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资料一文中冰川有什么作用

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资料
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资料 20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
  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李四光怎么发现中国有第四季冰川的?
李四光怎么发现中国有第四季冰川的?
他在横穿沙河盆地向东南前进时,偶然发现了地面上突起的几块大石头,经过他仔细观察研究一番,发现是第四季冰川期的显示
其他回答 (1)
他是在庐山上发现了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漂砾,确认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李四光发现的冰川有什么用?_百度知道
李四光发现的冰川有什么用?
提问者采纳
李四光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帮助了我们对气候的变化的准确预测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人类的繁衍,防止人类像恐龙一样灭绝。
其他类似问题
李四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资料_百度知道
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资料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以严谨的冶学作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教学,边看边讲。一个山头、一个沟谷、一堆石子、一排裂缝,他都不放过。学校经费不足,他带领学生白手起家搞建设,将学习环境收拾得十分雅静。  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到会的农商部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轻蔑地一笑,予以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当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再次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几位外国学者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党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可惜由于抗战爆发,这部书10年后才得以出版。
其他类似问题
第四纪冰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冰川遗迹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冰川遗迹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冰川遗迹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U”形谷、角峰、冰斗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对冰川遗迹的研究和鉴定,可以了解古冰川活动情况和古气候变化规律。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首先发表论文,证明发现黄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黄山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这一带,典型的冰川地貌如下:
1)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
2)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刀脊;
3)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
4)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
5)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等地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
6)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黄山冰川遗迹 丹井[1]黄岗梁第四纪冰川遗迹园区位于克什克腾旗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ˊ,北纬43°18ˊ,总面积109,333.33公顷。
黄岗梁地区保存了第四纪冰川最完整的形态,且类型多样,是典型的山谷冰川,黄岗梁两侧有冰斗、U型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漂砾等冰川遗迹。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齐全、科研价值最高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该区地形以丘陵和高山台地为主体,在地貌结构上大体是由外缘山地逐渐向浑圆的低缓丘陵与高平原依次交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地势跌宕起伏,沟谷纵横,夹杂着较宽的平川地。
黄岗梁是大兴安岭的余脉,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便叠立在这里,海拔2029米,境内古木参天,植物类型复杂多样,地形地貌独具特色,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境内有著名的阿斯哈图石林、原始十万亩松海、石峰天然白桦、湿地千里樟子松、千曲百回的十三道河……特殊的景观,特殊的生态具有特殊的保护研究价值,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境内由27座山峰组成,支脉东西延伸,峰拔岭俊,雄伟壮观。
黄岗峰两侧发现了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冰斗、冰川、U型谷、冰碛角峰、漂砾、条痕石、中积体,整个山峰、山谷被林海包裹,称之为黄岗梁冰谷林海,它处在蒙古植物、华北植物以及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段;生物呈多样分布,极富代表性及典型性,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自然景观有天然森林景观、白桦与山杨树丛景观、针阔叶混交疏林草地景观、山地草甸景观。这里草茂林丰、山清水秀,林草中40余种名花异卉,50余种名贵中药材遍布群山,故有千克花百药之山的称谓。林中盛产20余种山野菜,其中蕨菜、金针、蘑菇为菜中三珍。山谷间各种野果次第丛生,素有“花果山”之称。这里山高林密,獐、狍、豹、狐狸、野猪等野兽30余种,斗鸡、山鸡等山禽十几种,是理想的休闲狞猎之所,占地32万亩,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国际狩猎场,已对游人开放。十三道河风景区,一湾一景,一景—情,奇趣自然天成,奇景妙趣横生别有洞天。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在此召集主持了蒙古族著名的昭乌达塔垃会盟。这里春天翠绿欲滴、夏天林海花潮、秋天万山红遍、冬天银装素裹,一年四季都是美妙绝伦的画卷。冰川遗址世界各处都有,一般认为高纬度没有。2007年在福建省东北部的福安市一带“发现”大片“冰臼遗址”——溪流中大量的臼形花岗岩等,有专家认为那其实是水流冲蚀形成的,但也有的专家认为那确实是冰川遗迹,进而提出传统冰川学的理论要进行大幅度修改。
2007年底,甘肃青藏天路文化公司在迭部县扎尕那景区拍摄时,发现了有独特的冰川构造特征,并将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带回兰州,邀请中科院寒旱所地质专家前往调研考察。  中国科学院教授何元庆、沈永平等专家经过实地考察,看到扎尕那景区内有许多U型谷和冰川遗迹,确定这里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古冰川地貌。经分析,其地貌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形成大约始于200万年-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波及范围十分广泛,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专家分析,漫长的冰川运动和滑动,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扎尕那地区独有的冰川地貌景观。由于海拔较高,扎尕那有相当一部分山体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般都在3500米左右,所以,在雪线以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冰川谷和冰川混杂堆积体,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风蚀地貌,形态非常独特秀美。在庆元县举水乡的崇山峻岭中,发现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区第四纪冰川遗迹,遗迹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庆元河谷冰臼群,是我国首次在火山岩分布区发现的最大规模第四纪冰川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韩同林说。
通过深入绵延10余公里的三条高山河谷中的考察,韩同林等专家发现大量冰斗、冰川漂砾、冰碛砾石、冰蚀洼地和数百个冰臼等第四纪冰川遗迹。根据分布在河谷基岩和巨型冰川漂砾上的数百个形如石坑的冰臼后确认,庆元河谷冰臼群,系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在火山岩区形成的冰川遗迹。
在举水乡发现的众多“口小肚大”的石坑,属于罕见的河谷冰臼地质遗迹。它们是第四纪古冰川的融水沿着冰川裂隙,以类似“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火山岩基岩而产生的,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被称为冰臼。该遗迹大多呈河谷冰臼形态,量多面广,保存基本完好,有的冰臼直径约6米、垂直深度12米以上,是他从事地质工作40余年来目睹的体量最大的冰臼奇观。位于模式口村北,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地矿部、北京市财政局、石景山区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冰川陈列馆占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共设四个展厅,其展陈主要以知识、李四光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实物。展览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地球-人类的家园”;第二部分“李四光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第三部分“冰期的成因”;第四部分“全球的变化研究,当代科学的前沿”;第五部分: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
1995年,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该馆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该馆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冰川馆利用优美的环境为中小学生举办夏令营和培训班,开展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少年介绍科普知识,弘扬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爱国敬业的精神。该馆还将建成地博园,扩展冰川馆的展出内容,使展陈内容丰富,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菖溪河段发现大面积古冰川遗迹!”24日,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政府文化顾问刘志钧的带领下,记者深入实地进行采访。原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旁山体滑坡,造成了乡村公路中断,利州区干部来此查看灾情时,发现了冰臼等地质奇观。在请教有关专家后,当地才了解到这是约250万年前的冰川遗迹。
20公里河段内巨石耸立
沿着菖溪河,汽车在新近硬化的乡间公路上缓缓前行,20公里的河段内,河中大石愈来愈多,不断有光滑的巨石耸立其间。这些巨石体积庞大,大的有10多米长,六七米宽,三四米高,而且表面无棱无角,如同打磨一般,光滑整洁。
“这些巨石就是在冰川的作用下形成的,原来都一直显露在河床上,电站修好,这里成了大湖,这些巨石就都处在深水中了。”刘志钧说,洪水不可能将它搬运至此,从地形特征来看,也不可能是顺着泥石流漂过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只有冰川的巨大动力才可能推动它。
近百个冰臼堪称奇观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抵达冰川遗迹的集中显现点——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河沟内巨石林立。由于冰川侵蚀和搬运作用,造就了冰斗、角峰、U形谷、刃脊、冰溜面、羊背石、冰蚀湖等多种冰蚀地貌。最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冰臼群数量众多,河床的坚硬岩石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深或浅的上百个小洞。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这里仅冰臼数量就有近百个,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大的直径超过2米,小的直径也有70厘米左右,冰臼深浅也不一,有的深不见底,而有的却因沙石填充,深度只有几十厘米。绝大部分冰臼内都是清水充盈,只有两个冰臼因石质开裂,沙石充填,臼内干涸。
冰川遗迹三大要素全具
东沟地处群峰之间,人迹罕至,大面积的冰川遗迹一直“养在深山人未识”,得以完整保留。
冰臼有多深,至今一直是个谜。松林村党支部书记贾成武告诉记者,当地村民贾天荣,小时候放牛时曾用两根面葛藤连起,坠上石头放入冰臼内,一直没有探到底。他的话被当地村民证实,所有人都知道这回事。
在东沟,记者看到,冰川遗迹的三大要素,冰斗、冰渠、羊背石十分典型。被当地人称为缸塘的冰臼,即冰斗尤其典型,在这一带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堪称世界奇观。羊背石上的天砚靠接天花水,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亦为当地村民所不解;冰渠即现流水之渠光滑无棱,亦诠释着前川运动的痕迹。
形成于约250万年前
刘志钧告诉记者,自从首度发现这里的冰川遗迹后,宝轮镇就一直同有关专家联系,并送去图片供专家考证。专家们一直认为这里确实是冰川遗迹,并称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出现冰川必然与全球最大冰期,即第四纪冰川期相关,因为冰期的分布规律都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最小冰期根本到达不了低纬度地区。由此,确认这里冰川遗迹是大约250万年前的。
专家推测,冰川运动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冰床,冰水滴水穿石,形成一个个圆圆的冰臼。 文/图 张发政 高志农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我国首次发现冰臼,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新疆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克孜里塔司山,惊现了古冰川遗迹—冰臼遗迹。
在绵延数公里的克孜里塔司山上发现的大小冰臼总数超过1000个,其直径大小不一,最大的达数米以上,小的则如拳头般,星罗棋布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据悉,冰臼是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古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沿着冰川前缘地带(冰舌)的冰川裂缝向下似“滴水穿石”方式,对冰川下覆盖基岩进行强烈的冲蚀作用产生的。冰臼一般具有“口小肚子大和底平”的特征。且冰臼基本分布于同一基岩面上,即古冰床面。由于其形态酷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形成年代约在200-300万年的第四纪早期。
冰臼是古冰川运动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的形成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冰臼在我国的黄山、庐山、和德国,波兰等地均有发现,但它们均分布于冰川、U型谷和冰床上,而分布于山脊、山峰和山麓地带的冰臼则十分罕见,相信有关专家一定会为我们揭开迷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