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沙尘暴图片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7|
上传日期: 15:10: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官方公共微信高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丹东二中科研室&&&&&&&&课题汇总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5、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
9、本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21、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同&
22、《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23、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24、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25、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26、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27、韩寒现象透视&&&&&&&&&&&&&&&&&&&&&&&&&&&&&&&&&&&&&&&&&&
28、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
29、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
30、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31、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32、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几成&
3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34、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35、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注&
36、“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37、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
1、采用适应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教学探讨
2、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放羊式”的课堂教学
3、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
4、以自选项目为主评定体育与健康课成绩
5、对身体素质的评价
6、自主选择课外活动项目
7、提高对基础项目――田径的兴趣
8、对乒乓球运动竞技制胜的探讨
9、乒乓球运动击球原理探索
10、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特征的影响
11、地方体育项目普及程度的调查
12、体育项目普及程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13、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心理
14、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
15、学习中的焦虑与体育锻炼
16、脑耗能与膳食平衡
17、中学生的体质评价
18、耐久跑的锻炼价值
19、篮球规则的演变
20、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调查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1、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2、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3、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4、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
5、对ONA的再认识
7、壁虎尿有毒?
8、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9、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10、水螅个体研究
11、当地蛙类资源调查
12、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有关“爱滋病”常识
14、了解转基因技术
15、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16、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音美研究性学习课题
1、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及小制作
2、音乐的社会功能 
3、现行农村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调查
4、“变废为宝”的艺术鉴赏性
5、研究中学生艺术修养现状
&&&&&&&&&&&&&&&&&&&&&&&&&&&&&&&&&&&&&&&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2、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致歉信含义争析
3、广告英语的特点
4、英语习语中对称美的研究
5、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6、英语中的象形现象
7、饮食英语
8、标志英语
9、趣味英语收集
10、英诗赏析
11、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
12、性格与英语学习
13、色彩在英语学习的背后故事
14、英文报刊及其语言特色
15、听英文歌曲有助英语学习
16、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
17、英文广告说明书与英语学习
18、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19、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20、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21、英语中的性别语言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2、台湾问题的由来
3、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4、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5、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6、上海的历史人物
7、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8、先秦思想概述&
9、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10、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
11、金字塔密室之迷
12、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13、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14、建筑艺术浅谈
15、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16、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17、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8、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19、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21、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23、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24、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25、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
26、30年代中共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原因分析
27、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28、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2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30、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31、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32、历史不应忘记――南京大屠杀
33、论新文化运动
34、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35、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36、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37、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38、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39、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40、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2、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43、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4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7、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48、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49、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5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5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2、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53、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54、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55、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56、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7、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
&&&&&&&&&&&&&&&&&&&&&&&&&&&&&&&&&&&&&&&&&&&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5、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1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12、农药污染的影响
1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生活中的化学
22、生活垃圾
23、居室污染
24、厨房里的化学
25、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26、食品污染
& (一)环境保护&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绿岛的保护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酸雨与人体健康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汽车与环境
无污染汽车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降解塑料的发展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水体的富营养化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创造绿色电能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绿色消费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氟利昂问题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二恶英污染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
日韩发生重大核事故臭氧层破坏
太湖零点行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黄河断流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
绿色文明淮河治污零点行动
苏州河综合整治电磁辐射污染
环境与健康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农药污染的影响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居室污染食品污染
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常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研究和对策
洗涤剂、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磷对水质的污染
小区环境对住宅和人的影响北方沙尘暴又起的原因分析
沿海生态环境调查手帕和餐巾纸的利弊研究
 (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农用生物肥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生命之源――营养家庭包装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油烟革命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金属防锈的研究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化学与农村经济
纯净水是否“纯净”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维生素王国探秘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研究高二学生早上的饮食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农村生活用水调查生活中的化学
厨房里的化学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科技与生活――关于纳米技术奶制品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于健康饮水方法的研究
(三)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创造绿色电能未来能源技术
石油的开发与利用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食品对大脑的营养供应研究常见荤菜对大脑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学附近不洁食品状况调查浅谈可再生能源
利用太阳能对未来的积极影响潮汐资源的调查研究
(四)化学实验(改进)探索与研究&
亚硝酸盐在不同土壤中累积的研究眼睛防水的实验
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
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干电池的实验探究及环境污染控制
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简析植物提取香水的可行性对蛋白质性质的论证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 怪坡揭秘&
2、& 火星计划&
3、& 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4、& 大连未来城市功能分区规划&
5、& 生态环境研究&
6、& 返璞归真与自然交融&
7、& 悬河“悬”――研究黄河的治沙问题&
8、& 大连市公交现状与规划&
9、& 大连特色旅游商品的研究和开发&
10、多功能区域的规划&
11、大连交通如何适应城市发展和需要&
12、部分国家之间关系与地理关系&
13、校园绿化&
14、外地人怎样在大连谋生&
15、继往开来的中国水利&
18、关于海水淡化及大连的水资源情况&
19、 21世纪的交通及其交通工具&
21、研究地球的温室效应&
22、大连市城市建筑方向的研究(规划设计)&
23、电池的开发回收和环境保护&
24、气象卫星&
25、公交车拥挤&
26、宇宙变迁
1、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3、创造绿色电能
4、未来能源技术
5、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 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 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 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 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 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 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7、 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8、 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9、 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10、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1、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2、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3、本地企业(市场)经营状况
14、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5、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6、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7、金钱与人生
18、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9、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20、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6、女囚的犯罪心理透析&
17、硝烟弥漫――中东地区为何迟迟不见和平曙光&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统计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
43、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电热灭蚁器
2、潮汐发电
3、卫星悬绳发电
5、太空太阳能电站        
6、气象卫星
7、海水盐度差能        
9 、十大物理学难题困扰世界
10 、风力发电          
11 、朱建华在月球上能跳多高
12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13、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
14 、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    
15、双联开关的多种接法
16 、刘易斯百米冲刺闪光照片分析
17 、室内台湾大枣种植与日光灯照的关系
18 、粉笔黑板黑板刷       
19 、牙刷牙膏毛巾
20 、钢筋分布中的力学知识     
21 、冰箱与食品保鲜
22 、开关的升级换代       
23 、医用吊瓶
24、排球比赛中“飘球”的分析   
25 、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
26 、摩托车手的手套的原理及制作  
27 、重力发电探索
28 、太阳能的利用         
29、多媒体电教室的灯光设施
30 、实验员与教师的人际关系调查  
31、三铁运动员郑培峰抛掷最佳角分析
32 、诺贝奖中和物理学家的共性   
33 、手机幅射的调研
34 、仿生学对人类的发展的贡献   
35、身高与体重比列探究
36 、在纳米空间的“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思索
37、青璜松柏与陡坡地域关系
38、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
39、几何画版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
40、紫外线的预报          
41 、近视眼镜的检测
42 、高压锅的秘密          
43 、潜望镜里的望远镜
44 、《九章算术》中的运动题      
45 、伽利略的研究艺术
46 、中世纪的物理难题        
47 、高速公路“弹簧路”在原因及防治
48 、星星之路天空中的圆周运动    
49 、地心说和日心说
50 、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51 、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52、物理问题与模型         
53、物理与数学
54、物理与化学           
55、物理与生物
56、物理与体育           
57、物理与文学
58、物理与人生           
59、物理最佳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60、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6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吗?
62、凹镜有焦点吗?         
63、土壤的力学结构天则大家对话
主持人: 刚才胡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科学性和知识性都非常强的报告。我本人最大的收获有两个,第一个是胡老师作为科学家的担当,第二个是这个报告的科学态度。和社会上一般的议论相比,胡老师不哗众、不取宠,所有的分析都是以客观、科学的数据为基础。再一个,也展现了胡老师系统的科学方法,既有系统地针对沙尘和雾霾的宏观的视角,又有一些微观的各个因素精细的解析。本来雾霾和沙尘暴问题本身就是很复杂的现象,不是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再加上我国有些数据因为有些特殊原因也不能全面获得,因此胡老师的报告确实非常精彩。但是最后提出政策依据和政策思路,是不是由于时间原因,这部分内容有点少。 下面请评议人进行评议。 蓝虹: 胡老师这个报告非常精彩,运用各种模型对以往的大气问题,像雾霾等,进行了梳理,而且确认它是不是比以往的危险度或者严重度增加。这对于国家环境政策的制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包括各种环境政策的制定,往往就是我们觉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我们就开始拍脑袋做出一个政策了,但是仅仅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是很不够的,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回顾和分析过去我们的数据,从以往的数据分析去找寻它的发展规律。比如说雾霾,空气中的霾的颗粒物包含哪些污染物,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然后才去进行一个政策的制定。我想胡老师的重点是放在为一个政策的制定做一个平台,而这正好是我们现在非常缺乏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政策研究,往往没有对过去很多年的数据分析就给出解决方案,例如大气、水等,这样做出的政策就很难落地。 我认为胡老师的研究体现了天则一贯的制度经济学的理念,就是路径依赖。我们的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制度的路径依赖不仅存续在制度本身的路径依赖上,还存续于其依托的技术上,如果不基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去找寻它以往为什么发展路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雄厚的技术分析基础,我们做任何政策研究都是没有根基的。整体来说现在中国的大气雾霾是非常严重的,水污染也非常严重,而且政策制定有非常大的问题和非常大的难题。比如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京津冀联防联控,如果要给出京津冀大气联防联控政策,首先要算帐,其实走的就是胡老师走的路,就是首先要研究京津冀过去的排放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要分析过去的数据。我觉得现在我们做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的时候,经常是把现状说一下,然后就提出一个政策,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中数据分析非常重要,比如北京已经做了那么多政策研究来减少雾霾,车也限号了,首钢或者各种钢铁厂,或者各种燃煤行业也迁走了,北京所有能够做的手段都做完了,为什么北京雾霾还这么严重?实际上真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数据的分析,它历史上以前是什么样,为什么现在空气污染物的颗粒物有这样一些变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确认它的变化以外,还要找寻到它变化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比如连习主席都说过,过去我们在北京那时候是沙尘暴,现在看起来沙尘暴好象已经减少了。实际上确实现在的沙尘暴减少了,十年前在北京大家都像蒙面大侠一样,当时还有柳絮。我记得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次到春天出去都要蒙个面纱,现在就好多了。但是现在雾霾是PM2.5颗粒,这个PM2.5颗粒是细微颗粒,你看不见它,但是它吸入肺里以后,因为它不具有阻挡性,可以直达肺底,所以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而沙尘暴看起来更凶猛,但是它在人体中可以被阻挡,对人体健康应该说是相对影响更小一点,但是,到底哪一种颗粒物是少了,少了多少?哪一种颗粒是多了?多了多少?为什么PM2.5颗粒物在过去变化这么大? 在这个过程中胡老师给出的PM2.5健康效应的区间估算,这非常重要。。美国有一个有毒空气法案,它在出台前做了成本效益分析,它的成本效益分析里面就分析了如果PM2.5颗粒等有毒危害物气体不进行治理的话,每年会早死多少人,如果这个法案得到执行的话,它就会减少多少死亡人数。当时我们评估中国的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时,,剂量反应关系用的是美国环保署的,,不知道胡老师这个健康效应评估中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是采用自己研发的还是国际的?因为当时我们用美国剂量反应关系计算时,国内一些专家就认为,美国和中国情况不同,拿美国的剂量反应关系算不一定准。, 我认为胡老师这个研究对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是有非常大作用的,而且这里倡导的是一种政策研究的态度和模式。即这个政策的提出不应该是拍脑袋就提出来的,而是依托扎实的数据分析,对以往数据追根溯源的分析,去寻找目前问题存在的原因,这个原因是基于数据,然后给出结论。我觉得胡老师还没有给出政策结论,其实是以一个更谨慎的态度来给出一个结论。这是非常好的,而且我自己听了这个报告以后收获也非常多。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真是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地步,胡老师是经济学家,我是从经济学进入环境,胡老师是从环境经济学进入纯经济学,我们走了不同的路,但是我们的研究路径是很相像的。胡老师研究的风格其实是经济学和环境相结合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注重数据和技术分析,又注重把经济学的各种理念融合进去。所以经常张像枢老师说你要向你的大师兄胡老师学习,他在北大那边做得特别好。今天有幸过来听大师兄的报告,收获很多。我觉得中国真的特别需要更多的经济学家去进行环境问题的研究,因为很多经济学家,纯经济学家可能会有些误解,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跟世界环境问题一样,都会出现一个拐点,我们只是拐点还没到,比如说会认为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污染时期,然后走向了一个拐点,环境污染自动就下降了,我们等着那个拐点出现就行了。但是这次陈吉宁陈部长答记者问里面已经说的非常清晰,就是中国的拐点和世界各国的拐点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中国人均环境容量比世界各国小得多,美国才多少人,有那么大土地,所以污染一点,就算污染严重,这个拐点仍然可以跨过去,但是我们照着美国方式先污染后治理,我们可能跨不过去,我们人口太多了。比如一放假各种旅行,看那个图密密麻麻都是人头,世界都认为这是很壮观的事情,这种壮观如果放在环境方面就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拐点还没出现,就突破了整个环境的阀值,如果环境系统崩溃的话,它修复的时间长度是需要相当长。我们说经济危机的修复是几十年就可以修复的,但是如果突破了环境阀值,如果超越了整个环境的临界点,如果环境系统崩溃了,就可能导致整个文明的崩溃,所以是不是可以说环境问题其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问题。胡师兄在经济领域面对着那么多的热门的经济热点问题,仍然坚持不懈地从事他最初的环境问题的研究,这个精神就让我特别敬佩,因为经济学有好多热点问题,他可以更热闹一些,而环境经济学到现在为止在经济学里面中毕竟还是弱势学科。我还有好多想讲的,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想我会后跟胡师兄交流,不占用其他那么多专家还想发表意见的时间。 主持人: 谢谢蓝老师的评论。下面我们请北京师范大学陈静老师评论。 陈静: 胡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我有几个学术方面的问题想跟胡老师探讨一下,一个是您在之前关于PM2.5研究里面提到在近十来年北京PM2.5浓度是下降的趋势,但是类似的研究我们也进行过,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从2001年贺克斌老师做的第一个关于PM2.5成分分析里面到现在, PM2.5浓度基本上是有波动,但是不能得出它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成分在改变,就是在2000年初的时候它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但是现在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和有机物。所以,可能可以得到确切的结论只能说它发生了质变,但是总量还是不能说有一个明显变化,这是我们收集了一些文献得到的结论。 第二,您刚才做了PM2.5浓度的回归分析,其中参考了一些天气的因素,但是其中没有考虑到湿度的影响,但是我们在做PM2.5和天气因素相关性分析时,发现湿度应该是影响北京PM2.5最主要的天气因素,往往湿度大的话,PM2.5浓度就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发现短时间内PM2.5浓度突然有突升,因为PM2.5吸湿性组分非常高,包括硫酸盐、硝酸盐,一旦湿度特别高,就吸收大量水分,能见度就迅速下降,这是湿度的影响。 第三点,机动车对北京大气污染的影响。您提到环保局给出了30%左右的贡献可能是低估了,但是我认为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献他们提出的数据是小于这个数的,大概就是10%左右,然后考虑一次加二次就是20-30%左右,可能大家的研究方法不太一样,所以得到的数据结论也不太一样。 最后您提到区域输入,我个人认为中原地带,河北、河南、山东这一块对北京大气污染还是有影响的,而且是从中原城市区往北京输入,而不是北京作为一个污染源往外输出,北京应该是周边污染的受体。他的污染源是从河北、河南、山东,还有内蒙古过来的,蒙古过来的主要是地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小一些,吸入扬尘多的话,就当是补充微量元素。但是中原城市区过来的污染物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比较多,比如重金属,他们都是工厂排放出来的重金属,还有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成分对身体危害就不是地壳元素可以比拟的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做的六个城市的分析认为地壳源对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机动车和燃煤影响比较大,也是跟它具体的成分有一些关系。 这就是我个人对胡老师精彩发言的几个问题和探讨。 主持人: 感谢陈老师的评议。下面请人民大学的专家车延丽评议。 车延丽: 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胡老师刚才的报告和两位老师的评议都很精彩,问题也很高端。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不敢说有什么建议。,听了胡老师的报告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雾霾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公众认为它和健康直接有关,刚才您PPT上也说了雾霾和癌症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大,引起癌症的大部分原因是吃的东西,古话说“病从口入”,癌症很大部分是和吃的有关。在中国,土地和水的污染比大气污染更严重,公众之所以比较关注大气污染,是因为天天接触、离不开,。我的问题就是在现在中国经济不是太景气的情况下,不可能先放下经济,然后着力发展环境。土地、水、大气污染都特别严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的话,应先解决什么呢?是解决公众关注的大气问题呢?还是三个问题齐头并进呢? 蓝虹: 我可不可以替胡老师回答,一般认为经济与环境是打架的,就像你说的特别是现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了的背景下。但是,实际上现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产业,,比如像胡老师说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现在已经成了产业,而且还是投资热点,例如脱硫脱硝,包括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了一种产业了,例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这些环保产业它一样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一样可以增加就业。所以环保部陈部长在就职的时候提出一个口号,我们要把环保产业做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经济增长同步。也就是说环境跟经济不再是打架,而是希望找到一个共赢。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水污染板块,我们看股票,水污染板块、大气污染治理板块,像二氧化硫,脱硫脱硝板块,特别是水污染治理板块,如果你买股票你知道这个股票还是挺不错的。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模式,比如像流域治理,现在流域治理都变成商业模式,第三方治理变成商业模式,PPP模式成为经济增长当中一个亮点。现在好的环保项目,后面跟着很多投资者,他们抢着要投,因为环保项目具有未来长期收益稳定的特点。当然,肯定环境中有一些项目是无收益,或者是公共物品的项目,但是更多的是随着环境资源价值化的市场实现,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变成经济产品。所以,现在我们的口号就是要把环保产业做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还有欧洲经验也可以借鉴,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征碳税,那时候关于整个气候变化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观点都还没有提出,但是他们把碳税作为一个宏观的调控政策。当时欧洲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它出了化石能源危机,在这个过程中它收碳税,看着是一个环境税,应该对经济有影响,应该是压制,但是通过征收碳税和排污权交易,最后让欧洲经济找到了一个低碳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了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比如像德国、法国,法国现在的新能源已经达到80%以上了,他之所以能达到80%以上,跟他很早收碳税,后来做碳交易总量控制有关。所以我个人认为整个环境标准的上升实际上是一个双面剑,就是我们环境标准上升肯定是要解决环境问题,他会给污染的企业带来一个更大的压力,但是我们需求在那里,你没有抑制需求,当这部分供给受到压制的时候,一部分新的供给就会填充进去,这部分新的供给不是环保产业,而是绿色产业,就是无污染产业,这部分市场让出去以后,其他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就上来了,这实际上会刺激整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一些技术革新。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新的契机。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人说如果中国经济学界要出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一定能出的应该是环境经济学家,为什么?世界各国只有环境问题是中国具有独特性,比如说我们环境经济学的学生,可能胡老师知道,出国特别容易,为什么?你要研究环境问题,你只有了解中国才行,中国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严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要经济发展,如果哪个经济学家能够把刚刚比如说陈部长说的问题解决,我们既把环境问题解决了,还要环境问题的劣势转化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设计出这一套制度的经济学家肯定应该获诺贝尔奖,而且这个过程中只有中国的才能,因为其他各国没有那么复杂的污染。所谓的经济学家的脱颖而出,他一定是因为问题而产生的,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凯恩斯也不会脱颖而出,中国的雾霾、中国的污染特别严重,说不定最后脱颖而出了经济学家中的一个中国的诺贝尔奖。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是它又是一个机遇。 主持人: 感谢车老师评议和几位的精彩互动。刚才这个话题确实很有意思,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继续走原来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还是真正把结构下决心调整一下,走上新型的发展道路,把以前负外部性内部化,转化为经济的正的态势,也就是把环境价值怎么体现出来,值得大家深思。 今天的主持本来应该是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老师,但因为今天上午有一个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张老师就晚到了一会儿,下面请张老师发表评议。 张曙光: 因为上午天则所理事会开会,抱歉晚到了。上次请胡大源老师到天则所讨论关于环保问题的一个课题,他的发言我很感兴趣,所以就三番五次请他来。从今天讲的内容看,信息量非常大,而且也给我们表明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做学问态度。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这一个方面钻研,而且掌握了中国和外国的大量资料,来讨论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中国现在不管是经济学界还是其他的学术各界,真正像这样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人太少了。 环境问题我认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而且又不能人为控制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控制一下,工如厂的生产和排放,但是环境问题实在太大,你刚才说的很多问题都同大气洋流有关系,这能控制住吗?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个角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历史的角度,一个是统计的角度。两者又有密切关系,既然是这样一些问题,历史上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今天。第二,既然这么复杂的问题,你用简单的一段时间或者某些东西来研究就很难说明问题,必须做大量的统计分析,要做大量的统计分析,就得积累大量的资料。做为一个严肃的学者恐怕得有这个工夫,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和研究这个问题的态度也是高度相关的。 胡教授今天讲的有些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沙尘暴的问题,三北防护林带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是需要来做研究的一个事情,从他讲的情况来看,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花了几千亿,而那个三北防护林带的状况咱们也可以看到,对防沙尘暴的作用不是太大。当然,可能有当时政治上的好处。还有后面讲北京市的污染的问题,关键是“煤改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环境政策的目标到底瞄准什么?这个政策的效用到底怎么样?真是很重要的问题。三北防护林带花那么多钱作用可能不大,而“煤改气”瞄准了,使得北京的状况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确实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环境政策,效应怎么样这个问题是我听了以后认为需要认真讨论。 另外一个问题,刚才大源也提到了,就是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这个事情,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信息公开非常重要。美国大使馆一公布,本来大家还不是那么太清楚,只有专家清楚,结果政府官员一个过激的反应,说人家干涉我国内政,这个事情弄到媒体上,大家都知道了。PM2.5对大家的健康影响很大,大家就呼吁,呼吁以后政府就注意了,刚才大源说PM2.5监测仪器那么贵,现在也不得不进口,各个地方都得公布这个数据。我认为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理的方式。到底公开好还是不公开好,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数据的事例就说明了公开好,但现在咱们好多东西不公布,高度机密,这个机密、保密有什么好处?研究者研究的不深,老百姓也不知道,压力也没有,你怎么改进呢?所以我呼吁信息公开,呼吁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尤其像环境这样的问题,政府没有任何理由把这些资料保密起来。如果保密,仍然是在蒙蔽群众。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从老百姓的知情权需要兑现而且从政府政策改进的角度来说更需要公布。这也是我听了以后一个很重要的的感想。 另外,我还有一个感想,刚才大源讲到了,我们从过去TSP到后来的PM10,到现在的PM2.5和PM0.1,咱们始终在后面跟,这是不错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政府一方面讲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又不把自己当发展中国家对待。如果说我是发展中国家,我现在达不到PM2.5,我搞PM10或者搞TSP,我们也公布,我先做到这一步,然后我再去PM2.5,再PM0.1。人家发展过程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处在这么个水平上,你面对你的现实,承认你是发展中国家,我在环境的问题上达不到那个水准,老老实实承认,我现在能达到的,我能考核的,我公开这个东西,公开PM10,公开TSP。有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事情上就是这么个别扭的东西,在环境问题上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那个东西我们达不到,现在我们就考核我们能达到的东西,不好吗?我看很好。将来我再达到那个水平。其实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你不要说人家干涉内政,你出来表一个态,我落后、你先进,我现在达不到你的水平,我向你那个水平努力,这赢得的是世界的赞誉,而我们拿出来一个“你干涉国家内政”。人家对你是另外一种看法。所以政府很多政策怎么表述?我认为都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你怎么能赢得世界的支持,怎么能够使得你的工作能够改进,你后来还是承认PM2.5,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所以这些问题,因为我不是研究环境问题的,我只是从他的报告里面发出这么一些感想来,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个问题,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确实有两个指标需要分析,一个是人均指标,一个是地均指标,或者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些不同表现,因为中国人口确实太多,按照人均计算,很多指标都下来了。所以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指标的应用,互相之间的印证,说明一些问题,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我不研究环境问题,说不了专业的东西,就发表一点感想。 刘星辰: 我是刘星辰(音)律师,胡老师讲座非常专业、详细、丰富。我从另外三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第一就是环境成本、空气污染的成本,清华大学跟亚洲开发银行做过一个研究,它跟GDP挂钩计算出来一个指数,这个指数出来以后就是按照2012年GDP为52万亿的话,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成本是2万亿,再加上水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大概是2万亿,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环境成本也是2万亿,这样就是6万亿。这是环境成本角度。 第二是法律角度,中国最多的法律就是环境保护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有十来部,这个不能说纯粹就是一纸空文,但是执行特别差,现在陈吉宁部长上去之后,加大力度,不知道能不能有所帮助。 第三个角度是人的健康关系。从医学角度,我提一点质疑,就是说空气污染跟癌症关系不大,当然人的健康是有很多因素引起的,但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希伯来大学,四所大学已经有一个研究报告出来,说是中国空气污染会导致北方人平均少活5.5年,这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这第一个论据。第二个论据,为什么广西巴马没有癌症?因为那里空气好,水好,当然人的健康不只是空气和水。第三个角度,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是只喝水,吃不到任何东西,他可以活30多天,但是一个人喝不到水,吃也吃不到,活不过7天就死了。一个人断了空气是多长时间呢?断空气3分钟,一个人就了,可见空气对人健康影响有多大,对生命影响有多大。所以人就活一口气,这是从逻辑反证的。再就是从医学角度说,糖尿病、癌症的本质就是因为缺氧,缺氧就跟空气有关,因为缺氧导致免疫力下降,导致癌症,因为缺氧导致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糖尿病,这两个病在中国现在大量增加,跟空气污染有多大关系?这是值得研究的。还有刚才胡老师说空气污染没有增加,但是人的疾病、人的健康,尤其癌症、糖尿病这种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长期积累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所以现在必须非常大的逆转、一个拐点,空气污染大大好转才能减轻空气污染对中国人健康的损害。所以如果只是保持,即使污染不加重,只是保持或者略微减轻都作用不大。 李冰: 感谢胡老师的报告,我谈两点感想,然后提一个问题。 刚才车同学认为,中国的经济下滑的很厉害,因此不能大范围的限制污染企业。我觉得这种认识是不对的。7%的年增长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较高的增长幅度了。为什么这种增长幅度还会引起大家的担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种担心的背后,其实透露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方面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表明这种发展的粗糙,甚至必须以严重污染为代价;二是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连续多年的“改善民生”的宣示,已经表明,高增长对所谓的“民生”改善十分有限,与大众的关系也不大。钱去哪里了?从这个角度,当局对高增长的异常强调,其动机都十分可疑。 罗尔斯认为“人是目的”,任何现代社会的任何法律、政策制定的取向,都不应违背这个宗旨。 另外,蓝老师的评议都很好,但对中国经济增长“代价巨大”的“特殊”,所以,中国经济学者因为便于研究这种“特殊”,就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表现出的乐观描述,不能认同。抛开学者“良知”不谈,还是那句话“人是目的”,增长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当大批新生儿都是畸形、因环境恶化造成的大量非正常死亡、环境已不适于人类生存,GDP是上去了,这就是目的吗?这是谬论。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与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相比,我宁可不要这个诺贝尔奖。 最后的问题是,在胡老师的研究数据里,中国PM2.5的趋势是下降。但作为评议人的陈老师在相近研究中,结论却是与胡老师相反的,最起码也不是下降。我觉得,这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仅就学术研究范围,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只要研究继续深入,就会离真相的距离更近,但中国的问题却有不同。 中国学者所做研究的目的,或者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比如大量的政府课题项目,非政府课题项目的研究也希望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但两者的出发点却极为不同。 一个问题是,如果一项研究没有全面、严谨的数据支持,其结论无疑可疑。若以这种可疑的研究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后果一定是既危险又不负责任的。 嘉宾: 我是来自杭州的萧山规划局的,对天则一直很关注,今天过来学习胡老师讲座。当然对环境问题我也是外行,首先谈一点感想。第一个感觉跟我原来感觉反差比较大,胡老师从专业角度看很多指标都是空气质量指标在下降,从我的感觉和公众对空气的反应是越来越强烈,这个反差比较大。为什么?是我们环境在改善,还是公众了解不够?当然刚才张老师也说到信息公开问题,是不是牵扯到这个问题?还是说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的,不是在恶化。 第二,刚才各位专家提到环保产业是未来增长点。我提一点不同提法,环境产业真正要落实的话,其内涵还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不是仅仅几个经济指标增长我们就觉得很好了,真正要落实发展方式的问题。环保产业发展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真正环保产业的落实,我认为这个基础条件不仅仅是几个经济指标,最大的前提还是法律制度的切实执行。我们的环境指标是不是能够切实执行,只有这个前提落实之后,环保产业对环境治理才能达到实效,也能起到对经济健康协调的推动,这个我认为是法律上的一个前提,然后才是在经济制度方面、机制方面健全的问题。 第三,刚才胡老师提到,可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全球变暖问题,我之前也对相关问题关注过,几年前也听过中科院丁仲礼副院长的讲座,他对此还是提出疑问的,从科学角度来看还没有定论,就是全球变暖还不存在定论,应该说背后有相当一部分利益集团在推,把科学问题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变成利益转移的问题,这是我过去的一个观念,提出来分享一下。 蓝虹: 刚才提到了环境法的相关的问题和与环境经济学的关系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环境法过去确实是比较软的,但是2号新执行的新的环境法,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几种方式强化了它的执行力,比如说公益诉讼,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以后我们能干什么呢?就是我们拿到了这个信息能干什么呢?但是当公益诉讼放宽了以后,当我们拿到这个信息,我们就可以起诉污染者了,这个新的环境法中的几个亮点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对信息公开做了规定。第二,对公益诉讼主体的要求放宽了,原来的公益诉讼规定的主体是相当严格的,但是新环境法的公益诉讼的主体已经放的很宽,就是说只要跟污染相关的组织,这种相关组织可以是NGO,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组织,同时民事侵权法也对公益诉讼主体,就是环境侵权起诉诉讼主体也做了一个放宽,只要是跟污染相关并且得到了批准和认可的这种组织就可以去诉讼。那么第一,通过这种信息公开,我们可以获得需求的信息。第二,得到这些信息以后,我们可以用公益诉讼的方式去捍卫我们的权利,环保部现在是大力支持这种公益诉讼的。在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后第一例公益诉讼已经赢了,污染者赔偿了1.6个亿,当时记者问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你对这个案件怎么看?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答复是说我们坚决站在民众这一边所以在环境法的公益诉讼方面和环境法的执行力方面,应该说在2015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是环境法,各种配套的民事法也在推进。这对我们环境经济学是好事情,因为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是互相依存的,一个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他是需要环境经济学家共同参与制定的,比如说水污染防治法,在1989年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但是在2008年修订了,修订的原因是,当时水污染特别严重,各种方式都试过了,不知道为什么制定不好,最后是亚行启动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环境经济学的项目,当时是放在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环保部共同牵头做,这是环境经济学的项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学结论,在经济学里面是特别简单的问题,就是过去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但是流域的水,比如说黄河流域的水是流动的,这就是经济学讲的最简单的外部性问题,在实行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制度之后,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体系,他投入到治理水污染的这个过程中的收益是被下游政府获得了,但成本却要由当地政府负担,当地政府肯定就不愿意投入,这个过程中自然当地的政府就没法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所以,基于这个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水污染防治法立法原则,就是1989年水污染防治法只有两层监管,一层就是政府,一层就是企业,,只是规定了政府应该如何监管企业,但是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地方政府不愿意监管企业怎么办呢?所以新的2008年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基本原则是建立一个三层结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也就是中央政府建立了一整套的监管体制,先监管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形成地方长官负责制,如果这个水的截面,断面的水质达不到要求,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是要负责的,要进入组织部对地方行政长官的考察内容中。那么就形成了一个中央、地方和企业的三层的管理模式,这实际上是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法学的融合。但是2008年的水污染防治法执行到现在,水污染状况变化不大,那实际上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它虽然是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负责制,如果这个断面的水质没有达标,你没有达标的情况我是要报告中组部,关键是中组部在平衡,就是评估一个地方长官执政的业绩的时候,你这个水没有达标,它占的权重应该是多少呢?关键是权重问题。所以我认为完善环境法和完善环境经济学是平行的,这个里面就有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去更好的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解决好呢?中央是想解决好环境问题的,但是地方他有他自己的目标,他要税收,你现在分税制之后地方政府收入不够,治理环境又要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制定如何完善这种中央和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现在呢,目前的,2015年执行的新的环境法,应该说相比较过去的环境法来说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的。 主持人:今天下午我们用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分享了一个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也是一个和大家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感谢胡老师,感谢大家的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尘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