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之炎热的世界上最小动物是什么么

动物世界十大致命的动物 吸人血续命!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动物世界十大致命的动物 吸人血续命!
       七鳃鳗  单从外形来看,七鳃鳗可能就会使某些人做恶梦了。这是一种基本生活在水下的软骨鱼类,长有数目众多的牙齿,体长从13厘米到100厘米不等。  七鳃鳗属于无颌类,在类似吸盘的嘴巴里长有许多刀片般锋利的牙齿。它们会咬住鱼的侧面,在搭便车的同时享受一顿大餐。尽管外形可怖,但只有极少数七鳃鳗攻击人类的案例。  在吸血鬼中,七鳃鳗可以说是最为古老的。化石证据显示,七鳃鳗以同样的形态在大海里已经存在了超过3亿年。它们吸食史前鲨鱼的方式与现在几乎没有差别。  吸血蝠  在自然界的吸血鬼中,吸血蝠可能是名声最响亮的,它们也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只依靠血液维持生命的物种。这些夜行性的蝙蝠白天在洞穴中睡觉,夜间出来觅食,常常数百只组成群体活动。  吸血蝠通常以动物的血液为食,而且偏爱牲畜,目前还没有吸食人体血液的记录。鲜为人知的是,吸血蝠在大快朵颐之前,通常是先落到地上,然后再靠近沉睡中的猎物。  虽然臭名昭着,但吸血蝠对待同类却十分友善。当吸血蝠饿了的时候,它可以向同类&乞讨&一些食物,而对方也会将胃中最近吃下去的一些血液反刍出来,与其分享。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特征反映了动物界中的互惠利他主义。听起来是不是会让你感到些许温馨呢?   蚊子  作为体型精巧的吸血机器,蚊子一直都是吸血动物中最典型的代表。对受害者来说,蚊子通常是不胜其烦的存在,而在那些疟疾或登革热等疾病流行的地区,蚊子则是严重的健康威胁。  我们都知道蚊子具有针头一样的口器,但实际上,蚊子的口器可以分为6个部分,分别用于穿刺、紧咬受害者的皮肤以及吸食血液。蚊子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剂,能够使血液在吸食过程中不致凝结。  只有雌蚊会吸食血液,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进行产卵。还有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满月的时候,蚊子的叮咬活动会增加差不多500倍。  吸血鬼雀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一种小型的雀类,被称为&吸血鬼雀&,这是因为它们的食谱中包括了其他鸟类物种&&最常见的是蓝脚鲣鸟&&的血液。  这种雀鸟会啄咬其他鸟类,然后舔食对方受伤流出来的血液。不过,血液只是它们食谱中的一部分,它们也会取食植物种子、吸食花蜜,偶尔偷一些鸟蛋来吃。   水蛭  这是许多人夏天游泳时的噩梦。水蛭的吸血习性臭名昭着,甚至其英文名(leech)都有&榨取他人金钱者&的含义。此外,水蛭还曾被广泛用于放血疗法中。  作为环节动物门的一员,水蛭具有与其他许多蠕虫一样的特征,如雌雄同体等。在进食的时候,水蛭会用吸盘钩在受害者的皮肤上,释放麻醉剂,从而防止被受害 者发觉;这些麻醉剂也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能使伤口持续流血。当水蛭吸饱了血之后,会从受害者身上自动掉下来,慢慢进行消化。  水蛭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很常见,它们会以多种不同的物种为宿主。由于抗凝血剂的作用,被水蛭吸附的伤口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痊愈。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蛭头尾两端各有一个吸盘。  吸血乌贼  这是一种生活在800米以下深海里的古老生物,或许是这份榜单中最为神秘的动物。不过,吸血乌贼上榜的原因主要是其名字和诡异的外形。最近的研究证据显 示,它们可能都算不上是掠食动物,而是深海中的清道夫,以浮游生物、藻类以及海底碎屑&&包括其他海洋生物的遗骸碎片&&为食。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吸血乌贼确实拥有一副令人恐惧的外形,包括一对巨大、吓人的蓝色眼睛&&据称与狗眼一样大&&这使它们在暗黑的深海中拥有视觉上的优势。吸 血乌贼拥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防御机制,即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将长有尖刺的触手向外翻,盖住身体,从而形成一个保护网。   长红锥蝽  这是一类侵略性很强的掠食性昆虫,其中一些种类,如长红锥蝽(学名:Rhodnius prolixus),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完全以血液为食。锥蝽还是南美锥虫病的主要传播者。  锥蝽的唾液中含有麻醉剂成分,因此被叮者不会感到疼痛。它们也被称为&接吻虫&,听起来似乎很罗曼蒂克,但事实上,这个名字来源于它们独特的吸血方式:专门叮咬人的面部,特别是嘴唇和眼睛附近皮肤较薄的区域。  臭虫  如果有什么生物比七鳃鳗还可怕的话,那必属臭虫无疑,城市居民对这些小昆虫具有单纯的恐惧。与吸血鬼一样,它们会在夜间出来,吸食那些毫无防备的沉睡者。  臭虫不间断的叮咬能导致瘙痒、疹子和精神上的紧张。它们通常躲藏在床垫和木制品中,非常难以根除。那些严重受其侵扰的人往往将衣物被褥烧掉,甚至搬家。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DDT的大规模使用,臭虫基本上从西方的大城市中消失了。但近几十年来,臭虫在世界各地的卧室中又有了飙升的趋势,甚至出现了 新的抗药性迹象。在我们的祖先还住在洞穴里的时候,臭虫就已经以他们的血液为食;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似乎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胃口十足。
收录时间:日 00:39:06 来源:科技讯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上传时间:
动物世界之鸟类4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播放次数:112,042
动物世界高清视频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世界:还是原创之六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黄蓉软猬甲是件宝物,大家都会想到一种--刺猬,靠刺户外自己也不少见,豪猪、刺豚、澳洲棘蜥(见下图)都是代表。我们看到更多的古装片,那铠甲金光闪闪,尤其三国之类大型战争场景,冷兵器时代都是靠铠甲来保护自己,这灵感是不是来自那稀奇古怪穿山甲呢?穿山甲可是自古以来的异兽了,一身古怪打扮,绝对算是世上奇物之一。&&&
亚洲有穿山甲,非洲还有树穿山甲,美洲则有一种类似穿山甲的动物---犰狳,这也是大名鼎鼎的动物,是美洲标志性动物之一,一身铠甲,这二者何其相似。铠甲对动物重要性何其之大,连爬行动物也铠甲包装自己,如著名的犰狳蜥(见上图)。
6、穿山甲VS犰狳
&&鳞甲目鲮鲤科
贫齿目犰狳科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穿山甲是的动物,善于挖掘打洞,连电视剧《东渡记》中的穿山甲妖精都很厉害,这种一身铠甲的动物在动物界里谈不上刀枪不入,但一般的猛兽还真对此无可奈何,少有天敌。
穿山甲,一般指的是中华穿山甲,为鳞甲目鲮鲤科(又称穿山甲科鲮鲤属动物,是我国常见的穿山甲。该科现存1属7种,其中非洲4种,亚洲南部3种,我国可见中华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见上图)两种。也有人将非洲的单列为一属,如南非穿山甲(见上图)。
&&& 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树栖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长尾穿山甲(见上图)有很长的尾,尾部有缠绕性。各种穿山甲外形上大体相似,只是大小和尾部的长度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小型种类体重1-2公斤,而非洲的大穿山甲(见上图)体重可达25-35公斤。
穿山甲类为鳞甲目,也是数量稀少的一目,跟土豚有点类似,不过穿山甲种类有7种,还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除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见上图)外,还有非洲的南非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大穿山甲,树穿山甲(见上图)。中华穿山甲在我国被列为2级保护动物。
中华穿山甲,别名穿山甲、鳞鲤、陵鲤、龙鲤、石鲮鱼,为鳞甲目鳞鲤科鳞鲤属地栖性动物。体长34~92厘米,尾长20~35厘米,体重2~3
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
片。鳞片黑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穿山甲分布于中国南部、尼泊尔、中南半岛等地。我国有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华南亚种和海南亚种。
&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
穿山甲跟贫齿目的食蚁兽、管齿目的土豚有点类似,都善于挖掘,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不过穿山甲洞穴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夏天住的夏洞,结构比较简单,通风凉爽,冬天住的冬洞,背风向阳,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穿山甲舌头较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蚊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舐食白蚁、蚁,也食蜜蜂或其他昆虫。
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爱清洁,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穿山甲4~5月交尾,12月或翌年1月产仔。幼仔伏于母兽背部,随之外出活动。小穿山甲在产出后6个月跟随母体外出活动觅食,6个月以后便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提到亚非的穿山甲,美洲人自然会自豪地说到犰狳。犰狳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动物,活像一个“古代武士”,全身披挂,坚甲护身,可以达到御敌自卫的目的,因而又有人称其为“铠甲鼠”。
犰狳,又称“铠鼠”,俗称“披甲猪”,怪模怪样,长相介于猪和穿山甲之间,体态和形状又像只身披铠甲的大老鼠,可算是动物拼图。满身铠甲的犰狳跟穿山甲不是亲戚,到是跟美洲的食蚁兽、树懒等树栖动物血缘最为接近,都是贫齿目动物。
犰狳是贫齿目犰狳科一类动物的统称,种类较多,如倭犰狳属的倭犰狳(见上图)是最小的犰狳,数量稀少,属于高度濒危物种。大犰狳属的王犰狳,又称大犰狳、巨犰狳(见上图),身长可达100cm,尾长50cm,体重60千克,有半只猪那么大,属犰狳中的老大,也是该科代表种。犰狳属的九绊犰狳(见下图)是美国仅产的一种犰狳,也是最喜群居的一种犰狳。
犰狳主要栖息在树林、草原和沙漠地带,家族兴旺,8属20种,构成庞大体系。该家族分成如下几类:三绊犰狳、六绊犰狳、九绊犰狳。球犰狳属的三绊犰狳(见上图)。六绊犰狳属的六绊犰狳(见下图),小犰狳属的小犰狳(见下图)。
&& 犰狳的铠甲很独特,由许多小骨片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物质,异常坚硬。虽然犰狳的整个身体都披着坚硬的铠甲,但这却不妨碍它们的正常活动甚至快速奔跑。原来犰狳只有肩部和臀部的骨质鳞片结成整体,如龟壳一般,不能伸缩;而胸背部的鳞片则分成瓣,由筋肉相连,伸缩自如。
&&&&大犰狳,体长可达
1米,体重45~50千克,全身暗褐色,四肢均5指、趾。九绊犰狳,身上有9条活动的条带,体长50厘米以下,体重5~8千克,背部浅褐色与浅黄色,前足4指,后足5趾。小帔蓬犰狳,体形最小,体长12厘米,体重0.1千克,盔甲粉红色。
犰狳均是地栖生活,属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是杂食性,多吃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小蜥蜴、鸟蛋、坚果和蛇类等。多种犰狳能消灭害虫和毒蛇,犰狳也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
犰狳在哺乳动物目中,是具备最完善的自然防御能力的动物之一。其防御手段可概括为:“一逃、二堵、三伪装”。逃跑的速度相当惊人,犰狳具有令人吃惊的嗅觉和视觉,处境危险时,能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犰狳打洞高超,打洞速度非常快。犰狳逃入土洞以后,用犰狳的尾部盾甲紧紧堵住洞口,好似“挡箭牌”一样,使敌害无法伤害它。犰狳善于伪装,全身蜷缩成球形,身体被四面八方的“铁甲”所包围,让敌害想咬它也无从入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齿咬不破,用拳打不疼,用脚踢不伤的家伙。&
犰狳栖息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洞穴或自掘的洞穴里,栖息处可以是茂密的灌木丛、草地、荒野,通常还有一处浅塘或泥坑用来浴身。有的犰狳能打几个洞穴,每个又都有几处出口。这些洞口隐藏在树根间、空树干里或堤脚下。
犰狳是贫齿目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如披毛犰狳属的披毛犰狳(见上图),广绊犰狳属的德氏广绊犰狳(见上图),所有种类都有保护作用的盔甲。但因栖息地被破坏以及食肉动物的侵害,分布范围日益缩小,有的近于灭绝。    
文章作者:
鸟类网猜你喜欢:
鸟类网推荐阅读: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7:22:00 | Processed in 2.09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这种动物叫什么?以前在动物世界上见过,但不知道是什么.
这个是猫鼬猫鼬又名蒙哥,直立身高仅12英寸,一种小型、花面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地球上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作为獴科动物之一,这种可爱、早熟且喜欢群居的动物,性情凶暴起来足以杀死一条眼镜蛇href="/view/116802.htm" target="_blank">/view/116802.ht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猫鼬是一些电视节目对他的俗称,它既不是猫,也不是鼬,它的学名叫细尾獴,是一种獴科动物
中文学名叫狐獴,通称猫鼬、细尾獴、沼狸等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最炎热的大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