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中国社会科学 审稿稿时间多长?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人民邮电出版社主  编:易东山刊  期:月刊开  本:大16开创刊时间:邮发代号:2-397
联系方式:
单  价:48.00定  价:576.00国内统一刊号:11-2103/TN国际标准刊号:获奖情况: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在第四次邮电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电信科学》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科技优秀科技期刊奖三等奖(2002年);在第五次通信行业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2002年);在第六次通信行业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2005年);2008年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ProQuest 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核心期刊 |
期刊简介:《电信科学》是由中国通信学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信息通信类月刊,中国通信学会会刊,创刊于1956年,现已成为中国信息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专业杂志之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电信科学》已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期刊方阵,并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多家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
其宗旨是紧跟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步伐,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聚焦创新人物,分享创新思想,展示创新成果,促进业界交流,推动网络融合,引领电信转型。
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运营维护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通信院校师生。
主要栏目:视点聚焦、专题、研究与开发、运营与应用
2016年 第9期目录
研究与开发(1) 曲桦[1,2];王璐瑶[2];赵季红[1,3];唐睿[1];朱正仓[1];曹照鑫[1];董姣姣[3](10) 向建伟[1];于秀兰[1,2];景小荣[1,2](16) 秦闯;郑紫微;娄达平;富显祖(22) 周志强;叶通;李东(29) 李光球;董家云;江涛(36) 张苗;谢显中;吴垒;雷维嘉(44) 王现超;江帆;孙长印;李晨碧;申斌艳(52) 付彩梅;李有明;周桂莉;余明宸;童景文;王旭芃(61) 刘开南[1];韩旭[2](68) 邹永艳[1];张衍志[2](75) 郑寒冰;余翔;王维维(82) 许蒙迪;金明;童景文(89) 庄礼金;欧毓毅;凌捷(95) 夏冰;李琳琳;郑燕山(102) 钟锡健;张更新;谢智东(113) 王琳杰(120) 王清波运营技术广角(125) 张凯;裘晓峰;朱新宁(132) 喻琦;石彦彬;邱诗鹏(139) 彭杰[1];石永革[1];高胜保[2](146) 张敏锋;周楠(152) 王红凯[1];郝悍勇[2];于波涛[3];李林青[4](162) 黄海昆(168) 汤雅妃;李素粉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关于我们
您好!今天是日 星期日
大唐电信集团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简介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通信测试和保护设备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是目前国内通信测试和保护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拥有系列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产品、软件产品、企业用户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技术,可提供咨询、设计、开发、生产、集成、实施、资源外包服务等多方位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其自主开发的“2048Kbit/s电路自动监测系统”曾入选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获得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还拥有超强的IT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其SMT生产线于1992年建成,擅长复杂PCB板及手机中试板的装联、BGA电路维修等业务,在满足大唐电信集团和自身中试及规模量产需求的同时,还为多家中外著名电子和IT业厂商提供了SMT加工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成为北京市SMT协会常务副理事单位。
&&&&为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
& 2008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
&& 电话:(010) &&&&&&&& && &&&&&& &&&&&
&&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55号
&&& 邮编:101149&&&&& &&&&中国考研网
& 其他新闻与资讯
本科生VS硕士薪酬究竟差多少?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7万人,较2015年增长了7%。考研热再次回温。本科生不愿意直接工作,想通过高学历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那么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薪资差了多少?谁的薪资更具有竞争力?
本科生vs硕士研究生薪酬差多少?
连续几年出现的史上&最难&&更难&就业季,让大四本科生在&就业&和&考研&之间难以抉择。
考研热的再度回温有其现实的背景,一方面,本科生基数大,尤其是二本、三本等院校毕业生找工作难成为了很多人感慨的事实,从而导致了很多本科生将考研当作避免求职的避风港。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大增长,很多企业的招聘需求都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导致更多的本科生被迫考研,适应企业的需求。
尽管读研,在经济上也增加了不少的成本,但是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就业薪资上比较起来,依然是硕士生更具有竞争力。公布的薪酬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薪资在4364元,硕士生平均薪资为6503元;二线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692元,硕士生为5436元;其他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162元,硕士生为4821元。
高薪硕士更有优势
从2014年硕士生就业薪资实际起薪来看,处在主流中间段的起薪为元(占比25.7%)和元(占比为30.6%)。起薪在6000元-8000元之间的占比18.3%,8000元以上的占比在14.8%,起薪10000元以上的占比5.7%。
以时下热门的金融行业为例,将本科生起薪和硕士生起薪进行了对比可见,处在尾端的,5000元以下的起薪,本科生(9.1%)和硕士生(8.7%)的比例相差不大。但是,起薪10000元以上的比例,硕士生(21.7%)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13.6%)。
起薪处于中间段的元,本科生更具有优势,本科生比例(40.9%)要高于硕士生(34.8%)。元的起薪中,本科(36.4%)和硕士生(34.8%)的比例比较接近,但本科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薪酬优势。
综合分析来看,硕士生的薪资在整体上是要比本科生多一些,但是也要根据行业和岗位来进行区分。
在起薪超过一万的岗位上,硕士生的薪酬优势更为明显,但是起薪处在元的范围之间时,硕士生的优势并不明显,相反企业更愿意选择让本科生来完成岗位工作。
限时优惠:¥1390
限时优惠:¥1880
限时优惠:¥2380
限时优惠:¥2580
限时优惠:¥3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科学 审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