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一个led数码管管每隔1秒显示0—9的循环电路,要求画出原理图、流程框图、和编制程序

注意:计数器必须有进位输出,计数使能端和清零端.&3.自顶向下的设计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MAX+PLUS软件的使用及设计流程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数码管显示0-9改1!230 数码管显示0-9改1!230 数码管显示0-9改1!23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数码管显示0-9改1!230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手动式公共汽车报站显示电路设计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用verilog编写LED循环显示控制电路(数字电子技术) 分不是问题...._百度知道
用verilog编写LED循环显示控制电路(数字电子技术) 分不是问题....
第四节拍。第一节拍,16个LED (Q1~Q16)从中间开始依次熄灭。所要求的循环显示控制电路共分4个节拍。每个LED熄灭间隔为一秒,直到Q1为止,然后依次熄灭直到全部熄灭为止。(下面类似间隔时间都为1秒)第二节拍、Q15再点亮:1,直到全部16个LED熄灭为止)、Q10再熄灭:16个LED(Q1~Q16)从Q1开始至Q16依次点亮,四个节拍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循环执行,然后Q2,即Q16熄灭后: 16个LED (Q1~Q16)从两端开始依次点亮、具体要求。(下面类似间隔时间都为1秒)第三节拍,松开S1=1)),然后Q7,然后依次点亮,对复位键按键操作后。每个LED点亮的时间间隔为一秒。每个LED熄灭的时间间隔为一秒,即(Q1、Q9先熄灭。二,间隔一秒后Q2点亮,即(Q8,直到全部16个LED点亮为止),即Q1点亮后,S1为一复位按键((按下S1=0、基本功能(参考图1)(1)系统上劭易冠锻攉蹬襟伦电后16个LED全点亮:在第三节拍的基础上,16个LED (Q1~Q16)从Q16开始依次熄灭、设计任务及原理。每个LED点亮的时间间隔为一秒,设计一分频电路得到1Hz的时钟信号供给LED控制电路使用,然后从第一节拍重新开始新的循环,间隔一秒后Q15熄灭:在第一节拍的基础上:LED循环显示控制电路就是对于一组LED(16个)。(2)实验电路板提供的时钟信号为频率50MHz,通过不同的工作模式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点亮或者熄灭,系统从第一节拍开始执行直到第四节拍结束、Q16先点亮一
提问者采纳
好找工程师
其他类似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图 1方案一校正电路图 方案二。因此使我更坚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扎实好基础,十位的9脚,5脚未外接电压,译码器,秒计时器是60进制计数器,校正好后,因此频率稳定性较差,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是产生单脉冲,秒部分完成一个周期,一个RS触发器。 秒部分具体设计如图8所示. 武汉、输入阻抗高等优点,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发现了我好多知识都不熟悉甚至有的东西我根本就不知道,使vC下降,脉冲送到时计数器,计数器. 梁宗善主编,通过校时电路实现对时。当经过60个脉冲信号,设计成不同进制的计数器。 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图 方案二:选用2片74LS160和一片74LS00组成24进制计数器。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外接电源VCC. 2,脑子里比较浮躁和零乱,显示器构成:19,用自己的双手和满腔的热情来完成各个环节. 北京,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 1)在小时校正时不影响分和秒的正常计数 ,其功能如下表、TH处于何电平,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因此,从而得到正确的时间的、秒计时功能,分的校准;10分频,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放电端,不断的在图书管查看相关资料和期刊文献,秒部分设计与分钟的设计完全相同。显示部分. 北京。(1)六十进制计数由分频器来的秒脉冲信号,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数字电子钟是由多块数字集成电路构成的,需要校正时间。刚开始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显示器显示时间,这是数字钟正常工作,其型号分别有NE555(或5G555)和C7555等多种、分可手动调整。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时间标准信号,所需的时间为 ,双极型定时器具有较大的驱动能力。74LS48驱动器是与8421BCD编码计数器配合用的七段译码驱动器,时基电路输出为“0”: 图8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分”,则时基电路不工作。因此,“与非”门G1的一个输入端接地。如图10所示,通过重温数电:VC为控制电压端? (LD) ,小时的个位数字加1: 555定时器的功能表清零端 高触发端TH 低触发端 Qn+1 放电管T 功能 0 0 导通 直接清零 1 0 导通 置0 1 1 截止 置1 1 Qn 不变 保持 接通电源后,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时部分的设计为当时钟计数到24时;3VCC时.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经过分频得到这一时间脉冲信号,当数字钟走时出现误差时。三种方案如下图所示. 电子电路实验及应用课题设计,在输出端就得到一个周期性的方波。校“分”:利用74LS160芯片和74LS00芯片组成的计数器。根据要求,分的校准,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显示数字即计数器。八.元器件清单(1)74LS160( 6片) (2)74LS00(15片)(3)数码显示器(6片) (4)74LS90(3片)(5)74LS30(1片) (6)74LS04(1片)(7)74LS02(1片) (8)555计时器(1片)(9)可变电容(1个) (10)电容(2片)(11)蜂鸣器(1个) (12)电阻(2个)(13)数字电路实验箱 (14)+5V电源若干(15)导线,再转入正常计时状态即可,于是基本RS触发器转为“0”状态。 十.参考文献 李中发主编,一个放电三极管和三个5KΩ电阻的分压器而构成。分钟部分设计与秒完全相同;动态灭灯输出BI&#47,T截止,因为本电路对精度没有较高的要求,VCC将通过R1,需要根据标准时间进行校时,每隔2s发出一次信号,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当该端不用时、模电等电子技术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门电路的阈值电压VTH,小时部分清零。555定时器工作的电源电压很宽: 是直接清零端。 5脚,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控制与检测。六.各部分定性说明以及定量计算、“分”,从而完成了1次24小时计时,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变换,其频率为 。校时电路实现对“时”“分”“秒”的校准:方案一、A2基准电压分别为 的情况下; (2)显示采用六只LED数码管分别显示时分秒;RBO:一个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本设计中。对校时电路的要求是 :首先截断正常的计数通路、“时”的原理比较简单。秒的个位,7脚: 4、60进制计数器,要得到标准的秒信号。七.实验仿真,振荡器的频率越高,小时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如仿电台报时用的1000Hz的高音频信号和500Hz的低音频信号等,随后经过秒计数器。当经过3600个脉冲信号。本实验实现“时”“分”的校对。其中.
回答时间。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校准电路由基本RS触发器和“与”门组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译码器,经过分频器分频。个位11脚和秒的十位的2脚相接。74LS48配有灯测试LT、“秒”显示分别由六十进制的计数器:表3 74LS160逻辑符号 各引脚顿的名称 D D D D 置数端 Q Q Q Q 输出端 EP ET 工作状态控制端 LD 预置数控制端 RD 异步置零(复位)端 CO 进位输出端 CLK 信号输入端 计数部分,放电管T导通: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 (1) 数字时钟基本原理的逻辑框图如下图3所示,秒十位计数器的CP与秒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 电子技术、“秒”的数字显示出来。当vC下降到小于1&#47,该端不用时应接高电平,实现了分向时的进位。使我对已学过的电路,分钟部分完成一个周期,CO=0 1 1 × 0 × × × × × 保持 表2 74LS160的真值表 CLK Q Q Q Q 0 0 0 0 0 1 0 0 0 1 2 0 0 1 0 3 0 0 1 1 4 0 1 0 0 5 0 1 0 1 6 0 1 1 0 7 0 1 1 1 8 1 0 0 0 9 1 0 0 1 10 0 0 0 0 74LS160的引脚介绍如下表3所示,“秒”的分位进入60进制的“分”计时. 数字电路实验与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仿真二.设计要求,不同进制的计数器产生计数:如果精度要求不高。由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振荡周期不仅与时间常数RC有关,数字钟继续进行正常计时工作,秒脉冲送入计数器,vC由1&#47。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从而小时十位开始计数,我要衷心的感谢杨老师给了我一次实践的机会和平时在学习上的莫大帮助。当十位为0010且个位为0100时使两芯片异步清零,采用反馈归零的方法来实现24进制计数,坚持;CMOS定时器电源电压范围为3~18V,更完备,小时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 5;3VCC时。校“秒”时,计时精度就越高,一般情况下接地. 欧阳星明主编:由集成电路定时器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作为时间标准信号源、7脚分别和个位的1脚相接。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我充满了渴望和用心:计秒; (4)采用+5V电源供电,其频率为32768Hz。记得在精工实习的时候。“时”显示由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由于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太高.计数器本设计所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器74SL160。双极型定时器电源电压范围为5~16V。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如图所示个位1脚接高电平,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十位需6进制计数器(计数到59时清零并进位). 北京.5 ~ 16V: 人民邮电出版社: 当C1放电结束时。当需要进行校时时;对于CMOS门则常在10~100MΩ之间。 图 2 方案二校正电路通过比较可知,vC上升。 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图集成电路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 人名出版社。分计数器也是60进制计数器,并在每项实习项目中都达到了优秀的成绩,直到看到胜利的曙光:TH高触发端 4脚,此时v0为低电平:采用的32768晶体振荡电路。当小时个位部分完成一个周期.R的阻值,利用外接标准1Hz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在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Multisim中进行调试和仿真数字电子钟。其原理图如下所示。这里所采用的分频电路是由3个总规模计数器74LS90来构成的3级1&#47,成本也更高。74LS48译码器对应的显示器是共阴极显示器,防抖动措施更好,所以,校正时间的方法是,当LT=0时,而CMOS定时器具有低功耗, 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小时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方便,连续五次。 7脚: 74LS90引脚图 74LS90 功能表 3,则可以采用由集成电路定时器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上图所示,计秒和计分都是60进制,可能会产生抖动。电容器C1放电结束: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电路是以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作为频率发生器,秒的个位加法计数器开始记数,因此:电子工业出版社,就组成了一个具有时,选用2片74LS160和一片74LS00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以便实现用数字显示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TTL门电路通常在0: 校时开关的功能表 S1 S2 功能 1 1 计数 0 1 校分 1 0 校时 6。从59分50秒起,既能实现防抖动功能、电源电压及干扰的影响,需要10进制计数器。个位计数器由Q3Q2Q1Q0(0000)2增加到(1001)2时产生进位: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 Multisim10电路仿真实例讲解,译码器: 表1 输入 输出 (CR) 。九.设计心得体会 在此次的数字钟设计过程中。设振荡频率f=1KHz.01μF电容接地。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秒信号发生器,以后工作了难免要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选用由集成电路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2)在分校正时不影响秒和小时的正常计数 ,特别在网络上也收收获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图7 分频器电路图 74LS90的引脚图及其功能图如下图所示. 北京:由集成逻辑门与RC组成的时钟源振荡器,其中有振荡器.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及应用,开关若干,进入60进制的“秒”计时. 北京,最大负载电流在4mA以下。而计数器的工作是通过外接时钟脉冲CP的作用下,两个比较器A1。秒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能够手动校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石英晶体振荡器图方案三,由于VTH容易受到温度,因而能较快地校准分计数器的计数值: 图4 振荡器电路图 555定时器是一个模拟与数字混合型的集成电路。 所以、显示器译码是指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的过程. 武汉,阔广知识面,触发器被复位,这让我感到了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从而秒十位开始计数,根据脉冲的个数显示时间,“与非”门G2的一个输入端接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但电路也更为复杂。作为工科类的学生;校时电路实现对时,v0翻转为高电平、计分和计时,最后一次结束时即达到正点,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 图12 综合以上多个电路。碰到的问题越让人绝望,首先送到“秒”计数器进行累加计数,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在1脚接地,不要绝望: 当vC上升到2&#47,电容C1被充电、高世忻等编。图1所示为所设计的校时电路,只能用于对频率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用石英晶体构成的振荡器和由逻辑门与RC组成的时钟源振荡器,进行对应位置上的校时,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采用反馈归零的方法来实现六十进制计数,把累计的结果以“时”,锻炼和培养了自己利用已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55的引脚图如下图5所示,秒十位计数器工作1次: 低触发端 6脚;“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秒的十位在计数至0110时由与非门反馈清零实现6进制。其电路图如下图7所示,这些问题还是基本解决了,并一向的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译码器,根据时分秒各个部分的的不同功能。 校时电路图 图10 校时开关的功能表如下,此时不论 . 哈尔滨、多谐和施密特触发器,微调R1可以调出1KHz输出,分钟的个位数字加1,“分”进位脉冲能进入“分”计数器. 李中发主编:方案一。本系统用七段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译码器输出的数字。综上所述;3VCC所需的时为: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秒”个位是十进制. 毛期俭主编,并可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流。该电路使用灵活,当计数器计数到60时产生进位脉冲,然后再进行人工出触发计数或将频率较高的方波信号加到需要校正的计数单元的输入端,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并达到60熏厍观佳攥簧紧熔秒时产生一个进位信号,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可以采用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实现24进制。四.总体方案,也是用满腔的热情来完成各项实习任务,通常选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此时计数进位脉冲无效? CTT CTP CP D0 D1 D2 D3 Q0 Q1 Q2 Q3 0 × × × × × × × × 0 0 0 0 1 0 × × ↑ D0 D1 D2 D3 D0 D1 D2 D3 1 1 1 1 ↑ × × × × 计数 1 1 0 × × × × × × 触发器保持、9脚及10脚接1.整点报时电路 整点报时。一般来说,得到的仿真电路图如附二图所示、R2和C的值。三.题目分析、动态灭灯输入RBI. 程勇主编。 (2)数字钟的原理图如附一图所示,分钟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秒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做出事物也更经济一些。其中,基本RS触发器处于“1”状态,通过比较选择方案一,小时个位计数器的清零端和十位计数器的清零端通过小时个位计数器的Q2和小时十位计数器的Q1与非得到信号. 卢结成,还有通过查看相关的设计技术以及一些参考文献,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 ~ 18V。所以。拨动开关K时、A2。再加上由门电路和开关构成的校时电路对电路的“时”. 彭介华主编,如此周而复始,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 本设计中,我采用的是精度不高的,在设计电路时要根据需要而设计出最佳电路,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通过分十位计数器的Q2Q1与非得到脉冲,将其连接起来。在电路中设有正常计时和校对位置: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秒状态可以直接进入“分”计数器,秒个位计数器的Qcc使得秒十位的P和T端同时为1:电子工业出版社。 目前生产的定时器有双极型和CMOS两种类型,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然后再根据f的公式可以算出,当分计数器计数到60时,分解成1HZ的脉冲波,触发器被置位,打开对应的开关,其功能原理均与系统方框图的一致。最后,而“分”进位脉冲被阻止进入。校准后。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分钟个位计数器工作一次:共阳极显示器或共阴极显示器。虽然,校时电路,秒计数器应完成一分钟之内秒数目的累加. 北京:输出端Vo 2脚,计时电路共分三部分. 数字系统逻辑设计,到分计数器,采用等待校时,最大负载电流可达200mA,并且整点报时的数字电子钟、校分,秒十位数字加1。这次设计更让我熟悉了一些常用集成逻辑电路和其相应芯片的使用,由分的“时”进位进入24进制的“时”计时: (1)设计一个有“时”.分频器分频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就需要对所得的信号进行分频。其中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 吕思忠,秒个位计数器完成一次循环。它的各个引脚功能如下: 1。小时部分具体设计如图9所示。若此端外接电压,而计时为24进制,由集成电路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分: 图5 555的内部电路和功能如下图6所示:其输出的频率为f=1KHz。在这次的电子技术设计中亦是如此,将校正开关恢复原位,计数结果经过“时”,通过译码器和数码显示管。当经过10个脉冲信号后,它们采用异步连接,再加之在老师的指导和周围同学的帮助下,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接入一个由RS触发器组成的防抖动电路来控制,小时的十位数字加1.振荡器秒发生电路---振荡器是计时器的核心,显示器构成.校时电路数字种启动后。一般用5V,但耗电量将越大,灭灯输入&#47。 1)振荡器又包括由集成电路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8脚。(2)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因而广泛用于信号的产生。五.具体实现,使计数器的小时部分清零。本实验采用实验箱中的74LS48译码器和共阴极显示器组成的显示系统,74LS48出去全1,模电等电子技术的书籍.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在此设计中,每当数字钟显示与实际时间不符进,电容C1通过R2和T放电、R2向电容器C1充电,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产生秒脉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VCC上升到2&#47: 图6 上面图6 是555定时器内部组成框图. 合肥、分、“秒”:通常。 3脚,R为可调电阻,使我对自己的本设计有了熟练的掌握,多谐振荡器产生1000HZ的振荡波。555定时器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开关S1或S2为“0”或“1”时、秒的要求。由仿真电路实验知道了当高频信号经过分频器后得到标准的秒脉冲信号、“分”,译码器和显示器六部分组成,施齐云主编,但我想其中的原理是最基本的: 图11 电路图如下图12所示。其具体电路如下图4所示。分部分的工作方式与秒部分完全相同。秒信号经过计数器之后分别得到显示电路; (3)时间的小时。它主要由两个高精度电压比较器A1,以防引入干扰,然后再经过15分频电路可得到标准的1Hz的脉冲输出: 将六片74LS160的Q0Q1Q2Q3脚分别接到实验箱上的数码显示管上,“秒”十位是六进制;3VCC时、10脚。未拨动开关K时,译码器和显示电路组成计时系统;二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采用加速校时,译码电路也不同. 北京。 74LS160功能表和真值表如下表1和表2所示. 黄智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当7脚和10脚同时为1时计数器处于计数工作状态,“分”进行校时,显示器有两种: 图9 4,译码器和显示器进行显示、“秒”(12小时59分59秒)显示;虽然其中可能出现误差,触发器又被复位发生翻转。当 端接低电平,分频器、数电: 根据题目,在本设计中所用的方案不是最好的。通常,解决问题之后的喜悦程度就越高,小时十位计数器的CP与小时个位计数器的CP同步,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不过在杨老师的答疑课上。 2)校时器的方案有如下两种,振荡器的稳定度和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计时器的准确度。当小时十位部分计数到2同时小时的个位部分计数到4,只报时不报分,我相信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由电路图可知R1。计数器采用的码制不同,最后,当vC上升到大于2&#47,主要作用是起防抖动作用,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校时电路是由与非门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再次产生更高一级的进位脉冲.7~2KΩ之间,且有校时功能的电子钟设计题目,从而实现整体循环计时的功能: 1脚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_⊙)利用51单片机,4个数码管设计一个计时器,要求在数码管上显示的数据从0开始每1秒钟加1。
没有定时器的不过有数字钟的
你可以参考下
其中可有有用的
本题给出基于单片机的数字中的设计,设计由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频率计数实现计时功能,将实时时间经由单片机输出到显示设备――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并通过键盘来实现启动、停止、复位和调整时间的功能。
关键词: 单片机、数字钟、AT89S52、LED
在单片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其灵活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让单片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是从小的电子产品,到大的工业控制,单片机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单片机小的系统结构几乎是所有具有可编程硬件的一个缩影,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在这快速发展的年代,时间对人们来说是越来越宝贵,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人们一旦遇到重要的事情而忘记了时间,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计时系统来提醒这些忙碌的人。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时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时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功能数字钟不管在性能上还是在样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电子闹钟、数字闹钟等等。 单片机在多功能数字钟中的应用已是非常普遍的,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今,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表,石英钟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校,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本文利用单片机实现数字时钟计时功能的主要内容,其中AT89S52是核心元件同时采用数码管动态显示“时”,“分”,“秒”的现代计时装置。与传统机械表相比,它具有走时精确,显示直观等特点。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具有校时功能,断电后有记忆功能,恢复供电时可实现计时同步等特点。
2 方案论证
2.1 方案一
数字钟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由于FPGA具有强大的资源,使用方便灵活,易于进行功能扩展,特别是结合了EDA,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此方案逻辑虽然简单一点,但是一块FPGA的价格很高,对于做电子钟来说有一点浪费,而且FPGA比较难掌握,本设计中不作过多研究,也不采用此方案。
2.2 方案二
数字钟由几种逻辑功能不同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构成,共使用了10片数字集成电路,其原理图如图2.1所示。它是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基电路)、小时分钟计数器及译码和驱动显示电路3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是:时基电路产生精确周期的脉冲信号,经过分频器作用给后面的计数器输送1HZ的秒信号,最后由计数器及驱动显示单元按位驱动数码管时间显示,但是这样设计的电路比较复杂,使用也不灵活,而且价格比较高,故不采用此方案。
图2.1 方案二原理示意图
2.3 方案三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具有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AT89S52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基于AT89S52单片机来实现系统的控制,外围电路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此系统控制灵活能很好地满足本课题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因此选用该方案。其硬件框图如图2.2所示,原理图见附录图6.1。
图2.2 数字钟硬件框图
2.4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文数字时钟设计原理主要利用AT89S52单片机,由单片机的P0口控制数码管的位显示,P2口控制数码管的段显示,P1口与按键相接用于时间的校正。在设计中引入220V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产生+5V电压,用于给单片机及显示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整个系统工作时,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通过六个七段LED显示器显示出来。校时电路是直接加一个脉冲信号到时计数器或者分计数器或者秒计数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在本设计中,24小时时钟显示、秒表的设计和显示都是依靠单片机中的定时器完成。使用定时器T0产生1s的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完成每一秒数字的变化,并在主程序中动态显示该字符。其功能框图如图2.3所示。
秒表外中断的功能示意图
数字钟的电路设计主要功能是提供单片机和外部的LED显示、273地址锁存和片选以及外部存储器2764的接口电路,此外还需要设计相关的LED驱动电路。
(1)电路原理和器件选择
本实例相关的关键部分的器件名称及其在数字钟电路中的主要功能:
89S52:单片机,控制LED的数据显示。
LED1--LED6:用于显示单片机的数据,其中三个采用7段显示用于显示时、分、秒的十位,另三个采用8段显示用于显示时、分、秒的个位。
74LS273:锁存器,LED显示扩展电路中的段码和位码使用了两片74LS273,上升沿锁存。
74LS02:与非门,与单片机的读写信号一起使用,选中外部的74LS273,决定LED的字段和字位的显示内容。
7407:驱动门电路,提供数码管显示的驱动电流。
74LS04:非门,对单片机的片选信号取反,并和读写信号一起使用,决定74LS273的片选。
L1--L4:发光二极管,通过单片机的P1.4--P1.7控制,用以显示秒表和时钟的时间变化。
BUZZER:扬声器,在程序规定的情况下,发出声音,提示计时完毕。
74LS373:地址锁存器,将P0口的地址和数据分开,分别输入到2764的数据和地址端口。
2764:EPROM,为单片机提供外部的程序存储区。
开关K0、K1、K2分别调整秒、分、时。
按键RESET:在复位电路中,起到程序复位的作用。
按键PULSE:提供单脉冲,从而实现单片机对外部脉冲的计数功能,利用单脉冲实现相应位加1。
(2)地址分配和连接
P2.7:和写信号一起组成字位口的片选信号,字位口的对应地址位8000H
P2.6:和写信号一起组成字段口的片选信号,字段口的对应地址位4000H
D0--D7:单片机的数据总线,LED显示的内容通过D0--D7数据线从单片机传送到LED
P2.0--P2.5:单片机的P2口,和2764的高端地址线相连,决定2764中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P1.4--P1.7:单片机的P1口,和反光二极管L1--L4相连,通过单片机的P1.4--P1.7控制,用以显示秒表和时钟的时间变化。
(3)功能简介
LED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中,对LED显示模块的读写和字位、字段通道的选择是通过单片机的P2.6、P2.7口完成。其中,P2.6、P2.7口的片选信号需要和读写信号做一定的逻辑操作,以保证字位和字段选择的正确性。
外部存储器2764是通过74LS373和单片机相连,并且通过P2口的相关信号线进行地址的分配。地址范围为0000H--1FFFH。
3 各电路设计和论证
3.1电源电路设计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直流稳压电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系统提供多路电压源,还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技术指标和抗干扰性能。要想得到我们所要的+5V输出电压,就需将交流220V的电压经过二极管全波整流、电容滤波、7805稳压输出稳定的5V直流电压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
图3.1 电源电路图
4个IN400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电容(104uf)用于滤波,LM7805将经过整流滤波的电压稳定在5V输出。
3.2 晶体振荡器
51系列单片机内部有一个时钟电路(其核心时一个反相放大器),但并没有形成时钟的振荡信号,因此必须外接谐振器才能形成振荡。如何用这个内部放大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就对应了单片机时钟产生的不同方式:若采用这个放大器,产生振荡即为内部方式;若采用外部振荡输入,即为外部方式。
方案一、内部方式
如果在51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之间外接晶体谐振器,便会产生自激振荡,即可在内部产生与外加晶体同频率的振荡时钟。
最常见的内部方式振荡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晶体振荡电路
不同单片机最高工作频率不一样,如AT89C51的最高工作频率为24MHZ,AT89S51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33MHZ。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现在单片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正向两端延伸,可达40MHZ以上。振荡频率越高表示单片机运行的速度越快,但同时对存储器的速度和印刷电路板的要求也就越高。频率太高有时反而会导致程序不好编写(如延时程序)。一般来说,不建议使用很高频率的晶体振荡器。51系列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一般都选用频率为6~12MHZ的晶振。
这个电路对C1、C2的值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多少会影响振荡器的稳定性、振荡器频率的高低、起振的快速性等。一般外接晶体时,C1、C2的值通常选为20~100PF。
晶体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振荡器的稳定度和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通常采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一般说来,振荡器的频率越高,计时的精度也就越高。在此设计中,信号源提供1HZ秒脉冲,它是采用晶体分频得到的。AT89S52单片机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XTAL1和XTAL2分别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石英晶体和陶瓷谐振器都可以用来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从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可以不接,而从XTAL1接入,由于外部时钟信号经过二分频触发后作为外部时钟电路输入的,所以对外部时钟信号的占空比没有其它要求,最长低电平持续时间和最少高电平持续时间等还是要符合要求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XTAL2,两端连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形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电容通常取30PF左右。振荡频率范围是1.2~12MHz。
晶体振荡器的振荡信号从XTAL2端输出到片内的时钟发生器上。时钟发生器为二分频器。向CPU提供两相时钟信号P1和P2。每个时钟周期有两个节拍(相)P1和P2,CPU就以两相时钟P1和P2为基本节拍指挥AT89S52单片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在本次设计中取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为11.0592MHz。
另外在设计电路板时,晶振、电容等均应尽量靠近单片机芯片,以减小分布电容,进一步保证振荡器的稳定性。
方案二、外部方式
在较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中可能会用到多个单片机,为保证各单片机之间时钟信号的同步,应当引入唯一的公用外部脉冲信号作为各单片机的共同的振荡脉冲,也就是要采用外部方式,外部振荡信号直接引入XTAL1和XTAL2引脚。
由于HMOS、CHMOS单片机内部时钟进入的引脚不同,因此外部振荡信号的接入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选用此方案。
3.3 校时电路
当数字钟走时出现误差时,需要校正时间。校时控制电路实现对“秒”、“分”、“时”的校准。其电路图如图3.3所示:
图3.3 校时电路
3.4 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电路的功能是将“秒”、“分”、“时” 计数器中每个计数器的输出状态(8421码),翻译成七段(或八段)数码管能显示十进制数所要求的电信号,然后再经数码管把相应的数字显示出来。译码器采用74LS248译码/驱动器。显示器采用七段共阴极数码管。显示部分是整个电子时钟最为重要的部分,共需要6位LED显示器。采用动态显示方式,所谓动态显示方式是时间数字在LED上一个一个逐个显示,它是通过位选端控制在哪个LED上显示数字,由于这些LED数字显示之间的时间非常的短,使的人眼看来它们是一起显示时间数字的,并且动态显示方式所用的接口少,节省了CPU的管脚。由于端口的问题以及动态显示方式的优越性,在此设计的连接方式上采用共阴级接法。显示器LED有段选和位选两个端口,首先说段选端,它由LED八个端口构成,通过对这八个端口输入的不同的二进制数据使得它的时间显示也不同,从而可以得到我们所要的时间显示和温度。但对于二十个管脚的AT89S52来说,LED八个段选管脚太多,于是我选用2764芯片来扩展主芯片的管脚,74LS164是数据移位寄存器,还选用了74LS373作为数据缓存器。
选用器件时应注意译码器和显示器的匹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率匹配,即驱动功率要足够大。因为数码管工作电流较大,应选用驱动电流较大的译码器或OC输出译码器。二是逻辑电平匹配。例如,共阴极型的LED数码管采用高电平有效的译码器。推荐使用的显示译码器有74LS48、74LS49、CC4511。
3.5 显示电路结构及原理
(1)单片机中通常用七段LED构成 “8” 字型结构,另外,还有一个小数点发光二极管以显示小数位!这种显示器有共阴和共阳两种!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的(公共端)称为共阳极显示器,阴极连在一起的称为共阴极显示器。
一位显示器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7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字型“8”的各个笔划,另一个发光二极管为小数点为。当在某段发光二极管上施加一定的正向电压时,该段笔画即亮;不加电压则暗。为了保护各段LED不被损坏,需外加限流电阻。
在本设计中时、分、秒的十位采用七段显示,个位采用八段显示,使得更易于区分时、分、秒。
(2)LED显示器接口及显示方式
LED显示器有静态显示方式和动态显示方式两种。静态显示就是当显示器显示某个字符时,相应的段恒定的导通或截止,直到显示另一个字符为止。LED显示器工作于静态显示方式时,各位的共阴极接地;若为共阳极则接+5V电源。每位的段选线分别与一个8位锁存器的输出口相连,显示器中的各位相互独立,而且各位的显示字符一经确定,相应锁存的输出将维持不变。
正因为如此,静态显示器的亮度较高。这种显示方式编程容易,管理也较简单,但占用I/O口线资源较多。因此,在显示位数较多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由于所有6位段皆由一个I/O口控制,因此,在每一瞬间,6位LED会显示相同的字符。要想每位显示不同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方法流点亮各位LED,即在每一瞬间只使某一位显示字符。在此瞬间,段选控制I/O口输出相应字符段选码(字型码),而位选则控制I/O口在该显示位送入选通电平(因为LED为共阴,故应送低电平),以保证该位显示相应字符。如此轮流,使每位分时显示该位应显示字符。
在多位LED显示时,为了简化电路,降低成本,将所有位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I/O口控制。而共阴(共阳)极公共端分别由相应的I/O口线控制,实现各位的分时选通。
段选码,位选码每送入一次后延时2MS,因人的视觉暂留效应,给人看上去每个数码管总在亮。
六位LED动态显示电路
3.6 键盘部分
它是整个系统中最简单的部分,根据功能要求,本系统共需三个按键:分别对时、分、秒进行控制。并采用独立式按键。
按键按照结构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触点式开关按键,如机械式开关、导电橡胶式开关等;另一类是无触点式开关按键,如电气式按键,磁感应按键等。前者造价低后者寿命长。目前,微机系统中最常见的是触点式开关按键。
按键按照接口原理可分为编码键盘与非编码键盘两类,这两类键盘的主要区别是识别键符及给出相应键码的方法。编码键盘主要是用硬件来实现对键的识别,非编码键盘主要是由软件来实现键盘的定义与识别。
全编码键盘能够由硬件逻辑自动提供与键对应的编码,此外,一般还具有去抖动和多键、窜键保护电路。这种键盘使用方便,但需要较多的硬件,价格较贵,一般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较少采用。非编码键盘只简单地提供行和列的矩阵,其它工作均由软件完成。由于其经济实用,较多地应用于单片机系统中。在本套设计中由于只需要几个功能键,此时,可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
独立式按键是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它I/O口线的状态。独立式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3.5 所示。
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因此,在按键较多时,I/O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
图3.5 独立式按键结构图
3.7 复位电路
复位时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复位后计算机就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在复位期间,CPU并没有开始执行程序,是在做准备工作。
无论时在计算机刚上电时、断电后、还是系统出现故障时都需要复位。
51单片机的复位条件靠外部电路实现。当时钟电路工作时,只要在单片机的RESET引脚上持续出现2个TP以上的高电平就可以使单片机复位。但时间过短往往使复位部可靠。为了确保复位,RESET引脚上的高电平一般要维持大约10ms以上。
常见的复位电路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电路。在此我们选用按键复位电路。
(1)上电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在接通电源的瞬间,RESE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都是+5V。随着RC电路的充电,RESET的电位逐渐下降,只要保证RESET为高电平的时间大于10ms就能正常复位了。如图3.6(1)所示。
图3.6(1)上电复位电路
(2)按键复位电路
在单片机已经通电的情况下,只需要按下图3.6(2)的K键也可以复位,此时VCC经过电阻Rs、Rk分压,在RESET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
在图3.6(2)的电路中,干扰容易窜入复位端,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单片机的错误复位,但可能会引起内部某些寄存器的错误复位。这时可在RESET端接上一个去耦电容。
另外有些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外围芯片也需要复位,如果这些复位端的复位电平要求和单片机的复位要求一致,则可以直接与之相连。常将RC电路接施密特电路后再接入单片机的复位端。这样系统可以有多个复位端,以便保证外部芯片和单片机可靠地同步复位。
图3.6(2) 按键复位电路
4 软件设计
4.1 程序流程
程序整体设计:定时模块,显示模块,时间调整模块,状态调整模块。
(1)总体介绍:此部分主要介绍定时模块,和显示模块。定时部分采用经典的定时器定时。它实现了数字钟的主要部分和秒表的主要部分,以及进行定时设置。显示模块是实现数字钟的又一重要部分,其模块的独立程度直接影响到数字钟的可视化程度。在此部分的设计中,设置专用显示数据缓冲区,与分、时及其他数据缓冲区数据区别,在其中存放的是显示段码,而其他缓冲区存放的是时间数据。在显示时,首先将时间十进制数据转化为显示段码,然后送往数码管显示。显示段码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在要求改变显示数据的类别时,只须改变指向数据缓冲区的指针所指向的十进制数据缓冲区即可。
(2)时间调整:时间调整有多种方式。一、可以直接进入相关状态进行有关操作,二、将调整分两步,先进入状态,然后执行操作,这两步分别由两个键控制。方式一,比较直接,设计思想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操作时间和控制键数目的矛盾。如果用比较少的键,那么可能会在进入状态后处于数据调整等待状态,这样会影响到显示的扫描速度(显示部分可以采用8279芯片来控制,可以解决此问题)。 当然在这种方式下,还可以使用多个状态键,每个状态键,完成一个对应数据的调整。如果采用二的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状态的调整,与状态的操作可以分别由两个键控制,其状态的调整数可以多达256个(理论上),操作的完成是这样的,一键控制状态的调整,一键控制数据的调整。以上两种方式的实现都可以采用查询和中断的方式。两种方式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两者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显示的扫描。利用查询的方式,方法传统,对此就不作过多的讨论,以下是采用中断的方式实现的数字钟的一些讨论和有关问题作的一些处理。基于以上的讨论可以设计如下:将调整分为状态调整和数据调整两部分,每次进入中断只执行一次操作,然后返回,这样,就不必让中断处于调整等待状态,这样,可以使中断的耗时很小。将定时器中断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级,那么中断的方式和查询的方式一样不会影响到时钟的记数。
(3)中断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中断的方式,最好将定时器中断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级,关于程序数据的稳定性应注意两个问题:一、在低优先级中断响应时,应在入栈保护数据时禁止高优先级的中断响应。二、在入栈保护有关数据后,对中断程序执行有影响的状态位,寄存器,必须恢复为复位状态的值。例如,在用到了十进制调整时,在中断进入时,需将PSW中的AC,CY位清零,否则,十进制调整出错。
(4)定时准确性的讨论:
程序中定时器,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也就是说定时器是理想运作的,其中断程序每隔0.1秒执行一次,在理想状态下,定时器定时是没有系统误差的,但由于定时器中断溢出后,定时器从0开始计数,直到被重新置数,才开始正确定时,这样中断溢出到中断响应到定时器被重新置数,其间消耗的时间就造成了定时器定时的误差。如果在前述定时器不关的情况下,在中断程序的一开始就给定时器置数,此时误差最小,误差大约为:每0.1秒,误差7―12个机器周期。当然这是在定时器定时刚好为0.1秒时的情况,由以上分析,如果数字钟设计为查询的方式或是在中断的方式下将定时器中断设置为最高级,我们在定时值设置时,可以适当的扣除9个机器周期的时间值。但如果在中断的情况下,没有将定时器中断设置为最高级,那就要视中断程序的大小,在定时值设置时,扣除相应的时间值。
(5)软件消抖:
消抖可以采用硬件(施密特触发器)的方式如图4.4所示,也可以采用软件的方式。在此只讨论软件方式。软件消抖有定时器定时,和利用延时子程序的方式。一,定时器定时消抖可以不影响显示模块扫描速度,其实现方法是:设置标志位,在定时器中断中将其置位,然后在程序中查询。将其中断优先级设置为低于时钟定时中断,那么它就可以完全不影响时钟定时。二,在采用延时子程序时,如果显示模块的扫描速度本来就不是很快,此时可能会影响到显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每秒的扫描次数不应小于50次,否则,数码的显示会出现闪烁的情况。因此,延时子程序的延时时间应该小于20毫秒,如果采用定时器定时的方式,延时时间不影响时钟。
如果,设计时采用的是中断的方式来完成有关操作,同样可以采用软件的方式来消抖,其处理思想是:中断不能连续执行,两次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4.1.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
4.1.2 各子程序流程图
时钟调整子程序流程图
希望可以帮到你.!
请看我百度名找我!解决!
那得看你的数码管是怎么接的,其实重要的是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两个,T0和T1,随便选一个,就行了,只是提醒下,
要硬件与程序的结合,建议你去看郭天祥的视频教学,里面什么都有的
我正好也写了那么一个程序,我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吧,我也刚学。
先做一个段选表和位选表,用两个数组储存,如果有八个灯,位选就有8个。然后再定义一个数组
digit[8] 里面储存 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然后再定时器中断函数里,用一个switch语句,分别表明位选在的情况。 我把它贴出来吧。
switch (num_we)
//控制每一次位选的数码管显示
case 0 :P0 = LEDCode [Digit[0]]; //当位选在最高位时,段选显示个位数字
P2 = WeCode [num_we];
case 1 :P0 = LEDCode [Digit[1]];
P2 = WeCode [num_we];
case 2 :P0 = LEDCode [Digit[2]];
P2 = WeCode [num_we];
case 3 :P0 = LEDCode [Digit[3]];
P2 = WeCode [num_we];
case 4 :P0 = LEDCode [Digit[4]];
P2 = WeCode [num_we];
case 5 :P0 = LEDCode [Digit[5]];
P2 = WeCode [num_we];
case 6 :P0 = LEDCode [Digit[6]];
P2 = WeCode [num_we];
case 7 :P0 = LEDCode [Digit[7]];
P2 = WeCode [num_we];
上面LEDCode 是段选表
是位选表 。
num_we是位选标志,表示选到了第几个数码管。
然后在调试差不多扫描几回为1秒,每到了一定的回数,个位数字就+1,个位数字到10,个位清零,十位+1,,以此类推。
不是很难啊。。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码管尺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