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所有写小动物的作文词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养成教育作用
论文最新范文
········
论文排行榜
论文推荐范文
········
论文相关范文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养成教育作用
查阅次数:402次
发布人:admin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养成教育作用
&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Primary school for a person habit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growth of educ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nly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good habits, ability achieves raises the student good moral quality, form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promoting their lifelong development. Creativeness is the primary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make, a pupil grow up healthy and mentor, make pupil good living habits and speech habits, cultivating pupils healthy persona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sorting of primary school,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 the form of the role of educ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key to life habits and behavior habits role for a more in-depth research.
Key&words:P C B Speech habits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下面,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1 .吟咏天成之美,阐发生活哲理
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等。这些诗或描写动物,或描绘四时之景,或吟咏幽境别趣,写得生动、逼真,美不胜收。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领略天成之美,学习观察自然,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还有许多诗人在吟咏唱叹时将至深至淳的生活哲理寓于诗词之中,如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这些古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浅近的手法阐发了生活的哲理或自然发展的规律。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养成勤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 .抒发至真情感,浸润纯洁心田
寓民族精神于语言文化之中,是古诗的固有特色。无论是借景抒情、咏物状景的名篇,还是托物言志、叙事明理的精品,无一不是诗人情深意浓的喷涌之作。这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这些古诗有的抒发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抒发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有的表达朋友之间或亲人之间深厚、淳朴的感情。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对亲人、朋友表达爱与感激之情的习惯。
爱国主义情感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这些我们可以从李绅的《锄禾》、《古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俞的《蚕妇》,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得到认识。这些古诗,有的赞美劳动,有的吟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有的揭露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描写儿童生活
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而描写儿童生活则是一类视角独特的诗词。诗人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去感受儿童的快乐、去寻找儿童眼中的世界,如袁枚《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居易《池上》等。这些诗词通过捕捉儿童生活的一个场景,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童趣。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促使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养成充满情趣的生活习惯。
4 .介绍生活常识、融汇民间风俗
不少古诗涉及到天文地理、民风民俗,它们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迫索兴趣,增强研究能力。如林杰的《乞巧》,李商隐的《嫦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这些古诗应时应节而作,用精练的笔墨在介绍了传统的节日节气之后,或抒情、或议论,融生活于诗情。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民风民俗,继承了传统文化,养成了结合生活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习惯。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虽然数量不多,篇幅不大,但每一首诗词都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重点来谈一谈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生活习惯、言行习惯上的养成作用。
二、古诗词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
(一)体味古典诗词,以充满诗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在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中,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的好习惯。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环境幽雅恬淡,令人向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愉悦、温馨,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在下阕,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虽然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的勾勒了出来,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便是他们平时生活的真实显照,只是,生活在如此优雅环境中的人,有几个像诗人这样品味过如此悠闲的生活,发现过这样生活的美?阅读、学习这样的古诗,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诗中的美好生活,更教会了他们用诗性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养成于“平淡无奇”中去品味生活之妙境的习惯。
诗人在用诗性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之美时,也用眼角的余光瞥到了别有情趣的“影子”。
小学古诗词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夜泊建德江,通过对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情。末句写月“影”,江水润澈,波平如镜,水中月影润晰。愁情满怀的诗人悠然间感到这“月影”是那么亲、那么近,伸手可掬。同是一轮明月,到了身处异地的诗人眼中便成了家乡的故物,融入了浓浓的乡情。这月影不但衬托了紧锁双眉低头思乡的游子形象,更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情调,而且使作品内蕴深涵,余味无穷。
这类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还可以举出很多,如: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这些诗句都是写日常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用很平常的的语言表现出来,既简单,又很有情趣。这类诗读多了,背多了,自己的情趣也会丰富起来,对生活的态度也会雅致起来。
(二)把握诗情画意,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小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保护水资源的教育。王维《鸟鸣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朗朗的吟诵中,一幅幅清新优美的山水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诗情画意,带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心灵的震荡、一种思维的拓展。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清泉和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通过这种独特的对美景感受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美好水环境的无限热爱,更激起了要保护好美丽的水环境的愿望,于无形中为学生养成随时随地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其次,是热爱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环境的教育。白居易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咏柳》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翠绿晶莹,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柳叶精巧细致。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辛弃疾更是赞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兄弟”。试想:在高楼大厦、水泥工厂密集满整个世界之后,我们将到何处去欣赏这样的美景,将到何处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将到何处去寻找这“好兄弟”?
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描写。这些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再次,培养学生维持生态平衡、热爱小动物的品质。如骆宾王《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地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只轻盈舞动的蜻蜓,只轻轻一“立”,便将初夏小池的柔美之象全部带了出来。可见,这一只只灵动、欢跃的小动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情趣,为我们的心情带来了多少欢愉!
面对万物复苏的春天,如今的我们只能以日历和路旁那一棵棵小树苗来感受春的气息,而孟浩然仅以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表现出了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诗中的鸟儿就像春的使者,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通过学习这样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更让他们懂得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了自然界不止需要人类,也需要其他的生物。
(三)立足古诗词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古诗词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一个人诗词积累的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裳,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正如一些家长所感慨:我们的孩子,正是需要用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来引领,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让他们的言行变得优雅起来。也如杨再隋教授为《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学都重视儿童(古诗)语言的积累,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陶冶儿童心性,建构校园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铸造民族之魂。”
古诗是古人写的,现代尽管已使用白话文,但在文章中恰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名言,文章会陡然生辉,跃上一个新台阶。比如用“春风又度玉门关”为题,叙写当前党中央开发大西北,是十分形象贴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红杏出墙来”也不再仅仅是诗人杨万里、叶绍翁笔下的小荷与红杏,现在人们已经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初露锋芒;甚至在教育行人走人行道时,也树起了“慈母手中线,地上斑马线”的警示牌。
这随手捻用古诗句来表达的好习惯,多得益于平时的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事事吟诵。
吃饭、学习、运动、休息……构成了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让古诗词渗进,孩子的童年又多了一份诗意。面对一日三餐,我们会不由得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跨入校园,我们要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爬着楼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便会脱口而出;来到草地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晚了,该睡觉了,还会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瞧,一日行程,处处充满着诗意,童年的生活因诗而倍加精彩,悠然的谈吐因诗而光彩流溢。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从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乐章、描绘出的迷人画卷。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我们大概都有这种感受,来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看到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秀美无比、名胜古迹无比雄壮、风花月雪无限热爱,正愁无法用词语赞美时,想到“两岸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赞叹之余脱口道出的一句句古诗,描写的真是绘形绘韵,绘声绘色。这些诗句不仅仅描绘了祖国山河之美,还让我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进入一个诗的境界。
在古诗词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它还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例如,一位教师在作文批阅时用古诗给学生下评语,“杨琼,你的作文,犹如你的人,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句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你的妙笔生花,你的出口成章,真是班中的小才女。你真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的得力助手,愿你今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们在教师的影响下也成为了小诗人,如“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位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致同窗》:“今逢喜事精神爽,笑看乾坤日明朗。吾辈小生多努力,明日定上光荣榜。”
当然,小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古诗词都会理解地通明透彻,可以随时随地的用到言语谈吐上来,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大部分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似懂非懂,但积累却并非没有益处。
我认为这些让学生似懂非懂的诗词,如优质的煤炭埋藏在学生的心底,总有一天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比如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远离家乡的思乡情,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但把它背下来,将来学生长大离乡,不仅会“顿悟”小学时所学的李白诗句的浓浓思乡情,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此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余秋雨说得好,“在孩子们尚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诗文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本人10 岁左右背了不少诗文,直到40多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万里漫游来寻找诗文描述的实地,真是感概无限。”古典诗词的言语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跟随学生的一生,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1]黄德烈.古典诗歌的素质教育价值.光明日报,2007年1月31日
[2]于玺.古诗“绘影”的作用.云南教育,1995,(10):28
[3]贾小华.吟古诗弘扬民族魂,颂格言 抒发爱国情.读与写杂志,2009,(10):160
[4]溪翁.也谈古典诗词的名句效应.吟苑纵横,1994~2010(合订),56~57
[5]陈斌.古典诗词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天地,2005,(4):34
[6]刘绘峰.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能力.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2卷(1):47
[7]牛红梅.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漫谈.语文研究, 2006,(6):55
&[8]邓雪琴.谈古诗教学中的创造能力培养.基础教育研究, 2004,(1):57
[9]邓玉霞.古诗文积累的意义及方法.文学教育,2010,(8):32
[10]沈旭林,杨诚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古诗句的能力.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4):32
[11]何娟.谈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2):93
[12]林宣龙.求教古人,关注读书:语文教学回归之路.江苏教育研究,2009,(10B):63
[13]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14]溶妹.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方法.http:
作者简介:
罗赟:小学初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
【下一篇】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部词语、拼音及解释(1-13期).doc8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有词语
1-13场考题详解
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级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文化娱乐赛事之一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充分展示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具有竞赛参与平民 化竞赛环境纯粹化竞赛奖励荣誉化竞赛制作质朴化的天然优势高科技数字化的书写工具多屏同步合成的显示方式呈现出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制造让观众的视觉效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三级赛制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台播出8场复赛告终决出8个队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分两场随后还有附加赛总决赛最终决出全国冠军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
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1-10场考题详解
光绪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庙号德宗年号光绪四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抗战后受维新派的影响曾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实施新政戊戌政变后被幽禁于瀛台后病死
甲胄<书>盔甲
梧桐 落叶乔木叶子掌状分裂叶柄长花单性黄绿色木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造乐器和各种器具种子可以吃也可以榨油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描写雨的词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描写雨的词语|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描写小动描写小动物的好词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1页免费5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8页免费 3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4页免费12页4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6页1下载券11页1下载券18页免费22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
描写小动描写小动物的好词语|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