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填空题,物理

物理填空题_百度知道
物理填空题
使用滑轮提起400N重物使升1m拉力250N拉力滑轮所做功________J功叫_____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功_________J功叫__________功用克服滑轮重力摩擦力所做功__________J功叫_________功.滑轮机械效率________.
提问者采纳
使用滑轮提起400N重物使升1m拉力250N拉力滑轮所做功____500____J功叫____总_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功____400_____J功叫____用______功用克服滑轮重力摩擦力所做功_____100_____J功叫____额外_____功.滑轮机械效率____80%____.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绳移距离S绳=2h=2×1m=2m拉力滑轮所做功W总=FS绳=250N×2m=500J叫总功克服物体重力所作功W=Gh=400N×1m=400J叫用功克服滑轮重力摩擦力所做功W额=W总-W=500J-400J=100J叫额外功机械效率η=W/W总=400J÷500J=80%
这个很简单,W=Fs=250乘2等于500,总工。400乘1=400. 有用功 500-400=100 额外功80%单位我就不打了 请谅解都是
填空题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固体物理填空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0页免费99页免费65页免费9页免费78页4下载券6页免费18页1下载券94页2下载券8页2下载券7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1下载券6页免费4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
固体物理填空题|固​体​物​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大学物理选择与填空题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大学物理选择与填空题
大学物理选择与填空题一、选择题: 1.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x=3t-5t3+6(SI),则该质点作(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 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程,aτ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 ) (1)dv/dt=a; (2)dr/dt=v; (3)ds/dt=v; (4)|dv/dt|=aτ. (A)只有(1),(4)是对的. (B)只有(2),(4)是对的. (C)只有(2)是对的. (D)只有(3)是对的. 3.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dv/dt=-kv2t,式中的 k 为大于零的常数.当 t=0 时,初速为 v0, 则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是( ) 1 2 1 2 (A)v= kt +v0. (B)v=- kt +v0. 2 2 1 kt2 1 1 kt2 1 (C) = + . (D) = - . v 2 v0 v 2 v0 4.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 A,它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μ.现加一恒力 F 如题 1.1.1 图 所示,欲使物体 A 有最大加速度,则恒力 F 与水平方向夹角 θ 应满足( ) (A)sin θ=μ. (B)cos θ=μ. (C)tan θ=μ. (D)cot θ=μ.?题 1.1.1 图 题 1.1.2 图 5.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 10 cm 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 ω 绕其对称轴 Oc 旋转,如题 1.1.2 图所示.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 P 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 4 cm,则由 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 ) -1 -1 (A)13 rad? s . (B)17 rad? s . - - (C)10 rad? s 1. (D)18 rad? s 1. 6.力 F=12t i (SI)作用在质量 m=2 kg 的物体上,使物体由原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它 在 3s 末的动量应为( )?? ? - - (B)54 i kg? m? s 1. ? ? - - (C)-27 i kg? m? s 1. (D)27 i kg? m? s 1.(A)-54 i kg? m? s 1.7.质量为 m 的小球在向心力作用下, 在水平面内作半径为 R, 速率为 v 的匀速圆周运动, 如题 1.1.3 图所示.小球自 A 点逆时针运动到 B 点的半圆内,动量的增量应为( ) (A)2mv j .?(C)2mv i . (D)-2mv i . 8.A,B 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A 和 kB,其质量均忽略不计,今将两弹簧连接起来并 竖直悬挂,如题 1.1.4 图所示.当系统静止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 EpA 与 EpB 之比为( ) EpA kA EpA k2 A (A) = . (B) = 2 . EpB kB EpB kB EpA kB EpA k2 B (C) = . (D) = 2 . EpB kA EpB kA?(B)-2mv j .?? 题 1.1.3 图题 1.1.4 图题 1.1.5 图 9.如题 1.1.5 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个运动物体 P,在 P 的正前方有一个连有弹簧 和挡板 M 的静止物体 Q,弹簧和挡板 M 的质量均不计,P 与 Q 的质量相同.物体 P 与 Q 碰 撞后 P 停止,Q 以碰前 P 的速度运动.在此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最大的时刻是( ) (A)P 的速度正好变为零时. (B)P 与 Q 速度相等时. (C)Q 正好开始运动时. (D)Q 正好达到原来 P 的速度时. 10.一根细绳跨过一光滑的定滑轮, 一端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另一端被人用双手拉着, 1 人的质量 m= M.若人相对于绳以加速度 a0 向上爬,则人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以竖直向上 2 为正)是( ) (A)(2a0+g)/3. (B)-(3g-a0). (C)-(2a0+g)/3. (D)a0. 11.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r =at2 i +bt2 j (其中 a,b 为 常量),则该质点作(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12.下列说法哪一条正确?( ) (A)加速度恒定不变时,物体运动方向也不变.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 (C)不管加速度如何,平均速率表达式总可以写成 v =(v1+v2)/2. (D)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速度可以变化. 13.如题 2.1.1 图所示,用一斜向上的力 F(与水平成 30° 角),将一重为 G 的木块压靠在 竖直壁面上,如果不论用怎样大的力 F,都不能使木块向上滑动,则说明木块与壁面间的静 摩擦系数 μ 的大小为( ) (A)μ≥1/2. (B)μ≥1/ 3. (C)μ≥2 3. (D)μ≥ 3. 14.A,B 两木块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且 mB=2mA,两者用一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 水平桌面上,如题 2.1.2 图所示.若用外力将两木块推近使弹簧被压缩,然后将外力撤去,则 此后两木块运动动能之比 EkA/EkB 为( ) (A)1/2. (B)2. (C) 2. (D) 2/2.???题 2.1.1 图 题 2.1.2 图 15.体重、身高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用双手握住无摩擦轻滑轮的绳子各一端.他们由初 速为零向上爬,经过一定时间,甲相对绳子的速率是乙相对绳子速率的两倍,则到达顶点的 情况是(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谁先到达不能确定. 16.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一端与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的固定挡板 A 相接,另一端与质 量为 m 的物体 B 相连.O 点为弹簧没有连物体、原长时的端点位置,a 点为物体 B 的平衡位 置.现在将物体 B 由 a 点沿斜面向上移动到 b 点(如题 2.1.3 图所示).设 a 点与 O 点,a 点与 b 点之间距离分别为 x1 和 x2,则在此过程中,由弹簧、物体 B 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势能的增加 为( ) 1 (A) kx2 +mgx2sin α. 2 2 1 (B) k(x2-x1)2+mg(x2-x1)sin α. 2 1 1 (C) k(x2-x1)2- kx2 +mgx2sin α. 2 2 1 1 (D) k(x2-x1)2-mg(x2-x1)sin α. 2 17.以轻绳跨过一具有水平光滑轴、质量为 M 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悬有质量为 m1 和 m2 的物体(m1<m2),如题 2.1.4 图所示.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若某时刻滑轮沿逆时针方 向转动,则绳中的张力( ) (A)处处相等. (B)左边大于右边. (C)右边大于左边. (D)无法判断.题 2.1.3 图 题 2.1.4 图 18.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1)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2)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3)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在上述说法中( ) (A)只有(1)是正确的. (B)(1),(2)正确,(3),(4)错误. (C)(1),(2),(3)都正确,(4)错误. (D)(1),(2),(3),(4)都正确.题 2.1.5 图 19.如题 2.1.5 图所示,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 L,质量为 M,可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 1 直于棒长的光滑固定轴 O 在水平面内转动,转动惯量为 ML2.一质量为 m,速率为 v 的子弹 3 1 在水平面内沿与棒垂直的方向射入并穿入棒的自由端, 设穿过棒后子弹的速率为 v,则此时 2 棒的角速度应为( ) mv 3mv 5mv 7mv (A) . (B) . (C) . (D) . ML 2ML 3ML 4ML 20.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x=Acos(ωt+π/4).在 t=T/4(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 加速度为( ) 1 1 (A)- 2Aω2. (B) 2Aω2. 2 2 1 1 2 2 (C)- 3Aω . (D) 3Aω . 2 2 21.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2.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题 4.1.1 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 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位相应为( ) (A)π/6. (B)5π/6. (C)-5π/6. (D)-π/6. (E)-2π/3.题 4.1.1 图 23.一质点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1 - x=4× 10 2cos(2πt+ π) (SI). 3 从 t=0 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 x=-2 cm 处,且向 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 ) (A)1/8 s. (B)1/4 s. (C)1/2 s. (D)1/3 s. (E)1/6 s. 24.一质点在 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 A=4 cm,周期 T=2 s,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 点.若 t=0 时刻质点为第一次通过 x=-2 cm 处,且向 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 x=-2 cm 处的时刻为( ) (A)1 s. (B)2/3 s. (C)4/3 s. (D)2 s. 25.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y=0.1 cos(3πt-πx+π)(SI), t=0 时的波形曲线如题 4.1.2 图所示,则( ) (A)O 点的振幅为-0.1 m. (B)波长为 3 m. 1 - (C)a,b 两点间位相差为 π. (D)波速为 9 m? s 1. 2 26.横波以波速 u 沿 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曲线如题 4.1.3 图.则该时刻( ) (A)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B 点静止不动. (C)C 点向下运动. (D)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题 4.1.2 图 题 4.1.3 图 27.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 时它的能量是( )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题 4.1.4 图 28.如题 4.1.4 图所示,两列波长为 λ 的相干波在 P 点相遇.S1 点的初位相是 φ1,S1 到 P 点的距离是 r1;S2 点的初位相是 φ2,S2 到 P 点的距离是 r2,以 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 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r2-r1=kλ. (B)φ2-φ1=2kπ. (C)φ2-φ1+2π(r2-r1)/λ=2kπ. (D)φ2-φ1+2π(r1-r2)/λ=2kπ. 29.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波动方程为 y1=Acos2π(νt-x/λ) 和 y2=Acos2π(νt+x/λ) 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波节的位置坐标为( ) 1 (A)x=±kλ. (B)x=± kλ. 2 1 (C)x=± (2k+1)λ. (D)x=± (2k+1)λ/4. 2 其中 k=0,1,2,3,? 30.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 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 (A)将升高. (B)将降低. (C)不变. (D)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3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 V,压强为 p,温度为 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 m,k 为玻耳兹曼 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A)pV/m. (B)pV/(kT). (C)pV/(RT). (D)pV/(mT).题 5.1.1 图 32.如图 5.1.1 图所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用均匀的细管相连,管中有一水银作活塞, 大容器装有氧气,小容器装有氢气,当温度相同时,水银滴静止于细管中央,试问此时这两 种气体的密度哪个大?( ) (A)氧气的密度大. (B)氢气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3.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 15 ℃升高到 27 ℃,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 数减少了( ) (A)0.5%. (B)4%. (C)9%. (D)21%. 3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 Z 和平均自由程 λ 的变化情况是( (A) Z 增大, λ 不变. )(B) Z 不变, λ 增大.(C) Z 和 λ 都增大. (D) Z 和 λ 都不变. 3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 a 态出发经过①或②过程到达 b 态,acb 为等温线(如题 5.1.2 图所示),则①,②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 Q1,Q2 是( ) (A)Q1>0,Q2>0. (B)Q1<0,Q2<0. (C)Q1>0,Q2<0. (D)Q1<0,Q2>0. 36.如题 5.1.3 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 acb 过程时吸热 200 J.则经历 acbda 过程时, 吸热为( ) (A)-1 200 J. (B)-1 000 J. (C)-700 J. (D)1 000 J.题 5.1.2 图题 5.1.3 图题 5.1.4 图 3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进行如题 5.1.4 图所示的两个卡诺循环 abdca 和 a′b′c′d′a′.若 在 pV 图上这两个循环曲线所围面积相等,则可以由此得知这两个循环( ) (A)效率相等. (B)由高温热源处吸收的热量相等. (C)在低温热源处放出的热量相等. (D)在每次循环中对外做的净功相等. 38.“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对此说 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 (A)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39.如题 6.1.1 图中所示为一沿 x 轴放置的“无限长”分段均匀带电直线, 电荷线密度分 别为+λ(x<0)和-λ(x>0),则 Oxy 坐标平面上点(0,a)处的场强 E 为( ) (A)0. (B)? i. 2?? 0 aq(C)? i. 4?? 0 a?q 4?? 0 a(D)? ?i ? j ? . 4?? 0 a40.如题 6.1.2 图所示,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若取图中 P 点处为电势零点,则 M 点的 电势为( ) (A)q 4?? 0 a.(B)8?? 0 a.(C).(D)?q 8?? 0 a.题 6.1.1 图 题 6.1.2 图 41.如题 6.1.3 图所示,两个同心球壳,内球壳半径为 R1,均匀带有电量 Q;外球壳半径 为 R2,壳的厚度忽略,原先不带电,但与地相连接.设地为电势零点,则在两球之间、距离 球心为 r 的 P 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势分别为( ) (A) E ? (C) E ?Q 4?? 0 rQ 4?? 0 r22,U ? ,U ?Q 4?? 0 r.(B) E ? .Q 4?? 0 r2,U?? 1 1? ? ? ? 4?? 0 r ? R1 r ? QQ ?1 1 ? ? ? ? 4?? 0 ? r R2 ?(D) E ? 0 ,U?Q 4?? 0 R2题 6.1.3 图题 6.1.4 图42.如题 6.1.4 图所示,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放置着 3 个正的点电荷, 电量分别为 q,2q,3q,若将另一正点电荷 Q 从无穷远处移到三角形的中心 O 处,外力所做的 功为( ) (A)2 3qQ . 4?? 0 a(B)4 3qQ . 4?? 0 a(C)6 3qQ . 4?? 0 a(D)8 3qQ . 4?? 0 a43.一张汽泡室照片表明,质子的运动轨迹是一半径为 10 cm 的圆弧,运动轨迹平面与 -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0.3 Wb? m 2 的磁场垂直.该质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0.01 MeV. (B)0.1 MeV. (C)1 MeV. (D)10 MeV. (E)100 MeV. - - (已知质子的质量 m=1.67× 10 27 kg,电量 e=1.6× 10 19 C) 44.有一由 N 匝细导线绕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线圈,边长为 a,通有电流 I,置于均匀外磁 场 B 中,当线圈平面的法向与外磁场同向时,该线圈所受的磁力矩 Mm 值为( ) 2 2 (A) 3Na IB/2. (B) 3Na IB/4. (C) 3Na2IBsin 60° . (D)0.题 6.1.5 图 45.有一无限长通电流的扁平铜片,宽度为 a,厚度不计,电流 I 在铜片上均匀分布,在 铜片外与铜片共面,离铜片右边缘为 b 处的 P 点(如题 6.1.5 图所示)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 为( ) μ0I μ0I a+b (A) . (B) ln . 2πa b 2π(a+b) μ0I a+b μ0I (C) ln . (D) . 2πb a 1 2π( a+b) 2 46.有一半径为 R 的单匝圆线圈, 通以电流 I, 若将该导线弯成匝数 N=2 的平面圆线圈, 导线长度不变,并通以同样的电流,则线圈中心的磁感应强度和线圈的磁矩分别是原来的 ( ) (A)4 倍和 1/8. (B)4 倍和 1/2. (C)2 倍和 1/4. (D)2 倍和 1/2. 47.如题 6.1.6 图所示, 导体棒 AB 在均匀磁场 B 中绕通过 C 的垂直于棒长且沿磁场方向 的轴 OO′转动(角速度 ω 与 B 同方向),BC 的长度为棒长的 1/3.则( ) (A)A 点比 B 点电势高. (B)A 点与 B 点电势相等. (C)A 点比 B 点电势低. (D)有稳恒电流从 A 点流向 B 点. 题 6.1.6 图 题 6.1.7 图 48.如题 6.1.7 图所示,一导体棒 ab 在均匀磁场中沿金属导轨向右作匀加速运动,磁场 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若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并设铁芯磁导率为常数,则达到稳定后在电 容器的 M 极板上( ) (A)带有一定量的正电荷. (B)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 (C)带有越来越多的正电荷. (D)带有越来越多的负电荷. 49.如题 7.1.1 图所示,两块面积均为 S 的金属平板 A 和 B 彼此平行放置,板间距离为 d(d 远小于板的线度),设 A 板带电量 q1,B 板带电量 q2,则 AB 两板间的电势差为( ) (A)q1 ? q2 d. 2? 0 S(B)q1 ? q2 d 4? 0 S(C)q1 ? q2 d. 2? 0 S(D)q1 ? q2 d. 4? 0 S50.已知均匀带正电圆盘的静电场的电力线分布如题 7.1.2 图所示.由这电力线分布图可 断定圆盘边缘处一点 P 的电势 UP 与中心 O 处的电势 U0 的大小关系是( ) (A)UP=U0. (B)UP<U0. (C)UP>U0. (D)无法确定的(因不知场强公式).题 7.1.1 图 题 7.1.2 图 51.面积为 S 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分别带电量± q,若不考虑边缘效应,则两极 板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A)q2 . ?0S(B)q2 2? 0 S.(C)q2 . 2? 0 S 2(D)q2 ?0S 252.有一个圆形回路 1 及一个正方形回路 2, 圆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两者中通有大 小相等的电流,它们在各自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 B1/B2 为( ) (A)0.90. (B)1.00. (C)1.11. (D)1.22. 53.题 7.1.3 图为 4 个带电粒子在 O 点沿相同方向垂直于磁力线射入均匀磁场后的偏转轨 迹的照片.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轨迹所对应的 4 个粒子的质量相等,电量大小也相等, 则其中动能最大的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 ) (A)Oa. (B)Ob. (C)Oc. (D)Od. 54.如题 7.1.4 图所示,一固定的载流大平板,在其附近,有一载流小线框能自由转动或 平动.线框平面与大平板垂直.大平板的电流与线框中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通电线框的运动 情况从大平板向外看是:( ) (A)靠近大平板 AB. (B)顺时针转动. (C)逆时针转动. (D)离开大平板向外运动.题 7.1.3 图 题 7.1.4 图 55.已知圆环式螺线管的自感系数为 L.若将该螺线管锯成两个半环式的螺线管,则两个 半环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 1 1 1 (A)都等于 L. (B)有一个大于 L,另一个小于 L. 2 2 2 1 1 (C)都大于 L. (D)都小于 L. 2 2 56.对位移电流,有下述 4 种说法,请指出哪一种说法正确.( ) (A)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电场产生的. (B)位移电流是由线性变化磁场产生的. (C)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 57.有 3 个直径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 1 和 2 带等量同号电荷,两者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直 径,相互作用力为 F.小球 3 不带电,装有绝缘手柄.用小球 3 先和小球 1 碰一下,接着又和 小球 2 碰一下,然后移去.则此时小球 1 和 2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A)F/2. (B)F/4. (C)3F/4. (D)3F/8. 58.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R2>R1),若分别带上电量为 q1 和 q2 的 电荷,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 U1 和 U2(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现用导线将两球壳相连接,则 它们的电势为( ) (A)U1. (B)U2. (C)U1+U2. (D)1 ?U1 ? U 2 ? . 259.两只电容器,C1=8 μF,C2=2 μF,分别把它们充电到 1 000 V,然后将它们反接(如 题 8.1.1 图所示),此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 (A)0 V. (B)200 V. (C)600 V. (D)1 000 V. 60.如题 8.1.2 图所示,电流由长直导线 1 沿 ab 边方向经 a 点流入一电阻均匀分布的正 方形框,再由 c 点沿 dc 方向流出,经长直导线 2 返回电源.设载流导线 1,2 和正方形框在框 中心 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别用 B1,B2 和 B3 表示,则 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 (A)B=0,因为 B1=B2=B3=0. (B)B=0,因为虽然 B1≠0,B2≠0;但 B1+B2=0,B3=0. (C)B≠0,因为虽然 B1+B2=0,但 B3≠0. (D)B≠0,因为虽然 B3=0,但 B1+B2≠0.题 8.1.1 图题 8.1.2 图题 8.1.3 图 61.如题 8.1.3 图所示, 有两根载有相同电流的无限长直导线, 分别通过 x1=1, x2=3 点, 且平行于 y 轴,则磁感应强度 B 等于零的地方是( ) (A)在 x=2 的直线上. (B)在 x>2 的区域. (C)在 x<1 的区域. (D)不在 Oxy 平面上. 62.如题 8.1.4 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 abc 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 B 平行于 ab 边, bc 的长度为 l.当金属框架绕 ab 边以匀角速度 ω 转动时,abc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ε 和 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Uc 为( ) (A)ε=0, U a ? U c ?1 1 B?l 2 . (B)ε=0, U a ? U c ? ? B?l 2 . 2 2 (C) ? ? B?l , U a ? U c ?21 1 B?l 2 . (D) ? ? B?l 2 , U a ? U C ? ? B?l 2 . 2 2263.真空中两根很长的相距为 2a 的平行直导线与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如题 8.1.5 图所示.已 知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 I,则在两导线正中间某点 P 处的磁能密度为( )1 ? ?0 I ? (A) ? . ?0 ? ? 2? a ?21 ? ?0 I ? (B) ? ? 2 ?0 ? 2? a ?1 ? ?0 I ? (C) ? ? . 2 ?0 ? ? a ?2(D)0.题 8.1.4 图 题 8.1.5 图 64.某段时间内,圆形极板的平板电容器两板电势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Uab=Ua-Ub =Kt(K 是正常量,t 是时间).设两板间电场是均匀的,此时在极板间 1,2 两点(2 比 1 更靠近 极板边缘)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B1 和 B2 的大小有如下关系:( ) (A)B1>B2. (B)B1<B2. (C)B1=B2=0. (D)B1=B2≠0. 65.在真空中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 n 的透明介质中从 A 沿某路径传播到 B, 若 A,B 两点位相差为 3π,则此路径 AB 的光程为( ) (A)1.5λ. (B)1.5nλ. (C)3λ. (D)1.5λ/n. 66.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题 9.1.1 图 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 e,且 n1<n2>n3,λ1 为入射光在 n1 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 差为( ) (A)2n2e. (B)2n2e-λ1/(2n1). 1 1 (C)2n2e- n1λ1. (D)2n2e- n2λ1. 2 2 67.如题 9.1.2 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 S 到两缝 S1,S2 距离相等,而观 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 O 处.现将光源 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 S′位置,则( ) (A)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离不变. (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题 9.1.1 图 题 9.1.2 图 68.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 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 (A)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不产生干涉条纹. 6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 E 上的 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 S2 盖住,并在 S1,S2 连线 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 M,如题 9.1.3 图所示,则此时( ) (A)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P 点处为暗条纹. (C)不能确定 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无干涉条纹. 70.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 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71.如题 9.1.4 图所示,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 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 (A)向右平移. (B)向中心收缩. (C)向外扩张. (D)静止不动. (E)向左平移.题 9.1.3 图 题 9.1.5 图 72.一束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 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λ/4. (B)λ/4n. (C)λ/2. (D)λ/2n. 73.在玻璃(折射率 n3=1.60)表面镀一层 MgF2(折射率 n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 波长为 500 nm 的光从空气(n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2 薄膜的最小厚度应是 ( ) (A)125 nm. (B)181 nm. (C)250 nm (D)78.1 nm. (E)90.6 nm. 74.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 到的干涉条纹如题 9.1.5 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 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 ) (A)凸起,且高度为 λ/4. (B)凸起,且高度为 λ/2. (C)凹陷,且深度为 λ/2. (D)凹陷,且深度为 λ/4. 75.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 放入一折射率为 n、 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 放入后, 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A)2(n-1)d. (B)2nd. 1 (C)2(n-1)d+ λ. (D)nd. 2 (E)(n-1)d. 7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 30°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 个半波带,则缝宽度 a 等于( ) (A)λ. (B)1.5λ. (C)2λ. (D)3λ. 77.在如题 10.1.1 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 3 使单缝宽度 a 变为原来的 ,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 λ 变为原来的 3/4,则屏幕 C 上单 2 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 Δx 将为原来的( ) (A)3/4 倍. (B)2/3 倍. (C)9/8 倍. (D)1/2 倍. (E)2 倍. 78.在如题 10.1.2 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 a 稍稍变宽,同时使 单缝沿 y 轴正方向作微小位移,则屏幕 C 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 (A)变窄,同时向上移. (B)变窄,同时向下移. (C)变窄,不移动. (D)变宽,同时向上移. (E)变宽,不移动.题 10.1.1 图题 10.1.2 图79.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在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 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 (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C)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 (D)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80.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 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 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 b 的关系为 ( ) (A)a=b. (B)a=2b. (C)a=3b. (D)b=2a. 81.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 P1 和 P2.若 P1 和 P2 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 α= 30° ,则透射偏振光的强度 I 是( ) (A)I0/4. (B) 3I0/4. (C) 3I0/2. (D)I0/8. (E)3I0/8. 82.一束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 相继通过 3 个偏振片 P1, P2, P3 后, 出射光的光强为 I=I0/8. 已知 P1 和 P3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 若以入射光线为轴, 旋转 P2, 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 P2 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 (A)30° . (B)45° . (C)60° . (D)90° . 83.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 旋转偏振片, 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5 倍, 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 光强比值为( ) (A)1/2. (B)1/5. (C)1/3. (D)2/3. 84.自然光以 60° 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 反射光为线偏振 光.则知( ) (A)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 30° . (B)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 30° . (C)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85.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86.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 x, y)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dr (A) dt ? d |r | (C) dt? dr (B) dt(D)(dx 2 dy ) ? ( )2 dt dt287.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v ? 2m / s ,瞬时加速度 a ? ?2m / s ,则 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 (A)等于零 (B)等于-2m/s (C)等于 2m/s (D)不能确定。 88. 一质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 t 秒转一圈,在 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 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A)2?R 2?R , t t(B) 0,(C) 0,02?R t 2?R (D) ,0 t89. 一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 (A)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变。 (B)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断改变。 (C)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变。 (D)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断改变。 90. 质点系的内力可以改变( ) (A)系统的总质量。 (B)系统的总动量。 (C)系统的总动能。 (D)系统的总角动量。 91.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 ①保守力作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②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作的功为零。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作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 (A)①、②是正确的。 (B)②、③是正确的。 (C)只有②是正确的。 (D)只有③是正确的。 92.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 处的过程中:( ) (A)它的动能转化为势能. (B)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C)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93.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 a,b 两点位相差是()(A)π (C)5π/4(B)π/2 (D)094. 设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u,声源的频率为 vs.若声源S不动, 而接收器R相对于媒质以速度 VB 沿着S、 R连线向着声源S运动, 则位于S、 R连线中点的质点P的振动频率为( ) (A) v s (B)u ? VB vs uu vs u ? VB(C)u vs u ? VB(D)95.容器中贮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m,当温度为 T 时,根据理想气 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 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是:( )1 3kT . 3 m 3kT 2 (C) ? x . ? m(A)? x2 ?(B) ? x ?23kT . m kT 2 (D) ? x . ? m96.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 则它们( )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97.在标准状态下,氧气和氦气体积比为 V1 /V2=1/2,都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则其内 能之比 E1 / E2 为: ( ) (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 98.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 E 随体积 V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 E~V 图 的原点,题 7.1 图所示,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 )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体过程. (D) 绝热过程.EO 题 7.1 图V 为 (99. 在恒定不变的压强下,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Z 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T 的关系 ) (A) Z 与 T 无关. (B). Z 与 T 成正比 .(C) Z 与 T 成反比. (D) Z 与 T 成正比. 100. 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 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 q,若 Q 所受到合力 为零,则 Q 与 q 的关系为:( ) 3/2 3/2 (A)Q=-2 q (B) Q=2 q (C) Q=-2q (D) Q=2q 10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102.一半径为 R 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电荷密度为 ?,则在距球面 R 处的电场强度( ) (A)?/ε0 (B)?/2ε0 (C)?/4ε0 (D)?/8ε0 103.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 (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 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 (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104. 对于安培环路定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 L 上必定是 H 处处为零; (B)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 L 上必定不包围电流; (C)若环流等于零,则在回路 L 所包围传导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D)回路 L 上各点的 H 仅与回路 L 包围的电流有关。 105.对半径为 R 载流为 I 的无限长直圆柱体,距轴线 r 处的磁感应强度 B( ) (A)内外部磁感应强度 B 都与 r 成正比; (B)内部磁感应强度 B 与 r 成正比,外部磁感应强度 B 与 r 成反比; (C)内外部磁感应强度 B 都与 r 成反比; (D)内部磁感应强度 B 与 r 成反比,外部磁感应强度 B 与 r 成正比。 106.质量为 m 电量为 q 的粒子,以速率 v 与均匀磁场 B 成 θ 角射入磁场,轨迹为一螺 旋线,若要增大螺距则要( ) (A) 增加磁场 B; (B)减少磁场 B; (C)增加 θ 角; (D)减少速率 v。 107.一个 100 匝的圆形线圈,半径为 5 厘米,通过电流为 0.1 安,当线圈在 1.5T 的磁场 中从 θ=0 的位置转到 180 度(θ 为磁场方向和线圈磁矩方向的夹角)时磁场力做功为( ) (A)0.24J; (B)2.4J; (C)0.14J; (D)14J。 108.一束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 45° 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 I 为( ) (A) I 0 / 42 .(B) I0 / 4.(C) I 0 / 2. (D) 2 I0 / 2。 109.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 (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 (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1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 片,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11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11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 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113.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 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 . (B) ? / (4n). (C) ????? . (D) ? / (2n). 11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 n,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放入 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A) 2 ( n-1 ) d. (B) 2nd. (C) 2 ( n-1 ) d+? / 2. (D) nd. (E) ( n-1 ) d. 11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 放入一折射率为 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 测出两束 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则薄膜的厚度是( ) (A) ????? . (B) ? / (2n). (C) ???? n . (D) ? / [2(n-1)]. 二、填空题: 1.两辆车 A 和 B,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它们从同一起始线上同时出发,并且由出 发点开始计时,行驶的距离 x(m)与行驶时间 t(s)的函数关系式: A 为 xA=4t+t2,B 为 xB=2t2 +2t3. (1)它们刚离开出发点时,行驶在前面的一辆车是 ; (2)出发后,两辆车行驶距离相同的时刻是 ; (3)出发后,B 车相对 A 车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1 2.当一列火车以 10 m? s 的速率向东行驶时,若相对于地面竖直下落的雨滴在列车的窗 子上形成的雨迹偏离竖直方向 30° ,则雨滴相对于地面的速率是 ;相对于列车的速率 是 . 3.质量为 m 的小球,用轻绳 AB,BC 连接,如题 1.2.1 图.剪断绳 AB 的瞬间,绳 BC 中 的张力比 T∶T′= . - 4.一质量为 30 kg 的物体以 10 m? s 1 的速率水平向东运动,另一质量为 20 kg 的物体以 - 20 m? s 1 的速率水平向北运动.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它们速度大小 v= ; 方向为 . 5.题 1.2.2 图示一圆锥摆, 质量为 m 的小球在水平面内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在小球转动 一周的过程中: (1)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等于 ; (2)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 ; (3)小球所受绳子拉力的冲量大小等于.题 1.2.1 图 题 1.2.2 图 6.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恒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在时间 t 内,力 F 做的功为 .设一观察者 B 相对地面以恒定的速度 v0 运动,v0 的方向与 F 方 向相反,则他测出力 F 在同一时间 t 内做的功为 . 7.一冰块由静止开始沿与水平方向成 30° 倾角的光滑斜屋顶下滑 10 m 后到达屋檐.若屋 檐高出地面 10 m.则冰块从脱离屋檐到落地过程中越过的水平距离为 .(忽略空气阻 - 力,g 值取 10 m? s 2) 8.在两个质点组成的系统中,若质点之间只有万有引力作用,且此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 和为零,则此系统( ) (A)动量与机械能一定都守恒. (B)动量与机械能一定都不守恒. (C)动量不一定守恒,机械能一定守恒. (D)动量一定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9.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A 和 B,分别固定在弹簧的两端,竖直放在光滑水平面 C 上,如题 2.2.1 图所示,弹簧的质量与物体 A,B 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A,B 的质量都是 m. 若把支持面 C 迅速移走,则在移开的一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 aA= ,B 的加速度大 小 aB= . 10.一小珠可以在半径为 R 的铅直圆环上作无摩擦滑动,如题 2.2.2 图所示.今使圆环以 角速度 ω 绕圆环竖直直径转动.要使小珠离开环的底部而停在环上某一点,则角速度 ω 最小 应大于 .题 2.2.1 图 题 2.2.2 图 11.两球质量分别为 m1=2.0 g,m2=5.0 g,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用直角坐标 Oxy - - 描述其运动, 两者速度分别为 v1=10i cm? s 1, v2=(3.0i+5.0j)cm? s 1.若碰撞后两球合为一体, 则碰撞后两球速度 v 的大小 v= ,v 与 x 轴的夹角 α= .题 2.2.3 图 12.质量为 m 的小球速度为 v0,与一个速度 v(v<v0)退行的活动挡板作垂直的完全弹性 碰撞(设挡板质量 M?m),如题 2.2.3 图所示,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v= ,挡板对小 球的冲量 I= . 13.有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 竖直放置, 下端悬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先使弹簧为原长, 而小球恰好与地接触.再将弹簧上端缓慢地提起,直到小球刚能脱离地面为止.在此过程中外 力所做的功为 . 14.一质量为 m 的质点在指向圆心的平方反比力 F=-k/r2 的作用下, 作半径为 r 的圆周 运动.此质点的速度 v= .若取距圆心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它的机械能 E = . 15.有一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 m,在地球表面上空 2 倍于地球半径 R 的高度沿圆轨道 运动,用 m,R,引力常数 G 和地球的质量 M 表示,则 (1)卫星的动能为 ; (2)卫星的引力势能为 . - - 16.半径为 r=1.5 m 的飞轮,初角速度 ω0=10 rad? s 1,角加速度 β=-5 rad? s 2,则在 t = 时角位移为零,而此时边缘上点的线速度 v= . 17.一质点沿 x 轴以 x=0 为平衡位置作简谐振动.频率为 0.25 Hz, t=0 时, x=-0.37 cm 而速度等于零,则振幅是 ,振动的数值表达式为 . 18.一物块悬挂在弹簧下方作简谐振动.当这物块的位移等于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是总 能量的 (设平衡位置处势能为零).当这物块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比原长长 Δl, 这一振动系统的周期为 .题 4.2.1 图 19.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曲线如题 4.2.1 图所示.根据此图,它的周期 T= , 用余弦函数描述时初位相 φ= . 20.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合振动的振幅为 20 cm,与第一个简谐振动的位相 差为 φ-φ1=π/6.若第一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10 3 cm=17.3 cm,则第二个简谐振动的振幅 为 cm,第一、二两个简谐振动的位相差 φ1-φ2 为 . 21.如题 4.2.2 图所示,两相干波源 S1 与 S2 相距 3λ/4,λ 为波长.设两波在 S1,S2 连线上 传播时,它们的振幅都是 A,并且不随距离变化.已知该直线上在 S1 左侧各点的合成波强度 为其中一个波强度的 4 倍,则两波源应满足的位相条件是 .题 4.2.2 图 题 4.2.3 图 22.如题 4.2.3 图示一简谐波在 t=0 和 t=T/4(T 为周期)时的波形图,试另画出 P 处质点 的振动曲线. 23.如题 4.2.4 图为 t=T/4 时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则其波动方程为 .题 4.2.4 图 24.一平面余弦波沿 Ox 轴正方向传播,波动方程为 t x y=Acos[2π( - )+φ] (SI) T λ 则 x=-λ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若以 x=λ 处为新的坐标轴原点, 且此坐标轴 指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则对此新的坐标轴,该波的波动方程是 . 25.如果入射波的方程式是 t x y1=Acos2π( + ) T λ 在 x=0 处发生反射后形成驻波,反射点为波腹,设反射后波的强度不变,则反射波的 方程式 y2= ;在 x=2λ/3 处质点合振动的振幅等于 . -1 26.一辆机车以 20 m? s 的速度行驶,机车汽箱的频率为 1000 Hz,在机车前的声波波长 - 为 .(空气中声速为 330 m? s 1) 27.在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体现统计意义的两条假设是 (1) ; (2) . 28.在定压下加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若使其温度升高 1 K 时,它的体积增加了 0.005 倍, 则气体原来的温度是 . 29.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各为单位体积的氢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与氦气的内 能之比为 ,各为单位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 30.分子物理学是研究 的学科.它应用的基本方法是 方法. 31.解释名词: 自由度 ; 准静态过程 . 32.用总分子数 N,气体分子速率 v 和速率分布函数 f(v)表示下列各量: (1)速率大于 v0 的分子数= ; (2)速率大于 v0 的那些分子的平均速率= ; (3)多次观察某一分子的速率,发现其速率大于 v0 的概率= . 33.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可视为刚性分子、自由度为 i),在等压过程中 吸热为 Q,对外做功为 A,内能增加为 ΔE,则 A/Q= ,ΔE/Q= . 34.有一卡诺热机,用 29 kg 空气为工作物质,工作在 27 ℃的高温热源与-73 ℃的低 温热源之间,此热机的效率 η= .若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缸体积增大 2.718 倍,则 - - 此热机每一循环所做的功为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 29× 10 3 kg? mol 1) 35.如题 6.2.1 图所示,一均匀带电直线长为 d,电荷线密度为+λ,以导线中点 O 为球 心,R 为半径(R>d)作一球面,如图所示,则通过该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带电直 线的延长线与球面交点 P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方向 . 36.A,B 为真空中两个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已知两平面间的电场强度大小 为 E0,两平面外侧电场强度大小都为 E0/3,方向如题 6.2.2 图所示,则 A,B 两平面上的电 荷面密度分别为 σA= ,σB= .题 6.2.1 图题 6.2.2 图 37.如题 6.2.3 图所示,将一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附近,则导体内的 电场强度 ,导体的电势 .(填增大、不变、减小) 38.如题 6.2.4 图所示,平行的无限长直载流导线 A 和 B,电流强度均为 I,垂直纸面向 外,两根载流导线之间相距为 a,则 (1) AB 中点(P 点)的磁感应强度 BP= (2)磁感应强度 B 沿图中环路 l 的线积分L.? ? B ?dl =.题 6.2.3 图 题 6.2.4 图 39.一个绕有 500 匝导线的平均周长 50 cm 的细环,载有 0.3 A 电流时,铁芯的相对磁导 率为 600. (1)铁芯中的磁感应强度 B 为 . (2)铁芯中的磁场强度 H 为 . - - (μ0=4π×10 7 T? m? A 1) - 40.将条形磁铁插入与冲击电流计串联的金属环中时, 有 q=2.0× 10 5 C 的电荷通过电流 计.若连接电流计的电路总电阻 R=25 Ω,则穿过环的磁通的变化 ΔΦ= . 41.如题 6.2.5 图所示,一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 I,有一与长直导线共面、垂直于导线的 细金属棒 AB,以速度 v 平行于长直导线作匀速运动.题 6.2.5 图 问: (1)金属棒 A,B 两端的电势 UA 和 UB 哪一个较高? . (2)若将电流 I 反向,UA 和 UB 哪一个较高? . (3)若将金属棒与导线平行放置,结果又如何? . 42.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直导线中流有电流强度为 I 的电流,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 a 的某 点的磁能密度 wm= . 43.AC 为一根长为 2l 的带电细棒,左半部均匀带有负电荷,右半部均匀带有正电荷.电 荷线密度分别为-λ 和+λ,如题 7.2.1 图所示.O 点在棒的延长线上,距 A 端的距离为 l.P 点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到棒的垂直距离为 l.以棒的中点 B 为电势的零点.则 O 点电势 UO = ;P 点电势 UP= . 44.如题 7.2.2 图所示,把一块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板 B 移近一块已带有正电荷 Q 的金属 板 A,平行放置.设两板面积都是 S,板间距离是 d,忽略边缘效应.当 B 板不接地时,两板 间电势差 UAB= ;B 板接地时 U′AB= .题 7.2.1 图 题 7.2.2 图 题 7.2.3 图 45.将半径为 R 的无限长导体薄壁管(厚度忽略)沿轴向割去一宽度为 h(h?R)的无限长狭 缝后,再沿轴向均匀地流有电流,其面电流密度为 i(如题 7.2.3 图所示),则管轴线上磁感应 强度的大小是 . 46.有一流过强度 I=10 A 电流的圆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等于 0.015 T 的匀强磁场中, 1 处于平衡位置.线圈直径 d=12 cm.使线圈以它的直径为轴转过角 α= π 时,外力所必须做的 2 功 A= ,如果转角 α=2π,必须做的功 A= . 47.一半径 r=10 cm 的圆形闭合导线回路置于均匀磁场 B(B=0.80 T)中,B 与回路平面 - 正交.若圆形回路的半径从 t=0 开始以恒定的速率 dr/dt=-80 cm? s 1 收缩,则在 t=0 时刻, 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如要求感应电动势保持这一数值, 则闭合回路面 积应以 dS/dt= 的恒定速率收缩. 48.如题 7.2.4 图所示,4 根辐条的金属轮子在均匀磁场 B 中转动,转轴与 B 平行,轮子 和辐条都是导体,辐条长为 R,轮子转速为 n,则轮子中心 a 与轮边缘 b 之间的感应电动势 为 ,电势最高点是在 处. 49.面积为 S 的平面线圈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均匀磁场中.若线圈以匀角速度 ω 绕位于 线圈平面内且垂直于 B 方向的固定轴旋转,在时刻 t=0 时 B 与线圈平面垂直.则任意时刻 t 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若均匀磁场 B 是由通有电流 I 的线圈所产生,且 B=kI(k 为常量 ),则旋转线圈相对于产生磁场的线圈最大互感系数 为 .题 7.2.4 图 题 7.2.5 图 50.在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区域内, 磁感强度 B 的方向与轴线平行, 如题 7.2.5 图所示.设 B - - - 以 1.0× 10 2 T? s 1 的速率减小.则在 r=5.0× 10 2 m 的 P 点电子受到涡旋电场对它的作用力, 此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 a= , 请在图中画出 a 的方向.(电子的电量大小 e=1.6× 10 -19 - C,质量 m=9.1× 10 31 kg) 51.如题 8.2.1 图所示,BCD 是以 O 点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半圆弧,在 A 点有一电量 为+q 的点电荷,O 点有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线段 BA =R.现将一单位正电荷从 B 点沿半 圆弧轨道 BCD 移到 D 点,则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题 8.2.1 图 题 8.2.2 图 52.如题 8.2.2 图所示,一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细圆环,带电量为 Q,水平放置.在圆环 轴线的上方离圆心 R 处,有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小球.当小球从静止下落到圆心位置 时,它的速度为 v= . 53.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值为 C0,充电后电场能量为 W0.在保持与电源连接的 情况下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 ε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则此时电容值 C = ,电场能量 W= . 54.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垂直于半径为 r 的圆面.今以该圆周为边线, 作一半球面 S, 则通过 S 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55.一长直载流导线,沿空间直角坐标的 Oy 轴放置,电流沿 y 正向.在原点 O 处取一电 流元 Idl,则该电流元在(a,0,0)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方向为 . - - - 56.一质点带有电荷 q=8.0× 10 19 C,以速度 v=3.0× 105 m? s 1 在半径为 R=6.00× 10 8 m 的圆周上,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带电质点在轨道中心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B= ,该 - - 带电质点轨道运动的磁矩 Pm= .(μ0=4π×10 7H? m 1) - 57.一电子以速率 V=2.20× 106 m? s 1 垂直磁力线射入磁感应强度为 B=2.36 T 的均匀磁 - 场,则该电子的轨道磁矩为 .( 电 子 质 量 为 9.11× 10 31kg) , 其 方 向 与 磁 场 方 向 . 58.如题 8.2.3 图所示,等边三角形的金属框,边长为 l,放在均匀磁场中,ab 边平行于 磁感应强度 B,当金属框绕 ab 边以角速度 ω 转动时,则 bc 边的电动势为 ,ca 边 的电动势为 ,金属框内的总电动势为 .(规定电动势沿 abca 绕为正值)题 8.2.3 图题 8.2.4 图59.如题 8.2.4 图所示,有一根无限长直导线绝缘地紧贴在矩形线圈的中心轴 OO′上,则 直导线与矩形线圈间的互感系数为 . 60.一无铁芯的长直螺线管,在保持其半径和总匝数不变的情况下,把螺线管拉长一些, 则它的自感系数将 . 61.波长为 λ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题 9.2.1 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 e,折射 率为 n,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 n1 的媒质中,n1<n,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 遇处的位相差 Δφ= . 62.如题 9.2.2 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 S1 和 S2,发出波长为 λ 的光.A 是 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 S1 与 A 之间插入厚度为 e、折射率为 n 的薄玻璃片,则两 光源发出的光在 A 点的位相差 Δφ= .若已知 λ=500 nm,n=1.5,A 点恰为第四级 明纹中心,则 e= nm.题 9.2.1 图 题 9.2.2 图 63.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 1.00 mm.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 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 mm.(设水的折射率为 4/3) - 64.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 θ=1.0× 10 4 rad,在波长 λ=700 nm 的单色 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 l=0.25 cm,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 65.一个平凸透镜的顶点和一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 顿环,测得第 k 级暗环半径为 r1.现将透镜和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换成某种液体(其折射率小于 玻璃的折射率),第 k 级暗环的半径变为 r2,由此可知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 66.若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 M 移动 0.620 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 动了 2300 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nm. 67.光强均为 I0 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 是 . 68.惠更斯引入 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 的思想补充了 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69.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 P 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 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 点将是 级 纹. 70.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400~760 nm.用平行的白光垂直入射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时,它 产生的不与另一级光谱重叠的完整的可见光光谱是第 级光谱. 71.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一块多缝光栅上,其光栅常数 d=3 μm,缝宽 a =1 μm,则在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中共有 条谱线(主极大). 72.要使一束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之后振动方向转过 90° ,至少需要让这束光通过 块理想偏振片.在此情况下,透射光强最大是原来光强的 倍.题 10.2.1 图 73.如果从一池静水(n=1.33)的表面反射出来的太阳光是完全偏振的,那么太阳的仰角 (如题 10.2.1 图所示)大致等于 ,在这反射光中的 E 矢量的方向应 . 74.在题 10.2.2 图中,前 4 个图表示线偏振光入射于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最后一图表示 入射光是自然光.n1,n2 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图中入射角 i0=arctan(n2/n1),i≠i0.试在图上画 出实际存在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点或短线把振动方向表示出来.题 10.2.2 图 75.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相 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为 晶体. 76. 一质点沿 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a=3+2t (SI),如果初始时刻质 点的速度 v0 为 5m? s-1,则当 t 为 3s 时,质点的速度 v= 。 77. 某质点在力 F ? (4 ? 5 x)i(SI) 的作用下沿 x 轴作直线运动。 在从 x=0 移动到 x=10m 的过程中,力 F 所做功为???。78.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 当速度为 v 时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开始作匀 减速运动,经过距离 s 后速度减为零。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 ,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摩擦系数为 。 79.在光滑的水平面内有两个物体 A 和 B,已知 mA=2mB。 (a)物体 A 以一定的动能 Ek 与静止的物体 B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两物体的总动能为 ; (b)物 体 A 以一定的动能 Ek 与静止的物体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两物体的总动能 为 。 80. 一质点,以 ?m ? s 的匀速率作半径为 5m 的圆周运动,则该质点在 5s 内,位移的?1大小是;经过的路程是。81.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 V1 航行, 水流速度为 V 2 , 一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 V 3 行 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 V1 、 V 2 和 V 3 的关系是??????。82. 半径为 30cm 的飞轮,从静止开始以 0.5rad? s-2 的匀角加速转动,则飞轮边 缘上一点在飞轮转过 240? 时的切向加速度 aτ= ,法向加速度 an= 。 83. 如题 3.2(2)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 轴 O 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而嵌于其中,则在此 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的 守恒,原因 是 。木球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 地球系统的 守恒。题 3.2(2)图 84.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盘 A 和 B 的密度分别为 ρA 和 ρB (ρA&ρB),且两圆盘的 总质量和厚度均相同。设两圆盘对通过盘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JA 和 JB,则有 JA JB 。 (填&、&或=) [答案: &] 85.一质点在 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 A=4cm,周期 T=2s,其平衡位置取作 坐标原点。若 t=0 时质点第一次通过 x=-2cm 处且向 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 第二次通过 x=-2cm 处的时刻为____s。 86 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题 5.2(2)图所示。振子在位移为零,速 度为-?A、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 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A 和弹性力为-KA 的状态, 则对应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题 5.2(2) 图 87 一质点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 x 轴的原点,已知周期为 T,振幅为 A。 (a) 若 t=0 时 质 点 过 x=0 处 且 朝 x 轴 正 方 向 运 动 , 则 振 动 方 程 为 x=___________________。 (b) 若 t=0 时 质 点 过 x=A/2 处 且 朝 x 轴 负 方 向 运 动 , 则 振 动 方 程 为 x=_________________。 88.频率为 100Hz,传播速度为 300m/s 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两点振动的 相位差为π /3,则此两点相距____m。 89 一横波的波动方程是 y ? 0.02 sin 2? (100 t ? 0.4 x)( SI ) ,则振幅是 ____,波长是____,频率是____,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 90.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y1 ? A cos[2? (?t ?x?波在x=0处反射, ) ? ? ],反射点为一固定端,则反射波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驻波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入射波和反射波合成的驻波的波腹所在处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91.某容器内分子数密度为 10 26 m-3,每个分子的质量为 3×10-27 kg,设其中 1/6 分 子数以速率?=200 m /s 垂直地向容器的一壁运动,而其余 5/6 分子或者离开此壁、或者平 行此壁方向运动,且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的.则每个分子作用于器壁的冲量 ?P =_______________; 每秒碰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 n 0 =______________;作用在器 壁上的压强 p=_________________. 92.有一瓶质量为 M 的氢气,温度为 T,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则氢分子的平均平动 动 能 为 ____________ , 氢 分 子 的 平 均 动 能 为 ______________ , 该 瓶 氢 气 的 内 能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93.容积为 3.0×102m3 的容器内贮有某种理想气体 20 g,设气体的压强为 0.5 atm.则气 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率 . ,平均速率 和方均根速 94.题 7.2 图所示的两条 f(?)~?曲线分别表示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曲 线.由此可得 氢气分子 的最概然速率 为 ___________ ;氧气分子的最概 然速率为 ___________. f(?)O2000 题 7.2 图? (m.s-1)95.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则其平均自由程 ? 均碰撞频率 Z 。 (减少、增大、不变),平96. 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其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自由度为 i,在等 压过程中吸热为 Q,对外做功为 A,内能增加为 ?E ,则 _____________. 97.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同一状态开始把其体积由 V0 压缩到 V 0 ,分别经历等压、等 温、绝热三种过程.其中:__________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最多;__________过程气体内能 减小最多;__________过程气体放热最多. 98.一理想卡诺热机在温度为 300 K 和 400 K 的两个热源之间工作。 若把高温热源温度提 高 100 K,则其效率可提高为原来的________倍; 若把低温热源温度降低 100 K,则其逆 循环的致冷系数将降低为原来的________倍。 99. 在静电场中,电势不变的区域,场强必定为 。 100 一个点电荷 q 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 ,若将点电荷由中 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 101 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102 电量 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 103.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导线回路载有电流为 I,则其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 104.计算有限长的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 用毕奥――萨伐尔定律, 而 用安培环路 定理求得(填能或不能) 。 105.电荷在静电场中沿任一闭合曲线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 。电荷在磁场中沿任 一闭合曲线移动一周,磁场力做功为 。 106.两个大小相同的螺线管一个有铁心一个没有铁心,当给两个螺线管通以 电流 时,管内的磁力线 H 分布相同,当把两螺线管放在同一介质中,管内的磁力线 H 分布 将 。 107.将金属圆环从磁极间沿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方向抽出时,圆环将受到 。 108.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场力是 ,产生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场力是 ,激发 感生电场的场源是 。 109.长为 l 的金属直导线在垂直于磁场为 B 均匀的平面内以角速度 ω 转动, 如果转轴的 位置在 ,这个导线上的电动势最大,数值为 ;如果转轴的位置在 ,整个导线上 的电动势最小,数值为 。 A/Q=_____________. ?E / Q ?1 2 110.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62.5 nm (1nm=10-9 m),双缝与观察屏 的 距 离 D = 1.2 m ,若测 得 屏 上相 邻 明条 纹 间距 为 ?x = 1.5 mm ,则 双缝 的 间距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波长?=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 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_nm.(1 nm=10-9 m) 1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 纹的间距将变 。 (填疏或密) 11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作平行于缝 S1,S2 联线方向向下微小移动,则屏幕上 的干涉条纹将向 方移动。 11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则屏幕上的干 涉条纹将向 方移动。 115. 将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投射于一狭缝上, 若对应于衍射图样的第一级暗纹位 置的衍射角的绝对值为?,则缝的宽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 116.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 a=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单缝处 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 117.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 当缝宽变窄, 则衍射条纹变 ; 当入射波长变长时, 则衍射条纹变 。 (填疏或密) 11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设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很小,若钠黄光(??????nm) 中央明条纹为 4.0nm, 则??????nm (1nm=10-9m) 的蓝紫色光的中央明纹宽度为 nm。 119.在透光缝数为 N 的平面光栅的衍射实验中, 中央主极大的光强是单缝衍射中央主极 大光强的 倍,通过 N 个缝的总能量是通过单缝的能量的 倍。 大学物理选择与填空题―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填空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