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网格中画△abc关于x轴对称图形ppt的图形△ (2)在x轴上画出点p,使得bp十cp最

第25章《图形的变换》中考题集(30):25.3 轴对称变换
解答题1.如图,梯形ABCD中,AB∥DC,∠ABC=90°,∠A=45°.AB=30,BC=x,其中15<x<30.作DE⊥AB于点E,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F处,DF交BC于点G.(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BF的长.(2)设四边形DEBG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参考公式: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4a)].2.已知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位置如图,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沿线段AD向终点D运动,点Q沿折线CBA向终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菱形ABCD的边长是、面积是、高BE的长是;(2)探究下列问题:①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在线段BA上时,求△A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大值;②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k个单位,在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有相应的k值,使得△APQ沿它的一边翻折,翻折前后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探究当t=4秒时的情形,并求出k的值.3.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0,点P在矩形的边DC上由D向C运动.沿直线AP翻折△ADP,形成如下四种情形.设DP=x,△ADP和矩形重叠部分(阴影)的面积为y.(1)如图丁,当点P运动到与C重合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y;(2)如图乙,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翻折△ADP后,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这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等于多少?(3)阅读材料:已知锐角α≠45°,tan2α是角2α的正切值,它可以用角α的正切值tanα来表示,即2(α≠45°).根据上述阅读材料,求出用x表示y的解析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提示:在图丙中可设∠DAP=a)4.如图1,B是长度为1的线段AE上任意一点,在AE的同一侧分别作正方形ABCD和长方形BEFG,且EF=2BE.(1)点B在何处时,正方形ABCD的面积与长方形BEFG的面积和最小,最小值为多少?(2)若点C与点G重合,M为AB中点,N为EF中点,MN与BC交于点H(如图2所示),将△OMA沿直线DM,△MNE沿直线MN分别向矩形AEFD内折叠,求四边形DMNF未被两个折叠三角形覆盖的图形面积.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4,将矩形沿对角线AC剪开,解答以下问题:(1)在△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60°,△A1CD1是旋转后的新位置(图A),求此AA1的距离;(2)将△ACD沿对角线AC向下翻折(点A、点C位置不动,△ACD和△ABC落在同一平面内),△ACD2是翻折后的新位置(图B),求此时BD2的距离;(3)将△ACD沿CB向左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x(0≤x≤4),△A2C1D3是平移后的新位置(图C),若△ABC与△A2C1D3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OABC的边OA在x轴上,∠B=60°,OA=6,OC=4,D是BC的中点,延长AD交OC的延长线于点E.(1)画出△ECD关于边CD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E1CD,并求出点E1的坐标;(2)求经过C、E1、B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3)请探求经过C、E1、B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P、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CD相似?若存在这样的点P,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这样的点P,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矩形OACB的边OA,OB分别在x轴上和y轴上,线段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个根,且OA>OB;点P从点O开始沿OA边匀速移动,点M从点B开始沿BO边匀速移动.如果点P,点M同时出发,它们移动的速度相同,设OP=x(0≤x≤6),设△POM的面积为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连接矩形的对角线AB,当x为何值时,以P,O,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3)当△POM的面积最大时,将△POM沿PM所在直线翻折后得到△PDM,试判断D点是否在矩形的对角线AB上,请说明理由.8.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B=30°)绕直角顶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α<90°),再沿∠A的对边翻折得到△A′B′C,AB与B′C交于点M,A′B′与BC交于点N,A′B′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CM≌△A′CN;(2)当∠α=30°时,找出ME与MB′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9.如图1,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AD于F.(1)求证:①△AEF≌△BEC;②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HK为折痕,求sin∠ACH的值.10.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1)求证:B′E=BF;(2)设AE=a,AB=b,BF=c,试猜想a,b,c之间的一种关系,并给予证明.11.△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画出将△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A2B2C2;(3)求∠CC2C1的度数.12.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平纸片,如图(1);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得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再次展平后连接DE、DF,如图2,证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13.如图,△ABC中,AB=2,BC=2,AC=4,E,F分别在AB,AC上,沿EF对折,使点A落在BC上的点D处,且FD⊥BC.(1)求AD的长;(2)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4.如图,BD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1)请用尺规作图:作△BC′D与△BCD关于矩形ABCD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对称(要求:在原图中作图,不写作法,不证明,保留作图痕迹).(2)若矩形ABCD的边AB=5,BC=12,(1)中BC′交AD于点E,求线段BE的长.15.如图,△ABC内接于⊙O,AD⊥BC,OE⊥BC,OE=BC.(1)求∠BAC的度数;(2)将△ACD沿AC折叠为△ACF,将△ABD沿AB折叠为△ABG,延长FC和GB相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3)若BD=6,CD=4,求AD的长.16.已知:如图1,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边DC上的动点P重合(P不与点D,C重合),MN为折痕,点M,N分别在边BC,AD上,连接AP,MP,AM,AP与MN相交于点F.⊙O过点M,C,P.(1)请你在图1中作出⊙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与是否相等?请你说明理由;(3)随着点P的运动,若⊙O与AM相切于点M时,⊙O又与AD相切于点H.设AB为4,请你通过计算,画出这时的图形.(图2,3供参考)17.如图,AB,AC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C,连接OB,OC,在⊙O外作∠BAD=∠BAO,AD交OB的延长线于点D.(1)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进行证明;(2)如果⊙O的半径为3,sin∠OAC=,试求切线AC的长;(3)试说明:△ABD分别是由△ABO,△ACO经过哪种变换得到的.(直接写出结果)18.如图,已知矩形ABCD内接于⊙O,BD为⊙O直径,将△BCD沿BD所在的直线翻折后,得到点C的对应点N仍在⊙O上,BN交AD与点M.若∠AMB=60°,⊙O的半径是3cm.(1)求点O到线段ND的距离;(2)过点A作BN的平行线EF,判断直线E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直径,∠CAB=30°,CD⊥AB于点D,(1)若CD=,求⊙O的半径;(2)把△ACD沿AC折叠得到△ACE,求证:EC是⊙O的切线.20.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21.已知:如图,△ABC关于y轴对称,点B、P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是点C、Q.BP=AP=2,且P点坐标为(-1,0).(1)分别写出Q点和C点的坐标,并指出△ABP关于y轴的对称三角形;(2)M为线段CQ上一点,若以x轴为旋转轴,旋转△PAM一周形成的旋转体的全面积为5π,求线段AM的长;(3)N为线段AM上一动点(与点A、M不重合),过点N分别作NH⊥x轴于H,NG⊥y轴于G.求当矩形OHNG的面积最大时N点的坐标.22.已知点P(a+1,2a-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三个机战的坐标分别为A(-6,0),B(6,0),C(0,4),延长AC到点D,使CD=AC,过点D作DE∥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求D点的坐标;(2)作C点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F,分别连接DF、EF,若过B点的直线y=kx+b将四边形CDFE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确定此直线的解析式;(3)设G为y轴上一点,点P从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出发,先沿y轴到达G点,再沿GA到达A点,若P点在y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它在直线GA上运动速度的2倍,试确定G点的位置,使P点按照上述要求到达A点所用的时间最短.(要求:简述确定G点位置的方法,但不要求证明)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过点M(3,0),且平行于y轴.(1)如果△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0),B(-1,0),C(-1,2),△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是△A1B1C1,△A1B1C1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是△A2B2C2,写出△A2B2C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2)如果点P的坐标是(-a,0),其中a>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点P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是P2,求PP2的长.25.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以小正方形互相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建立直角坐标系.(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B,C分别和A1,B1,C1对应;(2)平移△ABC,使得A点在x轴上,B点在y轴上,平移后的三角形记为△A2B2C2,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其中A,B,C分别和A2,B2,C2对应;(3)填空:在(2)中,设原△ABC的外心为M,△A2B2C2的外心为M,则M与M2之间的距离为17.26.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27.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的另一半.(说明:画出半圆给2分,画出矩形给2分,画出其它过1分)28.观察右面两个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②,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①(填序号);(2)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其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要求: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9.点A(-1,4)和点B(-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点A、B分别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A1、B1,请画出四边形AA1B1B;(2)画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A1B1B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并且每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30.图①、图②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上.(1)在图①中确定格点D,并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②中确定格点E,并画出以A、B、C、E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满分8分)在如图10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并写出点B2的坐标;(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画出放大后的△AB3C3.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满分8分)在如图10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并写出点B2的坐标;
(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画出放大后的△AB3C3.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满分8分)在如图10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并写出点B2的坐标;(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画出放大后的△AB3C3.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在5×5正方形网格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1)在MN上找一点C,使△ABC
练习题及答案
在5×5正方形网格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1)在MN上找一点C,使△ABC的周长最小;(2)在网格中作出点P,使△ABP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且点P要在格点上,则这样的点P有多少个?
所属题型:解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作B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D,连接AD交MN于C,则此时△ABC的周长最小.(2)如图所示当BA=BP时,符合条件的点有:Q、Z、E、L、F、W共6个,当AB=AP时,符合条件的点有:T、G、H共3个∴这样的点P有9个.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在5×5正方形网格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1)在MN上找一点C,使△ABC”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勾股定理、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数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是指至少有两边等长或相等的三角形,因此会造成有2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边称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边称为底边,相等的两个角称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其余的角叫做顶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重心、中心和垂心都位于顶点向底边的垂线上。该线也是底的垂直平分线及中线,以及顶角的角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可以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是底边和腰等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特殊形式。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直角,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
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等腰三角形定理
若一三角形的二边相等,则二边的对角相等,此定理列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称为驴桥定理,也是等腰三角形定理。驴桥定理是在几何原本的前面出现的较困难命题,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门槛[3],无法理解此一命题的人可能也无法处理后面更难的命题。
驴桥定理的逆定理是若一三角形的二角相等,则二角的对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全等
若二等腰三角形,其腰相等,底边也相等,即可以用SSS全等证明二个等腰三角形全等,而三角形的角可以用余弦定理求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其它图形的关系
1、二个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鹞形,此鹞形有一个对称轴,即为二等腰三角形的高。
2、二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菱形,此菱形有二个对称轴,包括二等腰三角形的高,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3、圆锥的投影图中有一面即为等腰三角形。
4、将扇形的二半径和扇形的弦相连,也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名称:
轴对称定义:
轴对称或线对称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更广泛的对称形式为旋转对称。
轴对称定理: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他们的对称轴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定理2的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轴对称图形举例:
例如: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和 圆和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 轴对称图形2 示例 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但轴对称图形最少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要特别注意的是线段,它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 -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
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
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画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蝴蝶也是一种轴对称图形
2、找出图形关键点到 对称轴的距离。&
3、找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
1、找出图形的一对对称点。&
2、连接对称点。&
3、过这条线段的中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
考点名称:
勾股定理又称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简称&毕氏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说明,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古称勾长、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古称弦长)的平方。反之,若平面上三角形中两边长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边长的平方,则它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是第三边)
⑴勾股定理是联系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的第一定理。
⑵勾股定理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从而深刻揭示了数与量的区别,即所谓&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第一次数学危机。
⑶勾股定理开始把数学由计算与测量的技术转变为证明与推理的科学。
⑷勾股定理中的公式是第一个不定方程,也是最早得出完整解答的不定方程,它一方面引导到各式各样的不定方程,包括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另一方面也为不定方程的解题程序树立了一个范式。
勾股定理的应用:
从勾股定理出发开平方、开立方、求圆周率等,运用勾股定理数学家还发现了无理数。
勾股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较早的应用案例有《九章算术》中的一题:&今有池,芳一丈,薛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薛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几何?答曰:&一十二尺&。
勾股定理的形式:
如果c是斜边的长度而a和b是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勾股定理可以写成:
如果a和b知道,c可以这样写:
&如果斜边的长度c和其中一条边(a或b)知道, 那另一边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在5×5正方形网格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1)在MN上找一点C,使△ABC”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轴对称图形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