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举重2018世界举重锦标赛锦标赛奖牌榜

当前位置: &
举重世锦赛男子56公斤级:吴景彪破抓举世界纪录
10:37:13 &人民网 & &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李硕)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于当地时间21日在美国休斯敦展开首日角逐。在中国队的传统强项女子48公斤级比赛中,17岁的青奥会冠军蒋惠花夺得抓举和总成绩两枚金牌,在挺举中因体重劣势遗憾摘银。伦敦奥运会亚军吴景彪打破了男子56公斤级的抓举世界纪录,获得金牌,但在挺举和总成绩上落后于朝鲜名将严润哲,摘得两银。中国首位打破举重世界纪录者 首位奥运金牌举重得主皆出自石龙
中国首位打破举重世界纪录者 首位奥运金牌举重得主皆出自石龙
  上世纪50至80年代,&举重之乡&石龙星光闪耀。从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陈镜开,到中国第一个奥运举重金牌得主曾国强,以及叶浩波、陈满林、赖润明、叶焕明均出自石龙。石龙一门&陈氏三杰&曾叱咤世界举重舞台。如今,石龙作为&举重之乡&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石龙人并未放弃这项曾经带给他们无限骄傲的运动。
  在石龙镇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简称石龙体校),50多个少年用他们稚嫩的肩膀和双手,举起与自己年龄和身材不相称的重量,坚持着同一个冠军梦。
  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
  从石龙南岸大桥拐进滨江东路上,远远可见一座博物馆,这是&举重之乡&石龙2006年专为举重而修建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举重博物馆。馆内展示着石龙举重的群英谱;有周恩来接见陈镜开,萨马兰奇与陈镜开的合照,陈镜开、陈满林、叶浩波先后16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历史照,曾国强、陈伟强、赖润明在奥运会上获奖的照片,战绩显赫。
  举重博物馆旁,有条僻静的小路,一栋不起眼的红色小楼坐落其间。这就是&石龙体校&,其实就是石龙举重队的训练基地。50多名举重小队员每天就在这里为自己的梦想拼搏。每天清晨5时50分,急促的铃声唤醒所有队员,孩子们走下宿舍楼,经过简单的热身,开始绕石龙体育馆跑步,紧接着是约1个小时的举重训练。
& & 小运动员们扎好腰带,双手擦满防滑粉,双脚微微叉开站稳,双手抓起80公斤的杠铃,调整好呼吸,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随后将杠铃放下。这是完整的抓举动作,他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晨训结束,所有运动员的衣衫都被汗水湿透。
  下午3点到5点是日常训练时间,举重馆内杠铃&哐当哐当&砸地板的闷声此起彼伏。队员们各自在一块不到2平方米的地面上重复抓举动作,随着训练的加深,杠铃的重量也不断增加,直到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吴浩章4年前被父母送到石龙体校,没来多久双手起水泡,疼得连杠铃都抓不住,这对举重的孩子来说是必经之路。训练场的墙壁上,贴着《训练明细表》:挺举15组,每组2-3次;硬拉10组,每组3-4次;颈后支撑跃10组,每组3-4次&&15岁的唐志每天要做的就是按照顺序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反复练习。
 练举重的都是苦孩子
  教练何星亮说:&练举重是苦力活,成长周期长,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这一过程十分枯燥,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坚持得下来。&何星亮介绍,目前全校50多名学生,石龙本地的运动员已绝迹,而东莞本地人也只有一人。在石龙体校任教21年的教练刘暖基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石龙体校已难招到本镇学生,只能到内地去&买&苗子,给他们提供免费的训练、吃住以及文化教育。尽管如此,被孩子父母拒绝也习以为常。每年教练跑遍广西、湖南等省份,仅能收集到不足10人的名单,从中能挑选到的好苗子可谓凤毛麟角。
  在何星亮看来,举重的趋势就是逐渐萎缩。他说,举重本身就不适合群众体育发展,经济越发达练的人越少。培养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需要10年左右周期,这对人们的耐心是个考验。而现在的体育产业都是市场化运作,讲究&出成绩有影响&。
& & 石龙镇体育管理中心主任陈苏媚说,这些年从石龙体校走出的运动员,不说登上世界舞台,能在省队、八一队等专业队留下来的都不多。曾有一批13人的小队员同时进入石龙体校,但不到半年就走了一大半。有个女队员去年曾参加过省队的集训,又因为跟不上训练节奏从省队退役。成为冠军的过程如大浪淘沙。不过,石龙从未放弃努力。今年4月,在201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上,石龙镇选送的陈幼娟在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以总成绩262公斤,斩获抓举和总成绩两项冠军,并获得了今年9月的韩国亚运会入场券。陈幼娟的启蒙教练刘暖基,希望爱徒能够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何星亮说,只要有人就还是有希望。
  石龙举重之困
  陈苏媚表示,举重运动员训练、吃饭、买鞋等基本耗费,每年超过100万元。教练和相关人员的工资需十几万元,&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陈苏媚认为,可是尝试用市场经济筹集资金,改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生活条件。她称石龙镇体育管理中心已经推出摔跤、散打、跆拳道、柔道等协会,并实行有偿训练和培训;他们还将和公司合作,全方位推动石龙体育产业尤其是举重运动的发展。
  何星亮介绍,他1994年从广东队退役后来到石龙做举重教练。那个时候就已招不到本地孩子了,只能去周边城市找。后来连周边县城的小孩也都不愿练了,他们就到外省市去挑。如今,整个全国都难找到好苗子。现在就算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也不愿自己孩子练举重。家长一听练举重就一口回绝,谁都不舍得孩子吃这个苦。
  举重是重竞技项目,不吃苦是练不出成绩的。不少家长都认为练举重个子长不高、太辛苦,不如练篮球、乒乓球。所以从来就没有家长主动把孩子送上门练举重。此外,社会上对举重运动员给予的肯定也不够。举重运动员远没有足球明星、篮球明星那么耀眼,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也低。
  人物故事
  唯一本地苗子 被教练一眼相中
  吴浩章14岁 东莞洪梅
  出生于2000年的吴浩章,10岁那年还是洪梅镇中心学校五年级的普通小学生。有一天,石龙体校的几名教练来学校挑选苗子。经过简单的爆发力测试,身材匀称、下肢力量不错的吴浩章被何星亮相中。
  面对没有一点举重基础的吴浩章,最开始,何星亮用木棍代替杠铃教吴浩章基本动作,并通过跑步、跳远让他练身体素质,这个开朗活泼的小男孩硬是把艰苦的训练坚持了下来。&练体育没有不苦的,而举重还特别单调。&何星亮说,练举重,除了要克服生理上的辛苦外,还得有一颗坦然面对枯燥练习的平常心,每天面对沉重的杠铃,举起来,放下去,再举起来,放下去。
& & 这个一脸稚气的小男孩偷偷对记者说,刚练的时候每天都累得吃不下饭,回到宿舍倒头就睡,自己还偷偷哭过。&不过父母坚持要我练,加上教练经常开导我,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了。&虽然家就在洪梅镇,但吴浩章很少回家,偶尔父母会从洪梅赶到石龙体校来看下孩子,给他带一点好吃的。平时,吴浩章就通过两三天一次的电话和父母讲讲自己的训练和生活。
  &孩子都不在身边,想是肯定非常想的。&不善言辞的吴爸爸说,不过既然给孩子选择了这条道路,作为家长只会尽力支持,也希望孩子能&好好练&。至于为何要送孩子来练习举重,这位朴实的父亲笑着说,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
  吴浩章已经在同龄人里崭露头角。他说,现在的目标是不断提高自己举重成绩,然后能参加市运会、省运会,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步一步来,不想一步登天。
相关新闻 & & &当前位置:---正文
阿拉木图举重世锦赛中国队13年来首丢总金牌榜第一
中工网--《工人日报》分享到:
阿拉木图举重世锦赛,中国队13年来首丢总金牌榜榜首位置——
“中国力量”优势不再
中工网记者 袁浩
  11月15日,在阿拉木图举行的2014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105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哲以411公斤和191公斤获得总成绩第四名和抓举亚军。 新华社发 (伊莲娜 摄)
  出征2014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世锦赛之前,中国举重队领队李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太具体的目标,如果硬要说目标,那当然是多拿冠军。”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举重世锦赛落下帷幕,中国队拿了多少金牌呢?4枚总成绩金牌,算上单项金牌(抓举和挺举金牌),一共是9枚。虽然在总成绩奖牌榜上以1枚银牌和2枚铜牌的微弱优势力压朝鲜占据榜首,但在总金牌榜的比拼中却不敌对手,13年来首次跌出世锦赛总金牌榜首,同时也创下了自1991年男女世锦赛合办后的历史第2差战绩。
  这不禁让人想问,为何曾经的金牌之师渐露力不从心之态?为何中国男举在小级别上屡被朝鲜队击败?为何中国女举仍在延续“仁川危机”?
  本次世锦赛,中国队仅在男子56公斤级上派出了龙清泉和李发彬两位选手参赛,其他级别都是单人参赛。之所以这样安排,男举国家队副总教练于杰表示,是因为朝鲜选手严润哲在这个级别上实力很强,在仁川亚运会上又打破了世界纪录,中国队要去冲击一下对手。事实上,北京奥运会该级别冠军得主龙清泉也确实不负重托,举出了该级别中国队历史最好总成绩——293公斤,然而仍然无法撼动金润哲,最终,中国队仅收获1银3铜。
  在中国队一直不擅长的大级别比拼中,出征仁川亚运会的两位选手刘灏和杨哲只拿下2枚银牌,无缘冠军。男队唯一的亮点是廖辉,他包揽了69公斤级的3枚金牌,并打破了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然而这3枚金牌也是中国男举在本次世锦赛上所获的金牌总数。
  16日晚,远在阿拉木图的中国举重队领队李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微信采访,对于本次世锦赛中国男队的整体表现,李浩说:“男举基本上表现出了赛前训练的水平,一个多月内连续参加两次大赛(仁川亚运会和世锦赛),尤其是对94和105公斤级来讲,是一个考验,虽然仅获1枚总成绩金牌,但还是锻炼了队伍。”至于男举小级别优势不再的原因,李浩表示,还是我们自身训练质量、强度和人才厚度不够。
  在2013年举重世锦赛上,中国女队获得了12金2银3铜,包括3个级别总成绩金牌。本次世锦赛,中国女队拿到了48、58和63公斤级总成绩金牌,但6金6银6铜的总奖牌数则有大幅下降。谭亚运虽然全揽48公斤级3块金牌,但她的夺冠总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23公斤之多,是自2001年之后历届世锦赛该级别最低的夺冠成绩。
  据统计,仁川亚运会之前,中国女举还保持着12项世界纪录,包括48、53、58、63和69共五个级别总成绩世界纪录。仁川之战,53和63公斤级两项总成绩世界纪录被中华台北选手许淑净和林子琪夺走,而周璐璐在仁川亚运会所创的75公斤以上级挺举世界纪录,在此次世锦赛上也被俄罗斯选手卡什利娜打破。至此,中国女举现役队员没有一人拥有世界纪录。
  针对女队的情况,李浩说:“女举这3枚总成绩金牌全是拼下来的。亚运会后,我们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以往的优势已经没有了,所以必须摆正位置,在今后的训练上下功夫。”
  在本次世锦赛总金牌榜上,11个国家和地区有金牌入账,朝鲜队以12枚位居榜首。在总成绩金牌榜上,6个国家瓜分了15枚金牌,其中朝鲜和中国各得4枚金牌。在2013年举重世锦赛上,朝鲜队仅获1枚总成绩金牌和2个单项冠军,如今全面爆发,他们将成为中国举重队在里约奥运会上的主要对手。
·相关文章
&&&&&&&&&&[
]&&&&&&&&&&&&&&&&&&&&&&&&&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2015年举重世界锦标赛_百度百科
2015年举重世界锦标赛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19日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第一大城市休斯敦的乔治布朗会展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本届世锦赛也是明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资格赛,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选手参赛。
比赛中,各国好手将在男子8个级别及女子7个级别的比赛中进行角逐[1]
北京时间日上午,在美国休斯顿进行的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结束了男子69公斤级争夺,首次出征世锦赛的中国选手(浙江选手,93年出生,区别于80年出生的福建选手石智勇),以190公斤和348公斤获得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冠军,另外他还以158公斤获得抓举第三[2]
.新华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