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分一分1、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把五边形分成两个平行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有问题,有需求,请关注莲山课件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打开微信 &&点击右侧+ &&添加朋友 &&输入“LSKJ66”或者扫描二维码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1774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一单元课
题 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课
时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1.把“1”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数表示是(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
),用小数表示是(
),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3.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0.059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4.十分位指哪一位?十分位上的1表示1个(
)做计数单位。十分位上的5表示(
)。5.百分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百分位上的4表示(
)做计数单位。课前三分钟:数学家的故事一、活中的小数1.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元为单位时,要用小数来表示。除了商品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小数。 小数的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①课件出示如下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说出阴影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指出: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1/10,就是0。1。板书:1/10=0.1②课件演示把正方形3份涂色,学生说出怎样用分数表示。
指出: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就是0。3。板书:3/10=0.3   ③演示涂色部分分别为7份、9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怎样用分数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板书:7/10=0.7,9/10=0.9
④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分母都是十,写成的小数都是零点几 生: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后面都只有一位数。师:我们把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分母是十的分数都是一位小数。2.认识两位小数①课件出示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让学生说出阴影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教师指出:把“1”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它的1/100,就是0.0 1。 板书:1/100=0.01②点击其中的23份涂色,问:怎样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教师指出:把“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23/100,就是0.23。板书:23/100=0.23提问:23/100是几个1/100?0.23是几个0.1?③演示涂色部分分别为72份、99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怎样用分数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板书:72//100=0.72,99/100=0.9 9④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师:我们把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小数叫做两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是两位小数。3.认识三位小数同学们可以推想一下,千分之一,千分之一百二十七写成小数是多少呢?4.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三、认识数位及进率①学生看书自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②问:谁知道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③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各部分名称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问: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和整数部分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④33.333这个小数各个数位上都是3,每个3各表示多少?四、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几道题。教材第5页“练一练”的第1~4题。第2小题教师可作指导:17/还是0.017?让学生讨论。千分之几的分数是几位小数?应该怎样写?为什么0.17不对?
五、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0.1=1/10
0.01=1/100
0.001=1/1000
千分位      十分之一
千分之一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一单元课
题 比大小课
时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试一试:课前3分钟内容:阿基米德的故事一、创设情景 前不久,希望小学举行了一场“少年演讲比赛”下面是郑强和李明的比赛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郑强同学的最后得分是9.87分,李明的最后得分是9.90分,他们俩那个成绩更好一些呢?自主探究思考:谁的得分高?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指名回答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
①整数部分都是9,说明都是9分多,0.87=87/100
0.90=90/100,所以0.87﹤0.90
9.87﹤9.90
②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大.
③……3.评委张老师说,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一些,但不能得10分。评委会给张华多少分呢?说说你的想法。你能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指名板演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引导学生小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实践运用1.第9页第1题
帮助理解9和10之间平均分成了10分,每一份就是0.1指导学生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大小。独立完成第9页的2、3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2.第9页第4题,在□里添上合适的数。   □.□7
90.97(最大)   
10.07(最小)   
30.97(最接近31)我说你猜1、教师示范:我买了一本书,8元左指明回答,并板书几个价格,让大家比一比,谁猜得最接近。2、分小组游戏。3.补充练习:3厘米=(
2米7厘米=(
)米25厘米=(
3元5角4分=(
)元 4千克90克=(
5分米7厘米=(
)米10吨45千克=(
)吨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比大小           9.87
9.90           9.96
9.90教后随记     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一单元课
题 购物小票课
时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德育教学目标 通过小数的产生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进步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自己带一张购物小票:(1)认识购物小票让学生说一说购物小票中的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汇报方法。(3)列出综合算式,独立解答。(4)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出各题的计算顺序。课前3分钟:小数大小比较练习。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一)小数加减运算
(1)认识购物小票让学生说一说购物小票中的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汇报方法。(3)列出综合算式,独立解答。(4)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出各题的计算顺序。试一试4.2+12.3+5.8+2.7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计算连减时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比较简便。二、解决问题1.16页试一试的第2题
学生列式计算进行解答。 师:2块面包、2瓶果汁的钱可以怎么算?(可以用加法计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还差多少钱?2.17页练一练1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17页练一练3
问题一:做三角形框架的铁丝有多长?问题二: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4.17页第4题。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解答的方法,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得出更简便快捷的方法。5.17页的第5题
先弄懂题意,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最后交流,说出自己的思路。
独立作业:第17页的第2题。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1.25+2.41=3.66
3.66-1.25= 2.41
1.25       
2.41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一单元课
题 量体重课
时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数学:1.量自己的体重。2.比较你和好朋友的体重,你们之间差多少千克?课前3分钟: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一、创设情境 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瞧!淘气他们学校正在进行体检呢!我们看看去吧!(课件)二、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从这个情境里你能收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淘气和丁丁共有多重?(2)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解决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注重解决第2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试着解答。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45 — 33.4=
(千克)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全班汇报。师:你们是怎样计算:45 — 33.4呢?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学生这时候可能会提出整数怎样减小数的问题,可以引导班级的其他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边回答,师边操作课件。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6页的试一试。2.口算。(课件)3.教材第4题 森林医生。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4.教材第5题。(课件)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量体重(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45.2-33.4=
(千克)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一单元课
题 歌手大赛课
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谁的总分高?高多少?5号选手: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课前三分钟:数学家的故事。创设情景每年都要进行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我们班哪些同学看过比赛的实况转播?比赛时的程序是怎样的?最后的成绩是怎么决定的?谁能说一说?2.下面是其中一场两位歌手的比赛情况。
9号选手   专业得分:8.50分
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
综合素质得分:0.45分
提问:哪位歌手表现得更好一些呢?应把什么进行比较?先估计一下。二、探索方法1、独立计算两位歌手的实际得分。2、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3.师2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67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70分,2号选手得了多少分呢?4. 师: 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号选手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5.提问:计算小数减法时,应注意什么?6.把这四个选手的名次排列出来吗?
最高分比最低分多多少分?三综合练习(略) 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8.65+0.40=
9.43-9.05=
(分)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二单元课
题 图形分类课
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通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CAI、长方形和三角形学具。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请分一分。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前三分钟:建筑物中的图形情境导入——参观地球村。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地球村里,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吗?(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课件)了解图形的分类标准。1.分一分:师:如果让你给这些图形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学生组内交流。要求:1、组内交流时声音要轻;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3、组长要安排好记录。)2、汇报交流,要求说出自己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演示。3、引导总结:①根据围成图形的边的曲直分:圆和多边形。②根据多边形边的条数分: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1、分一分。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四边形家族。演示,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它们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它们还可以再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2.描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刚才我们是根据图形对边是否平行,将四边形分成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普通的四边形。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又是梯形吗?(生自由回答。板书出学生的回答。)(2)阅读书上p21的结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找一找和你的说法有哪些不同。这样有什么好处?(自由回答) 3.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四边形家簇。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游戏。说出信封里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并说出理由?(在信封里露出四边形的一部分,如图:)在活动中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活动1,拉一拉,感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出示平行四边形学具,让学生拉一拉。要求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三角形的模具,让学生拉一拉,说出和平行四边形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活动3、找一找,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运用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这些特性?(学生自由回答)活动4、画一画。在书p21的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平面图形
直线:三角形
曲线:圆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二单元课
题 三角形分类课
时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3.了解给图形分类的标准。 德育教学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各种三角形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能否主动地从图形的“边”和“角”方面给三角形分类。教学准备 CAI课件、三角板、图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图形欣赏一、谈话引入:师: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演示【CAI-1】【CAI-1画面如图。其中1是直角三角形,2、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6、7是等边三角形;4和8是锐角三角形;9、10、11、12、13都是钝角三角形;11和12是等腰三角形。】2、这是一艘希望小船,只要你按上面的寄语去做,它就会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请大家读一读。(生集体读寄语。) 3、你们注意到这艘小船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生自由回答。)4、仔细看一看,这些三角形形状都一样吗?不一样。共有几种形状的三角形?(生自由回答,不用直接评定。)二、动手分一分,给三角形分类。
师:1、你们书上P115也有这艘小船,请大家仔细观察,也可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分一分。注意:(1)记下你每次量的结果。(2)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3、老师也给这些三角形分了类。请看:演示【CAI-2】【CAI-2画面如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文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伴有解说: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叫钝角三角形。】你知道老师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吗?第一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吗?第二类、第三类呢?(点名学生回答,相机点击CAI-2,出现相应的文字解释。)刚才我们是按角来给三角形分成三类。如果从边来看,还可以怎样分?(学生自由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道理。老师按边的关系也给这些三角形分了类,请看:演示【CAI—3】【CAI—3画面:点击先出现下面2个分类图。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击出现文字框。红色的箭头闪烁2师:(1)左边这类三角形的边都有什么特点?右边呢?你想给它们分别起什么合适的名字?(2)看看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们起的是否一样?(点击课件出现等腰三角形定义,)大家齐读。(3)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给各部分都起了名字。演示【CAI—4】【CAI—4画面:点击三角形6,从画面3中抽象出比较大的三角形6,隐去右边的不等边三角形。点击,两条腰闪烁,出现解说:这两条相等的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腰”;顶角处动态画出角的符号,红线闪烁,出现文字并伴解说:两条腰相夹的角叫“顶角”,接着两底角动态出现角的符号。伴随解说:腰和第三条边夹的角分别叫“底角”。第三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谁来指出等腰三角形2中各部分的名称。(点名让学生到前面指认。)师:(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等腰三角形中,每个三角形都只有两条边相等吗?(生自由回答)(2)象5、6、7这三个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等边三角形。演示CAI—5。【CAI—5画面:点击CAI-4画面,出现下列画面。5、6、7三角形被动态圈起来,然后出现文字“等边三角形”。其中三角形6的一条边相继和其它的边对比。演示这三条边是相等的。】三、巩固练习活动1、游戏——猜一猜。练一练的第2题师生一齐游戏,理解三角形角的特征。活动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
特殊等边三角形
普通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二单元课
题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课
时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德育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律。教学难点 能否主动地从图形的“边”和“角”方面给三角形分类。教学准备 CAI课件、三角板。图片、三角板、量角器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1.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你还有什么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课前三分钟:小故事(一)创设情境
回忆旧知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特别是xx同学,那老师给你一次机会给同学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奥秘大无边
(打一几何图形) 生:三角形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必你们对三角形已经了如指掌了,那么关于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生: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师:嗯,你们太棒了,其实呀三角形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旅——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同学们看一看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惑或者是问题想问吗?生:内角是什么意思?内角和又是什么?(找会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师:同学们来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那如果让你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呢?生:测量、剪拼、折拼等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现在就在自己的三角形中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验证,并按照要求填写好报告单。生:(快速的验证)学生汇报。生:用量角器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再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180度师:这是一种办法(板书:测量)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师:这个想法很独特,请你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想到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的呢?(板书:剪拼)生:因为我们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平角的度数也正好是180度,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能拼成一个平角,那就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你非常有数学头脑,知道利用转化的方法将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来进行验证如果有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都让他汇报电脑演示。教师小结:同学们运用了测量、剪拼、折拼(剪拼和折拼我们认为是转化的方法)等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测量时会有一点点的误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验证呢?教师提示:用长方形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长方形内角的特征。生: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完全一样。90×4=360度
360÷2=180度那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那么怎样用直角三角形来推理锐角三角形呢?老师这有一个锐角三角形,你能不能做到把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形在他的内部画一条线,使她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生:过顶点做底边的垂线段,也就是底边的高。                 师:分别说一说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师生共同推理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同理钝角三角形也如此推理。课堂小结:我们用转化和推理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师:那么,我们可以说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怎样,他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也就是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三)巩固练习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1)完成练习1学生独立练习,再汇报,注意不同的方法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分别求出下列三角形的内角和。(1)等边三角形:我的三边都相等。(2)直角三角形:我的一个锐角是40度。(3)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度。(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的?生: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撕拼、折拼、推算四个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给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方法验证? (五)课后延伸在上课时,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那么普通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几度呢?课件出示一任意四边形,你想怎样去探究?五边形呢?课后实践: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其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有几个三角形)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测量
折拼教后随记 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欲望,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寻求验证结论的方法。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但课上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的操作应该是自由的,方法是多样的,结论是待定的,思维是发散的。而我怕学生自己找不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同时又怕公开课上会冷场,所以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方法来得出结论。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轻松自己,发展学生。要摆脱旧式思想的束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错了做错了,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给他们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二单元课
题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课
时教学目标    1.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德育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 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小棒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数学家的故事情境一:黑猫警长 老鼠
黑猫警长神气地站在A点看着老鼠,老鼠贼头贼脑的提着个偷的东西经AB——BC的路线慌慌张张地朝北边的村庄逃去。黑猫警长站在A点,看到老鼠跑到AB这条路的中间,于是黑猫警长就经路线AC追赶,终于在村庄前将老鼠捉拿归案。情境二:路线变成三角形 点击每条路段,则路线相应的变成线段(能看到路线变成线段的过程),接着三条线段围一个三角形;点击每条线段,则在线段的旁边分别出现字母(a b c);再点击按扭,则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闪烁。情境三:实验要求实验要求从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并记录每一根的长度。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每次实验情况和结果,依次记录在本组表格内。情境四:实验表格备注:(表格里的线段的长度要与数据相符。)1、先出现第1次实验结果(黑色字的)。点击按扭,则下面三次的实验结果及每栏里相应的线段都出现,同时第一次实验栏里的也出现相应的线段,数据移到线段上(如表格)。 2、点击“小棒长度”这一栏,则 “小棒长度”这一栏的三个小栏合并为一个大栏,同时“小棒长度”的字变为“摆成的图形”。如教材第30页。3、点击每一栏里相应的按扭,则全屏显示这相应的三根小棒(小棒的长短要与数据相互),而且每根小棒都要带上相应的数据(如图)。三根小棒可以任意朝不同方向移动、拖动。点击按扭后,则又还原到原来的表格。4、第三、四次实验栏里的两根较短的小棒,可以随意的延长,延长后也可以随意缩短。点击按扭后,小棒的长度还原。情境五:点击按扭返回到情境一。情境六:黑猫警长盖房子画面的左边有一间还没有盖好的没有房顶的房子,画面的右边黑猫警长正随着音乐大汗淋漓的在锯木头,地板上躺着两根已锯好的木头,两根木头上分别标着8米、7米(数据要清晰,要让学生一眼就看得出来)。新-课- 标-第 -一-网点击按扭,则在空白处出现一段文字:他还需要锯一根多长的木料,才能做好房子的一个三角形的屋顶支架呢?(取整米数)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后随记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 张学伟 执 教 者 张学伟执教时间 日
本 北师大版 学
数 第八册 单
元 二单元课
题 四边形分类课
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德育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神奇的图形王国上一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 (课件播放“图形王国”的动画。) 2.话外音:在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成员, 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播放各类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引导学生大声喊出它们的名称。) 3.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以游“图形王国”作为学习活动的线索,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这样设计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二、分类探究 活动一:分一分 1.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和大家打招呼的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2.分类 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探究,课件配以舒缓的音乐。教师巡视各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反馈
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 学生通过视频展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尝试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说得又多又好的小组授予“分类优胜旗”。) 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 (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4.归纳
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带来了一种分法(课件演示),智慧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 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本课暂不研究)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四边形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图形的特点明确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活动二:填一填、画一画 1.填一填 独立完成教材P32的“填一填”,同桌交流想法,个别汇报。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教材P33提供点子图上画指定的图形,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评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将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予以鼓励。) (活动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各类四边形特征的了解。通过动手填一填、画一画,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活动三:议一议 (话外音: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四边形家族的成员分了类,你们今天表现可棒了!淘气在我们图形王国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活动意图: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巩固新知 师:今天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老师对大家的表现也特别满意,下面我们去参加图形王国的技能大赛吧!如果你在活动中表现优异,成为了优胜者,那你将得到图形王国的一份特别礼物! 项目一:谁是拼图高手? 要求:挑选2个图形分别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先独立思考,再借助附页的材料动手试一试。)项目二:小小魔术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剪法,个别展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上述两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对于优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为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技能竞赛这样一个活动,变课本的练习为“谁是拼图高手?”和“小小魔术师”这两个技能竞赛,学生兴趣盎然,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让学生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心里话 师:我们今天愉快的图形王国之旅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鼓励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畅谈学习的方法和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传统教学中的总结变为“说心里话”,拉近了师生距离,通过学生自主 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复习知识、归纳知识的目的。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上一篇教案:
┃&最新教案
┃&点击排行
┃&推荐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