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仿佛深秋无绝期选自哪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_百度知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
提问者采纳
白居易 长恨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白居易的《长恨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哪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王安忆的《长恨歌&王琦遥——一个旧时代的上海女子,与很多男子有过情感纠葛,孤老一世。
  她死的时候,是如此的悲凉,四十年前去片场的那一幕便是她脑海中闪现的最后影像。一个瘦弱苍老的女子躺在地上,凝视着天花板,那是拍摄死亡的场景。
  上苍给了她太多的东西,美貌、聪慧但却给了她曲折的命运。
  命中的五个男子,爱她的、她爱的,无人可以给她女人最重要的名份。
  那些欢愉的背后,除了等待仍然是等待。既使再美的女子,也经不起时间的侵浊。
  漂亮聪慧的女子总是容易误入歧途,如同过早盛放的花朵往往最易凋谢一般。
  上苍总是眷顾那些长相平凡、愚钝且容易满足的女子,她们心甘情愿的归于平淡生活。
  然而,殊不知,平淡的生活才是上苍赐给人类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就讲的是这个.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请选2楼,我是补充!让大家回味《长恨歌》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当前位置: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朝诗魔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朝诗魔
15:51:48&&作者:&&来源:&&浏览次数:971&&文字大小:【】【】【】
  公元815年,九世纪初叶的中唐,驿道之上,骏马奔驰。衣襟飘飘的邮差怀揣一叠信件,快马加鞭,经州过县,用当时最快的速度奔走于城市乡村之间。这位无名的邮差也许不晓得,他像《莺莺传》中的红娘一样,为当朝两位最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和元稹――传送着温馨的问候。他不知道,这薄薄的书简之内,有许多是后来流传甚广的诗篇。他更不知道,除了传承着友谊的接力之外,他还幸运地担当了那场诗歌变革的新乐府运动的绿衣天使。  此刻的元稹,倚门而立,北望长安。已经数月没有音讯来,他真担心老朋友白居易有什么三长两短。想当年元白二人同跃龙门,俱有才情,自此书信往来,相互唱和,引为知己。只因元稹年少正直(弹劾众多贪官污吏,出差途中不让宦官强占宿舍,并与之发生打斗),办事又得罪当权者。于是一贬数千里,远放外调。案牍劳形之余,唯一盼望的,是友人的诗书。  这样的书信来往,已经持续多年。邮差策马而来,元稹一眼看见熟悉的笔迹,急急展书,顿时喜笑颜开。昨日梦见白居易,今天便收到他的信了。诗笺数页,见字如晤,寄去的衣衫已经收到了,前些日还在吟咏白居易的诗句,原来友人在京城也念着自己的诗文。反复揣摩,反复把玩,远隔千里,不见声音,不见容颜,一幕幕旧情,因诗重现。“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读到这句,元稹笑了。相见不如怀念,通过诗书,他们彼此倾诉,记挂着对方。更多的信,其实是诗,以诗代笔,以诗为信,成了沟通心灵的最好交流方式。元稹被贬十年,百般煎熬,可以想见,白居易的书信成了他最为有力的精神支柱。  招待信使稍歇。元稹以最快的速度读了信,又以最快的速度回信。望着远去的烟尘,元稹轻轻一笑,复又回身书房,捧读友人的诗书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白居易《新乐府组诗第三十二?卖炭翁》  读诗毕,元稹拍案叫绝。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好友白居易,已经离开京城,被贬任江州司马了。而他即将要收到白居易的一篇充满悲悯与同情、反映社会底层辛酸生活的新作――《琵琶行》。他更不知道,白居易正在江州的官舍里,正在伏案埋头给他写信,而这封私人信件,将是开创诗坛新风的文学宣言。  其时的中国,刚刚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永贞革新”,口眼歪斜的中风皇帝唐顺宗李诵不幸被宦官所害,整个朝廷经历了一次颠覆性的人事调整。不满二十岁的唐宪宗李纯开始接任执掌皇室。这位年轻的皇室继承人在上任伊始,就立志效仿唐太宗和唐玄宗,开创一个盛世。就是这样一个“纳谏思理、渴闻谠言”的“好文之主”,终于在十多年的整饰吏治之后,取得了削弱藩镇的巨大成功,中央政府的人气与威望重新上升,实现了“元和中兴”的局面。日渐清明的政治时局,又重新酝酿了文学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  诗至盛唐,到了李白和杜甫,犹如一次火山大爆发,光焰冲天,热浪袭人。此后数十年,由于国势急转,诗坛沉寂,无有顶尖的诗人出来接过旗帜。见证了盛世、创造了诗歌奇迹的诗人们,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相继迈入暮年,巨星相继殒落:  公元761年,王维卒;  公元762年,李白卒于当涂;  公元765年,高适卒;  公元770年,岑参卒于成都;同年,杜甫卒……  诗歌的种子毕竟有顽强的生命力,诚如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在唐朝(或者前后的任何朝代里),一直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着沧桑与变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八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诗歌巨匠纷纷谢世,而与此同时,一批诗坛新秀,也在这二十年间呱呱坠地:  公元768年,韩愈生;  公元772年,白居易生;同年,刘禹锡生;  公元773年,柳宗元生;  公元779年,元稹生;同年,贾岛生……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惊人的巧合。仿佛是为了承接某种历史与文化的重任,这批诞生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秀们,在九世纪的“元和中兴”的时代里,担当起了诗歌济世的重任,迸发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景象。  白居易等人的出现,是中唐时期的一次诗歌繁荣与振兴,文学的花圃再次绽放如春,梅开二度,余香袅袅。当时的文坛,一派以韩愈为首,一派推白居易为尊,遥相呼应。韩愈一派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古文运动,白居易也以一个实践者的身份,重振诗歌雄风。白居易以诗讽喻,针砭时弊,赢得了人们对于诗歌价值的新体验。他与陈鸿等人同游马嵬,相约撰写这一重大历史题材,陈鸿写成《长恨歌传》的小说体文章,而白居易挥洒自如,写就《长恨歌》。就是这首诗,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于一个歌伎在应聘时理直气壮地夸口,我能背诵白学士的《长恨歌》,岂能等同于一般的歌伎?  文学的功能是什么?诗歌的价值在哪里?白居易与元稹已经在来往的书信中不止一次探讨过,他们深知《诗经》美刺讽喻的社会功效。反映民生的讽喻之作,表面上看起来与当政不谐,实际上,这样的美刺,正是通过巧妙的文学社会化传播方式,引起决策层的关注。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期间,拜官百日,就献疏言事:  臣谨按《六典》,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诗歌在白居易的眼里,不是附庸风雅、升官进阶的工具,而是要“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返璞归真,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政、上下交和、内外相谐的目的。他将目光投放到民生疾苦上,将视角定格在包罗万象的现实生活中。他的足迹遍布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耳闻目睹,用笔记述、抨击着人间的不平之事。大小官员们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却不知大旱之年的江南,饥民相食。那些王公大臣吃得酒肉穿肠,红光满面,却不知牢狱中的囚犯,几乎冻死。十首《秦中吟》,是民间的悲声,民间的呐喊。他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解读下层百姓的悲惨遭遇,甚至,他还为上阳宫里的白头宫女鸣不平。诸如《卖炭翁》、《杜陵叟》等五十首新乐府诗,也成了五十支愤懑的箭矢,射出了他心中的无穷激情。  为文事小,做人事大。身为左拾遗的白居易,将这样的文学理想,带进了他的为官之道。遇有不平之事,即上奏折,希望做到“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起初,皇帝还能听得进去,有一次进谏不听,白居易竟然在大殿上脱口说出“陛下误矣”的话来。弄得皇帝勃然变色。作为一个朝廷官员,如此大张旗鼓地抨击时政,这不啻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依白居易这样的性格,除了得到士林的好评,当政权臣并不喜欢,自然不能在京城里久留。果然,在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中,他又立即上书,请捕刺客,但“执政方恶其言事”。执政方还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借口,说白母看花坠井死,而白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大逆不道,“甚伤名教”,奏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终于等来了白居易被贬江州的坏消息。那一日,元稹在宅,邮差递上一封远信,他迅疾拆开,忽地泪流满面,一旁的妻女惊疑不定,莫非又是什么坏消息?这是谁的信?细细思量,平常的元稹不是这样的呀。一定是江州司马白居易有信来了。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白居易《与元九书》  元稹的夫人猜得一点也不错,正是好友白居易有诗书寄来。能让元稹为了一封信而动容的,也只有千盼万念的友人诗书。那位领了赏钱欢喜而去的邮差也一定不知道,就是这封长达三千多言的《与元九书》,却是奠定新乐府运动理论根基的重要论著。警言妙语,时见其中。  这一封信,元稹读了又读,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变革,由一封至情至性、鞭辟入里的私人书信,从此载入文学史册。  被贬江州,成了白居易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于白居易来说,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他可以静心写作,由讽喻转向闲适,由崇儒转为事佛,从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中寻求心灵的平衡。白居易诗如其名,直白易懂,流传甚广。自他被贬江州的三四千里途中,竟然一路在“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常常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题写于墙头柱上,也亲耳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中,听他们吟咏自己的诗句。这也是寂寞贬途中,令其欢欣鼓舞的事情。  相传白居易每有新作,先读给识字无多的妇孺下人们听,听不懂就改,一直改到别人明白方才作罢。今天我们读白诗,一千多年的时空差异,丝毫没有感到文字与情感沟通上的困难,仿佛其人就在身边娓娓道来。不像今人的许多作品,凭空弄出一大堆噱头出来,动辄洋洋百万字,捧读装帧华美、价格不菲的煌煌巨著,阅后不知所言为何物,当世已经看不懂,实在叫人担心如何传之于后世。白氏之诗留传下来的诗有3800首,数量为唐人之最。可是,有谁知道,他少时发愤读书,昼夜不息,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到了成年时仍然是瘦弱一书生,未老而齿衰发白。以文为生,终究是一件绞尽脑汁、皓首穷经的苦役差事,有多少人能吃得了这样的苦?  再后来,元稹到了越州,白居易到了杭州,在风光秀丽的江南,在相邻的两郡之间,两位太守开始了更为密切频繁的书信往来。截琊竹为筒,其内置诗,或为千言,或为数韵,互通心声,一寄一读,趣味盎然。实在忍不住了,两人便相约境上,停车泊舟数日,吃酒吟诗,彻夜长谈,尽兴而归。远离朋党之争,远离是非之地,白居易可以有闲情面对大好河山,尽情地享受人间春色。当然,作为具体的执事官员,他可以为老百姓做许多有益的事情了。杭州的西湖,即为白居易在任时修建,一个风景旖旎的江南人工湖,不但可供观赏消遣,而且蓄水灌溉千余顷田园,官民两便。闲暇之余,白太守常常醉卧西湖边,其乐陶陶,不知梦醒何处了。  晚年的白居易,苦乐参半,官升数级,老来得子,却不过三年又痛失爱子。好在他得了一处幽静的宅子,自号香山居士,与世无争,隐逸不出,和刘禹锡等诗人相酬往来,与一帮僧侣结社交游,后来因病放妓卖马,广施家财开凿龙门石滩,安闲地走完了人生第七十五个春秋。  尽管元稹后来在官场生涯中,因为种种原因而有攀附权贵、负情薄幸的不雅之举,白居易却始终未改文人的本色。书信往来,谈世事变迁,谈得失成败,谈文学与生活,这样的友谊保持了近三十年,直至元稹五十三岁寿终。在元白二人的诗集中,有数百首诗,记载了他们相互唱和的情景。诚如白居易所说,两人“心源无异端”。白居易一度贫困,元稹分俸救济;夜里互梦对方,彼此吟咏诗句;白有《长恨歌》,元有《莺莺传》;元稹为白居易的诗集作序,白居易为元稹亲撰《墓志铭》……令我神往不已的是,驿道之上,邮差怀揣诗书,奔波往返千里,那是两颗友谊的灵魂,在一路舞蹈。
本文引用地址: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此恨绵绵 仿佛深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