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的那一夜解析最后emy为什么会晕倒

【知乎用户的回答(6票)】:

除了空间穿越,还有时间扭曲,关于时间的问题略过,只谈空间

平行空间穿越1:饭桌上,Laurie的职业和Mike主演过的电视剧,Laurie显然和其他人之前有一段时间没见,其他人都认为她当过瑜伽老师,她自己却声称从事在硅谷的工作,接着Mike在Laurie喜欢的剧集里演过主要角色,而Laurie似乎完全认不出他来,

第一次停电,所有人都出去看彗星,回来发现一只打碎的杯子,主人公Emy说“”我甚至都没注意这个杯子刚才是否在这里“。

Hugh和Amir前去那栋唯一有光亮的房子,回来的时候,Hugh有受伤,而Amir则带回一个不认识的盒子,Amir声称最开始是Hugh拿了这个盒子,而Hugh则表示自己从未碰过这个盒子,

大家一起讨论Hugh与Amir的遭遇,屋外的响动事件可能是另一个空间的Hugh与Amir制造的,Hugh打算留纸条,他写完纸条后门外就出现了字条,说明某一空间的他立即付之行动

主人公Emy Laurie Kevin Mike,四人去对面房子,Mike看到房子里有Beth Hugh与Amir,然后在街对面,他们看到了完全一样的自己,不同是,他们拿的是蓝色荧光棒,而另外四个自己是红色荧光棒,

四人回来发现Lee不在,在七人讨论该拿另外空间的自己怎么办,要如何相处时,得知Lee在睡觉,直到Mike后来叫醒了Lee,并将她重新带回讨论现场。

Hugh和Mike到车上取回了Hugh弟弟的一本关于”薛定谔之猫“的书。

在谈话中听到荧光棒的颜色,最开始回到此房子的Hugh与Amir交换了眼神,事实上,这俩人并非最早出去寻找亮房子的那两人,因为这两人拿着红色的荧光棒,于是果断带着仅有的知识和资料,即那本书和照片逃走,准备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空间。

此时Mike准备偷走另一个空间的书,他告诉了Kevin并出去行动,而当他回来的时候,并声称离开了45分钟左右时,Kevin表示惊讶,因为他注意到Mike消失的时间仅仅在在五到十分钟之间

从Lee的睡觉,疑似Beth下迷幻药的事件爆发,得到澄清和平息,但主人公Emy注意到,Beth和Lee进行了一段在影片开头一模一样的对话,关于那个干花的小装饰品,说明Emy Kevin Mike Laurie回来的房子不是他们出去的房子。

接下来又有一次停电,紧接着发生了砸车事件,屋内的人决定前去看个究竟,Mike Lee Laurie Beth 主人公Emy Kevin都离开了屋子,在大家查看被砸的Hugh的车子时,主人公Emy去查看了自己的车子,并戴上Kevin送给她的戒指,这时遇到了Kevin,只是在一阵对话后,双方都明白彼此并不属于同一个空间,于是惊慌中主人公Emy回到了房子里,并试探性的在房子里Kevin面前提到戒指,从而证实刚刚车边遇到的Kevin真的是另一个空间里的Kevin。

之前走失的Hugh和Amir回来了,贴着不一样的邦迪,拿着一样颜色的荧光棒,大家认为这是第一次出门的两人,屋内有三种颜色的荧光棒红 蓝 绿

大家一起商量给房子做记号,用骰子和随意选取的物品构成组合,在取盒子的时候,Emy发现Lee拿出的盒子和之前Amir带回的盒子一模一样,而此时Lee本人未有察觉,而且其他人都没有惊讶的样子,说明砸车事件出门的每个人回来时都换成不同空间的人了,主人公Emy回来的也不是出门前的空间

在做标记的时候,Amir提出了附加物品的主意,主人公Emy提到了最早看到的那个盒子里的乒乓球拍,奇怪的是,Amir没有任何反应,其他人也没反应,就像忘记自己曾见过一个装着乒乓球拍与照片的盒子一样。随后发生的数字核对事件则验证了这一点。

红色数字是主人公Emy凭记忆写下的最开始她目睹那个拿回来的和乒乓球拍烤箱手套在一起盒子里装的照片背后的一组数字,绿色数字是这个空间Emy在本子上记录的,但不是现在这个Emy本人记录的本子了(而是这个房子里曾经打开过的由某对Amir和Hugh带回来的盒子里的数字)。有五个人自己又报了数字 Mike 4 Lee 6 Hugh 3 Beth6 Em 2,对参照物品的核对上,Beth和Lee是烤箱手套,Hugh是订书机,而Em视角的则是乒乓球拍,Mike是餐巾

Mike为了避免偷书而威胁自己的纸条出现在这个空间门外,爆料出了自己和Beth 12年前有过旧情的秘密,而突然间的冲进屋内的绿色荧光棒Mike暴打这个房间的Mike身上,主人公Emy则再次在门后发现了那张Hugh留下的字条

主人公Emy终于决定去主动寻找一个自己想要栖身的空间版本,略过若干不良版本后,选定一个温馨的空间(Emy愿意和Kevin去越南,Laurie和Amir在一起了),她砸了汽车引开众人,这里砸车的位置版本和先前的版本不一样,而且这次是八人全部出动的,Hugh和Amir也在,之前那次则是六人出动,这个空间的Emy上车找戒指的时候被主人公Emy用迷幻药迷昏,藏在后备车厢里。后来这个昏迷的Emy企图到卫生间喝水清醒自己,及时被主人公Emy用马桶盖敲昏。

8人出屋看彗星,谈话内容里说,Katherine绝无可能在Emy跟Kevin去越南的一个月里完全取代她首席芭蕾舞演员的地位(影片开始时谈到主人公Emy的芭蕾职业生涯,由于主人公Emy自己创作的芭蕾舞剧先被排挤,而后自己碍于面子,不愿担任首席的替补演员,于是将机会拱手让给Katherine,而机缘巧合下,Katherine反而由于那部芭蕾舞舞剧,成为旧金山首屈一指的女演员,显然,在这个空间,Emy并没有离开挚爱的芭蕾舞,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上取得了成功,并拥有首席的地位。)

接下来主人公Emy晕倒

经历昏迷一夜后,似乎一切都是噩梦,明明藏在浴缸里昏迷的本空间Emy也凭空消失,直到在Hugh车边,主人公Emy看到自己砸车的痕迹,Kevin递给主人公Emy她在卫生间行凶时遗落在浴缸旁的戒指,而她手上正在戴的则是她在卫生间从本空间Emy手上抢的戒指,此刻本空间Emy打电话给了Kevin,由此,Kevin明白眼前的主人公Emy并不属于他所在的这个空间。说明浴缸中的本空间Emy设法逃出来了

引自维基的理论与名词解释:

薛定谔的猫 根据退相干理论,猫不可能永远处于生存与死亡的叠加态,由于环境的影响,很快地会产生退相干效应,猫改而处于生存或死亡的经典统计学状态,因此,一般而言,绝对无法观察到这生存与死亡的叠加态。

量子力学诠释中最被普遍支持的是哥本哈根诠释。[7]按照哥本哈根诠释,当观察发生时,系统不再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态,转而坍缩为其中任意一种状态。薛定谔的思想实验清楚地显露出一个事实,即在这种诠释里,测量或观察的概念并没有被良好定义。这思想实验可以被诠释为,当盒子仍旧是封闭的时候,系统同时存在于“衰变的原子/死猫”和“未衰变的原子/活猫”这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当盒子被打开,进行观察时,波函数坍缩为其中任意一种状态。

【赵昊天的回答(2票)】:

刚刚看完这个,蛮有趣。

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样,这个电影用一群人在屋子里胡说乱侃,搞出了一个神奇到眩晕的好故事。

也许是手机屏幕破碎的那个时候?也许是最后一对儿情侣进入房间时?时空开始扭曲,分裂。

八个人聚在一起后,开始吃饭。餐桌上,大家开始杂七杂八地说话,不停地黑屏,很琐碎,很无聊。回过头来看,这些黑屏是否意味着每一个不同的时空?

随后停电,两个男人出去,回来,大个子休,头部受伤,相同的字条,砸车……大家伙儿出出进进,已经将各自的时空弄得支离破碎。

虽然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时空的八个人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想要通过各种标记找回属于自己的时空,但是因为前期Mike的愚蠢行为,他和别人的秘密已经被当事人发现并爆发了打斗,就算是回到原来的时空,八个人的关系也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金发女最后决定寻找一个新的时空,一个和从前一样没有遭受破坏的时空,然后她弄死(晕)另一个自己,混入其中。她实施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用棍子打碎了轿车玻璃。由此可见,故事开头的突然停电,也是某一个其他时空的人(比如那个熟睡的戴眼镜女子)故意为之。

他们八个人为了各自的圆满制造了一个无序的无限循环。如同《恐怖游轮》一样,永远都逃不出去的一个圈儿。

这个圈儿,从讲故事的顺序看,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次明显的时空穿越:停电后,所有人都出去看彗星,回来发现一只打碎的杯子,其中一个说“”我甚至都没注意这个杯子刚才是否在这里“。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不属于他们时空的房间。

第二次:两个男人出去后回来,头上有伤,带回来一个里面装着乒乓球拍的盒子。屋里人给休贴了不透明的创可贴。在谈论中,阿米尔说他看见休拿了一下盒子,可这个休说,我碰都没碰。那么要么这个休不是原来的休,要么阿米尔看到了两个休。

第三次:面对各种疑问,两男两女四个人拿着蓝色荧光棒出去,看见了四个自己站在对面,拿的是红色的荧光棒。然后各自逃回“各自”的房间。(其实是另一个房间,这个时候lee醒来,互相讨论,金发女听到lee同beth讲一束花从哪里买的对话,这个对话在金发女原来的时空是发生在她今晚第一次进入这个家,晚餐还正在准备的时候。在这个房间里恰好有貌似和他们四个走的时候一模一样的人物。)

第四次:大家非常疑惑,大个子休和迈克到车上取回了休弟弟的一本关于”薛定谔之猫“的书。(这次是否有穿越?)

随后的交流中,第一次出去的俩男人,发现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因为他们俩的荧光棒是红色的,其它人的是绿色。于是他们选择了逃跑,并且拿走了他们带来的盒子和书里是乒乓球牌和八个人的照片,金发女用红色的笔,把这个八张照片背后的数字记在一个本子上。

第四次:迈克出去给另一个房间送了透露自己秘密的字条,然后“回来”。迈克说他出去大概45分钟,而凯文说,你出去最多十多分钟。这里的矛盾是,要么是另一个迈克回来了,要么是时间也发生了扭曲。

第五次:又一次停电,而且外边传来车玻璃被打碎的声音。所有人都出来了,金发女去自己的车上找戒指,遇到了另一个空间的“丈夫”。

第六次:出走的俩男人又“回来”了,这次休头上的创可贴是透明的。而且又带回来那本书。他们开始做标记。做标记的过程中,金发女发现整个屋子里是好几拨不同空间的人:金发女问盒子里可以装什么标记物,之前看过有乒乓球拍盒子的阿米尔对乒乓球牌却非常陌生。这次进来的这个贴透明创可贴的休,手机没有破碎。金发女打开之前记录八张照片数字的本子,颜色是绿色的,而她自己记录的是红色的。

这次,群体内爆发了争斗。金发女出走。

第n次:金发女弄昏了另一个自己进入到一个新的八人空间。

第n+1次:第二天,凯文面对金发女,接到了另一个金发女的电话……

【苏三的回答(0票)】:

这是我写的影评《一个身为烧脑片爱好者的编剧学徒也来小谈几句》

我自己写的影评 并没有全部按照时空线索去写。如有需要转发请写明出处:

【PS:豆瓣上有一篇很好的时空分析 来自豆友叫@埃蘭迪爾 我不认识他但是还是推广一下啦!】

【从剧作角度,电影主题角度,手持镜头作用等方面,小谈。欢迎探讨。

关于“平行世界”我不相信大家从来没想过。

有很多时候,我身处一个情景,突然有个念头出现:这地方我好像来过,或者这个情景好像原来也出现过。——这个情况我相信在大家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2010年《盗梦空间》上映后,在生日当天去看了,我想那应该是最早让我脑洞大开的一部电影。并且诺兰把我想过的问题拍了出来,关于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我甚至在琢磨 如何证明我现在不是在一个梦里 难道要坠落吗难道要永远循环下去吗 真的会这样吗 等等

至此之后我无时不刻在想着很多种平行世界的情景:如果真的有,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会选择什么专业呢不会是计算机吧我和谁在一起呢我开心吗朋友还是这些么?以及,那句有点矫情的,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我们在一起。

就好像在《Coherence》里,Emmy最后经过各种房子,最后选择那个最幸福的房子留下,总有一个平行的世界,事情是幸福的。在那个平行的情境中,众人环坐在客厅亲密的聊天,Emmy拿着酒坐在Kavin旁边靠过去亲了一下,Emmy是著名的舞蹈首席(在最后大家都在后院看彗星的时候画外提到Emmy跟着去越南一个月的话不会影响她的首席地位的),众人也没有被彗星的事件所干扰。一切都很好。

但我不得不承认,结尾那一通拉回现实的电话 设定真是棒呆了。

事情不会因为彗星的消失而结束的,没有结束这个概念,这才是现实。

不论是从一个专业学编剧的角度,还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角度来说,Coherence都该算是着实精彩的作品。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着更像是一部实验作品。它并不会受到奥斯卡这样的电影奖项的青睐,全程手持镜头,构图并不严谨更像是记录随性一点的拍摄风格,让它的商业气息减少到零,反而吸引了烧脑片发烧友的高b格追求——针对片子的哲学思考和剧情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也是coherence实验性的最好体现。他把大众脑子里脑洞里深夜瞎琢磨的东西,讲成了一个故事,淋漓尽致。

我认为它精彩在结构的巧妙利用和剧情的走向。电影类型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一个空间(屋子),不同性格的多人情景。很明显是走玩结构的风格,所以片子在人物纵向挖掘方面没有做很深,但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性格,基本可以到位。

但是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并没有局限于“多人困在一个封闭诡异空间中,为求生人性的各种揭露”这个点上,创作者加进来“平行世界”和“量子物理理论”等哲学命题的思考上,整个电影的主题格调一下子高了起来。精妙的呈现的方式又是几个朋友普通的晚餐聚会,背后牵扯的高b格哲学命题,以小见大,发生在每个人的周围,让这样的一种命题很容易的被接受,并且对身边事情产生同样的幻想。相比之下,诸多玩结构的烧脑片《盗梦空间》《记忆碎片》或者《11:14》,甚至包括国产的《最佳嫌疑人》,在主题方面的探讨就是另外一种路线了。所有设定的关注点在“事件”本身,打乱结构最后穿出一条完整的时间逻辑线。

而《Coherence》显然有更大的野心。整个团队从始至终表面上还是一个团队,但其实因为那片漆黑的空地,每个人都可以迅速交换到另一个地方而不自知。在女主Em探寻一些事情的同时,自己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也被交换到了别的屋子,以至于自己最后不仅仅是一个探寻者,也同样是一个来访者。而作为客观视角的我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眼前的人全部换了一遍,连Emmy也穿越了,那作为镜头(相当于一个客观的参与者)我们自然会觉得不寒而栗——我们是不是也已经穿越了无数次呢?

想想也觉得后怕。连人都不一样了变成随机的自己,哪里还存在结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大结构。我们都太渺小了,趁早别出门洗洗睡吧。

从剧情的角度说,剧情没有停。人物的行动,故事的发展,没有一刻是在停止的,甚至说,每一个行动,都慢慢地走向了更大的高潮。一开始的时候几个人在屋里寒暄对话我以为这又是会有平缓延续抒情的片子,但很快的,自从Laurie和Mike开始互相说对方职业的时候,something gets wrong. 有些事情我隐隐感觉不对劲,Laurie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是另一个Laurie了,后来得到了印证。

创作者用了很长的部分把整个电影时空架构自圆其说:彗星来临前,平行时空和“薛定谔的猫”理论植入,在房子外面有另外一户红色荧光棒的自己,问题就是该不该冲过去解决。那个装着照片和乒乓拍的盒子是“钩子”(剧作中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或凝聚主要人物行动的物件),本以为是环形时空后来通过有不同内容的盒子打破传统的环形,而变成平行。

我以为这到头了,直到终于在最后二十分钟里,随着Mike字条的出现,人物之间的冲突爆发导致了无数个平行时空交错事实的呈现——相信大家看到那里的时候都脑洞大开。虽然说“12年的旧情”这个人物冲突有点生硬但是因为本身这群人就是多年的好友,从这个剧情角度说也算合情合理,足够让Hugh情绪躁动。而脑洞开到最大的时候就是平行时空中,无数无数个自己,在每一个选择点,作出的不同决定,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蓝色荧光棒的Mike担心红色Mike酗酒一无是处,而决定出去解决掉那个无用的自己,后来因为害怕并未实施;过一会这个MIke回来以后就自己拿起了酒瓶子开始喝酒,颓废沮丧,显然就是之前的Mike最看不起的那一种人格;但是在最后另一个绿色Mike冲进门内对着Mike挥拳将其打晕——平行时空中总有另一个自己选择了你没选的那个行动。

Lee和Beth在厨房关于“干花很cute在哪里买的” 的对话(在Galaxy商店也是暗示宇宙,呼应一下片尾曲),也让Emmy几乎崩溃,因为她意识到这个小情景她自己已经经历过一遍,而那一遍是在蓝色荧光棒那个房子里聚会还没真正开始时候发生的(影片开头寒暄处)。电影中的平行时空比大多观众脑海中对于它的印象要更加的专业高深,并且具理论支撑。不止一个时空是平行的,甚至连时空中每一段情景(干花、一小瓶药物、照片、提示物)都是具有可重复性且彼此之间毫不相干。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难以找到一个废镜头。从一开始打电话,到女主角进屋,开始多人对话,每一句对话,对应其他相关人的反应镜头。因为个人本身不喜欢手持镜头,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多反应镜头并且有的给的很隐晦整个画面大部分都是过肩,人脸占很小的部分。如此构图我以为只是为了表现电影的记录性,很没用一直觉得很啰嗦,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那很巧妙,创作者很聪明,懂得借用镜头的视角把观众拉进这个屋子来,这不就是平时聚会大家的样子吗别人说一句话,我们的眼睛总会扫过一些人的脸看到他们的反应。并且越到后来,当我已经习惯了反应镜头,才发现越往后随着穿越的次数越多,大家的反应也渐渐不同。

女主角发现了,我们也发现了,脑洞也就开了。

平行世界有,哪儿都有,就在你身边。你和朋友吃个饭的时候,人家上个厕所回来,就已经不再是刚才的那一位了。

没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残酷到你根本不会知道你自己随时也会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你也不是刚才的自己了。

永远不会察觉,这是最残酷的地方。

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许另一个我也在思考,但是我们彼此互不干涉,如果没有彗星的干扰,我们不会遇见的。

【自在的丢的回答(0票)】:

先来说一下,很多烧脑电影都是借由哲学、各种物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种种人们似懂非懂的学科来做逻辑线的,无疑这都让故事编的可信又可怕,关键还烧脑。这里我要说其实大多数他们的理论依据都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说理论错误,而是使用不当或者偷换概念。这就好像前两年出现过的那种数学小段子,“谁给谁多少钱,谁又给谁多少钱,一圈下来多了或者少了多少钱”种种,其实里面都是有问题的,只是说的人刻意掩盖或者夸大了不同的部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如果你亲身经历往往反而会更清晰。另一方面一些理论你可能并不是很理解,特别是物理方面仅用语言表达会有很多奇异,以至于违背一些基本逻辑,比如电影中套用到的“薛定谔的猫”。综上,我此称之为“旁观者迷”之症。

所以如果你觉得脑子用不过来的时候请不要执着,你完全可以停下来去搜索一下影片中你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玻璃器皿制作工艺”、“欧洲各民族起源与融合”以及“小米屏幕抗摔震裂碎试验”等等

首先抽两句电影中关键的话来做个引子

“不,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做任何事。”(在刚开始因为盒子他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

“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当某女士被怀疑用药的时候)

第一句话就像圣经里说的原罪,自上而下;第二句话则是开启黑暗的咒语,自下而上。

当Bi站第一句“平行世界”弹幕刷出来后,我就预感到接下来的五秒钟内“平行”党们就会像思聪老婆团一样汹涌而至,平行世界你们都懂吧?弹幕恰好表现了一种障眼法 。假设后面的人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平行世界”四字,只是看到第一个人之后怒刷一下弹幕(事实上不少),那么这是一个时间、逻辑上上都连贯的事件。但换做一个不了解弹幕党的人,他可能会觉得竟然有那么多人在同时都想到了平行世界,那么“想到平行世界”这个事件线段本身就平行了。所以所见并非事实。

电影中最初的一层便是平行线。人们发现异常之后很快想到自己陷入了平行世界,有跟他们一样的人,一样房子,做着一样的事情(WTF,正常人遇到这种事会这么精分?)。他们提出各种看法,有的觉得应该继续保持平行不要互相影响,有的提出要主动去熟悉对方乃至杀掉。OK,这都是幼稚的想法。

每一个线索都是一个节点(号码,颜色,随机物),每一个节点都分叉出新的平行。其实这里为了效果客观放大了线索使之成为一个更具象的东西,事实上一次呼吸的异常、一个莫名的心跳就已经分叉了无数节点。所以无论你如何保持不相互影响都是没有用的,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行而动态本身保持的就是不断分叉的“动”。

不要在意这个故事里有多少个小屋的存在,小屋有无穷多个,小屋只有一个。从A1到A100,你可以是一百个不同的A,换个角度你只是A。从B1到B100,你可以是一百个不同的B,换个角度你只是B。。。。

电影前期从物理角度解释过一些,这里就有个小BUG。无论是塌缩还是共同存在互不影响都是对的,但是电影中他们实际已经影响了,既然A1已经影响B1了,那么A1也会影响A2,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成立了,因为A1选择性的进行了影响,而这个选择是逻辑的而非物理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彗星来的那一夜解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