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学员论文 2014学员陈国唤

现将《市老年大学2013年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2013年工作基本情况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老教委、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老年大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现代化老年大学建设,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纪念中国老年教育发展30周年的浓厚氛围,努力反哺社会,更好地满足了广大老年朋友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多样化需求,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领导重视力度加大,组织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2013年&两会&期间,时任市长张晓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市老年大学工作成绩显著。&2月份,副市长王晓焱带领市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深入市老年大学调研,就编制、经费、项目建设、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6月,市编委批准成立市老教委办公室,设在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市老教办主任,高配一名副县级专职副主任(同时兼任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为市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8月份,市委书记张晓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崧莅临市老年大学视察调研。张书记指出&市老年大学工作成绩非常显著,特别是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发展比我预想得要快要好。&他强调,市老年教育工作和市老年大学办学所需的人员要保证、经费要保障,工作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市老年大学的机构性质以及建立市老年教育奖励基金和激励机制要加强研究。他要求,把老年人心情愉快作为根本目标,办更高水平的老年教育,让老年大学成为广大老年人的活动中心、生活乐园、学习课堂。
6月份,省老年大学协会督查评估组一行来到我市,就贯彻落实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情况开展督查,召开了&督查汇报会&,会上,省老年协会副会长、安徽老年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蔡敦琪希望我市能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体制机制,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和新水平。督查评估组一行还实地参观了市老年大学的三个校区,考察了办学情况,并给予了&硬件、软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全省一流,科学规范,工作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课程设置时尚,办学规模、质量与水平全省名列前茅,有些工作在全国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度评价。12月,省老年大学协会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批省级老年大学(学校)示范校授牌仪式在合肥举行,市老教委常务副主任、市老年大学第一校长许德顺被推选为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和省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施智蔚当选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二、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办学规模稳步拓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2013年秋季,由市重点局代建、市财政投资近400万元的一校区教学场所改造工程投入使用,设有一个展厅、两个艺体训练室、一个多功能综合厅,增设了安全消防通道。现三个校区建筑面积达10240余㎡,同期还建立了阅览室、校园广播系统和摄影棚,硬件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与安徽工业大学合作,构筑了适应自身特色发展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于12月13日通过专家组验收结题,并全面投入运行。该系统基本实现了贯穿教学、办公、管理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学校统一管理各类信息资源提供了信息获取、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报表生成等方面的支持,优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和服务质量。受到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安徽老年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蔡敦琪的高度评价。
(三)办学规模得到新拓展。上学期,招收学员5447人次,其中免费招收特困或下岗失业职工389人,开设8个系54个专业145个教学班;下学期,由于在全市独立执行新的收费标准,办学规模有所下降,招收学员4653人次,其中,免费招收下岗失业职工和特困群体等学员403人,开设8个系54个专业147个教学班。
三、教学基本建设有声有色,特色品牌教学亮点纷呈。
(一)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举办了庆祝第29个教师节联谊活动暨任教满十年教师座谈会,组织部分教师赴西塘采风考察,增加了教师课酬。组织教职工、学委会、社团负责人开展了首届计算机与多媒体实用操作技术培训班。组织保健综合系王爱梅老师赴合肥参加&快乐舞步&健身操培训。在市书法家协会2012年会暨换届会议上,书法教师汪敏文、魏丰年当选为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年书法教师兰业锋当选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易经班教师郑志芳在第四届世界易学大会上被评为&十大金牌风水大师&称号,在世界中国易学大会上被评为&十大易经大师&。
(二)传授知识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宽。组织师生员工代表参加了省委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聆听了省委宣讲团成员、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作的宣讲报告和市委书记张晓麟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春祥所作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报告会;举办了班长培训班暨百场巡讲进校园报告会活动,邀请安工大周国荣教授作《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专题报告;邀请市委党校张庆满教授举办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学创作道路与特色》专题讲座;举办了信息宣传员培训班,邀请安工大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王成勇作《信息宣传与理论研讨基础知识》辅导报告;组织保健综合系学员参加了祝健康老师作的《夏季养生》专题讲座;组织文学班、摄影班参加了市文联主办的曹致佐&青春似火&的岁月讲座;邀请省消防中心来校举办消防安全普及知识专题讲座;邀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来校为近180名师生员工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讲座。
(三)特色品牌教学得到进一步打造。举办了创品牌课程&&&教学公开课月&活动,组织有关教职工、部分班长、学委会成员观摩了8名教师的8节公开课,并召开了活动交流座谈会,对公开课进行讨论总结,开展了学员评教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印了第十届教学大纲。积极推动自编教材的建设与完善,书画摄影系教师张子初《对联欣赏与写作》、器乐系教师秦宝勋《葫芦丝教程》和葛新梅、曹春香、马建军、马厚琴等4名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太极拳、剑、扇基础教程》三本校本教材校内统编使用。
(四)理论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创新。撰写了2013年重点调研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养老&平台》,印发了理论研讨文章征集意见。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报送《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论文一篇。经过近一年半的潜心研究和凝炼,与安工大合作开展的&加快推进马鞍山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软课题全面结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晓利为该成果作序,市委书记张晓麟作出了&老年事业规划一并来研&的重要批示。这是学校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创新理论研究方式,提升理论研究层次的一次开创性实践和重要举措。
四、教学成果百花争艳,反哺社会有为有位。
(一)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市老年大学迎春书画展、学员周月琴、朱仲鸣个人书画专展和&博力&康博尔长寿杯&女学员庆祝三八妇女节书画展览;组织书画摄影系学员参加了由省艺术摄影协会、省文化馆及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淮南、阜阳、淮北、蚌埠等八市文化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美好安徽&八市摄影艺术联展;山水高级班学员何光耀在市秦淮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组织摄影班学员分别赴芜湖、南山矿开展摄影采风活动;组织中医班学员赴濮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健身气功班参加了市气功协会组织的&马鞍山市首届健身气功联谊活动&;太极协会在朱然公园举办了太极协会成立十周年才艺展示活动;组织木兰班学员参加了市体育局主办的迎&五一&全市木兰拳才艺展示开幕式表演;组织健身球班学员参加庆祝全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广场大型健身项目展演。京剧班、黄梅戏班、腰鼓班赴社区分别举办了&庆五&一&和&庆祝建党92周年&文艺汇演活动。每学期结束时,各系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活动。
(二)校园文化精彩纷呈。承办了2013年迎春联谊暨市老年大学首届&感动校园最美人物&颁奖大会。在纪念中国老年教育发展30周年系列活动中,举办了庆祝建国64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我的校园我的家&摄影作品展、&徽韵皖江风情&写生作品展、《刘天华作品演奏会》、古筝教学成果汇报会和器乐专场演奏会;承办了全市老年教育系统图片展、第28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市老干部和老年教育专场文艺演出;举办了首届趣味体育运动会,350人次学员参加了武术、棋牌、球类、趣味四大类16个项目的比赛,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师生员工的高度评价。和南京北极书画研究会联合主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展,选送48幅作品参展,该展览新闻由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滚动字幕播出报道。举办了校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有效地帮助学员了解国家的时政时事和学校的方方面面;在职工中开展了读书活动,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做好了第十六届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
(三)赛事成绩斐然。在局开展的&梦之旅&书画摄影展活动中,获个人奖项2个,&梦之唤&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个人奖项6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省委老干局举办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中,5名学员的5幅作品获&梦之旅&主题书画摄影精品展优秀奖;在&梦之唤&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4个。省老龄办、省民政厅联合举办的《安徽省第三届老年人书画艺术展》活动中,学员何光耀的山水画作品荣获金奖,3幅书法作品和6幅绘画作品获优秀奖,入选《安徽省第三届老年人书画艺术展作品集》。文史系学员金少铭作品《清平乐&春之歌》荣获第二届二安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二安诗词奖&、作品诗词十首获&天籁杯&第十届中华诗词大赛金奖,他本人赴人民大会堂领奖。书画摄影系学员李涛的文学作品《秋日的街市》荣获第十一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其花鸟画作品《春之舞》入选第三届迎春书画展播作品集;书画摄影系学员方志中的作品在第四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中获二等奖;书画摄影系教师张子初和学员李涛荣获红太阳永不落&纪念开国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暨首届&夕阳之歌&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邀请赛金奖,并被授予&夕阳红杰出艺术名家&荣誉称号,其作品入编大型红色艺术史籍《红太阳永不落&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典》。书画摄影系学员颜晓萍的作品《小烧饼撑起大家庭》入选了2013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品《上学的路上》在第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上获得&佳作奖&,并被批准为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为马鞍山老年教育史上入围摄影&国展&、成为国家级会员第一人。健身气功班参加省健身气功五禽戏大赛获个人优秀奖2个,集体二等奖;参加市第五届健身气功比赛获集体一等奖。舞蹈系2名学员荣获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主办的2013&甄山生态园杯&第二届马鞍山体育舞蹈公开赛社交舞C组的第一名。在首届马鞍山音乐舞蹈大赛上,舞蹈组节目《山花烂漫》获金奖,3名声乐组学员获优秀奖。合唱班参加市电视台举办的&绿地&寻找世界最美音&歌唱大赛,获美声组第一名,民族组第一名。越剧班参加了首届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越剧票友邀请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在&让梦成真&圆梦中国&马鞍山市第28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中,选送的三个节目获一等奖,五个节目获二等奖,两个节目获三等奖,市委老干部局荣获优秀组织奖。艺术团合唱队代表我市赴合肥参加了省第六届金色晚霞合唱节,获三等奖,我市获&优秀组织奖&;艺术团一行34人赴山东烟台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老年大学文艺汇演,服饰表演《一江春水》荣获月季花奖,歌伴舞《美丽中国》、舞蹈《待到山花烂漫时》获荷花奖,学校荣获全国20个优秀组织奖之一。
(四)服务情真务实。春节期间组织部分师生深入矿区和街道社区为矿工、市民义务书写春联;组织陈式太极拳班参加了江东街道瑞南社区举办的《情系雅安救灾义演》活动并捐款;应和县体育局的邀请,健身气功班教师孟霞带领7名学员赴和县开展送教活动;器乐系与湖西社区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尝试建立校外合作基地;与湖东路二小联合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庆六一&联谊活动,赠送了2幅书画作品;赴市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阳光村开展了&走进秀山、共度端午&讲故事、文艺演出、一起包粽子等慰问联谊活动,赠送了慰问品和22幅书画作品。与市安监局联办了&以人为本、聚焦安全&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赴佳山社区慰问空巢老人、赴东苑社区黄梅戏专场演出、赴福利院为老人表演健身气功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了全国百城和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并赴濮塘表演点表演了八段锦;寒冬来临之际,前往秀山老年公寓为老人送去手套、毛巾等慰问品并表演太极拳节目;会同有关人员赴当涂乌溪长兴服饰有限公司开展了服务企业活动。
五、对外交流博采众长,管理与宣传工作多措并举。
(一)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今年,四川双流县老年大学、蚌埠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芜湖老年大学来我校考察交流。我们先后组织部分教职工、艺术团与学委会成员、班长赴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和江宁老年大学等参观学习,吸取兄弟老年大学在教学、理论、研究、管理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参加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在无锡举办的第四期校长研修班。
(二)管理与服务多措并举。制定了计算机系、文史系教师内部持证上岗工作试点方案和&我心中满意的教师&评选活动意见;加大月度、学期、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与考核力度,定期开展满意率调查,开展了九届评比表彰活动,在职工中实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月度之星&评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管理服务引效益、促效率、出效果。
(三)信息宣传影响广泛。今年共编印9期简报,2期校报和2期《晚晴苑》,定期更换宣传栏和橱窗。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制作了市老年大学宣传片。《南京晨报》书画天地栏目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记花鸟画家于海鹰》、《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记书画家曹彦才》、《我的绘画之路》为题,整版图文并茂地分别刊登了我校书画摄影系学员于海鹰、曹彦才、左秋琴的事迹及书画作品;《老年教育》杂志2013年&3月刊和4月刊分别刊登了赞扬我校体育系教师曹春香的文章《教坛春香美》以及我校举办的&博力&康博尔长寿杯&女学员庆祝&三八&妇女节书画展的报道;文史系学员徐乃年的文章《漂洋过海宝岛行》在《诗词文化报》上发表。《开心老年》杂志2013&8月刊和9月刊分别刊登了我校保健综合系学员石绍弼的文章《我的幸福感》和文史系丁国品的文章《我的养生方法》。文史系教师周嫦娥的理论文章《诗歌意境鉴赏&三法&》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办的老年教育杂志2013&11月刊上发表;安徽老年教育报2013&第三期以《向着高水平现代化老年学府目标奋进&&马鞍山老年大学访问记》为题报道了市老年大学的办学情况、成果与经验,并刊发了《马鞍山市老年教育发展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软课题研究成果摘要。马鞍山日报以《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少同乐庆端午》、《省老年大学协会督查评估组来马督查》、《我市举行安全生产月书法摄影作品展》、《全社会要真诚关心老年人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皖江晚报以《真诚关心老年人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老年运动会 趣味乐陶陶》、《第28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陆续上演》为题多方位地报道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市老年大学贯彻落实省、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以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老年大学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进一步科学规划办学格局,准确把握新时期老年教育工作的新特点,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一、扩大办学规模,发挥办学效益,努力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取得新提高。
(一)努力实现市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办学规模目标的序时进度。注重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数量、质量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教、学、乐、为的有机结合。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努力破解办学思路狭窄、模式单一的问题,结合时代特征,发展特色和老年学员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技能感性与理性的特殊需求,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格局。
(二)切实抓好以教学为中心的&质量工程&,着力推进学科建设与教学创新,优胜劣汰,调整充实传统看家学科,发展壮大实用骨干学科,突出个性特色品牌学科,引进强势新兴高端学科。增设旅游地理、汉语普及的班级,开展公益性讲座。结合品牌学科创建,继续开展公开课和学员评教活动,加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分阶段督查,探索优秀教案评析展示、制作精品课程课件、开办名师讲坛。优化第一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办好远程教育,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深化课程与专业设置、招生流程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重视第二、三课堂活动的实践和开发,组织实施才艺展示和校际及社会交流。
(三)承办全市老年大学(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研讨活动,根据省老年大学协会工作部署,筹建省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章程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主任单位工作职责,重点围绕教材赏析和评比展示、信息化平台的演示交流与完善推广两大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助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老年大学建设步伐。
(四)认真了解和研究老年学员队伍的新变化,了解和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新需求,努力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巩固和发展办学成果,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尽力满足老同志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努力使教学与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充实理论研讨队伍,认真制定研究计划,邀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定期举办教学理论研讨会,教师、班长座谈会和培训班等活动,大力开展教师教学与学员学习诉求的调查。
(二)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高质量地完成年度调研课题。
(三)进一步做好《加快推进马鞍山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软课题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
(四)承办全市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面向全市征集理论研究文章,编印《全市老年教育研究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全国第十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
三、繁荣校园文化,切实反哺社会,努力使校园文化软实力取得新成绩。
(一)通过校园网、校报(刊)、校园广播系统、LED屏幕、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广大师生员工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为学校改革献计献策,投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建设校史馆,增强精品意识,高起点、高品位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庆祝建国65周年,举办&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市老干部和老年教育专场文艺汇演,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展、征文、演讲、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展示活动。
(三)以创建第十六届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积极参加有关赛事以及各类群众性文化和公益活动,发挥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开展基层结对共建,六一进学校、八一进部队、十一进广场、春节进社区,多形式地举办送教送艺送文化送温暖活动,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未成年人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先进校、省级示范校、市中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主动融入社会,引领老年群体新时尚,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创建努力做贡献。
(四)加强社团建设,做好学委会换届、志愿者协会成立、艺术团重组工作,召开社团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导社团根据自身特点,认真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集聚正能量,充分发挥社团在办学、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继续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形象,办好校报校刊和学校网站,多方面、多途径展示市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
四、严格内部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努力使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搭建展示平台,丰富活动载体,以出成果、出精品、学有所成、展示奉献为目标,大力加强班长、社团负责人、学员骨干队伍建设。请进来,走出去,加大教职工学习培训力度,开展&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首届我心中最满意的教师评比表彰活动&;在全面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保证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以目标和业绩考核为重点,强化教职工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把老年教育当事业干,把老年学员当亲人看&的办学思想,以老年学员为本,不断提升团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办公室&&&&&&&&&&&&&&&&&&&&&& 2014年1月8日印发中央党校教授:中国政改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中央党校教授:中国政改可分为三个阶段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9:11:53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后,人心向上,百端待兴。人们长期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一样将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规划。邓小平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自上而下启动的,今后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
政改既紧迫又艰巨
中国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对执政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能力与水平都提出了崭新的挑战和考验。
目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党的十八大对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已经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背水一战。离2020年满打满算不到7年,时不我待,形势逼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实现经济转型还是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对政治体制改革发出了强烈的呼唤。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现阶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性。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所处的环境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党的十三大那时候启动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原有政治体制的&权力高度集中&和&党政严重不分&弊端的&存量改革&的话,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是&增量改革&,即不仅要解决改革开放以前原有政治体制的问题和弊端,更要破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目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涉及问题繁多,改革难度加大。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矛盾尖锐,弱势群体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期盼改革,而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伤害自己利益而阻碍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阻力前所未有。加之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影响,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社会情绪浮躁,给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不少困难和风险。这种情况客观地要求作为改革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执政党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的驾驭能力、统筹兼顾的领导艺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才能将这场改革组织好、领导好,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低投入、高产出&的边际效应。因此,执政党应该将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与提高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统一起来,不仅要勇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
做好&顶层设计&
执政党要善于领导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当善于统筹全局,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只有合理地制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切实可行的思路,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譬如,要确定不同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从长远目标上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民主梦&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状态?应该在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有一个大致的构想,以此来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全体人民。在这方面,我们还需深入思考。党的十八大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一连串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是一个总的原则目标,还需要具体分解为每个年度的奋斗目标,明确在每个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政治体制改革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投稿信箱:
理论搜索:
实现中国梦呼唤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14年10期 [作者:李媛媛 洪向华]  发布时间:
  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美五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讲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梦的内核和支撑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所创造的、为整个民族所世代继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历史风貌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归属和集体记忆,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陈出新,使之成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走中国道路提供智力支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占领价值制高点、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不仅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支撑中华崛起的必要条件和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不竭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两种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形象的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规则的确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操守的养成,都是中国崛起所必需的文化基因和动力源泉,也是将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流淌于中国人心灵的一种追求和品格,彰显中国人的涵养和气度,境界和胸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为凝聚中国力量提供有力支撑。中华文化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强大黏合剂,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强大的文化、道德和价值力量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社会氛围,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汇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是社会成员的强烈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  只有重视文化传承,才能源源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才能保持中华文化的延续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这既源于中华文明自身面对转型期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进行内在转换的需要,也源于经济全球化时代应对外来文化冲击,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中华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体,中国有令世人称羡的漫长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是建设现代文化的源头活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应进行深入挖掘,使之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例如,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着力以提升自身的修养来成就“家国天下”的情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天下为公”的担当与情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的金钱至上、个人本位的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抗衡;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天地圆融”的和合思想,追求精神和身体的内在融通,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在精神层面带来的人格分裂、心理压抑等问题也起到了有益的矫正作用。对于传统文化,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接续历史文脉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与当代中国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构建中国独有的价值体系。
&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版权声明:转载必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版权所有:中共中央党校&&京ICP备号&&管理维护:中共中央党校信息中心&&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CMS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校培训班学员手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