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公路车顶级爬坡轮组爬坡碳的好还是铝的好

压马路碳架山地车比铝架、钢架山地车快多少?
本帖最后由 誤叺騏途 于
12:53 编辑
求大神们给点建议。高碳钢、铝合金、铬钼钢的山地车我都骑过,目前用的是雷诺520钢架,就是没骑过碳纤维的,不知道换了碳架后巡航和爬坡速度能提升多少?
其实我也挺喜欢公路车飙起来轻快的那种感觉,只是本来经济条件就很有限,本来已经两辆车(一辆山地一辆小轮),再搞辆公路真的没脸面对家人了。所以我想知道,如果只是偶尔XC,平时基本是压马路、跑长途,到底换碳架的意义有多大?
很多事情说多都是泪!回想当初就是因为没定位好自己的需求折腾来折腾去,换了几辆山地的钱如果节省下来也能组辆不错的公路了。
回复1楼,就是因为追求速度,但是又因为公路车是纯粹的公路骑行,局限性太大。因此,我曾经把山地车改成了跟公路车一样的硬叉和光头胎,甚至改成了弯把手变、刀圈,改得不伦不类的让人哭笑不得。最后我终于明白,山地车无论怎么改,在公路上速度始终还是没法跟标准公路车比的。
关键是,碳纤维寿命貌似也不咋的,要是跑长途,总免不了日晒雨淋的吧?莫非碳纤维要么是专门比赛才用的,要么就是钱多为了装逼的?
<p id="rate_1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心骑友&BIKETO币 + 3 ¥
" class="mtn mbn">
楼上说的是
如果真的是压马路而且不是为了彻底升级、就为了弄一辆顶级车那意义不大,还不如换一对不错的轮组骑起来更舒服呢。因为车架不管铝合金、钢制还是碳纤维,当用到一定级别后很难说哪个更好,楼主想要的轻快高端铝合金一样可以获得,我理解楼主的那种感受我也那样过,毕竟没用过碳纤维极其想尝试,也心理上觉得碳纤维架子都骑起来很轻快,但事实上低端的碳纤维产品先不说骑行感受本身质量可能就不一定过关的。所以楼主不一定非要纠结碳纤维,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铝合金甚至好的钢架都可以
<p id="rate_1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心骑友&BIKETO币 + 4 ¥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7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心骑友&BIKETO币 + 2 ¥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心骑友&BIKETO币 + 3 ¥
" class="mtn mbn">
从预算上和综合性价比来说,铝合金车架是首选。...
可是,铝合金最致命的弱点不是容易金属疲劳、寿命短吗?
<p id="rate_1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热心骑友&BIKETO币 + 3 ¥
" class="mtn mbn">
金属疲劳是用于短时间的高强度高频率机械运作或者极长时间的正常受力,而这种极长时间楼主是不需要纠结的,正常的骑行不会有任何影响。其实不用考虑那么多的,只是选不选择碳架的问题,现在楼主考虑的已经太远了
<p id="rate_35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同意观点!&BIKETO币 + 3 ¥
" class="mtn mbn">
站长推荐 /2
参与我们的话题互动赢取BIKETO币还可以兑换奖品哟
衣服包包任你选!快来抢吧!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比驰新车——换装顶级BH-G6碳架整车重量轻松破七
天涯公路车升级顶级碳架的计划酝酿已久,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2014年9月,适逢老科换装BMC SLR01,遂将其BH
G6顶级碳架出予天涯。换装G6顶级碳架之后,加速性能、冲刺性能、爬坡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日后有机会再换上一对不错的成品碳刀,便可堪大用了。本篇来看新车的升级过程。
天涯现役的单车为2012年10月参与骓驰“碳纤风暴”活动组装的公路车,近两年来骑行约8750km,一直觉得其车架较软,特别是摇车的时候,这架子实在经受不住天涯的大力蹂躏,车友们也纷纷怂恿天涯升级车架。升级什么呢,各大品牌顶级碳架动辄两三万的报价令人望而却步,看来也只能在二手上做文章了。
&2014年9月,老科打算换车架,忽悠天涯收他的G6碳架,天涯心动了。犹豫了几天之后,决定先预订下来,等老科新架子上好再拿去换,预计要等到年底。然而老科说换就换,九月初便上了BMC
SLR01,天涯升级新架子的计划也就提前了。
日,正好有空,于是直接到老科那儿换车。走进位于无锡通杨北路的BH旗舰店,首先看到的便是老科的新车——BMC
SLR01是一款不错的爬坡架,非常适合老科的骑行风格。
&&&shimano
9070 DI2 电变。
顺便看看店里的几款顶级碳架。先看 BMC TMR01,巡航利器。
SCOTT的顶级碳架。
再看看天涯的骓驰车,骓驰KS TEAM碳架XS号+SRAM Force套件+自编碳刀。
牙盘破损较大,大齿盘已经有点瓢了。
再看看老科已经换下来的BH G6 碳架。
再看结实的五通,老科把五通比喻为男人的腰,谁用谁知道。G6车架不能装Force的中轴和牙盘,因此考虑换一副UT
6800的牙盘。
老科附送一只NEWTON的把立,长100mm。
& 接下来开始拆除工作,首先拆掉骓驰弯把,新车上暂时还是用它,以后再考虑升级。
紧接着拆掉各种线管,拆下牙盘、前拨、后拨、前夹器、后夹器、自锁脚踏等。
&& 给旧车告个别。
&清理干净换下来的部件,夹器还很新。
前拨字体稍微有些磨损。
接下来开始重量大比拼,骓驰碳架+前叉+把立+座管夹,总重1.97kg。
G6碳架+前叉+把立+座管夹,总重1.62kg,轻了0.35kg。
Force 牙盘+曲柄,总重0.71kg。
UT 6800牙盘+曲柄,总重0.70kg,轻了0.01kg。由此看来,换装之后,整车将轻松破七。
新旧车架效果对比。
换个角度再看。
各种激动。
茶叶蛋大师正在组装一部新车,众人对该车评价很高,GIANT TCR
碳架+105套件+ZONDA轮组,可谓万元级别碳车的绝佳配置。
茶叶蛋先将车架好好洗洗,用的是白猫一类的清洁剂,反复刷。
装上UT的中轴。
&&& 装上UT
6800牙盘。
装上曲柄,长度170mm。
装上前拨,角度等会儿再调。
装上后拨。
装上后夹器,螺套长短可能不对,需要换新的。
装上前夹器。
装上弯把。
架上轮组。
装上手变。
G6碳架可以安装电变,也可以安装机械变速,因此我需要换上机械堵头。
穿上各种线管。
固定好前变速线。
固定好后变速线,注意线管需预留足够的弯曲半径。
准备接链条,长度以最长的大盘大飞为基准。
使用SHIMANO专门的链销,采用专用接链器接上。
大胡子大师正在调整变速,先调前拨,再调后拨。
再安装调整好刹车线。
&&&&&&顺便维护一下自锁脚踏,此为shimano
105脚踏,下次可以考虑升级为UT的脚踏。
装上坐垫,该坐垫为大叔赠送,有机会再换个好的。
先试称一下重量,仅6.92kg,尚缺把带、水壶架等。
兔子的同款BH,总重6.95kg。
最后缠上把带,一根把带一分为二,省着点缠。
跟新车合个影。
&&&&&&装上50块的码表座,都说我50块的码表用出了一千块的效果,靠的全是脑内存啊。
大功告成,实称总重量6.98kg,茶叶蛋和紫龙友情帮顶。
新车骑回家,一路各种摇车试验,老科说换车主要换一种骑车的心情,此言不假。回家先秀秀车。
50块的码表,求赞助。
新牙盘,上坡随便踩,随便摇。
换装新车后,由于架子更轻更硬,在爬坡能力和加速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先后参加了苏州西山捷安特嘉年华和无锡环太湖滨湖业余赛,取得了还算满意的成绩。冬训继续加油,明年大放光彩。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6545|回复: 18
[自行车速度讨论]ADV SL4换上大铝刀,巡航爆屌,爬坡爆缸-。-
0.jpg (108.2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这是大铝刀的数据
1.jpg (21.8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2.jpg (22.7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3.jpg (31.1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4.jpg (63.36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5.jpg (34.34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6.jpg (33.11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7.jpg (77.42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图片来自:ゞJ⊙keR﹎的百度相册这是原装低框的
8.jpg (22.5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9.jpg (22.26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10.jpg (31.15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11.jpg (63.57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12.jpg (35.74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13.jpg (34.67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从garmin的数据看-。-启动托脚,更重,也不如低框硬,启动跟爬坡不行
速度拉高之后,能更好的保持在高速巡航,发挥出的优势
大铝刀就只能这样了,什么时候换了-。-爬坡跟启动都能好点吧应该
在高速的时候,明显感觉没有原装那么累,爆屌的感觉
爬坡的时候刚开始觉得应该没啥问题,用3500的时候觉得这套很硬,不过跟SL4原装的低框比较之下,同样很明显的感觉出的软。。。累的跟狗是的。。
镭射顶级定制键盘党们莫喷-。-我乃新人一个,小白。
转载请注明出处:/thread--1.html
[自行车速度讨论]15巡航是一种态度~
一楼度娘 二楼吐槽 三楼码字谈感想 这贴纯属骗经验~
教室真几把冷 睡觉都快冻死了。
玩器材你谈什么巡航?巡航能是你们谈的 巡航只能是有能力骑车行程超过100公里的才有资格去说 一个短距离颇好的人骑十公里花十二分钟 就说自己avs50和一个长距离骑一百公里两小时一样么?看来一楼一楼码不完 多码几楼~
当初自己在自行车吧也遇见过这种事 巡航?好 码表不爆照你就是王八蛋 当初在那边真是气的不行 自己没能力就说别人没能力 骑车快的不能玩贴吧啊?贴吧只有买不起码表还唧唧歪歪玩双飞燕的矮挫穷才能玩啊?你妹!
这贴纯属骗经验 请别自作多情对号入座~
对于爆成绩的人来说我很反感 标题写的超厉害 进去看看之后结果就是无图无jb 路程就没有超50公里的 巡航写的老好老好了 mlgb老子训练那会一坨人 全程直道几个破 60公里巡航才她妈30多一点还累死赖活 是不是想让我们跪死你们啊 混蛋!
借你一言当标题了。@Mk_23
冻死个我勒。
还有爆成绩你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想让更多人跪你的帖子 我说对了吧
目的就是骗经验对不对 这种没节操的事都干出来 你和幼儿园门口拿糖拐骗小萝莉的混蛋有什么区别?
0.jpg (4.8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冻死我类 12点才放学 苦逼的好学生伤不起啊咩哈哈哈~
只有好学生才一直在班里坐着不畏寒冷~
崔叔叔的贴拿到精了 我也混个看看。
混精够呛了。。。。接着码字 给大家提供一下自己的训练计划看看能不能给个。
素质篇:1,跑台阶。
就是这个台阶哦亲。
快速单节向上跑*10
单腿向上跳左右各*5(一条腿跳几个台阶就看你造化了。)
双腿向上跳*10(跳多少依旧看你造化了。)
每小组中间加俯卧撑*30
以上为一组 做之前最好有些准备活动 做的时候要快 下来的时候可以缓一缓休息一下
共三组 可以适量加减每小组个数。
1.jpg (64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2,人蹲人。
道具一个人。。。重量最好和你相当 当然越沉越好。
那人坐到你的肩膀上 你进行半蹲或深蹲。
半蹲或深蹲*40
提囧*50(这个我也不知道叫什么 总得来说就是你扛着那人进行太脚尖。)
以上为一组 每小组可以加减 共8组 当然可以少做几个大组 半蹲和提囧可以连着做 也可以不连着 做完半蹲和提囧都要加速跑。以上半蹲也等于深蹲。
我擦 学生科副主任刚才来了 瞎死我了。。
被抓苦力了 待会码。
蹲过这货怎么破?
2.jpg (53.16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自行车速度讨论]garmin踏频速度感应器复活记
跟了我两年半的garmin500,踏频速度器感应不到轮速了,简单一点的办法就是换一个了事,但秉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拆!顺便看看里面的结构。
0.jpg (29.58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准备把废旧西格玛感应头移植过来
1.jpg (31.67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2.jpg (67.6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3.jpg (72.97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4.jpg (72.4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5.jpg (70.81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6.jpg (73.55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7.jpg (86.11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8.jpg (70.8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9.jpg (77.4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10.jpg (89.79 KB, 下载次数: 0)
08:57 上传
[自行车速度讨论]自行车组件对速度的影响(撇开人的因素)
不知道是否有人发过!如果发过,不好意思啦!
*************************************************************
在自行车的组件中对车速影响最大的几项是什么?车重?自锁?轮组?传动?
我的个人感受,从提高幅度上来讲,而不是重要性上来讲:
1.自锁,起码提高你50%的速度,我不用自锁和别人一起走AVS25就很辛苦了,用了自锁,一般单人AVS35左右还是可以的,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用自锁提高的速度最快,而且高速的时候不会踏空,就是解锁需要练习,新手摔车的非常多
2.车架,其实五通那个地方的硬度很重要,我用过200一套的铝合金架子带叉和碗组,也用过3000多的TCR的架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架子的硬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很快的速度,而且大力摇车或者快速通过的时候感受到的,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感受不大,五通在大力蹬踏的过程中会变形,如果五通很硬的话,会很少卸力,你的力量可以很好的传递到后面去,而不是部分被五通的弹性所吸收,所以,五通那个地方做的好,架子会很好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蹬就感觉后轮有劲!另外一个好架子的尺寸和工艺也很重要,用小架子可能会被束缚不好发力,用大架子会导致不好控制甚至发生危险,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你的架子尺寸非常重要,还有,架子的设计,隐藏碗组现在用的越来越多了,并不是说比那种箍式的碗组就好多少,但是的确你可以感觉到,同一个档次,用隐藏碗组的车子就是转动灵活一点,车首那里也简洁好看一些,当然,有些好的碗组是100左右的隐藏碗组无法代替的!(比如KING的碗组,体会过一次,在我们那么粗暴的使用和拆解下。仍然完好如初,就是重了点,朋友的那套要200多克,但是的确结实)另外架子的角度和设计,比如有的偏重平地,有的偏重爬坡,有的2者都有,TT的车子样子更可怕,总之一个好的你该用的车架子,应该是五通硬度高,车头管和后叉钩耐冲击,尺寸适合你,使用环境适合该架子的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好架子!
本来我想把架子放到第三的,因为我认为轮组对于提诉更重要些,但是车架是灵魂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我,不过和自锁想比,提高速度车架子还是不如自锁来的快,花的钱少,所以自锁第一,架子第二!
3.我认为是轮组,其实无论是爬山还是平地用还是综合型的,都希望轮子有这样的性质,那就是在一定的重量内,轴心越轻越好,轮子的重量都尽可能的集中在圈的外侧好,因为只有这样,在同样的速度下,圈的惯性更好,越不容易降低速度,有的特别轻的轮子,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反映非常灵敏,一发力马上速度就上来,但是一停止蹬踏,车子就明显速度失去的容易的多,很快就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轮组轻的反而没有重的跑的快和稳当的原因,一套好的轮组,无论是自己编的还是工厂出品的,都喜欢用很轻的中心和重量适当的外圈,而且风阻小,我用过那种SUN的足有5-6CM厚的铝合金的大刀轮,是训练用的,国内也不是很好弄到的,重的要命,踩的时候反映也慢慢的,但是速度上来后相当好保持速度,稍微一用力可以跑好久,速度也可以很好的保持!所以一套好的论组其实很重要,个人推荐,如果是新手,车子又准备花费到4000以上的话,就买CB的R400好了,具有接近甚至超过工厂轮组的重量和性能,又具有自编的可修复性,爬山很在行,用稍微重点的轮胎或还是当爬山的用,平地效果也出色的很,当综合型轮组用合适的很!至于那种特别偏向平地和爬山的轮组,反而适应性不强的!一套好的轮组,根据我的经验,AVS提高个2-3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一开始用的是非常便宜的自遍系统,换套好点的轮组,AVS提高个5-6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把轮组放到第三位!
4.我认为是轮胎,我用过19-45C的所有700C系列的胎,感觉的确是轮子越细,C数越小速度越快,注意,我说的是AVS的速度,不是最高速度,很奇怪的是,我用过那么多车子,最快的速度都是在60左右,昨天下午用别人的760一努力,加上一个大下坡,也是到了60左右,和我用公路的车最快速度差不多!而轮子越细,AVS的确越快,这和轮子的阻力减小也是分不开的!这是说轮子的宽度,我现在就用20C的了,因为19C的不是很好买,18C的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而我老爸的郊游车因为要带上阿姨,他还有我弟弟,一共300斤的重量,所以一般都是用38-45C左右的轮胎,不过平时都是我骑!
但是,并不是说25C的换了20C就更快,这个时候看胎,管胎说不好,就用过一次,体会不深,而且那个家伙胎粘的也不好,没太好的感受,但是对于冲气的胎,还是感受很深的。胎好不好,先看抓地力,还有减震性,然后是防刺穿能力!好的胎,会牢牢的抓住地面,哪怕是有水的路面也很老实(这点光头胎不行,但是要是晴天,光头胎比谁跑的都快,刚买了2条26*1.20的山地光头胎,前天出去玩,“侮辱”了一下一些一般的公路车)用这种胎的感觉就是,车子压在地面上,风从耳边掠过,只听到轮胎和地面连贯而又细微的摩擦声。用MICELIN PRO RACE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担心高档胎的快速磨损,和别人说M不如V抗扎耐用和M出色的抓地力中度过的,用了1年,仍然很好,后来卖了公路车,胎留下做个纪念!所以,好胎抓地力一定要好,一套抓地力好的胎,可以弥补25C和20C的差别,用过50一对的正新20C的胎,和PRO RACE一样细,但是那种感觉和换了车一样,手马上开始震的难受,甚至觉得轮子的反映都慢了(这个很好理解,PRO RACE的胎,我的那对是209克/条正新的要在350克/左右)而我用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做平时使用,尽管只有23C,但是总是比我以前同样状况下用20C的正新或者是建大胎感觉好的多,速度也相当,甚至更快一点!)
所以,这里我说明了C很重要,但是在C相差不大的时候,抓地更重要。还有就是吸震性,好的橡胶可以吸收很多震动,我在使用一些便宜的胎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子的震动增加,而换上好胎后,其实就是换上PRO RACE后感觉震动就小了很多,(不是说只有PRO RACE好,而是高档胎中,我拥有的最高档的而且用了1年的只有PRO RACE,其他的一些用的不多,或者都是用别人车子时候感受的不是特别深!)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可以很舒适,可以跑的更快而不担心震动太大自己受不了
最后是抗穿刺能力,大家都说 V做的好,我用M的感觉也不错,一年就扎了2次,这个不好说 ,用KEVLAR的胎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有的高档的用了5层,不过是胎就有扎的时候,一般来说,高档的胎这点做的都还可以。
最后说重量,胎轻可能就要做的薄,就不耐用,但是反映快,因为轻,体力消耗也小,胎重可能胎冠很厚,很耐磨,但是反映就慢一点。体力消耗稍微增加一点。折叠贴因为不用象普通胎那样用钢丝边来做固定,所以轻了不少,但是也不是很容易在边上坏掉!看胎的档次高低了
现在让我最满意的就是PRO RACE了,因为我用过的胎中,MAXXIS的不是很耐用,价格偏高,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好点的胎在国内买不到,KENDA的有好的折叠苔,但是国内不常见,V的东西的确很不错,耐用,抗扎性能好,抓地力也不错,用过很长时间的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100/条,不是很贵,也很轻,200多克,也很抗扎,而HUTHISON是让我很失望的,因为贵的要命,甚至有600/条的胎,可以买2个PRO RACE了,重量是轻,但是不耐用,很容易磨损,可能就是专门为比赛准备的贵族胎吧,我是消瘦不起了!
所以,一条轮胎在抓地,减震,防穿刺,重量上要求都很高的,好的胎也是在想办法把这4个性横中和 在一起,大家一定还希望价格很便宜,特别耐用,翘胎的时候不用太费劲!可惜,这7点无法共同保证啊!我买的时候PRO RACE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价格很不正常,2条只要了350元,还送了M的胎垫。正常都是要在240-300/条的。抓地一流,减震很好,一年扎2次,算不错,重量:209克,很轻的了,因为买来价格也还很好,算便宜,耐用吗,用了1年,跑了10000公里,现在看来再用5K公里估计不回有问题,及格,翘胎很方便,配合MAVIC的圈,记得那次扎的时候,跑着跑着感觉后轮不对劲了,气放完了,用手一拽,就下来了,装的时候用手稍微使劲一点,也差不多!
所以,个人意见,把轮胎放在第四位!
5.说传动系统,和一些其他的提高速度的一些办法,当然很零碎了,什么都有,也分不出主次来,就一起说了
传动系统,有不少人会说ISIS的硬度比方孔的高,这个正确,你可以这样想,中州就是一个杠杆,越粗当然越结实,有人说ISIS的比方空的更轻,这个也对,个头越大,可以更好的在中间镂空!也就可以做的更轻,现在一体中孔也成气候了,价格也开始平易近人了,这个更对,杠杆都和作用端从兄弟关系到一体了,当然更硬,不过我要说句让人伤心的话就是,当水平不是特别高和不是追求秒的差距的话,他们的表现差距不是太大,CP现在还没有ISIS系统,但是CP的东西一样很硬,不比一些ISIS的系统软(这个可能和意规的中州比日规的粗壮很多有关系,另外CP的轴很窄,103MM的不少,一般SHIMANO的109.5的很多。你可以这样考虑,杠杆很粗,而且很短,当然不容易折断,强度很高)
另外就是牙盘,有人说曲柄不能软,有人说盘片不能软,道理和中轴和五通一样,就是在大力气蹬踏的时候,越不容易变型越好,因为变形就卸力,吸收蹬踏的能量。软不软的事情,其实在你力气很大的时候才能感觉到,AVS上到40左右的时候再说好了,一般的车子我们还是踩不出软的,当时他们的确对你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非常细微了。没有前4个因素影响那么大,对于比赛选手来说,分秒必睁,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我想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没有到1秒钟压过几个人的时候,所以爱好者看钱包提示,不要一味的乱花冤枉钱!
一般来说,CNC的尺盘比冲压的尺盘要硬,你可以这样想,从一个大土豆上片一片土豆下来,比你把一个小的土豆块用菜刀拍成一片比起来,自然要结实一些,材料好自然也硬,比如7075CNC的东西,显然比普通的钢冲压的好太多。曲柄硬度和材料也有太大关系了。影响碳曲柄的轻,而且硬度还好,而且还能起到吸震作用,但是贵的要命!爱好者们根据钱包选择,用过才知道,不要相信别人说怎么软怎么软,比如我最开始用仿闪电的100元的盘,后来换了SORA的大盘,别人和我说,SORA盘比闪电好太多了,结果是:闪电的盘和SORA的盘几乎一样重,都是铝合金曲柄钢齿片,换上后,我几次和别人出去玩,都没有感觉出来和换了闪电有多大的区别,也的确没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刚入门的,问我选择什么,SORA的要吗,105的要吗,我都和他们说,SHIMANO的抵挡牙盘就是弱项(UT DA不包括),100买假闪电,高档点的上TV什么的,轻,硬还好。他们就都叛变了!
至于什么前后拨啊什么的,手变啊,刹车啊什么的,对车子的速度没有什么影响,重量上有点差别 克重量,SORA 450克重 ,UT的耐用,却要485克的重量,但是这些对于你的车子的速度影响小的很,车子上甩多点泥点子,换个好点的胎都可以弥补这点重量的不足,但是花费的钱,可就不是那么点了!SORA的后拨可以很好的支持7-10速,我都试验过,只要100员,265克,4400的后拨要180,也是265克,只是材料上有点进步,UT和105的好象是228克,却要300多了,DA的轻啊 195克,可是要600的价格,爱好者还是看钱包为好!
链条上也不说,DA的可以考虑,因为便宜才160/条就用个DA的,满足大家虚荣心,SRAM的也很好,带魔术快拆的,也才300不到,什么都方便。重量比DA轻一点,而其他的HG系列和IG系列的还有KMC系列的重量差距不大,强度上差距也不大,爱好者说自己总能踩断链条的不是乱发力踩车子就是链条装的不好。
在我的升级和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一些高档的零件比一些入门的差距有多大,至少没有金钱上价格差距的那么大,20/套的JAGWIRE的台湾线没有见的比SHIMANO一套大概要50的线在速度上有差距,当然,更高档一些的变速线管和线的确给我有很深的印象,的确好用的多,但是比赛不是看谁变速快,润,骑在车上的是人,给自己的力量升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否则,阿壮下来,车给你,你也是落后。
所以我说,传动系统对你的速度影响不是很大
其他的提高速度的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了,
A。比如车子的各方面尺寸都和自己的身体吻合,使用舒服,自然速度会快,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调节身体和车子适应上
B.车子要非常舒适,比如吸汗减震的把带,碳叉子和硬而不颠架子,碳杆,舒服的座包(意大利的有太多选择),总之,你要明白一点,舒服的,合适的,才能保证你的快速,而即使不要求高速度,尺寸合适和舒适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2000左右的人门车也建议他们用碳叉子和意大利产的座包和贵一点的把带的原因,这些可以让你最舒服,舒服才能骑好车
说一下为舒服升级的经验:先是把带,比如GINELLI最近的那种工包的40元的把带,40员买个一线牌子,简直是馅饼。而且把带投资最少,效果也显著,你的手最先把良好的感受带给你!
然后是坐垫,屁股很重要,前列腺很重要,要宝宝,DD很重要,投资稍微要高一点,比把带贵一点,但是值得啊。140的VIPER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穿骑行裤子,一般100公里左右,PP不会的
然后就是碳叉子,半碳全碳在减震效果上是一致的,重量上有点差距而已,没钱也买个CB的280的密纹叉子(又成CB枪手了,但是那个叉子和铝的价格都差不多,上管是刚的,但是结实),手上的震动马上少了很多,手很舒适,屁股不疼,胳膊不麻,你还不骑快点啊?
最后是碳座杆,放在最后为什么呢。把带花的小,效果快,换好坐垫的效果又比换碳杆子来的快,用碳叉子是因为效果也比碳杆子强,至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你换了前3样后再换碳的杆子,屁股的感觉区别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有钱还是换了好!
所以,要为车子舒适升级:顺序是:把带-坐垫-碳叉-碳杆
C.就是骑型服装,我的体会是:骑型裤和上衣非常有用,尤其是那种带背带的裤子,有了裤子后,你的屁股才会很舒服,而且因为那个垫子的造型,你的屁股才会老实的坐在坐垫上,而不会前后的来回动。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的蹬踏位置。而带背带而不是那种半截的卡在腰上的裤子,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腰很舒服,不受影响,而且呼吸也顺畅。上衣用的专业面料可以让你的汗水迅速的排除体外,保持干爽!而且贴身的设计,可以降低风阻,有人穿那种大的运动服出来骑车,后背兜风,鼓的和气球一样,能快吗?
D.学会适当的变速,保持一个高速度,其实靠的是一个固定的蹬踏频率,比如你用53带17,因为路矿好,你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比你的固定频率有所提高,换53-16,你就会回到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爬坡了,你用39带15频率有下降,换39带16,不行换17,总之固定到一个你习惯的灯塔频率上,你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体力消耗不大!专业选手为什么追求10速,还要11-21,一点一点的增加,要的就是细腻的过度,来保证自己的蹬踏频率是一个固定值!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看是下坡了,就53-12的狂冲,看到是爬坡了。就马上疯狂的变成39-23,那么你可以开心了,他不会变速,你就等着他体力透支超过他就可以。我的车子是SORA的8飞系统,前面是52-39,后面是8飞 12-13-14-15-16-17-19-21,有人嘲笑我,不用9飞啊,不用3片大盘啊,我在东北,这里都是平原,我还没有碰到过39-16上不去的坡。用3片的没有必要,用9飞?
9飞也就是12-13-14-15-16-17-19-21-23,我承认,比我多了了23的飞,但是我自己连21的飞都从来不用,只用39的单小盘后,从来只用到12-16这几片,后面的都拆了3片。你说9飞比8飞变速细腻,我都用不着,9飞自然是多余的,但是你说我的车子变速不细腻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样细腻,就算是最新的DA7800的10飞,11 -12 -13 -14 -1 5-16 -17 -18 -19-21-23,去掉开头的11和后面的23,不是也一样吗?何况我52-11一般都睬不动,19以上的飞都没有用过,所以我的变速系统一样细腻,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换的要细腻些呢?这个也可以理解,比如8飞的,有12-30的
用的是12-14-16-19-21-25-28-30,大致是这么个范围,有一点的差别,这中自然变素不细腻,12-21的空间内只有5党,而我的12-21的空间内有8挡,自然细腻的多,而且常用的12-17的范围,我有6片,也是一个齿一个齿的增加,所以我说,我的8飞和那个8飞是不一样的。我的12-21的8飞和9飞的一样细腻,也不比10飞的差多少!
好了,学会变速就说这么多,所以我还是认为8飞足够用,我的8飞可以当10飞用的!当然,细腻的变速是关键,12-30的8飞至少对公路是不够细腻的,我们东北用12-21 8飞非常适合!
我不是转载么,你没看到呀,呵呵,看到好文章,就发到坛子里来,大家共享呀,当然立面的观点同意不同意,再单说呗,只要有价值的都要贴!
不过这里面说的,怎么没有小哈说的换轴以后的提升呢?
[自行车速度讨论]发一组9段53/39~11/23t各个配比的速度增减表!
本人是2x9的老款公路套件;
首先是大盘53齿对应各个齿比的速度表:
53-11:4.82& & 53-12:4.42& & 53-13:4.08& & 53-14:3.79& & 53-15:3.53& & 53-17:3.12& & 53-19:2.79& & 53-21:2.52& & 53-23:2.30
接下来是小盘39对应各个齿比的速度表:
39-11:3.55& & 39-12:3.25& & 39-13:3.00& & 39-14:2.79& & 39-15:2.60& & 39-17:2.29& & 39-19:2.05& & 39-21:1.86& & 39-23:1.70
数据是从本人车上Shimano bc6500码表(简称飞行甲板)各个变比得来。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踏频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变速后速度增减不同。
忘记了,忘记写单位名称了………………
Shimano码表上的Gea是齿数变比后产生的速度。
1:Clk 时间;2:档位显示;3:Tim 单一里程时间;4:Dst 单一里程;5:Odo 总里程;6:Stw 比赛计时;7:Rpm 踏频频率;8:Vel 速度;9:Max 最高时速;10:Ave 平均速度;11:Cnt 卡罗里;12:F-R 齿数比;13:Gea 齿数变比后产生的速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车爬坡技巧妙峰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