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用十二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举你的右手摆一摆摆举你的右手摆一摆个长方形从前面看到的

用18个同样大的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1)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和一个长房体,并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2)摆3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分别写出 它们的长,宽,高,任选一个求出它的表面积谢谢各_百度作业帮
用18个同样大的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1)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和一个长房体,并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2)摆3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分别写出 它们的长,宽,高,任选一个求出它的表面积谢谢各
用18个同样大的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1)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和一个长房体,并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2)摆3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分别写出 它们的长,宽,高,任选一个求出它的表面积谢谢各位大哥大姐大虾列```
(2)长:18、9、6厘米,宽1、2、1.5厘米,高1、1、1厘米.表面积18乘1乘1=18(平方厘米)
简单啦因为我刚好就学到了这一课呵呵~~~!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数学
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侧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下面摆法中(  )符合要求.A.B.C.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单选题
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侧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A.B.C.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判断题
我当包公。(对的打“√”,错的打“×”)(1)摆1个
用3根火柴棒,摆2个至少用6根火柴棒。
[&&&& ](2)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正方形。
[&&&& ](3)拼—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 ](4)魔方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5)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 ](6)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个大正方形。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形状。
(1)从正面看,两组物体的形状
[&&&& ](2)从上面看,两组物体的形状
[&&&& ](3)从左面看,两组物体的形状
[&&&& ]A.相同B.不相同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三、教学措施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3、 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学习大数的比较,并认识数据改写的必要性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视数的方法。四、教学课时:大约14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一)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上数学P2-4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三、重点、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更大数。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平方米的都市森林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2、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以前所没有学过的,你们想认识它们吗?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二)探索新知:1、铺垫回顾:(1)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课件出示: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2、认识“十万”:(1)出示100个正方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问:1个正方体是多少个?10个呢?你是怎么数的?(2)问:10个一千是一万,接下去该怎么数?(小组讨论交流)(3)在数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直观操作的机会。(看情况定)(4)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5)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三)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并在计数器上师生共同拨出“十万”。出示从“个(一)到万”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四)拨一拨 、数一数。1、师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的活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2、课件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说一说十万大约有多大。
第二课时 数一数(二)内容教学:教材4—5页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认识“百万、千万、亿”(1)质疑: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让学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验证,先在计数器的十万位上拨一个珠子,然后十万十万的数,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以此类推,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3)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4)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二、引导学生思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5)出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
学生讨论后交流,并完成书中的填一填三、练习设计:1、P4第1题:在进行练习前,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2、P5第3题: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四、小结:通过这2节课的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在这2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数一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5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练习重点:学生掌握几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熟记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4页第1题。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2.教材第5页第2题。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3.教材第5页第3题和第4题。补充数数的题目。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4.教材第5页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三、思维训练1、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2、学生独立完成6、7题后交流。实践作业: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四、实践作业: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
第四课时 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教学内容:教材6—7页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12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等。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 & 千万 & 百万 & 十万 & 万 & 千 & 百 & 十 & 个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 & &4600 & & 8000 & & 100003215 & & 509 & & &5009 & & &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探究新知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
2.把数据进行分类。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a.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b.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c.按照0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0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0的数为一类。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0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 “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5) &认识数位分级。师: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6) &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1122961155301 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 指导: &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和820000。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 & &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40三、课堂作业设计1.教材第7页第1题。2.教材第6页中的第1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读亿以内的数)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人口普查 (写多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重点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56900 & &
& &370600 & & 师: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生:回答。师::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二、探究新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1.整万数的写法。师: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师: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师: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学生尝试写数。指名板演:103245(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3、我说你写:(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4.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师: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7页第2题2、口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四、课堂小结师: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出示小黑板)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人口普查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1—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 &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活动过程:
& &活动一:复习读、写大的数。
&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活动三:实践练习。
&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 1、“练一练”第1题、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 第3题,读出来,再连一连。 & 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 3、实践活动: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数,并交流怎样写和读数。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 & & & & & &亿级 & & &万级 & & & &个级
& & & &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 & & & 亿 亿 亿 & &万 万 万 & & & & & & & & & &计数单位
& 1 &2 &6 &5 &8 &3 &0 &0 &0 &0 &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 & & 1 &3 &8 &2 &0 &0 &0 &0 &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七课时 国土的面积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内容:教材9页内容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师: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 &人 & & & 天津 & 人 & & 香港 & 6780000人澳门 &440000人 & & & & &大陆 &人思考:扑克到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2、分类。观察例题,请学生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小结: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思考: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3、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板书:010000生思考: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讨论: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学生探索后小结: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00004、分析引导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却很多,重庆虽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庆人口没有上海密集。三、试一试1、教材第9页第1题。先让学生读出下面各数,在按从大到小排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将自己收集到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排列。四、课堂小结启发提问:(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 &国土面积(改写)教学内容:教材9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准备 &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并在地图上找一找,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三、巩固与应用: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四、作业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 &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 & & & & & & & 9600000 = 960 万 & & & & & &
第九课时 练一连教学内容:教材10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出示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1、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2、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第十课时森林面积求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页教学目标、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师强调:、取近似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的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见绍约等号的写法和读法。三、巩固与应用学生从前几课中找一找近似数,并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课 森林面积 (练习课)教学目标: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2.出示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试一试) 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取近似数的方法。 2、出示2题看图填空, 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在学生讨论: 括 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3、出示3题,学生独立填表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只要学生说的有理由师鼓励))活动三:实践活动。1、从报纸中找个精确数,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讨论教材页中你所在班级、学校、地区有多少名学生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和万位分别是多少? 课外作业:填写练习册
第十二课时数学阅读教学内容:教材页教学目标:知道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含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1、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师见绍第一幅图。练习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页教学目标:、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教学时间:约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整理与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活动二:实践练习。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 &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 &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组数游戏: &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书设计]练习一 & & & & & & &亿级 & & &万级 & & & &个级 & & & &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 & & & 亿 亿 亿 & &万 万 万 & & & & & & & & & &计数单位 & & & & & & & 1 &2 &6 &5 &8 &3 &0 &0 &0 &0 &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 & & & & & & & & & 1 &3 &8 &2 &0 &0 &0 &0 &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昵称验证码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