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元羧酸A含碳的溶液质量分数数为50.0%...

当前位置:
>>>已知某烃A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结合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
已知某烃A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结合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若烃A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42倍。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2)若烃A可作果实催熟剂。则由A制取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B可与另一种生活中常见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香味的物质C,写出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0103
(1)84;C6H12 (2)nCH2=CH2;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某烃A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结合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主要考查你对&&有机化学的有关计算,乙烯,乙醇,乙酸&&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有机化学的有关计算乙烯乙醇乙酸
有机化学的相关计算:包括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元素质量比,所含原子个数,有机物燃气确定其组成,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元素质量分数,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等。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计算: (1)先求有机物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再根据题中给的信息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进而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2)商余法适用于烃分子式的确定:商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注意:一个C原子的质量=12个H原子的质量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若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 C、H或C、H、O。欲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C、H的质量之和与原来有机物的质量比较,若二者相等,则原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若有机物的质量大于C、H的质量之和,则原有机物中含氧元素。 2.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1)实验式法:实验式又叫最简式。&(2)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3)化学方程式法(代数法):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求解未知数值求分子式。 (4)通式法:题干要求或物质性质类别及组成通式n值分子式。 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质谱法,找最大质荷比,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4.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规律 (1)设烃的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平均分子式为则: ①若&26,则一定有CH4;②则一定有CH4;③若y&4,则一定有C2H2。 (2)最简式相同规律 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n≥2)。 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例相同。 (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规律 ①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必然相同。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一元醇与含(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一元羧酸和一元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③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④常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 a.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有b.相对分子质量为30的有 c.相对分子质量为44的有 d.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有e.相对分子质量为60的有 (4)由相对分子质量求烃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由可知:若则烃的分子式为若b为0,则烃的分子式为若b太小而不合理,则可变换为(减碳增氢法,减1个C原子,增加12个H原子)。如分子式为又如分子式为(萘)或 (壬烷)。酚类化合物与反应时最大用量的计算:
&溶液是有机反应中的常见试剂,它们能参与的反应有哪些呢? 1.Br2:①与等发生加成反应;②取代酚羟基邻位、对位上的氢原子;③取代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 2.H2:与有机物中的 ,等发生加成反应。3.NaOH溶液:与酚、羧酸发生中和反应(但不与醇反应),催化卤代烃、酯等的水解并与水解生成的氢卤酸、酚、羧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注意:①发生加成反应时,断裂双键或三键中的1mol键消耗1molBr2或H2;发生取代反应时,1molBr2只取代1mol(而不是2mol)氢原子(同时生成1molHBr)。& ②H2不与羧酸、酯基及羧酸酐中的发生加成反应.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1.分子结构:&2.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标准状况时为1.25g·L-1)比空气略小,因此实验室制取乙烯不用排空气法收集,而用排水法收集。 3.化学性质:由于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刚此乙烯的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酸性)褪色。 (1)乙烯易发生氧化反应①乙烯的燃烧乙烯在氧气或空气中易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烯含碳量比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不是很充分,因此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②乙烯的催化氧化&③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实质是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质是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了1,2一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常简写为因此,可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乙烯和甲烷、乙烷等烷烃,也可用于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3)加聚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下,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分子通过不饱和键互相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乙烯的鉴别和除杂:
1.乙烯和其他物质的鉴别利用被鉴别物质性质的差异进行区分,要求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结论准确,以乙烷与乙烯的鉴别为例。操作:将两种气体分别通人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一种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一种气体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结论: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者为乙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者为乙烷. 2.除杂质乙烯除杂要求:将杂质除净,不能引入新杂质,小能对主要成分产生不利影响。如乙烷中混有乙烯,除杂的方法是用溴水洗气,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破除去,乙烷不反应逸出。乙醇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一OH)取代而形成的。乙醇分子的组成与结构见下表:乙醇的性质:
(1)物理性质: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 (2)乙醇的化学性质: ①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②乙醇的氧化反应: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是在催化剂Cu或Ag的作用下加热) ③乙醇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C2H5OH+3O22CO2+3H2O& ④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C2H5OH+HBr→C2H5Br+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⑤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A. 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 C2H5OH→CH2=CH2↑+H2O (消去反应) B. 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40℃ 浓硫酸)& 2C2H5OH→C2H5OC2H5+H2O(取代反应) 有关醇类的反应规律:
1.消去反应的规律总是消去和羟基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特点为: 2.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2个或3个氢原子,羟基则易被氧化为醛;若有1个氢原子,羟基则易被氧化为酮;若没有氢原子,则羟基一般不能被氧化。即&3.酯化反应的规律醇与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一般规律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即酸脱去一OH,醇脱去一H。例如:
可用氧的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来确定反应机理。如:乙醇的工业制法: (1)乙烯水化法: (2)发酵法:乙酸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酸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甲基和羧基(-COOH)相连而成的化合物。乙酸的官能团是一COOH。乙酸的性质:
俗称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乙酸溶于水和乙醇。 (1)乙酸的酸性:乙酸的酸性促使它还可以与碳酸钠、氢氧化铜、苯酚钠等物质反应。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2CH3COOH+Cu(OH)2=Cu(CH3COO)2+2H2O    CH3COOH+C6H5ONa=C6H5OH(苯酚)+CH3COONa (2)乙酸与金属反应: 2Na+2CH3COOH→2CH3COONa+H2↑ (3)乙酸的酯化反应: 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反应酯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某烃A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结合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29235701642112508416367229340740热门搜索:
&&&&&&&&&&&&
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各小题的答案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题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满分11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十七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节能减排氛围。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将煤液化、气化,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B.在汽车上安装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CO+2NO\s\up7(催化剂(催化剂)2CO2+N2
  C.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研究开发太阳能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D.在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中,要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A项中将煤液化、气化,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可以节能。B项中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C项中开发新型能源,可以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用量,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项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大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D
  2.某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74,符合该要求的有机物中氢原子个数最少为
  A.2     B.4    
C.6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题。根据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且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4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64,1个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相对分子质量&74,所以该有机物中最多有三个氧原子,两个碳原子,则氢的个数为2,如COOHCHO。
  【答案】 A
  3.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O3
  【解析】 根据模型,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中心原子构成4个共价键,所以不可能是氮原子。
  【答案】 C
  4.如图是一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该模型代表的有机物可能是
(  )    A.羟基羧酸
B.饱和一元醇
  C.羧酸酯
D.饱和一元醛
  【解析】 从每个原子连接原子的数目进行判断,连接4个原子的一定是碳,连接一个原子的一定是H,连接两个原子的一定是O,则可确定为A。
  【答案】 A
  5.观察下列模型,其中只有C、H、O三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1234模型示意图  A.模型1对应的物质含有双键
  B.模型2对应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C.模型1对应的物质可与模型3对应的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D.模型3、模型4对应的物质均具有酸性,且酸性4强于3
  【解析】 观察模型,最大的原子为C原子,最小的为氢原子,可以推出1为甲醇,2为甲醛,3为甲酸,4为碳酸,甲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答案】 C
  6.一定量的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xL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yL气体,已知x&y,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  B.CH2(OH)CH2COOH
  C.HOOCCH(OH)CH2COOH
  D.C6H5OH
  【解析】 本题是涉及醇、酚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可分别简称为醇羟基、酚羟基)和羧酸分子结构的羧基中羟基有关性质的比较,并进行相关定量判断的定性定量综合题。从定性知识的角度分析,醇、酚和羧酸的分子结构虽都具有-OH,但与其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同,对O-H键极性的影响就有差异,导致O-H键中的H原子的化学活性不同。具体地说,它们都可以与活泼金属(如K、Na、Ca、Mg、Al等)发生反应生成H2,但能与碳酸的正盐或酸式盐(如Na2CO3、NaHCO3等)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只有羧酸。其中酚类有机物(如苯酚)虽能电离出H+显弱酸性,能与可溶性碱发生中和反应,但因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所以不能和碳酸的正盐或酸式盐反应生成气体。A、B选项1mol有机物可产生1mol H2与1mol CO2,D选项有机物只生成H2不生成CO2,所以A、B、D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1mol有机物可产生1.5mol H2与2mol CO2,符合题意。
  【答案】 C
  7.用2mL 1mol·L-1CuSO4溶液与3mL 0.5mol·L-1 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40%的甲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生成,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甲醛的量太少
B.CuSO4的量太多
  C.加热的时间太短
D.NaOH的量太少
  【解析】 此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NaOH应过量,而在此实验中NaOH不足。
  【答案】 D
  8.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
  【解析】 因为水解后生成的醇可氧化得酸,则醇和酸的碳链和官能团位置相同,则有  和  两种结构。
  【答案】 B
  9.由以下五种基团两两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共有 (  )
  ①-CH3 ②-OH ③-C6H5 ④-CHO ⑤-COOH
  A.3种
  【解析】 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有酸类,包括羧酸和无机酸、酚类。将所给基团交叉组合,考查其结构和种类:
  ①⑤组合为CH3COOH;②⑤组合为,即H2CO3,是无机酸;②③组合为C6H5-OH,为苯酚;②④组合为,即HCOOH,是甲酸;③⑤组合为C6H5COOH,为苯甲酸;④⑤组合为。归纳上述情况,共有6种。
  【答案】 D
  10.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减少或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品的使用,一直是许多化学家奋斗的目标,生产和应用绿色化工原料是达到该目标的最有效手段。碳酸二甲酯(简称DMC)是一种新化工原料,2008年在欧洲被誉为&非毒性化学品&。下列关于DM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MC的结构简式为
  B.DMC在空气不能燃烧
  C.DMC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
  D.DMC用于生产非毒性化工产品,故被誉为有机合成的&绿色化工原料&
  【解析】 碳酸为二元酸,1mol碳酸可跟2mol甲醇反应生成二元酯,A正确。酯类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不易溶于水;该物质能水解生成甲醇,故不能称之为&绿色化工原料&。
  【答案】 A
  11.尼群地平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它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这种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8H20N2O6
  B.该物质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1mol该物质能和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该物质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境反应;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但1mol该物质只能和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该物质中含有酯基,能水解,故B、C、D错误,A正确。
  【答案】 A
  12.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戊二醛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种
  B.1mol的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2mol单质银
  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戊二醛经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 1,5-戊二醛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HO,它有4种同分异构体,因此它被氧化生成的戊二酸也有4种同分异构体;1mol戊二醛含2mol醛基,最多可得到4mol Ag,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答案】 D
  13.今有下列物质:①C2H6 ②CH2CH2 ③CHCH ④H2 ⑤ ⑥ ⑦ ⑧CH3OH ⑨HCOOH ⑩HOOC-COOH ?HCOOCH3 ?C2H6O ?。能够与CO无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也一定的有
  A.⑤⑥⑦
  C.④⑨⑩
D.①②③⑧
  【解析】 CO和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s\up7(点燃(点燃)2CO2;2H2+O2\s\up7(点燃(点燃)2H2O,由此可知只要符合通式CO(H2O)n(CO2)m或H2(H2O)n(CO2)m的物质均满足条件。
  【答案】 C
  14.下列各组混合物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 酒精和水 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 溴苯和水 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 己烷和水 甲酸和水
  D.苯和甲苯 乙醛和水 乙酸和乙醇
  【解析】 只有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酒精、甘油、甲酸、乙醛都易溶于水;苯和甲苯、乙酸和乙醇互溶。
  【答案】 B
  15.已知酸性:,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转变为的最佳方法是
  A.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C.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解析】 题中信息告诉我们,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由变为,先要将酯水解,若选择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用硫酸酸化,则得不到目标产物,D错;通入CO2可得到目标产物;若选择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即得,再加入碳酸氢钠,将羧基转化为羧酸钠,而酚羟基因酸性弱于碳酸,不会发生反应,可得到目标产物。比较B、C两项,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较大,且通入CO2的成本小,故C项方法最佳。
  【答案】 C
  1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等物质的量的A和B分别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不可能是(n为小于5的正整数)
  A.44n
  【解析】 等物质的量的A和B分别完全燃烧时,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相差18n(即分子式相差n个H2O),也可以相差44n(即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O2),还可以相等(即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62分)
  17.(6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C.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D.向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冰醋酸、无水乙醇,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F.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G.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解析】 A中苯与溴水不发生取代反应,只发生萃取作用,苯只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反应;D中酯化反应加入反应物的顺序为: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待冷却后再加入乙酸,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G中先加热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稀硝酸酸化,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答案】 A、D、G
  18.(1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加热1-丁醇、浓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
  (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
  ①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拟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CH2CH2CH2CH3&,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丁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有关数据如下:物质熔点/℃沸点/℃1-丁醇-89.5117.3
1-溴丁烷-112.4101.6丁醚-95.3142.41-丁烯-185.3-6.5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1-溴丁烷。
  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所得馏分。
  (4)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g、13.0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g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________。
  【解析】 (1)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而不是&防止反应混合物挥发&。(2)由于副产物可能有1-丁烯、溴化氢,要先检验溴化氢要用石蕊试液(或AgNO3溶液),再检验1-丁烯要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由于1-溴丁烷中也含有&-CH2CH2CH2CH3&,故不能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丁醚。(3)要分离、提纯1-溴丁烷,依据表中数据要进行分馏操作,收集101.6℃的馏分。(4)1-丁醇为7.4g,n(1-丁醇)=0.1mol,理论上可得1-溴丁烷为0.1mol,m(1-溴丁烷)=13.7g,则1-溴丁烷的产率为:9.6/13.7×100%=70%。
  【答案】 (1)充分反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①石蕊试液(或AgNO3溶液)、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②不可以,产物1-溴丁烷中也含有&-CH2CH2CH2CH3&
  (3)②插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 ③关闭a,打开b ④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d处流入 ⑤迅速升高温度至101.6℃
  (4)70%
  19.(10分)从某些植物树叶中提取的有机物中含有下列主要成分:    (1)写出C的分子式________。
  (2)用A、B、C、D填空: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_______;②既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和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①含苯环且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取代基没有环状结构;③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乙醇反应生成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9H10O (2)①A、C ②D    
  20.(10分)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氧化剂。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小于200,也不大于250;②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1221,③A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其中:-X,-Y均为官能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官能团-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高聚物E的链节为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Ⅰ.含有苯环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
  Ⅲ.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知,A+O2―→CO2+H2O,若1mol A参加反应生成20mol CO2、12mol H2O,消耗21mol O2,则A分子中含20个C、24个H,氧原子数为20×2+12-21×2=10,分子式为C20H24O10,相对分子质量为424&250,不符合题意,故A的分子式为C10H12O5,200&Mr=212&250,符合题意。从框图中的信息知,C中含有羧基及酚羟基和苯环,又C的结构中有三个Y官能团,显然Y为羟基,若Y为羧基,则A中的氧原子将超过5个。由此可得出C的结构简式为。A显然为酯,水解时生成了B和C。B中只有一个甲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15-17=28,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即1-丙醇。它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CH3CH=CH2,双键打开则形成聚合物E,其链节为。由B与C的结构,不难写出酯A的结构简式为:。(5)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一定要有醛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不含酯基。显然,将羧基变换成醛基和羟基,在苯环上作位置变换即可。(6)酚羟基易被O2氧化,所以选c项。
  【答案】 (1)1-丙醇
  (2)羧基     
  21.(15分)在有机分析中,常用臭氧氧化分解来确定有机物中碳碳双键的位置与数目。
  如(CH3)2CCHCH3①O3②Zn,H2O(CH3)2CO+CH3CHO
  且已知:CH2CHOH(烯醇式结构:碳碳双键连接羟基)不能稳定存在。
  已知某有机物A经臭氧氧化分解后发生下列一系列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可能的结构有两种,请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从B合成E通常要经过几步有机反应,其中最佳的次序应是________。
  A.水解、酸化、氧化
B.氧化、水解、酸化
  C.水解、酸化、还原
D.氧化、水解、酯化
  (3)写出由G制取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
  【解析】 (1)将属于酯类的I水解,可知生成I的反应物E和H为、,结合H由分子式为C3H4O3的G反应生成,可知H为,E为。H比G多2个H原子,应由G加氢生成,考虑到G是由臭氧氧化产物F经氧化生成,G不能含有C=C,则G只能是由H消去2个H原子得出的含有酮基的有机物。由G可知F含有3个C原子。A的不饱和度为10+1-=5,结合E为和F含有3个C原子,可知B为,A含片断 &&,F的不饱和度为1。进一步分析,可知F的结构为或。
  (2)由B()到E()需经历水解、酸化、氧化三步反应。若先水解和酸化得,则在氧气中酚羟基也能发生反应,不可行,故应先氧化,再水解,后酸化。
  (3)由G(CH3COCOOH)制H(CH3CHOHCOOH)是变为的过程,故加氢为加成反应。
  【答案】 (1)CH3COCH2OH CH3CH(OH)CHO  (2)B  (3)CH3COCOOH+H2\s\up7(催化剂(催化剂)CH3CHOHCOOH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22.(7分)某一元羧酸A,含碳的质量分数50.0%,氢气、溴、溴化氢都可以跟A发生加成反应。
  试求:(1)A的分子式: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推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可采用片断拼接法和验证法相结合。A中含有1个-COOH,能与H2、Br2、HBr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典型的碳碳不饱和键,再根据C的质量分数来验证确定。
  【答案】 (1)C3H4O2 (2)CH2CHCOOH
(3)A是一元羧酸,所以A中有-COOH,A能与氢气、溴、溴化氢反应,所以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最简化合物是丙烯酸和丙炔酸,但只有丙烯酸的碳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A为丙烯酸
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二章烃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转变观念 狠抓基础 科学高效 扎实备考 咸阳市理科综合专家组 王 文 绪 日星期二 2 1、20... 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综合检测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第十五章化学实验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 2011年高考化学特别关注的21考点 1.容易写错的20个字:酯化、氨基、羰基、醛基、羧基、苯酚、铵离...二○一一年高考化学复习研究 研究高考试题 提高复习质量 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级教师 蒯世定 130 75...第四章卤素测试卷及答案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各小... 2011年高考化学考前易错知识点梳理(2) 2. 离子大量共存 该类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题...浙江省东阳中学 一、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卷分析 三、2011年高考复习建议 二、2010年高考理综试卷对教...第十四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合成材料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
& 2007 - 2012 Dangzhi.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质量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