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雁气功前64式讲解”是否真实,大雁气功前64式讲解的原理是什么,希望能从人体生理学讲解,谢谢

内脏康复的气功疗法--《中国残疾人》1999年01期
内脏康复的气功疗法
【摘要】:正 下肢伤残不能站立活动的人,内脏功能会受到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的疾病会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中医和西医虽有各种治疗,然而,下肢伤残的人行动不便,且医疗费用不断升高,看病困难多多。因此,有些朋友提出气功能否助一臂之力。这里介绍的智能气功练气八法中的《拉气法》可胜此任。
【关键词】:
【分类号】:R247【正文快照】:
下肢伤残不能站立活动的人,内脏功能会受到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的疾病会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中医和西医虽有各种治疗,然而,下肢伤残的人行动不便,且医疗费用不断升高,看病困难多多。因此,有些朋友提出气功能否助一臂之力。这里介绍的智能气功练气八法中的《拉气法》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明昌;[J];新中医;1980年06期
王伽林;[J];自然杂志;1980年03期
孙宜林;;[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12期
潘安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柳柏春;刘为文;;[J];江苏中医药;1980年05期
沈寿;;[J];中医药学报;1980年04期
农作来;[J];新中医;1981年11期
张炎;;[J];江苏中医药;1981年01期
沈寿;;[J];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07期
蓝醒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元诚;;[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Fenoglio F;Vidili MG;Dini D;Morasso G;Marchese MT;Fuda F;Wu Dao-LLi Xiao-M;[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殷杰;;[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苏生;;[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杜洛伊;刘小龙;;[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树德;;[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杨倩;;[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朱彦;;[A];HIV/AIDS防治知识培训班暨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5年
鞠高炉;;[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潘永华;潘黎;;[A];2006年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
彭海东;[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朱本浩;[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王俊;[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
王建璋;[N];保健时报;2004年
复康;[N];湖北科技报;2004年
巴茜;[N];鞍山日报 ;2006年
许俊芳;[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贺霖;[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王锦蓉;[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爱容;[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智能气功功法学
智能气功功法学
智能气功功法学
&&&&&&&&&&&&&&&&&&&&&&&&&&&& &&&B&&&&&&&&&&&&&&&&&&&&&&&&&&&&&&&&&&&&&&&&&&&&&&&&&&&&&&&&&&&&&&&&&&&
&&&&&&&&&&&&&&&&&&&&&&&&&&&&&&&&&&&&&&&&&&&&&&&&&&&&&&&&&
&&&& &&&&&&&&&& &&&&&&&&&&&&&&&&&&&&&&&&&&&&&&&&&&&&&&A
&&&&&&&&&&&&&&&&&&&&&&&&&&&&&&&&&&&&&&&&&&&&&&&&&&&&&&&&&&
& C&&&&&&&&&&&&&&&&&&&&&&&&&&&&&&&&&&&&&&&&&&&&&&&&&&&&&&&&&&&&
&&&&&&&&&&&&&&&&&&&&&&&&&&&&&&&&&&&&&&&&&&&&&&&&&&&&&&&&&&&&&&
&&&&&&&&&&&&&&&&&&&&&&&&&&&& C
&&&&&&&&&&&&&&&&&&&&&&&&&&&&&&&&&&&&&&&&&&&&&&&&&&&&&&&&&
ABCABCABC18105
的气进行混化,内混元的形神庄是与躯体混元气相结合,五元庄是与脏真混元气相结合,总的都是人体里面的气。如果单纯练内混元功,意识守在里面。智能功从捧气贯顶到五元庄,动作里面都包含有从里往外出,从外往里入,都有这个出入过程。实际上我们在练功时还不能完全这么区别开:这就是绝对的内混元,这是绝对的外混元,做不到。如外混元推、推出去,意念出去了;收、收回来,但当你做导引时,外导内行,意念从里面走,也是和里面的气相结合。搞外混元时,也会有与体内的气相结合;同样,我们搞内混元练功时,也会有与外面的气相结合,意念往外一放就出去了。但是,练内混元时是以人体里面为主,练横通又是里外出入。因为智能功练功的目的,就是把练功内外出入的层次一层层往里面深化进去。我们分阶段是为了讲着方便,练着方便,实际上硬要把它截然分开是作不到的。
&&&&&&&&&&&&&&&&&&&&&&&&&&&&&&&&&&&&&&&&&&&
&&&&&&&&&&&&&&&&&&&&&&&&&&&&&&&&&&& &&&&& &&&&&&&&&&&&&&&&&&&
&&&&&&&&&&&&&&&&&&&&&&& &&&&&&&&&&&&&&&&&&&&&&&&&&&&&&&&&&&&&&&&
&&&&&&&&&&&&&&&&&&&&&&&&&&&&&&&&&&&&&&&&&&&&&&&
&&&&&&&&&&&&&&&&&&&&&&&&&&&&&&&&&&&&&&&&&&&&&&&&&&&&&&&&&&&&&&
意识那个实体,那叫开悟;懂得意识什么都没有,那叫“解悟”,解悟不是功夫,最后要陷入“文字障”(佛家名词,是“烦恼障”之一。佛家有些道理讲得很细很深),被文字把你障碍住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气功的“理”,但“理”只能用来指导你更好地去练功,用“理”去琢磨、去分析、去体会,这是我们真练功时需要的东西。神念形、神观形也罢,神念气、神观气也罢,你得去体会气。如神入气中,怎么叫神入气中?我怎么在气当中?得去体会。一唱歌,就要体会怎么是我在它中,它在我中,慢慢地体会它,感觉它,感觉、再感觉。将来你洗澡时可以体会“我在水中”,可水没在你中,水没进去。喝一口,从嘴里喝进去还没在你当中,还在你外面哪!对不对?从你的嘴到肛门是个管,这个管还不是你的里边。从口腔到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都是在人体外面(如图),
&&&&&&&&&&&&&&&&&&&&&&&&
&&&&&&&&&&&&&&&&&&&&&&&&&&&&&&&&&&&&&&&&&&&&&&&&&&&&
&&&&&&&&&&&&&&&&&&&&&&&&&&&&&&&&&&&&&&&&&&&&&&&&&&&&&&&&&&&
&&&&&&&&&&&&&&&&&&&&
发表评论:
馆藏&2611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智能气功练功的三个阶段(文字细分版)
智能气功练功的三个阶段(文字细分版)
&&& 智能气功一开始练功是初级层次,慢慢练功到中级层次,再练功到高级层次。我们把练功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外混元阶段、内混元阶段、中混元阶段。
前几年有人说,“庞鹤鸣画蛇添足,混元气就混元气嘛,还来个外混元气,内混元气,中混元气。”其实,我们讲的是外混元阶段,哪有个什么外混元气!
我讲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是指练功的三个阶段而言的。这个“混元”我们在混元整体观里讲了,有它的名词概念,也有它的动词概念;它可以标志混元气,也可以说是“混化”的意思。混元气学说,混元气理论即混化理论,“混而化”。这里的“混元”是指“混化”而言。
第一,外混元阶段。外混元是指到外面去混化,两种以上的东西—混而化。
& & 什么叫“混化”,是指人体的意识和外面的气、大自然的气进行混化,而这个过程主要是在人体外面进行的,所以,我们称其为外混元阶段。这阶段练功主要在外面混化,然后往里面收。
& & 外混元包括三层意思:
&&&一层是指意念和外面在自然界的混元气进行混化。意注虚空、注花草树木都可以。意注虚空、意念往那里一放,我们的意念—意元体这种混元气—最根本的脑细胞的混元就散出去了,意念往虚空那里一放,和虚空一结合,就和虚空混元气混化了。
&&&这时,我们要想外面的虚空空空荡荡,空空荡荡又不能想成什么都没有,而脑子里应该是觉得外面有个东西,模模糊糊,恍恍惚惚的东西,意念往虚空一放、一推一拉,也要模模糊糊,恍恍惚惚有个东西才行。
如果是想象成什么都没有的空,就成为“顽空”了,这样,练功效果就差了。与其想得浓一点也不要想成没有。想成什么样子?下次讲课再具体讲。
简单说,不能想成什么都没有,要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例如,在天晴时,夏天的早上,往远处庄稼地里一看,似乎模模糊糊,象烟又不是烟,也不是雾,往上蒸发的那个东西。
看成是雾,气的颗粒太粗了,太大了。可是,没点具体东西又不好想。冬天,视力比较好的同学,早晨在阳光下看雪地,上面有白茫茫的一层,呜……晃晃悠悠地往上升,也行。如果什么都不看,就不好想了。
要想象有非常小的小颗粒,有了小颗粒的概念,小颗粒一动,脑子里就容易接受了。这就是外混元的一个层次、一个内容。再说一遍,要想虚空的混元气,一想虚空,虚空里空空荡荡。
会想的还可以这样想:你在这里练功,山围着你,你可以想山就是虚空,花草树木也是虚空,一聚,混元气都向我这里来了,但绝不能想具体的树,具体的山,应该是连山带海、带树空着一齐朝我这里聚。练功这么想,组场调气治病也这么想,混元气都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第二层是自己身体周围的气,这一层气,练功不练功不一样,一般不练功约五十公分左右,练功可能多一点。这个气,实际上是人体的气和外面的所交换的关键部位。你想外边大自然的混元气,意念一开,毛窍跟着往外开,人体的气也跟着往外来,以意引气,把里面
&&&的气引出来了,并往外张开,范围大了;想外边的混元气,意识和外边混元气结合,一加工,它就有了人体混元气的特征;这时再往回收,其实,还是你身体周围的这些混元气。
&&&如果为了更好地练,一开始意念想天边,想不过去怎么办?你就想周围,从周围一米远往回收,可是,周围有同学在那里练功,一伸胳膊通的是他们的气。所以,让同学们想虚空,想远一点,是避免周围的人对你的干扰。
&&&如果周围的人对你没有干扰,你可以就想一米远,一米五,两米这么个圈圈,一开,一合,一开、一合,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点。但是,如果摆脱不了受干扰,一开开到别人身上去了,这就不行了,所以,让你把意念放到外边去。
&&&我们讲外混元,人体周围身身这个混元气实际上是练外混元的一个根本部位。气机的混化,里边气一出来,外边的气浓了一点,多了一点、范围大了一点;往里一吸,原来里边的气往里走,外边的气也跟着往里走,这个地方就开始混化了,从远到近了。
&如果我们把第一和第二联系到一起,意念往外一开,意想天边,但不想具体路线,想完天边想体内,从外边到周围到体内,气跟着进来,就把大自然的气和自己周围的气结合在一起了,这是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就是周身的毛窍、穴道。毛窍、皮肤、人体里边的肠胃道、呼吸道这些皮表要和体外边进行交换,皮表要通透。如果我们经常注意这些皮表部分,混元气从里边呼呼地出来,呜呜地吸进去,很多很细的小孔是混元气进出的通道,混元气经过这些通道一出一进。一开始,可以先注意肉皮的汗毛孔,出来、进去,这也是外混元的内容之一。
& & 所以,我们每一个开合应该有这三个内容。书上说,一开开到天边,一收收回体内,书上是这么写的,其实,外混元包括有这样三个内容,也就是在个层次。一开始想天边、想体内最好想;再挂上想身体周围,难度就大上点。
有的人练不好,开始是想着身体,慢慢到周围,慢慢再向外开出去,成了以意领气;要不然就是:外开,先想里边,嘟,一下跳到外边去;内合,从外边,嘟,一下又跳到里边来,当中这个过程想不起来。
到了第三层,一开,得经过皮肤,呜……出去了,合,呜……进来了,这就更难一点。之所以给同学们讲这三个层次,是让大家懂得,平时练功要慢慢地去体会、去用。将来练捧气贯项法,就不能象过去那么练了;一推推到天边,一收收回体内;天边在哪—虚空,体内在哪—里边就行。
你们练就不能那么简单了。大学生就得有大学生的练法。一说天边,从里呼……开开,所有的毛窍开开,一开,气就自己往外跑了,意识里边的气孔多了,再想用意念领也领不上了。一开,气从毛窍、穴道经过身体周围向四面八方冲出去了;合,气从天边、从四面八方、人身体周围经过窍穴道进来了,一开一合就这样练。所以,练外混元也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懂得外混元这个内容,再看外混元的练功效应,就可以体会到,外混元效应有三点:
第一,可以强化人体与外界大自然的联系,一开、一合,内气出来,外气进去,这就把人与大自然的联系强化起来了,把人固有的联系功能加强了。
第二,能够更好地吸收外界混元气,变成自己的混元气。
第三,使人体功能状态从常态向超常态进展,可以体察到气,敏感的人可以直接产生各种功能,但这个功能比较低一点。当然,练捧气贯顶、练外混元,练法是直指本元的,可以直入上乘,但就一般来说,可以产生以上三个效应。
有人要问:练一个外混元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效应?甚至超常智能都可以练出来。确实,练一个捧气贯顶好多病就都练好了。现在外地介绍了不少经验:一办班七天到十天,就练捧气贯顶加上三心并站庄,有的地方三心并站庄都不教,有好多病就好了。
&&&从效应上讲,因为人和大自然的联系加强了,混元气吸收得多了,人体正常功能强化起来了,病自然而然好起来了。因为正常的人,不练功的人,正常生命活动就是这样维持的,也是这样进行的,人体里面各种正常功能所进行的与大自然界的物质的、能量的交换都是在外混元这个层次上进行的,呼吸、消化是这样,人体往外排泄废物也是这样,都是在体表进行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功能强化起来,人体正常健康水平就提高了。人得病,就是这个交换过程或吸收、或排泄障碍了,不正常了,这就是病;如果堵住不通了,一点也不通人就死了。
&&&这说明有时体内出现的变化现在的医学还解释不了。记得在70年代我在药厂当大夫时,一夜出诊,病人腹痛难忍,检查后知道他是气脉堵住不通了,于是给他扎了四针、扎进去然后捻针,带着气搓,搓,好多胶状的纤维都裹到了针上,针粗了一倍多,针上很多白粘的丝,起针时带出了很长很长的丝,四个穴位扎完,痛止住了。
哪个穴位不通,练功以后能感觉得出来。说明人体内某个气脉不通了,体内的组织液、津液就不能很好流通,并带有很大的粘度,应该是通气的地方变成粘的液状,气老不通能够死人。过去叫痧症。痧症有很多种,到底是什么病也不好说,很快能死人。
& & 人体的内气外气交换流通,一旦完全闭塞就死了。
我们练外混元就是使内外气要通,体表气要畅通,肠胃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要畅通,呼吸道、粘膜要畅通,越畅通功能越强,人的病就会好,人体的健康度就提高了。皮肤是这样,往深处去,每个内脏都有膜,那是内脏的“外”。
外混元是一层一层进行的,(如图)人的整体和大自然的内外交换在皮表(图中A部分),内脏器官内外交换在脏器膜(图中B部分),细胞也有膜(图中C部分),和周围组织进行内外交换,这样一层一层地交换,与外界大自然交换,人体内部组织互相也要交换。我们说的外混元主要指A部分,但将来讲混元时讲膜络之气,包括B部分也包括C部分。
讲外混元严格讲是指A部分,扩展起来说,B部分、C部分都属于外混元的范畴。不过,练气功人的外混元和正常人的外混元有一点不同。不练功人的外混元是不知不觉地自然进行的,它自己该开就开,该合就合,人没有主动性,不知道怎么样是好,也不知怎么避免坏。
&&&捧气贯顶法这个外混元,是我们知道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么一开一合、一出一入地进行的,在懂得人体生命活动这个规律以后,可以利用这个规律,通过意识活动来强化它,人就有了主动性了。
&&&一般的讲捧气贯顶法不讲究呼吸,自由呼吸,但真正熟练了,有的人与呼吸一配合,不知不觉一呼气就往外一开,吸气就往回一合。将来慢慢地功夫越上涨,呼吸就越慢,动作也就越慢,有的人可以一分钟作一个呼吸,或作二个呼吸,推收的动作相应也是一分钟一次或两次。
&&&一开始做不到,还得十来个呼吸,普通人是一分钟18次,以后10次、5次呼吸,慢慢地开合就会自然地与呼吸相结合了。一呼气开出去。但是我们一般讲功时,不要讲这个东西,为什么?一开始不习惯反而会出毛病,把气憋住,管呼吸管不了手,管手管不了呼吸,意念结合不起来。
&&&一般我们在外面教功,都说智能功不讲呼吸,就恐怕把呼吸搞错了,出了偏;不讲呼吸,呼吸是自然的,就不会出偏。但是我们练功熟悉了,还是应该与呼吸不知不觉地配合在一起,自然地形成一个规律。
&&&第二,内混元阶段。什么叫内混元?内混元是人的意识和人体里面的气进行混化,内混元的形神庄是与躯体混元气相结合,五元庄是与脏真混元相结合,总的都是人体里面的气。
&如果单纯练内混元功,意识守在里面。智能功从捧气贯顶到五元庄,动作里面都包含有从里往外出,从外往里入,都有这个出入过程。实际上我们在练功时还不能完全这么区别开:这就是绝对的内混元,这是绝对的外混元,做不到。
&如外混元推、推出去,意念出去了;收、收回来,但当你做导引时,外导内行,意念从里面走,也是和里面的气相结合。搞外混元时,也会有与体内的气相结合;同样,我们搞内混元练功时,也会有与外面的气相结合,因为意念往外一放就出去了。
&&&但是,练内混元时是以人体里面为主,练横通又是里外出入。因为智能功练功的目的,就是把练功内外出入的层次一层层往里面深化进去。我们分阶段是为了讲着方便,练着方便,实际上硬要把它截然分开是作不到的。
练内混元,必须在练外混元基础上来练,如果不先练外混元行不行?也不是不行,一开始难受一点,主要是抻筋拔骨难受。
练形神庄、五元庄都是抻筋拔骨比较厉害,对病人来说,有点不舒服,所以,应该先练捧气贯顶,气比较充足了,在外面的气通调比较好的前提之下,再练内混元就有了基础;而且,练累了,练外混元往里边收点气,气也容易进去,这样,功夫容易长,能便于调剂。
不是说不练外混元便不能练内混元,其实,先练那个功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先练哪个功更方便一些,更加容易取得效果。这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对某个人不一定,有的人也可能一下就练难度较大的功更好一点,但对大多数人还是一层一层从外往里练好。
& & 练内混元有什么效应?
书上讲了几条,我想一般地说说就行了。效应是对整体练功的人来说的。练内混元主要是:
一,提高意识主宰、指挥气的能力。这一点与外混元似乎不相同。外混元是结合的能力,但里面也有指挥,一结合往回收不也是指挥吗?一开,往外引不也是指挥吗?
为什么练形神庄、练内混元要强调意识的指挥能力呢?因为人体里面的气在人体里面流行,要渗透到更深的层次去,比外面的难度要大一点。外面毛窍一开,气就出来了,往里一合,气就进去了,这个过程正常人都有。
可是到人体里面就不一样 ,练形神庄练皮肉筋脉骨,要一层一层往里透。这些地方的气平时靠意念引导进去,进得比较少,上要靠气脉和血脉自然流行才进得去。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用意念与形体结合把气引导进去,必须使我们意念和气结合的能力更强,而且,指挥这个气的能力也更强。练五元庄也是如此,五元庄内脏气更不能动它,通过练功之后,慢慢我们意识才能调动它。“意识不是不能调动经脉之气吗?”
意识不能调动经脉之气。但是我们练功时,随着局部意识的集中与注意,意念往哪去与那里的气结合得多了,密切了,那里的气就多了,渗进去了,渗进去多了,意念往那里一放,气就进去了。为什么把提高意识主宰、指挥气的能力放到内混元里来,为什么外混元不讲,就是这个道理。
二,使精神的自主性与自控能力得到比强化。情绪稳定是一个方面,还要使自控能力、自主性得到强化。怎么强化?就靠在练功感到难受时的坚持。一腿痛、一腰酸,坚持!坚持!这不是自控能力吗?你们站的四平马步桩,开始站二分、三分钟,还超不过五分钟,一站腿就酸疼,浑身疼没有劲,还要栽跟头。怎么办?咬牙坚持,不能栽!不能栽!
要想起来用腿一支一起就得栽哪儿,得头顶住上顶,下颌往回含,身体往上拉,才能起来。这也是在练自主能力、自控能力。练得难受了,“不难受,它难受我不难受”;腿难受了,“我不难受,意识不难受”,“意识愉快着哪!”把意识与形体分开。腿、不是我,心脏跳、不是我,意识(我)在意元体里边哪!
这样意元体发挥了作用,慢慢自控能力、自主能力就强了。“腿难受,我很轻松。”“腿疼、疼,是一块死肉,要把它复活,快点活!”气通过去,气多了就活了。把意识和形体分开,意识的自主能力、调节能力就强了。这样做,说着容易,到练功时真加码就不容易了。
所以,要随着练功进度逐步加强,功夫长了,幅度加大,负荷量就大了,意识的调节能力也就增强了。为什么给同学们加幅度,因为前面得出了经验教训。原来我总觉得一站庄高度入静,实际看来静不了,一站一两个小时也没事,现在站马步庄两分钟都站不了,为什么?
& & 加大了幅度。年初,我带老师们站桩,有的受不了甚至吐了,后来能站了,慢慢地往上加难度,难度加得越大,功夫长得越快,意识的稳定度和自控能力、自主能力越能得到强化。能吃这样的苦,才能长本事。练功夫没有一个是舒舒服服的,整天象冰糖葫芦那样舒服是出不了功夫的,非得吃苦才行。吃了苦还能平衡,平衡了,功夫就长了。练内混元时吃力,就是这个道理。
三,意元体的体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例如:查气、看气、体察身体里面的气、内视等。这要求练内混元时要集中注意某个地方,练哪里注意哪里,经常注意它,慢慢意识与那里的结合程度就提高了,提高了就慢慢地体会到了。怎么去体会?
练形神庄做一个动作,做哪,先想百会,从百会下来往哪儿想,如练胳膊,从百会下来,从里边从中间到胳膊上去。练哪节时往哪想,这样就加强了意识体察的功能,体察身体里面的变化。
这一点书本上没写,练功也没讲过。这个问题应该属于超常智能的一个方法,现在告诉同学们,以后你们练功时加强这种体察的锻炼。先注意百会,从百会下去从里边走……哪里做动作到哪里。一方面是意念引气,也是加速体察功能的开发。
&&&四,使人进入初步的精神与形体的完美健康。有人说,“我们练到中级功,才初步完美健康呀!”我们现在的人还都不美,也不“完”,虽然都不缺胳膊少腿,但功能不行。
把人练得完美可不那么容易!要达到初步的完美健康也不容易。很多人对健康水平要求太低,认为能干活、能上班、不闹病就健康了。不得病是体格健康,五脏六腑都没问题是内脏健康,还得精神健康。
有的人听两句不舒服的话,回去气得呋儿呋儿的,肚子胀、心口满,吃不了饭、睡不了觉,量血压高了;有的人一着急,也是吃不了饭、睡不了觉,这都是精神不健康,精神稳定度不够。
&&&有的人脑子不好使唤,同样是精神不健康。初步达到形体、精神全面完美健康很不容易,真正把内混元通了这才能算初步达到,真正的精神、形体全面的完美健康,就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还难以找到这样的人,所以也不好形容。我们要加紧努力。
五,增强躯体混元气与脏真混元气的混化过程,把人体内一般的,自然的人的混元气强化起来了,但是神还谈不上。
第三,中混元阶段。这一阶段是练功从中级向高级阶段过度的时候,也是混元窍开启之后的练功内容。练五元庄混元窍开不了,谈不到练中混元。最近有人来说“我中线、中脉都练通了”,我说,中脉、中线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练通什么了?
他说“从脑袋到会阴窍一个管”,我说那是道家的中脉,不是我们的中脉。中脉混元得从混元窍开,开了之后从两头往外抻,从那往外,上边走、下边走……这么变的。
我们的中脉与道家、佛家的中脉都不一样, 练的方法也不一样。混元窍不开谈不上练中脉,从中脉到中线,然后到混化归元。中线混元只是一个线,是无形的了,意识得达到高度的静景,有高度的分辨能力才行。中混元就不多说了。
& &智能功的三个阶段和动功六步功法是一层一层安排的,其实,智能功每一步功都是直指本源的。练哪一步,就练一步,深入进去也可以人初级练到高级上去,随便哪一步功法都可以,那是因为在练功中有不同的练法。
前面讲的六步功的练功层次(见图):六步功是一个整体,一步功外混元内外通;二、三步功内混元在身体里面冲,向这个方向冲,向那个方向冲,也有内外通;到最后中混元,是一层一层冲进来的,不同功法一步一步往里面走。
这六步功象是登一个梯子,一级一级地冲上来,就都通了。另一个办法,不按这样练,就只练一个捧气贯顶法外混元,练内气外产,外气内收,开始在皮表层次,以后进入到体内皮肉筋脉骨、五脏的层次,再往里面冲、冲, 也可以进得去。
这里面有一个练功方法的不同:前面六步功是功法的层次,还有功夫层次。练哪一步功法都体现有功夫层次在里面,一个捧气贯顶你就推收、推收,光会意念引气,气就出来进去,这也是一个功夫。
&&&有的人练几年捧气贯顶病没有练好,练形神庄病也没有好,练五元庄病仍旧没有好。按道理讲如果真把捧气贯顶法练好了,你的病都应该好了。所以我们练了不同步骤的功法,不等于功夫高了。
&&&但是你练一个功法,不等于功夫不长。这里就要讲清,练功夫还有不同的练法,即练某一步功,还有具体的不同练法。如捧气贯顶、形神庄、五元庄、中脉混元,不论练哪步功法,都有具体练法的不同,练法中还有功夫。
&&&在练法里,有形、气、神的不同练法(这样分法古人没讲过,是我们归纳出来的),即有形的练法、气的练法、神或神意的练法。一般来说,武术气功多是偏于形的练法;道家气功、
&&&真正道家(练丹的)偏于气的练法;佛家气功偏于神意的练法。当然,这并不那么确切,但一般地可以这样说。而且,对形的练法、气的练法、神的练法,也不要把它看得非常孤立、非常绝对。
&&&练形体也必然要把意念集中形体,练形体的武术气功,它也得靠意念,没有意念同样不能练功。练武功的讲究“练拳身边若有人,对敌身边若无人”。
&&&一旦要和人打仗了,身前若无人一样,老注意身前的人,拳就打不出去了。形的练法是把意念集中到形上去,通过意念和形体结合把气也集中到形上去,这个练功过程,神和气是服务于形的。
这样练功,身体强壮了,神也坚强了,但神的坚强是在练形体这个层次上强化起来,它的功能也是以形达到超常为最特殊。如武术气功动作可以很矫健、迅速,力量很大,跑得非常快,不怕打甚至刀枪不入,这是意念落实到形上,完全集中到形上来了。
&&&当然,过去武术气功在初级层次到中级层次时,它是把神和气集中到形、服务于形的,最后武术气功也必须脱开,把形扔掉,而去注意神和气,这才是过去讲的“武道通仙道”。
&&&气的练法主要是道家的丹道功。丹道功一般地注意元气,一开始练呼吸,再练精化气,练功从始到终都是把气作为根本内容。练功身体里面有气了,气脉畅通了,然后把气聚起来,再改变气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个气,最高层次达到气化的人。人气化了,就是有形体的人了,所以,丹道功到了高级程度,人能穿墙越壁,有形就过不去了。
&&&武术气功的形的练法再好也达不到穿墙越壁。气的练法是神和形服务于气,也必须靠意念去练气。神往气上去集中,形体属于精,精也要服务于气,不是要强化形,而要强化气,把形练得并不是非常魁悟、健壮,貌似弱不禁风,实是静如秋月,动如飚风好象窈窕淑女,表面脆弱,真地一动力量,很了不得,既快且猛。
&&&神的练法以神为主,或叫神意为主,形和气都不管了,反而服务于神了。佛家禅宗基本是这种练法,完全从意识里练功。当然,这种练功听起来容易,只是“想”,一般的想好想,真正达到神和意能结合,形和气服务于神,那是很难的。以神练功是最难的,不管形,不管气,就练神,气发动得比较慢,所以,真在达到高级层次,确实较难。
&&&佛家禅宗那么多人有几个练得很好的?真正练禅宗的和尚大多身体不好,他光注意意念,不注意气和形,结果意念没开发了,形也没练好,神也没明。我们不主张这种练法。如果练功练不好,身体没好,精神也没好,最后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
&智能气功不是神练法、形练法、气练法,而是神气并重,神形并重的两种练法。两种练法都是功夫。
&第二种,神气并重
&&&“神气并重”是练功的一种练法,练功的诀窍与功法不一样。捧气贯顶,形神庄,五元庄这叫功法;神气并重指练各步功法时着重练什么。练智能功从始至终总是注重神和气。
&古时道家等有名的功法讲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神和气,练功、练丹,就是练神和气,而不说练精、气、神。当然,我们讲的神和气和古人讲的神和气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显得新鲜一点。神气并重练法,过去我讲了四个层次,实际上应该是五个层次,后面有一个层次没讲。
&第一步是“神念气”。要求意念和气相结合,意念里老想着气,就如同想念亲人和好友一样,总是惦记着气,注意气,想着气。不过一开始并感觉不到气,“哪去想谁呀?”过去讲是想内气,智能功是内气外气都想。“可是我一个也想不到怎么办?”
&人体里的气想着,就以想外气为主,总想着外面的气,吃饭走路想,干什么事情都想。外面的气如自然虚空之气,恍恍惚惚,晃晃悠悠……“还是想不起来”,就拉气,两手一张一缩、一张一缩,没事就拉气,拉气有感觉了,再想身体,给自己身体拉气,身体晃一晃感觉到气了,就想对气的那种感觉。
&你还可以找点相似的东西去想,去感觉。如:气非常细,而看到的东西都比较大,就逐步缩小,例如这个粉笔头,把它变小,再小,再小,到粉笔末,仍然和气的距离差太多;那可以看砂子,砂子也比较粗;看灰尘,阳光下的灰尘颗粒也太粗,气也不是那个样子。
&所以,气离我们生活好象太远了。“神念气”要想念气,不会想就得给自己找些办法,找点相似的东西,模模糊糊而又相似的东西。前些天我买了一个“魔镜”,实际是一个扁玻璃盒子里装的极细的砂子、水(油),一倒个,砂子就向下流,呜……非常细,总看总看,脑子里慢慢就有“小”的感觉了,再想气就容易点了;或者看屋子里的灰尘颗粒也行,要会想小的东西,模模糊糊极细微的东西,能够经常意念这些东西慢慢就好感觉了。怎样感觉它?
&用手拉气,能够用手摸到气了,你就给自己聚气,聚、聚……再摸摸这里的气,那里的气,感觉感觉,要经常这么做。要不然“想气”没法想。
&就这样想外边的气,自己给自己造个型,在外边造型不在人体里边造型没关系,因为人体里有它自己的规律,你造的型不符合那个规律就会有矛盾。想外面,在人体外面把意念集中起来没有关系,这样就容易有所感觉了。
&要经常这么想,这么回忆,经常惦记着它。我上次讲“三心并站庄”讲过晃荡,要悠悠忽忽的慢慢晃,晃得越慢,体会得越深。眼睛有时可看到冒金星,金星不是气,是视觉幻觉或视觉痕迹;有的是空气当中灰尘折射的线条的信息,有三角的、园的、方的、尖的、不同形状,那也不是混元气,那是空气灰尘和空气分子互相碰撞之后放出的信息量。我们不看哪个造型,我们要看的造型是模模糊糊、晃晃荡荡的感觉。
&按道理感觉到的东西不应该叫神念气而是神观气,所以神念气与神观气这两者之间不好划一个分界线。你只要想着气,想着气就等于在观察它,慢慢感觉到它了。
&所以,“念气”、“观气”这两者之间,往往是念气念到心非常精诚的时候就是观气。只要你精神非常集中,一集中气就聚得多了,就会有感觉了。但是要注意,当“念气”念得很好时,气一聚就出了光球、气球,那时你得把它散开,不散开慢慢就着到形上去了,就是气了。
&练外混元时有大自然的气,有人体周围的气,想人体周围的气在日常的生活、走路时都可以做:意念把人放大一点,走路横(heng)走,占地占大点,走路时想着我人很大,这么大(此时庞老师把手向两侧张开,比划着人身体象一个膨胀开的大气球向前后左右,四周胀开),走路时尽量别碰着别人,真是人多了挤不过去,我就想把气透过去,我是这么大一个大胖子,象个大皮缸似的走路晃晃悠悠地走。你就这样总想着周围的气,抱着身体周围那么大一个大气团走,把气拢住,一点也不丢。人家看到了说你们师资班怎么啦,练什么功啦?
&“这就是神念气”。如果你时刻有这么个决心念,真这么做,保证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感觉到气感,因为把意念加进去了。你把气一抱,很大,还抱不起来,别人一摸也感觉到了。“怎么回事?师资班怎么碰不得,离老远人还没到,气就挤过来了?”你真要这样抱着自己气走)庞老师把手在身前张开,真象抱着一个大气团。
&众笑。“别笑呀!这是练功”),抱着自己的气走,要经常这样注意。开始气抱不着,慢慢就抱住了,把气抱住之后,将来要合都合不拢,这时肢体的力量就足了,不怕累了。因为你们没把气抱住,气都跑了,你们自己没加意念把封住,不是要做个罩封它,而是经常注意它,从里面把它带起来,慢慢里面的气、外面的气就连成一体了。象这些四方(老师手在体前约50公分处前后摆动)气的出入量都是很大的。神念气就讲这么多。
&神观气。神观(gu&n)气,观是观察,体察,特殊的感受。“观”并不让同学们睁大眼去看,可以睁着眼,也可以闭着眼,刚练时,最好把眼眯起来。
&&&“观气”先观察外边的气,什么气都可以观,观太阳、观月亮、观花草树木,观山河湖海。到 哪里看哪里,眯着眼睛,看什么都雾气沼沼迷迷茫茫。有人说,“这样比神念气好练”,但观气还要一步一步往细处走。
&一开始观气,观树的气最好观,能量不足可以借太阳的气。先看太阳,早上睁着看三五分钟,再看树木,白茫茫的一片。因我们气不够,太阳给眼睛增加了能量,通过视力到脑子里直接联过去了,反应就大了,再看树的气就看到了。
&以后慢慢不看太阳也可看到树的气了;再看花草的气,再看山的气,看空中的气。看空中的气开始也要眯眼看,眼睛眯小了以后,根据光的散射和折射原理,容易把看的东西放大,眼睛一眯视力集中了。眯着眼看时要把精神往里收着点,看着有气就往回收,往回缩,这本身就是练功。
&相传孔夫子和弟子颜回登泰山看数百里外的“吴门白练”(吴门有人在洗白丝),颜回用神光看出去没收回来,把神光丢了,人就死了。当然咱们看气不会把神光丢了,但你把精神往外放得太多了同样也不好。
&&&看气要眯着眼看,注意安静,往里收着,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看见了也好,看不见也好,都要眯着眼安静地去看。没事就可以练,走路也可以看,但都得精神集中才行。
&&&再一种是看身体周围的气,不要看得太远,以看手为起点。
&&&手的气比较明显,先眯着眼看,看着了就不眯眼了,睁着眼看手拉气,拉气、看气,反复地拉,反复地看;以后不拉气了,只把手动一动,看手上的气有没有变化;然后,照着镜子看头上的气,把手与头放一块拉一拉气(手在头两侧),看有没有变化;再看身上的气,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反复地练,没事就看,真象是着了魔似的去看、去练。练形神庄“平足开胯分前后”的开后胯,往前腑身环抱时看大姆指;练捧气贯顶第一节时看两手形成的三角,拉着气、眯着眼看,这都是神观外气。
如果我们把观外气反复练、反复练,在开后胯向前腑身环抱时手也可以立成三角,塌着腰,收回下颏,把眼皮翻着往外看,姿势可能很难受,但这样安安静静地看,注意大姆指的少商穴,练到5—10分钟,物理学讲光线透过分光镜可以析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是电磁波的不同波长,这是牛顿试验的结果。
可是他的同代人哥德也作了试验。他认为光线的颜色就是人的感觉,是物的影子,不存在红、白、绿等不同颜色。哥德讲的有一这道理,因为空中的光线根本没有颜色,颜色是光线碰到东西以后折射出影子。哥德的试验作得也很详细,但没有科学家承认它、传播它,都承认牛顿的试验。
哥德用人光镜看万里无云的天空,不有七色光,如果周围都是白色的东西,也没有牙争光,颜色是光线碰到物质后产生的。
有时练气功出来颜色用仪器也测不出来,因为气没有着于别的物上,颜色不好来来。哥德还在一个黑屋子中点根蜡烛,旁边放支铅笔,用分光镜看铅笔是黑色的。氯以说颜色是有人感觉,有不同颜色是光线和物的影子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
刚才廛的冒白气,白气用光学仪器照不出来,用眼可以看见。气是整体的,将来针看气时,慢慢就会从气里感觉到别的东西,看得细了,可以看到里面的生命的很多信息,或者说,人体生命的全部信息这里都记载得有,包括我们走过的这多半生的信息中大一点的信息这里面都有。会看气了,还要慢慢会查气里面的信息,只要认真练,慢慢就能感觉到。
&&&从看气开始进一步深入,先从外面看,慢慢地气就渗透到人体里面去了,这就叫透视。这就需要看气时把精神都注意到气上去,精神与气结合就把形体忘了。因为精神与气相结合,神观气里神与气结合,神就非常精细了,就能够穿透形体了。
&&&神观气,从看外气到内气,精神集中,集中、集中……不知不觉就可以渗透到人体里边去了,这时,一定不要去管形体,就去看气,气……慢慢地形体没了,不知不觉就渗透到里面去了。
&&&同学们练功夫还可以在中午休息时眯着眼睛看窗楞,窗楞外面迷迷噔噔象是有气,眼皮稍微一动气没有了,再眯着眼看,又往外冒气,有时一边,有时两边,有时气和窗楞溶合了,里外能渗透过去。总之,要长本事教给了你方法不练还是不行,得经常这么做,没事就看、就练、就想。所以神观气比神念气好练,一旦能神观气了,再念气就好念了。
&&&如果你能感觉到气,再练捧气贯顶法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神念气虽然属于第一步,但是同学们可以从神观气着手,有了基础再念气。感觉到气了,一摸,“今天气这么大”;一看,“气在这儿哪!”这时基本就可以了。
&&&记得教我练太极拳的老师讲过,练拳先摸摸你的气有多大,太极上式这个动作就是问自己气的。气就这么多,练动作不出这个圈,“不要出隅”(不要出角,总在气里边打)。
&&&练智能功也要懂得问气。会观气以后再念气,摸摸气有多大,练捧气贯顶如果会看气摸气,知道自己气有多大,就在自己的气圈里摸着气练推收,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开始练捧气顷顶里要求舒展大方,等到会摸到气以后就不要管姿势是否舒展大方了,摸着气是最贵重的。因为开合中观气、念气是关键,而且一开始就要练这个。没有事情就在练拉气、看气、体会气,摸你自己的气在什么地方。
两个手对着拉,小拉、大拉,慢慢气可以拉得很大,像抱个大气球,有感觉以后再去感觉身上不就行了么!这是用意念拉开来的,周围都这么拉气不就大了么!一拉气很足就赶快往里收。经常这样拉,这样体会,一方面增加通透度,一方面增强念气贯气的功能。气不足你光说怎么说也不行;等你气足了怎么比划怎么是。
因此念气、观气是最根本的,想要看里面的气,等你会看外边的气,意识有穿透力了就能感觉到里面的气了。感觉到里面气以后,有可能能感觉到经络的气。
不过我们智能功这样一搞,内气外气一流通,经络气都受了影响,不一定能观到经络里面是什么样子,看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你们以后写练功日记,写得好的可以讨论讨论,老师们看了以后有好的我也可能看看。你们练功应该把感受记一记。
&&&至于什么样子先不必多管它,看到也不追求,看不到也不着急,反正你们能摸到气、感觉到气了。没有事就拉气,过去是在胸前拉,现在把两个胳膊伸出去拉(如两侧平举状);再两手立掌上下拉气。
&一起一落时,可以把指头往回翘一翘,把气顺着指头的方向拉回,让两边的气对上,等于在两边往回拉气,记两边的气穿过脑袋在上边碰上。现在穿脑袋不好穿,可以把肩往回拳一点(不是用肩往回挤)。肩臂往回拳着拉气,气就能整一些了;上下拉气时,两个手的气能够在头上为碰上了,气就比较整了。
&气在头上面不好碰,因为肩放不松,气在头上边碰胳膊就容易酸,气就不好感觉了,得放松一点,抱着气球慢慢地动,两手正着(掌心相对)、反着(掌背相对)、平着(掌心向上),不同的方向拉。在体前的起落也一样,两手拉成一个整的气上下动。总之,要反复拉气,体会气。这就是神观气(观察)气。
&当我们练功到一定程度,不仅能感到气、摸到气了,一闭眼就感到周围是个气人、模模糊糊的一个气人,这个气人就在我身体周围,又肥又大,也可以很大,有时意念一拉,就呜……地起来了,就成为“法相”。
&外面的气人,如果象我说的那样去抱,时间不太长就可以出来,真有那种一走路觉得过不去了的感觉。还有一种“气人”在里边,身体里边还有个“我”,这个“我”小一号,离我们外面的皮扶最多不超过五—十公分,一般五公分左右。这个人也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它感觉外面这个气人要慢一点。外面的气人是人体周围的气场,里面的气人是膜胳里边的气。
&&&如果要细分,身体内外应该有五屋:负面两层,皮肤一层,里面两层,可以感到有五个不同的形象。从外往里练,和过去的练功方法,结胎、结婴儿的练法是不一样的。最近我看到两本书和我们讲的有点相仿,可是,他是从迷信上讲的。说人有七个灵魂,七个人。
&&&过去的迷信是因为它不懂得练功就会有感觉,于是,就把练功感觉到的东西说成是灵魂,说成是神了。它说的七层,前面三层说得还可以,后面几层就描述不出来了,于是编出一个“幽灵体”。我们说既不是幽灵,也不是神,也不是鬼,也不是魂,就是气,是对不同层次的气感觉到的内容不一样。
&&&外面的气,闭着眼练感觉得比较快,是个胖胖拉拉的人,大胖子,很疏松。里面的人比较紧凑一些,但也是一个气人,不是实体的人。有了这种感觉你们不要理它,安安静静,该怎么练功就怎么练功,有了不要高兴,没有也不要懊恼。有了,也不要认为长本事了,可能就是敏感点,练练功身体气足了,把膜胳里边这点气的形象感觉出来了;有的人只是不敏感,其实都有。
我给同学们说了以后,很可能时间不太长有的同学就感觉出来了,这就是书上写的“气态有”,一个是外面的,一个是里面的。至于再里面还有,同学们恐怕两年之内也感觉不着,所以就不说了,讲了容易产生误会。有些理论讲早了气功界会引起混乱。
我们讲的好多道理,目前这七、八年都管用,差不多管到本世纪末,到了下个世纪,也可能到九七年就会再加内容了,要一步步地来,讲多了达不到,也没什么意义。
&&&第二步:“神入气中”,在传统气功中有这一句话。道家丹道功结大丹时有“神入气中,气包神外”,这是结大丹时的炼精化气,把精都化成气了,下丹田、中丹田成为一个田了,这时气很足,一开始看到心下面有一个“园沱沱,光烁烁”的一块东西,道家称此为“明心见性”。(按:把这种境界称作“明心见性”是错的)其实是精气,是中下田气比较充足了,气的质量提高了。
&&&还说,当你看到园沱沱光光烁烁时,一块雾气沼沼的东西,就必须精神专注之,过去叫“如龙含珠”不能吐出来;“如鸡抱卵”孵小鸡不能动弹,一神专注,“如猫捕鼠”,不能放松精神,把精神集中、集中……慢慢就“神气合一”了。“神气全呈”即“神入气中”。这是传统气功的神气合一 。
&&&我们讲神入气中跟它的道理相似,但又不等同。一般来说练到神观气,能观察到身体外面的气了,这时可以搞神入气中;观察到身体外面的气了,也可以走神入气中。所以我们讲神入气中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身体里边的气,里边真气充足了是神入气中;感觉到外边的气了也是神入气中。
&&&无论是大气的气中,还是人气的气中,做法都相仿佛。当你观察到气了,就可以闭眼去注意周围的气,周围的气慢慢往外扩展,扩展……慢慢把意念就忘了,光注意周围的气了,神就到气里边去了。
&&&一开始观气时,是气在一方,神在一方,两撇着。现在,身体周围都有气,从一个地方看,看上边、看下边、看周围一圈都有气,神不是就在气中了麽!过去说神入气中很难,练智能功后神入气中就比较容易了。
&&&一般来说,我们练神入气中是指外边的气中。练得会看气了,一看这里有气,那里有气……周围都有气了,(“看”不是晃着脑袋看,而是身体不动,有意念看),从上到下周围都看到了。
&&&这个看是从里往外看的,所以,智能功有外气的方法练“神入气中”非常 容易,因为本来人就在气当中。如果能认真时观气,就会觉得“我本来就是让气包着哪 ”。要从理上懂得:人本来就是在虚空之中,在大自然混元气之中,本来它就是包着我们的,只是由于人们把“我”这个意识太突出了,外边的东西没有了。
&&&在意识里把我放小一点,小一点,把外面大自然的混元气看重一点,“周围都是浓浓的混元气包裹着我”,你的意识自然而然形成我在气中了,神就自然而然地在气里面了。
一旦能从意识里面悟开它,不仅从道理上理解了,而是真正感觉到了这个内容,心里亮堂了,那就不一样了,再练功就是以天地虚空为炉鼎的最最上乘的练法了。那就是以虚空为炉,以天地为鼎,以自己的精神为药材。但倒底怎么练,没有讲过。
我觉得,如果真正能够把自己放开,把大自然混元气加重,那么,你走到哪里都是在气当中,大自然的气都在熏陶着你,只要你意识一平稳,那就是天地虚空为炉鼎,你只要调正你的意识就够了,什么都不需要,那就可以直入上乘了。
关键心情得平静,心情和内气、外气,帮人体里面、外面都变成一样了,所谓“平等 一如”,过去佛讲“平等性”,“平等性”就是一切了。可是我们现在就是平等不了。意识里的“我”太多,药渣太多。
&“我”是有形的东西,有形对于“无”是不符合的。这一点对于神入气中、气包神外非常关键,但是,做为练智能功来说,能够悟到这一点又非常容易,随时随地都在练功,都在大自然的炉中锻炼自己。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怎么来领会“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我怎么在大自然界的虚空之中,大自然的混元气怎么包裹着我,我又怎么样与它相割开了,我与大自然能不能不割开,这在认真地想一想。
&&&过去讲玄关,玄关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人体内,也不在人体外,也不离人体,也不着人体。这些问题过去最不好讲,是最上乘的“玄关不可解”,而且不得到口传不得到师传你就得不到。这是什么道理,这也是最最高级功法的最根本诀窍,就是这么一句话就完事。咱们讲混元气无形无象,在哪儿?就在心口里,就在混元窍的里边,在混元位置那一块儿,空空荡荡、无形无象,不着人体、不离人体,不在人体内、也不在人体外。
&在哪里呢?它本来是虚的。你虽然想混元窍有那么个窍,但是在窍那儿又是混元气,和外边混元气是一样的,你的意念这样去用就不着于相,那就叫玄关。等你用功到一定程度有了感觉就叫玄关窍开。
现在咱们搞混元窍。注意混元窍。(庞老师带大家开混元窍)混元窍就是三公分直径的一个球状的空腔,是空的,那里是一包混元气,混元气是无形无象的。(庞老师带大家发音)发一个:灵(līng)……灵(l&ng),里面一震动,既不是肉,又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感到里面是空空荡荡的,空的。
自己经常往那里用功,内外一致,里面是空的,外面也是空的。慢慢慢慢你真正把气聚到一定程度、一定强度、一定密度,它里面同样还是空空荡荡的。到一定程度之后,它里面一个感觉就出来了,这就是混元窍开。
&&&所以,过去讲“点破玄关”。“
指示玄关”如何如何难,咱们这样一说慢慢就领会了。不然,尽管怎么讲,书本怎么讲。“不在体内、不在体外,也不离体内,也不离体外”,到底在哪儿呢?它本来就是一个空的,意识也想那儿是空的,里边那个地方慢慢地放开去周围就空了。
&&&所以说一想着里面,把意识放在里边那才真正是气包神外,我们的人在里面是气包人外,我们的神到了人当中去,人把神包起来,气又把它包起来,重重包合,这就是神入气中、气包神外。
这个问题是比较深层次的,又是开混元窍的根本问题,就靠同学们去悟。过去老师没这样语言讲它,也没讲过混元窍这个东西,它里面是兼容的,里边就是混元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讯通希望谢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