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没时间了没场地平常怎样养身体

()陈弘毅 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问题表示关注。肥胖率过高、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这些问题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并不乐观。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缺乏运动是导致目前状况的重要原因。 那么,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呢? 场地设施去哪儿了? “70后”、“80后”记忆中的丢沙包、跳皮筋、滚铁环等体育游戏如今在学校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更大诱惑的娱乐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导致“宅文化”大行其道,学生似乎只需要一块电子屏幕就可以“自给自足”。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把学生从电子游戏前引导到体育活动中来,客观上的硬件是先决条件。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学校愈发拥挤,教学楼一幢一幢拔地而起,操场如果还是那个操场,体育运动自然就不够用了。 福建师大附中副校长温青介绍说,学校为了解决体育活动的空间限制,利用依山而建的地理特点,把操场改造成了三层。“一层是篮球馆,二层是乒乓球和羽毛球馆,三层是露天的足球场。除了解决场地拥挤难题外,还有个好处是,雨天时的体育课不受影响。” “上天入地”式的操场建设对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一些学校碍于空间有限,课间操和“体锻课”只好按年级轮流开展。此外,一些学校中原有的体育项目和设施也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福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强有着20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据王强介绍,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单、双杠器械了,体育课中跳马等技巧性项目也不开展了。“安全是体育课的第一要务,容易受伤的器械很多学校都不用了。学校计划和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有趣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设施。” 保留了很多体育器械的一些学校也告诉记者,单、双杠等有危险的器械基本闲置,用的时候只做“引体向上”等简单的力量训练,其他技巧性体操动作都不做了。 运动时间去哪儿了? “每天早上赖床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锻炼啊。”福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徐安森(化名)告诉记者,“我家离学校近,每天跑着上学,十几分钟就到了。学校里每周3节体育课,周二到周五有课间操。除此之外,周末有时候去学打羽毛球,夏天偶尔去游泳。” “放学了我还想去踢球,可是学校要清校的呀,都得回家。我要是去旁边的文体中心玩,没按时到家,我妈就会给老师打电话,很啰嗦的。”福州市中学学生黎盛浩(化名)说,“周末我想去和同学一起打打球,可是我妈给我报了补习班。” “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写在福州实验小学教学楼上的标语。教育部门统一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而多数学校要把体育课、课间操、“体锻课”和特色体育项目活动加在一起算平均值,才基本符合要求。 福建师大附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林宇彩认为,很多学生认为课间操枯燥单调,做起来索然无味,强度不大,很难达到锻炼目的,“耐力训练,因为怕学生因用力失控而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往往锻炼的强度都不够”。 作为一位健美操老师,钟玲玲在学校还负责管理健美操运动队的表演和比赛活动。每当有大型活动时候,她都会收到来自家长的意见。“家长觉得跳操是耽误时间,不如回家学习,或者去上补习班。”钟玲玲说,“我自己孩子的羽毛球兴趣课和课外补习班时间也有冲突的时候,而我每次毫不犹豫地送他去打羽毛球。”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圣鑫认为,要增强身体素质,保证运动时间是必须的。“学生从上学到放学有7个小时,其中拿出1小时来运动;从孩子放学到睡觉,还有约6个小时,这中间有没有运动呢?接下来周末呢?节日呢?寒暑假呢?” “爸爸们”去哪儿了? 足球、篮球、羽毛球、跑步……14岁的黎盛浩说起自己的体育爱好显得很兴奋,当被问道“爸爸妈妈有没有和你一起运动”时,他摇了摇头。而徐安森则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爸爸经常陪他到公园里“疾走”,有时候一边走还一边做智力游戏。 福建一些教育界人士介绍说,体育在家庭中的缺失比在学校中的尴尬地位要严重多了。在发达国家,体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亲子互动中的主要形式,对于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和培养锻炼习惯起到关键作用。国外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和孩子在一起运动玩耍的情景,而这一点在我国是严重缺失的。 李圣鑫认为,家长自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非常糟糕,一是不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认为没生病就是健康,这是错误的;二是不懂体育锻炼常识,过度担心孩子受伤,从而阻碍孩子参加更多的体育锻炼。 李圣鑫说,家庭是孩子身体素质的核心要素,家长不能把体育锻炼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学校只对学生阶段性负责。家庭教育不能短视,要对孩子一辈子的健康幸福负责。 安森的父亲徐兆方说,在孩子的体育活动中,爸爸是最好的榜样。“爸爸们”不能过于功利,孩子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眼光有多远。家长要把培养目标从“考试分数”调整到“人生塑造”的高度上来。“不能利益可量化的就做,利益不可量化就不做。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完)
猜您喜欢的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徐闻视频网
2015十二生肖运势查询凯风网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没时间缺场地民调显示仅26.8%受访者经常运动
中国青年报   07:35:57
         分享到:
  “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远离运动、身体素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教育观念的偏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指出,现在全社会只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很少关心孩子的运动。这种观念不改变,我们的体质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据媒体报道,华中科技大学今年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项目不见了。校方表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它们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不止是华中科技大学,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在全国不少高校及中小学校,长跑等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都已被悄然取消。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问题的高度关注。
  时下缺乏锻炼的何止学生。卫生部今年8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对此,许多人困惑,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国人离运动越来越远?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5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仅2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运动,60.5%的受访者表示偶尔运动,11.1%的受访者表示从不运动。
  受访者中,“70后”占40.2%,“80后”占32.6%。90.5%的受访者居住在城市。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中年人与中小学生是最缺乏运动的三大群体
  哪些人最缺乏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刚入职场的年轻人”(70.9%),其次是“中年人”(65.6%),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小学生”(43.6%)。接下来是“大学生”(33.3%)、“老年人”(10.9%)等。
  今年上半年,湖南媒体工作者方先生生了一场大病,养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医生告诉他,主要病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锻炼。方先生对记者说,他大学时还经常打打篮球、乒乓球,可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在外就是工作,回家就是睡觉,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结果身体素质一降再降,直到出现大病。
  大病初愈,方先生对于锻炼有了全新认识。现在,他每天早上都会跑步,每周也会抽时间和朋友打打羽毛球。可谈到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时,他又是一脸惆怅,“现在的小孩整天待在家里备受呵护,身体越来越弱。我也想过带他出去爬树、玩泥巴、捉蜻蜓,可是发现身边很难找出可以玩的地方。真担心他们这一代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对于现在学生的体质差,在山东乐陵某初中任教的郭老师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现在一到冬天,一个班上只要有一两个人感冒,几天后就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学生被传染,一大半的学生请假,课都没法上。而这种情况在五六年前几乎很少出现。
  “学生体质越来越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太缺乏体育锻炼了。”郭老师坦言,在他们学校,体育课其实只是文化课之外的“放风课”,体育设施差、体育老师不够,很多体育课完全就是“放羊式”的,学生根本没有专业的指导与系统的训练。“即便如此,它在课表中也是少之又少。初一、初二学生每周只有一节课,45分钟,初三学生压根就没有。”
   56.8%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没有方便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
  是什么原因让国人离运动越来越远?调查显示,获选率最高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工作或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76.1%)与“运动场所少”(66.4%)。其他原因依次是:“运动场所收费高”(59.0%),“运动、健身设施不完善”(58.8%),“缺乏运动意识”(50.3%),“家长缺乏对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45.1%),“缺少运动伙伴”(32.3%)等。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现在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越来越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会让很多人远离运动。比如对于孩子来说,电脑、手机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们很难提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许多家长溺爱孩子,总担心参加体育活动会伤到孩子。甚至有一些家长宣称,宁可让孩子一直坐着,也不能让孩子运动受伤。最后,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都缺乏趣味性,就像一个过滤网,将大多数孩子都过滤到了不喜欢体育运动的那一边。
  “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远离运动、身体素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教育观念的偏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指出,现在全社会只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很少关心孩子的运动。这种观念不改变,我们的体质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访者将锻炼少归咎于缺乏运动场馆与设施。56.8%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没有供自己方便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
  “我们不是缺乏运动场地,而是现有的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毛振明告诉记者,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竞技体育训练设施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然而我们在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的时候,往往只追求大,全国各地都想建鸟巢、水立方,对群众性、公益性的运动设施建设投入却不足。很多大场馆建好之后宁可荒着,也不向公众开放。这就导致许多公众感觉身边没有适合自己的运动设施。
   74.7%的人表示全民健身推进成果应该作为考核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最重要标准
  “全民健身不能只注重形式,应该与老百姓的教育、生活方式相融合。”谭建湘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在推行全民健身时,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总喜欢组织一些华而不实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用活动有多热闹、发了多少套衣服、组织了多少人一起打太极拳等莫名其妙的指标,来衡量全民健身推广成果。
  “要让国人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除了要改变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还应该将全民健身落到实处,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参与的体育锻炼机会、方便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谭建湘说。
  “国人普遍缺乏锻炼的现实情况已经产生了恶果。”毛振明指出,许多机构的检测都反映出,如今我国青少年一代体质下降非常严重,国家征兵工作中的体检合格率更是逐年下降。“全民健身事关国家兴衰,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容不得半点儿戏。”
  他建议,对于全民健身,不能只停留在号召层面,应该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并辅以强力推行。比如,应该将全民健身的实际效果、青少年的体质变化水平等客观标准,作为考核相关部门的首要硬性指标,改变当前体育发展的绩效评价模式。
  调查显示,毛振明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受访者的认同。74.7%的受访者表示,全民健身的推进成果应该作为考核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最重要标准。
编辑: 苗津伟
  相关阅读:
  ? 12-11-19
  ? 12-11-19
  ? 12-11-19
  ? 12-11-19
  ? 12-11-19
  ? 12-11-19
  ? 12-11-18
  ? 12-11-17
  ? 12-11-17
  ? 12-11-16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转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原因:运动没时间没场地
转播到腾讯微博
<img ALT="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 原因:运动没时间没场地"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enan/pics/hv1/39/23/4.jpg"
TITLE="[转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原因:运动没时间没场地" />
学生多,场地小,孩子们跑步就像“下饺子”。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
  &#9633;执行 记者 王灿 吴战朝 实习生 刘艳艳 叶玢 杨慧娟 文 首席记者 杜小伟 图
  核心提示
  中国的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与此同时,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些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如今家家一个宝,为啥好日子却养出了弱孩子?
  “动因”
  运动场地捉襟见肘 跑步就像“下饺子”
  “操场跑不下了,我们就得想别的锻炼方法。”这几天,我省一家小学的校长将老师们聚集在一起征集活动方案。
  “加上新学期入校的学生,操场实在是满载了,课间操跑步挤成一锅粥,实在太不安全。有些老师建议孩子自带跳绳和毽子锻炼,有些老师建议组织学生分拨儿分年级围着教学楼跑步。”由于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该校现在的锻炼只有体育课还是正常的。
  2011年,金水区共有15190名适龄儿童,其中9190名是郑州市区户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000名。
  “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城区人口增加,市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虽说按照政府的规划,每年都会有一批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但是建校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城市扩张过程中人口增长的速度,教育欠账太多,这是造成‘入学难’的根本原因。”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
  大量新住宅区在开发建设时,没有按照统一的城市教育规划预留出建设学校的用地,使市区有些地段的学校建设出现了空白。造成了新建住宅区附近的原有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小学平均每班达80人以上,“大班额”、“超大班额”在所难免。
  入学难,大班额,伴随而来的是校内体育锻炼设施的不足。“这几年由于招生持续增加,体育资源反而比过去少了,人均体育资源更是下降,一些学生想锻炼,可是条件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而且现在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只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没时间再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了。”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很无奈。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基层学校运动场地普遍狭小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重点学校人均占有运动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学生做课间操都困难,更谈不上集体锻炼了。
  “动因”
  我想跳马,可是学校“禁止了”
  在教室里闷坐了一天,今年读初三的小惠很盼望体育课的到来,“难得有时间出去活动一下”,但她对体育课的评价却是“不算枯燥,却也没什么意思”。
  小惠最感兴趣的是单杠、跳马,可老师认真“教育”了她一番:不安全,别玩了。
  在升学率的“硬性”考核面前,体育课难逃“鸡肋”的命运。对于传统的跑、跳、投训练,很多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每当快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被挤占了”,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的情况。
  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由于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下降,跳箱、单杠这类器械项目一直使用得比较少,许多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不仅难度会降低,也都选择逐渐淡化这些项目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体育老师说,跳马、单杠等项目学校早就撤销了,怕学生磕着碰着,家长来“闹事儿”。
  “其实体育课有些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但现在都是一家一个宝贝儿,家长不这么认为啊。”这名老师回忆,有个学生在上他的课时不小心扭着脚了,家长得知后赶往学校“不依不饶”。
  “现在我们上课核心就是安全第一。除了基础训练跑跳投,还增加了一些柔韧性的训练,让学生拉伸肌肉,防止受伤。”该老师说。
  “动因”
  一周6个补习班,没有时间做运动
  邬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身体不错,但锻炼不多。
  英语、珠心算、数学、书法、水粉画、电子琴……每天放学后,邬女士的儿子除了完成校内作业,还要参加补习班,一周7天,6天都没有空闲。
  “明年就初一了,不得不功利点,时间不够用,得补补薄弱环节。”邬女士说,现实很残酷,孩子今后还要上高中考大学,运动到考试前再练也拉不下几分。
  为什么放学后不能让学生在学校多运动一会呢?
  “学生在校时间有规定,而且,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一放学就走了,压根就不留在学校。”一位体育老师介绍。
  “高中只要学业水平测试达标就行,所以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现在全国各地都差不多是这种情况。”河南省实验中学负责初二体育的老师王楠说,体育考试成绩没有放在高考总分中,所以算不上学生的“命根儿”,到了高中,学校对学业要求严格,学生压力大,对于运动相对会松懈一些。
  “动因”
  我就是爱“宅”,别叫我动起来
  “比起运动流汗,我更喜欢待在室内打网游。”大一新生张敬轩透露,同班的其他男生都是网游迷,有些人甚至除了吃饭和睡觉、上课,其余时间都泡在了网上,更别说其他什么活动了。
  学期末将至,校园内又多了一丝紧张的情绪,大二学生李小燕每天下课后,都会围着操场跑几圈。
  她有些尴尬地说:“冬季,天冷人也懒,窝在宿舍里不想动,平时就不喜欢体育锻炼,更何况现在要求成绩及格,有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
  “体育课就是来打酱油的。”一名大三的男生小毛笑着说,与专业课相比,体育课自然就成了自己的娱乐课,每周两次的体育课,和同学聊聊天也就过去了。而到了最后的考试,只要几个项目达到标准就行。一般来说,期末的体育考试,是所有课程中最轻松的。
  小毛告诉记者,大学生一般空闲时就爱宅在寝室,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锻炼身体。上体育课只是为了挣学分,没有真正养成运动的习惯,或者真正喜欢上某个运动项目。对于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等比赛,也只是小部分大学生参与其中,并没有起到引导学生运动的作用。
  “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尴尬现状被一语道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