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玻璃电极极的pH适用范围是多少?什么是碱差和酸差

第12章 电位分析法(讲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7页免费18页免费32页免费39页免费30页免费 99页1下载券42页免费85页免费50页1下载券45页1下载券
第12章 电位分析法(讲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8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pH玻璃電極 / 酸鹼度計 JASPA2111 ~久德電子
與久德取得聯繫
台中總公司
台北服務處
.無線傳輸(868MHz)
品名: pH玻璃電極
Model:JASPA2111
?pH值範圍:0~14PH
?溫度範圍:0~110℃
?適用於高污染環境,可防止S2-, NH4+ and CN-. 干擾
?獨特的設計,使其不容易被污染、堵塞、使用壽命長
?電極反應靈敏(數秒鐘即可達到測量值)
?安裝: 螺紋PG13.5
?外管材質:玻璃
?適用於海水/工業水
土壤酸鹼度計
潮濕土壤用
土壤(水)酸鹼度計 / pH電極
高污染環境用
酸鹼度計 / pH電極
與久德LINE一起:
久德官方帳號:JETEC2028
訂閱電子報2012工业分析检验竞赛试题库(高职)单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2工业分析检验竞赛试题库(高职)单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电位分析法
一、计算题
1. -0.96V(vs SCE)
&&&&&& C6H5NO2 + 4H++ 4e-
C6H5NHOH + H2O
&&&&& SCE||Cl-(X mol/L) ISE
试推导标准加入法测定氯离子的计算公式。
3.AgAgCl θA g/AgCl=0.2223V&&& 0.10mol/LNaCl1.0103mol/LNaF1.05mol/LFpH7&&& 25oC
4.Cl- 1mol/L
0.28VEq (H+/ H2)= 0.00V 101325PaAr(H) = 1.008Ar(Cl) =
35.4 0.40V
5.Ca20.010mol/LCa20.250V0.271VCa2
6.1.0102mol/L 60.0mV1.0102 mol/L90.8mV&&& 55.0mV/pK
7.50.0mL Ex-0.0225V0.10mol/LCu20.50mLE-0.0145VCu225oC
二、填空题
9.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1. 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
A.与其对数成正比;&B.与其成正比;
C. 与其对数成反比; 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12. 氟化镧单晶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
B. 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 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 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13. 产生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玻璃膜内外表面的结构与特性差异;
B.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 玻璃膜内外参比电极不同;
D. 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活度不同;
14. 单点定位法测定溶液pH值时,用标准pH缓冲溶液校正pH玻璃电极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
B.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
C.为了校正液接电位;
D. 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
15. 当pH玻璃电极测量超出企使用的pH&&&& &&&&pH值值将是:
A. & B. 偏低和偏低&&& C. 偏高和偏低;&D. 偏低和偏高
16. 在含有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得的离子活度为:
A. 的总浓度;&& B的活度;
C. 游离的活度; D. 游离的活度。
17. K+选择电极对Mg2+的选择系数。当用该电极测定浓度为和的溶液时,由于引起的测定误差为:
&&&&& &A.&&& &B. 134% &C. 1.8 &&&&& &&D. 3.6%
18. 玻璃膜选择电极对的电位选择系数,该电极用于测定的时,要满足测定的现对误差小于1%,则应控制溶液的pH:
A. 7&&&&& B. 大于8&&&&&& C. 大于9&& &D. 大于10
19. 电池:,测得电动势为0.367V。用一未知溶液代替上述的已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425V。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0.058/z。则未知溶液的pMg值为:
A5.50 &&&&&&&&&&& &B.
5.00&&&&&& C. 4.50&&& &&& &D. 4.00
20.&&&& 电池组成为,移取未知试液25.00ml,加入TISAB25.00mL,测得电动势为316.2mV。向上述测量溶液中加入2.50mL,的标准溶液。得到电动势为374.7mV,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5mV/pCl-则未知试液中的的浓度应为:
A. ;& &&&&& B. &;
C. ;&&&& D.
一、计算题
&&&&& m = QM/nF = 26.7123.0/496487 = 8.52110-3 g
&& (2)& W(C6H5NO2) =( 8.521/210 ) =
&E 1 = b - Slgfcx&&&&&&&&&&&&&&&&&&&&&&&&&&&&& (1)
&&&&&&&&&&&&&&& Vscs + Vxcx
&E 2 = b - Slgf’&&&&&&&&&& (2)
&&&&&&&&&&&&&&&&&&& Vs +& Vx
&&&&&&&&&&&&&&&&&&&&&&&&&&&&&&& f’(Vscs + Vxcx)
E 1 - E 2 = Slg
&&&&&&&&&&&&&&&&&&& &&&&&&&&&&&&&&f ( Vs +& Vx)cx
&&&&&&&&&&&&&&&&&&& Vscs
&&&&&&& ( Vs +& Vx)10 - Vx
&&& 1. PtH2 ( 101325Pa ) , HCl (x mol/L)
KCl ( 1 mol/L ) , Hg2Cl2Hg
&&& 2. E = E () - E () = E (NCE) - E (H+/H2)
&&&&&& (H+/H2)
= E(NCE) - E = - 0.12
&&&&&& = E (H+/H2)
+ 0.0592lg([H+]/pH2) = 0.0592lg[H+]
&&& lg[H+]
= - 0.12/0.0592 = - 2.0 ,&&& [H+ ] = 1.010-2 mol/L
HCl & m= 3.7 g
二、填空题
9.&&& &&& &&& &&& EE
10.&& &&&&&
三、选择题
11(D)12(B)13(A)14(A)15C
16(B)17(C)18(C)19(B)20D
& 电位分析
一、填空题
1.正负离子都可以由扩散通过界面的电位称为______, 它没有_______性和______性, 而渗透膜, 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 造成相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均, 产生双电层,形成______电位。
2.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 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____________试剂, 其目的有第一________;第二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
3. 用直读法测定试液的pH值, 其操作定义可用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用pH玻璃电极测定酸度时, 测定强酸溶液时, 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测定强碱时, 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4. 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________是电荷的传递者, ________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 内参比电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5. 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 由于测量电池的参数不同而分成各种方法:测量电动势为______;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是_____,其中若使用_______电极的则称为______; 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测量电量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6. 电位法测量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浸入两个电极, 一个是指示电极, 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在零电流条件下, 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______________。
7.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表明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抗______离子干扰的能力。系数越小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离子选择电极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 对加入的标准溶液要求体积要________,浓度要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双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 )
A KNO3&&&&&
2.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 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3. M1| M1n+||
M2m+ |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A正极&&&&&&&
B 参比电极&&&&&&&&
C 阴极&&&&&&&&
4. 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6. 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A KNO3&&&&&&&&
KCl&&&&&&&&&
KBr&&&&&&&&&
7. 中性载体电极与带电荷流动载体电极在形式及构造上完全相同。它们的液态载体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它与被测离子结合以后,形成&&&&&&&&&& (&& )
&A带电荷的化合物,能自由移动&&&
B形成中性的化合物,故称中性载体
&C带电荷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不能自由移动
&D形成中性化合物,溶于有机相,能自由移动
8. pH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 (&& )
&A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
&B H+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 pH值偏低
&C H+与H2O形成H3O+,结果H+降低, pH增高
&D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 传递困难,pH增高
9.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1%,则试液的 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5&&&&&&&&&&&
7&&&&&&&&&&&&
10.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
A 0.002 倍&&&&&&&&&
B 500 倍&&&&&&&&&
C 2000 倍&&&&&&&&&
11. 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1.0×10-5mol/L
K+,浓度为 1.0×10-2mol/L Mg溶液时,由 Mg引起的 K+测定误差为(&&&
0.00018%&&&&&&&&&&
B 134%&&&&&&&&&&&&
1.8%&&&&&&&&&&&&
12. 碘化银晶体膜电极在测定氰离子时,其电极电位(&& )
&A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B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随试液中氰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D与试液中银离子浓度无关
13. 在电位滴定中,以 DE/DV-V(j为电位,V 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A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
&& B 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
&& C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 D DE /DV 为零时的点
14.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目的在于&&&&&&
&A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
C 校正电极
D 除去沾污的杂质
1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三、简答题
1. 请画图说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并说明这种电极薄膜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写出测定时氟离子选择电极与参比电极构成电池的表达式及其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
2. 简单说明电位法中标准加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简述玻璃膜电极产生不对称电位的因素?
四、计算题
1.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某一含F-的试样溶液50.0mL,测得其电位为86.5mV。加入5.00×10-2mol/L氟标准溶液0.50mL后测得其电位为68.0mV。已知该电极的实际斜率为&
59.0mV/pF,试求试样溶液中F-的含量为多少(mol/L)?
2.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为Ag-AgCl,E θA g/AgCl=0.2223V。内参比溶液为0.10mol/LNaCl和1.0×10-3mol/LNaF,计算它在1.0×-5mol/LF-,pH=7的试液中,25oC时测量的电位值。[]
3. 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pH = 5.0 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0.0435V;测定另一未知试液时电极电位则为+0.0145V,电极的响应斜率每 pH 改变为 58.0mV,求此未知液的 pH值。
4. 某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其选择性系数约为30,如用该电极测 pNa = 3 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浓度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 值必须大于多少?
电位分析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扩散电位;&&& 强制;&&& 选择;&&& Donnan。
2. 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
&&& 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
&&& 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干扰;
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
3. ;&& 偏高;&&& 酸差;&&& 偏低;&&& 碱差或钠差。
4. F-;&&&
La3+;&&&
Ag|AgCl;&&& 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
5. 电位分析法;&&& 伏安法;滴汞;极谱法;&& 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6..待测试液;电动势 。
7. A;B;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8. 小;高;减小稀释效应。
&二、选择题
1.A&& 2. A&& 3.
D&& 4. D& 5. B& 6.A&& 7. A&& 8.
D&& 9. D& 10 B
11. C& 12. C& 13. C&&
14. B&& 15.B
&三、简答题
1. 氟离子选择电极示意于图。&&&
&&电极薄膜是 LaF3单晶掺杂 0.5 % EuF2,以增加导电性。&&&
&&&&&&& 测定时组成的电池为:
&&&&&&&&&&
Ag│AgCl,Cl-,F-(恒定)│LaF3│F-(试液)|| SCE
&&&&&&& E = - [E (Ag/AgCl) + &-(RT/F)×ln a&)
= 常数 + (RT/F)×ln aF-?
2. 标准加入法是通过测量已知体积的试液和加入量较少但定量的标准溶液后的试液。它们具有相近的总离子强度和活度系数,将测量值根据电位与浓度的基本公式计算,求得含量。它适用于组成较为复杂,份数不多的试样分析。
3. 不对称电位是玻璃模内外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引起的,如:
&& 半径不同,内外表面应力不同;
&& 内外表面化学腐蚀与沾污不同;
&& 内外膜浸泡水的时间不等,吸水量不同也会造成差异。
四、计算题
1. 根据标准加入法公式:
3. &&&&E = E&
- 0.058 pH
0.0435 = E& - 0.058×5&&&& (1)
0.0145 = E& - 0.058 pH&&&&& (2)
&&&&& 解 (1) 和 (2) 式 则&&
4. pNa = 3&& 则 [Na+]
= 10-3 mol/L
&&&&&&& 这一浓度的 3% 为:Δ [Na+] = 10-3×3% = 3×10-5 mol/L&&&&&&&&&&&&&&&&&&&&&&&&&
Na+, H+& 同为一价离子,故&&&&&&&&&&&&&&&&&&&&&&&&&&&&&&&&&&&&
&&&&&& 则 [H+]
= 10-6 mol·L-1&&&&&&&&&&&&&&&&&&&&
&&&&&& 即 pH =
6&&&&&&&&&&&&&&&&&&&&&&&&&&&&&&&&&&&
&&&&& 为使测量误差小于 3%, 试液之 pH 值必须大于 6。
伏安极谱法
一、选择题
1.极谱分析中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
(1) 极谱极大电流&&&
(2) 迁移电流
(3) 残余电流&&&&&&&
(4) 充电电流
2.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很高, 其主要原因是&&&&&&&&&&&&&&&&&&&&&&&&&
(1) 对被测定物质进行了预电解富集
(2) 在悬汞电极上充电电流很小
(3) 电压扫描速率较快
(4) 与高灵敏度的伏安法相配合
3.直流极谱法中将滴汞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电解电池,两个电极的性质应为&&&&&&&&&&&&&&&&&&&&&&&&&&&&&&&&&&&&&&&&&&&&&&&&&&&&&&&&&
(1) 两个电极都是极化电极
(2) 两个电极都是去极化电极
(3) 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
(4) 滴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极化电极
4.二只 50mL 容量瓶,分别为 (1)、(2),在 (1)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 10μA,在 (2)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5.0mL,再加0.005mol/LCd2+标准溶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 15μA,未知溶液中 Cd2+的浓度是多少 (mol/L)
?&&&&&&&&&&&&&&&&&&&&&&&&&&&&&&&&&&&&&&&&&&&&&&&&&&&&&&&&&&&&&&&&&&&&&&&
(1) 0.0025&&& (2) 0.005&&& (3)
0.010&&& (4) 0.020
5.某金属离子可逆还原, 生成二个极谱波, 其直流极谱波的波高近似为1:2, 请问在单扫极谱中它们的峰高比近似为&&&&&&&&&&&&&&&&&&&&&&&&&&&&&&&&&&&&&&&&&&
(1)1:2&&& (2)&1:2&&&
(3)&1:2&&& (4)相等
6.方波极谱法中采用225Hz的频率是为了满足方波半周期时间t与时间常数RC有以下关系&&&&&&&&&&&&&&&&&&&&&&&&&&&&&&&&&&&&&&&&&&&&&&&&&&&&&&&
&&&&&(&&&&& )
(1)t=RC&&& (2)t=3RC&&&
(3)t=4RC&&& (4)t=5RC
7.某有机化合物在滴汞上还原产生极谱波 R+nH++ne-RHn请问其E 1/2(&&
(1)与R的浓度有关&&&&&&
(2)与H+的浓度有关
(3)与RHn的浓度有关&&& (4)与谁都无关
8.交流极谱法, 常常用来研究电化学中的吸附现象, 这是由于&&&&&&&&&
(1)交流极谱分辨率较高
(2)交流极谱对可逆体系较敏感
(3)交流极谱可测到双电层电容引起的非法拉第电流
(4)交流极谱中氧的影响较小
9.在极谱分析中,在底液中加入配合剂后,金属离子则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随着配合剂浓度增加,半波电位变化的方式为&&&&&&&&&&&&&&&&&&&&&&&&&&&&&
&&&&&&&&&&&&&&&&&&&&&&&&&&& (&&&&&
(1) 向更正的方向移动
(2) 向更负的方向移动
(3) 不改变
(4) 决定于配合剂的性质,可能向正,可能向负移动
10.极谱定量测定时, 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组分保持基本一致, 是由于&
(1)被测离子的活度系数在离子强度相同时才一致
(2)使被测离子的扩散系数相一致
(3)使迁移电流的大小保持一致
(4)使残余电流的量一致
11.方波极谱法的检出限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电流限制?&&&&&&&&&&&&&&&&&&&
(1) 充电电流&&&
(2) 残余电流&&&
(3) 毛细管噪声电流&&&
(4) 氧的还原电流
12. JP-1型单扫极谱仪, 采用汞滴周期为7s, 在后2s扫描, 是由于&&&&&&&
(1)前5s可使被测物充分地吸附到电极上
(2)滴汞后期, 面积变化小.
(3)前5s可使测定的各种条件达到稳定
(4)后期面积大, 电流大
13.在极谱分析中, 通氮气除氧后, 需静置溶液半分钟, 其目的是&&&&&&&
(1) 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
(2) 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
(3) 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
(4) 使汞滴周期恒定
14.极谱分析中, 与扩散电流无关的因素是&&&&&&&&&&&&&&&&&&&&&&&&&&&
(1) 电极反应电子数&&&&&&&&&
(2) 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3) 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数&&&
(4) 电极面积
15.与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有关的因素是&&&&&&&&&&&&&&&&&&&&&&&&&&&
(1) 被测离子的浓度&&&
(2) 支持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
(3) 汞滴下落时间&&&&&
(4) 通氮气时间
16.若欲测定10-9mol/L的Pb2+,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1)直流极谱法&&&
(2)方波极谱法&&&
(3)阳极溶出法&&&
(4)脉冲极谱法
17.不可逆极谱波在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时,控制电流的因素是&&&&&&&
(1) 电极反应速度&&&&&&&&&
(2) 扩散速度
(3) 电极反应与扩散速度&&&
(4) 支持电解质的迁移速度
18.在恒电位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的面积与汞的流速和滴下的时间 t 的关系是(&&&&
&& &(1)& m2/3 t1/6?&&& (2) m2/3 t2/3?&&& (3) mt&&&
(4) t1/6/m1/3
19.常规脉冲和微分脉冲极谱法的区别是&&&&&&&&&&&&&&&&&&&&&&&&&&&&&
(1)示差脉冲是加一个等振幅的脉冲电压, 它扣除了直流电压引起背景电流的影响
(2)示差脉冲类似交流极谱,电容电流的影响较大
(3)常规脉冲极谱,电容电流的影响较小
(4)示差脉冲仅对常规脉冲的结果进行了数学上的微分处理
20.请指出方波极谱加电压的方式&&&&&&&&&&&&&&&&&&&&&&&&&&&&&&&&&&&
(1)线性扫描电压, 速度为200mV/min
(2)线性扫描电压, 速度为200mV/s
(3)线性扫描同时加上50~250Hz的方波电压
(4)线性扫描同时在每滴汞的后期加上一个4~80ms的方波电压
二、填空题
21.极谱电流完全受去极剂向电极表面扩散所控制, 加入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以清&&& 除________________电流, 溶液保持_____________以消除_____________电流。
22.溶出伏安法的操作步骤, 通常分为二步, 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 第二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法中, 在电解池上外加电压约___________V, 当用可逆体系滴&&& 定可逆体系时, 滴定曲线为______________形状, 滴定终点在_____________处。
24.残余电流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5.极谱波的性质, 可以通过观察其电流与汞柱高的关系来决定, 可逆极谱波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呈正比, 不可逆极谱波只在极限扩散电流时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26.在极谱分析中为了建立浓差极化, 要求极化电极___________, 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搅拌。
27.析出电位与被测物质浓度_______, 半波电位与被测物质浓度__________, 故后者可用&&& 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
28.用恒电位极谱法分析某试样中的 Pb,如果用悬汞电极,则极谱波的波形如 _________。
29.在极谱分析中, 电流完全由__________________所控制的极谱波称为可逆波, 电流受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极谱波称不可逆波。
30.在恒电位下, 由于充电电流随时间按______________关系衰减, 电解电流按__________关系衰减, 前者衰减比后衰减_____________, 因此方波极谱可消除充电电流的干扰。
31.在Ilkovic电流公式中, 不受温度影响的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金属离子Mn+在电极上反应可逆, 其直流极谱波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极谱波的半波电位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测量。
33.在阴极上,析出电位愈 _________ ,愈易 _________ ;在阳极上,析出电位愈 _________,愈易 ________ 。
34.氢波和氢催化波都是由于_________的还原而产生的极谱波,氢催化波是溶液中某些物质能__________________, 在正常氢波较__________的电位时还原出来。
35.平行催化波是
&&& O+ne-→R
&&& K(速率常数)
&&& R+ZO
&&& 物质Z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物质, 它本身___________在电极上还原, 但可以______,而且K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36.若1.21×10-3mol/L
M+在滴汞电极上还原,测得其扩散电流为6.72mA,汞滴滴落时间为3.93s,汞的流速为1.37mg/s,计算该金属离子在试液中的扩散系数和扩散电流常数。
37.在 1mol/L HCl 电解质中,某金属离子的极谱还原波是可逆的,
(1) 用经典极谱法测得如下数据:
电极电位,E& (vs SCE)/V
扩散电流,i/μA
平均极限扩散电流为 10.024A,计算此还原波的 j1/2& 和 n。
(2) 汞柱高度为 64cm 时,平均极限扩散电流 id = 10.024A;当汞柱高度升到 81cm 时,平均极限扩散电流 id为多少?
四、问答题
38.用盐桥来降低液接电位时,对选用的电解质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9.某极谱测定液由以下成分组成:除被测离子外,还有:
&&& (1)NH3-NH4Cl& (2)Na2SO3(3)动物胶,扼要说明加入各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仪器分析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支持电解质;&&& 迁移电流;&&& 静止;&&& 对流电流。
22.预电解过程;
&&& 是为了富集被测痕量组分;&&
&&& 溶出过程。
23. 0.2;&&& &&&&抛物线与直线交点处。
24.充电电流或电容电流
&&&&&& 试剂中杂质的电解电流
25.汞柱高平方根&&&&&& 汞柱高平方根
26.表面积小&&&&&& 要低&&&&&& 不能
27.有关;&&& 无关;&&& 定性分析。
29.扩散速度&&&&&& 电极反应速度&&&&&& 扩散速度
30. exp(-t/RC)&&&&& t -1/2&&&&& 快
31.电极反应电子数
33.正;还原;负;氧化。
34.H+&&&&&& 减低氢的超电位&&&&&& 正
35.不能&&&&&& 氧化R&&&&&& 较大
三、计算题
36.(1)由尤考维奇方程得:
37. (1) 根据 E = E 1/2 &+ 0.059/ z lg[(id-i)/i]&&& 可知
- 0.515 = E 1/2 ?+ 0.059/ z lg(10.0 - 2.0)/2.0& ...........①
- 0.539 = E 1/2 &+ 0.059/ z lg(10.0-4.0)/4.0 &&...........②
&&&&&& 解联立方程组,得&&& z =
1&&&&&& ??E 1/2 &= - 0.55 V
(2)& 已知 , h1=
64 cm , id1 = 10.0 mA&&& h2=81cm
&& id1/id2= h11/2/h21/2
&& id2 = id1×(h2/h1)1/2=10.0×9/8 = 11.25mA
四、问答题
38.电解质的正负离子迁移数相等,减少界面电荷分离程度。
  电解质的浓度较大,离子迁移量主要由盐桥的电解质向试液移动。
39. (1)NH3-NH4Cl :支持电解质,用于消除被测离子的迁移电流;
&&& (2)Na2SO3:还原剂,用于消除溶液中的溶解氧;
&&& (3)动物胶:表面活性剂,用于消除滴汞电极表面各处电荷密度差异产生的极谱
&&&&&&&&& 极大。
伏安与极谱分析
一、填空题
1. 在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称______,又称______,饱和甘汞电极称为_______,又称______。
2. 充电电流的大小,相当于浓度为__________的物质所产生的扩散电流,其电性符号为_______,它限制了普通直流极谱的灵敏度。新的极谱技术,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克服了它的影响。
3. 可逆波电极反应速度__________,极谱波上任何一点的电流都是受__________所控制;不可逆波电极反应速度__________,只有达到____________电流时才受扩散控制。
4. 金属离子M与配体 L-发生如下的配位、扩散、解离、电极上还原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产生一极谱还原波:
Mn+ +pL- =& MLp ───→&& MLp
&&&&&&&&&&&&&&&&&&
(配位)&&&& (扩散)&&& ↓
&&&&&&&&&&&&&&&&&&&&&&&&&&&&&&&&&&&&&&
Mn+ + ne-& ─→& M(Hg)
&&&&&&&&&&&&&&&&&&&&&&&&&&&&&&&&&&&&&&
+& &&&&&&&&(还原)
&&&&&&&&&&&&&&&&&&&&&&&&&&&&&&&&&&&&&& pL-
试回答: (1) &受 ________ 控制时该极谱波是可逆波
&&&& (2) &受 ________ 控制时该极谱波是不可逆波
&&&&(3) &受 ________ 控制时该极谱波是动力波。
5. 在经典极谱法中, 极谱图上会出现电流峰, 这个现象在极谱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于滴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均,致使表面运动导致电极表面溶液产生______,使还原物质增多。此干扰电流可加入_____________消除。
6. 极谱分析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极谱分析是利用被测离子或它的配离子的_____________电流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迁移电流的消除可在底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残余电流可用_______________解决,极大现象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消除。
8. 极谱波的性质, 可以通过观察其电流与汞柱高的关系来决定, 可逆极谱波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呈正比, 不可逆极谱波只在极限扩散电流时波高与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9. 在极谱分析中为了建立浓差极化, 要求极化电极___________, 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__搅拌。
10. 单扫描极谱和经典直流极谱所加电压都是_______________,但前者速度____________;使其前者极谱图呈______________形,后者呈_______________形。
&二、选择题
1. 在下列极谱分析操作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 )
&& A通N2除溶液中的溶解氧
&& B加入表面活性剂消除极谱极大
&& C恒温消除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 D在搅拌下进行减小浓差极化的影响
2. 交流极谱的灵敏度为 10-5 mol/L 左右,和经典极谱法相当,其灵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在电解过程中没有加直流电压
&&& B 采用了快速加电压方式,有较大的充电电流
&&& C 迁移电流太大
&&& D 电极反应跟不上电压变化速度
3. 对可逆电极反应,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E1/2=(Ox/Red)
& B E 1/2与条件电位完全相等
& C Ox的阴极波的半波电位与Red的阳极波的半波电位相等
& D 阴极波和阳极波的半波电位不等
4.经典的直流极谱中的充电电流是&&&&&&&&&
&&& A其大小与滴汞电位无关
&&& B其大小与被测离子的浓度有关
&&& C其大小主要与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
&&& D其大小与滴汞的电位, 滴汞的大小有关
5. 极谱分析时在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是为了消除下列哪种干扰电流?
&&A 极谱极大电流&&&
B 迁移电流&&&
C 残余电流&&&
D 残留氧的还原电流
6. 极谱扣除底电流后得到的电流包含&&&&&&&&&&&&&&
&A残余电流&&&&&
B扩散电流&&&&&&
C电容电流&&&&&
7. 在电化学分析中溶液不能进行搅拌的方法是&&&&&&&&&&&&
& A电解分析法&&&
B库仑分析法&&&
C极谱分析法&&
D离子选择电极电位分析法
8. 在酸性底液中不能用于清除溶解氧的方法是&&&&&&&&&&&&&
& A通入氮气&&&&&
B通入氢气&&&&&&
C加入Na2CO3&&&&&
D加入Na2SO3
9. 在极谱分析方法中较好消除了充电电流的方法是&&&&&&&&
A 经典极谱法&&&
B 方波极谱法&&&
C 交流极谱法&&&
D 单扫描极谱法
10. 在极谱分析中与被分析物质浓度呈正比例的电流是&
&&&&&&&&(&&&&&
&A极限扩散电流&&&&&
B迁移电流&&&&
C残余电流&&&&&
11. 在任何溶液中都能除氧的物质是&&&&&&
& A N2&&&&&&&&&
B CO2&&&&&&&
C Na2SO3&&&&&&&
D 还原铁粉
12. 某未知液 10.0mL 中锌的波高为 4.0cm,将 0.50mL 1×10-3mol/L 的锌标准溶液加到该未知液中去,混合液中锌的波高增至 9.0cm,未知液中锌的浓度是多少(mol/L)?
&A 1.34×10-4&&&&&&&
B 2×10-4&&&&&&
C 3.67×10-4&&&&&&
13. 交流极谱与经典极谱相比&&&&&&&&&&&&&&
&A交流极谱的充电电流大, 但分辨率高
&B交流极谱的充电电流大, 分辨率也差
&C交流极谱的充电电流小, 分辨率也差
&D交流极谱的充电电流小, 分辨率高
14. 在极谱分析中, 通氮气除氧后, 需静置溶液半分钟, 其目的是&&
& A 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
& B 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
& C 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
& D 使汞滴周期恒定
15. 迁移电流来源于&&&&&&&&&&&&&&&&&&&&&&&&&&
& A 电极表面双电层的充电过程
& B 底液中的杂质的电极反应
&&C 电极表面离子的扩散
& D 电解池中两电极间产生的库仑力
&三、简答题
1. 何谓迁移电流?怎样消除?
2. 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外加电压的改变是否不再引起滴汞电极的电位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附近浓度的变化?
3. 请简述方波极谱能消除电容电流影响的原理。
4. 极限扩散电流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怎样消除这些影响?
5. 为什么方波极谱比交流极谱的灵敏度高?
6. 在 0.1mol·L-1氢氧化钠介质中,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 S2-。以悬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0.40 V时电解富集,然后溶出。
&&&& (l)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 (2)画出它的溶出伏安曲线。
&四、计算题
1. 用极谱法测定铟获得如下数据
在-0.70V处观测到的电流/mA
25.0mL0.40 mol·L-1 KCl稀释到100.0mL
25.0mL0.40 mol·L-1 KCl和20.0mL试样稀释到100.0mL
25.0mL0.40 mol·L-1 KCl和20.0mL试样并加入
10.0 mL2.0×10-4 mol·L-1 &In(Ⅲ)稀释到100.0mL
计算样品溶液中铟的含量(mg·L-1)。
2. 将3.000g锡矿试样, 经溶样化学处理后配制成250mL溶液, 吸取25.0mL试样进行极谱分析, 其极限扩散电流为24.9μA, 然后在电解池中再加入5.0mL6.0×10-3mol/L的标准锡溶液, 测得混合溶液的极限扩散电流为28.3μA, 计算试样中锡的质量分数.
伏安与极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工作电极&& 极化电极& 参比电极&&& 去极化电极
2.10-5mol/L&&&&& 正或负&&&& 方波极谱&&&& 脉冲极谱
3. 很快&&& 扩散速度&&& 较慢&&& 极限扩散
4.. 扩散作用;电极反应;化学(离解)反应。
5. 极谱极大&& 表面张力&& 切向运动&& 表面活性物质
6. J. Heyrovsky
7. 扩散,支持电解质,扣除底电流,表面活性剂
8. 汞柱高平方根,汞柱高平方根
9. 表面积小,要低,不能
10. 线性扫描电压,较快,平滑峰状,锯齿平台波
二、选择题
1. D& 2. B& 3. C&& 4.
D& 5. A&& 6.B&& 7. C&& 8. D &9.
11. A&& 12. C&& 13.
A& 14.A&&& 15.D
&三、简答题
1. 由于电解池的正极和负极对被测定离子存在着静电引力,使电解电流增加的那部分电流称为迁移电流,也称非法拉第电流。加入足够浓度的支持电解质,就可以消除迁移电流。
2. 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其电位始终随外加电压而变& E de= - E外,根据能斯特方程式& E 1/2= E q+ RT/( z F)×lncs, E de 改变,参加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附近的浓度 cs 必须随之而改变,以保持能斯特平衡,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 cs 更趋近于零。
3. 方波信号加上后, 电容电流下降的速度比电解电流的快, 所以在后期测量时,电解电流的比例较大, 信噪比提高了。
4. 影响极限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项:
(1)滴汞电极毛细管特性的影响.汞的流速和汞滴滴下的时间都会影响扩散电流,即汞柱高度影响扩散电流.一般来说,汞柱高度每增加1cm,扩散电流大约增加2%.因此实验中应保持汞柱的高度不变.
&(2) 溶液组分的影响.扩散电流随扩散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溶液的组份不同,其粘度也不同,并且粘度小,被测物质的扩散系数就越大.在分析中,试液和标准溶液组份力求一致.
(3)温度的影响.从扩散电流方程式可知,扩散电流与扩散系数D有关,而D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严格的条件下,一般使用恒温装置.在实际分析中,试液和标准溶液的温度相近,故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5. 在交流极谱中,于叠加了交流电压,滴汞电极表面的双电层迅速充电和放电,产生较大的电容电流,因而其灵敏度与经典极谱相比并没有提高。
方波极谱所记录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中,电容电流趋于0,主要是电解电流,因此灵敏度较普通极谱法高,也比方波极谱法高。
6. (1)富集:Hg + S2- -2e=
HgS&& 溶出: HgS + 2e = Hg + S2-
四、计算题
1. 标准加入法,需扣除空白值
  ix=49.1-8.7=40.4mA, Δi=64.6-49.1=15.5mA
&&& 依题意,有 &&&
  则cx=2.608×10-4mol·L-1& 即cx=2.606×10-4×114.8×103=29.9mg·L-1
2. 解:根据标准加入法计算式
&&&&&&&&&&& &&csVshx
&& cx = ─────────
&&&&&&&&&&&& H(Vx+Vs) -hVx
&&&& 已知:Cs
=6.0×10-3mol/L; Vs=5.0mL
&&&&&&&&&& H& =28.3mA&&&&&&&& hx=24.9mA&&&&&&&&&&& Vx=25.0mL
&&&&&6.0×10-3×5×24.9
= ─────────── =3.30×10-3mol/L
&&&&&&&&&&&&&
28.3×30 -24.9×25
&&&&&& w(Sn)
=3.3×10-3(250/1000)×118.69/3.00=0.0326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2.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下列那种操作(&& )
& A. 改变固定液的种类&&&&&&&&&
& B. 改变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
& C. 改变色谱柱温&&&&&&&&&&&&&
& D.& 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温
3.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4. 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 A.适当提高柱温
& B.增加固定液含量
& C.增大载体颗粒直径
& D.增加柱长
5.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缩短分析时间, 应采用的装置是 (&&&&& )
& A. 高压泵
& B. 梯度淋洗
& C. 贮液器
6. 1941年建立了液-液分配色谱法, 对气相色谱法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于195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
& A. 茨维特
& B. 康斯登马丁
& C. 范特姆特
& D . 马丁和辛格
7.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
&A. 组分与流动相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 组分与组分
8. 在液相色谱中, 通用型检测器是&&&
& A.示差折光检测器
& B.极谱检测器
& C.荧光检测器
& D.电化学检测器
9.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直形填充柱
B.毛细管柱
D.螺旋形柱
10.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 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 A.毛细管扩散作用
& B.萃取分离
& C.液-液离子交换
& D.液-固吸附
二:简答题
1. 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
2. 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 在HPLC法中, 对流动相有哪些基本要求?
4. 液-液色谱法中, 什么叫正相液相色谱法? 什么叫反相液相色谱法?
&三:计算题
1. 一液体混合物中,含有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用气相色谱法,以热导池为检测器进行定量,苯的峰面积为1.26 cm2。甲苯为0.95 cm2,邻二甲苯为2.55 cm2,对二甲苯为1.04 cm2。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量校正因子:苯0.780,甲苯0.794,邻二甲苯0.840.对二甲苯0.812)。
2. 用热导池为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分析仅含乙醇、庚烷、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试样测得它们的峰面积分别为:5.00 cm2、9.00 cm2、4.00 cm2和7.00cm2, 它。们的重量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4、0.70、0.78和0.79。求它们各自质量分数。
3. 用一理论塔板数n为6400的柱子分离某混合物。从色谱图上测得组分A的tR,A为14min40s,组分B的tR,B为15min。求:
&&& (1) 组分A、B的分离度RS。
(2) 假设保留时间不变,要使A、B两组分刚好完全分开,需要理论塔板数。
&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B& 6.D& 7.C&& 8.A&& 9.A&&
二、简答题
1. 答:由于组分在液-液两相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液相色谱柱不需恒温。
2. 答: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组成、极性、PH值等按一定程序连续变化。使样品中各组分能在最佳的K下出峰。使保留时间短、拥挤不堪、甚至重叠的组分,保留时间过长而峰形扁平的组分获得很好的分离,特别适合样品中组分的K值范围很宽的复杂样品的分析。
梯度洗脱十分类似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两者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程序升温是通过程序改变柱温,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极性、PH值来达到改变K的目的。
3. 一般考虑有以下几方面:
1. 与色谱柱不发生不可逆的化学作用;
2. 能溶解被测组分;
3. 粘度尽可能小;
4. 与采用检测器性能相匹配;
5. 毒性小, 易纯化且价廉。
4. 固定相的性质为极性,流动相的性质为非极性,分析极性化合物,这样的液-液色谱法称为正相液相色谱。
固定相的性质为非极性,流动相的性质为极性,分析非极性及极性化合物,这样的液-液色谱法称为反相液相色谱。
&三:计算题
1. A苯=1.26cm2&& A甲苯=0.95cm2 &&A邻=2.55cm2&& A对=1.04cm2
&&& 归一化法:&&& f 苯=0.780&&&&& f甲苯=0.794&&&& f邻=0.840&&&&&& f对=0.812
&&& Y= f 苯A苯 + f甲苯A甲苯 + f邻A邻 + f对A对
&&&& =0.780×1.26 + 0.794×0.95 + 0.840×2.55 + 0.812×1.04
&&&& =0.9828 + 0.7543
+ 2.142 + 0.6
&&&& W苯=0.6×100%=20.8%&&& W甲苯=0.6×100%=16.0%
&&&& W邻=2.142/4.%=45.3%&&&& W对=0.6×100%=17.9%
2. 据&&&& Wi = (fi’Ai)/(∑fi'Ai)
&&& 化合物&&&&&& fi'Ai&&&&&&&&&& 质量分数
&&& 乙& 醇&&&&&&
5.00×0.64&&&&&&&& 0.18
&&& 庚& 烷&&&&&&
9.00×0.70&&&&&&&& 0.35
&&& 苯&&&&&&&&&&
4.00×0.78&&&&&&&& 0.17
&&& 乙酸乙酯&&&&
7.00×0.79&&&&&&&& 0.31
&&& ∑fi'Ai= 18.15
3. n=6400&&& tR,A=14×60+40=880 s
&&&&&&&&&&&&&&&&&&&& TR,B=15×60=900 s
R1=2(tR,B-tR,A)/(Wb,A+Wb,B)
&&&&&&&&&&& =2(tR,B-tR,A)/(4tR,A/n1/2+4tR,B/n1/2)=0.45
n2= n1(R2/R1)2=/0.45)2=71111
&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填空题
1. NMR法中影响质子化学位移值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 1H 的核磁矩是2.7927核磁子, 11B的核磁矩是2.6880核磁子, 核自旋量子数为3/2,在1.000T 磁场中, 1H 的NMR吸收频率是________MHz, 11B的自旋能级分裂为_______个, 吸收频率是________MHz
&& (1核磁子=5.051×10-27J/T, h=6.626×10-34J·s)
3. 化合物C6H12O,其红外光谱在1720cm-1附近有1个强吸收峰,1HNMR谱图上,
&&& 有两组单峰da=0.9, db=2.1,峰面积之比a:b =3:1, a为_______基团, b为_________基团,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苯、乙烯、乙炔、甲醛,其1H化学位移值d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13C的d值最大的是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mLi =3.2560, mB=2.6880, m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1) BLi&BB&BAs&&&
(2) BAs&BB&BLi&&&
(3) BB&BLi&BAs&&&
(4) BLi&BAs&BLi
2.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2&&&&&&&& (2)&
1&&&&&&&&&&&&&
4&&&&&&&&&&&&&&
3. 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 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 CH3-OOC-CH2CH3
&&& (2)& (CH3)2CH-O-CH(CH3)2
&&& (3)& CH3-OOC-CH2-COO-CH3
&&& (4)&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4.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 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5. 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mLi =3.2560, mB=2.6880, m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1) BLi&BB&BAs&&&
(2) BAs&BB&BLi&&&
(3) BB&BLi&BAs&&&
(4) BLi&BAs&BLi
6. 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 的1HNMR谱的特点是(&& )
&&& (1) 4个单峰&&&&&&&&&
(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 (3) 2个单峰&&&&&&&&&
(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7.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
&&& (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
8. 在下列因素中, 不会使NMR谱线变宽的因素是&&&&&&&&&&&&&&
&&& (1) 磁场不均匀
&&& (2) 增大射频辐射的功率
&&& (3) 试样的粘度增大
&&& (4) 种种原因使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的速率显著增大
9. 将(其自旋量子数I=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2&&&&&&&&&&&& (2)
4& &&&&&&&&&&&&&&&&&(3)
6&&&&&&&&&&&&&&&&&
(4) 10. 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11. 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12.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 (1) 自旋核加热过程
&&& (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
(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三、问答题
1.& 只有一组1H-NMR谱图信号和特定分子式的下列化合物, 可能的结构是什么?
&&& (1) C2H6O
&&& (2) C3H6Cl2
&&& (3) C3H6O
2.& 试推测分子式为C3H6Cl2, 且具有下列NMR谱数据的化合物结构.
&&&&& d&&&&&&&&& 质子数&&&&&&&& 信号类型
2.2&&&&&&&&&&&&
2&&&&&&&&&&& 五重峰
3.8&&&&&&&&&&&&
4& &&&&&&&&&&三重峰
3.& 一个沸点为72OC的碘代烷, 它的1H-NMR谱: d=1.8(三重峰, 3H)和3.2(四重峰, 2H)试推测其结构并加以说明。
四、计算题 ( 共 4题& 20分 )
1.& 防落素(对氯苯氧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刺激素,一般合成物有两种异构体:
&&&&&&&& 对位(p)&&&&&&&&&& 邻位(o)
&&& 其中有效成分是对位异构体。从某批合成产物的1HNMR谱图中得到如下数据:
&&& d=4.75和d=4.88为两个化合物中的单峰,这两个峰的半高宽是一样的,其高
h对=24个单位,h邻=17个单位。求对位异构体的含量。
2.& 当采用90MHz频率照射时, TMS和化合物中某质子之间的频率差为430Hz, 这个质子
&吸收的化学位移是多少?
3.13C在外磁场中,磁场强度为2.3487T,用25.10MHz射频照射,产生核磁共振信号,问13C的核磁矩为多少核磁子?(1核磁子单位=5.05×10-27J·T-1,&&& h=6.63×10-34J·s)
核磁共振波谱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或以上两条合并成“电子效应”也可以)
&&& 磁各向异性效应;&& 氢键的生成;&&& 溶剂效应。&&&&
2. 42.58&&&&&
4&&&& 13.66
3. 叔丁基中的三个甲基CH3-;&&&
CH3C=O中甲基;
&&& 结构式是:
4. 甲醛;&&& 乙炔;&&& 甲醛;&&& 乙炔。
二、选择题
& 1. (2)&& 2. (2)& 3.
(3) 4. (b)&& 5. (2)& 6. (4) 7. (1)& 8. (2)& 9. (2) 10.
(2)&& 12. (4)&
三、问答题
1. (1) C2H6O 为CH3-O-CH3
(2) C3H6Cl2为
&&& (3) C3H6O 为CH3-CO-CH3
2. d 2.2, 2H 五重峰 说明有4个等价的邻接H, 故该化合物结构为:
CH2(CH2Cl)2
3. δ=1.8(三重峰, 3H)和3.2(四重峰, 2H) , 这两个结合是典型的乙基峰, 而且该化合物沸点低.
&&&&& 该结构为: CH3CH2I
四、计算题
1.根据两个单峰的半高宽一样
&&&&&&&&&& ω(p)=h对/(h对+h邻)=24/(24+17)=58.5%
2.d =Dn / no×106 =(430×106)/(90×106) =4.78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 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 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2. 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化学式:
&&& IR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3. 化合物 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1)3500~3100 cm-1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2)3000~2700 cm-1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3)1900~1650 cm-1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4)1475~1300 cm-1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吸收峰
4.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3300~3000cm-1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1675~1400cm-1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1000~650cm-1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1) 0&&&&&&& (2)
1&&&&&&&& (3)
2&&&&&&& (4) 3
2. 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2)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3)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4)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
3.羰基化合物中, 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者为&&&&&&&&&&&
&&&&&&& &&&&&&&&&&&&&&
4.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
5.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1)H2O&&&&&& (2)CO2&&&&&&&
(3)HCl&&&&&&& (4)N2
6. 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
(1) 气体状态&&&&&&&&&&&&&&
(2) 固体状态
(3) 固体, 液体状态&&&& (4)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在含羰基的
7. 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1)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2)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 不移动&&&&&&&&&&&&&&&&&&&&&&&&&&&
(4) 稍有振动
8.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4)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9.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用&&&&&&&&&&&&&&&&&&&
(1) 电子倍增器&&&&&&&&&&&&&&
(2) 光电倍增管
(3) 高真空热电偶&&&&&&&&&&
(4) 无线电线圈
10.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11.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1) CH3-CHO&&&&&&&&&&&
(2) CH3-CO-CH3
(3) CH3-CHOH-CH3&&& &&&&(4) CH3-O-CH2-CH3
12.若C=C键的力常数是1.0×10N/cm, 则该键的振动频率是(mC=C=1.0×10-23g) (&&& )
(1)10.2×1013HZ&&&&&&&&&&
(2) 7.7×1013HZ
(3) 5.1×1013HZ&&&&&&&&&&&
(4) 2.6×1013HZ
三、问答题
1.邻硝基苯酚& 在1.0mol/L溶液与0.5mol/L溶液中OH伸缩振动频率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 简单说明下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有何不同?
A. CH3-COO-CO-CH3
B. CH3-COO-CH3
C. CH3-CO-N(CH3)2
3.某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如下。试推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羰基 (C=O),苯环及双键(=C=C=)?为什么?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某些振动方式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是非红外活性的;
&&& 由于分子的对称性,某些振动方式是简并的;
&&& 某些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不能被仪器分辨;
某些振动吸收能量太小,信号很弱,不能被仪器检出。
a峰为nOH,b峰为nCH,c峰为nC=C,d峰为nC-O-C。
N-H伸缩&& C-H伸缩& C=O伸缩&& C-H伸缩
Ar-H伸缩&&&&&&&
C=C伸缩(苯的骨架)&&&
二、选择题
&& 1. (1)&& 2.
(3)&& 3. (2)&& 4. (2)& 5& (4)& 6.
(4)&&& 7. (2)&& 8. (3)&& 9. (3)&&
10. (3)&& 11 (3) 12. (3)
三、问答题
[答]不变化,邻硝基苯酚在上述两个浓度溶液中都生成了分子内氢键, 分子内氢键不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2.[答](1) A在1900~1650cm-1有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峰(振动的偶合)
B, C在1900~1650cm-1只有一个C=O伸缩振动吸收峰
(2) B的C=O吸收峰在波数高的位置
&&&&&&&&&&
C则在波数相对较低的位置
3.[答]1745 cm-1 有强吸收峰,说明有羰基 ( C = O )
3000 ~ 3100 cm-1,1600 cm-1,1500 cm-1 无吸收,说明不含苯环
3000 ~ 3100 cm-1无吸收,说明不含双键 ( = C = C = )。
四、计算题
&&&& σ= ───(────)1/2
2pc&&& ?m
波数之比为 (k)1/2 之比
σ(单) : σ(双) : σ(三) = (k1)1/2 :
(k2)1/2 : (k3)1/2
: 1667 : 2260 = (k1)1/2 : (k2)1/2 : (k3)1/2
k1 : k2 : k3 =
1.0 : 1.91 : 3.6
2.[答]?σ =1/(2pc)(k/m)1/2?, σ& =1307(k/m)1/2?
&&&& ?m (C=O)
=6.86&&&&&&&& ?m (C=Cl)=8.97
&&&&& σ& =1307×(12.1/6.86)1/2 = 1307×1.33 =1738cm-1
&&&&& σ& =1307×(3.4/8.97)1/2 = 1307×0.616 =805cm-1
3.[答]∵σ?(cm-1)
= 1307(k/m)1/2
而?σ(cm-1) = 104/l,??& O-H 的折合质量 m =
16/(1+16) = 0.9412
104/l = 1307(k/m)1/2
k = (104/1307×2.77)2×0.9412 = 7.18 N/cm
库仑分析法
一、填空题
1. 在测定S2O32-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_________,实验中将_________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套管中应加足_______________溶液,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于库仑滴定指示终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 ,&&&&&&&& 。其中, ____________方法的灵敏度最高。
3. 在库仑分析中, 为了达到电流的效率为100%, 在恒电位方法中采用_______________,在恒电流方法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
4.& 库仑分析中为保证电流效率达到100%, 克服溶剂的电解是其中之一, 在水溶液中, 工作电极为阴极时, 应避免_____________, 为阳极时, 则应防止______________。
5. 在库仑分析中, 为了达到电流的效率为100%, 在恒电位方法中采用_______________,在恒电流方法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
6. 库仑分析也是电解, 但它与普通电解不同, 测量的是电解过程中消耗的_________________因此, 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先决条件。
7.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库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它表明物质在电极上析出的质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 。
8. 恒电流库仑分析, 滴定剂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 终点由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故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由库仑法生成的 Br2来滴定Tl+, Tl++
Br2─→ Tl?+ 2Br- 到达终点时测得电流为 10.00mA,时间为 102.0s,溶液中生成的铊的质量是多少克? [Ar (Tl) = 204.4]&&&&& (&&&& )
& A 7.203×10-4&&&&&
B 1.080×10-3&&&&&&&
C 2.160×10-3_&&&&&&&
2. 库仑滴定中加入大量无关电解质的作用是&&&&&&&&&&&&&&
& A 降低迁移速度
&&B 增大迁移电流
&&C 增大电流效率
& D 保证电流效率 100%
3. 库仑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A电解方程式
&&& B 法拉第定律
&&& C 能斯特方程式
& D 菲克定律
4. 库仑滴定法的“原始基准”是& (&& )
&& A 标准溶液
& &B 基准物质
&& D 法拉第常数
5.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先决条件是&&&&&&&&&&
&&& A 100%电流效率
&&& B 100%滴定效率
&&& C 控制电极电位
&&& D 控制电流密度
6. 微库仑滴定分析时,加入大量去极剂是为了&&&&&&&&&
A 增加溶液导电性&&&&&&&&&&&
B 抑制副反应,提高电流效率
C 控制反应速度&&&&&&&&&&&&&
D 促进电极反应
7.在恒电流库仑滴定中采用大于 45V 的高压直流电源是为了&
A 克服过电位&&&&&&&&&&&
B 保证 100% 的电流效率
C 保持电流恒定&&&&&&&&&
D 保持工作电极电位恒定
8. 微库仑分析与库仑滴定相比,前者主要特点是& (&& )
&A 也是利用电生滴定剂来滴定被测物质
&B 也是利用电生滴定剂来滴定被测物质,而且在恒流情况下工作
&C 也是利用电生滴定剂来滴定被测物质,不同之处是电流不是恒定的
&D 也是利用电生滴定剂来滴定被测物质,具有一对工作电极和一对指示电极
9. 在库仑分析中,为了提高测定的选择性,一般都是采用&&&
A 大的工作电极&&&&&
B 大的电流&&&&&
C 控制电位&&&&
D 控制时间
10. 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 (&& )
&&A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B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 测量精度相近
&&D 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就地产生
&三、简答题
1. 库仑分析要求100%的电流效率,请问在恒电位和恒电流两种方法中采用的措施是否相同,是如何进行的?
2. 应用库仑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 试比较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相似处和不同点。
4. 阐明为什么间接库仑滴定法比直接恒流库仑法更为实用。
&四、计算题
1. 用控制电位库仑法测定溴离子,在 100mL 酸性试液中进行电解,Br-在铂阳极上氧化为 Br2。当电解电流降低至最低值时,测得所消耗的电量为 105.5C,试计算试液中 Br-的浓度。
2. 一个0.1 mo1·L-1 CuSO4溶液,其中H2SO4的浓度为1 mol·L-1,用两个铂电极进行电解,氧在铂上析出的超电位为0.40 V,氢在铜上析出的超电位为0.60 V。
&&& (1)外加电压达到何值Cu才开始在阴极析出。
(2)若外加电压刚好等于氢析出的分解电压,当电解完毕时留在溶液中未析出的铜的浓度是多少?
库仑分析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I2, 阴极, 防止试液酸度改变, KI, 起导电作用.
2. 化学指示剂法、电位法、光度法、永停终点法;& 永停终点法。
3. 恒定电位;&& 加入辅助电解质。
4. 氢气析出;氧气产生
5. 恒定电位;加入辅助电解质。
6. 电量;100%的电流效率。
7. m = (M/nF) ×it
8. 电极反应产生;&& 化学指示剂或电化学方法;&& 库仑滴定法。
&二、选择题
1.B&& 2.D&& 3.
B&& &4.D&& 5. A&& 6.B& &7.
C&& 8. C &&9. C& &10. D
三、简答题
1. 恒电位法是恒定电位,但电量的测量要求使用库仑计或电积分仪等装置。
& 恒电流法是通入恒定的电流,采用加入辅助电解质,产生滴定剂的方法,电量的计算采用i×t,但要求有准确确定终点的方法。
2. (1)保证电极反应的电流效率是 100% 地为欲测离子所利用(或者说电极上只有主反应,不发生副反应)。
&&(2) 能准确地测量出电解过程中的电量。
& (3) 能准确地指示电解过程的结束。
3.& 相同点:都是电解过程,不需要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可测定高含量组分.都可分为控制电位和控制电流两种方法.
  不同点:电解分析用于电重量分析或分离.库仑分析是依据法拉第定律,测定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可用于痕量组分的分析.
4. 间接库仑滴定法比直接恒电流库仑法更易控制电流效率为100%.
 库仑分析的理论依据是Farady(法拉第)定律,只有当电流效率为100%时,通过溶液或者电解时所消耗的电量才能完全用于被测物质进行电极反应.恒定电流对被测物质进行电解,很难保证电流效率为100%.
&四、计算题
1. 2Br- = Br2 + 2e-
则析出B的浓度:
&cBr-= ──── = 1.09×10-2 mol/L
&&&&& &&&&
&&&&&& E外=Ea +ηa–Ec=1.22+0.40-0.307=1.313V
&&& (2)&&& 即Ec= –0.60V
    [Cu2+]=1.73×10-32mol·L-1
气相色谱法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A 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
B 化学性质稳定
C 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4.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B He&&&
&&&&&C Ar&&
&&&&&&&D N2
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
&&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氦气
6.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 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 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 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7.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
&&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
&& B 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 C 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
&& D A、B和C
8.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
&& B 质量型检测器
&&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B He&
&&&&&&&&&&&C Ar&
&&&&&&&&&&&&&D
10. 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 A 柱温 &&&&&&&&&&&&&&&&&&&&&&&&&&&&&&&&&&
B 载气的种类
&& C 柱压&&&&&&&&&&&&&&&&&&&&&&&&&&&&&&&&&&&&
D 固定液膜厚度
二:简答题
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2.&&&&& 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3.&&&&& 为什么可用分离度作为色谱柱总分离效能指标?
4.&&&&& 如何选择气液色谱的固定液?
5.&&&&& 试述热导池及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原理?
6.&&&&& 色谱定量分析时,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7.&&&&& 试述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要点?
三:计算题
1.&&&&& 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测定:进纯苯1mL,苯的色谱峰高为4 mV,半峰宽为1 min,柱出口载气流速为20mL/min,求该检测器的灵敏度(苯的比重为
0.88g/mL)。若仪器噪声为0.02 mV,计算其检测限。
2 m长的填充柱的操作条件及流出曲线的数据如下:
&&& 流量 20 mL/min(
50℃)&&&&&&& 柱温
&&& 柱前压力:133.32 kpa&&&&&&&&&&& 柱后压力101.32kPa
&&& 空气保留时间0.50
min&&&&&&&&&&& 正己烷保留时间3.50 min
&&& 正庚烷保留时间4.10 min
&&& ①计算正己烷,正庚烷的校正保留体积;
&&& ②若正庚烷的半峰宽为0.25 min,用正庚烷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
&&& ③求正己烷和正庚烷的分配比k1和k2。
3. 正庚烷与正己烷在某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为94s和85s,空气在此柱上的保留时间为10s,所得理论塔板数为3900块,求此二化合物在该柱上的分离度?
4. 在某色谱柱上,二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为1.211。若有效板高度为
0.1cm,为使此组分在该色谱柱上获得完全分离,求所需色谱柱的最低长度?
气相色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D& &4.
A&& &5. C& &6. B& &7. D &&8.
A& &9. D&& 10. A
二:简答题
(1)载气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纯净的、流速稳定的载气。它的气密性、载气流速的稳定性以及测量流量的准确性,对色谱结果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注意控制。
(2)进样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 进样系统的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之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进样的大小,进样时间的长短,试样的气化速度等都会影响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3)色谱柱和柱箱(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主要起分离作用。&&&&&
(4)检测系统:检测所得到的信号。
(5)记录系统:记录色谱分析的信号。
2. (K), ,, , , --
3. R=(tR ,2tR ,112Wb, 2Wb, 1
&& : tR2tR ,1, ;
&& :(12Wb, 2Wb, 1, ;
&& R将动力学因素和热力学因素结合在一起,
(i)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沸点高的后流出。
(v)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固定液。
对于样品极性情况未知的,一般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试验。
首先是选择性好.另外还要求固定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太快。
(a.在操作温度下呈液态,并有足够的稳定性,能溶解被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且不与组分发生化学反应。bc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是利用有机物在氢气――空气火焰中产生离子化反应而生成许多离子对,在加有电压的两极间形成离子流.
速率理论提出,色谱峰受涡流扩散、分子扩散、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等因素控制,从动力学基础上较好解释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对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具有指导意义.根据三个扩散方程对塔板高度HVan Deemter
 H=A + B/u + Cu
三:计算题
1. mV·mL·mg-1
  mg·mL-1
2. F=20mL/min, t0=30s=0.50min, t=3.50min=210s, t庚=4.10min=250s
&&& ①V=F(tt0)=20(3.500.50)=60mL
&&&&& V=F(tt0)=20(4.100.50)=72mL
W1/2()0.25min
& n=5.54(t/W1/2)2=5.54(4.10/0.25)2=1490
H=L/n=200/1490=
& 对正已烷,若半峰宽也为0.25min
W1/2()0.25min
& n=5.54(t/W1/2)2=5.54(3.5/0.25)2=1086
H=L/n=200/1086=
3. n理=3900, t0=10s, t1=85s, t2=94s
&&& n理=16(t1/w1)2&&& n理=16(t1/w1)2&
&&& 即3900=16(85/w1)2&&&
3900=16×(94/w2)2&
&&& 求得w1=5.44s, w2=6.02s
0.1cm, r21=1.211, R=1.5
&&&&& cm,近似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玻璃电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