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和什么会出白碱是什么

C小苏打NaHCO3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有Na2CO3残留,A项错误;纯碱和小苏打的火焰颜色均为黄色,B项错误;二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有CaCO3沉淀生成,D项错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沉淀量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有关叙述如下。①可以使用MgCl2溶液作沉淀剂,使OH-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②检验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溶液③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较高④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碳酸根离子能完全转化为沉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1)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在其他实验步骤都正确的条件下,你认为图中的实验装置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图中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装置中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1)配制100 mL 0.10 mol/L BaCl2溶液的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______(填仪器名称)。(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____。(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1.5 g生成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完成下列填空:(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__________、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烘干。(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注明你的表达式中所用的有关符号的含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钠铝合金(常温液态)可作核反应堆的载热介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合金的熔点低于金属钠的熔点B.若将钠铝合金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且无固体剩余,则n(Na)≥n(Al)C.若将钠铝合金投入FeCl3溶液有Fe(OH)3沉淀生成D.等质量的钠铝合金中铝含量越大,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越少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这个电子B.都是强还原剂C.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可以用来检验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看有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看有无气体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Na2O与Na2O2中阴离子个数与阳离子个数之比均为1:2C.用氯化钙溶液鉴别 NaHCO3和Na2CO3溶液D.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二者生成的CO2一样多请问硫酸或者盐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和水、煤油、D60、硅油、白油、甘油石蜡、或者填充粉料这些起化学反应吗在加热的情况下这些会相溶吗?片碱、黄酸、盐酸着3个可以相互溶解吗?如果_百度作业帮
请问硫酸或者盐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和水、煤油、D60、硅油、白油、甘油石蜡、或者填充粉料这些起化学反应吗在加热的情况下这些会相溶吗?片碱、黄酸、盐酸着3个可以相互溶解吗?如果
请问硫酸或者盐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和水、煤油、D60、硅油、白油、甘油石蜡、或者填充粉料这些起化学反应吗在加热的情况下这些会相溶吗?片碱、黄酸、盐酸着3个可以相互溶解吗?如果以上3个可以溶解的话再加上、煤油、D60、硅油、白油、甘油石蜡、或者填充高岭土这些起化学反应吗。
硫酸多浓啊?这很重要……浓硫酸遇水会剧烈放热……稀得和盐酸没什么区别……水不反应.煤油,白油,石蜡都是烷烃,估计都不溶解,更不反应了.甘油溶于水的,也就溶于烯酸,但是不反应.硅油有硅氧键,应该是和酸有反应的,溶解.填充粉料具体是什么不清楚,看你做什么用的吧,应该都是溶解性不好的东西……
你是伊拉克人么,这种混合没有用的
硫酸是强腐蚀品,遇水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刺鼻气体,盐酸会被稀释也会放热,两个混合呵呵这效果就是混合排污,污水混合净化
硫酸和盐酸在只会和你所说上面几样的甘油反应。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和碱类,和软酸盐和脂类,活跃金属==,看你加的填充粉料主要是什么成分咯!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请回想一下自家厨房里的各种炊具、餐具,其中制作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
瓷碗(合理即可)(举一例);(2)现如今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电能、煤气、天然气等.我们在使用天然气等燃料过程中,有时会闻到一些特殊气味,这是加入的乙硫醇的气味,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当燃气泄漏时起警示作用,如果厨房中闻到浓烈的乙硫醇的特殊气味,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AB(填写序号);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C.立即打开抽排油烟机排气,将泄漏出的气体尽快排出室内(3)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都是
淀粉,它和蛋白质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
鱼肉(合理即可);(4)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N2(答CO2、稀有气体也可).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可能被用作“双吸剂”的是(填写序号)
B;A.碳粉;B.铁粉;C.氯化钙;D.生石灰.(5)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B、C.A.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B.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C.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该题综合考查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物质的性质,干燥剂等多方面知识.需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范围,煤气的安全使用,营养素与食品的关系,干燥剂的功能和食品的安全使用等多方面知识来解答.(1)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故(1)填:瓷碗(2)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为了安全,常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来提醒人们,当发现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以防进一步泄露,同时打开门窗,是已泄露的天然气排出室外,并且供给室内新鲜空气,保证安全.此时不能打开所有用电器开关,以免碰出电火花,发生火灾甚至爆炸现象.故(2)填:当燃气泄露是起警示作用; AB&(3)中根据食物与营养素的关系可以判断.故(3)填:淀粉; 鱼肉(4)碳粉在常温下不会吸收氧气和水分,故A错,铁粉会与氧气和水分共同作用而生锈,所以B对.氯化钙和生石灰只会吸收水分,故C、D错.故(4)选B(5)味精在pH为6~7时鲜味最强,应在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条件下使用;味精的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所以不能长时间烹调.故(5)选ABC故答案为:(1)瓷碗(2)当燃气泄露是起警示作用; AB&(3)淀粉;& 鱼肉(4)B(5)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④乙醇中混有乙_百度作业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④乙醇中混有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④乙醇中混有乙酸,可先加足量生石灰后再蒸馏.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以上三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②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②错误;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③错误;④乙醇中混有乙酸,根据乙酸具有酸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加足量生石灰后生成乙酸钙和氢氧化钙,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易挥发,而乙酸钙和氢氧化钙难以挥发,可将二者分离,故④正确.故选A.
本题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问题解析:
①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分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②从物质的性质和发生的反应判断,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盐;④根据乙酸具有酸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考虑.蒋卫东:我的部队情结
11:23:30 & &
&&&&&&&&&&&&&&◆永煤集团车集矿 蒋卫东
&&&&& 时间过的真快,2008年前七个月一眨眼又过去了,又到了那个令我刻骨铭心的日子——八一节,一个当兵的和曾经当过兵的人的节日,每到这一天,部队的生活就像昨天刚发生过的一样,再一次从我脑海深处迸出,一幕幕清晰的让我诧异!
&&&&&&& 虽然退伍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仍就很怀念部队的生活,比较有规律,人与人交往都是很纯洁的兄弟情意,不像在社会上为了生活而竞争,为了名利而勾心斗角,为了地位而互相攻击……这可能就是因为我比较念旧主要原因吧!
&&&& 十四年前的冬天,我们告别了家乡的亲朋好友,告别了散漫自由的生活,由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塞外长城脚下,开始了步调一致、军纪严明的军营生活,开始了外人看着羡慕,只有自己知道其中滋味的军旅生涯!
&&&&&& 忘不了,每天深夜直到自己累得爬不起来体能训练;忘不了,每天因叠不好被子不得不在凌晨3、4点起来的情景;忘不了,军姿训练之后,挺着不会打弯的腿一蹦一蹦回宿舍的时候;忘不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夜晚,仍要强打精神站立在哨位上的时候;忘不了,酷暑难耐,满身军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起满白碱仍要继续训练的时候;忘不了,我们徒步武装拉练,背着50多斤重的背囊,在冰天雪地、崎岖蜿蜒的山路急行军70公里的滋味……当然,我们也忘不了,在我们的帮助下,张家口地震灾区灾民露出笑容的时候;忘不了,我们的战友见义勇为,勇斗歹徒,驻地居民送来锦旗的激动情景;忘不了,我们和驻地群众联欢后拿到礼物后高兴的时候;更忘不了老兵退伍时,战友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的时刻……是啊!忘不了的日日夜夜,忘不了的一言一行,忘不了的各位弟兄!
&&&&&& 当兵的岁月离我越来越远,但每当到了八一建军节这个时刻,我的心里依旧会感到热血沸腾。我永远不会忘记,是部队给了我健康的体魄,锤炼了我坚强的性格,培养了我严谨的作风。今天我又似乎又找到种久违的、一吐为快的感觉,我知道,那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军队情结在作祟。每当从电视上看到塞外长城,每当看到熟悉的军营,我就又会想起当年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格画面。
&&&&&& 现在,每当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想当年受的苦,没什么,会过去!
本网通讯员:蒋卫东
&&&&&编 辑:徐悉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中国煤炭新闻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实名:中国煤炭新闻网 中国煤炭资讯网
地址:重庆高新区陈家坪一城新界A栋3-3
邮编:400039
编辑部电话:(023)560944
广告部电话:(023)、
业务合作:
Load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奶碱性蛋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