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及解释名言

1.名人名言解说--《江西教育》1996年S1期
1.名人名言解说
【摘要】:1.名人名言解说周卓浓(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活动要求]能理解和解释一些易的名言。教育学生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活动准备]1,小黑板(书写名人名言);2.名人名言分类卡若干张;3.录音机、磁带。4.学生收集名言。[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3.7【正文快照】:
1.名人名言解说周卓浓(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活动要求]能理解和解释一些易的名言。教育学生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活动准备]1,小黑板(书写名人名言);2.名人名言分类卡若干张;3.录音机、磁带。4.学生收集名言。[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才生;[J];江西教育;1981年10期
甘大模;[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夏金瑞;[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J];江西教育;1982年01期
文之周;[J];江西教育;1982年02期
;[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刘盛彩;邱隆瑞;彭行彬;;[J];人民教育;1983年11期
曹文森;[J];安徽教育;1984年08期
;[J];江西教育;1984年02期
周崇坡;[J];江西教育;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孟旭;孟强;;[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钟露霞;;[A];水稻螟虫灾变规律及治理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方远明;兰小林;肖幼华;;[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周兆锋;彭力辉;夏来阳;刘兴德;;[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夏来阳;彭力辉;刘兴德;;[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钟玲;;[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黄锋章;吴玉明;;[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谟炎;;[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仁华;蔡康全;;[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建强;[N];中国贸易报;2000年
刘坚胜;[N];华东旅游报;2000年
李建光;[N];检察日报;2000年
蔡超然;[N];江西日报;2000年
江川;[N];江西日报;2000年
鄢朝晖;[N];江西日报;2000年
罗云羽;[N];江西日报;2000年
鄢朝晖;[N];江西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 鄢朝晖;[N];江西日报;2000年
蔡超然;[N];江西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亦林;[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周小慧;[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务实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务实[wù shí]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外文名dealing with concrete issues注&&&&音ㄨˋ ㄕㄧˊ
词目:务实
拼音:wù shí
注音:ㄨˋ ㄕㄧˊ
反义词: 务虚[1]
英文:dealing with concrete issues1. [Try to be practical]:从事实际工作
2. [Discuss concrete matters]:研究讨论具体问题[1]1. 讲究实际。
《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 庄 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唐《邮亭月》诗:“君多务实我多情,大抵偏嗔步月明。” 明《传习录》卷上:“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祸起萧墙》二:“上面的整体规划和务实精神……多么激动人心哪!赶快回去干吧!”
2. 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生长富室,不会经营生理,还是赎几亩田地耕种,这是务实的事。”《》卷十五:“你如今当真收心务实了么?”《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庄稼人都是务实的人嘛,不保险可不干。嘿,。”[1]
3.司马光的警枕
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 》。前后19年中,无时无刻不在专心写作。他恐怕睡得过久,耽误工作,特制做一个圆木“ 警枕”,不让自己睡稳。其间,他先广泛收集材料,经过仔细研究和选择,加以剪裁润色而 定稿,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全书编成时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君子强学而力行。
【出处】扬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
【提示】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实事求是。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大意】从客观事实中去研究,得出规律。
【提示】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学,不爱虚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书,遇到民间送上善本书,他都找人来誊写一遍,然后把抄好的书给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颜师古评论他这种行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书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书中所讲内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实。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对一切事都应当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
百闻不如一见。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大意】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
【提示】虽然“耳闻”与“目睹”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许多情况下耳闻的真实性却值得怀疑,因为经常会被传言所蒙蔽,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更为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
【大意】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提示】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去争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出处】王充《论衡·薄葬》。
【大意】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
【提示】王充是东汉哲学家,他最讲究实证。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他也绝对不信。在《论衡》里,他不厌其烦地辩论,指出鬼之类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思想在古代独放异彩。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出处】荀悦《申鉴·俗嫌》。
【大意】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
【提示】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人或事时,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而不要听信虚名。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大意】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努力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提示】陆游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提示】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
,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诚实,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这种诚实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不诚实,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修身》。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出处】《荀子·儒效》。
【大意】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虽然听得很多,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见到了而不能理解,虽然记住了,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虽然知识丰富,也必定会遇到困扰。
【提示】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因为“力行”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处】《荀子·性恶》。
【大意】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
【提示】无论说什么话,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谨于言而慎于行。
【出处】《礼记·缁衣》。
【大意】说话要严谨,行动要慎重。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传统美德格言》1、一半的真实比虚假更可怕。——费希列宾[2]
2、真实是人所持有的最高级的东西。——乔叟
3、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拉瓦锡  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5、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沙孚克里斯《断片》   6、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萧伯纳  7、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8、学问之举国不在读书之多,而在运用之熟。——史迈尔  9、行动是知识最适切的果实。——傅勒《格言》  1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1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说苑》  13、君子之于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刘向《说苑》  14、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性理精义》   15、纸上得到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6、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薄葬篇》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部乐》[宋]  2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22、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2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论语·宪问》  25、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周《庄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励志名言解释
> 励志名言解释
励志名言解释
    来源:励志网
& & & &&名言解释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当一个人的地位、名誉和财产,遭逢重大损坏时,一定要保住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以求来日东山再起,此即另一良言所谓的:&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12.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年轻人不可在&老&字上讥笑老人,如笑老人动作迟钝,如笑老人鸡皮鹤发,因为任何人到了老年,都会如此。
  13.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
  (人要珍惜父母和夫妻之情,不亲父母和配偶,而能真心亲爱他人者,未之有也!
  14.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什么都听从妻子的男人,是个标准的白痴;能让丈夫在家感觉有尊严和地位的妻子,才是最具智慧的。
  15.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住在热闹的地方,让你容易赚钱,住在偏远,让你享受林野的清静,你要选择哪一项?
  16.家用长子,国用大臣
  (长子即使稍嫌能力差,也要尊重他的地位;大臣即使稍嫌能力不足,也该重用之,这是基于法统和伦理的考量,因为不尊重长子,正如同妻子不尊重先生,家庭伦理将受到动摇,同样,国家不用大臣,则政治伦理亦必深陷混乱。
  17.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
  (水太清,则养分流失,鱼儿自无生长环境,同样,一个人若是对人对己要求太过分,就不能网罗住人才或着眼于大局!
  18.好狗不咬鸡,好男不打妻
  (不仗势欺人,不欺负弱小。鸡的力量不如狗,女的力量不如男,所以有义气的动物,不倚强压弱。
  19.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菜根谭说&弄权于一时,凄凉于万古&,倾权一时之际,人们对他是谄媚攀附,但当这些人权力一失,他们的罪行,就会被一一挞伐。
  20.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
  (当受到人们的欣赏或力捧时,即使成就不大、作品不精,声名也会如日中天;但是当一个人的创举,被人们不解或埋没时,再好的成就或作品,也被弃如敝屐!
  21. 兄弟是兄弟,过江须用钱
  即&生意归生意,亲戚归亲戚&,近似名言有&亲兄弟,明算帐&、&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哪怕裁缝是你舅,也要让他赚只袖!&
励志名言解释相关推荐名言解释_百度知道
问各位善知识:“求上而得中?是作何意思解释,求中而得下,求下而不得”的出处在哪
提问者采纳
得乎其中,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你想要得到下等的。告诉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定高点;取乎其中,则无所得矣,你要得到中等的,得乎其下:你要得到最高的 但是你得到了中等的;取乎其下。——《论语》寓意取乎其上,你得到了下等的。只有努力学习
其他类似问题
名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名人名言(要有解释的)5句就够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人名言(要有解释的)5句就够
名人名言(要有解释的)5句就够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对着疯狂的暴力,只有机智才能抵抗.——雨果《海上劳工>> 当遇到的灾难远远躲不了,用武力或蛮力不能与之抗衡时,我们要学会用脑,用智力来对抗他.就像在海上行船时,遇到了大风暴,我们不能与之硬拼,我们要用航海知识、机智来躲避他,拯救自己.就像革命战争时期,遇到了大批的武装暴力组织,而我们的武装力量又十分弱小时,我们要用机智的头脑,用机智的方法来抵抗、对抗.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名言及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