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学府卡的账号密码啊,发我邮箱。万分感谢 日语

为什么 2010 年来很多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已经拿到绿卡了却又纷纷回中国发展?
按票数排序
135 个回答
最后更新一次,两篇反驳我的答案我都给了“感谢”,但我没兴趣做出太多回应,此篇我本人彻底“停更”,。。。。摘取一点专栏权作回应(凡是评论里出现的,或者回答中出现的,我都做了一些说明,有些情绪,甚入,可自行判断)。知我罪我者,一任诸君。。至于说某人扣我帽子,说我”专门传播负能量“,我个人不发表意见,你们喜欢扣帽子就随便吧。。。PS,本题目不是“联合比惨大会”,这个审题不难吧??(原文起)首先,谢谢邀请。(更新提示,所有的更新都放在了第二部分)这个问题,在其他国家我不知,但是在北美,尤其是MITBBS上几乎成了月经问题。mitbbs上随处可以摘录很多无比感伤的句子,即使是被称为北美wsn的理工科或者基础学科人士,其过于理性的文字里面都透露出几许伤痕文学的影子。无数回国徘徊街头的当年美利坚追梦者,除了感慨共和国变化以外,都在痛惜所谓“失去的十年”。动用某位知乎上某位大神的句子加以改变:“天堂在上,美国在这,祖国何向?但指在根。”好了,煽情到此结束。我个人不是一个文艺青年,即使文艺起来,文字中冷嘲热讽也是居多。所以我个人原因死理性派一点,分类梳理一下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分三部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回流现象,甚至是某些入籍人士如今疯狂地挤回中国无非就这么几点原因:第一,越来越客观认识到美国不是天堂。美国本来就不是天堂,这不是中国新千年快速发展后地事情,实际上在90年代末互联网时代,当时newgrounp也好还是后来海归网也好(当时mitbbs的创始人王,李二位还在mit和wapi读书),实际上90年代末,整体海外华人对于北美地区的评价变得越来越负面。90年代末是美国所谓“中产阶级崩溃“的年代,经济增长点地匮乏,以及90年代各国的移民潮,让美国当时的最大的社会负担都压在了中产阶级身上,极高的直接税率,以及产业发展的贫乏,让所有人越来越意识到当初脑子发热来追寻的美国梦成了一个笑话。在这个年代就已经出现大量的海外人士归国了,这一批人也是最具有”赌徒“心态的人,他们愿意在一片还未建成的热土上投资自己的一切,而不是把困死在美国这个鬼地方,其勇气和气魄丝毫不亚于当年漂北京,闯深圳的第一代企业家们。而到现在这个年代,”中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被更重的负担捆绑,很多地方,比如纽约,税负甚至高达百分之三十,10年一个童鞋去wall street当freshman(做analysis)大概也就10w块左右地收入,但是连曼哈顿都不敢住而只敢住jersycity,而即使是这样,也完全存不下钱来,要知道10w块钱在纽约这个”全国贫困市“是绝对超越中位数地收入。所以作为中产率最高地华裔及华人群体,这个10几年地美国把他们的美国梦直接变成一个笑话。第二,留学生群体结构地变化。以前我国的状况是精英出国,能出国念个书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而现在说实话只要家里有接近中等收入的水平,完全就可以承担这个费用,而且出国念书的各类考试相对于高考来说,相当得弱智。所以留学是一个很普遍得选择,尤其是不想高考的话,故而中国留学生在美的整体竞争力自然也不是当年那么让人闻风丧胆。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了以后,每年得留学生人数简直跟流水线一样,连德州乡下学校都可以组织上万人的中国学生会。那么在产业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少,且华人学生供应源源不绝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或出于自己选择,或出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回流。美国根本提供不了一分像样子的安身立命的机会,当然肯定要回流。第三,美国已经提供不了相对优越的条件,反而是更差的条件,以及更严苛的门槛。这年头你到上海找差头,如果差头认为你看起来很土,就会直接问你”北美回来的?“。以前硅谷10w+分红的收入给一个高级工程师是听起来还不错的收入,但是现在这个bay area的房价动不动就上百万的房价,而且房屋档次还非常烂的情况下,10年后的今天10w美刀的收入显得无比的吊丝。同在s大学计算机的学长们也好,mitbbs上做开发的前辈也好,直接了当地说”硅谷现在已经不是全球科技业的理想之地,而是把一堆一堆的清北学生送进绞肉机的坑。”硅谷的geek们说到底当年在出国前都有一些理想主义。都带着要改变世界,要创造科技之不可能,等等理想主义来到美国硅谷这么个大农村勤勤恳恳地搞开发,结果白了少年头,除了十来万到几十万美刀的收入(不少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一个烂房子,一部烂车,除了这些之外一无所有。谁的美国梦都会粉身碎骨的。(这一段关于华人在各行业的一些忧虑和现状,我明天再来补充一下)。第四,就是对于国内发展的幻想,以及北美汉子的现状(大拿除外),激励了下一代海外华人。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进入了黄金年代,那个年代留在国内的或者回国的人士往往都成了第一代企业家或者第二代企业家,这让在美华人的回国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就是一个一个的中国财富梦啊,中国即使到现在也是最具性价比的赚钱地方。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激励在美华人回国发展的欲望,而是一种幻想了。在mitbbs上,在美华人最常感叹的就是“老子当年要是早点回国,一定早就xxx”,“现在要是有个机会,老子马上回国。”之类的,所谓的“失去的黄金十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种说法和“老子要是知道房价要涨,一定多囤几套”这种逻辑基本上一回事。2000年代左右的海外华人,是最惨的海外华人,因为他们的在美生涯相对艰苦,而且还正好错过中国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和身边的同学,混北美的反而成了混得最差的了,国内同学无论从财富上还是地位上,把北美汉子们的美国梦击得粉碎,这个落差是非常可怕的,一边是发达的国内友人们,一边是挣扎在中产线北美汉子,谁都会抓狂的!所以这种“回国发财“或者”回国忽悠“的想法成了这代华人遗传给下代华人的意志,现在诸如我们这代海外华人,有一个潜意识的幻想,就是回国满地是金子,回去当忽悠都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中国虽然现在也很有机会,但是创业潮已过,民营资本的超级发展期已过,社会已经有阶级状况产生,海外华人盲目往回赶,反而成了弱势群体。而且这个年头,海外文凭和海外背景越来越不值钱,这贬值速度和失水的豆腐一样。以前海外文凭几乎成了hr认定人才的一个标准,现在除非你的学校非常拿得出手,经历非常拿得出手,否则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还不如国内教育出身的孩子,在90年代,中国企业急需扩张海外,一个海外生活背景都可以忽悠不少人了,现在的hr早就学聪明了,都知道你的海外经历实质没多少价值,国内经历又是空白。所以现状,大家的境地是进退两难的,无论是海归还是归国留学生。很多领域已经极端到非”hsympcbcal“等等这些所大学以外其他的都是扯的地步,清北文凭现在变得无比值钱(相对以前)。在学术领域,更是如此,以前在争取终生教职不成,也就是双t的情况下,只要愿意回国,只要经历还ok,学校也不错,绝对有国内一流大学的人要你。现在除非是大拿(主要是经历),其他的你就靠边玩吧,现在去普通的211大学谋求一份低微的教职,人家也未必理你。当然我觉得这些对于国内就业价值观来说是好事。第五,就是对于祖国的爱。不要觉得这个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中国的寻根意识是很强的,中国对外从古到今都非常包容,但是中国人完全融入异文化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因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无比的强大,所以很多人只拿绿卡而不拿国籍的愿意,很多都是出于这种心理洁癖。很多人不是融不进主流文化,而是时时刻刻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天主教文化根基的国家很多,但是大中华只有一个!第六,很多人不是拿了绿卡归国,而是为了归国顺手拿张绿卡,这其实有点误解。也就是所谓给自己寻一条退路,虽然这条退路基本上纯属心理安慰。很多人觉得把美国那边敲定下来,作为一个大后方,然后在国内奋斗可以相对安心一点。其次,很多海外华人都在做”中美之间“的生意,尤其是以安普若大叔等等wall st出身的华人大拿,在中美之间的投资领域非常活跃,所以一张绿卡只是为了便利而已,他们也确实主要在国内发展。第二部分。本来我说第二部分我们聊一些政治不是那么正确的话题,结果貌似评论里很多人觉得我“有意”,”主观“地去”黑美国“,其实我必须说,黑美国对于我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人发我钱来当喉舌。本题是要说明为什么华人放弃既定选择而回国,这个问题本身对于美国来说就是负面向的论述,我写这些东西并不是说美国一文不值。我个人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单纯客观来说,就民生方面,美国是相对于国内或许好一些,不过也只是”或许“和”好一些“而已。本来第一部分把整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分析透了,但是由于我第一部分的某些描述让某些人觉得自己心中的美国被颠覆了,且我认为第二部分对于第一部分有一些补充性意义,所以我也加到这片回答之中来。一,为什么北美华人对于所在国(主要是美国)的负面倾向要高于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其实直接就是”海归”心态的高度概括。其实很简单,首先,北美华人的集中爆发期正好是新千年过后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爆发期,更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时代。而相反美国是陷入了竞争力的疲软期,这个年代的中产阶级压力在无限增大,自然滋生负面情绪。其次,就是在新千年过后,出现的最多的言论消费品就是“中美话题”。所谓中美话题一般两种路数:其一,就是把中国的东西打包(夹带私货)之后卖到美国去,比如虎妈;还有就是把美国的东西打包到中国来,比如无数宣扬美国先进理念,甚至有点过于美化的各种产品。其二,就是关于公共政治言论了,某些人过于美化美国,某些人又过于妖魔化美国。以上两种类型的“中美话题”作为大剂量的公共言论消费品出现在国内各种时政话题之中,甚至极端到逢中国问题必提美国的尴尬境地,这让大部分海外华人产生了反感。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留日的华人,大部分是寻求一种积极稳定,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他们真正比较纠结的东西在于“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日本”。。而事实上日本虽然不是容纳梦想和开创者的地方,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收入阶层要稳定的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甚至有几十岁=几十万的说法在里面,即使首都圈和阪神圈的消费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种稳定的生活态度。故而留日的回流比例远远不如北美那么夸张。而留欧洲的华人,实际上除了欧洲的福利结构以外,更多的还有一份欧洲多元地理文化的一份艺文情节,还有自由主义的教养。所以实际上留欧华人就算未必对所在国有多少好感,但是这种情节催生下的心态是比较安适的。但是留北美的华人却远不是这么一个情况,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些清北科毕业的第一代留学前辈们,他们都是真正抱有理想主义情节,甚至被理想主义洗脑的那一批,对于美国的生活经历是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美国远没有其他国家的福利和稳定程度,所以“美国梦”几乎成了奋斗的唯一理由。这种传统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故而当“美国梦”破灭,自己挣扎在中产线上,自然是负面情绪滋生。还有就是留学和移民在新世纪以来过热的问题,当初很多人并没有对于所移民的国家有什么多深的认识,单纯不明觉厉地就过来了。移民这回事情,我个人并不阻拦,个人的机会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是因为美帝这个名头被忽悠过来,我就有点“呵呵”了。故而这一群人之中,后悔的也相当多。二,关于大部分中产华人的现状。这个其实我在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里面有提到过,但是不少人显然不相信。我个人主要在纽约,bay area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个人在palo alto生活过一段时间,主要是读书,还是了解一些情况的。硅谷:一般来说,诸如我们学校,东边的哈佛,mit;以及伯克利,cmu等等计算机方面相对牛一点的学校,一般在硅谷能够顺利就业的话,起薪大概在8w-9w左右,有经验以后,诸如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这类的开发岗位,大约刚好10w的收入,无分红纯开发的话,做到高工大概10w出头(一般在12w),加分红15w不到,做到技术骨干,比如说某一块长期项目的负责人,大概纯薪水13w不到,不过红利这块一般会有不错的收入,但是看公司的利好情况,一般20w不到。至于转管理当总监或者工程总裁,这已经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了,大拿级别的人物了。技术总监和工程总裁,设计总监等等(有时候工程职位和行政职位是双轨制,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一般来说纯薪水13w-16w左右,分红这一块公司之间差得太远,比较意义不大。但是整个bay area得消费情况呢?一般大bay area地区的均值收入在92,299 左右,但是房价呢,中位数成交价大概77w左右,打80w算。但是加州得直接消费税非常的高,地税也不便宜,所以税负比纽约更甚,敲掉你4成左右收入是必然的。。虽然加州的公立教育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你同样要选择好的学区,这样的话,基本上房子的成交价110w美刀向上数,但是问题在于110w美刀买的房子基本上就一保障房水平,除了是独栋,其他的,我还是比较呵呵的。wall st:花街一直被称为高收入地区,投资行业的金钱斗士太多,所以算平均确实很高,但是我个人就算一下一位华尔街freshman的收支情况吧。(以下只讨论曼哈顿的情况,皇后区,布鲁克林不予赘述)freshman一般10w收入左右(以做analysis为例)但是呢扣掉三分之一的税,在曼哈顿住时代广场附近很多的大套间condo3k-4k/month吃住用交通2k左右,基本上存不下来钱。如果我就算你是花街大拿,成家后40w收入(这个收入已经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很多了)。每月你还要面临着5k左右的房贷,2k左右的地税,1k-2k的物业费,还有子女的教育费用一个月1-2k(普通学校),每个月1w5左右的消费基本上是正常的。学术界这年头学界拿双t非常难,尤其是基础学科,诸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天才太多,竞争大,不缺人,名额少,即使终身教职收入也不高,8w已经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假如把地区设定在消费较低的dallas某feb高级经济学家自己开出的账单如下:房贷:1500, 房产税:600, 保险(房屋+汽车+医疗):600,幼儿园:1000, 吃饭加日常开销:1000,水电气:250,电话电视上网:200,车加汽油(假设2部车5万美元,开10年,如果豪华车更贵):500 总共:5650以上不算人和奢侈品,聚餐费,等等,只算了纯粹生存需要的开支。所以很明显,我在分析原因中阐述的,“美国已经提供不了更好的条件”这句话不是主观臆断。三,关于海外文凭的贬值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可讲的,留学生太多,当然贬值。而且以往的企业对于海外经历,以及海外培养的所谓“能力”非常重视,但是10来年实践下来,hr们慢慢意识到这两件事情真心“呵呵”。再加之,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对于国内认识的好几年空白实际上反而让留学归国人士陷入弱势群体。所以hr就只能赌博,赌你这位海外归国人士的学习能力超乎常人,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不乐观的。故而hr们在选择海外人才的时候,往往转向了用文凭来卡门槛,在某些极端的例子里面,除非你的学校是绝对的世界顶级名校,那么hr会眼前一亮,否则,他其实更愿意选择国内的985学生,清北文凭就更不说了。。所以按这种情况来看,实际上海外文凭是贬值的,当然以往对于海外教育,职场上本来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是坏事。
在人人上看到排名第一这篇答案之后,决定结束知乎潜水生涯。既然有人喜欢写满满负能量的答案,我就来一个些许正能量的,看看能不能驳倒acel rovsion同学。先上本人的教育及工作背景。06年进入美国一所CS专业顶尖的学府念undergrad,10年同校年master,11年末进入位于美国西北的一家IT巨头从事coding工作,俗称码农。基本上留学生的辛酸苦辣甜本人都有经历。我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有能力留在美国有一份不错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美帝远远好于天朝;没能力留下来的,不在讨论之列,实际上我不认为这部分被迫回国的人有一丝可能拿到绿卡,他们甚至不能称为海归,最多只能说“海学”了几年。至于真的海归(尤其是绿卡持有者),更多的是工作几年后某些个体作出的更优选择,与acel rovsion同学所介绍的美帝人民水生火热的状况根本扯不上边。先驳acel rovsion的答案。原答案第一部分,说实话大部分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价值,具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会在第二部分反驳,而其他的诸如对祖国的爱对国内外大环境的幻想乃至对美国梦的理解,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中不少地方我也赞同。至于那部分无法在美国体面的留下来而被迫回流的留学生(不好意思得罪了),上面已经讲过,他们不在讨论范围之列。原答案第二部分,原作者说” 没有这么多主观性在里面,只是单纯列举一些现状而已“, 那我也不带主观性单纯列举一些现状,看看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美帝。本人现在西北,曾在palo alto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加上硅谷是同行,相信我总结的美国西部科技企业员工的状况比原作者更靠谱。(声明一下本人属于特别普通的码农)收入:本人一年多前硕士毕业入西北一IT巨头,起薪(纯工资)100K,股票50K,签字费20K,bonus看表现最高有25%。由于没有州立税(好吧这是要暴露我大华盛顿州),纸面工资比加州低一些。税收方面federal tax + social security + medicare tax 一共大约28%。我所知道的当年同届去硅谷的同学们,同级别IT巨头,起薪110-130K,股票60-100K,签字费几W不等,税收方面确实比较高,全算完大约37%。不知道所谓硅谷码农起薪8-9W是哪一年的黄历?而高工10W出头更是让人笑掉大牙,我的一个学姐在硅谷某IT巨头做了4年现在已经起薪18W了,4年肯定还没做到高工。以上是收入现状,再来看看消费。华盛顿州(好吧其实是西雅图),本人之前与1室友合租两室一厅租金一共$1400/月,现在自己住大约$1100/月,按自己住的这个房租加上水电网等杂七杂八一年下来1.5W足够。吃喝玩乐一年2W=日均55刀不算太吊丝吧?纯工资(10W税后7.2W)+至少10%奖金(税后7K),减去这3.5W,还有4.4W。这4.4W是什么概念呢?我哥们去年末买2013款宝马328,新车高配下地正好4.4W(同档次奥迪A4奔驰C300略便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只要我愿意,纯工资第一年就能买到一辆宝马(实际上算上很可能更高的BONUS加上股票及签字费,上来就保时捷也不是梦哈哈)。这就是水生火热的美帝?敢问天朝应届毕业生要多久才能混到买宝马?第一年车子解决了,第三年可以考虑买房,就算没任何加薪,8.8W足够首付一个三室一厅100平米了。什么,非独栋大别墅不买?一普通码农26/7岁就想买大别墅,你怎么不说买游艇买飞机?事实上,大别墅也不是梦,西雅图地区100W的独栋也算不错了,攒个10年总有30W了吧?那30出头首付是不是就够了?敢问天朝码农要多久才能买房?进坟墓前能买的起别墅?硅谷,我几年前在palo alto实习过半年,房租$1500/月(你非要住到斯坦福校门口那当我没说),算下来一年2W也够了, 吃喝玩乐2 W,以起薪12W税后7.6W计算,那么也能省下来3.6W。加上硅谷相对高额的奖金和股票,第一年买宝马也没问题,保时捷也不是梦。房子嘛硅谷确实略贵,但是最多也不过就是西雅图的1.5倍左右,以硅谷的跳槽加薪机会,大约10年也能首付住上不错的独栋别墅。注意,以上分析为纯自力更生,不要家里一分钱。如果像天朝买房买车一样家里给首付,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每年周游世界一圈,或者存钱几年买个游艇,或者YY一下R8,或者养个啥都不会只负责漂亮的老婆。纽约嘛,说实话金融高富帅们的世界本码农不熟悉。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同学朋友在华尔街工作所以略知一些。不过现在美帝金融不景气,从业人员收入待遇上也慢慢显出差距了,纽约消费本就高,10W年薪奢侈一些月光也是合理的,这个我就不反驳了。一直码农码农的喊其实颇有歧义,众所周知,IT/科技公司其实并不都是程序员,实际上大规模的企业里面软件开发工程师只占不到20%的人数,也就是说coding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实际上从产品到服务,coding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而已。我等用于自嘲的码农这一称呼,实际上委屈了科技企业里相当大一部分高富帅和白富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IT科技公司的比例比工科学校的比例高多了,我组里的华人女性就不少,从Sales到PM到Tester都有。还有一个例子是附近一所普通大学的学统计的小姑娘刚刚拿到了隔壁组数据挖掘/数据库方面工作的offer。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招聘的华人比例最高的工作就是做数据挖掘/数据库。在IT企业干同样的活显然更靠近核心业务,也就等于更好的锻炼和更多的机会。这里本人忍不住插几句题外话,我个人认为科技创造给社会的价值远远超过金融,看看近十年中美冒出来的顶级富豪和引领时代的企业家,以IT信息科技行业为翘楚;看看中美德法印日俄巴,要不就是科技要不就是自然资源,仅有英国和前殖民地香港等畸形经济体是金融独大。美西IT科技公司的崛起是必然的,码农待遇超越华尔街高富帅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个人甚至认为这对美帝发展是有好处的,毕竟近些年美帝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基本靠科技产业支撑,如果科技产业垮了那美国就真的要衰落。相比西部,纽约这个浮夸的城市,能代表美国梦?现实是美国绝大部分地方都与纽约是两个世界,纽约的繁华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繁华的代价的的确确是中产阶级的噩梦,从这个角度看,无怪乎原作者用满满腹能量的视角看待美帝。再几句题外话,MITBBS真不见得是什么主流意见的地方,清北毕业生也不见得就是美国留学生的领袖。我个人看到的是,大量真材实料的美国本科/硕士留学生,并不逊于清北。考进清北一定比美本牛?只能说明清北的学生更适应天朝科举体制吧;别的不说,16/17岁考托福考SAT报顶尖美本,难度相当大,单单一个托福110+/SAT 2200+就能难倒很大一部分清北学生,更别说要找大牛推荐/平时成绩要优秀/最好有国际竞赛获奖等加分之处。MITBBS我个人只在搜GOOGLE/MS/FB面试题的时候逛过一阵,积极一面当然有,但不得不说总有部分发言带着一股酸臭WS之气,网络放大了很多人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很多人并不是过的不好,而是欲望太多不满足,既想要美帝的生活环境和稳定待遇,又想要天朝花花世界的精彩和暴富的可能。借一句评论里看到的话,有些人抱怨并不是因为在美国是中产,而是因为没能抓住机会成为天朝权贵。下面正式回答问题。我个人打算不久的将来回国,但并不因为在美帝被压迫的过不下去了,恰恰相反,是美帝太过安逸的生活让我恐惧,促使我必须离开这种消磨人意志而且来的轻而易举的小资产阶级享受。打字手酸了,下回更新。未完待续。
知乎能不能制止一下这种一级小号?我点了举报没什么反应:)最后说一下,我起初只想反驳一下看看能不能驳倒一楼,没想到被说成卖国,也罢也罢,网络社会嘛,无所谓,我只希望我在跟日本同学为钓鱼岛争的面红耳赤即将动手的时候你也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我在零下7度寒风瑟瑟为呼吁去白宫投票惩治Jimmy的时候你也能捐出一份爱心。我在高中的时候,电视报道大陆妈妈去香港抢奶粉,我看完就觉得很羞愧,觉得他们是蝗虫丢了大陆人的脸,大陆舆论一片哗然,指责大陆孕妇,我就跟爸爸说,“真是恶心”,我爸爸反问到:“这有什么奇怪的?给自己的孩子安全的奶粉,哪怕是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在我看来是最高尚的,错的不是他们”,对,房价高起,环境恶劣,假烟假奶,错的是美国,不该生产健康的东西,而我们就是那低贱的孕妇,end,别评论了,我关了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件道理:1.闷声发大财(本来想匿的,没想到匿不了了)-----------------------------------------------------------------------Finally------------------------------------------------------------(希望你们能对这个答案点赞,我不希望一个真实的美国码农生活被掩盖,更反感一些既得利益者开着奔驰宝马,住着湖滨别墅,举家移民美帝,对待同胞却是另一副嘴脸,阿三为什么团结?因为公司里抱团阿三不管同胞写过几天C++都特么往公司refer,华人为什么弱势?明明国内水深火热,官老爷们当然不在乎4,5W的房价,当然不在乎4,500的PM2.5,当然不在乎假牛奶,因为你们的孩子已经是美国籍了,老中就是贱,自相残杀惯了,在国内看不起河南人,国外看不起领救济的同胞,更有甚者装逼糊弄国内有志同胞追求更好的生活,作为一个小富即安的码农,硅谷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地方,觉得没有之一,美国这么惨,你麻痹滚啊?何苦天天想着办法帮你七大姑八大姨移民?我是本着良心跟你说,不信你就留在国内,这几天看了腾讯的《2306》,我不知道缴税3K个人收入能有多少,因为好奇国内的salary我托会计朋友算了一下,大概有2W朝上,当然,我不了解国内的薪资水平,我就想问知乎上的码农有多少2W收入的?抛开码农这种高收入群体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又有多少2W以上的?我不想抱怨这个社会越发变得“吃人”,不要跟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到了那个时候才后悔------------------------------------------------------------------------更新---------------------------------------------------------看到一楼的答案,是在看不下去了,一股MITBBS的WSN风气,未名这几年真是烂透了,要不是婆婆虐待儿媳,要不就是500W年薪回不回?再就是这个月跟老情人又炮了几次,屌丝整天YY,没点正事,希望大家多去一亩三分地,GTER,这样的年轻论坛看看真实的美国,至少还能有点正能量-----------------------------------吐槽完毕,开始反驳一楼那位同学----------------------------------------------------先转个贴(转载本答案一定要注明转自1A3P)
话说多数专业5年左右可以博士毕业。假设这次经济危机5年后已经过去,进入回升期,只要不是太菜,花点功夫找个工作会希望大增。这里说说打算暂时留美工作几年,攒攒经验的筒子们可以期望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形势不好,做做梦总是可以的吧 ,等形势好了,没准梦都来不及做,就得跑出去工作了 。一般博士毕业7-9万一年还是没太大问题的。硕士也5-7万吧。帖子里要讨论房子,所以是按照两口子算的,买车当然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美国这里说起房子 or house,指的是single family house,国内的独门独户独自一块地的别墅是也;国内的公寓式楼房,这里叫apartment。house贵,一般都是两口子买,apartment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买得起,但是很多单身的根本不买房,不想要负担。两个人15万左右的工资,全美很多专业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贵地方如北加NYC等工资更高生活也更贵,暂且不提。按最近几年收入税标准,税后放好养老金(401K)之后到手大约2/3的样子。一个月大几千刀到1万来刀的样子。如果不打算在美国长混的,估计401k不会放那么多,手头每个月还能再多出个1-2千刀。 说多也不多,但是咱们来看看这个钱可以怎么过日子:OK 咱们先看看坐骑:大家都知道美国这里买车比国内便宜,所以海龟带车回去的不少。咱们看看3万多刀可以开什么:(数据来源yahoo auto)1)轿车类,从大奔C300, Infinity G37, Audi A4 到Volvo S60,在国内好像也属于还不错的小车了,本人不fan这类车,照片就不上了,大家都知道它们长什么样。2)小跑类,大众有硬顶敞棚Eos Komfort PZEV,Chrysler Crossfire, Nissan 350Z, 便宜点的有Chevy 野马,或者勉强有“公路赛车”级别的本田S2000Nissan 350Z Eos Komfort PZEVChrysler Crossfire3)SUV类,从Hummer H3, 到大奔GLK350Hummer H3 大奔GLK350 4)Minivan,Chrysler Town&Country就还不错,实在不济还可以买日货,Odyssey or Sienna,一般带小娃带父母的家庭,总是免不了走上这条路。。。。照片就不上了,虽然好用但是没什么看头。假定3万2,头款20%, 利息2.9%(现在肯定可以拿到这个利息,说不定还更好)5年,这样每个月车贷款大概450刀左右。保险两车一年刀。其他维护汽油之类,因为是新车,只要你不开n万迈,一年几百刀足够了。所以吧,两人开俩还可以的车子,也要不了多少钱。房子:有的人喜欢少操心。一般城市一个月的房子可以说条件已经非常的好的,带一切amenity, 门卫、游泳池、健身房都有。哪怕在San Francisco, New York City,再加1000,就真的是住的豪华公寓了。房租听起来狠多,对不?有这个钱付房租还不如给自己build property,所以很多人,看了看昂贵的房租,还是选择了买房。年轻时候买的Starter home,很多人买在40-60万范围。咱看看这个价格在几个typical地区可以住什么房子。所谓的typical 地区,我在这里选取了如下几个地区,都是中国人经常住的地方。Dallas Texas, Acton Massachusetts, Raleigh North Carolina, Seattle, Washington。顺便加了个 Miami Florida,来点热带海边风光,等于说起国内的房子,把海南岛给你show一下。北加州和Manhattan 的百万刀买个古宅或者很小的apartment这里就不说了。价格挺没边际的,不太有可比性。br = bedroom,卧室ba = bathroom,浴室,包括洗浴的地方和厕所1/2 ba = half bathroom,只有厕所,没有洗浴。sqft -- square footage,平方尺(面积单位),为了方便转换,可以简单除以100,就是平方米,比如3000 sqft可以粗略的认为是300平方米。2楼有个例子,可以对照着回来再看一遍~~ 先看40来万的房子1. Dallas Texas: $425,000 1981, 4 br | 3.5 ba | 4,075 sqft 0.27 acres 2. Acton, MA: $468,000 1989
3 br | 2 ba | 1,766 sqft
0.92 acres 3. Raleigh, NC $439,900 2002 4 br | 2.5 ba | 3,500 sqft 0.22 acres 4. Seattle, WA $449,950 2009
5 br | 2.5 ba | 3,160 sqft 0.13 acres 4. Seattle, WA $449,950 2009
5 br | 2.5 ba | 3,160 sqft 0.13 acres 5. Miami FL $405,000 5 br | 4 ba | 6,178 sqft 再看60来万的1.
Dallas Texas: $650,000, 2001, 4 br | 4.5 ba | 4,386 sqft
0.21 acres 再看看买42万左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假定20%头款8万多刀,一般人工作2年3年就有了,不用特意省。实在不行,父母暂时帮一点,狠快也能还。80%贷款也就是33万6,假定5%利息贷款30年。把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一算,平均一个月花在房子上3000刀,跟租相比也差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区很多人买房子。再看看买42万左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假定20%头款8万多刀,一般人工作2年3年就有了,不用特意省。实在不行,父母暂时帮一点,狠快也能还。80%贷款也就是33万6,假定5%利息贷款30年。把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一算,平均一个月花在房子上3000刀,跟租相比也差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区很多人买房子。吃上面,除非是包括早饭都顿顿下馆子,冰箱里面除了冰,什么也没有,否则两口子一般1000多一个月可以吃的非常好了,很多grocery可以买绿色食品,经常的下馆子。事实上,会过日子的,1000多一家6口(2老人,两口子,2孩子)都够了,还吃的非常好。具体开销看个人了。这样,2新车,一个40来万的房子,加吃饭,一共5000多刀就可以搞定。剩余的可以自由支配。假定没有着急一下就生娃,两个年轻人可以到处旅游探索上几年再说,可以说,过的还是挺滋润的了。-----------------------------------------------------------最后---------------------------------------------------------------------------我这个答案主要是辟谣,知乎算不上什么高端社区,事实上质精源于量少,超过20W用户的在我看来都跟天涯虎扑差不多,懂得还是不懂的都混在一起,一楼的答案错漏百出在某专业论坛已经被扒的体无完肤了,最后来简短回答一下题主:一个人回不回是自己的事,我们都希望中国强大,但是作为学生自身,最好是出去看一看的,作为小富即安这种,我无条件投美国一票,大部分回国的都是想发大财而不是和一楼说的一样混不下去了这是湾区的房子,自己点开看看,,我没时间一个个search给你看,留不留美国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只是作为经历过这些的人说一下我的看法,你们要是死盯着北加州和曼哈顿上的千万豪宅,当我没说,我从心底是希望有理想的青年走读书移民这条路的,你们本就一无所有,年轻的时候应该去闯一下,去试试GRE,去试试申请出去,不要老了也弄个非法移民,打黑工黑去美国
杜克大学陈云泽:我们生在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尤其和以前父母辈的留学生来比:美国的生活不再是人间天堂,尤其作为一个成熟到快要自动化的经济体系,一夜暴富的机会基本无限趋近于零。稳定点做点小投资的朋友还不幸碰上了金融危机。而在中国,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下海做生意的基本都成了老板,如果你一不小心还投资了点房地产的话,更是富得留油。关键在于,过去的那个时代累积的财富和你付出的努力没什么线性关系。估计现在在国内的饭桌上,刚海龟回来一定会产生“到底谁是土鳖?”的错觉。中国的生活是诱人的,从在论坛上听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会问:“我们该不该回国”,仿佛这个问题早已在大家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家所关心的,基本上是“应该啥时候回国合适?”“应该以哪种形式回国?”相信大家都已经听习惯了长辈们“在纽约、硅谷积累几年经验”的教诲,但现实是残酷的,要知道创办了搜狐的张朝阳在上回国飞机的时候,脑子里还没有商业模式,回到北京先睡了一个星期的大觉,觉得睡舒坦了,才开始琢磨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搜狐。要是他多想一想,我留在美国会失去什么?也不会有这个今天的互联网大亨了。都说从80 后开始,我们都算得上因为被过分溺爱从而变得“叛逆”的一代。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标签是挂得很不合适,我觉得不管是不是留学生,和以前的所有代人相比,我们都能算得上最胆小的一代。是,我们18岁就敢出国留学了,但我们身后有父母承担高昂的学费,要知道老一辈留学生拿着几十美金就上了飞机,我们这代本科留学生里,又有多少人敢去餐厅刷个盘子?是,我们曾经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爱好,我们喜欢看漫画、看小说、玩游戏,但我们这代人里又有多少人敢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说,我就要干这行了,谁都不要拦着我?相比之下,有多少人因为房贷成天花十多个小时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现在带着中国公司回华尔街上市的李彦宏们,当初决定回国才是真正的机会成本。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人知道中国的经济能有那么得蓬勃;也没人向他们保证,他们回去之后不会被一浪拍死在沙滩上,最后一无所有。跟老一辈的留学生来比,恐怕我们才是真正循规蹈矩的一代,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从充满着条条框框的环境中长大,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教条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一群留学生刚到美国大学的时候,大多会很迷失上一段时间。当被压抑了寒窗十几年,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告诉你,你可以上任何你喜欢专业,包括考古学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跳出来的第一不是兴奋,而是一种畏惧。因为这样的生活和我们之前的教育体制相比较,太过于美好。从前的体制下,从进中学、中考再到高考,只要一个节拍没有踩对,我们就会害怕自己会从此“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当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又退缩了,我们又开始给自己加上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其实仔细地观察留美的本科生里,大家嘴上说着自由,心里面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模板”,然后就义无反顾地用这个“模板”来衡量自己的成功与否。记得在微博上看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别人觉得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大家似乎也都已经习惯了为了世俗而活。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是一个逐步递减的过程,所有人小时候都能有一个大到没边的理想,搞科学的想拿诺贝尔奖;搞政治的想当国家主席;搞生意的不上个胡润排行榜也实在是拿不出手。就算是刚踏上美国之路的时候,我们这些本科生肯定也有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梦。但恐怕到毕业的时候,梦就随着大学生活一块飘散了。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没办法,生活就是一场悲剧啊!”在哈佛论坛有关创业的分论坛上,有幸听到了广达公司的老总林百里的观点,他的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在谈到创新的时候,他显得异常激动,念念不忘着一个主题:我们不缺工程师、理工科的博士,我们搞科技创新的,最缺的是本科学历史、心理的人才。苹果成功在用户体验的成功,乔布斯大学没好好念,除了在大学里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连张文凭都没带走就被踢出学校了,反而早就了苹果引以为豪的字体;扎克博格高中的时候就是个计算机高手,进了哈佛却念起了心理学,最后构建起了现在全世界最有名的Facebook。为什么说我们不叛逆?我们有多少人胆敢选心理学专业?我们又有多少人胆敢在没拿到文凭的时候走出大学?大部分人都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小时候被一再灌输的应试教育,我们已经习惯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维定势。就算是到了美国这个自由到不能再自由的环境,我们还是学会了告诉自己,“我就是天生喜欢学数理化”的心理暗示。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我们有机会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智商去分析“我们应该干什么”。可惜我们不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内心去分析“我们到底想干什么”。一直很欣赏韩寒,但又觉得韩寒成为这个时代的意见领袖、登上时代周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留学生来说,也算得上一种是一种悲哀。我们经历过中国的教育模式,有机会了解中国的社会环境,身处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成熟的社会环境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足够国内的信息。看到这么多,想法本也应该那么多,却连一个像样的意见领袖都没有培养出来,实在是有一些遗憾的。我们早就有了足够多的在世界外企身居要职的高级打工者,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为我们自己指点迷津的意见领袖;我们还需要的是能把中国民营企业带到国际舞台上的商业领袖;当然我们最需要的,也是通晓中西方文化的政治领袖。要是我们没有勇气跳出来承担起这一份本就应该属于“未来栋梁”的责任,那恐怕很多我们看不下去的社会现状还是会维持下去,甚至腐烂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美好生活。在这呆的这三年里,最大的发现是一些美国人开始学中文了,每年夏天也会有不少对东方好奇的美国人不远万里去中国看一看。我就有一个伊朗籍的美国朋友花了一个暑假在中国闲逛,他一口地道的中文也总时不时给众人带来惊喜。当美国人和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市场都开始擦亮眼睛拼命研究中国的时候,我们这代人又有什么理由找不到一个回中国的借口呢?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大环境,每一代人也都会有不一样的使命。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就是应该在学过了系统分析的方法、看过了成熟市场的运作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这个很多规则都还没有完善的国家。因为只有在制度尚且不完善的时候,才有充分成大气的机会,也恰恰是整个社会可以包容一切独特元素的时候。当所有东西都已经都有一个游戏规则了,那我们也就只有被规则玩的命了。有时候,大家都会很神秘地说,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觉得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你要问他们:“你在等什么样的机会?”没人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他们期盼一个成熟的机会,他们期盼一个被身边所有的条条框框都确认可行并且值得尊重的机会。他们想要一个牛人走到他们面前向他保证:“嗨!回国做自己想做的事吧,你会成功的。”这个时候,可能他们又会迷茫,到底什么才是成功。这样的机会是压根不存在的。“当驴都知道这是个机会的时候,机会早都已经过去了。”而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身边所有的大众都确认这事儿可行的时候才出动呢?难道我们的教育没有给予我们哪怕一点点比社会大众早感知的能力么?不是,只是我们太希望得到确认,希望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孩子,这事儿该做,去做吧”。但现实等不得这番确认,成功也给不起你这番确认。有成就的人各种各样,但基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本都是偏执狂,基本被很多人质疑过神经病。调过头看,如果一路走来,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你也基本可以断定自己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足够远了。最后,借马云的一句话结尾,“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送给我们这一代人共勉。在中国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没有理由不感到亢奋。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但是我们必须要选择是否接受挑战。希望我们的时代,在历史上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不只是短短的一行:且听下回分解。
拿了绿卡就有回美国的退路了,回国来干才能安心,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很多回国发展的人都是拿到绿卡的”和“很多拿到绿卡的人都回国发展了”是差异很大的两个描述。
留学只是留学,目的终归是今后的发展,说白了就是找个好工作。在国外的好工作也罢,在国内的好工作也罢,我们追求的,至少是不会饿死。
不管在哪里发展都有风险,也都有机遇。这一点美国中国日本都一样。中国的高机遇换来的是高风险;国外低风险但是也不会有很大机遇。
所以,不管在哪里发展,终究是一场机遇和风险的赌博。赌对了,就变成张朝阳;赌错了——赌错了的都死了,没什么人会去关心他们。
然后说到绿卡。绿卡是什么?是退路,是底牌。是一个“即使在国内一无所有了,仍然不会死“的底牌。
一直到我22岁大学毕业为止,我的退路都是父母。他们是勤劳,善良,光荣,正直的基层劳动者,是我的英雄。我的父亲曾经对我说过,“孩子,你要是在外面过的不开心,就回家来,我还能养你。就是去蹬个三轮车也还能蹬好几年。“所以我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抱的是回家乡工作的主意。
大学毕业之后我出国留学。虽然有奖学金,但的确不够。于是我的父母更加努力地工作,节省,攒钱寄给我。每次在跟我通电话连视频的时候,都嘱咐我要吃好,然后说他们吃得也好,让我不用担心。但我知道,我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我观念的转变,就是70码那个事情。朋友走好。从那件事情开始,我逐渐地意识到,虽然国内机遇可能更高,但我赌不起了。一直到现在,我的父亲还是在说“孩子,不行了就回家,你妈和我养你“,但我自己心里清楚,如果我真的回去并且赌输了,结果只能是把一家都拖死。爹妈仍然是我的英雄,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他们已经不再是我的底牌。
我出来之后也遇到过一些人,家里给他开好了公司,等他混到文凭(没错,硕士论文基本就是我给他做的),回国就有公司等他接管。但跟我比较要好的,是高中有一些非常优秀,家境和我差不多的同学,他们现在活跃在世界科学的前沿。跟他们聊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现出了想在国外定居,至少要拿到绿卡的样子。原因和我一样,我们现在没有底牌,不敢赌。
啊,貌似跑题了。说回到主题。拿到绿卡之后回国的人,是因为拿到了绿卡这张底牌。在一场永远不会输掉本钱的赌博里,高回报势必会吸引大量的赌徒。
而朋友,我也希望您能理解我们这些赌不起的人。
一百种人有一百种活法,其他人回中国,他们理由我不懂。但作为一个移民美国,最后又定居中国的人,我想说说我的“美国往事”。权当供诸位消遣娱乐也好,借鉴也罢。 这段话,都是对在那片生活过的岁月的缅怀。既写给你们,亦写给他们,更写给自己。
在美国生活将近5年后, 2013年春天,我回了中国。 回国后我常常在想,有些人或许就是靠一股傻头傻脑的冲劲在活着吧。很不幸,我就是“这有些”人之一。看到讨论中的各位,即使是说着在硅谷赚十万年薪, 开破车,住烂房的所谓落魄人士, 我想说,你们真的不差了,真的。
他, 1991年去的美国。 2008年冬天, 我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第一次见到这个苍老,微微佝偻的男人。这人是我父亲,我们对彼此都很生疏。那一年,我24岁了,在中国有一个女友。那一年,他险些与母亲离婚,在美国独自生活了17年。
不像留学,或靠技术移民获得绿卡的精英们, 我只是一个普通移民,没有特长,外形普通,一溜人群里就自动隐身,遇见黑人要绕道走的那种。要家世没家世,要能力没能力, 就连一纸文凭也是载着大专毕业。 就这样,我背着拿不出手的家底,挥别挚爱,只身来到人们口中的美利坚。你们说硅谷的房子烂。我说,唐人街的日租房倒还行。 大概有5平米吧?一张板床千人躺,半点空间难插针。且不说空气闷窒,也不说满屋的臭虫, 蟑螂,就住客的复杂都是你无法想象的。曾经有一户租客,吸毒死在房内。过了一个冬天,尸体被发现时几乎全部蜡化了。 这样的环境,我父亲住了15年。我幸福一点,为迎接我来美国,父亲和姐姐在皇后区租了别墅的一层。不到60平方,一家四口人倒也够住。
因为没有车,我和母亲,姐姐三人,每周必须推着小车走数千米去一家华人超市买菜。 一次买够一周的量,囤在冰箱。母亲说她喜欢冬天, 因为外头冷, 买了鱼肉即使花一个小时走回家,也不至于坏掉,唯独下雪天叫人讨厌。确实,下雪的日子时常伴随着结冰,路面滑的很。 如果又刚巧碰到要去超市的日子,那便叫人头疼万分。我们曾试过买了整车的食物,在回家的坡道上一个打滑,人,雪,菜,滚了一地。然后三个人默默地在雪地上,把肉呀,菜呀,一件一件捡回,再默默地走回家。
我也曾相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也曾想过,或许半工半读,自费上学,辛苦个几年便能当个独立摄影师,融入这个社会也只是时间问题。直到有一天,母亲坐在床沿说:“这个月的生活费没了, 咱们买不了菜了。” 我刚睡醒,楞了几秒, 回答她:“我去表姐店里上班,明天就去。” 那一夜,父亲已两周未归,我听见母亲房间传来的抽泣声,滴滴答答。 时间, 看来我TM还真玩不过你。
表姐的店是一家日餐馆,在新泽西, 搭车要个把小时。进店的第一天,我剃了胡子,收起单反,穿上制服,自那之后便很少再碰相机。 总算是明白,有些东西即使在你手里,也未必是你的。餐馆的生活,单调的很。 早上10点起床, 晚上10点收工。开始的那段日子,回到住处往往是躺下便昏睡过去。待习惯后,也懂得自我调节时间了。 每天夜里是越来越迟睡觉,早上则愈加地恋床。固定的合作伙伴, 脱节的作息时间, 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这样的环境里,人确实会在无限渴望中失去社交的欲望。
在我走后不久,母亲和姐姐也搬出了皇后区的房子,去了大姐那远在印第安纳的家。与父亲间的对话也愈加地少了,纽约开始变得陌生而阴冷。
朋友离的很远, 爱人离的很远, 亲人也离的很远,我站在世界最繁华的路口,凝望人来人往的荒凉,荣耀属于他们,与我无关。
你是幸运的,我常常这么告诫自己。 即使遥隔万里,数年只见那么寥寥几面。 她依然信守当年幼稚的承诺,等着一个看似毫无前途的人回归。 我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坚定的信心,我更不知道我会有同样的巨大的勇气。在她许下婚约的一刻,归国的念想成了一扇隐约透光的门,在我心中悄悄开启。
于是乎,我坚持下来。从北到南,再自南而北,奔波于纽约,新泽西, 佛州, 宾州之间,经历过各式的餐馆,各样的人,见过各处风光,听过各种人生。从一个服务生,转变成一名合格的餐馆经理。一个月3500美元的收入,尽管还生活在底层,但至少是在底层的上游。于此同时,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转。或许我继续做下去,以后也能开家小店,母亲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总不至于要在几个姐姐,表姐家辗转流浪。
就像leon对Mathilda说的,生活一直都是操蛋的。如果拿我自己和生活比,哪个比较操蛋,那我一定会选自己。 2013年的春天, 我觉得我要回国了。得知这个决定后,家族人人都站出来反对。对于回中国,说实话,我也没有一点底都。自己也做了具体分析,结论并不乐观。要说海归,我没有文凭。要说投资,我没有资产。 人生阅历是挺独特,可那不能当饭吃。五年的社会脱节要补回来啊,谈何容易?自问又不是金子,发不出丁点光芒,走在14亿人群中,我依然是个渺小的我。 要说有多爱这个国家?有时我连家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更遑论爱国这么宏大的视角。 我只是觉得那儿有个人在等我, 我想回到她身边,过正常人的生活,有一个正常的家,仅此而已。简单,冲动,且自私。
母亲了解我的性格,我也清楚她的无奈。我们在电话两头默默无语,记得她常说来美国多年,却一次未曾旅游过。 最后我说:“妈,我陪你去旅游一趟吧。” 虽然无以补偿, 但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2013年4月, 与当年来到纽约一般,我再次回到肯尼迪机场。 只是这次些许不同,母亲没来送机,姐姐也不在,孤身一人,我站在候机大厅。百感交集的滋味最难体会,它像数不清的蔓藤顺着血管蜿蜒,抱紧动脉,缠住心脏,直至大脑缺氧,窒息弥漫。
16个小时的飞机上,我做了无数个梦, 记住的只有一个。 到我真正清醒时,我的妻子已站在眼前。她笑着,跳跃着,像一个乐坏的孩子。 我揽着她,感觉将一个世界紧抱在怀里。一颗还悬在3万英尺的心,终于安稳降落。 嗯, 我回来了。至于那个梦,我现在依稀记得。 一个平实的梦, 我站在新泽西住所的后花园,一位少年站立眼前。 他递过一双鞋说道:"hey,大叔,要开始跑咯。”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
因为有些人没在中国工作过。在桥上走多了,就看着别人摸着石头过河好玩。有一部分人,是已经知道河床里有金砂才跑下去淘的;另一部分人,是很久没被蚂蟥咬过了,需要下水里温习一下那种感觉。前者计算过成本和收益的期望值,自己承担风险就是了。有些人是拿到绿卡后才回中国的,甚至还拿着别人的风投回中国做自己的事情的,那就算钱烧光了生活保障还是处于「击败 99.99% 知乎用户」的水平。至于后者,愿意付出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就回中国学习下咯,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人的适应性很强。我在百度、Yahoo! 美国北京研发中心、豌豆荚工作过,所以说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大私企、大外企、创业公司都见过了。我现在在 Facebook,所以美国(不算非常大的)大公司也见过了。就我的经验来看,在中国 street smart 更重要一些,在美国 book smart 更容易一些。20 年前到美国读书基本只能靠 book smart,而且那些人也看见过中国 30 年前发生过什么事,更倾向于留下是正常的。10 年前到美国读书的 book smart 的要求开始降低,有些人觉得自己的 street smart 足够高,无论是他们真的足够好还是只是高估了自己,选择回中国都是他们的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都是比较优势啦,有些人两者都高但 street smart 更高,有些人两者都低但 book smart 更低。这其实也就是
所说的「海外文凭贬值」。谁不知道你考 TOEFL/SAT/GRE 靠的是 book smart,谁不知道你拿的 GPA 也是靠 book smart,但真的没人知道你 street smart 几何,所以别说 HR 招你是在赌博,我都觉得你是在拿自己来赌博。至于那些觉得错过中国近 10 年高速发展的人,老实说中国的数字确实很惊人,例如说 QQ 空间月活跃用户 6.2 亿,微信月活跃用户 2.7 亿,同时 Facebook 月活跃用户 11 亿。这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中国市场做好,创造的影响力可以比把美国市场做好更大,同时也相当于拿下了全球市场的 1/3。问题是,你真的有那个 street smart 把中国市场做好吗?没有的话,数字终归是数字,中国增长再快也跟你没关系。我要说的说完了,接下来跟楼上楼下的
瞎扯,因为这两个人分别说 Bay Area 生活成本低和高,而我现在正好住在 Palo Alto。从纯数字上来说,当然是
的数字更可靠啦。现在 Google 从中国招 5 年工作经验的人过来,然后委屈别人接受应届生的级别和价钱,那至少也还是 $100k 起薪。至于一年一辆宝马(或奔驰、奥迪、凌志)也差不多吧,我的车贷就正好拖 12 个月赚足 credit history 才还清的,算上存款大概花了我除生活开销外的 15 个月工资余额。(因为我有钱进 401k,所以每个月拿到手的少一些。)至于租房,$2,700 的 2B1B 两个人均摊,其实也不算高。按照同等的支出比例,我在北京的收入可以花 ¥4,000 来租房,看起来很多,但其实那正是在文慧园租个 1B1B 的价格,步行到豌豆荚 10 分钟,而我现在开车到 Facebook 也差不多是 10 分钟。所以要说湾区税后收入悲剧,那是你野心大而已,悲剧程度「击败 0.1% 知乎用户」。说到野心……其实我没有野心再写下去了,再说吧。
简单粗暴的说留下的人看重钱,回国的人看重权钱:美国年薪100K刀,国内年薪100K元。iphone还是一样贵,车子、房子还是是一样贵回国,就等于身价贬值六倍。从工资数量上看,国外中产到手的工资无疑是高出国内中产的;生活品质方面,天朝也无法在短期内超越国外。对物质需求高的人,即使在今天看,呆在国外也是更容易满足。权:但是,美国没有办法满足权利的渴望。你即使年入二三十万,日子过的也不会比七八万的更趾高气昂。即使当了公司manager,薪水和engineer差不了太多。水管还是自己修,房屋还是自己补,去逛名品店也不会有人看到你的白金卡而闪瞎眼。在中国,混到高层的位置容易拥有权利感。虽然好脏好乱,但你可能逢年过节都会被礼物堆满客厅,晃晃白金卡就能在商场享受VIP服务,主动贴上来的异性,谄媚的下属。这种脚踩万人的优越感是美国难以获得的。Define yourself如果,你的关键词是:”舒适的环境“,”大大的房子“,”热爱工作本身“,”痴迷某种爱好“,”某项研究“,那么说明,你对物的热爱大于权,国外适合你如果,你的关键词是:”万人之上“,”挥斥方遒“,”位高权重“,“指点江山”,”虚荣心“,”崇拜着你的异性“等等,那么说明,你对权的热爱大于物,回国适合你所以,留在哪里,取决于你最想要什么。至于太贪心的人…………不论在哪,幸福感都会很低哦。
转一篇南周的文吧:“对裸商而言,把家人送走,是为了后代有更好的教育以及财富安全;自己不走,是因为国外很难找到每年15%利润的生意,但是在中国能。”
最爱国的,是你的胃。留学一年,最大的感触。
以前,国外的精英和吊丝 比 国内的精英和吊丝都过的爽,所以国内精英宁愿出去做吊丝也不回来。现在,国外的精英比国内的精英过得爽,国外的吊丝比国内的吊丝过得爽,但是国内的精英比国外的吊丝过得爽了。所以在国外做吊丝的华人,纷纷回国希望做精英。如果有一天,国内的吊丝差不多和国外的吊丝过得一样,就没什么人要出国了,离乡背井需要成本的。
说说我身边的事,没办法先匿名了我的老板一家全部移民到枫叶国,其中妻子和孩子已经是那边的正式公民,他拿了枫叶卡,迟早也会是的。但是他的生意全部在中国,同时在国内有全套的户口,没有注销,也就是说还是理论上的中国公民。同时还通过关系在北京把他们在国外生的几个小孩都搞到了北京户口,当然他们夫妻本来就是。以他们的能力人脉并不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但是想维持好的生活就必须还是在国内赚钱,用他们的话说,国外哪那有那么多高利润的行业给你去捞钱,尤其在国内灰色领域这么多,捞钱这么容易的情况下。PS:我的老板绝对算是靠自己能力挣到这份身家的,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的发家我一步步看在眼里,他自己和老婆都是共产党员,但是一旦有机会移民也是毫无犹豫就跑路了。
他们家应该是真正靠着现在中国改革过上富裕生活的样板例子,但是就是这样的人还在不停的劝他的朋友说,在中国有了5000万以上的资产一定要移民,因为太没安全感了。再说个真实的事,上个月他们全家回北京,结果不到一周又把他的2个孩子送回加拿大。原因很简单,他的2个孩子一到北京就不停的咳嗽气喘,后来和我们说,一回加拿大就好了。北京的或者说中国大城市的空气太差了,加拿大PM2.5几乎都是个位数,北京70-80就算是好天,200-300正常。
在发达国家各个产业均已达到饱和,很难创业或者有大的发展。作为华人在异文化中也比较难出头。而中国很多地方都不成熟,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市场有机会,有发展和完善的余地,可以做先驱者。中国男性一般事业心强,固回国发展的多。
先抛观点,谨说说美国的情况,回国发展,定居的分为三种:一,已拿到绿卡,国籍的,回国纯属来捞金,一般这样的,回国拿的工资都比在美国高,否则人家不会回来的,毕竟国内现在金融,IT等这几个行业发展势头不错,很多能开得比美国更高的价码(中国很多行业其实比美国好捞钱,跟美国相比行业标准不高,再加上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这也就是为啥很多富豪投资移民到国外,依旧回到国内挣钱,那可不是他爱国,是因为他玩的那些手段在欧美法制国家是玩不转的,这种人钻了国内的空子挣俏钱),这种人属于干一票就走的,大多不会在中国定居(环境比美国差太多,你天天看你儿子上学得带口罩估计你也得衡量一下你挣再多的钱是否值得)。二,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签证到期回国的。这种属于大多数,毕竟以美国目前的形势看,除了码农,都很难找到工作,小公司一般不会给你费力办工签,大公司竞争又太激烈,咱得客观来说,这个群体并非不努力,在美国的留学生如果学的不是码农专业,除非是极其优秀,名校+学霸,否则能在美国找到工作的几率其实不高。三,为了父母的。这个群体主要是入了美籍的(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父母在美国生活不习惯,所以回国定居的。其实外籍人士国内定居不难的,在国内找个公司办工作签证(当然是假的,你以为人家真会去上班么,找个语言培训学校,以雇佣外教的名义),以中国这种关系社会,找找人,花点钱,极其简单就搞定了。最后再多说一句,其实极少有像国内某些名人自己说的拒绝国外高薪厚禄,义无反顾的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毕竟中国这高压变态的生存压力,把傻子都变成了人精(与欧美普通百姓相比),还真没几个傻到那程度不留后路就回国的(即使他自己一根筋,父母也不带让的)。
我在另外一个问题回答过类似的,再说一下。为什么有人回来。国内机会更多,越不健全的市场机会越多。很多人把我了美国的技术后决定在中国做一番事业,国内有很多政府的招商项目,很多人可以白手回来创业,各种政策优惠的难以想象,除了给钱以外还有各种绿色通道。孤独感,在国外可能有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意味着你可能告别20年的生活环境和早期的朋友,还要告别亲人。你没办法吃到花样繁多的中餐,打开微博以前的朋友说的也是你不清楚的东西。我反驳一下那个匿名用户的,首先题目问的是为什么回国,你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其次很多回国的人在国内也能想象到你提到的那些生活。同时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是为了觉得物质生活就能填满内心的话,这种人我觉得真的很low。我最后还是说,完全鼓吹留在美国很好的,是根本没在美国长期生活过的。
我在美国学习工作了8年.我觉得此文的观点非常片面.很多都是论坛到听图说的东西.首先,我不认为在北美很容易拿到绿卡,现在PERM的排期越来越长,一般是6年左右.很多人不过是申请了绿卡,并不以为着就拿到绿卡.而对于工作签证,一旦被lay off,身份马上失效.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而选择回国发展.其次,现在留学生和90年代初,80年代末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精英留学,这个我承认.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以前一定要有全奖才能出国,现在很多都是自费,而且美国本身教育产业化,很多学校只要有生源就愿意招生,但是学生虽然多,并不代表工作好找.弯曲的码工是个例外.最后,通篇的工资对比让人非常反感.如果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最好赶紧回国,但是作为美国的中产,生活还是比较富足,而且社会公平度好很多,可以做很多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想通过所谓钱多,权多来享受"人上人"的感觉,回国肯定是首选.整篇文章看起来感觉很恶俗,信息量不大就都是以偏概全的东西.
海龟第三年了。目前在三线城市创业中。双国籍+美国绿卡。
参加过不少政府的“创业精英会”,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海龟圈子。1. 大部分人回国创业或进入企业、政府的动机是:在美国,做Middle Class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想做Upper Middle Class是很难的。Upper Class不用想了。很多国内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到美国后奋斗多年,绿卡、房、车都有了,直接进入中年危机,于是抱着“中国梦”回来。当然,这种版本的“中国梦”背后的现实比较残酷。江苏某开发区的领导曾经对我说,这么多年了。。回国创业的人见了无数,真正成功的,十分之一而已。举个栗子。。做药的人都看着药明康德呢。。。但也只有一个李革。回高校、体制内的也不例外。海龟博士跳楼的也不少吧。2. 混不混的下去的问题:其实很多人的竞争优势不在美国,如果非要想在美国混出头,是不明智的。就好像乔丹去打棒球一样。。。3. 中国好脏好乱好好玩..这还用说吗。。每次我吃全国各地的美食内牛满面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地沟油就地沟油吧”4.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带着理想回来的。听起来很可笑?最近接触了一些做Social Enterprise的人(社会企业),深深的被触动了。。等我有了一个亿,也去搞几个 社会企业。木哈哈。
---------------------更新: 很多人拿双国籍的事情说事儿。。。简单动脑子想想吧。中国好多城市买房还限购呢,为啥有人有一百多套房?为啥我有朋友在北京买车从来不用摇号。。呵呵。。。中国不让双国籍,但是中国政府怎么知道你有双国籍呢?想投资移民、 留学 的可以PM我哦~
中国:政府扶持、NB、好忽悠、法律漏洞多米国:市场饱和、政府不鸟你、华人弱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分感谢 日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