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的水溶解25gA物质到饱和该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怎么求为20%要把它稀释为10%溶液要加多少水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____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3)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甲”或“乙”).-乐乐题库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知识点 &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习题详情
25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9%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B&(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3)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40&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乙&(填“甲”或“乙”).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考虑;(2)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可由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求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4)根据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溶解度减小考虑.
解:(1)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会析出晶体,仍然属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按照40℃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乙降温后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计算乙的质量分数按照80℃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80℃乙的溶解度小于40℃甲的溶解度,所以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3)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4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100g+40g×100%=28.6%;(4)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溶解度减小,所以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乙物质.故答案为:(1)B;(2)>;(3)40;28.6%;(4)乙.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主要考察你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与“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相似的题目:
根据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M点的含义是&&&&(2)温度高于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3)将甲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4)t2℃的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多的是&&&&物质.(5)在t1℃时,向100克的水中加入15克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以下两空可以不填.若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要使它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则可以加入&&&&克的乙物质;或是蒸发&&&&克的水.&&&&
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3)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填写物质序号).(4)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填写物质序号).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有关溶液剂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2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3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220℃时,向一杯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步加入KNO3晶体(温度保持不变,水分蒸发不计).下列图象能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加入的KNO3晶体质量而变化的是(  )
3(2007o武威)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____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3)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甲”或“乙”).”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要除去甲中少量乙,可用____(填字母)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2)将80℃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甲____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3)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甲”或“乙”).”相似的习题。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在t℃时,向5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若A是一种可溶性盐,其化学式简单表示为Na2X,则此溶液中大量H2O、Na+、X2-.存在的带电的粒子有Na+、X2-(用离子符号表示).【考点】;;;.【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解答】解: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是指t℃时,在100 g水中溶解25gA物质达到饱和,所以在t℃时,向5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只有12.5gA物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A是一种可溶性盐,则在水中电离出Na+、X2-.故答案为:饱和;20%;H2O、Na+、X2-;Na+、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sdwdxk老师 难度:0.39真题:1组卷:5
解析质量好中差知识点梳理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和节约用水).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下(气体还强调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要想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准确地计算;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然后,要进行准确地称量(或量取);一般只需要用量筒量取所加水的体积即可,注意读数时一定要平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最后,将所量取的水慢慢地倒入盛浓溶液的烧杯中(不能洒落到烧杯外面),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在量筒内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请根据如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相似的试题还有:
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在()℃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在()℃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在()℃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125g.(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B,此时所得A、B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考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2)溶质质量分数=×100%;(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溶解25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溶液质量应该增大1倍,即溶液质量是250g,应加水的质量为:250g-125g=125g.故填:25;20%;125.(3)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因为B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因为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B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A、B两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故填:B;>.【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fqk老师 难度:0.8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由图象可知:t1℃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75g;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需要50ga物质,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应加水的质量=50g÷10%-150g=350g;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析出比较少的是b,不析出固体的是c.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t1℃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故答案为:t1℃;a;(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75g,故答案为:75(3)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需要50ga物质,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应加水的质量=50g÷10%-150g=350g;故答案为:350(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析出比较少的是b,不析出固体的是c,故答案为: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的危害主要有;(2)防止水体污染,你的建议是(写一条):.
科目:初中化学
日“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登陆.“常三乙”的第三级火箭使用液氢燃料.如表是某种制备氢气的反应,已知A与B在高温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1)你对A+B=C+D反应的微观解释是.(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
日全球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会议,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1)从最新温室气体排放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朝着6-7℃严酷升温,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这里所说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2)我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煤炭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它是一种(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由于煤炭中常含有元素,所以在燃烧时还会产生造成酸雨的气体;(3)工业上,经常在高温条件下煅烧石灰石来生产生石灰(CaO)会产生温室气体,化学方程式为;焦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完全反应后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化学方程式为;(4)人类面对地球气候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植树造林,另一方面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不产生温室气候的新型能源,如等(填一种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钙原子;&&&&&&(2)硫酸铁.(3)5个镁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科目:初中化学
乙同学挤压如图装置中滴管的胶头,向烧瓶内滴加NaOH溶液,并轻轻振荡,观察到;原因:.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KMnO4C、SiO2D、C2H5OH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化合反应&&&&&&C+O2COB、红磷燃烧&&&&&&&&&&&&&&&化合反应&&&&&&4P+5O2&2P2O5C、镁带燃烧&&&&&&&&&&&&&&&分解反应&&&&&&Mg+O2MgOD、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2Fe+3CuSO4═3Cu+Fe2(SO4)3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反应现象,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加以鉴别的是(  )
A、CuCl2&&&NaNO3&&&K2SO4B、KCl&&&&HCl&&&&&NaNO3C、Na2SO4&&&&HCl&&&&H2SO4D、CuSO4&&&NaCl&&&&Ba(OH)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质量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