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起亚技师都是厂方直接培训嘛

您现在的位置:
济钢第一炼铁厂炉前总技师 贾广顺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济钢第一炼铁厂炉前总技师贾广顺
  编者按在全国上下学习“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的热潮中,我们发现了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一线工人贾广顺。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炉前工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变成
了一名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干将,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树立了好榜样。本报今天刊登长篇通讯《一位普通工人的情怀》,向读者介绍贾广顺和他的事迹。
  被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广大职工誉为“技改大王”、“炉前革命第一人”的贾广顺是位50多岁的山东汉子,质朴,忠厚,在炉前工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他手上那隐约可见的点点疤痕以及洗得发白的工装上残留的油渍,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烈火熊熊的高炉……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干好活,是咱工人本分”
  炉前工是钢铁业中最艰苦的工种,那离地20多米高的炉台烟尘弥漫,奔流的铁水温度高达1400℃。在这样的岗位上贾广顺一干就是20多年,但他无怨无悔:“一看见铁水奔流,我就心花怒放。”
  1983年3月,三十出头的贾广顺从黄台铁矿调到济钢炼铁厂,在2号炉前干活。不久因炉缸冻结进行抢修,汗流浃背的师傅们告诉他:“铁水凝结的时间越长越影响开炉,高炉不出铁厂里就没法炼钢!”贾广顺感到了手中大锤的分量,每锤下去都与全厂效益密切相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职尽责干好活,这是咱工人的本分。”
  贾广顺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工友和领导的肯定,很快就被提拔为副班长、班长、炉前技师。此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故。那是1989年,他的上任技师率人前去开炉,万万没想到煤气泄漏,夺去了这位技师和两位工友的生命。血的教训使贾广顺认识到:责任大于天!要担负起炉前的大任必须敬业,要敬业必须专业。于是每次出铁放渣,他都把相关数据记录下来,炉炉对照,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不断整改,几年下来仅数据记录本就攒了一大摞。“放炮”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危险活,一炮下去不仅关系到铁水的质量、产量,而且稍有闪失奔腾的铁水就会喷溅出来,轻者烫伤、重者人亡。每次“放炮”他都亲自上阵,亲自选炮眼、装炮料,亲自发炮,炮炮皆准。工友们钦佩地说:“贾技师每次都自担风险,把安全留给了我们。”
  1994年贾广顺担任了炉前总技师,从1号炉到6号炉,哪里有难题,他就盯在哪里,直到圆满解决为止。那一年2号炉炸瘤,工人换了一班又一班,而他坚持了三天三夜,从炉台到炉顶沿着24米高的狭窄梯子上上下下跑了近百趟,行程近5000米。72个小时下来,这个铁打的汉子瘫坐在地上,双脚肿胀得几乎失去知觉。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摇摇头,深呼几口气,又挣扎着站起来奔向岗位。
  工友们常说:“有贾广顺在,我们就有主心骨,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能泰山压顶不弯腰。
  勤于思考――“用心、用脑去干活”
  随着工艺、设备、材料的不断更新,对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贾广顺意识到仅靠吃苦流汗不行,要用心、用脑去干。1991年他参加了济钢职工大学高级工培训班,这对文化基础不足初中、握惯了大锤的贾广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倔强的贾广顺,他不懂就问,晚上下班回家,捧着专业书啃到半夜。妻子心疼地劝他:“人家都说40不学艺,你都过了40岁,别点灯熬油遭这份罪了,咱干好活不就行了。”他说:“过去靠力气干活,现在得靠知识干活,不学先进知识怎能干好活?”就是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硬是完成了7个月的培训,系统学习了炼铁工艺和烧结球团、耐火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各科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
  勇于创新――“窍门遍地有,看你找不找”
  贾广顺从1994年任技师至今仅10年,就拿下了15个在全国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的技改成果,并引发了一场炉前革命。
  他的创新之路是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起步的。“出铁口”和“出渣口”是炉前的关键部位,调控这两口的工具却是十多公斤重的大铁锤和钢钎,因此多年来衡量一个炉前工的技能,就看他大锤抡得如何、钢纤握得怎样。然而这种拼体力的操作很难保障“铁口”、“渣口”准时开启,不仅影响生产,而且经常发生事故。尤其是“出渣口”,一旦套口松动,冒渣是常有的事,……因此每到放渣时,从车间主任到班组长,一个个都紧张地盯着“渣口”,那焦急的眼神揪人心啊!已是炉前技师的贾广顺决心改变这样的劳动环境,改革笨拙的工具和传统的操作。
  他的想法一说出便遭到异议,很多人说:“多年来各地炼铁都是这样干,炉前工不抡大锤干啥?”
  贾广顺抚摸着手中的大锤,想到伤残的工友,心如刀搅。他望着新进厂的年轻后生,他们有文化可身单力薄,能甘心死拼体力抡这笨重的大锤吗?他们能像老一辈那样一班六七个小时把大锤抡得呼呼风响?时代变了,这个传统的章法也得变!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解决这个问题,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也是人想出来的。
  主意已定的贾广顺,首先瞄准了“渣口”这个老大难。经过对以往生产的详细分析,他找到了“渣口”难开的原因是“渣口区”不活,不活的原因是风堵耙压力低,而压力低的症结在气源。于是贾广顺大胆提出从气源入手进行改革。在厂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多次调试终于找到了最佳压力点,放渣时不用抡大锤敲打“渣口”,只要退下风堵耙,铁渣就顺利流出。这一技改成果迅速在全厂推广,险恶的事故被根除了,而且大大延长了渣口套的使用寿命,每年可创经济效益17万元!
  工友们向贾广顺伸出了钦佩的大拇指。贾广顺则感叹到:“窍门遍地有,看你找不找。”接下来他一鼓作气又改造了“铁口”,从此无论出渣还是出铁工人再也不用抡大锤、握钢钎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炉前革命。经过这场革命,劳动环境改善了,事故隐患根除了,生产水平提高了。经过这场革命,工人的劳动方式改变了,从流大汗、拼体力到靠技能、靠责任心。
  贾广顺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近几年随着冶炼强度的加大,高炉利用系数大幅度提高,炉前又出现了新的不适应。不适应就得改!于是他组织人员对炮泥进行多次攻关,改进后的炮泥保障了高炉从日产12次铁逐步发展到日产13次、14次乃至15次的需要;实施了炮泥配料―碾压―送泥―高炉车间接收泥等工序一一签字的“一条龙”管理制度,优化了炉前系统。
  治理污染是冶金行业的难点、重点。针对出铁冒黄烟现象,贾广顺与几名炉前技师一起攻关。他们先在开口机钻头和钻杆连接装置处进行改进,然后调整操作方法,将原来的用合金钻头一钻到底的操作方法,改为先用直径70L的钻头钻到一定深度,再更换直径为25L的自制圆钢钻头钻到底。这样一番技改使铁口孔道进一步缩小,不仅保证了出铁速度均匀稳定,而且大大减少了黄烟的外冒。不仅治理了污染,还节约了合金钻头,全厂6座高炉一年节约钻头费用达8.18万元,此法被济钢总公司命名为“贾广顺炉前开铁口新操作方法”。
  贾广顺的创新不是单枪匹马,而是率领众人共进。在技改上他善于分析、更善于总结,每取得一个成果,他都很快加以推广。比如在攻克渣口、铁口的奋战中,他将新的操作规则总结为“小角度、深铁口”操作法,工人们易学、易懂,很快就付诸实践。他还在工余时间,利用技改成果,结合炉前管理,自编了许多教材。他编写的《炉前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高炉大中修停、开炉炉前操作方案》及《炉前事故案例分析及考核办法》等,基本形成了体系。这些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操作性强,已成为济钢培训技师、技术骨干的乡土教材。
  在贾广顺的言传身教下,工友们拓宽了思路,开动了脑筋,开始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生产。担任技师这10年间,贾广顺率领炉前工用脑、用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佳绩,使济钢的冶炼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10年中全厂高炉前没有发生一次人身伤亡事故,创造了炼铁生产的奇迹。
  甘于奉献――“谁让咱是工人中的一员”
  贾广顺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他41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小儿子的生命,紧接着身有残疾的大儿子也因故身亡,转眼间两个孩子都离他而去。他被这意外的灾难几乎击晕了,懵懵中他那年迈的父亲承受不住失去孙子的痛苦,一下子中风瘫痪在床上;70多岁的母亲摔倒在楼梯上造成骨折;妻子受不了接二连三的刺激,精神几乎崩溃。好端端的一家6口人突然间死的死、病的病、残的残。作为一家顶梁柱的贾广顺当时悲愁之极、万念俱灰,每日以酒解愁,可酒醒之后又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在这段生活的煎熬中,厂党委、车间党支部和工友们都向他伸出了温暖之手,车间主任徐斌一连半个月天天下班去他家看望、劝慰。在众人的关怀下,他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还要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于是他鼓起生活的勇气,一面照料病中的亲人,一面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中。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大难后的他不仅明白了人生的责任,更深深感受到党的关怀,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有了人生更高目标的贾广顺,全身心投地入生产。然而从1994年至1997年,由于工作多次变动,他的入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有人劝他:“哪有入党积极分子考验时间这么长的,这年头哪有像你这样傻干的,别拿棒槌当针了。”
  贾广顺郑重地说:“党组织是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一个工人申请入党,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想做先锋队的一员,奉献自己的后半生。”他一腔赤诚,更加忘我地工作。日,贾广顺终于实现了夙愿,面对党旗立下誓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炼铁事业。
  多年来贾广顺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日下午,正在炉前工作的贾广顺见妻子从市里急匆匆赶来,心里“咯噔”一下,家里一定出事了!果然,他父亲病危。在领导和同志们再三催促下,贾广顺心急如焚地赶回家,父亲已处于弥留之际,他在床前守候了一夜。翌日清晨,他惦记着5号炉大修后要点火开炉,想赶回去。可话刚一出口立即遭到叔叔的反对:“你爸爸随时会咽气,你这当儿子的怎么能离开!”
  贾广顺含泪无语,心里却像开了锅,一面是即将离开人世的父亲,一面是即将点火的高炉,两边都需要他。他禁不住在院子中长叹:“忠孝难两全!”
  有着50多年党龄的姑姑深深理解贾广顺的心,她站出来说:“广顺回厂吧,你在这个岗位上就要负起责任!”
  贾广顺万分感激地看看姑姑,屈膝跪在父亲床前,泪流满面地磕了仨头,然后转身回到厂里直奔5号炉。他率领炉前工迅速完成了开炉前的准备工作,下午3时第一炉铁水顺利流出。当他拖着疲惫之躯往家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走了。
  此事传开后,许多人都敬佩贾广顺的奉献精神,也有人不理解:“你这样做图个啥呀?”他听后坦然地说:“我啥也不图。谁让咱是共产党员、是工人中的一员?是党员就得奉献!”
  结束语贾广顺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成长为一名引发炉前革命的“技改大王”,从靠拼体力干活发展到用心、用脑去创新,这一转变过程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工人阶级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在贾广顺身上,既有优良传统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又有勤于思考、勇于奉献的时代精神,这反映出的恰恰是新时期的工人本色。
稿件来源:
07-2207-2207-2107-2107-2107-1907-1907-1907-1907-1607-1607-1507-14404 The page does not exist!
Error 404 The page does not exist!
The page does not exist!
Guru Meditation:
V-cache server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电工技师培训的条件、时间 、费用和方式?(限北京)_百度知道奔驰保养技师北京在那考试!怎么报名!要培训吗!多少钱!没在4S店里呆过可以考吗?谢谢啊?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