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30g含MnO2的质量分数怎么算为76.6%

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mL;(3)若混合物仍为0.1mo1,其中镁粉的物质的;21、将30g含MnO2质量分数为76.6%的软;22、已知氢化钠(NaH)是一种离子晶体,当跟水;+3H2mg氢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1;的H2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蕲春一中2009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四);试卷内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3)若混合物仍为0.1mo1,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为a,溶于100 mL2mo1?L得沉淀中无A1(OH)3。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21、将30g含MnO2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mo1/L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C12的体积(标准状况)。
22、已知氢化钠(NaH)是一种离子晶体,当跟水反应时,生成NaOH和H2。又知2A1+2NaOH+2H2O
+3H2mg氢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氢气ng,求混合物中铝的质量。
的H2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所
蕲春一中2009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四)
试卷内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命题人:夏春松
一、选择题(16×3分18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晶体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晶体硅和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似
B.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可以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C.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的提炼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D.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故它属于金属材料,可以导电 2.NaOH、KOH等碱性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A.具有玻璃塞的细口瓶
C.带滴管的滴瓶
B.具有玻璃塞的广口瓶 D.具有橡胶塞的细口瓶
3.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有沉淀产生,下列溶液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A.Mg2+、Al3+、K+
C.Ag+、Cu2+、Na+
B.SiO32、AlO2、K+
D.Ag+、Ba2+、Na+
4.高温下发生反应:SiO2+3C 高温 SiC+2C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D、2∶1 5、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生成棕黄色烟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6、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C.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B.氯水、CCl4溶液 D.BaCl2,盐酸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7、鉴别NaC1、NaBr、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
C.溴水、苯
8、已知某溶液中C1、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1、Br、I的物质的量之比改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
23489、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10、某集气瓶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黄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
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中的(
A、N2、NO2、Br2
B、NO2、NO、N2
C、NO2、O2、NO
D、N2、O2、Br2
11、C1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通入品红与BaC12的混合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12、把3体积的NO2气体,依次通过下列3个分别装有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
法把残留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应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体积NO
B、2体积NO2和0.5体积O2
C、2体积O2
D、0.25体积O2
1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14、1 L 0.1mo1?L
的氨水中所含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是(
A、0.1mo1NH3分子
B、0.1mo1NH3?H2O分子
C、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共0.1mo1
+D、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及NH4共0.1mo1
15、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沼气),NH3,H2,CO,CO2和HC1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
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HC1和CO
B、HC1、H2和CO
C、CH4和NH3
D、HC1、CO和CO2 16、制备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反应中消耗硝酸少,又不污染环境的是(
A、铜跟浓硝酸反应
B、铜跟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跟硝酸反应
D、铜与某浓度硝酸反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二、填空题.
17、(1)鉴别NaC1,盐酸两种溶液的试剂为
(2)鉴别稀盐酸与稀硝酸两种溶液的试剂为
,现象与结论是
18、向KNO3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然后分成等量的三份,第一份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将变成
色;第二份
加入小铜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三份滴加少量AgNO3溶液,将看到有
19、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20、把0.4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试计算原混合气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
21、取50.0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1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NHO3处理后沉
淀质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6蕲春一中2009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等内容。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  蕲春一中 2009 秋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一)试卷内容:从实验学化学命题人:余亚裕 一、选择题(16×3 分 18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 ) 1、有下列实验...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化学:4.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9 &&
化学:4.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从容说课 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分类:&& 更新:&& 来源:网友提供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从容说课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从容说课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1&&&&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 [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讲解并板书]&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1& 0.1 mol&&&&&& n(H2SO4)& &=& n(H2SO4)= =0.05 mol& 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生]0.1 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 [学生板书]&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H2+Cl2====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学生口答,教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要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掌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以下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投影]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mol&&&&&&&& 98 g& 0.1 mol&&&&&& m(H2SO4)& m(H2SO4)= =4.9 g& 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认为简单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选出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示]& [师]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投影展示]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 1& 12 mol•L-1×V[HCl(aq)] 0.26 mo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1& 0.26 mol&&&&&&&&& n(Cl2)& n(Cl2)= =0.26 mol& V(Cl2)=n(Cl2)Vm=0.26 mol×22.4 L•mol-1=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 4HCl(浓)&&&&& +&&&&&& MnO2&& MnCl2& +& Cl2& +& H2O↑& 4 &&&&&&& 1& n(HCl)&&&&& 0.26 mol& n(HCl)= =1.04 L& V[HCl(aq)]= =0.087 L(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mol&&&&&&&&22.4 L0.26 mol&&&&&&&&& V(Cl2)&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三:&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mol&&&&&&&&&&&&&&&&&&&&&& 87 g&&&&&&&&&&&&&&&&&&&&&&&&&&&&& 22.4 L& 12 mol•L-1×V[HCl(aq)]& 30 g×76.6%V(Cl2)& V[HCl(aq)]= =0.087 L&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问]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 [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 [师]当然,本题的解答过程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相同,这说明:解答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较。& [附P31五、P42二、4,也可用投影仪展示]& P31五、4.6 g Na与足量的H2O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P42二、4.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应,其中&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单!& [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单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好上述规律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作业]习题:一、3、4& 二、3、4& 三、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一、原理& &&&&&&&&&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1&&&&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 1&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0.1 mol&&&&& n(H2SO4)& 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 =& n(H2SO4)=& =0.05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说明&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 参考练习& &&&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 (&&&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答案:A&&& 2.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 L&&& 答案:A &&& 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l:l&&&&&&&&&&&& B.1:2:3&&& C.I:3:3&&&&&&&&&&&& D.3:2:1&&& 答案:B&&& 4.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2:3&&&&&& B.1:1&&&&&& C.3:4&&&&&&& D.24:27&&& 答案:C&&& 5.O.2 mol NaCl和O.1 mol Na2SO4混合,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O.2 mol•L-1&&&&&&&&&&&& B.0.3 mol•L-1&&& C.O.4 mol•L-1&&&&&&&&&&&&& D.O.5 mol•L-1答案C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高一化学教案相关子栏目
海量教案推荐栏目
本站最新海量教案
&&&&&&&&&&
本站推荐海量教案
&&&&&&&&&&
网友热评海量教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质量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