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能力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1.00
&&¥1.00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如何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生活教育》2014年09期
如何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小课题研究"要求学生以熟悉的生活为研究内容,以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问题为研究主题,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并且有丰富体验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从中得到创新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
【关键词】:
【分类号】:G622.4【正文快照】:
“小课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是指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或学生自主策划),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课题进行研究,主动地探究、获取、应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简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3期
余建群;;[J];成才之路;2010年06期
朱恬恬;;[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赵品爱;李炳煌;;[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刘春艳;李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邹开煌,叶榕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肖晓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廖秀云;;[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孙苏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6期
曾正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建群;[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禹文萃;[D];西南大学;2011年
鲁妍妍;[D];西南大学;2011年
张雷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陶晶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曾照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燕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林荣真;[D];广州大学;2011年
易海霞;[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刘伟娜;[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艾尔肯·海利利;[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李庆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柴振荣;[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2期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77年01期
王思治;;[J];教学与研究;1985年03期
;[J];中国高等教育;1986年11期
严忠娥;;[J];教育发展研究;1987年04期
殷志益;许海珠;;[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钱学森;[J];科学课;1994年03期
文军,陈兰萍;[J];渭南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健;吴晓莉;周云凯;张婷;任军;;[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肖小河;;[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于欣欣;白玉;;[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A];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方晓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科学的本源[C];2006年
王骏;;[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昝淑芹;;[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科学的本源[C];2006年
尚民;;[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孙媛;张开立;王茜;陈晓燕;马景昕;刘铭;孔庆友;王晓炜;吴茉莉;张朋;刘佳;李宏;;[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王常松;;[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永红;[N];健康报;2003年
郑千里;[N];科技日报;2000年
周文斌;[N];光明日报;2004年
王旭升;[N];人民政协报;2004年
朱广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曹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马秀山;[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陶映荃;[N];工人日报;2003年
王鸣阳;[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珂旺;[N];北京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刚;[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周文泳;[D];同济大学;2006年
徐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陈敬全;[D];武汉大学;2004年
张吉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李铁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潘晴燕;[D];复旦大学;2008年
郭英玲;[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严建新;[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朱晓东;[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林;[D];中南大学;2003年
岳付荣;[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黄丹凤;[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陈家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娟;[D];兰州大学;2013年
张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宋洁绚;[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李彤;[D];山西大学;2006年
刘秀;[D];长安大学;2008年
侯景琼;[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参与、我实践、我成长。
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4732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14:53:36
广西田阳县
山西繁峙县
河南汝南县
黑龙江富锦市
辽宁庄河市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安徽无为县
宁夏青铜峡市
安徽无为县
黑龙江北林区
安徽定远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它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以及新兴开放、因地制宜的活动渠道,让学生走进自然,联系生活、社会教育,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训练了学生的行为规范,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培养。一、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创新灵感爱因斯坦说过:“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脑中的创新思考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中的“骨髓”、“基石”。没有思考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无论哪一门课,课堂气氛很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发言,无拘无束地思考是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特别鼓励提出独特新颖的设想,即使是荒唐可笑的,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师都要给与支持和鼓励。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课堂上营造民主气氛,营造创造性思考的整体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我在上《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愚公的后代你会怎样做?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有的说:“继承愚公精神继续挖山,完成愚公心愿。”有的说:“搬家。”还有的说:“送几个孩子出山学习,掌握知识后,用机械挖山修路。”我和同学们听着,都不由得为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儿激动起来,集体的指挥调动了个人的智慧,大家畅所欲言,开阔了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灵感。(二)鼓励大胆想象,诱发奇思妙想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在从英国返回印度的轮船上,听到一个小孩无意中提出的问题:“海水为什么那么蓝?”这一创造性的提问让他在物理学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经过不懈地深入研究,终于提出了:“光散射效应”,这一发现还使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大胆想象对创新思维是多么重要。我想: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们不是更富于想象力吗?儿童对想获得的东西都容易感到满足;做错了事勇于重新开始;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探索精神、无所畏惧的闯劲。这些优秀的品质,既使他们蕴藏着五穷无尽的创造力,也使他们的幼稚天真的想法能成为诱发奇思妙想的一种重要源泉。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他们创造性的答问,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好方法。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关于《图形组合》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一个好机会,我让同学们大胆想象,在头脑中对一些事物形象加以分解、组合。有的同学将手帕和地图组合起来,设计出绘有一个城市的主要道路和旅游景点的地图手帕;有的同学将弹簧和电脑组合起来,设计出可以按预定时间将人的脑袋从枕头上弹起的弹簧枕;有的同学将垃圾箱和肥料制造机组合起来,设计出倒入垃圾便能造出肥料的垃圾肥料箱。教师将主动性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活跃,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出。(三)注重传授方法,学会创新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特色是在“活”中“学”,在“动”中“活”,“活而不乱,动中有序”,通过让学生在主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思考。创新思考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和运用创新思考方法,需要熟悉一套新的思路,培养起一种新的思考习惯。例如上文提到的大胆想象就是一种方法,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思考方法,例如逆向思维法,孩子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这就是一个倒过来想的例子。别人都只会从“如何让人离开水”这个方向去想,理所当然地认为“从水里救人”,司马光成功之处在于他急中生智地调转了思考方向,想到了“如何让水离开人”,理清思路后再想出用石块砸缸就不难了。用同样的方法上《没理找理》一课就不难了,课本要求学生解释“大风把井刮到院子里”这一怪事,并讲道理。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不过用逆向思维法就简单了,倒过来想:不是风把井刮到院子里,而是风把栅栏从井的右侧刮到井的左侧。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教他们把问题倒过来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捷径。此外,引导学生跳出框框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顺藤摸瓜思考、激发灵感思考都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可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二、联系生活、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他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动手做”、“考验”、“试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既包含了自然世界也包含了社会生活,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整合。(一)走进自然,学会发现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一门独立形态课程,综合实践内容来自于无限空间。平时的课堂学习较易使学生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被人称之为“高分低能”,只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亲近自然,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体验和感受生活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学习《探索物质世界》这一单元,为了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我让学生自己采集标本;观察植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种类、用途及生长过程,调查植物在当地的土名;了解植物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深刻的问题。例如:清晨,为什么茂盛的树叶吐出滴滴清水?我们吃的肉、蛋、奶是不是间接来自种子植物?为什么居民小区、道路两旁种柳树、榆树的灰尘就少一些?学生们不仅体验到实践的辛苦,也增加了热爱家乡、自然的情感,更体验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二)关注生活,学会分析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只有让学生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平时比较重视对学生们进行问题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我让学生观察桃源的沅江,学生们通过观察,提出了“沅江水质污染问题”,并决定调查沅江污染的状况,寻找造成沅江污染的原因,寻找改善沅江污染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其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身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三)融入社会,学会解决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我们的学生不象欧美学生那样动手能力强,他们学得太死,全凭自己根本搞不出东西”。其实不然,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潜质,当他们融入社会,了解生活,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会释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能力。以“纸的世界”主题活动为例,许多平时学习中成绩一般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同学对纸的用途了解甚广。从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到安徽泾县的宣纸的制作,以及数字化与纸等,都了如指掌。而有的同学特别喜欢纸的艺术,什么剪纸、折纸、撕纸、贴制、集邮、放风筝等,无所不知。还有的同学精通造纸技术,古代的、现代的、将来的,说得头头是道……每位同学身上都能找出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因为他们关注生活,从事自己喜欢的问题的实践研究,所以都能积极投入进去,丝毫不需要教师的强制督导。可见我们的学生并非是高分低能的死书生,只要我们教师适当引导,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实践研究并有所收获。“社会即学校”,在综合实践课中,努力争取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比如,我校就聘请晨报的记者定期到学校进行写作指导,,还聘请了学校附近的交警担任辅导员,请他们定期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多方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 &&& &&& &&&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新课程(小学)》2014年03期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它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较强的独立性学科,所以,教师要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能力水平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2.4【正文快照】: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借助综合实践活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霞;吕秀梅;;[J];吉林教育;2012年36期
张红梅;;[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政;潘朝辉;;[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8期
何光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7期
周国琴;;[J];新课程(小学版);2009年10期
顾琼丽;[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年Z2期
张忠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3期
冯瑜;;[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5期
姚喜花;;[J];教学与管理;2007年33期
董艳梅;;[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9期
潘友军;;[J];教育艺术;2010年07期
陈海燕;;[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科;;[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赵林森;;[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张来英;吴平平;;[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卢子龙;从德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陶建红;;[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滑静;门瑞霄;张淑萍;;[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叶丽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王慕冰;;[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凌春生;白颖;张瑜;吴亚玲;;[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徐建军;王玮;倪平浩;关宇;;[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
夏艳辉;[N];学知报;2011年
王玉宾 实习生
杨雅静;[N];山西日报;2010年
林晓轩;[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沈琳;[N];光明日报;2006年
梁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李建波;[N];中国教育报;2007年
贺新;[N];河南日报;2008年
李俏;[N];杭州日报;2005年
杨俊丽;[N];伊犁日报(汉);2009年
七一路小学校长 魏群学 大同路小学教师 丁芬 耀州区学生家长 白益军;[N];铜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月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蓓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吕春枝;[D];河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小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风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芳;[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陈秋萍;[D];苏州大学;2010年
任幸妮;[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方绪豹;[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覃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郭宇;[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管媛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711|回复: 0
  陕西省洋县书院初级中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是学生一种力图接近、探究思想品德的知识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容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更是推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素。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等融人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例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段有趣的Flash动画视频资料(主要内容是未成年人因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这段切近学生生活的鲜活事例马上引起了学生共鸣,甚至是震撼,把学生们的热情、兴奋点~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讲“环境问题的危害”时,我出示了一组相关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让学生讨论谈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最后,再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相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学起来兴趣昂然。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生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源泉的开掘者。要引导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教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思维定势,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提出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曾向我提出类似问题:中国为什么要人世,不入世会怎样?当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便利,而且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明确要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末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尽管这些问题书中有较完整的提示,但我还是尊重学生的质疑权,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再加以适时的引导来论证学生的观点。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身体验的过程。这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创新素质系统各要求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想像力,形成精湛的创新技巧,取得创新的实际效果。
  那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采访等。例如,在讲“人生价值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助残活动,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义务劳动等。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体验感受,思考发现,探索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改革和探索,从根本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展示了学生创造个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从大脑中输出所需要的各种新信息,创造出大量新知识”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
  四、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教育,但如果教育不得当,其结果就会相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化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造欲望,埋没创造人才。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普及与提高结合: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有发展特长的学生。二是共性与个性结合:一方面要保证全体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基本的学力,同时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性,开发差异资源,实施因材施教。三是规范与选择结合:一方面要求向学生灌输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统一要求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分析事物,形成辩证的思维方法。
  五、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能产生新知识,融合也能产生新知识。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干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减轻一些难度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关心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增强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合并,融会贯通,夯实创新基础。
  六、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与智商相对应的情商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O%,情商占8O%。所谓情商或情感智力,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因素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情感智力也要通过教育来开发和提高,开发情感智力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做法和忽视做人教育的状况。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都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未来的社会干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