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二手书网站市场,室外,我班估计100本书,怎么摆,有什么好的创意活动,急求!

今天 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
& 创意城市
特色小书店依赖创意生存:从卖二手书到不打烊
&来源:羊城晚报
& & &一家散发温暖气息的现代城市书店,也会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 & & & & & &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 & & & 书店就是卖书的&&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生存之道。曾经生存方式简单的实体书店,在网络大潮冲击下,纷纷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本来就更多地以个人趣味设立的特色小书店,从生存之初就有鲜明个性,反倒依赖创意生存在这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
  书店不仅仅可以买书看书,现在还可以这样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彼得猫古本店 & & & & & & &
& & & & & A、彼得猫古本店
& & & & &&小书店&开出广州大书墟
  【理念】
  小而美的有机二手阅读
  在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书店&里,长113厘米,宽113厘米的数字从未变过。一面原木色的书架,一面可以望到老城区马路与骑楼的窗户,再加上一面隔着楼梯的玻璃墙,这样的格局也一直没变。这个&如果你要坐进去看本书,就没有多余位子给其他人&的二手书店,不仅一直小而美地生存在北京路口这个自明宋就已浓厚商业气息的地点,更持续6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广州书墟。
  二手书店应该窗明几净,应该小而美,这是彼得猫古本店的最基本宗旨。&我喜欢看到一本二手书很干净地被放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的样子,这是它的尊严。尽管我承认二手书店应该有着多样性,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美的东西。&创始人彼得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用一个小而美的二手书店,令二手书&旧物活化&,甚至连可传递多人的阅读行为也变得&有机环保&,这也相当于旧建筑的活化保育。但是,&古本店并不希望复古变成潮文化,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才会可持续。&
  【新玩】
  怀旧书墟成为创意工作坊
  只能容纳2个人的书店,要如何盈利?这个似乎不必担心。因为彼得猫古本店的声名在外,不仅仅因为它的小。
  每年一度的书墟已经成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创始人彼得猫找来&有意思的人&,每个人拖着一行李箱的书来到书墟,在彼得猫古本店所在地的楼下现场摆摊&&书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个老骑楼改建的概念会所,二楼花店、三楼展览空间都可直接变身成书墟现场。而参加书墟的其他观众,也只需要携带一本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二手书作为入场券即可入内。书墟期间密集的讲座,往往令华南地区文艺青年兴奋不已奔走相告。最近一次的规模,更延伸至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区的作家、设计师、文化人摆阵二手书摊,近30场马拉松式的讲座、演出与工作坊。
  夏夜在树屋上即兴朗诵诗歌,午后在花园里体验简易版的活字印刷,甚至请来&女书&的传承人现场教授&全世界只有7个人懂&的女书&&与书有关的不同主题的工作坊,成为每年书墟的&欢庆项目&,报名名额常常是推出一天内即告报满。怎么会需要担心粉丝们对这小小的二手书店烦闷腻味?
  小而美的二手书店,只是书店生活的起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书墟,在创意卖书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角度的文化体验平台。
&B、1200bookshop
 在24小时不打烊书店里可以干什么
& & &楼梯两旁堆满了书和留言,深夜观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好消遣
& & & &【理念】
  挑灯看书、刷夜、睡行军床
  现代都市是不夜城。既然有了24小时便利店,为何不能有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繁华的体育东路上,随时可以进入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看书、喝咖啡、听有意思的人分享他的&深夜故事&,甚至可以申请去做&守夜人&,免费睡行军床&&你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书店,你大概可以做一个美好的免费周游计划吧?事实上,的确有人在第二天早班机离开前,拖着行李箱来这里&刷夜&。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体育东店,150平方空间不算太大,却规划出两层不同分区。占据了店面一半面积的免费阅读区和消费阅读区,在周六晚上10点,热门到每张桌子都坐了人,上座率超过70%。二三十人同时看书,没有人说话的嘈杂声,却不是绝对安静,很自然的翻书声与咖啡机磨豆的声音,令你放心自如地在书店里行走。柜台上有标识清晰的自助加水区,也有&为方便他人,每次限取阅3本&的提示。柜台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告示,表明店里的义工有两位听障女生,需要用笔交流,请大家耐心放慢交流速度,让人看着就感到温暖。
  由于24小时不打烊,这里还为守夜的&沙发客&提供休息空间。申请当免费入住的沙发客,条件很简单:年满18周岁,提前一周提交预约申请,以及一周内最多申请三天。志愿者与普通消费者的入住条件是一样的,这个体验项目备受热捧,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就已预约已满。
  与体育东店相隔一年开张的天河北店,面积更开阔,24小时概念以及著名的行军床都在,但气氛稍有不同。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体育东店的人流更年轻与文艺范些,作为精神交流场所的体现更多些。每周末深夜12点,会有&深夜故事&分享会。而天河北店,临近中产社区,不但选书的类型会有相应调整,连格局设置也会更符合周围的生活习惯。例如天河北的活动主要是新书分享会和一些艺术课堂,基本设在常规的黄金时间,不会在深夜。
& & 门口的砖墙上,留着参加过&深夜故事&分享会的&名人签名&
& & & 【新玩】
  比&互联网+&更实在的&书店+&
  为一个城市留一盏阅读夜灯,能够成为一个模式生存下来,细节很重要。单纯靠卖书为生,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的确有些不切实际。开业之初,刘二囍预计餐饮收入与售书收入比例大约是8:2,实际运作下来,基本也如此。&没有亏钱,但也还未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想成为良性发展的品牌,可能还应该开发更多的能提供经济来源的模式。&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日开张的体育东路店曾经很轰动,城中文艺青年奔走相告,以至于在开张首个周末便创下书籍销售额过万元的好成绩。当时人们还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想法。但当一年后的日,当刘二囍在天河北开出第三家24小时书店时,大家才觉得,理想主义的确能在互联网经济横扫一切传统业态的今天,找到生存之道。
  相比时兴的&互联网+&概念,刘二囍也有&书店+&概念有待实现。&我总结自己开24小时书店的经验,创意和模式很重要。书店也可以有创新业态,但若只是单纯地重复24小时模式,有点乏味。&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目前最新形式的24小时书店还在筹备中,也许不久的未来会有与城市青旅结合的24小时书店出现。创见泰戈尔说:“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我们渴望在“创见”中,找到设计的初心与梦想的未来。创见是创新者的发声平台,洞察思维,解决现境,预见未来。活动背景日,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之一的北京设计年会在中华世纪坛小剧场召开。本届年会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主办,并且得到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特别支持,以“大设计、新经济”为主题,邀请了在“智慧城市”、“设计经济”领域有贡献和影响力的各界人士作为嘉宾,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如何促进城市改变、设计怎样引导市场的问题。讲者于困困纽约时报中文网副主编她负责网站的艺术,时尚以及旅行报道。在加入纽约时报中文网之前,于女士曾是一名文化记者兼主笔为三联生活周刊,GQ中国和彭博商业周刊撰稿。同时,她也是三本书的作者。演讲整理大家上午好,我来自纽约时报中文网我是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副主编我叫做于困困,今天很高兴以一个传媒人的角度分享有关于设计和经济的话题。如大家所知媒体知道很多懂得很少,基本上也不解决什么问题,但是会提出一些问题,今天在座有很多是设计行业的从业者,我可能尝试从媒体所知的信息找到一些角度提出一些问题。首先我想从科技与设计相互塑造这个角度来展开我的演讲,我们看到第一个案例是我们熟悉的苹果手表,这个苹果手表刚刚发布以后在中国有一个笑话一样传言,就说在中国与苹果手表真正竞争是佛珠,这是一个玩笑,但是这句话其实谈论的是苹果手表不仅仅是装备,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性科技产物,它同样是一种配饰。有一种批评说苹果手表并没有回答一块手表应该看上去而是怎么样的,而只是回答了一块手表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科技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说苹果手表是非常巨大的一个进步,但是关于苹果手表最令人震惊的创新是它看上去其貌不扬,它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它没有重新的发明手表。它并没有像重新MP3,或者iphone重新发明手机那样,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设计。讲这个案例其实并不是批评苹果手表,而是一种赞美,因为我们对于苹果手表的一个讨论,实际上重新又把科技与设计的关系再一次提到大众化的层面。科技与设计现在越来越紧密,并且互相塑造互相促进。第二个是2003年IPHOD推出的时候,当时推出这款产品让我意识到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外形或者是感受,它还代表一种功能或者如何运作的,并且之后销售记录告诉我们设计本身带来非常高的商业利润。如今我们看到科技的一个新的内容带给设计很多可能性,我们可不可以说因此设计的黄金时代又一次来临。苹果手表所从属的领域以穿戴设备作为一个新的例子来看一下。可穿戴设备的话其实听上去名字很fancy,其实它就是可以穿戴在身上的一种设备,本身没有设计的理念在里面,实际上人类延伸肢体的方式,是一种功能性的延伸,如同远古的时候我们需要盔甲,然后职业时代来临的时候医生可能需要白大褂或者针,裁缝需要线或者顶针之类的。谷歌眼镜就是可穿戴设备当中的一个部分,我展示的图片是1997年的一张图片,实际上麻省理工的一个学生,他发现在上课的时候如果他专心听讲就无法记笔记,如果他记笔记就没办法专心听讲,所以他就设计了第一个款可以穿戴放在眼镜上的电脑。这个例子说明的就是当我们想延伸我们自己肢体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功能的延伸时间,可能受制于某些限制需要设计重新考虑这个问题。谷歌眼镜最初的状态是这样子的,谷歌眼镜就是可以运行安卓系统的手机把它放在一个镜上,可以是太阳镜什么的。听上去好像很简单,这样组装起来发生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用谷歌眼镜的术语来讲鼻撑重量不行,那就是说整个装备放置在鼻梁之后很重,鼻子没法支撑的。这个时候人们说这可能是一个很有创新的科技产品,它非常延展我们使用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终端,但是他无法真正佩戴并且没有达到简洁或时尚的标准,再做太多的功能也是白搭。谷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聘用了瑞典非常知名的一个设计师Isabella Olsson,之后他尽可能,这个设计师就是简洁,尽可能的去掉多余的元素,同时保证运行,保证它的功能,最终呈现现在我们看到谷歌眼镜的样子。刚才我提到谷歌眼镜的案例其实讲设计如何帮助甚至挽救一个科技新功能的。下面我分享科技新的一个创新,究竟为设计带来了什么?这张图片是3D打印胶原蛋白的面具,它不具有任何实用性,这是两个非常年轻意大利艺术家完成的一个作品。他们俩完成了这个作品名字叫做发生突变。基本原理是用软件对人脸进行扫描,接着用软件操作3D打印机完成这样一个胶原蛋白的面具。它不具有功能性,完全是一个概念的产品,这个概念像它名字一样发生突变。这个蛋白面具完成以后你感觉它好像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生物物质,不是来自于人类的生物物质,你感觉这是一个天外来物一样,其实3D打印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很多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想象力。3D打印有没有改变其他的东西?可能最重要是一种生产关系的改变。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设计师他设计了某种产品,他不需要找任何厂家他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把这个产品直接打印出来,直接面向他的用户、消费者,这对产业发生什么样改变,实际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2013年的时候,去年八月份在比利时有一个Z33设计中心举办的展览叫做超越生产设计,推出大量由设计师本身自己用3D打印设计打印技术完成的设计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它跨过了生产环节。我们再往前走一步,某种设计师的产品标准化了,这时候每个用户家里都有一台3D打印机,那是不是可以自己打印这个产品,甚至如果这个产品发生了一个故障,是不是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维修它。听上去好像远古的村镇,我们看到村子里有一些打铁的铁匠,他其实用他技术炼钢打一些刀或者剑等等,3D打印技术就像村子里的铁匠所使用的技术一样,它可以把设计民主化做到最极致的状态。除了3D打印这种硬件变化对设计的促进之外,软件本身科技发展也对设计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个我不得不提就是社群发展或者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就是去年的一条新闻,Gap推出新设计,在twitter上有受到很多攻击或者很多的意见,那么Gap不得不来修改它的设计,这实际上是社交媒体对设计的一种反馈甚至是影响。然后我们知道有新的创业企业,比如说美国一个网站,他是创意产品的众包网站。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期待有一种设计产品出现的时候,他可以到这个网站提交他的idea,然后这时候网站用户可以进行投票,投票较高的idea可以由一个专业委员会进行评估,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有多高,是不是有可实践性,之后完成这样从idea到设计产品的转化。这个网站最著名的产品是插座,这个插座的插头是弯曲的,只是有一个人觉得说为什么插座的插头是直的,如果它可以挖去我们可以节省很多空间,这个插座为这家带来几亿美元的收入。我讲完了上述这一切其实讲科技发展对设计本身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如今科技和设计互相塑造,互相促进,对于经济到底起到什么样更深远的影响。首先我可以提一个最近一个政策方面的变化,就是奥巴马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提到说希望用3D打印技术来挽救美国的制造业。这个并没有被政策化但是已经被提及了,我想这可能是新技术对于政策的一种影响。另外一个政策影响可能来自新的科技互联网创业企业,硅谷一直是醉心于效率,如今硅谷非常重视美学,越来越人才大战不是在工程是身上而是设计师身上,像苹果公司的非常耳熟能详的人物除了Steve Jobs和Tim Cool之外,Jonathan Ive也成为了大家膜拜的英雄,因为他一直是苹果背后的一个设计的天才。科技对设计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对于就业产生很微妙也很重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变化也涉及到了创业和风险投资领域。之前熟悉一个新创业公司,以工程师作为主导,需要找到好的设计师作为辅助,如今越来越多风险投资愿意投一些设计师作为主导的公司,在工程师帮助下完成他新兴的企业。更多的比如说智能手环发明者伊芙巴哈尔是一个美国工业的设计师,他之前所获得的是一些公司顾问的身份,但是现在他基本上作为一种风险投资人,用他新的关于智能手环发明拿到很多初创公司的股权,这实际上对于整个创业的格局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当科技与设计交融到这种程度,它必然可能带来其他的很多问题。第一个隐私问题,当我们佩戴谷歌眼镜的时候,你发现对面人的谷歌眼镜一闪一闪的,他是查自己邮件还是拍你的照片。这可能是隐私的界限,甚至可能带来某种伦理的问题。我现在展示是人造生物钟的设计,这款张由美国的设计师莱温塔科恩设计的,他是在收集大量女性生理数据之后可以判断出什么时间这个女性怀孕是最佳时间,这款设计引发伦理的讨论,我们是不是这样操纵生育的过程或者干预生育的过程,我想这是科技与设计紧密相关,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带来另外一个伦理方面的问题。我们说到科技与设计如此紧密相关的时候,可能我们说设计产业决策者和设计行业从业者更懂得互联网技术,可能你们不需要懂得编程或者互联网如何运行的,但是你要理解互联网是什么逻辑,我的结论是设计也好或者科技互联网从业者,真正要理解不是某种技术,而是人,人类情感和人类的需求,谢谢大家!(本期刊载图片均为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项目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Tips:点击右上角…按钮,在朋友圈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精彩内容!转载请注明内容来自微信号:Beijingdesignweek图片请点击后放大查看。北京国际设计周(Beijingdesignweek)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我们的史家胡同——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的探索与实践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五期优秀项目分享会于12月10日下午举办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创见》系列论坛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城市博物馆APP2015年9月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与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两项大型设计相关活动先后开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纸书手作体验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三期优秀项目座谈会于11月25日下午举办。满满的内容~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为坐而设计第二期优秀项目座谈会于11月18日下午举办。干货奉上!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中国大运河2050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瑞士最美书”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凯迪拉克“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创见》系列论坛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用乐高玩设计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胡同剪映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人气”项目:手工传承——木工制作“CHINA HOUSE VISION 中国理想家”将在11月25日晚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中心ADA 共同举办未来生活联合实验室公开研讨讲座,欢迎关注!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胡同剪映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Living in Beijing 北京生活本周六19:30,敬请收看!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具创意”项目:一点儿北京·大栅栏首期优秀项目座谈会于11月12日下午举办,主要邀请了大栅栏设计社区园区项目里的优秀项目。本周六及下周六19:30,敬请收看!凯迪拉克"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 | 西班牙时装必须要知道的名字 | 站·北京特产设计商店11月开放的展览还经公众网络投票,本届设计周共评选出115个优秀项目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服务已贯穿于经济日,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ALLAN CAI”名瑞婚纱晚礼服2016新品发布会北京国际设计周展现的设计创新成果,将设计业融入社会、融合发展的特性充分彰显。哪些探索和理念将引领趋势?记者带如果说工业文明代表了人类的智慧,那么手工则代表了人类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人类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生Umbra是全球一流的家居产品设计品牌,通过原创设计为日常用品带来思考和创意 “ 没有理想、没有对未来的冒险精神和情怀,一定会被淘汰。——王石的“理想家”远离中国市场战火硝烟的王石,今“ 作为最能够代表东方美学的材质之一,竹子是中国传承精神孕育出来的一种文化内涵。竹+艺术生活展,就是要探索如此次“新中装”品牌国内首秀旨在推行新中式传统服装,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也是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服饰文化的积极尝试和探索。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设计驱动汽车未来——2015首届汽车设计论坛暨‘蓝瓴’汽车设计奖颁奖典礼”顺-16日,“北京国际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创新“ 自西河粮油博物馆之后,建筑师何崴的又一项民居改造设计——爷爷家青年旅舍。此次设计任务是对这个普通民宅进行Beijingdesignweek由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是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主体活动于每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京举办,由开幕活动、设计大奖、设计市场、智慧城市、设计人才、主宾城市和设计之旅组成。热门文章最新文章Beijingdesignweek由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是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主体活动于每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京举办,由开幕活动、设计大奖、设计市场、智慧城市、设计人才、主宾城市和设计之旅组成。学校举办二手书市场,室外,我班估计100本书,怎么摆,有什么好的创意活动,急求!_百度知道
学校举办二手书市场,室外,我班估计100本书,怎么摆,有什么好的创意活动,急求!
提问者采纳
然后就是封皮颜色啊把一些看着就不错的书摆到显眼的位置,什么的搭配好看点,吸引人群
用什么摆?
我的意思是用书桌摆还是别的
感觉书桌有点不太好又找不到别的
嗯,书桌不太美
有草坪啊什么的,铺个什么好看点的桌布或者大的丝巾围巾
大理石路面。。。。
那就只能上桌子了
桌子上再铺上会不会好一点
嗯嗯,对的
您觉得如果用iPad下载上一些书用于展览的效果怎么样
这个我觉得不会有太大作用唉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然后用结实点的大架子一头连这书,一头连着绳子。把书掉在绳子上找两颗距离稍近的大树,拉几根绳子
地点规定了没法弄,如果用书桌摆的话会不会太没意思了
嗯书桌的话确实有点单调。你知道理发店里面晾毛巾的支架吗?做个那种的支架应该不是问题,然后把书架在上面
为您推荐:
二手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拿一个桌子,放到上面
创意啊,太寡了把
用纸筒画好图案,然后几个纸筒中夹着几本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正文内容
特色小书店依赖创意生存:从卖二手书到不打烊
阅览:900&&&
原创作者:林清清&&&
来源:羊城晚报&&&
  书店就是卖书的——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生存之道。曾经生存方式简单的实体书店,在网络大潮冲击下,纷纷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本来就更多地以个人趣味设立的特色小书店,从生存之初就有鲜明个性,反倒依赖创意生存在这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  书店不仅仅可以买书看书,现在还可以这样玩——  A、彼得猫古本店  “小书店”开出广州大书墟  【理念】  小而美的有机二手阅读  在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书店”里,长113厘米,宽113厘米的数字从未变过。一面原木色的书架,一面可以望到老城区马路与骑楼的窗户,再加上一面隔着楼梯的玻璃墙,这样的格局也一直没变。这个“如果你要坐进去看本书,就没有多余位子给其他人”的二手书店,不仅一直小而美地生存在北京路口这个自明宋就已浓厚商业气息的地点,更持续6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广州书墟。  二手书店应该窗明几净,应该小而美,这是彼得猫古本店的最基本宗旨。“我喜欢看到一本二手书很干净地被放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的样子,这是它的尊严。尽管我承认二手书店应该有着多样性,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美的东西。”创始人彼得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用一个小而美的二手书店,令二手书“旧物活化”,甚至连可传递多人的阅读行为也变得“有机环保”,这也相当于旧建筑的活化保育。但是,“古本店并不希望复古变成潮文化,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才会可持续。”  【新玩】  怀旧书墟成为创意工作坊  只能容纳2个人的书店,要如何盈利?这个似乎不必担心。因为彼得猫古本店的声名在外,不仅仅因为它的小。  每年一度的书墟已经成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创始人彼得猫找来“有意思的人”,每个人拖着一行李箱的书来到书墟,在彼得猫古本店所在地的楼下现场摆摊——书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个老骑楼改建的概念会所,二楼花店、三楼展览空间都可直接变身成书墟现场。而参加书墟的其他观众,也只需要携带一本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二手书作为入场券即可入内。书墟期间密集的讲座,往往令华南地区文艺青年兴奋不已奔走相告。最近一次的规模,更延伸至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区的作家、设计师、文化人摆阵二手书摊,近30场马拉松式的讲座、演出与工作坊。  夏夜在树屋上即兴朗诵诗歌,午后在花园里体验简易版的活字印刷,甚至请来“女书”的传承人现场教授“全世界只有7个人懂”的女书……与书有关的不同主题的工作坊,成为每年书墟的“欢庆项目”,报名名额常常是推出一天内即告报满。怎么会需要担心粉丝们对这小小的二手书店烦闷腻味?  小而美的二手书店,只是书店生活的起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书墟,在创意卖书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角度的文化体验平台。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attachment/cms_article/Mon__f9bfc.jpg');" >   免费阅读区,氛围如同图书馆 图/羊城晚报  B、1200bookshop  在24小时不打烊书店里可以干什么 screen.width-461) window.open('/attachment/cms_article/Mon__bfb39ea8a813c86.jpg');" >   楼梯两旁堆满了书和留言,深夜观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好消遣 图/羊城晚报  【理念】  挑灯看书、刷夜、睡行军床  现代都市是不夜城。既然有了24小时便利店,为何不能有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繁华的体育东路上,随时可以进入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看书、喝咖啡、听有意思的人分享他的“深夜故事”,甚至可以申请去做“守夜人”,免费睡行军床——你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书店,你大概可以做一个美好的免费周游计划吧?事实上,的确有人在第二天早班机离开前,拖着行李箱来这里“刷夜”。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体育东店,150平方空间不算太大,却规划出两层不同分区。占据了店面一半面积的免费阅读区和消费阅读区,在周六晚上10点,热门到每张桌子都坐了人,上座率超过70%。二三十人同时看书,没有人说话的嘈杂声,却不是绝对安静,很自然的翻书声与咖啡机磨豆的声音,令你放心自如地在书店里行走。柜台上有标识清晰的自助加水区,也有“为方便他人,每次限取阅3本”的提示。柜台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告示,表明店里的义工有两位听障女生,需要用笔交流,请大家耐心放慢交流速度,让人看着就感到温暖。  由于24小时不打烊,这里还为守夜的“沙发客”提供休息空间。申请当免费入住的沙发客,条件很简单:年满18周岁,提前一周提交预约申请,以及一周内最多申请三天。志愿者与普通消费者的入住条件是一样的,这个体验项目备受热捧,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就已预约已满。  与体育东店相隔一年开张的天河北店,面积更开阔,24小时概念以及著名的行军床都在,但气氛稍有不同。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体育东店的人流更年轻与文艺范些,作为精神交流场所的体现更多些。每周末深夜12点,会有“深夜故事”分享会。而天河北店,临近中产社区,不但选书的类型会有相应调整,连格局设置也会更符合周围的生活习惯。例如天河北的活动主要是新书分享会和一些艺术课堂,基本设在常规的黄金时间,不会在深夜。  【新玩】  比“互联网+”更实在的“书店+”  为一个城市留一盏阅读夜灯,能够成为一个模式生存下来,细节很重要。单纯靠卖书为生,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的确有些不切实际。开业之初,刘二囍预计餐饮收入与售书收入比例大约是8:2,实际运作下来,基本也如此。“没有亏钱,但也还未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想成为良性发展的品牌,可能还应该开发更多的能提供经济来源的模式。”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日开张的体育东路店曾经很轰动,城中文艺青年奔走相告,以至于在开张首个周末便创下书籍销售额过万元的好成绩。当时人们还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想法。但当一年后的日,当刘二囍在天河北开出第三家24小时书店时,大家才觉得,理想主义的确能在互联网经济横扫一切传统业态的今天,找到生存之道。  相比时兴的“互联网+”概念,刘二囍也有“书店+”概念有待实现。“我总结自己开24小时书店的经验,创意和模式很重要。书店也可以有创新业态,但若只是单纯地重复24小时模式,有点乏味。”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目前最新形式的24小时书店还在筹备中,也许不久的未来会有与城市青旅结合的24小时书店出现。
需要登录后发表评论,请填写您的用户名密码
24小时人气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手书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