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调理论音乐的形式

西方音乐史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西方音乐史
外国音乐史部分第一章 古希腊 古罗马音乐(前12世纪――476年)一、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历史地位 “光辉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 希腊是古代欧洲文化的发祥地、罗马是希腊音乐文化的继承者 其国教---基督教 二、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发展状况 音乐观-----音乐是大自然的产物,拥有感人的巨大力量 盲诗人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 缪斯 Muse ( music ) 音乐标记----里拉 《荷马史诗》是形成于约公元前8世纪的两部大型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 ,相传由盲诗人荷马记载编纂而成。以公元前面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题 材,取材精要,叙述生动,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采 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写作,节奏感强烈,由行吟诗人边弹里尔琴边诵唱,进行 口头传播。第二章中 世 纪 音 乐 (公元 476 年---约 1350 年)第一节 中世纪教会音乐一 、基督教的教会歌曲 二 、 格列高利圣咏 1、 格列高利其人 2、 形成 3、 特征 单声音乐、 旋律音调平缓、四种歌唱方式、咏唱的内容、圣咏的类型、圣咏的音乐 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4、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日课、弥撒----圣餐仪式 “ Ite missa est(去吧,集会散了) ” 格列高利圣咏 罗马教会圣咏,俗称“格列高利圣咏”或“格列高利素歌” ,是中世纪天主教会音 乐最重要的体裁,它是无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于《圣经》 ,由 教堂唱诗班以拉丁文演唱,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应用。附加段、继叙咏和礼仪剧, 是圣咏的衍生物,在 9 世纪以后得到发展。 5、记谱法 6、教会调式 7、唱名法的起源和六声音阶的唱名体系 8、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附加段、继叙咏、宗教礼仪剧的出现 (2)早期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 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和作曲手法, 约见于公元 10 世纪的音乐记载中。 在格 列高利圣咏的上方写作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形成复调开工,由最初的“平行奥 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 、 ,发展到带花唱的“华丽奥尔加农” ,及有节奏 模式的“有量奥尔加农” 。 (3)古艺术与新艺术 第斯康特和考普拉 哥特式风格与圣母院乐派 孔杜克图斯 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 形成于 13 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通常为三声 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列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 作,用法语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13 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 科等,14 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 “新艺术” A、产生背景 B、福维尔传奇 C、新艺术的重要变化 D、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法国的马肖和意大利的兰迪尼 三、中世纪的乐器 1、根据场合的不同按音量的大小分两类: 小--竖笛、琉特琴、手提式管风琴、横笛等; 大--短号、拉管小号、萨克布号等; 打击乐器--小钟、钹、定音鼓等 2、管风琴的历史: (相传)类似排箫------前250年,水压式管风琴------8、9世纪,以风箱送 风的管风琴------14世纪前后,上下两排,加上脚踏键盘------1429年,2 500个发音簧管,表现力增强------现代管风琴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约 1350 年-----1600 年)一、 概述 14 到 16 世纪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二个文化成长期;标志着封建 社会的解体;宣告了资产阶级的诞生。 1、“文艺复兴”一词的来源 意大利的画家、艺术史家、建筑家乔治奥 瓦萨里(1511--------1574) 《最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记》序言 “艺术再生” 1)“人文主义” 2)和谐、平衡、真实 二、尼德兰乐派 第一尼德兰乐派-----勃艮第乐派(1420---1490 年)早期 第二、第三尼德兰乐派------佛兰德乐派(1490---1520 年)中期 1、第一尼德兰乐派-----勃艮第乐派(1420---1490 年) 1)形成: 小礼拜堂、雇用作曲家和歌手、宫廷与教会音乐密切联系、室内乐队、音乐活动频 繁,具有国际性,对罗马教皇的教堂及法国、德国、英国的音乐产生影响。 2)音乐特点: 优美细腻,追求华丽和表现力,三度音程为主要的旋律音程,音响悦耳协和。 3)代表人物:迪费和班舒瓦 音乐风格: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清澈、明朗、和谐而又富于表情 音乐贡献: (1)第一个将世俗的曲调放在弥撒之中; (2)第一个把经文歌四声部的织体运用到弥撒的创作之中; (3)第一个有规律地在弥撒的定旋律声部下方加写一个对位的声部以便从定旋 律现成曲调的和声限制中解脱出来,并自由地创作强有力的低音声部; (4)后世四声部合唱的标准声部结构模式的奠基者; (5)功能性和声的开创者,后世和声学的基础。是最早有意识地对调性有全盘 考虑的作曲家之一。 (6) 弥撒套曲形式 2、第二、第三尼德兰乐派----佛兰德乐派(1490---1520 年) 1)第一代佛兰德乐派--奥克冈 勃艮第乐派的直接继承者 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满 “谜的卡农” 2)第二代佛兰德乐派--约斯坎(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音乐以模仿对位为核心,同时充实和声音响(4-1、5-1) 作品内容广泛、 数量多。将世俗音乐带进经文歌,注重词的内容表现 同时代作曲家:奥布雷赫特,形成了真正的低音进行,旋律线短小匀称,有明显的 终止式,和声较清晰 伊萨克: 国际性风格 《康斯坦兹大合唱》 世俗声乐曲旋律多置于高声部。 里德--Lied,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15-16 世纪指德语的世俗声乐复调音乐 3)第三代佛兰德乐派--拉索 文艺复兴音乐的集大成者。较强的感情因素和动态感,精通各种声乐体裁。旋 律跳进、乐句长短不齐、广泛使用变化音、很难辨明调中心、织体复杂精通多种语 言 三、威尼斯乐派----从维拉尔特到加布里埃利 1、维拉尔特:复调交替圣歌 复合唱是巴洛克时期协奏风格的先声 2、安德烈亚 加布里埃利: 管风琴伴奏 3、乔瓦尼 加布里埃利: 增加合唱队人数、大量使用各种乐器、为合唱队配上不同的乐器组合。 四、罗马乐派---帕勒斯特里那 1、教会与世俗的折中主义者 2、音乐风格: 旋律线拱形的起伏舒缓、均衡,采用长气息的乐句,较为保守; 复调无伴奏合唱(清唱式复调合唱) ; 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 采用调式自然音阶,谱曲从不破坏歌词音节的重音,少用半音语汇;给不协合音以 准备和解决。 3、与拉索的比较 五、宗教改革与新教音乐 1、马丁 路德与宗教改革 2、新教音乐 其核心是众赞歌, 《我们的主是坚固堡垒》“16 世纪的马赛曲” 六、16 世纪的世俗声乐音乐 意大利的牧歌(madrigae) 、法国的尚松(chanson) 、英国的康索尔特歌(consort) 、 德国的名歌手和里德(Lied) 、西班牙的比良西科 1、意大利的牧歌(madrigae) 形成过程:弗罗托拉(frottola)----揉进经文歌----音乐的表现内容----繁荣, 是通过 复调得以生动化的主调音乐 。 2、法国的尚松(chanson) 高度复杂的对位技巧----通俗明晰的诗歌作歌词 “为作曲家带路的人” ----贡贝尔 3、英国的康索尔特歌(consort) 由康索尔特这种室内合奏伴奏的独唱或重唱歌曲。 4、德国的名歌手和里德 与复调手法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的艺人声乐复调品种。 5、西班牙的比良西科 是 16 世纪西班牙艺人歌曲的主要体裁,伴奏常常是一连串固定的和弦连接,演 变成器乐体裁中的著名低音主题。第四章巴洛克音乐(1600 年-----1750 年)“巴洛克” (baroque)源于葡萄牙语 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 通奏低音 数字低音的运用(figured buss)又名通奏低音(thoroughbuss) ,是一种固 定的低音和流动上方声部用谨慎的和声相结合的形式。是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简 略的记谱方式,作曲家只写作高音旋律线和低音部,同时在低音部的上下方标以各 种数字,用来指示演奏家应奏出的内部和声。这种方式给予演奏家很魇即兴创造空 间,巴洛克时期因盛行这种记谱法而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 。二、歌剧的诞生----意大利 1、音乐与戏剧相结合 2、人文主义思想地渗透 3、复调音乐逐渐转向主调音乐形式 4、 1600 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歌剧作品《奥菲欧》----歌剧的诞生 5、最初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6、声乐---主导 器乐---伴奏 三、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乐派 -----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那不勒斯乐派 1、威尼斯乐派-----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1567----1643) 1)生平 “确定了近代音乐方向的划时代的伟大音乐家” 2)音乐创作 第一阶段:音乐占支配地位 第二阶段:歌词占主导地位 《奥菲欧》《阿里安娜》 、 《波佩阿的加冕》《于里斯还乡记》 、 3)音乐风格 A、以宣叙调为中心,运用各种类型的咏叹调,音乐与戏剧浑然一体。 B、 采用所谓“激情风格” (stilo concitato) ,首推“旋律”这一概念,强调 旋律对感情的表现作用。 C、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很自由 D、扩大乐队编制,提琴类的弓弦乐器有主要地位,首创震音和拨弦等奏法 E、增加了戏剧效果,歌唱中出现花腔 5)之后的意大利歌剧 卡瓦利(Pier Francesco Cavalli,1602---1676) 切斯蒂(Antonio Cesti,1623---1669 年) 发展抒情性的咏叹调,使咏叹调和宣叙调逐步分离; 注重舞台的灯光、布景和效果; 运用大量机械设施作为表现手段。 2、罗马乐派 ----卡瓦里埃利(E Cavalieri,约 1550---1602) 兰 第 (Stefano Landi,约 1586---1639) 题材多是宗教内容 喜歌剧的前身----在两幕之间穿插一些诙谐、滑稽的表演。 3、那不勒斯乐派 -----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1)生平 2)音乐创作及其风格 A、增添正歌剧这一体裁; B、强调歌剧是用音乐反映人类情感及戏剧性的艺术。 C、歌唱技巧的提高----单纯炫技 D、确立固定的管弦乐队编制和乐队演奏方式,加强管弦乐队在歌剧艺术中的表 现力 E 、快-----慢-----快三部分的序曲模式 四、歌剧的发展 1、法国歌剧 特点:1)加进舞蹈的场面 2)用法语演唱 代表人物:吕利与拉莫 吕利(Jean Bastiste Lully 1632---1687) 音乐风格: 1)注重剧词,旋律服从于法国语言的节奏,咏叹调的地位不重要 2)加进各种法国舞曲 3)确立复三段式的形式 4)法国序曲的产生 “慢--快--慢” 拉莫(Rameau 1683--1764) 音乐风格及贡献 1)运用协奏形式,对旋律和曲式处理 2)音乐具有田园牧歌气息,细腻典雅 3)形成“和声功能体系”, 《和声学》是第一部和声学教科书 2、英国歌剧 假面剧(masque) 、“半歌剧” 代表人物:普赛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 与意大利、法国歌剧结合,具有本民族的音乐特点,善于揭示人物的感情深度 《迪多与伊尼》 3、德国歌剧 歌谣曲、“歌唱剧”代表人物:许茨与凯泽尔 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 1)用德文创作第一部德国歌剧《达芙妮》 2)其作品是巴赫的康塔塔、受难曲的先声 凯泽尔(Reinhard Keiser,) 1)意大利歌剧风格与德国歌剧相融合的创作趋势 2)伴奏使用完整的复调织体 其咏叹调是独唱旋律与低音声部及乐队的多声部的“竞奏(唱)”形式。 4、正歌剧 意大利正歌剧的特征: 1)追求体现歌唱家优美的歌喉 2)重要角色由阉人扮演 3)强调咏叹调,轻视宣叙调 4)意大利著名的脚本作家梅塔斯西奥 5)乐队音色单调,不大为演唱伴奏,宣叙调只用羽管键琴或一件低音乐器作伴 奏或助奏。 5、喜歌剧 17 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中的喜剧性的片断---18 世纪初类似“集成剧”式的喜剧---被称为“幕间剧”(Intermezzo)--- 18 世纪下半叶,喜歌剧形成 佩尔戈莱西 音乐特点: 1)均为两幕,表现不同感情的分节歌式咏叹调,严肃的剧情和性格多样的人物 2)吸收民歌的因素 法国喜歌剧 :源自民间的集市剧 “喜歌剧之争” 卢梭的法国式喜歌剧《乡村卜者》 ,具有法国民族特征 英国民谣剧:接近喜歌剧风格 音乐多取自民间曲调和对听众熟悉的歌剧咏叹调的模拟借用 该伊作剧,佩普施改编的《乞丐歌剧》 、科菲的《魔鬼受罚》 、 阿涅的《托马斯与萨利》 德奥歌唱剧:带说白的喜歌剧,选取有关土耳其或东方色彩的题材,常有舞台机 关布景。音乐有对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模仿,也吸收运用民歌和流行的歌调。 莫扎特的《后宫诱逃》《魔笛》 、 五、清唱剧和康塔塔的诞生 平行发展 17 世纪中叶形成清唱剧是宗教题材的音乐剧, 康塔塔是室内性的音乐, 同属于主调音乐的范畴 1、意大利的清唱剧(Oratorio) 16 世纪下半叶天主教反改革的产物 16 世纪末,聂里---真正的开端:17 世纪初,阿奈里奥《灵魂和谐的戏剧》--- 17 世纪中叶,作为一种体裁最终被确立,卡利西米---17 世纪后半叶至 18 世纪初, 成为歌剧的替代物---18 世纪上半叶,风格接近歌剧的音乐风格 2、德国清唱剧和受难曲 (OratorioPassion) 意大利清唱剧的直接传入 根基---清唱剧式的受难曲 许茨《圣诞清唱剧》---德国第一部清唱剧 3、意大利康塔塔 1600 年诞生, 卡契尼、 佩里---17 世纪格兰迪, 称室内声乐曲为康塔塔 (cantata da camera) ;卡里西米,教堂康塔塔(cantata da chiesa)---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 上半叶,“宣―咏---宣---咏”,通奏低音伴奏,哀惋的风格。 4、德国康塔塔 世俗康塔塔来自意大利,宗教康塔塔具有本民族特征,音乐严肃细致,重视合唱、 重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17 世纪,产生早期的艺术歌曲,同后来舒伯特的歌曲有渊源。 音乐小品:介于康塔塔和歌剧之间的音乐小品,叫“塞雷纳塔” 六、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 1、主导地位 2、乐器改良 1)小提琴家族形成 A、制作大师:阿马蒂、斯特拉迪瓦利、瓜内利 B、管弦乐队中音乐表现力的主要载体 C、完善高、中、低各声部的构成 2)键盘音乐 管风琴音乐:复调音乐 主要体裁: 托卡塔、赋格及路德众赞歌相关的管风琴曲 古钢琴(羽管键琴、楔槌键琴)音乐:主调音乐 主要体裁: 主题变奏、 组曲 1710 年, (意大利)克里斯托里发明“可强可弱的羽管键琴” 著名作曲家库普兰兄弟 3)管乐器的发展 双簧管、长笛、低音管、圆号、小号、长号 定音鼓:最早被用于管弦乐队的打击乐器之一 3、器乐类音乐体裁 独奏乐 合奏乐 a、小型合奏:室内乐(chamber music) 主要体裁是奏鸣曲 b、大型合奏:管弦乐(orchestral music)主要体裁是管弦乐组曲和协奏曲 1)奏鸣曲: 16 世纪,泛指器乐作品---17 世纪初,指声乐前或中间演奏的器乐部分---1660 年 前后,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分别是古典奏鸣曲和古典组曲的前身。 奏鸣曲的乐器组合方式: 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 代表人物:科雷利(Ancangleo Corelli,1653---1713) 主要贡献:a、是小提琴家族的“开山始祖” b、演奏与教学 2)管弦乐组曲和协奏曲 管弦乐组曲: 是一种由若干首相互对比的舞曲按套曲形式组合而成的乐曲, 最初 流行于民间舞蹈活动之中。 《阿拉曼德舞曲》 (德国舞曲) 《库朗特舞曲》 (法国舞曲) 《萨拉班德舞曲》 (西班牙舞曲) 《基格舞曲》 (英国舞曲) 突出各种舞蹈节奏的特性与表现力,世俗化、平民化,生活气息浓郁,加进小步 舞曲、加伏特舞曲、布列舞曲等。 协奏曲:大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代表人物: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14) A、“红发神父” B、音乐贡献 第一位写长笛协奏曲的人; 增强独奏与合奏之间戏剧性对比的紧张程度; 完善巴 洛克独奏协奏曲的形式快、慢、快的三个乐章;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谐的灵感》《奇特曲》等。 、 、 3) 赋格曲 建立在复调模仿基础上,巴赫、亨德尔使传统的赋格曲创作技巧达到最高峰。 4) 序曲与交响曲 序曲: 法国序曲: “慢-快---慢” 意大利序曲:“快---慢---快” 交响曲: 器乐从声乐中独立出来 特征:二部曲式或 A--B--A1 的结构;单一主题 现代交响乐的雏形 七、巴洛克晚期的音乐大师 ----巴赫与亨德尔 巴赫、亨德尔的创作为巴洛克音乐画上一个完美的终止号。 1、 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1) 生平 “管风琴师”、“近代西方音乐家的开山始祖”、“音乐发展的里程碑”、 “西方音乐之父” 2) 音乐创作 除歌剧以外的所有音乐体裁,完善音乐表现形式 声乐类作品有: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弥撒曲 器乐类作品有:组曲、托卡塔、赋格曲、前奏曲、变奏曲、协奏曲 最为常见的作品有: 《b 小调弥撒曲》 《马太受难曲》 《圣母颂歌》 《圣诞清唱剧》 小调托卡塔与赋 《d 格》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a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法国组曲》《英国组曲》 、 《勃兰登堡协奏曲》《G 弦上的咏叹调》 、 《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 、 《键盘练习曲》 赋格曲大师或赋格曲的终结者。 3)艺术风格 是内心世界真实生动的写照。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创作中注重运用民歌、民间舞蹈音乐以及新教圣咏。 宗教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 为教堂创作的作品,采用宗教题材,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体现人文主义 精神; 和声与复调有机地结合,复调音乐达到最高峰;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推动大、小调体系以及功能性和声的发展与完善,预 示古典主义调性布局的产生 。 2、乔治 弗里德利克 亨德尔 (G .F. Handel,1685----1759) 1)生平 2)音乐创作:重心在歌剧和清唱剧领域 A、歌剧创作 《阿尔米拉》和《尼罗》《罗德里格》和《阿作里皮那》《拉达米斯托》 、 、 与社会现实有一定距离,创作技巧娴熟、高超;有对声乐风格的把握和对舞台效 果的控制;宏大的构思和鲜明的戏剧性特点 B、 清唱剧 《扫罗》 《以色列人在埃及》 《弥赛亚》 《参孙》 《犹大 ? 马可白》 《弥赛亚》是一部由序曲、独唱、重唱、合唱、间奏组成的清唱剧,采用《圣经》 中一段表述上帝派耶稣来拯救人类的词句,分为三大部分:预言与完成、受难与 得胜、复活与光明。 音乐风格宏伟而纯朴,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自如地表现史诗般的宽广与博大, 音乐形象与音乐语言的特点鲜明、突出。 音乐结构及表现手法独特,以主调音乐为主,复调手法只被用于装饰性的段落。 C、管弦乐作品 《水上音乐》 《焰火音乐》 《森林音乐》音乐小品《广板》《快乐的铁匠》等 、 体裁多样、数量丰富;音乐情感热烈、豪放;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单纯而 高尚的抒情;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3、巴赫与亨德尔的比较 1)性格与生活经历的不同 2)音乐创作领域与作品艺术风格的不同 八、向古典时期过渡的音乐----洛可可音乐(rococo)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路易十五(1715---1774 年在位)时期的艺术风尚。原 义是“贝壳形”,从教堂音乐转向世俗音乐的结果。 法国洛可可音乐的代表人物库泊兰和拉莫的古钢琴曲, 以田园曲和风格化的舞曲 为主,音乐纤美轻巧,有很多的装饰音; 意大利洛可可的代表人物是多美尼科 斯卡拉蒂(古钢琴奏鸣曲)和塔蒂尼(小 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 德国洛可可的代表人物是马特宗和泰勒曼(古钢琴) 、巴赫(组曲) 九、曼海姆乐派----施塔米茨 十八世纪中叶,曼海姆宫廷的卡尔 泰奥多公爵 曼海姆乐派的创始人----施塔米茨 使用渐强渐弱和鲜明的强弱对比; 确立古典交响曲套曲包含快板―行板―小步舞 曲―终曲的四乐章结构; 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 废除巴洛克乐队通奏低音 的简略记谱方式。 十、北德乐派 以巴赫的第二个儿子 K P E 巴赫为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基于众赞歌的 管风琴独奏音乐; 把器乐创作当作一种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严肃的体裁来对待; 重视复调手法的运用,大胆地探索新的和声,音乐表现力强;初步确立成熟的奏鸣 曲式, 交响乐开始具有一定的交响性和较成熟的奏鸣曲套曲结构。 在配器方面很 重视力度的变化和色彩的对比,把德国“狂飚运动”的启蒙精神注入器乐体裁里, 反映内心激情。 十一、巴洛克时期音乐小结 由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的一个过渡阶段, 由原来完全受教会保护和支配逐渐变成 既受教会保护又受君主、贵族保护。 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调式系统向调性体系的过渡完成。 “风格意识”,把音乐分为三类:宗教音乐、室内音乐(音乐会音乐) 、舞台音乐 (娱乐和消遣) 。 音乐更加注意表达人的感情。 声乐与器乐的风格有了区别,产生“美声唱法”和器乐的炫技现象。浓厚的即兴兴 趣,促进声乐上表演风格、激情风格及器乐创作的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的产 生; 符号性的音乐语言; 音乐家趋向专业化,分工更细。在某些领域集中写作,创作与再创作逐渐分离; 意大利音乐“称霸”的时期,各国在此基础上均有特殊的贡献。思考题: 你对巴洛克音乐的理解?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750 年----1820 年)一、概述 “古典”一词源自拉丁文 ,原意为典范,即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视 为经典而加以崇拜、模仿。 1、古典艺术产生的社会基础 1)启蒙主义运动 “理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共和国” 2)经济与科学的飞速发展 3)对贵族阶层的依赖性 2、古典主义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1)主调音乐走入成熟 2)各种主调音乐体裁和形式初具规模 A、四乐章的交响曲 B、弦乐四重奏 C、钢琴的问世 D、奏鸣曲式 E、和声、乐队及乐器表现力 F、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格鲁克其人 德国巴洛克音乐晚期的大师、近代歌剧的先驱和革新家 2、歌剧改革 1)改革的目的: 歌剧表演艺术成为能够体现人类情感与热情并具有非凡感染力的音 乐戏剧艺术。 2)具体做法: A、追求自然而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段; B、注重剧情戏剧化的同时注重剧情的真实性; C、追求音乐与唱词的融合; D、从剧情需要出发,将独唱、重唱、合唱以及舞蹈、服装、布景等表 现手段作为戏剧整体中的一部分,与之无关的东西坚决放弃。 E、题材依旧选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但赋予真实性、现实性,充满 18 世纪的启蒙主义精神。 3)音乐风格: A、运用法国语言的特点,适合剧情的展开,音乐表现和谐而自然,是 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B、充满浓郁的伦理道德气氛,与启蒙主义者的要求不谋而合; C、主角是古代英雄形象,与当时宫廷中盛行的虚伪、浮华、怪异形成 鲜明对比。 4)主要作品: 《伊菲姬斯在陶里德》 《奥菲欧与尤里狄茜》 《阿尔米德》 《阿尔切斯 特》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一)弗朗茨? 约瑟夫 ? 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1、生平 18 世纪晚期的杰出的作曲家、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 “交响乐之父” 、 “弦乐四重奏之父” 2、音乐创作: 108 首交响曲、68 首四重奏,大量序曲、协奏曲、嬉游曲、小夜曲、 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钢琴三重奏及其他室内乐;47 首钢琴奏鸣曲、26 部歌剧 、4 部清唱剧及歌曲、咏叹调、康塔塔、弥 撒曲等。 1)交响曲 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创作特点: A、早期古典交响曲三个乐章的形式-----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曲的结构 形式;终曲乐章;木管具有独立性;运用大段的对位或赋格。 B、受到狂飚运动的精神的影响;含有相对比的乐思,展开部的动机和 主题有紧迫感和戏剧性; 运用强弱力度变化及渐强、特强;转调与和 声丰富,大多在小调上。 C、恢复原有的个性; 通俗性与大众化;展开部中乐队色彩变化频繁;终曲有将奏鸣曲与回 旋曲相混合的倾向。 D、配器创新; 和声使用三级关系;小步舞乐章接近谐谑曲的性质; 发展动机的手法预示着贝多芬的即将诞生。 2)四重奏 三个来源: 第一,巴洛克时期四声部的大型合奏( “小交响曲”或“奏鸣曲”; ) 第二,巴洛克的三重奏鸣曲; 第三,贵族的庄园中。 创作风格: A、声部的独立性与平衡性; B、摆脱通奏低音的织体; C、各乐章调性变化多; D、慢乐章多采用主题加变奏的结构,把展开与再现相混淆。 3)钢琴奏鸣曲 49 首;反映由楔槌键琴、羽管键琴渐渐演变为钢琴的过程。 4)声乐作品 清唱剧《创世纪》 (1798 年) 《四季》 (1801 年) 3、艺术风格: 1)乡土气息和幽默; 2)作品结构匀称严谨,达到古典主义交响曲的理想境界; 3)开创两种新型器乐体裁的演奏形式; 4)声乐创作带有器乐思维特征 二)沃尔冈? 阿玛多伊斯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年) 1、 生平 音乐神童、 “天使”“天籁” 、 2、音乐创作 共 626 部; 歌剧 22 部,交响曲 41 部,钢琴协奏曲 27 部,小提琴协奏曲 5 部, 长笛协奏曲 2 部,圆号协奏曲 4 部,弦乐五重奏 5 首,弦乐四重奏 23 首,钢琴三重奏 7 首,钢琴四重奏 2 首,长笛四重奏 2 首,小提 琴奏鸣曲 37 首,钢琴奏鸣曲 17 首,等等。 1) 歌剧创作 《后宫诱逃》 《费加罗的婚礼》 《魔笛》 《唐 璜》 特点: 将交响曲的创作手法运用于歌剧之中,丰富歌剧音乐的表现力;旋律与 人声的协调一致,体现抒情;管弦乐队的音乐烘托剧情的发展。 2) 交响曲 戏剧性对比和内心体验; 《第三十九交响曲》b E 大调具有舞蹈的特征,世俗性与抒情性结合; 《第四十交响曲》g 小调是抒情交响曲的典范,对比、统一,清晰、平 衡; 《第四十一交响曲》 C 大调富于史诗性的特征,预示着贝多芬交响曲的 诞生。 3) 协奏曲 三个乐章; 独奏部分与管弦乐队同样重要,一个变化的整体;多个不同的音乐主 题,增添戏剧性对比。 4) 室内乐 戏剧性、复调技法为室内乐作品基础。 5) 宗教音乐 c小调弥撒曲(1782) 、安魂曲(1791) 3、艺术风格 自然的体现 ;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和谐 三)路德维希 ?范? 贝多芬(Beethoven,) 1、生平 “乐圣” 、集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华,开拓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2、音乐创作 三个主要阶段 1)音乐创作的第一阶段() 谐谑曲乐章取代小步舞曲 主要作品有: 六首弦乐四重奏、 《科利奥朗序曲》 2)音乐创作的第二阶段(1800---1815) (成熟期) 显露浪漫主义的萌芽;结构宏大、音响对比、戏剧冲突。 主要作品有: 大调第一交响曲》 《C (1800) 、 《D 大调第二交响曲》 (1802) 《C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1801) 、 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序曲(1800) 、 《C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1803) 、 歌剧《菲贷里奥》 () 《第三交响曲(英雄)() 》 《f 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 》 《c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 《F 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1808) 》 《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1806) 《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1809) 》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06) 《艾格蒙特序曲》 (1810) 3)音乐创作的第三阶段(1815---1825) 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不明确的终止;进行曲取代谐谑曲; 戏剧性因素融入赋格曲;创造 “大型变奏曲” ;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 3、艺术风格 A、结构规模; B、展开部的重要地位; C、各乐章的主题互无联系,只是(命运)和(田园)例外; D、第三乐章谐谑曲的速度较快; E、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其突出美学特征; F、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 。 四、小结 1、多样、统一的原则; 2、音乐体裁的更新和音乐构思的扩展; 3、不强调其艺术个性,作品比例和谐; 4、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方式, 是客观的反映。 五 与中国同时期的音乐比较 1 时代背景 2 体裁与曲式 器乐乐种 3 与中国音乐间的联系 思考题: 1、讲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的历史意义? 2、贝多芬的音乐历史地位?第六章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源于拉丁文 Romance ,含有空想、虚构、传 奇之意。 一、概述 1、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1)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反复斗争 2)科技领域的进步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 2、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1)表现作曲家的情感世界; 2)扩展器乐体裁的表现形式; 3)主题旋律、和声、音响、配器以及形式结构的变化; 4)乐器具有灵活、多变的演奏性。 3、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比较 1)强调主观性; 2)与各艺术门类结合,标题性的构思与情节性的描绘;借助神话传说 来表现现实的内容; 3)音乐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4)扩大和声的表现功能,管弦乐队的表现力扩展; 5)民族性。 浪漫主义各时期各国家之音乐 早期 中期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波兰 匈牙利 俄罗斯 韦伯、舒伯特、 门德尔松、舒曼 柏辽兹 罗西尼 肖邦 李斯 特 柴可夫斯基 瓦格纳、布鲁克纳 勃拉姆斯 弗朗克、比才 多尼采蒂、贝利尼晚期 马勒、 理查 施特劳斯威尔第巴托克民族乐派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音乐 1、浪漫派音乐的奠基人 ----韦伯和舒伯特 韦伯(C.M.V.Weber ,1786---1826 ) 1)生平 2)音乐创作: 钢琴曲《邀舞》 ; 歌剧《自由射手》 《优兰蒂》 《奥伯龙》 3)艺术风格: A、具有浪漫主义趋于形象化的特征; B、吸收民间音乐的因素和德国传统歌唱剧的特点,被誉为“浪漫主义 歌剧学派之父” ; C、器乐作品体裁形式多种多样,以钢琴为主,保持古典主义音乐的传 统风格。 2、弗朗茨.彼得.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 1) 生平 “艺术歌曲之王” 2)音乐创作 约一千部音乐作品,交响曲和艺术歌曲最为著名。 A、交响曲 共九部交响曲 最著名的《b 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c 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 》 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古典主义交响曲的戏剧性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B.艺术歌曲 19 世纪初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的一种声乐体裁, 是浪漫主义时期 的产物. 是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产生的, 抒情诗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开始的标 志。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具有温柔的感情和戏剧性的民谣风格。 常 见主题是爱情、大自然和人生的幸福。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 《魔王》《野蔷薇》《春天的信念》《圣母颂》 、 、 、 、 《诗人》 《鳟鱼》 《你是安宁》 《流浪者的夜曲》 《晚霞》 《无尽的 、 、 、 、 、 爱》《热烈欢迎你》《流浪者》 、 、 声乐套曲: 将多首诗歌用一种基调或一个贯穿的情节组织而成的声乐体裁,其 中每首分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使整部声乐套曲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器乐与声乐结合,器乐伴奏保持在总的音乐意境之中,声乐部分展示乐 曲的不同景象。 用音乐来重新创作诗歌, 是音乐的诗, 而不是诗的音乐。 《美丽的磨坊姑娘》 《冬之旅》 《天鹅之歌》 C、钢琴 《即兴曲》和《音乐瞬间》 D、室内乐 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降 E 大调钢琴三重奏》 《C 大调弦乐五重奏》等 采用匈牙利民间音乐和民俗风情,作品的尾声扩展成第二发展部,用旋 律的变化、延展来建立作品的结构 3、 古 典 传 统 与 浪 漫 精 神 结 合 的 典 范 ―― 门 德 尔 松 (Mendelssohn.) 1)生平 2)音乐创作 A 首创独立音乐会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 B 钢琴创作 《无词歌》 由四十九首钢琴小品组成的作品, 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 清新朴实的风格,表现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歌唱。 C 其它体裁的创作 《芬格尔山洞序曲》 《意大利交响曲》 《苏格兰交响曲》 《E 小调小提 琴协奏曲》 D 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 E 挖掘并首演巴赫《马太受难曲》 3)艺术风格 严格匀称的形式、富于想像的乐思; 吸取城市风俗性音乐,民间歌曲及舞曲,作品内容通俗易懂; 继承德国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 幻想和超脱, 以一种明 朗的生活态度和个人美好信念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4、音乐诗人 ――舒曼(Schumann ) 1)生平 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的最杰出的继承者。 2)音乐创作 艺术歌曲和管弦乐领域: 《歌曲集》 首) (9 声乐套曲 《诗人之恋》 (16 首)《妇女的爱情和生 、 活》 首) (8 《桃金娘歌曲集》 (26 首)叙事歌曲《两个掷弹兵》等。 大型器乐曲和大型声乐曲: 四部交响曲, 《降 B 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 《A 小调钢琴协奏曲》 ,唯一的一部钢琴协奏曲 清唱剧《天堂与谪仙》 3)音乐风格 幻想是音乐的主导因素; 以德国古典主义音乐和民间音乐为基础; 从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和主题,具有诗的韵味和诸多文学因素 5、勃拉姆斯 Brahms () “音乐中的三 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著名指挥家彪罗提出。 1)生平 2)音乐创作: 四个时期: A、 作品为管弦乐曲和器乐协奏曲 B、 年创作重点在歌曲和室内乐方面: 合唱曲《李那尔多》 《命运之歌》 《狂想曲》 《德意志安魂曲》 、 、 、 、 《摇篮曲》 C、 年,民族主义思想,表达广阔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 的大型体裁的创作 D、1889 年之后,民歌和室内乐的创作,失望情绪。 《四首严肃的歌》 3)艺术风格 热衷古典主义音乐体裁; 古典式的均衡、协调,浪漫主义的丰富感情; 与民间音乐紧密联系, “民歌是我的理想” 《儿童民歌集》《德国民歌》 、 、21 首《匈牙利午曲》11 首《吉卜赛歌 曲》 ;作品深沉、庄重,和声变化,不对称的乐段结构,气息宽广的 旋律,非凡的音乐表现力和新颖的节奏。 5、瓦格纳 Wagner () 1)生平 2)音乐创作 以 1848 年的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一时期思想是富于革命性; 《汤豪舍》《罗恩格林》 、 从 50 年代起,逐步转向消极悲观;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尼伯龙根的指环》 具有套曲特征, 序剧 《莱茵河的黄金》 第一部 、 《女武神》 第二部 、 《齐 格弗里德》 、第三部《众神的黄昏》 《纽伦堡的师傅歌手》 《帕西法尔》 3)音乐观点和艺术风格 音乐观点: A、歌剧是诗、乐、剧三者的结合,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的发展相互配 合; B、歌剧有交响曲的内容; C、乐剧: 以许多短小的主导动机的交替,变形和不同的结合方式为基础, 构成了连续不断, 一气呵成的交响曲式的歌剧音乐发展模式, 即所谓 的“无穷尽的旋律”或“无限旋律” 。 瓦格纳将自己的歌剧设想称为“未来的戏剧” ,取名为“乐剧” (Music Drama) ,就是把音乐、戏剧与午台场面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统 一体。 艺术风格 A、题材大多取自神话传奇故事; B、歌剧结构上不间断,是结构庞大的、戏剧化的、标题性的、加声 乐的交响曲; C、调性频繁转化,无穷尽的旋律和半音化的和声; D、管弦乐队的主导地位。 6、上帝的音乐家 ----布鲁克纳(Bruckner)三、浪漫主义时期法国的音乐 “拯救歌剧” 奥伯的《波蒂契的哑女》 “轻歌剧” (Light Opera 小歌剧 0peretta)内容多取自日常生活,表演形 式轻快活泼,诙谐生动,结构短小精练,大多是独幕剧的形式,剧中 有独唱、重唱、舞蹈,也有人物间的对白,音乐多来自当时城市的流 行音乐。 奥芬巴赫(Offenbach 1819----1880) “法国轻歌剧之父” “抒情歌剧” (Lyric Drama)是一种剧情带有浓郁的抒情格调和现实生活气息,歌 剧旋律悦耳,优美并易于记忆,具有伤感色彩的歌剧风格,音乐大多吸 取了城市民间音乐的素材,表现出法国特有的民族歌剧格式,大多取材 自文学名著,如《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古诺《浮士德》 1、标题音乐大师 ――柏辽兹(Berlioz ) 1)生平 2)音乐创作 《幻想交响曲》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剧交响曲,一种交响曲与康塔塔、清唱剧的 综合性音乐体裁,作品所遵循的是交响曲的创作原则。 ) 《浮士德的责罚》(《浮士德的沉伦》)(交响传奇) 《拉科西进行曲》《跳蚤之歌》 、 《基督的童年》 (清唱剧) 《特洛伊人》 (歌剧) 《夏夜》 (唯一的一部声乐套曲) 理论上的成果---《配器法》 3)艺术风格 A、标题性交响乐,在每一乐章之前都冠以详细文字说明的标题; B、题材多取自文学作品 ; C、幻想和对现实的失望融合; D、追求“综合艺术”的特殊表现方式 ; E、打破四个乐章的形式,从表现内容出发; F、 “固定乐思”是用来表达主要人物的性格、情感,是一个象征 人 物的主导旋律,随表现内容的变化贯彻于整部作品,旋律非常性格化、 人性化; G、戏剧性或是形象化的内容 2、乔治 比才 Bizet (1838---1875) 1)生平 2)音乐创作及其艺术风格 A、具有法兰西民族性格; B、节奏和旋律因素的艺术活力; C、用最简洁的手法获得最具感染力的音乐效果。 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 第一部交响乐作品《C 大调第一交响曲》 《奇迹医生》 《采珠人》《珀斯城的美女》 、 《阿莱城的姑娘》 27 段配乐 《卡门》 3、圣---桑(Saint---Saens 1835---1921) 1) 生平 组织民族音乐协会 主要作品: 《动物狂欢节》 《死之舞》 《翁法勒的纺车》 2) 音乐风格 继承法国民族音乐传统; 标题音乐具有描写特征,无标题作品是具有平静的音乐; 4、弗朗克(Cesar Franck 1822---1890) 1) 主要作品: 清唱剧《幸福》《d 小调交响曲》 、 《交响奏鸣曲》 、钢琴曲《前奏曲、圣 咏与赋格》等 2) 音乐风格 宗教意识,表现出拉丁民族的文化特色;一个主题发展贯穿全曲。 四、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两位歌剧大师 ---罗西尼和威尔第 1、罗西尼 Rossini 1792---1868 1) 生 平 意大利歌剧复兴音乐大师 2)歌剧创作: 《坦克雷迪》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早期) 《塞尔维亚理发师》(中期) 《威廉 ?退尔》 (1829 年后期)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主性特征 3)艺术风格 A、构思宏大,旋律流畅优美,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音乐节奏变化多 端,戏剧结构严谨,管弦乐队富于表现力; B、以历史故事歌颂爱国主义; C、摈弃装饰花腔,保存并发展美声唱法。 2、威尔第 Verdi 1813---1901 年 1)生平 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真正开创者 2)歌剧创作: 分为三个时期,共 26 部歌剧 A、英雄性格,有意大利传统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的影子 《纳布科》 《伦巴第人》 《欧那尼》 B、平民化的抒情性格 《茶花女》 《弄臣》 《游吟诗人》 《假面舞会》 C、宏大深邃的性格 《阿依达》 《奥赛罗》 《法尔斯塔夫》 3)艺术风格 民族性、戏剧性、真实性、整体性、通俗性 本课重点: 1、理解罗西尼与威尔第的不同历史地位: 罗西尼是 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者;威尔第是 19 世纪意大利浪漫 主义歌剧真正的开创者 2、感受二人不同的音乐风格 3、记忆二人的主要作品及经典选段 思考题: 理解与分析罗西尼与威尔第在歌剧艺术史中的不同重要地位? 五、匈牙利音乐的代表----李斯特(Liszt 1811----1886) 1)生平 2)音乐创作 钢琴演奏活动与音乐创作活动 创作主要是改编、改写钢琴曲。 《弄臣》《b 小调奏鸣曲》 、 《送葬的行列》 《“死之舞”变奏曲》 《巡礼的年代》 《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 十二首交响诗 《交响曲“但丁”《浮士德》 》 清唱剧《圣伊丽莎白的传奇》等。 3、艺术风格 1)音乐与文学结合,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鲜明的民族性 2)首创单乐章的交响诗 六、钢琴诗人―肖邦(Chopin ) 1、生平 2、音乐创作 按生活时期来划分: 1830 年以前的华沙时期;1831 年之后的巴黎时期 1)华沙阶段: 《a 小调玛祖卡午曲》 大调玛祖卡午曲》 大调玛祖卡午曲》 《C 《F 两首钢协奏曲 《降 E 大调华丽大波洛涅兹午曲》 小调波洛涅兹午曲》 《d 音乐乐观、明朗,具有民族的自豪感;表现爱情、希望与美好未来的憧 憬。 2)巴黎阶段 《b 小调谐谑曲》 小调革命练习曲》 小调前奏曲》 《c 《d 《a 小调前奏曲》 小调叙事曲》 《g 《降 b 小调奏鸣曲》 小调练习曲》 《b 《升 g 小调玛祖卡》 小调玛祖卡》 《e 《降 A 大调幻想波洛涅兹午曲》 复杂心理 3、艺术风格 1) 民族特性 2) 古典主义的传统,同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3) 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 4) 完善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体裁广泛,以波洛涅兹和玛祖卡午曲最具 代表性。 七、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民族乐派 1、概述 A、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们对异国情调和古老文化迷恋的结果 B、是民族运动在文化领域内的必然反映 C、在东欧、北欧和俄罗斯诸国 D、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E、运用民间音乐素材 F、造就了各国的音乐之父 2、音乐特征 1)题材内容 A、本民族的历史传说 B、祖国的瑰丽山河,人民的生活风俗和伦理道德民间传说等 C、个人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 D、现实的民族斗争 2)艺术风格 A、使西欧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具有本民族的音乐风 格 B、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间午曲,提炼和吸收其音调、节奏、调式、结构、 演奏技法等 调式:以大、小调为基础,同时插入民族民间音乐中特有的各种调式和 音阶; 旋律:以自然音进行为主,质朴亲切; 节奏:运用节拍不对称手法; 和声:特殊结构的和弦,具有朦胧感,预示印象派音乐的和声语言。 3、捷克民族音乐 ――斯美塔那(Smetana 1824---1884) 德沃夏克 (Dvorak 1841---1904) 1)生平 2)音乐创作 波尔卡(Polka)午曲 3)二人的比较: A、题材方面 B、体裁方面 C、音乐语言方面 D、个人音乐生活方面 4、挪威民族乐派 ----格里格(Grieg 1843---1907) 1)生平 “小品大师” 2)音乐创作 主要作品有: 《A 小调钢琴协奏曲》 、戏剧配乐《培尔〃金特》 、弦乐《霍尔堡组曲》 钢琴《抒情曲》10 集 3) 艺术风格: A、民族思想与自己的命运联系 B、向往安定、稳定、质朴的社会理想 C、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音乐以及传统音乐的因素 5、芬兰民族音乐 ----帕休斯(Pacius 1809---1891) 芬兰民族乐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芬兰歌剧之父” 。代表作品《卡尔 王之猎》 。1848 年,他为芬兰民族诗人卢内堡的爱国诗歌《祖国》谱曲, 后被采用为芬兰国歌。 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957) 代表作: 交响诗《芬兰颂》 、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土奥 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 ) (即冰洲古史)《忧郁 、 圆舞曲》 (戏剧配乐的一章) 、弦乐器重奏《内心之声》 ,以及为莎士比 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钢琴曲。西 贝柳斯不仅使芬兰人有了自己的音乐,而且把芬兰的乐风传遍了全世 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6、俄罗斯民族音乐: 格林卡(Mikhail Ivanovitch Glinka,) 著名的俄罗斯作 曲家 生平 : “俄罗斯音乐之父” 代表作 : 两部歌剧《伊凡〃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序曲《马德里之夜》 此外,还作有管弦乐曲、室内乐曲、钢琴曲和歌曲等 强力集团 或称“新俄罗斯乐派”或“五人团” 于
年间在彼得堡逐渐形成,成员有鲍罗廷、居伊、穆索尔 斯基和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主持人为巴拉基列夫,故又称“巴拉 基列夫小组” 。 坚持现实主义原则 歌剧《伊戈尔王》《鲍利斯〃戈 杜诺夫》《金鸡》 、 、 交响乐《中亚细亚草原》《塔玛拉》《荒山之夜》 、 、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边》等 强力集团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创作追求: A 、艺术思想方面:追求民主 B 、创作方面:民族化 C 、收集研究民间音乐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1893) 代表作: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 、 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 、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 、 、 《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会序曲《1812 序曲》等等 艺术风格: A、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表现主观感情 B、吸收西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俄罗斯民族的音乐语言、色彩表现 C、具有批判的现实主义特色 十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后期浪漫主义 早期现代主义 1、音乐特点: A、同浪漫主义传统音乐有着各种联系; B、音乐艺术方面的独特见解,是浪漫主义音乐在新时代的延续。 2、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 -----马勒和理查? 施特劳斯 1)马勒(Mahler ) 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 B、交响曲创作及艺术风格: 《大地之歌》 a、充分发挥管弦乐队的交响性,气势磅礴; b、富于民间音乐的质朴感,常吸取民歌的曲调和奥地利民间舞蹈的节 奏; c、统一的音乐构思,全部交响曲如同一部交响史诗,之间有深刻的内 在联系; d、带有宗教色彩的人道主义理想,音乐艺术的悲剧性。 C、声乐创作及艺术风格: 三部声乐套曲: 《流浪者之歌》 《少年的神奇号角》 《亡儿之歌》 a、交响曲是扩展的歌曲; b、具有哲学意义的宏大构思,篇幅巨大,整体结构不统一; c、创作手法远离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方向; d、音乐风格既是德、奥音乐传统的延续,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先兆。 2)理查? 施特劳斯(R ?Strauss ) 生平 音乐创作: 交响诗《马克白斯》《唐 璜》 、 《查拉图斯如是说》 《唐吉诃德》 《英雄的 生涯》 两部标题性交响曲《家庭》和《阿尔卑斯山》 歌剧《莎乐美》《埃莱克特拉》和《玫瑰骑士》 、 艺术风格: a、完善交响诗的结构形式,音乐充满戏剧性; b、配器方面使用现代音乐中常见的音响效果; c、音乐总谱显示各个独立乐器声部间的交织。 3、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 拉赫玛尼诺夫(Rakhmaninov,1873---1943) 生平 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 年临终前 入美国籍。 曾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 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 代表作: 《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二十四首 、 、 《前奏曲》《音 、 画练习曲》 ,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 、 、 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 斯克里亚宾(Skryabin,1872---1915) 生平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是一个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早期 作品以新的方式继承了俄罗斯古典传统。 代表作: 有三部交响曲,管弦乐曲《狂喜之诗》等 艺术特点: 充满了尖锐的戏剧性和英雄气概及乐观向上的刚毅精神,旋律宽 广,情感激昂,结构宏伟而精致,庞大的管弦乐编制,音响既浑厚而又 细腻,力度对比强烈。其早期钢琴作品,广泛地运用了钢琴的技巧和表 现力,音乐形象鲜明,充满热情,紧张的节奏与尖硬的和声时常出现。 他大量运用复杂和弦,强调和声的紧张度和不协和,表现作曲家内心感 受到的尖锐的、不可缓解的冲突。 4、意大利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 普契尼(Puccini 1858---1924) 1)生平: 意大利歌剧作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 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音乐创作: 《神灵》《马依?莱斯科》 、 《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 、 《西部女郎》 《图兰朵》 3) 艺术风格: A、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创造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 咏叙风格; B、强烈的戏剧性与声乐、管弦乐、服装、布景以及灯光、道具最高效 率的综合。 雷斯比基(雷斯庇基 ) (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 生平 意大利作曲家,初学小提琴,毕业于波洛尼亚音乐会堂,后学作曲。 先后从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布鲁赫学习作曲。回国后执教于罗马圣 西西莉亚音乐学院,同时从事创作。 主要作品: 交响三部曲: 《罗马喷泉》 《罗马松树》 《罗马节日》 喜歌剧: 《安佐王》《赛尔拉玛》等 、第七章 二十世纪的音乐 西方音乐在 20 世纪呈现出多元化的纷繁局面。对于传统的怀疑和 决裂,不仅表现在对 19 世纪音乐的反叛,甚至抛弃自文艺复兴以来的 各种音乐准则。在这个“普通人的世纪”里,作曲家们追求个性的充分 展示,他们不再按照同一的思想和方法去创作。即使在一个“主义”或 “流派”的旗帜下,不同代表人物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西方音乐自律 的性质向极端发展,音乐放弃传统审美模式,试验探索新奇的手段、音 响,致使音乐与听众的隔阂逐渐加大。当然还有许多作曲家仍然在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 一、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 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 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概述: 1、受到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2、音响和音色; 3、连接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派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1、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 表现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声乐曲调 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2、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 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 3、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 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 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 现多调性因素 ; 4、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 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 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 5、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 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 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的色彩效果等 ; 6、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 去很少用的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 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 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 7、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 1、克洛德? 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 印象主义音乐全部特点的体现者 2、莫里斯? 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 印象主义音乐大师 法兰西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又一位体现者 3、二者的音乐创作特点对比: A、相同点: a、自然景色; b、中世纪调式和带有异国情调的音乐; c、艺术观念方面,背叛 19 世纪的艺术精神,开辟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不同点: a、音乐风格: b、织体结构: c、配器方面: d、钢琴音乐创作方面: 杜卡(Paul Dukas,1865---1935) 法国印象主义的第三位代表 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 《小巫师》 三、表现主义音乐 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是以奥地利音乐巨人勋伯格和他的两 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紧随在印象乐派之后产生的、一种相悖 于印象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音乐流派。表现主义最初出现于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开端于美术界――1911 年,画家康定斯基、马 尔克、马克等人在德国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发表了多篇戏剧、绘画、 音乐诗歌等方面的、 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 掀起了表现主义运动的潮流。 战后此潮流迅速风靡欧美,并先后在美术、建筑、戏剧、小说、诗歌、 电影及音乐领域中产生重要影响。 概述: 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 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 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 表现主义音乐的特征: 1)无视传统,无视规则; 2)不追求庞大、夸张,刻意追求精致、纯朴; 3)抛弃印象派的玄妙模糊,力求于音乐表现的简洁、单纯、明快和热 烈。 1、奥诺德〃勋柏格(AunoldSchonberg ) 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与其门生威柏恩和贝尔格一起形成“新维也纳 乐派”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基本上自学成才。早期作品受勃 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逐渐倾向于无调性,二十年代创十二音体系。 他认为古典的意念,古典的形式与古典音乐的基础――大小调体系都是 过时的东西,在调性限制的范围内是不可能写出好乐曲来的,因此他抛 弃了音乐的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从而开创了二十世 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他 1933 年流亡到美国,后入美国籍。其音乐 理论与作曲体系对世界有较大影响 代表作: 华沙幸存者 主要著作有 《和声学理论》 《和声的结构功能》 《作曲基本原理》 2、安东〃韦伯恩 Anton Webern () 生平: 德国作曲家。生于维也纳,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音乐流派的三 位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新维也纳乐派”之称,热衷于勋伯格的“十 二音体系”音乐。 1908 年起,他作过剧院指挥、家庭教师、维也纳工 人乐队指导、犹太文化学院教员、广播电台音乐指导等职。一生共有作 品 31 部,代表作有弦乐四重奏、室内交响曲、乐队变奏曲等。篇幅最 长的一部合唱作品达 15 分钟,而最短的仅有十几小节,10 来秒钟,向 以“浓缩”著称。其创作在音色、节奏、织体、力度、休止等方面都讲 究 12 音的序列原则。如《室内交响曲》 ,将时断时续的音符与分解的乐 器音色加以组合,可说是后来被发展了的点描音乐的先声。 代表作: 室内交响曲 3、贝尔格(Alban Berg, ) 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他从 1904 年 起拜勋伯格为师,随后与韦伯恩一起,成为对 20 世纪音乐最有影响的 人物之一。贝尔格在 20 世纪初进入维也纳先锋艺术圈子,其文学影响 来自于诗人阿尔特贝格(Altenbeg),在音乐上也多少受马勒影响。以勋 伯格和韦伯恩作比较,贝尔格的作品中多少还多一些浪漫气息,并不仅 是严谨的结构,也许因为他不是一个正统的无调性作曲家。贝尔格的优 秀之处在于把马勒的后期浪漫与勋伯格的 12 音体系很和谐地交融在一 起。 代表作: 小提琴协奏曲 抒情组曲 室内协奏曲 沃采克( 是 20 世纪表现主义的完美经典) 璐璐(未完成)四、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1、概述: 新古典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乐坛时兴的一种音乐潮流。 战争带来的社会、政治的剧变,心灵的创伤,引起了艺术趋向传统的回 归。这是一场“返回巴赫”的“新巴洛克主义运动。 ”新古典主义作曲 家仿效 18 世纪作曲像亨德尔、库珀兰、斯卡拉蒂、维瓦尔第等的某些 风格。他们以不同于战前的方式否定着 19 世纪。他们极力排斥浪漫主 义音乐中那种强烈的主观性,把巴洛克音乐的客观、超然的因素作为自 己艺术的准则。他们注重复调技法和 18 世纪音乐体裁形式的运用,在 模仿过去音乐风格的同时,采用现代作曲技法。他们努力摆脱文学、绘 画与音乐的联姻,提倡纯音乐,认为音乐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自身的秩 序。 2、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美学方面:均衡、完美、稳定 情感方面:适度、理智 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之前的曲式、提倡线条织体、调性明确、 节奏匀称、配器清新 本身发展方面: “纯音乐 ” 更注重器乐体裁 、 3、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斯特拉文斯基 欣德米特 法国“六人团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 生平: 美籍俄国作曲家、 指挥家和钢琴家。 1901 年入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 1903 年师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 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 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第一次大战期间在瑞士居住,1920 年起为法 国公民,1939 年开始定居美国,从事指挥和创作活动。他是现代主义音 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 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代表作: 《火鸟》《彼得卢什卡》《春之祭》 、 、 《普尔契涅拉》《俄狄普斯王》 、 《圣诗交响曲》 欣德米特(Hindemith Paul, ) 生平: 1895 年 11 月 16 日生于法兰克福附近的哈瑙,1963 年 12 月 25 日 卒于法兰克福。13 岁起在乐队中拉小提琴,同时在音乐学院学作曲。
年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首席乐师。 年在柏林音乐 高等学校任教授,纳粹上台后被迫流亡,客居于英国和土耳其。1935~ 1937 年任教于安卡拉音乐学院。 年,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作曲。欣德米特是西方现代音乐领袖之一 。 代表作:《杀人犯》《努花-努希》《卡迪拉克》 《画家马西斯》《韦 、 、 、 、 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世界的和谐》 、 法国“六人团 指二十世纪前期法国六位作曲家,即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 普朗克、塔勒费尔。 初由法国音乐评论家科莱于 1920 年提出。六人共 奉萨蒂为宗师,在创作上反对印象派捉摸不定 的笔触,提倡简洁、鲜 明的风格,并间有复古倾向。 奥里克 G.Georges Auric () 生平: 法国作曲家。1899 年 2 月 15 日生于洛代沃,1983 年 7 月 23 日 卒于巴黎。早年在蒙彼利埃音乐学院学习,1913 年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对位法和赋格。 年进圣歌学院从 V.丹第学作曲。在此期间 接触了 E.萨蒂、D.米约、A.奥涅格等人,成为法国“六人团”中最年轻 的成员。 代表作: 苦难 水手们 田园曲 F 大调钢琴奏鸣曲 G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唱吧!少女们 光明之路 帕蒂塔 迪雷 () 生平: 1888 年 5 月 27 日生于巴黎,1979 年 7 月 3 日卒于圣特罗佩 1907 年他观看了 C.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后,决心献身于音 乐事业,入巴黎圣歌学院学习,直到 1914 年。1917 年起,迪雷曾一度是 法国“六人团”的成员,1921 年脱离这个小组而走自己的道路。E.萨蒂 的纯朴和 I.F.斯特拉文斯基的多调性构成他创作的基础。 其作品始终保 持一种肃穆的情调。他较有成就的创作领域是室内乐和声乐。他是法国 共产党员。1937 年任人民音乐联盟书记,1951 年任主席。 年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 代表作:海底之春、自由战士之歌、鸽之翼、 长征 (1949 根据毛泽东的诗谱写的 1 首音乐作品) 奥涅格 (Authur Honegger,) 生平: 奥涅格出生在瑞士,早年在苏黎世音乐学院读书,19 岁进入巴黎音 乐学院学小提琴和作曲,于是,开始了自己在巴黎的艺术生涯。??与 “六人团”的其他成员相比,奥涅格可算是最保守的一个,对于德国古 典、浪漫主义音乐奥涅格十分推崇,而其他成员却大多是坚定的反浪漫 主义甚至反印象主义的斗士,他喜欢瓦格纳,而米约的口号就是“打倒 瓦格纳” 。面对彻底的否定与决裂,奥涅格采取的态度是温和,他的音 乐既受到德彪西的影响,尤其是歌剧与清唱剧中朗诵调与合唱的写法, 另一方面,德国音乐的严谨与理性同样左右着奥涅格的创作思想,他总 是希望面面俱到,听众与行家都能满意,这就是真实的奥涅格。 代表作:大卫王、火刑堆上的贞德、太平洋 231 米约(Darius Milhaud,) 生平: 法国作曲家。生于犹太富商家庭。学于巴黎音乐学院。 年受聘为法国驻巴西大使的私人秘书。1940 年移居美国。1947 年返法, 轮流执教巴黎音乐学院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尔斯学院。创作上不拘成 法,不断试验种种新的作曲手法,以多调性为其主要特点,与奥涅格等 同为“六人团”的成员,三十年代后期曾参加反法西斯的“人民音乐同 盟” 。 代表作: 克利斯多弗-哥伦布 迷途的羔羊 有罪的母亲 创世纪 人与欲 火堡 普朗克 Poulenc, Francis () 生平: 作曲家、钢琴家。1899 年 1 月 7 日生于巴黎, 5 岁便和母亲学习 钢琴,后来从师于西班牙钢琴家比涅斯。1920 年成为法国“六人团”的 成员。1924 年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 ,名声大振。 普朗克擅长于创作优美精致、风趣幽默的小型作品,旋律动听,和声明 快,织体清晰,追求古典音乐典雅精细的美感。他的室内乐奏鸣曲、为 古钢琴与小乐队所写协奏曲以及弥撒曲、经文歌等作品都具有新古典主 义的风格特征。 代表作: 黑人狂想曲、 帽章、母鹿、加尔默罗会修女、 塔勒费尔五、 1945 年后的西方现代音乐 序列音乐----梅西安、 布列兹 偶然音乐----凯 奇 电子音乐----施托克豪森 新音色音乐-----彭德雷斯基、 利盖蒂 70 年代以后的音乐 1、序列音乐 : 序列音乐(serialism music)也称序列主义音乐,是作曲方 法上按照固定顺序对乐音进行安排的一种音乐。第一首真正的序列 音乐作品,一般认为是梅西昂于 1949 年创作的钢琴曲《时值和力 度的模式》 。 序列音乐也是“十二音音乐”的一种形式,实际上 从 20 世纪以来,十二音音乐在它的两个发展阶段中存在着不同的 含义。 梅西安 clivier messiaen()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 生平: 代表作: 钢琴与管弦乐《异国鸟》 ,钢琴曲《群鸟录》《时值与力度的 、 模式》 ,木管、铜管与打击乐《我信肉身之复活》 ,合唱和乐队《我 主基督之变形》 ,管风琴套曲《基督诞生》等。 艺术成就 (1)在序列音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于 1949 年创作的钢琴曲 《时值和力度的模式》 ,将音高、时值、力度、音色作为参数,创 作出第一首真正的序列音乐作品,奠定了序列音乐发展的理论基 础。1953 年起,他又以鸟鸣为元素进行研究,创作了钢琴与管弦乐 《异国鸟》 ,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2)作为二战后在音乐领域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音乐家,他综 合了各种音乐素材:鸟语、印度音乐、格里高利圣咏、东方打击乐 器、弗朗克的和声、十二音体系,以及不受小节重音规律约束的自 由拍子等,以独特的方式运用这些元素,从而创作出最具个性、最 具影响力的作品,它们是他信仰天主教、赞美人性和热爱大自然的 结晶。 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1925―) ,法国作曲家、指挥家、 钢琴家,是整体序列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代表作: 《无主的锤子》 (为人声及室内乐重奏而作) 《重重皱褶―― , 马拉美肖像》 (女高音和乐队) ,为两架钢琴作的《结构 I》《结构 、 II》 ,六首弦乐四重奏等。 艺术成就 (1)他对 20 世纪的序列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创作以韦伯恩后期 风格为基础,吸收 了梅西昂、德彪西音乐中的节奏和音色、斯特 拉文斯基和勋伯格早期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特 征,结合周密的数理 构思和自由、奔放的感情表达,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风 格正是他的成就之一。 (2)他最著名的作品《无主的锤子》是一首为女低音和六件乐器 而作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也是序列音乐的经典之作。音乐动静结 合,音响奇特,旋律线条突兀,节奏零散,织体层次感较强,既具 有韦伯恩后期的风格特征,又带有些许东方音乐的特点。 2、偶然音乐 : 偶然音乐追求音乐的不固定性,即兴表现音乐内容,获得偶然 的音响效果。它允许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 发挥,可以有乐音,也可以有噪音,如咕噜声、金属声、敲木头块 声、击打琴弦声与琴体声等,以寻求偶然的音响效果。 这种音乐与严格控制的序列音乐相反,是作曲家把偶然的、不 确定的以及事先未设计好的因素带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让演奏家 在表演时即兴参与创作。但是这种特有的即兴演奏与创作方式与古 典音乐中协奏曲的即兴片断和爵士乐的即兴性质不同,偶然音乐的 音乐材料、音源是生活中的一切声音,有时还可能是无声。 约翰〃凯奇(John Milton Cage ) 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视觉艺术家 生平: 代表作: 钢琴音乐《冬天的音乐》 至 20 名演奏者) (1 ,机遇音乐《变化 音乐》 无声音乐 分 33 秒》《0’ 》 , 《4 、 00”(任何人用任何方式演奏) 等。 艺术成就 (1)倡导偶然音乐,创作了《4 分 33 秒》《0’00” 、 》等著名作品。 在限定时间、寂静无声的演出过程中,来自观众的任何一种声音都 成为音乐的一部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演绎音乐。该作品反映了他 的艺术理念:生活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生活。 (2)他的音乐改变了演奏者的作用。在传统音乐中,演奏者在不 改变音符的情况下精确地演绎作曲家的作品;而在偶然音乐中,演 奏家在演出时还要参与创作,担负起作曲家的一部分工作。 3、电子音乐 : 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之一。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 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 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 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 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 Rock、 Jazz 甚 至 Blues 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卡尔海因兹〃施托克豪森 Karlheinz Stockhausen() 生平: 代表作: 《对位》 《少年之歌》 《音准》 《赞美歌》 《黄道带》 艺术成就 (1)主持德国达姆斯塔特现代音乐讲习班,为电子音乐事业的发 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子音乐作品《麦克风 I》和《麦克风 II》 , 以及用少年朗诵《圣经》的声音创作的电子音乐《少年之歌》等, 使他成为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 (2)管弦乐作品《小组》是一部为三个乐队与三个指挥而写的传 统器乐曲,在内容和形式上拓宽了音乐的表现空间,成为 20 世纪 管弦乐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 (3)作为一个勇于探索与创新的作曲家,他是追求绝对自由和神 秘主义音乐的典范。用不同手法和理念创作每一部作品,不确定因 素成为他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打击乐独奏作品《周期》允许演奏 者从任何一页开始,再兜回开始处,每次演出都不同; 《金屑》中 没有任何事先明确决定的因素,连乐谱都不用,作曲家只对演奏者 作一些提示,要求演奏者独居、沉默、挨饿四天后再演奏; 《瞬间》 追求声音表现的多样形式; 《遥感音乐》融合了不同文化属性的音 乐,把各国的音乐组合在一首作品中而成为一首带有地球特色的音 乐。 4、新音色音乐 : 1945 年后,音乐创作中出现了一种转向寻找新音色的现象,它 与当时的序列音乐相对,但未形成统一的流派。当时的序列音乐和 偶然音乐一起,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中旋律、和声、结构等因素的 地位, 使音乐的音响构成成为作曲家关注的焦点, 20 世纪末 在 “音 簇”手法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在横向和纵向的组合上对作品的音色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这种把静止的、具有粗糙的打击乐效果的 “音簇” ,及其流动状态中形成的“音块”(sound block)、 “音带” (sound band)或 “音团” (sound mass)作为基本材料的音乐称为 “唯 音音乐”(Sound Music)、 “音响音乐”(Sonic Music)、 “构造音乐” (Textural Music)或“音色音乐”(Timbre Music)。它主要运用音 响材料的各种不同结集状态如点、线、面、场以及声学特征上的变 化、对比为主体而进行创作,由传统乐器演奏,通过新的演奏方法 开拓新的音响资源,与 电子音乐(不限于寻找新音色)分别成为 新音色探索的两条不同道路。 彭德雷茨基 (K. Penderecki,1933- ),波兰作曲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 最重要的作曲家 生平: 代表作: (1)歌剧: 《路登的魔鬼》《失乐园》 、 (2)管弦乐: 《广岛受难者的哀歌》 、小提琴与乐队《随想曲》 (3)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路加受难曲》 ,为独唱、合唱和管弦 乐队而作的《晨祷》等。 艺术成就 (1) 《广岛受难者的哀歌》是音色音乐的典范,通过在传统乐器上 使用特殊的演奏方法,如最高极限音、在琴马后的弦上演奏琶音、 用弓根或指尖敲击小提琴的面板、在琴马上演奏等,构成一种新型 的音乐语言。 (2)他是最早使用敲击声、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音响进 行实验的先锋派作曲家之一,很多现代作曲技术如堆砌音符的音 块、不明确的音高、乐器或人声音区两极化的音响、各种不同色彩 的巨大音库的使用,在作品中实现不协和音效和传统美学欣赏理念 的统一。 (3)把音响上的探索和作品的内容表现结合起来,常常赋予作品 一定的戏剧性结构。 利盖蒂(G.Ligeti,1923-),出生于匈牙利的奥地利作曲家 生平: 代表作: 管弦乐作品《大气》《旋律》《远方》《分叉》 、 、 、 ,两套《钢琴 练习曲》 ,为三名歌手和七名器乐演奏者而作的《探险》《安魂曲》 , 等。 艺术成就 (1)1961 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大气》对音色音乐的创作产生重 要影响。该作品发展了音块作曲手法,大量使用不同音量、浓度与 音色的半音音响的组合,音响的构造精细、富有运动感,标志着新 音乐在技术和美学上的转折点。 (2)他的两套《钢琴练习曲》创造性地为练习新的“音响技术”而 作,以新音乐中的节奏语言及其复杂律动为主要对象,建立在“可 解释的”调性和“被扩大的”调性基础上;每一首练习曲都有标题, 且具有高度专业化的演奏课题和良好的可听性效果,其写作技巧、 演奏技巧、标题内容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音乐创作形成了以密集音程、声部细分、微型复调为特点的 “利盖蒂主义” 。他尝试用微分音来使音高层次变化和色彩的明暗 更精细,织体变得清澈透明。 5、70 年代以后的音乐: 70 年代以后的音乐,严格地说,从 60 年代末期起,情况就有了变化, 主要表现在:作曲家们的注意力不是像 50,60 年代那样集中于创造, 发现新品种,新花样,新音响,新手法,而更多地是利用过去几十年 已经积累的各种手段进行创作.于是,音乐的多元化局面更为明显. 一方面,仍然有不少作曲家继续以前的音乐语言写作,各种流派和 风格的音乐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一定程度的所 谓&回归&现象,传统又受到重视.50 年代时,威伯恩是那么受人推崇, 而同属新维也纳乐派的贝尔格,却因其作品更多地结合 19 世纪浪漫 主义传统而显得&陈旧&.如今,当传统再次受到重视的时候,贝尔格 又变得&新鲜&起来;美国作曲家巴伯,曾被认为是一位守旧的浪漫 派,如今,也被当做&先知&受到重新评价.有些原来很&激进&的作曲 家,音乐语言趋于&保守&,一定程度地回到了调性音乐, 回到了 19 世纪.因此,70 年代以后,也常被称做&后先锋派&(post avant garde) 或&现代主义以后&(beyond modernism)时期.五、 二十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1、概述 19 世纪末民族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 西方现代音乐的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较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民族音乐 相同点 1)面向民间 2)重视民间素材 不同点: 1)与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联系 2)原始模样、 “不规则性” 3)吸取同时代创作经验和成果 2、20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匈牙利: 巴托克 美 国: 柯普兰 格什温 英 国: 沃恩〃威廉斯 布里顿 前苏联: 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 3、匈牙利民族音乐: 巴托克〃贝拉 (Bartok Bela,) 生平:20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从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以民间特点为主,充满 节奏活力与丰富想象。 代表作: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神奇的满大人》 《管弦乐协奏曲》 《第 三钢琴协奏曲》 4、美国民族音乐: 1)阿隆〃柯普兰 (Aaron Copland,1900- )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演讲家、作家 生平:具有美国本土风味的作曲家 创新、开拓 代表作: 芭蕾舞剧: 《小伙子比利》 《牧区竞技》 《阿帕拉契亚之春》 管弦乐: 《钢琴协奏曲》 《戏剧音乐》 《短交响曲》 《墨西哥沙龙》 (组曲) 《我们 的城镇》 (电影音乐)《阿帕拉契亚之春》 、 (组曲) 钢 琴: 《钢琴变奏曲》 2)乔治〃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生平: 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 坞的名作曲家。把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相 结合,独特而典型的美国风格。 代表作: 《蓝色狂想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第二狂想曲》 《古巴 序曲》 《波姬与贝丝》 5、英国民族音乐: 1)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 生平:英国作曲家 代表作: 《赶车人休格》 《恋爱中的约翰爵士》 《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 《蜂序曲》 《塔里斯主题幻想曲》 2)本杰明〃布里顿 (Benjamin Britten,) 生平:英国作曲家 指挥、钢琴演奏 代表作: 《彼得.布尼安》 《战争安魂曲》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春 天交响曲》 《大提琴交响曲》 《小交响曲》 6、前苏联民族音乐: 1)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 生平: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 早期: 音乐语言清新而有朝气, 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有大胆革新的精神, 某些作品则受现代主义影响; 晚期:简朴而抒情,以《第七交响曲》最为典型。 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 代表作: 《三个桔子的爱情》 《彼得与狼》 《冬日的篝火》 《罗密欧与朱丽叶》 《灰姑娘》 《宝石花》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保卫和平》 《战争与和 平》 2)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 生平: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 创作风格: 体裁广泛,数量极多;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 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 位;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 格纯朴、明朗、清澈。 代表作: 《列宁格勒交响曲》 《森林之歌》 《易北河西岸》 《叶卡捷琳娜〃伊兹 梅洛娃》 《黄金时代》 《犹太民间诗歌选》 7、小结 深入地走进民族的原始心灵,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本民族与别的民 间音乐的异同,以求探索民间音乐本质和独特个性; 使用尖锐的不和 谐和音和打击乐般的节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声复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