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奥数天分,可想进学校重点班,请问奥数能不能靠努力小学生怎样学好奥数?如果不能,我就放弃。

西安奥数班缘何难消除&三大原因成背后推手
名校获取优质生源的最好渠道
普通家庭孩子进名校的唯一途径
巨大利益的诱惑让许多人都想分一杯羹
荆嫣然,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孩。2009年9月,她上小学四年级,周末,本应是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她却在父母的逼迫下,重新背起了书包,步入校外的另一个课堂,学习奥数、奥语。自从踏进奥数班的那一刻起,她便觉得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10岁,本应是花季的年龄,她却早早懂得了“压力”一词的含义,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缓解这种压力。
花季年龄却背负巨大压力
面对父母的逼迫,我们只能顺从
每天晚上,嫣然总要钻进浴室,一进去就是半个多小时。妈妈很是奇怪,原来每天总要催着去洗漱的女儿怎么像变了个人,“你洗澡怎么这么长时间?”“我压力太大了,我要减压。”……
“嫣然,放学了?妈妈回来了。”每天下班后,嫣然的妈妈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女儿打个招呼。但不知从何时起,妈妈的问候总是石沉大海,得不到女儿的回应,妈妈发现嫣然变了,变得不爱说话,脾气也暴躁起来,唯有在上网看动漫时,才会露出难得的一丝笑容。
每天晚上,嫣然总要钻进浴室,一进去就是半个多小时,妈妈很是奇怪,原来每天总要催着去洗漱的女儿怎么像变了个人,“你洗澡怎么这么长时间?”“我压力太大了,我要减压。”听了这话,妈妈心里一怔,“压力”,本应属于成人的这个词,怎么会被女儿知晓并理解,难道真的是自己和社会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吗?自此之后,妈妈就再也没有问过女儿这个问题,并且再不会催促她。
与同龄人相比,嫣然要成熟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她,对于奥数却有些不开窍。为了奥数班的问题,她经常会与妈妈争辩,“奥数,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好的,我也很努力,但就是学不懂,有的题,我不学也会做,有的题,我再学也不会”,而妈妈却总是用另一番理论来说服她,“你不好好学奥数,就考不上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过不上好的生活,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学,再难也要学。”
面对妈妈的固执,嫣然选择了顺从,每到上课时间,她都会背起书包,准时前往教室,但坐在教室里,面对深奥难懂的奥数题,她更多的状态是用手撑着头,半闭着眼“似听非听”。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与嫣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在父母的逼迫下,顺从地走进了奥数课堂,但进了课堂之后,有人却选择了“抵抗”,胆小的,装着在听课,实际上心猿意马;胆大的,看小说、打游戏、睡觉……
即使是在奥数方面有天分的孩子,对于这种强迫式额外的学习也难以承受,家住北关的王子志,今年上六年级,他奥数学得很好,每次奥数考试最少也能得七八十分,目前已经接到了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高新一中3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虽然结成正果,但近三年的奥数生涯,让他烦恼不已,每天与妈妈斗争、吵架是这些年生活的常态。原本以为终于可以轻松了,但接下来他还要迎接分班考试,妈妈又给他报了下一期的奥数班。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情愿做“魔鬼”
本应是可亲的父母,因为奥数,有的在孩子眼里几乎变成了“魔鬼”,而且还要不断地与孩子斗争。为什么?“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在平安保险公司做业务员的王晓奇女士,今年刚刚40岁,但根根白发已经从发根冒了出来,说起近三年的艰苦生活,她在无奈中却有自己坚定的主意,“我家是个儿子,男孩长大后就必须自立、自强,有了好学校,好环境,就能进入好大学,将来才会拥有好的生活,现在苦一些,长大后就不会再吃苦,试想从北大、清华毕业,直接到美国留学,然后留在华尔街发展,那是什么感觉?”
王晓奇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四年级起开始上奥数,“近3年,奥数班的学费总共花了多少,我没有仔细算过,但至少也要2万多了,这还不算我们耗费掉的时间成本、路途成本,他每周上三次课,周末一次,平时晚上两次,每次我都要接送,还要在外面吃饭,因为卫生问题,还不能在小摊上吃,一般都会吃快餐,至少五六十元。”
六年级起,为了给孩子多争取一些考试机会,王晓奇给孩子报了三个奥数班,在两个班上课,另一个班纯粹就是为了到时能够参加名校的考试。她说:“我和他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权力、没有关系,要想上名校,就只能通过奥数班,平时我也是这么给孩子说的,只能好好学习,要想我们找关系压根就别想。”
为了孩子,王晓奇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作为女人,人生就只能靠一头,这些年,我全身心扑到了孩子身上,陪伴他、督促他、帮助他,完全没有了自我。我是做业务的,多跑一些,业绩就会上去,少跑,就没有业绩,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儿子,这份工作只能给我一些微薄的收入,家里的开支主要是靠我老公,我把孩子带好,就是最大的收获。”
放弃事业,甚至放弃工作,是如今部分母亲现实的选择。为了照顾孩子,全职妈妈越来越多。在奥数课堂里,经常会看到有母亲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听讲、记笔记,与孩子共同学习,然后回家后,再给孩子教一遍。
王晓奇认为自己对孩子还是非常“仁慈”的,她介绍说,自己身边有许多家长,当孩子不愿好好学奥数时,不但会训斥,还会动手打,“我算好多了”。
本应是可亲的父母,因为奥数,有的在孩子眼里几乎变成了“魔鬼”,而且还要不断地与孩子斗争,为什么?“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记者近日加入到QQ群“西安小升初交流6群”,发现这里很是火热,家长们纷纷在这里打探消息、交流经验,由于学校招生信息的不公开,家长们一头雾水,只能通过别的家长来获知一些考试、录取信息。当记者问“一定要上奥数,上五大名校,孩子才能成才吗?”没有一位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尽心”、“给孩子争取最好的机会”,是他们的共识。
曝光 检查 处理
治标不治本,能奈奥数班何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在经历了一次次曝光、检查、暂停上课、恢复正常的“猫捉老鼠”游戏后,媒体曝光不再受到他们欢迎,有的家长甚至开始帮着奥数班逃避检查与曝光,他们认为“媒体不过是在捣乱”……
奥数班之怪象,学生、家长、有识之士无人不恨,他们甚至将其称为“恶魔”。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全国各地的媒体近年来也屡屡希望通过报道来根治这一顽疾,但最终的结果证明,这些只能是“螳臂当车”。
近几年本地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多次对奥数班进行过曝光,有的还进行了连续报道。去年“”前后,本地多家媒体集体介入,声讨奥数班。西安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路专门提出提案,呼吁政府应果断制定措施,迅速、强力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治理奥数班。市工商联也递交集体提案,提出要从五方面整治奥数班。随后教育部门开始对奥数班展开检查。随着扑天而来的报道和检查,许多家长动摇了,开始主动举报,似乎看到了从奥数的深渊中解脱出来的一丝曙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媒体曝光、执法部门的检查,奥数班采取了暂时停课、换地点、换时间上课等伎俩。有的隐藏到高档写字楼里,有的隐藏到高校的图书馆中。
为了堵住家长的口,奥数班对孩子们进行了“封口”教育,“回去对家长说,我们上的是数学补习课,不是奥数,要上就上,不上现在就给你们退学费,不要乱举报”。
事实证明,媒体曝光,教育部门检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不过是暂时打乱了奥数链前进的步伐,暂时扰乱了已有的秩序。业已形成的强大的规则及利益链,就宛如巨大的车轮,推动着奥数怪象,继续滚滚前行。
舆论监督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很快,去年这场由媒体发起的口诛笔伐,不得不又一次偃旗息鼓。随后,西安各大小奥数点的教学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在经历了一次次曝光、检查、暂停上课、恢复正常的“猫捉老鼠”游戏后,媒体曝光不再受到他们欢迎,有的家长甚至开始帮着奥数班逃避检查与曝光,他们认为“媒体不过是在捣乱”。舆论监督受到了群众的质疑,这在新闻监督史上,是极少见到的事例。
每年年底到次年初,是小升初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五大名校(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铁一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会选择一些奥数点,前往考试。去年底、今年初由于既没有媒体的报道,也没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的关注、呼吁,一切都进行得风平浪静。
春节前,在一些奥数班,五大名校考试基本进行完毕,春节后,各校开始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录取。接到了录取通知的家长,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未接到通知的,仍在焦急地等待,到处打听消息,哪个奥数班还会有考取五大名校的机会,或是等待二类学校重点班的考试。
存在即“合理”
三大原因让奥数班难以取缔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钱、没有关系,要想进五大名校,只能通过奥数班,奥数班给了我们这种普通人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我们也痛恨它,但是没有了它,孩子肯定是进不了五大名校的”……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奥数班之所以难以取缔,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奥数班是名校获取优质生源的最好渠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西安五大名校,每年每校入学名额在千人左右,今年入学名额共约5900人。而西安每年小学升初中的人数为10万人左右,若不计算五大名校本身的生源,能进五大名校的几率仅为5.9%。而去年陕西高考录取率为61.7%,这一比例竟然不到高考录取率的1/1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校负责人表示:名额少、人数多,大家都想进名校,到底要谁不要谁?我们只能借助奥数班来筛选,因为奥数可将学生差距彻底拉开,奥数学得好的学生相对来说,智商较高,立起门槛、获取优质生源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学校想长远发展,优质生源很关键,奥数班起的是地下筛选的作用。
其二,奥数班是普通家庭孩子进名校的唯一途径。虽然对奥数班深恶痛绝,但因为这是可以进名校的唯一渠道,一些普通家庭对奥数班又爱又恨。王晓奇对记者介绍说:“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钱、没有关系,要想进五大名校,只能通过奥数班,奥数班给了我们这种普通人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我们也痛恨它,但是没有了它,孩子肯定是进不了五大名校的。”出于相同的原因,奥数班受到众多家长的肯定,他们给奥数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三,巨大利益的诱惑。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一期奥数班的学费大约从500元~1500元不等,一般小学生都会从四年级起进奥数班,加上寒、暑假班,一年会上四期奥数班。到六年级暑假前,一个小学生总共要上11期奥数班,若按每期学费平均1000元计算,就需要支付1.1万元学费。而到了六年级,许多家长还会给孩子多报一到两个奥数班,便又会多支出3000元~6000元。按每个学生每年支付5000元,3年共支付1.5万元计算,假如每年西安的10万名小学生中,有一半进入奥数班学习,那么3年的市场份额就会达到7.5亿元的天文数字,每年的市场份额也在2.5亿元!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各色人等加入到奥数培训的大军中,其中以具有教育经历者居多。据知情人士透露,西安大大小小的奥数班至少在百个以上。而7.5亿元的市场份额,也绝不会被奥数班所独有,名校等机构也会从中分取一杯羹。
期待冰山融化
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太久
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才是取缔奥数班的根本之道。而教育资源均等化如何实现,能否实现,何时能实现,是长期悬挂于家长心中的疑问。奥数冰山不融化,无数的小学生就仍要前仆后继地牺牲他们快乐成长的童年……
近日,西祠胡同讨论版上一篇题为《一个小学生上交两会的方案:强烈呼吁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帖子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道:我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很少享有自由快乐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了,因为爸爸妈妈想让我上好的中学,为了上个好的中学,我的休息日几乎都花在了课外辅导班和各类的校外培训机构里,要学奥数、作文、英语、信息编程等,要应付各种各样名目繁杂的考试和比赛。
他建议,让小升初恢复统考,成绩公开,让大家自愿填报志愿,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家共享。这个统考不能是单纯的语、数、外的学科统考,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统考,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这位小学生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大部分人士却认为此举行不通。综述他们的观点,主要认为,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通过小升初统考,通过公平的竞争上一所好的学校,这是最公平的入学规则,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目前小升初的种种弊端影响的是部分学生,而不是全部,但如果统考,则使全部学生卷入其中。某些学校可能会采取变相加试的形式选拔学生,不一定比现在减负;小升初统考没有意义,就近上学,到家门口的学校上学,非要挤名校,无异于自寻烦恼。
为治理奥数班,有识之士曾提出过通过小学推荐制的方式来解决。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路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政府应迅速、强力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全面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第一批先重点打造20个左右的优质初中。10所左右的优质中学可将所有择校招生指标按照各区小学毕业人数,公平分配到城区各小学,学生由各小学推荐,校长为推荐人,并在全校公示。操作程序可比照北大招收保送生办法。
去年3月,远东一中在我市率先宣布将尝试“小学推荐制”。学校计划,用富余名额在学区外尝试推荐制,在前来咨询的小学毕业生生源学校中,选取一部分试行“小学推荐制”。依据《义务教育法》,不会组织考试,而是由生源学校根据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推荐,远东一中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录取。为了保证推荐的公平公正,生源学校还应对拟推荐的学生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然而这一破冰之举,却很快被教育主管部门叫停,原因是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因为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就近入学,在学区外尝试推荐制明显违背了这种法律精神。在法律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看到,政府选择了依法行事。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才是取缔奥数班的根本之道。而教育资源均等化在我国已经提出了多年,均等化如何实现,能否实现,何时能实现,是长期悬挂于家长心中的疑问。奥数冰山不融化,无数的小学生就仍要前仆后继地牺牲他们快乐成长的童年,这个代价无疑是惨重的。在资源没有均等化的当下,在法律与现实的冲突中,无数的家长及孩子渴盼:立法机构与政府能够合力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寻找到并且全面推行可以暂时解决奥数问题的良策,早日将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奥数冰山的融化,不要让我们等太久。
奥数班屡禁不止刺痛谁的心
关于奥数班的报道,“新闻”似乎已经很少——媒体频繁报道,新闻也多了些“老生常谈”的味道。如同手上生茧,时间久了,便生出麻木的淡然。
面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持久、频繁的呼吁,奥数班依然在不该接受的同时被广泛接受着。家长无奈,学生厌烦,媒体呐喊,生活在现代、文明的都市,却生出置身旷野的感受:纵你声嘶力竭,呼声缺乏回音。深受奥数困扰的学生和家长们,其实并不期望看到“某某部门将严肃查处奥数班”的报道,当“小升初”等考试完全不再参考甚至依据这些考试的成绩时,纵使满大街都是各类奥数班的广告,也不会扰乱我们平静的内心。
彻底解决奥数班现象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常抓不懈,更期待相关教育体制的支撑。鲁迅先生曾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别人。我们希望,奥数班产业利益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在全民唾弃的氛围中自省自律,即使是为了天真可爱的孩子,别再用商业的黑手刺痛孩子、家长们的心,刺痛富有良知和责任的社会公众的心。
文/本报记者李秋玲图/本报记者张宇明 李安定
(西安晚报)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情愿做“魔鬼”
本应是可亲的父母,因为奥数,有的在孩子眼里几乎变成了“魔鬼”,而且还要不断地与孩子斗争。为什么?“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
在平安保险公司做业务员的王晓奇女士,今年刚刚40岁,但根根白发已经从发根冒了出来,说起近三年的艰苦生活,她在无奈中却有自己坚定的主意,“我家是个儿子,男孩长大后就必须自立、自强,有了好学校,好环境,就能进入好大学,将来才会拥有好的生活,现在苦一些,长大后就不会再吃苦,试想从北大、清华毕业,直接到美国留学,然后留在华尔街发展,那是什么感觉?”
王晓奇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四年级起开始上奥数,“近3年,奥数班的学费总共花了多少,我没有仔细算过,但至少也要2万多了,这还不算我们耗费掉的时间成本、路途成本,他每周上三次课,周末一次,平时晚上两次,每次我都要接送,还要在外面吃饭,因为卫生问题,还不能在小摊上吃,一般都会吃快餐,至少五六十元。”
六年级起,为了给孩子多争取一些考试机会,王晓奇给孩子报了三个奥数班,在两个班上课,另一个班纯粹就是为了到时能够参加名校的考试。她说:“我和他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权力、没有关系,要想上名校,就只能通过奥数班,平时我也是这么给孩子说的,只能好好学习,要想我们找关系压根就别想。”
为了孩子,王晓奇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作为女人,人生就只能靠一头,这些年,我全身心扑到了孩子身上,陪伴他、督促他、帮助他,完全没有了自我。我是做业务的,多跑一些,业绩就会上去,少跑,就没有业绩,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儿子,这份工作只能给我一些微薄的收入,家里的开支主要是靠我老公,我把孩子带好,就是最大的收获。”
放弃事业,甚至放弃工作,是如今部分母亲现实的选择。为了照顾孩子,全职妈妈越来越多。在奥数课堂里,经常会看到有母亲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听讲、记笔记,与孩子共同学习,然后回家后,再给孩子教一遍。
王晓奇认为自己对孩子还是非常“仁慈”的,她介绍说,自己身边有许多家长,当孩子不愿好好学奥数时,不但会训斥,还会动手打,“我算好多了”。
本应是可亲的父母,因为奥数,有的在孩子眼里几乎变成了“魔鬼”,而且还要不断地与孩子斗争,为什么?“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机会”,几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记者近日加入到QQ群“西安小升初交流6群”,发现这里很是火热,家长们纷纷在这里打探消息、交流经验,由于学校招生信息的不公开,家长们一头雾水,只能通过别的家长来获知一些考试、录取信息。当记者问“一定要上奥数,上五大名校,孩子才能成才吗?”没有一位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尽心”、“给孩子争取最好的机会”,是他们的共识。
曝光 检查 处理
治标不治本,能奈奥数班何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在经历了一次次曝光、检查、暂停上课、恢复正常的“猫捉老鼠”游戏后,媒体曝光不再受到他们欢迎,有的家长甚至开始帮着奥数班逃避检查与曝光,他们认为“媒体不过是在捣乱”……
奥数班之怪象,学生、家长、有识之士无人不恨,他们甚至将其称为“恶魔”。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全国各地的媒体近年来也屡屡希望通过报道来根治这一顽疾,但最终的结果证明,这些只能是“螳臂当车”。
近几年本地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多次对奥数班进行过曝光,有的还进行了连续报道。去年“”前后,本地多家媒体集体介入,声讨奥数班。西安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路专门提出提案,呼吁政府应果断制定措施,迅速、强力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治理奥数班。市工商联也递交集体提案,提出要从五方面整治奥数班。随后教育部门开始对奥数班展开检查。随着扑天而来的报道和检查,许多家长动摇了,开始主动举报,似乎看到了从奥数的深渊中解脱出来的一丝曙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媒体曝光、执法部门的检查,奥数班采取了暂时停课、换地点、换时间上课等伎俩。有的隐藏到高档写字楼里,有的隐藏到高校的图书馆中。
为了堵住家长的口,奥数班对孩子们进行了“封口”教育,“回去对家长说,我们上的是数学补习课,不是奥数,要上就上,不上现在就给你们退学费,不要乱举报”。
事实证明,媒体曝光,教育部门检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不过是暂时打乱了奥数链前进的步伐,暂时扰乱了已有的秩序。业已形成的强大的规则及利益链,就宛如巨大的车轮,推动着奥数怪象,继续滚滚前行。
舆论监督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很快,去年这场由媒体发起的口诛笔伐,不得不又一次偃旗息鼓。随后,西安各大小奥数点的教学秩序也恢复了正常。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在经历了一次次曝光、检查、暂停上课、恢复正常的“猫捉老鼠”游戏后,媒体曝光不再受到他们欢迎,有的家长甚至开始帮着奥数班逃避检查与曝光,他们认为“媒体不过是在捣乱”。舆论监督受到了群众的质疑,这在新闻监督史上,是极少见到的事例。
每年年底到次年初,是小升初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五大名校(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铁一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会选择一些奥数点,前往考试。去年底、今年初由于既没有媒体的报道,也没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的关注、呼吁,一切都进行得风平浪静。
春节前,在一些奥数班,五大名校考试基本进行完毕,春节后,各校开始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录取。接到了录取通知的家长,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未接到通知的,仍在焦急地等待,到处打听消息,哪个奥数班还会有考取五大名校的机会,或是等待二类学校重点班的考试。
存在即“合理”
三大原因让奥数班难以取缔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钱、没有关系,要想进五大名校,只能通过奥数班,奥数班给了我们这种普通人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我们也痛恨它,但是没有了它,孩子肯定是进不了五大名校的”……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奥数班之所以难以取缔,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奥数班是名校获取优质生源的最好渠道。据知情人士透露,西安五大名校,每年每校入学名额在千人左右,今年入学名额共约5900人。而西安每年小学升初中的人数为10万人左右,若不计算五大名校本身的生源,能进五大名校的几率仅为5.9%。而去年陕西高考录取率为61.7%,这一比例竟然不到高考录取率的1/1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校负责人表示:名额少、人数多,大家都想进名校,到底要谁不要谁?我们只能借助奥数班来筛选,因为奥数可将学生差距彻底拉开,奥数学得好的学生相对来说,智商较高,立起门槛、获取优质生源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学校想长远发展,优质生源很关键,奥数班起的是地下筛选的作用。
其二,奥数班是普通家庭孩子进名校的唯一途径。虽然对奥数班深恶痛绝,但因为这是可以进名校的唯一渠道,一些普通家庭对奥数班又爱又恨。王晓奇对记者介绍说:“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人,没有钱、没有关系,要想进五大名校,只能通过奥数班,奥数班给了我们这种普通人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我们也痛恨它,但是没有了它,孩子肯定是进不了五大名校的。”出于相同的原因,奥数班受到众多家长的肯定,他们给奥数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三,巨大利益的诱惑。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一期奥数班的学费大约从500元~1500元不等,一般小学生都会从四年级起进奥数班,加上寒、暑假班,一年会上四期奥数班。到六年级暑假前,一个小学生总共要上11期奥数班,若按每期学费平均1000元计算,就需要支付1.1万元学费。而到了六年级,许多家长还会给孩子多报一到两个奥数班,便又会多支出3000元~6000元。按每个学生每年支付5000元,3年共支付1.5万元计算,假如每年西安的10万名小学生中,有一半进入奥数班学习,那么3年的市场份额就会达到7.5亿元的天文数字,每年的市场份额也在2.5亿元!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各色人等加入到奥数培训的大军中,其中以具有教育经历者居多。据知情人士透露,西安大大小小的奥数班至少在百个以上。而7.5亿元的市场份额,也绝不会被奥数班所独有,名校等机构也会从中分取一杯羹。
期待冰山融化
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太久
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才是取缔奥数班的根本之道。而教育资源均等化如何实现,能否实现,何时能实现,是长期悬挂于家长心中的疑问。奥数冰山不融化,无数的小学生就仍要前仆后继地牺牲他们快乐成长的童年……
近日,西祠胡同讨论版上一篇题为《一个小学生上交两会的方案:强烈呼吁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帖子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道:我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很少享有自由快乐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了,因为爸爸妈妈想让我上好的中学,为了上个好的中学,我的休息日几乎都花在了课外辅导班和各类的校外培训机构里,要学奥数、作文、英语、信息编程等,要应付各种各样名目繁杂的考试和比赛。
他建议,让小升初恢复统考,成绩公开,让大家自愿填报志愿,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家共享。这个统考不能是单纯的语、数、外的学科统考,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统考,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这位小学生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大部分人士却认为此举行不通。综述他们的观点,主要认为,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通过小升初统考,通过公平的竞争上一所好的学校,这是最公平的入学规则,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目前小升初的种种弊端影响的是部分学生,而不是全部,但如果统考,则使全部学生卷入其中。某些学校可能会采取变相加试的形式选拔学生,不一定比现在减负;小升初统考没有意义,就近上学,到家门口的学校上学,非要挤名校,无异于自寻烦恼。
为治理奥数班,有识之士曾提出过通过小学推荐制的方式来解决。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路在去年“两会”期间提出:政府应迅速、强力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全面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第一批先重点打造20个左右的优质初中。10所左右的优质中学可将所有择校招生指标按照各区小学毕业人数,公平分配到城区各小学,学生由各小学推荐,校长为推荐人,并在全校公示。操作程序可比照北大招收保送生办法。
去年3月,远东一中在我市率先宣布将尝试“小学推荐制”。学校计划,用富余名额在学区外尝试推荐制,在前来咨询的小学毕业生生源学校中,选取一部分试行“小学推荐制”。依据《义务教育法》,不会组织考试,而是由生源学校根据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推荐,远东一中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录取。为了保证推荐的公平公正,生源学校还应对拟推荐的学生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然而这一破冰之举,却很快被教育主管部门叫停,原因是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因为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就近入学,在学区外尝试推荐制明显违背了这种法律精神。在法律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看到,政府选择了依法行事。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才是取缔奥数班的根本之道。而教育资源均等化在我国已经提出了多年,均等化如何实现,能否实现,何时能实现,是长期悬挂于家长心中的疑问。奥数冰山不融化,无数的小学生就仍要前仆后继地牺牲他们快乐成长的童年,这个代价无疑是惨重的。在资源没有均等化的当下,在法律与现实的冲突中,无数的家长及孩子渴盼:立法机构与政府能够合力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寻找到并且全面推行可以暂时解决奥数问题的良策,早日将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奥数冰山的融化,不要让我们等太久。
奥数班屡禁不止刺痛谁的心
关于奥数班的报道,“新闻”似乎已经很少——媒体频繁报道,新闻也多了些“老生常谈”的味道。如同手上生茧,时间久了,便生出麻木的淡然。
面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持久、频繁的呼吁,奥数班依然在不该接受的同时被广泛接受着。家长无奈,学生厌烦,媒体呐喊,生活在现代、文明的都市,却生出置身旷野的感受:纵你声嘶力竭,呼声缺乏回音。深受奥数困扰的学生和家长们,其实并不期望看到“某某部门将严肃查处奥数班”的报道,当“小升初”等考试完全不再参考甚至依据这些考试的成绩时,纵使满大街都是各类奥数班的广告,也不会扰乱我们平静的内心。
彻底解决奥数班现象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常抓不懈,更期待相关教育体制的支撑。鲁迅先生曾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别人。我们希望,奥数班产业利益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在全民唾弃的氛围中自省自律,即使是为了天真可爱的孩子,别再用商业的黑手刺痛孩子、家长们的心,刺痛富有良知和责任的社会公众的心。
文/本报记者李秋玲图/本报记者张宇明 李安定
(西安晚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怎样学好奥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