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造句等词语澡300字以上的短文

小学1——6年级语文 数学 英语知识点整理 好的追加 严禁吃饱了撑着的!!!!_百度知道
小学1——6年级语文 数学 英语知识点整理 好的追加 严禁吃饱了撑着的!!!!
提问者采纳
六年级英语复习一、
词汇Ⅰ一般过去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表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例如yesterday, last weekend ,last Saturday ,等连用。基本句型:主语+动词的过去式+其他。例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你上周做什么了?——I played football last weekend.我踢足球了。★
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⒈一般在动词原形末尾加-ed。例如:play—played ⒉词尾是e的动词直接加-d。例如:dance—danced⒊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词,先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d。例如stop(停止)--stopped ⒋结尾是“辅音字母+y”的动词,变“y”为“i”,再加-ed,例如:study--studied★
一些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式am/is—was are—were go—went swim—swam fly—flew
have—had say—said see—saw take—took come—came become—became
draw—drew
hurt—hurt read—read tell—told will—would eat—ate take—took
make—made drink—drank sleep(睡觉)—slept
cut(切)--cut
sit(坐)—sat begin(开始)—began
think—thought
find—found run(跑)---ran buy—bought
win—won give(给)—gave
sing—sang
leave—left hear(听)--heart
wear—wore Ⅱ一般现在时态一般现在时态表示包括现在时间在内的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表示习惯性或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真理。常与often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every day等连用。基本句型分为两种情况:●
主语(非第三人称)+动词原形+其他。例句:——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I usually do my homework on the weekend.●
主语(第三人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其他。例句:——What does Sarah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萨拉通常在周末干什么?——She usually does her homework on the weekend.她通常在周末做她的家庭作业。★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⒈一般直接在动词词尾加-s.例如:play—plays⒉以s ,x ,ch,sh结尾的动词加-es。例如:watch—watches⒊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变y为i,再加es,例如:fly—flies ⒋个别不规则变化动词,需单独记忆,例如:do—does go—goes Ⅲ现在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态表示说话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基本句型:主语+be+动词的-ing+其他。例如:——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干什么?——I am doing my homework..我正在做作业。★
动词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⒈一般直接在词尾加ing ,例如;wash—washing ⒉以不发音e字母结尾的动词,去掉e ,再加ing.例如:make—making ⒊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词,要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例如swim—swimmingⅣ一般将来时态一般将来时态表示将来某一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如tomorrow ,next weeken ,this afternoon 等连用。我们通常用will,be going to+动词原形来表示一般将来时态。基本句型:主语+will+动词原形+其他。或主语+be going to +动词原形+其他。例句:I will go to Beijing tomorrow.=I am going to visit Beijing tomorrow.我打算明天去北京旅游。Ⅴ形容词的比较级一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⒈一般在词尾加-er。例如 tall—taller⒉以e字母结尾的词,加-r。例如 late(迟的,晚的)—later ⒊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词,应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r。例如 big—bigger ⒋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改y 为i再加-er.例如:easy—easier二不规则变化good—better
bad—worse many/much—more litter—less 三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表示两者(人或事物)的比较。基本句型:A+be+比较级+than+B.例句:Mike is taller than me.迈克比我高。A+be+数字+单位+比较级+than+B.例如:Zhangpeng is 4 cm taller than Mike.张鹏比迈克高4厘米。Ⅵ代词人称 主格 宾格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名词性物主代词 第一人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I we me us my our mine ours 第二人称 you you you you your your yours yours 第三人称 HeSheit they HimHerit them HisHerits their HisHerits theirs VII 名词1)
掌握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1.
多数名词变复数直接在词尾加S。例:book—books2.
以s,sh,x,ch结尾的一般加es. 例;watch—watches3.
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变y为i再加es. 例;family—families4.
以f,fe结尾的名词,大多数情况一般将f,fe变为v再加es.例;leaf—leaves5.
以字母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多数情况下加s,但有些加es.例;piano—pianos
photo—photos
radio—radios
tomato—tomatoes 以上情况还有例外,如;有些以-f结尾的名词,在构成复数时只加-s,读作/s/.例;gulf—gulfs2)
不规则的名词复数变化形式需单独记忆。例如:foot—feet man—men woman—women Child—children sheep—sheep
people—people Ⅷ数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可数名词的数量,例如:one ,two ,three ,four 等。序数词表示顺序,例如:first ,seond .third,fourth等。可以简写为阿拉伯数字加末尾的两个字母组成,例如:1st ,2nd ,3rd .序数词是由基数词转变而来的,表示“第。。。。。。个”1-3分别是 first,second,third没有规律。4-19通常由基数词加th构成,特殊的有:five-fifth,eight-eight,nine-ninth,twelve-twelfth整十的数词,其后缀-ty要先变为tie再加-th。eg(例)twenty-twentieth.两位数只把后一个数词变为序数词,前面的数词仍保留其基数词形式。Eg(例)twenty-one-twente-first。Ⅸ月份的表达月份可单独使用,也可跟年,日连用。月份单词的首字母永远大写。1.
月份前加介词in,表示“在…….月”的意思。Eg(例)There are thirty-one days in january.一月份有三十一天2.
月份与年连用时,其前面用介词in,表示“在…….年……月”的意思。eg(例)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August,2008.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08年8月举办。3. 如果表示具体的日期,其前面用介词on。Eg(例)Christmans Days is on December 25th every year.圣诞节在每年的12月25日。I am go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on April 1st,2007.我将在日去参观长城。★
知识拓展★ 英语的日期顺序是月,日,年与汉语的顺序完全不同。▲
月份的缩写月份
英文全称一月
August三月
September四月
October五月
November六月
December▼注意▼英语中五月份May本身就是3个字母,所以无缩写形式。六月份,七月份的英文可缩写为前三个字母,也可以不缩写。九月份的缩写通常都是前4个字母,其他月份的缩写都是前三个字母。Ⅹ几个特殊疑问词的用法。●
what 用于对未知事物提问。例如:问姓名: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my.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艾米。问事物:What’ this? This is a desk..问职业:What do you do?=What are you?你是做什么的?I am a teacher?我是一名教师。问病情:What’ the matter? I have a headache. 你怎么啦?我头疼。问爱好:What’s your hobby? I like reading.你的爱好是什么?我喜欢读书。(注:当一个句子里连续出现两个动词时,后一个动词要把它变成动名词形式,即动词的-ing形式。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hot dog.你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我喜欢热狗。问时间:What’s the time?=What time is it? It’s 7:00 o’clock.几点了,七点了。问颜色:What colour is the banana?It’s yellow.香蕉是什么颜色的?是黄色的。●
where 用于提问地点。例如:Where is my pen? It’s on the desk.●
which 用于对二种或多种事物选择其一时,例如: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summer best.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最喜欢夏天。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My favourite season is summer.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个?我最喜欢夏天。●
why用来提问原因。通常用because来回答。例如:Why do you like summer?Because I can swim.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因为我能在夏天游泳。●
when 用来提问时间,译为“什么时候”。例如:When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I usually get up at 6:00.你每天什么时候起床?我通常在早上6:00 起床。●
How主要用于对方式、手段、方法等进行提问。译为“如何,怎样,用何方式”例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us.你怎样去上学?我乘公共汽车去上学。另外how 还有其他如下用法:表问候: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表天气: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t’s sunny.北京的天气怎么样?很晴朗。问年龄:How old are you ?I’m 11 years old.你多大?我十一岁了。问身高:How tall are you ?I’m 160 cm tall.你多高?我160厘米高。问重量:How heavy is Mike? He is 40kg .迈克多重?他40千克重。问大小:How big are your feet?I wear 16 size?你的脚多大?我穿16码的鞋。问面积:How large is your classroom? It’s 30㎡.你们教室多大?30平方米。问数量: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I have 12.你有多少本书?我有十二本。(how many 后要加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问价钱:How much is the shirt?It’30 yuan .那件衬衫多少钱?30元。问感觉:How do you feel?I feel sad.你感觉怎么样?我很伤心。Ⅺ冠词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不定冠词包括a ,an 都表示一个,修饰单数名词,a 用在辅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单数前,例如 a book 一本书,an 用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单数前,an apple 一个苹果。▲
定冠词the 用在特指,或者上文提到的名词前,它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并且没有单复数的限制。Ⅻ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This 和these 都表示距离说话人较近的事物,this 用来修饰单数,these 用来修饰复数That和those 都表示距离说话人较远的事物,that 用来修饰单数,those 用来修饰复数▲注:this 和that 还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二、
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的方法。⒈句子中有be动词am,is,are,was,were的,直接把be动词am,is,are,was,were提到句首。如果句子中人称代词为第一人称的,则将其转换称第二人称,如果人称代词为第二、三人称时,则保持不变。即I,we变成you;my,our 变成your,然后把句子中剩下的单词抄下来。(be动词随人称的变化而变化)例如:I was at home yesterday.(变一般疑问句)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⒉句子中没有be动词只有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ill等的,把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ill等提到句首,如果句子中人称代词为第一人称的,则将其转换称第二人称,如果人称代词为第二、三人称时,则保持不变。即I,we变成you;my,our 变成your,然后把句子中剩下的单词抄下来。(情态动词后要跟动词原形)。例句:I can play football.(变一般疑问句)Can you play football?⒊句子中没有be动词,也没有情态动词的,就借助动词来变,即在句首加do ,does 或did . 如果句子中人称代词为第一人称的,则将其转换称第二人称,如果人称代词为第二、三人称时,则保持不变。即I,we变成you;my,our 变成your,然后把句子中剩下的单词抄下来。但在抄的过程中,要把动词变回原形。(助动词的选择要根据句子时态和主语的变化而变化。)例句:She did her homework last night.(变一般疑问句)Did she do her homewok last night?★
一般疑问句的回答规律一般情况下:肯定回答:Yes,人称代词+相应的助动词或be动词或情态动词。即这个一般疑问句是由谁引导就用谁来回答。否定回答:No, 人称代词+相应的助动词或be动词或情态动词和not 。★
肯定句变否定句的方法⒈句子中有be动词am,is,are,was,were和有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ill等的,在be动词am,is,are,was,were和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ill等的后面加not.例句:I can play basketball.(变否定句)I can not play basketball.(can not 可以缩写为can’t)。⒉句子中没有be动词,也没有情态动词的,就借助动词来变,即在动词前,主语后加don’t ,doesn’t ,didn’t , 然后把句子中剩下的单词抄下来。但在抄的过程中,要把动词变回原形。(助动词的选择要根据句子时态和主语的变化而变化。)例句:He played football yesterday.(变否定句)I didn’t play football yesterday.★
there be 句型与 have 的区别:⒈there be 句型表示某地有某物。基本句型为:There be +某物+地点。并且there be 句型有一个就近原则,即距离be 动词最近的名词是单数时,be 动词用is ,是复数时be动词用are.例句:There is a an English book and two Chinese book on the desk.在桌子上有一本英语书和两本语文书。There are two Chinese book and an English book on the desk. 在桌子上有两本语文书和一本英语书。▲
注:常用的几个表示地点的介词有,in 在……里面,或加在一些打的地点前。例如 in Beijing 在北京on 在……上面,例如 on the desk在课桌上behind 在……后面,例如 behind the door 在门后面near 在……附近,旁边例如 near the window 在窗户附近next to
与……相邻,例如 next to the post office 与邮局相邻。在邮局旁边。in front of 在……前面,例如 the tree is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under 在……下面,例如 under the desk⒉have/has 表示某人有某物,表示所属关系,基本句型:主语(非第三人称)+have+某物。 或主语(第三人称)+has +某物。例如 I have a new bike.我有一辆新的自行车。She has a new dreee.她有一件新的连衣裙。另外,have 还有其他的用法,例如have lunch 吃午饭 have some coke 喝些可乐 have a headache 头疼 have a good time 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It’s time for 和It’s time to 的用法 这两个句型都表示“该干什么了”,但是It’ time for +名词。例如 It’s time for lunch.该吃午饭了。It’s time to +动词。例如It’s time to get up.该起床了。★
表示星期的单词 Monday 星期一 Tuesday星期二 Wednesday星期三
Thursday星期四
Friday星期五 Saturday星期六
Sunday 星期日(注:在星期前要用介词on ,且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四季的单词spring 春天 summer 夏天 fall/autume 秋天 winter 冬天(在季节前要用介词in)小学数学复习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长方形( C:周长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 (V:体积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 (s:面积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 (s:面积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小学语文复习1、
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游桂林山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 《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是借物喻人的咏怀诗,也可以把它们写在一幅画上,称为题画诗。3、
《墨梅》作者元代王冕,本诗借梅花喻人,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4、
《竹石》作者清代郑燮,“扬州八怪”之一。本诗借竹喻人,表达作者坚韧不拔、不怕打击的精神。5、
《石灰吟》作者明代于谦,本诗借石灰喻人,表达作者不怕牺牲、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典礼的总人数达30万人。7、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文中的主人公江雪琴(江姐)。8、
《荔枝》一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9、
梅花魂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11、 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里,存放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就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12、 用一句话概括电子计算机的神奇: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3、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14、 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大气、生物等,不能再生的叫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矿产、石油等。15、 为保护地球写的宣传语:1只有一个地球。2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3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16、 存在宇宙生命的条件:1合适的温度。2必要的水分。3适当成分的大气。4足够的光和热。17、 《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赞扬了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8、 《一夜的工作》一文,通过“我”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俭朴,表达了“我”对总理的尊敬和爱戴。19、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描述了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20、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1、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借春天的阳光和小草,赞美了无私的母爱。22、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中,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爱。23、 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本文采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24、 峻青的《第一场雪》一文,表达了人们对入冬第一场雪的喜爱之情。用一句话概括:瑞雪兆丰年。25、 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一文中,“野”实际指索溪峪自然野性的美。26、 《鹿和狼的故事》中介绍了凯巴伯森林公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鹿和狼之间实际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29、 朱长超的《向命运挑战》一文,通过霍金顽强拼搏、战胜病魔并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事迹,向人们揭示了只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0、 民间故事“七月七”、“鹊桥”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代表劳动人民,王母娘娘代表封建统治者。31、 《牛郎织女》歌颂了牛郎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的专制和残暴。1.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赞美了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表达作者不居功自傲。2、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赞美了梅花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移。3、李星华的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文章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4、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灯光》一文,回忆了英雄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英勇献身的事迹。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名言。6、《詹天佑》一文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7、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居庸关隧道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八达岭隧道用中部凿井法。8、《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文,赞扬了宋庆龄敢于蔑视不合理传统习惯的精神和发扬民主平等、尊重劳动人民的高尚人格。9、《走向生活》一文,给我们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10、《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行”是一种古代诗歌体裁。11、《长歌行》借物抒情,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徒然叹息。1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七步诗》借物抒情,表达诗人对兄弟相逼的悲愤。13、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将士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安宁、人民生活安定的美好心愿。诗中的“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14、《草船借箭》选自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人物形象: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智过人,周瑜---妒才忌能、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15、《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课文分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人物形象: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勇于改过。16、《井阳岗》是根据古典小说《水浒传》改写的,作者施耐庵。文章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智的性格。17、《猴王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做敢为的特点。18、《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朝廷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概,对收复失地、学习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渴望。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唐朝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的喜悦心情。20、《三克镭》一文向人们展示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即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研究成果据为己有。2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们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22、《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特,课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23、《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文章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24、寓言《矛与盾》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郑人买履》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我这里只有数学的,但希望被采纳。语文和英语的我会帮你找找,再告诉你。 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全)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都能被8整除,、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要看回答评论,里面有添加的。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以数学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奇数与偶数: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反之,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质数(素数)与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由于1的因数只有1个,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它的个数是有限的,既有最大的,也有最小的。互质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而没有其他公因数的,这两个数就叫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两个质数,不能肯定就是互质数。只有两个不相同的质数,才能肯定是互质数。另外,两个合数既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它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无限个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被2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2、4、6、8这五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能被5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0、5这两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能被3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3整除。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分数化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主要看分母(这里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是不是只有质因数“2或5”。掺杂任何其他质因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通分、约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准确数与近似数(近似值):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的数,叫做准确数。与实际情况接近而有一定误差的数,叫做近似数(或叫近似值)。公历年的平年、闰年 平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有余数时,就把这一年叫做平年,全年365天。其中二月份有28天。闰年:把公历年份除以4(这里不是整百的公历年份)余数为零时,就把这一年叫做闰年,全年366天。其中二月份有29天。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除以400,再看余数。时刻与时间: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指的时候,例如上午8时30分开会,这里的“8时30分”这是时刻。时间表示两个时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例如,做作业用去30分钟,这里的“30分钟”就是时间。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其交点叫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角:锐角(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平角(等于180的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面积: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容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积或容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3、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5、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6、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7、单产量×数量=总产量8、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10、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公因数、公倍数问题:运用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解答应用题,叫做公因数、公倍数问题。例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1.75米,厚0.75米。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不准有剩余,而且每块的体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共锯了多少块?分析:2.5=250厘米 1.75=175厘米0.75=75厘米其中250、175、75的最大公因数是25,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25厘米。(250÷25)×(175÷25)×(75÷25) =10×7×3 =210(块)答:正方体的棱长是25厘米,共锯了210块。例2、两啮合齿轮,一个有24个齿,另一个有40个齿,求某一对齿从第一次接触到第二次接触,每个齿轮至少要转多少周?分析:因为24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也就是两个齿轮都转120个齿时,第一次接触的一对齿,刚好第二次接触。120÷24=5(周) 120÷40=3(周)答:每个齿轮分别要转5周、3周。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C、描写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D、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F、背诵、默写课文。3、《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D、背诵课文2、3、4自然段。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4、《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C、背诵课文。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C、背诵第5自然段。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6、练习一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 (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寒冬腊月
神清气爽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日。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抱头鼠窜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8、《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9、《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D、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E、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F、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10、练习二A、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C、背诵《夏日绝句》。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A、孙悟空:机智勇敢
神通广大B、有关四大名著知识点见资料,并背诵。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D、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疾恶如仇、降妖除魔。12、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D、背诵古诗及诗意、带点字词的意思。
E、课后习题4。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死”表示不可更改。)D、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不堪设想:堪,能。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14、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B、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C、无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对,责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15、练习三A、跟笑有关的词:讥笑
狂笑B、背诵练习三成语:齐天大圣
来去无踪千变万化
天下太平16、《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B、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17、《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B、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C、背诵2、3、9自然段。18、《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B、背诵2、3、6、7自然段。C、顾名思义:顾,看。看到名称万里联想到它的含义。19、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20、《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险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B、背诵第2、7自然段。C、天游峰扫路人:豁达开朗,乐观自信。D、气喘吁吁: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21、《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最大的追求: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句意: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B、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上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查理•艮科尔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C、背诵第7自然段。22、《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B、背诵课文3、5、6自然段。C、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D、练习5:背诵成语。水滴石穿
匪夷所思时光荏苒
恍如隔世(匪夷所思:夷,平常。
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23、《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A、说出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B、背诵课文2、3、4、5、6自然段。C、文中的几组近义词:凋谢——凋落
纯洁——洁净
洁白——纯白D、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惹,招引。讨人喜欢。24、《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B、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呼应。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D、熟记作家卡片。E、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积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夹竹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攀摘夹竹桃的花、枝、叶。F、背诵课文2、4、5自然段。G、参差(cēncī)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25、古诗两首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诗均是咏物诗。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D、背诵古诗及诗意。《石灰吟》的诗意: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墨梅》的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王安石《梅花》 《时梅》(唐•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树咱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雪梅》(宋•卢梅坡)梅季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华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输一段香。《梅花》(宋•陈亮)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葬。《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6、练习六①复习成语积累。②背诵《马诗》及诗意。燕山——山名。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开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显然,这是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27、《莫泊桑拜师》课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有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A、课文告诉我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视角独特)。B、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福楼拜:循循善诱、教学有方,关心文学青年。C、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成名作《羊脂球》,短篇小说名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有《一生》《俊友》《温泉》。D、福楼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尼的诱惑》,短篇小说《一颗简单的心》。E、课后习题2(理解句意):①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一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写作需要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会具备才气。所谓才气,亦即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它是坚持不懈写作的结果,作为青年人,可贵之处在于能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写作。②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福楼拜指出:要写作,就需要仔细观察,只有仔细观察,才可能准确地予以反映。但是仅此还不够,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对被写的对象,还必须注入观察者自己独特的思想,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避免人云亦云,毫无个人特色的毛病。F、孜孜不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勤奋得不知疲倦。
滔滔不绝:滔滔,波浪滚滚流动,连续不断的样子。比喻话很多,连续不断。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办事、写文章干脆爽快,不绕弯子。28、《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A、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自信B、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的意思是透出、冒出。同学们在笑刘老师的风趣之时,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老师的理解与同情,感到心酸、难受。)(2)……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浮”在此处指头脑中自然而然涌现了某种感想。确实,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天来临,人们的身心怎会不感到舒展与快意?)(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漾”在句中指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脸上向外流溢,使人们看到一个乐观,对生活充满爱与追求、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C、课后习题3(说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表示内容的省略)(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表示语意转折)(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表示语意未尽)D、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放飞的风筝”是刘老师热爱生活的标志,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助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更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vnhgcfrsrhggggggggggurrdijijiuyr7yt09u]u
只有小学1--6年级所有的古诗 所有的数学公式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数学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总倍数 总倍数÷1倍数=倍数 总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激涕零造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