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到底怎么读读不读博士

博导读博士,究竟为哪般
 来源:中华读书报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义近日将于武汉大学正式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据2月16日武汉大学的校报《武汉大学报》刊登的武汉大学学位办公室发布的“公告”称,该校于2001年元月5日召开的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对2000年下半年申请博士学位的43人和申请硕士学位的152人进行了评审,决定授予他们学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博士学位从获得之日起须有三个月的议异期,若三个月期满无异议,可发放博士学位证书”。在公布的“通过博士学位人员名单”中,获文学学位的有两人,其中就有杨义。杨义“读”博士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关注,与杨义已有的学术成就、他在学术界的名望以及他现在的学术职务有相当关系。尽管近年来正教授乃至“博导”读博士的已有先例,但杨义毕竟在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担任一个大学科的领导职务,学术成就和学术名望非同一般,而且去年开始申请学位时他的实足年龄已有54岁,以如此之高的学术成就、职位和年龄来“攻读”博士学位,至少在现在的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这还是第一个。杨义4月即将获博士学位杨义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8年以前即是中国社科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据报道,至1998年上半年杨义已出版25种学术专著。杨义在80年代初、他35岁时即正式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是80年代影响较大的一种文学史,也是杨的成名作之一,在现代文学研究界有较大影响。据称,王瑶先生认为该书“体大思精,多有创见”,钱钟书先生则赞赏杨义“积学深功”、“后起之秀,君最突出”。此后,杨义相继发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新文学图志》、《楚辞诗学》、《鲁迅作品综论》、《中国叙事学》等学术论著,在学术界引起了更进一步的反响。199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九卷十二本《杨义文存》,日,《中华读书报》头版头条以《中年学者出文集有人喝彩》为题对此做了报道,称“迄今为止,中年学者在最权威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文集的,仅杨义一人而已”。据报道称,萧乾曾对杨义出“文存”一事说:“我很赞成杨义这样的人出文集,他古今兼通,很有成就。”此次杨义在武汉大学中文系申请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陆耀东教授。杨义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提交的论文是《京派与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据杨义本人介绍,这是在他的一本专著《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去年12月,杨义亲赴武汉大学进行了论文答辩,据参加答辩委员会的教授讲,杨义本人为此次答辩进行了认真准备,答辩进行得十分顺利。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中文系系主任龙泉明教授说,杨义将在4月份拿到博士学位。博导读博士,究竟为哪般?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因为杨义在学术界的地位不一般,所以大家对他读取博士学位多有猜测。去年11月,记者在问到杨义为什么要去读这个博士学位时,杨义一再说,这个学位对他“没有必要”。他说,“不是非要这个才能肯定我的学术”。他说,此事尚在进行当中,等有了结果再说。被问到申请学位是否要经过什么特别的程序时,他说,“如果他们尊重我的学术,我就要(这个学位);如果他们不尊重,说不定明天我就不要了。”“如果这个学位是有人恩赐我,我就拂袖而去。也有朋友劝我不要了……现在顺其自然吧。”2000年在武汉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博导”不只杨义一人。中山大学的鞠实儿教授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一位成就很高的学者,也是一位博导,去年他在武汉大学哲学系申请到哲学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桂起权。当记者拨通鞠实儿家中的电话,说明所要采访的事情之后,鞠先生表示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在记者的追问下,鞠教授说:“我就是不愿意回答你这方面的问题,没有什么原因。”此后他一再申明自己是一个“安静”的人,不喜欢接受采访,不止对“博导读博士”这一问题,以后他也不愿与任何媒体打交道。2000年,湖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宋剑华也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指导老师也是陆耀东教授。宋剑华几年前报名考博士的时候,就已经是正教授了。宋本人今年虽只四十多岁,但因学术成就突出,据了解,已是学校近期晋升博导的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研究员也是一位有高级职称但仍在申请博士学位的学者。据了解,去年他仅以微弱票数没有晋升“博导”。他们二位的情况可以说是以“准博导”的资格来申请博士学位,也很有代表性。叶舒宪申请学位的学校是四川大学,他告诉记者,他因在川大文学院的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兼职,并与该所有合作的课题,所以川大有意授予他博士学位。叶舒宪本人对此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他坦诚地对记者说:“如果这样的情况多了,将来有很多官员、商人也要通过这一渠道‘钻空子’、得学位,就有损于学术了。”宋剑华谈起他本人以正教授资格考博士、以及博导读博士的事情非常坦率。宋剑华1988年由徐州师大中文系毕业,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他说:“我有一种遗憾。1988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是可以免试读博士的,但当时因为其他原因没有上。我认为读博士的过程本身,确实是一种提高的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读博士期间,我可以和更年轻的学者充分交流,互相学习,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武汉大学另一位著名的中年“博导”则表示,对那些比他稍年轻些的学者读博士学位他能理解,但以他本人现在的年纪(已经50出头,有正式的硕士学位)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读了。“论文博士”记者在采访中,不断听到有人将杨义、鞠实儿此种博士学位的申请称为“论文博士”。龙泉明说,一般来说,严格的程序和考核可以保证“论文博士”与普通博士的质量没有差别。据了解,“论文博士”的申请程序大致是,申请人在报名时要带博士论文的初稿,经过资格审查,和经相当于博士入学考试的一次考试后,再经过三个月的时间修改论文,再经专家审阅,方有资格答辩。答辩结束后,要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两级审查通过,方可最后授予学位。龙泉明说,必须履行这些程序。博士论文有博士论文的程序,虽然没有博士学位的许多人都有这个水平。关于杨义申请博士学位没有经过资格考试的问题,陆耀东说,杨义虽没有经过“考试”,但经过了相应的程序审查,是符合武汉大学关于博士学位申请的有关规定的。据介绍,武汉大学有“条例”规定,对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申请人,经本人申请,专家推荐,由学校组成专家小组审查后,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资格考试。其他学校的一些情况杨义、鞠实儿因为已有正式的硕士学位,所以他们读博士和“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情况还有不同。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规定中明确了申请博士学位的
程序。其中规定:“(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以上奖励。”等等。“规定”第十条第三款中还规定:“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武汉大学的“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申请人必须住校三个月以上,在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与论文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顾老师告诉记者:北大从1984年就开始进行授予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试点工作。北大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参加统一的课程考试,考试科目与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完全一致,实行学分制度,每门课程需达到70分方为及格。申请后一年内需完成所有课程考试,未完成者申请学位无效。申请学位者必须到校参加至少3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研工作。“申请人获得博士学位,表明其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但不涉及学历。”“非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他在学术上已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北大校方认为:“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一种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有关“论文博士”这一称谓,北大学位办明确表示:“目前,社会上流传所谓‘论文博士’,似乎提交一篇论文,即可获得博士学位。这是一种极不严格的说法。国家没有关于‘论文博士’的政策,北京大学也没有开展所谓‘论文博士’的工作。按国家规定,目前只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政策。”“对照申请博士学位的人员,不只是接受论文、组织答辩,还要进行全面审查,要考核其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等。全部考核合格,才能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绝不是只凭一篇论文,就能取得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北师大在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有关政策规定之前,已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试办点之一。但从试办直到现在,申请人的数量一直不多,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学位申请“起点高”、“要求严”。据朱老师介绍,在“试点”期间,北师大已为2名同等学力人员授予了博士学位,其专业分别是中文系某专业和教育系的比较教育学专业。2000年,又有2人获得了博士学位,一名是比较教育学专业,另一名来自环境科学专业。朱老师说,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的情况中,就北师大的情况来看,理科专业申请人和获得学位的人相对较少,因为“条件较难达到”。朱老师所说的条件,一方面指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中的关于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有北师大校内实施的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课程考试、校评委会审查等等。据了解,北师大没有减免考试科目的规定,所有学位申请人必须参加所有的课程考试,包括外语、政治和两门专业综合考试。据悉,北师大2000年又有5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其中当然不免有已获高级职称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博导”来北师大申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也是从80年代起就试点进行了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工作。至今,已授予34人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的刘老师明确告诉记者,与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不同,清华从90年代还开始培养了为数很少的“论文博士”。但是,与其他学校的“论文博士”的不同之处在于,清华对“论文博士”的要求相当严格,可以说,其要求比对待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高得多。刘老师对记者解释说:“清华的‘论文博士’最短的也要两年多的时间才能得到学位,而时间长的可能达到七、八年,甚至最后因达不到要求而得不到学位。”对于这种“论文博士”,刘老师解释说,“论文博士”与其他专业攻读的博士生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不脱产”的学习,其它要求基本相同,同样要经过考试,同样要积累学分,所以最后获得的学历和学位也是同样的,不会是那种只有学位没有学历的情况。心理满足还是现实考虑?相对而言,一些老学者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有另番态度,有的还十分痛心。一位人文学科的老学者对记者说:“国家制定这种让同等学力的人员申请学位的规定,其目的是要鼓励更多没有或错过了学习机会的人通过这一渠道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给予他们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个初衷无疑是非常好的。但是,这种政策必须建立在‘从严’的基础之上,否则,一些人借此机会为自己谋求名誉、地位,甚至物质方面的利益,到高校中‘混水摸鱼’,那就违背了这一规定原有的精神和意义。这样的情况多起来,怎么会不伤害那些真正‘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的感情,不伤害学术的意义和‘学位’本身的价值呢?”最近,外地一位到北京出差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听说此事后,笑着对记者说,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有进士及第的情结。唐朝时,士人曾将自己的人生的大遗憾归结为三:一、没有进士出身;二、没有娶到名门之女;三、“不得修国史”。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即使官至宰相,读书人心中还是不满足。唐高宗时曾任宰相的薛元超就很明确地说出此“三恨”(见《唐语林》)。针对读博士是满足虚荣心的说法,宋剑华认为,这不是虚荣心的问题,“如果说读博士是为了虚荣心,那么这个虚荣心的代价太大了。”他说,几年前他为了考博士,单是外语就足足准备了一年。除了考外语,“而且,在读期间也要攻外语,还要花很大的时间、精力来准备论文,这不是谁都愿意付出的。”宋剑华特别说,在这样一个“缺乏动力感的时代”,学者们也经常找不到“学习方向”的时代,读博士难道不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吗?宋剑华表示,博士上边如果还有什么学位,他还愿意去拿,“因为这样做至少并不会影响或降低我已经取得的成就”。对武汉大学对博士的培养,宋剑华也认为有相当质量保证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博导读博士的原因主要是现行学术体制使然。据了解,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职称和待遇的评定与学位高低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位在大多数场合已成为获得相应待遇的“硬指标”,因此,“博士”学位也就成为了一些人孜孜以求的晋升台阶。“博导读博士”说明,过分追求学位已使学位制度在一些方面开始走到了它的反面。另据了解,某学校规定,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如果想要申请“博导”,必须有博士学位。据称,该学校青年教师因此而“就地解决”博士学位的,去年已有好几个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造成“博导读博士”这样的现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国际上是不承认“博导”这一职称,而只认“博士”这一头衔的。在当今的学术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一些学者当然要考虑他们是以“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博导”身份从事国际交流呢,还是以“举世公认”的“博士”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但杨义本人否认他是出于此原因去申请博士学位的。讨论并没有结束大家对“博导”读博士议论纷纷,而宋剑华对这种议论纷纷本身却不以为然。他说,博导考博士,并不自杨义和鞠实儿始,———尽管这两位的学术成就最高。他说他看到一份报道,去年南京就有两位博导报考博士。杨义作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他为什么就不能拿个博士学位呢?别人有这个权利,他为什么就没有这个权利呢?他还说,外国人70岁了还可以去读大学本科,我们中国人四五十岁为什么就不能去读个博士呢?当然,我们的客观条件总体上不如人家好,教育资源不够充足,但作为个人来讲,只要他本人有这个意愿,现实条件又许可,人家愿意读博士,这是人家的人权,是人家的自由。他认为,对此事抱有成见的人,带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由来已久的某种不健康心态,这样的人不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学者。龙泉明认为,高水平的“论文博士”可以提高博士的含金量,可以给此前没有机会攻读博士的人一个机会。他说,中国人的学位意识不强,其实,尊重学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这个社会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看重文凭、看重知识。最后,宋剑华还对相关的教育体制问题发表了一点看法,他说,我们的学术界过分地看重“博导”这个名份,把“博导”弄成了一个阶层,这是不对的。在香港和外国,讲师也可以指导博士。他说,这里面有我们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宋剑华的观点也许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学者的看法。也有人不同意宋剑华的说法,认为外国人70岁读本科是正经一门一门课程读,一门一门拿学分,这和“论文博士”并不一样,不能单纯从年龄上混为一谈。“论文博士”相对于“普通博士”,付出太少了,是不公平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对“博导读博士”表示理解。我们相信,许多问题还值得讨论下去。比如管理体制与学术研究自身规律的关系,学术规范与学术个性、学术创造力的关系,名与实、“学”与“位”,制度安排与“选择取向”,个人意志与现实利益的冲突,通例与特例的协调,等等等等。话题刚刚展开,讨论还将继续。“博导读博士”这一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许不是我们现在能全部看得清的。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年轻人24,读博士到底好不好?_百度知道
年轻人24,读博士到底好不好?
提问者采纳
要看你现在的状态和你想要的发展方式。如果你现在单身一人,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前景,那就建议先成家立业吧(或者你家境不算太好,或者你是女孩子,都宜稳定为先);如果你对未来的规划是走科研或者学术这一条道路,可以考虑读博士哈。一家之言,未必可信!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年轻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那要看你自己怎么想的了,24岁读博士本人感觉还小,我研究生毕业都26了~~~~
看个人选择,你有没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自己的条件家庭环境,不过24岁确实年轻,读博我举双手赞成,可也别耽误自己的幸福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外办事处
您所在的位置: > >
在美国和英国读博士,究竟有什么差别?
标签:美国读博士 英国读博士
英国博士学制短、美国博士学制长,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然而,学制长短背后的成因,不亲身经历恐怕不会了解&&在英国读博士,仿佛在一个传统手工作坊里传承一门技艺,讲究的是&边干边学&,徒弟直接上手摸索,师父在旁观察指导;而美国的博士则规范性强,入学、上课、助教、口试、开题&&遵循了这样的&生产标准&,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有保障,但与精心打磨的&手工产品&相比,学术上&创新&潜力的负面影响则始终是&流水线作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今年,我又一次回到了北京,目的是田野调查。距离上次常驻于此已经过去了两年。两年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在又一次经历了空间的转换、季节的轮回、心理的调适之后,我想是时候去回顾在&英村&的博士生活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回望入学至今的学术状态。
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英国&手工作坊&式的博士生培养体系是与美国的&流水线作业&相区分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手工作坊如何保证自己的学徒能够不至于偏离常态太多,这也正是伦敦政经学院一大特色的&方法论系&存在的意义。
在去英国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那儿的博士生为什么号称&三至四年即可毕业&。要知道,去美国读博的同学理论上至少也得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业,并且实际上读个六七八九年的人不在少数。
英国&放养&,美国&圈养&?
刚到那儿我就立刻明白了原因:英国的高校充分信任被录取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不再需要专门上课。据我不完整地了解,伦敦政经是伦敦的大学里为数不多的要求学生入学之后还要选课的机构&&即便如此,也只是要上四门课而已。其他很多地方不需要学生选课,入学之后要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毕业论文提纲,然后迅速开题。相比起来,美国的高校就非常&不人道&,要求所有的博士生(无论是否拥有硕士学位)都必须在前两年上满无数个学分的课,然后才能在第三年着手准备论文开题事宜。
我常常在潜意识里反复对二者进行比较。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这两个体制其实都有其正当性,且完全可以套用&手工作坊&和&流水线作业&这两个帽子来表征。
英国的博士培养像是在手工作坊里培养学徒。学徒需要做的不是先观摩再临摹最后独立操作,相反,传统手工业的技艺传承完全是遵循&边干边学&的方式&&师父不会告诉徒弟该怎么做,而只是让徒弟直接上手,然后默默观察和指导,提醒易犯的错误,纠正常见的毛病。在这样的体制里,师父和徒弟的交流比较深入,但未必频繁;二者的关系建立在师父对徒弟能力信任的基础上,因而很多时候事情(写论文)都是扔给徒弟自己摸索,做完之后再去呈现给师父(提交初稿),听取后者的评点或批评(亲切或不亲切的讨论)。
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强的人而言,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可以非常高效地开展,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就可以精确掌握作文方法。然后再搜集材料,把方法应用到毕业论文上去,三年或四年毕业也是没有问题的。
美国则是&流水线作业&,从入学到上课,从上课到做助教,从做助教到准备口试,从准备口试到开题,从开题到搜集材料再到写作和修改,每一步都已经在入学之前的大纲上规定得清清楚楚,几乎没有松动的空间。不仅如此,在刚入校的头两年,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稳固地确立起来,后者的重心在上课而非钻研自己的研究问题。
与&手工作坊&的产品相比较,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都很扎实,视野也很全面,在教学上的经验(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教学方法)更多。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的研究思路常常会不自觉地被规训在已有的教学大纲/阅读列表里,相对而言更难跳出已有的套路,创新的潜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换句话说,&手工作坊&里的学生都是被放羊式管理的,因为自由更多,所以出现异常值的可能性也大:这个异常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而&流水线&上的学生则被施加了更多的规则,这些规则保证了全部产品的平均质量,局限了异常值的范围。
也正因为两个体系的培养模式不同,导师们的招生策略也不尽相同。对于&手工作坊主&而言,招收学生必须对该生的学术能力做一个基本的评判,同时还需要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有细致的了解,从而保证师徒交流的顺畅程度。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阅读申请者的研究提纲,而较少关注他们的背景、来历、人生故事。相反,对于&流水线管理员&而言,学生的未来研究方向是要在细致训练之后才能确定的,因而在筛选时并不需要太过关注,反而是那些背景和人生故事,在他们看来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模式,从而成为被着重强调的材料。
方法论,手工作坊的&安全阀&
既然是放羊式的教育,自然就意味着学生自己拥有很大的自由度,无论是选题还是具体做研究的过程,导师基本都是起辅导作用。这样,一个很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让拥有很多自由的学生不至于超出&规范&太多?毕竟,学术机构的职责是理解和解释社会现实,正如伦敦政经校训所提及的:&探究万物之缘由&(Rerum cognoscere causas)。而太过离经叛道的研究很可能无法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助益,并因而无法得到学界的认可。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校方加了一条规定:博士生在入学之后仍必须选修四门课并参加考试,其中两门来自&方法论系&。
说起伦敦政经学院的这个系,就不能不提卡尔&波普尔。波普尔以他的科学哲学闻名于世,他提出的&从实践中证伪&的法则成为各专门学科(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致认可的逻辑基础。在伦敦政经,波普尔走向了他人生的巅峰,写书抨击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等名人、评上教授、获女王的封爵,最后当上皇家学院的院士&&日后大家提起波普尔,肯定都会不由自主地加上一个定语:哦,那位伦敦政经的逻辑学教授。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已经有了一个&统计与哲学系&,专门研究逻辑原理和统计定律,校方依然希望能把这些方法论研究给落到实处,教导其他的师生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于是便有了&方法论系&的诞生。
方法论系的课,质量是有着相当保证的。原因无他,讲课的老师一直在用他们所讲的方法真刀实枪地做着研究,所以在方法论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有很深的体会与心得。上课的安排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目标很明确,就是教会我们到底该如何做&科学&的研究&&而这,大概也是校方那么放心大胆地给我们研究自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姓名:孙雪英&&&电话:8
电子邮箱:.cn
所在地点: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40号数码港旗舰大厦2201室
咨询国家/地区:综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
【专业资历】
新通留学青岛分公司总经理,8年留学行业工作经验,擅长办理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留学业务。8年时间里,累计帮助数百个家庭实现了留学梦想。从业8年时间里面,被半岛都市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等多家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并发表了多篇文章。通过八年的努力,秉承&诚信、专业、成就客户&的服务理念,真诚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留学留学专属方案。通过不断努力,获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从业多年,方案制定、文案操作、申请和签证办理的经验极为丰富,为学生提供最专业和全面的建议。已帮助逾千名学生成功进入英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名校就读。
【成功案例】
1、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工程专业,6分,成功申请到加拿大U BC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录取 6分,一个本来无望的案子,但在申请过程中,我丝毫不曾有放弃的念头,发自内心的想帮助这个学术背景不错的男孩实现其留学加拿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不停的给面试教授争取,最后终于感动了教授 ,教授帮其把材料送到系里面进行评估,正因为坚持不懈,最终换来了一个顶级加拿大名校的录取。2、青岛一中高中毕业,6.5分,成功申请到加拿大UBC大学本科并获得5000加元奖学金 为了学习跆拳道,3次骨折都不言弃,在备战高考的同时准备出国留学,在办理过程中让我看到了一个能高效分配时间的高中女孩,也让我顺利帮你拿到了加拿大名校的录取。3、青岛二中高中毕业,托福102分,成功申请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程本科并获得4000加元奖学金 因为高考发挥失利,让这个男孩与国内著名大学失之交臂,为了实现自己做科学的理想,放弃国内普通一本本科,毅然决定留学加拿大,这个有个性、有特点的男孩,从他身上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也让我坚信一定要实现他的梦想,最终也好梦成真。4、山东财经大学,成功申请到加拿大商科著名大学西门菲莎大学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 加拿大商科申请是申请中最热门,最难申请的专业之一,这个学生是来自于一所非211院校,为了突出学生的学术能力,在学生申请的论文中,重点突出其在金融方向的实践能力,也通过优秀的文书,最终帮学生实现了硕士申请的梦想。5、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三本院校,成功申请到英国排名第5位的杜伦大学硕士 杜伦大学素来以优秀的学术氛围及能力,而获得学生的青睐,杜伦大学明确的申请要求不接受来自于中国非211的学生,接这个案子是源于学生的名校情结,学生选择了风险较高的方式,为了实现她的梦想,她的文书整整修改了9稿,也正因为这样的执着,也最终让她成功负笈杜伦大学读书。6、青岛农业大学,成功申请到澳大利亚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22位澳洲国立大学精算硕士 澳洲国立大学世界排名22位,像来喜欢中国的211、985工程院校学生,这个学生来自于非211学校,且平均分只有82分,要想获得国立的录取,要给其制定个性化的文书,在和文案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最后终于换来了学生最想要的录取。7、中国海洋大学法律专业,成功申请到法律硕士 学生来自于211、985工程院校,但语言却是学生的短板,学生之前的成绩只有6分,而这个分数对于香港的申请来讲,还是有所欠缺的。除了在文书方向上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设置外,还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上给予帮助,通过双重努力,最终让学生取得了6.5分的录取,并最终拿到了法律专业的录取。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新通专家解答之后,系统会将答案发送到您填写的E-mail里)
您还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版权及免责声明1、如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新通教育网();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国外读博士的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