂”是精神奕奕器宇轩昂;“稳”是立得稳,走得稳,坐得稳;“紧”是指其人精神集中,顾虑周到;“称”是均衡性好,为人处世,分寸感好,这6项是“6美”。而村头村脑,昏沉庸暗,懒惰粘滞,是谓“村、昏、屯”;“动”是指心无主宰,浮躁好动;“忿”是不问是非,动辄发怒;“遁”是逃避责任,委过他人,是所谓“6恶”。这又一次说明曾国藩识人,重点不止形状,更在神情。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推断,曾国藩相术的有效性,主要来自于对精神气概的判断而非具体的五官相貌。
  除了风水、相面外,曾国藩另一项频繁进行的“迷信”活动是算卦。
  曾国藩请人算过卦。
  咸丰八年十一月,因为深陷战争的九弟曾国荃“久无来信”,曾国藩“不胜悬悬”,于十一月十四日,“请李笏生占牙牌数,似尚平安”。
  另一次记载是关于军事决策:
  请陈雪楼筮卦,筮浙江可保否。得《艮》之彖辞。筮余军是否南渡,得《解》之《师》。筮次青之应否赴浙,得《兑》之复。
  他自己也会算卦。
  每当军事进退两难之际,他常用算卦来推测吉凶。是否派兵,是否移营,全局利钝,都是他卜测的范围。
  进退两难,寸心终日纷扰。屡次占卦,亦智略不足,故不能审定全局确有定计。
  早起郁郁,若无主者,又占二卦。
  自占一卦,问江北有兵来南岸否。遇“坎”之“观”,见者以为佳。
  夜占卦问左军利钝,卦象不吉,焦灼之至。
  因卦象不吉而焦灼之至,可见他对算卦确实是十分相信的。我们这些崇拜曾国藩的后人,可能很少想到,在曾国藩的军事策略背后,居然隐约晃动着“封建迷信”的影子。事实上,曾国藩幕府中,一度专门养着些占卜之士,以至于在他刚刚升任总督,征求朋友幕僚如何施政之建议时,汪梅村建议他“屏术数星卜之士”。
  从文字记载来看,曾国藩算卦,纯用周易之理。比如,与太平军作战正紧张的时候,他在日记中说:“念金陵、宁国两处危急,焦灼不可言状。因占二卦:金陵卦,遇否之涣;宁国卦,遇屯之益。”周易占卦的方式是先占得一卦,再求得一相关的变卦。前者称“遇卦”(即本卦),后者称“之卦”(即变卦)。曾国藩为金陵局面占的卦“遇否之涣”,就是先占得否卦(遇卦),再得涣卦(之卦)。
  曾国藩算卦,是他读《易》的副产品。
  读易本是理学家的本行。理学的宇宙理论,就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之上。世界的本源问题,是任何一个哲学理论都无法回避的,然而孔子的平实言谈并没有给企图建立世界模式的程朱等人太多的启示,好在孔子十分推崇的《易经》给了他们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程子和朱子等理学大家通过注《易》,建立起了理学的宇宙原理,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万物”,因此《易》可以说是理学体系的奠基石。
  作为一个理学家,曾国藩一生对易经十分重视,用力至勤。考《曾国藩日记》,曾氏一生,至少五次通读《易经》。由此可见曾国藩对《易》的喜爱,终其一生,至老弥笃。他从这部古老的经典中不但读出了辩证法,读出了大量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学会了算卦。
  曾国藩的卦算得准不准,日记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从他乐此不疲的事实判断,他对此中消息确有吟味。
  应该说,易经占卦,并非是百分之百的迷信,其中也有一点哲学启示在。《易经》认为,宇宙是个相互感应的大系统,系统内的每一事物都与全体相通。世相虽然繁杂,但多不碍感应,体不碍互通。因此《易经》认为,世事并非由神明前定,而是有规律地发展的(就是“道”)。这一规律,虽然混沌难明,但人竭尽全力,还是能探讨得一点消息。
  文章摘自:《》
(责任编辑:陈远)
原标题:手定东南:晚清曾国藩用相面术定国事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断而立一幻期颐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