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佳练的不到位梦是不是相反的效果相反啊?

如何判断一个人写字是不是练家子?怎么才算好字?
书法上是怎么判断一个人写字好看与否?如何从别人写的字上面看出是否练过?请懂的人指点指点,拜谢附平时零散写的字.-------------------------------------------------------------野路子分割线------------------------------------------------------------我的字就会放肆,书法才是克制日 更
按投票排序
如何通过一个人的字看出其有没有练过书法,这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他的字有没有书法的意蕴或者味道,我相信每一个练过书法或者对书法作品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很空泛,那么下面说说具体的方法。练书法就是临摹古人的字,练过的人写出来肯定有古人字的痕迹,如楷书的长横讲究一波三折,隶书的长横崇尚蚕头雁尾,行书喜流畅,草书讲章法(一般人以为草书就是连笔快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草书中每一个字对应一种或两种固定写法,有很多字很相近,很多所谓书法家都会写错,更不用说普通人)。具体点说,如何看一个人有没有练过呢?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评价,即笔画、结字和章法,下面我结合题主的字来分析。第一个层次是看笔画。笔画是指构成单个字的横竖撇捺点这些最基本的元素,我们练字的时候老师有时会说,你这个字这一笔写的很好。关于笔画,还有个王献之的故事,讲有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这才明白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回到题主的字,我们可以看出来是练过的。题主有很多笔画写的很好,如“任”字右边的短撇,“雨”字的竖,“平”字的第二横,以及“生”字最后一横的带笔,单就笔画来说,是很漂亮的。和
先生认为“题主在写字过程中,对字形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欠缺了对笔画的斟酌”的观点相反,我认为题主的字最大的问题不在笔画,而在字形结构。第二个层次是看间架结构,术语称“结字”,就是指字的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在小学老师就会讲,哪个字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上中下、全包围、半包围等等。汉字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等和偏旁的宽窄、高低、侧正等,构成了结字的不同形态。如何评价一个字的结构呢?首先是重心要稳,整体看上去字不会倒;其次就是要匀称,特别是笔画繁多的字,讲究疏密有致。题主的字,重心不成问题,但是笔画的安排很有问题,尤其是“雨”字,本来左右对称,但被题主省了左边的一竖。第三个层次是看章法。章法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如果两个相邻的字有相同的笔画,如“林边”二字,则“林”字最后一捺宜写成一点,防止与“边”字最后一捺雷同),行距,留白,落款以及钤印等,这些属于比较高阶的内容了。但最简单的就是,一幅作品的首字和末字宜略大于其他字,特别是在条幅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去观察。因为题主的字不是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所以就谈不上章法。总的来说,我们欣赏任何一幅书法作品,可以先从单个字的笔画看起,再看单个字的间架结构,再看整幅作品的布局。大多数人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只能感觉很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就是不知道如何分析,这就是一个思路。当然,你非要先看整体布局,再看行列排布和单字结构,再看具体笔画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也是大家欣赏书法的一般顺序。但是学习书法的顺序应有差别,应该先学习结字,然后再雕琢笔画,最后学章法。启功先生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的深浅阶段讲,则应以结字为上”。所以给题主的建议就是,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楷书字帖(推荐欧柳),着重研究字的结构,学习笔画的排布,每天琢磨四五个字,不到半年即可看到效果。当然,如果真的热爱书法,临摹应该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最后贴两张自己的,请
及匿名用户等诸君斧正。苏轼《定风波》鉴于前面一张写在纸巾上的十分不正式,所以更新一张相对完整的作品,请大家批评。
题主的字有美感,但应该是未受过足够训练的。在我看来,练过的标准是:对字形笔画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在写出这个字之前,就已经可以基本确认写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了。此外,想提醒题主注意的是:可以看出,题主在写字过程中,对字形有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欠缺了对笔画的斟酌。这样写出来的结果,是使整幅字,缺乏了节奏感,不堪细读。如果注重笔画的搭建,是可以做到笔笔相生,相互呼应的。一家之言,望莫见怪。顺祝笔健。----------------------更新-------------------------突然发现 的答案拿了好多赞,还是排在了比较后的地方;昨天点开评论串,发现有些朋友的评论我并不认可,所以忍不住多嘴说两句。我是非常同意“藏头护尾,不露锋芒”这句话的。但是我的理解可能跟反对这话的朋友不尽相同。在我的理解中,“锋”指的是“刀剑等兵器的尖端”,“芒”指的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具体形态如下图所示:(图源见水印。知乎的图片没法调节大小,排版甚是艰难。)在这个语境中,“锋”跟我们在书法讨论中正常的“出锋”所指的并不是同一样东西,在这里,“锋”指的是在写字过程中,因力道不及笔画的末端,形成的尖锐细长的败笔;“芒”指的是写字过程中,因提按交代不清,出锋不分明导致的笔毛散乱,铺张在纸上像芒毛一般的败笔。如下图所示,“锋”为左边的出钩;“芒”为右边的出钩:“锋”跟“芒”这两种败笔,我们更习惯地把他们称呼为“鼠尾”和“散尾”。它们的成因,都是因为写字者没有下功夫到字上,笔力无法贯通全字,提按处没有下足够功夫,仓促而过所形成的。“藏头护尾,不露锋芒”这句话,主要是为了劝诫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要把行笔过程的书写技法都做足,避免出现败笔。正常的“出锋”是书法技法之一,是应当且必须的,绝非尽量避免的。应避免的是“鼠尾”和“散尾”。
「书法上」无非就是看笔画、结构和篇章布局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练过。字是否好看是审美上的事,每个人认为美的字都不一样。你们说的「练过」跟学过书法(软笔)的人说的「练过」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这5个字在普通人眼中当称得上好看和「练过」,但我看来还算不上。恕我直言,不论行、草,即使我们写得再潦草,也绝对不会出现你的字中那种随意连带的情况,比如「任」、「生」、「烟」。「雨」字不写左边的竖问题不大,但是横折钩角度太大(你是故意追求的?),不好看。「平」的两横中间空白太大,本来是竖从上到下贯穿整个字的,结果中间突然空了一块,不可。这几个字更接近「艺术字」,而非「书法」。平日练字不要追求拐来拐去的,该怎么写字还怎么写字。谢邀。
谢瑶我在知乎一直说书法是以日常书写为基点的,书法就是书写有法度。法度,规则秩序也。所以你的字是否有来处是否合法度就是看你是否练过的依据了。你的字,我得说,希望你不要介意,大概你只是自己练过,临帖少,大概也没有老师教,因而不能算有书法功力。说你自己练过是因为看上去笔划似乎还有力道。后面的否定是因为比如你的那个烟字——也就说这一个字吧,够说明问题了。随便说三个问题,图上圈出来了随便说三个问题,图上圈出来了①你的火字旁写法是一点(丶)然后挑笔向上转写竖撇(丿),在竖撇到底时一顿还回转上挑写上部的短撇,再用一个折转表示下面一点,这个写法完全是错的。连笔顺都不对,这里这个笔顺还不是说国家标准,而是历代书家总结出来的笔顺,看帖子看多了就知道的。而且最后一笔为什么要向左边折转?明明下一笔是位于右边的一竖啊,所以这运笔上就比较多余。②圈里的这个折转完全是多余的,多出来的,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③圈里这一钩,完全是没临过什么帖子的写法啊。作为对比,我找了一个书法家写的烟字你看看圈出来的部分去掉右边的一竖,就是一般来说火字旁的写法。圈出来的部分去掉右边的一竖,就是一般来说火字旁的写法。左右两点先写然后再是中间的“人”的连写,你去看看,所有书家大致就是这个笔顺,笔划上可能还有省略,但运笔一定是这个过程,写字不是想当然的。然后旁边的“因”和你写的区别,你也体会一下。如果你练过类似的行书或者草书,基本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看一个人的字是否有功力,我这里不准备说,但是很显然,看出一个人的字有这样那样没功力没来处的地方是挺简单的。
字如其人…题主写的字怕是听不进前面几位老师点评的…
说点实话吧,这字很差。
“烟雨任平生”这几个字笔画出处处透露“哗众取宠”的迹象,过于浮燥,通常来说,写几个字拿到人群中被评为“写得不错”的,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属“华而不实”之作,书法不可缺“工夫”,"好看"最多是形,是皮毛,“工夫、底蕴”才是神,"字"只是给大众看的,“书法”才是于行家欣赏的。
一.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所谓的“练家子”的。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才有资格去看、去判断:1、接受过系统的美术史或书法史培训(不过这东西大都是自学的),有良好的书法理论基础,学习过书法发展的脉络,熟知各个时期书法的基本面貌,了解书法审美的基本规范和特征;2、进一步则需要读过、看过各个时期各大名家(仅限古代)的代表作品,达到熟记的程度,知道他们的书写习惯、个人风格;3、在前两条的基础上有过大量的实践,说白了就是练字、临帖,能够熟练地掌握书写的基本法则和规范。二.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练家子”又要从三个方面来看:1、是否符合审美的基本规范和特征;2、是否有临帖的基本功;3、写字的人是故意深藏功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令人看不出来还是真的不会(……)如果有耐心看完了上面的废话,那么我就来点实在的回答:跟江湖中人一样,看一个人是不是“练家子”,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自己是不是“练家子”。回答完毕。-------------------------------------------------------------------------------------------------------------------------------------------至于yo叔说的“ 藏头护尾、不露锋芒 ”以及露不露锋的说法,表示不以为然。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书写方法,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书写风格,举两个栗子:篆书、隶书鲜有露锋,含蓄典雅,行书草书则少有藏锋,自然流畅;欧书笔画基本上都是以露锋为主,铁画银钩,颜柳则与此不同,内涵筋骨。我学书时间不长,根基浅薄,不学无术,第一次听到“藏头护尾”的说法。露锋确实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但就“露得不好,就是败笔”这一说法,实在不敢苟同。修改:一个月前看到确实是有藏头护尾这种说法的,不过,那篇文章里只是提到,并没有理论上的说明或者是补充。--------------------------------------------------------------------------------------------------------------------------------------------前两天上班偷懒的时候在纸巾涂鸦两笔,各位知友见笑。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门学科叫做笔迹分析学,国内发展一般般,但是国外的话企业入职很多公司会聘请专业机构对职员进行笔迹分析,以判断人的性格等。我大学学HR,对人力资源测评感兴趣,对这个略有研究,看过一些业内的书,恕我冒昧,我品评一下题主的字。
题主的字初看很漂亮,但细看之后,就可以判断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汉字书写训练,相关的书写技巧没有完全掌握和应用,掺夹过多的个人设计。可以看出,书写者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一般智商高于身边的人,略有优越感。但花哨的起笔和转承也可以看出自负和轻浮,不够沉稳。是个年轻人,涉世未深或经历不足。笔画中竖笔中直有力,说明书写者内心中性格倔强,目标感强烈,交际方面一般。“烟”“任”“生”中都有很出格的笔画,说明自控力一般,特别是“生”字出挑的一横,很说明问题……
离题了。字如其人,字反应人物性格。同样的,通过练字,也可以改变性格。
首先,请看张公子的这篇回答:一句话:【绝大部分事情,是越专业,越能领略其乐趣的。】书法也是这样。如果你深入了解过前人的碑帖,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对一个不理解书法的人去解释其中的好坏,是完全无法沟通的。你的字不难看,如果说字如其人的话,你应该是个性格很开朗,甚至有点出挑到自以为是的程度。也许你自己尝试练过字,但是连中国传统书法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儿,结果就是这样一笔看起来很潇洒,但是法度全无的字。 的回答就很好。就这几个字,因为你着意表现自己的个性,所以法度失范的地方太多了:“烟”字里的“火”字旁,“因”的收笔;“雨”字的缺笔;“任”字的单人旁;“平”字的竖划;“生”的横划——是的,所有你觉得自得的笔画,都是“错”的。这些笔画在行家的眼里只是可笑而已。法度,就是你写的每个字,都能在古人那儿找到出处。这和写得好不好没关系。(其实我就写得不好)
我觉得题主的字应该是没有练过,瞎写的。“烟”字
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狗尾续貂地说一下其他几个字。“雨”字左边的小短竖是非常有必要写出来的。否则会显得整个字形右重左轻。当然你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故意把右边的钩拉得很长,结果就是整个字右倾45°。你也可以参考下书法作品中的"雨"字。“任”字的单人旁完全没有必要挑那么高,正正经经地写就好了。“平”字的竖画不出头,如果不是放在这句词里面,单看的话是认不出来这是个“平”字的。“平”字的竖画不出头,如果不是放在这句词里面,单看的话是认不出来这是个“平”字的。“生”字的毛病也不少:第一,横太粗而竖太细,感觉字体不稳;第二,最上面的横完全没有必要上挑的这么厉害,导致头重脚轻;最后,最下面的横无须回钩,显得多此一举且字体更加不稳。“生”字的毛病也不少:第一,横太粗而竖太细,感觉字体不稳;第二,最上面的横完全没有必要上挑的这么厉害,导致头重脚轻;最后,最下面的横无须回钩,显得多此一举且字体更加不稳。书法既然称之为书法,说明肯定是有一套古今通用的法则的,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每个书法家风格不同,但是在这些方面一定有相同点,练家子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楼主别生气啊,您那几个字说好听了是剑走偏锋,不好听是歪门邪道,生字那一笔上扬是蛇足中的蛇足。
被说开地图炮了,发现自己嘲讽功力见涨。好好来说说,想到哪写到哪,流水账首先说题者在我眼中肯定不是练家子的,下边回答里好多细节分析也有道理练家子开始说的是习武之人吧,肌体矫健,筋线血管显露,拳脚有一定套路这是最基础的吧。冬练三伏,夏练三暑,走路踮脚,太阳穴高高鼓起,这样能在常人眼中明显分辨的不过分吧。拿题者这哥们说,算个健身爱好者,非专业人士,票友?好,对比到写字上边,扎实练完帖,熟练运用毛笔,力道会变的能透过纸张
一载两载入了门,自如得在白纸上构建布局,每个字的姿态结构
哥们我看你写的字没精气神啊。po上来的属于运笔过程中力道均匀,但对笔画和结构没有弄清的过程中,票友摸索中的正常阶段,还是称不上练家子。笔画结构这种问题想要解决,要从识字、结字做起。弄本书法字典看看,多识点帖。楷隶开始,行书能看懂就行 yo叔说藏头露尾,确实遭围铲的节奏。最后题主小哥扯了一堆形而上的东西,其实吧,书法还没有脱离文化的影响,但是佛道儒对人的影响已经分不开了。颜真卿、苏轼、黄庭坚无疑深深受到儒家影响,中正大气。但是唐才是书法的盛世,文化的盛世。颜筋柳骨,张旭怀素,其时氛围对文化宗教都很宽容的,道教为国教,佛教也在迅速发展。年少开悟,佛儒兼修对你来说太轻浮了吧手边没扫描的完整作品,po副对联请斧正
~~~~~~~~~~~~~~~~~~~~~~~~~~~~~~分割线~~~~~~~~~~~~~~~~~~~~~~~~~~~~~~~~~~~好多人很逗,是掂毛笔出身么?把自己拔呢么高有意思么?练家子看了会笑好么?这张图分析分析?看看几个练家子?凑不进的世界就不要硬挤了?很丑知道么?
看了上面这些回帖,不得不翻出尘封已久的回忆。请看大屏幕。出自废品收购站老张头。
既然是书法,就要有法的尺度...如果不想追求到书法家的高度,只是想自己练练字,既然是练字,也是有个标准,不然就不用练咯,不是说随性不好,自由都是有限度的,随性也是要在一个框架内。字的结构不好,笔画也太随意。为何不好好看看字帖稍微改善下呢?
1,太妖娆了。我初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这种字,那会自我感觉特别好。别人说难看都不听,可能题主也是这样。2,自如其人,所以我才说题主可能和当时的我一样。当年我长发遮到鼻子,现在想起来,不堪回首。3,其实自己喜欢就好。练不练过,毕竟不要拿出去卖钱换肉吃。4,我也看过一些好字。能感受到那种大气,从容不破,遒劲有力。也有一些字,小家碧玉,杨柳依依。可是题主的字,和我当年一样,非主流跃然纸上。写在最后,第一次这么认真答题。只是因为看到了自己。虽年纪不大,却真的感受到时间匆匆。愿题主写一手好字,不必天下人赞同,只要心上人认可,就行了吧。完。--------------有人赞,差一点就到10.UPDATA一下。也不想重新写,就直接传一个以前写的字,想起来也是个伪文艺青年,没事总喜欢写点不知道什么。求高手点评一下。
题主的更像是艺术字吧
看得出练过!==================看到多了几个答案,忍不住再来说个故事:翁方纲和刘墉,都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包世臣《艺舟双楫》记了这样一件事,翁方纲的女婿是刘墉的学生,翁方纲挖苦女婿老师的字说:“问汝师哪一笔是古人?”女婿就转问老师,刘墉答道:“我自成我书耳,问汝翁哪一笔是自己?”我这个人呢,神神叨叨还有点二,我个人觉得题主的字,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个人认为,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表达形式,都是“寄情于技”。你写字唱歌画画,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梦。所以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可以不一样的,能突破经验和前人桎梏,更是难得可贵。写字唱歌。。无非图一乐。。题主若写字的时候写得高兴,那就很好了。再者以个人浅见,题主的字也并没那么糟,在运笔能力、强弱变化等方面都有不错的造诣。只是在结构和笔顺上没有遵从正统的法度,也就走上了所谓的歧路啦。。但是,歧路是不可怕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不小心走到了吐鲁番,那也是另一番风味。。当然,我这个答案不是反对其他答案,只是觉得大家说得有点略微过头了,题主不要受到打击哦。。野路子也是另一种美!题主,一起加油!=====================================折纸-阿布 10:11:43刚刚那个字呢, 用笔很娴熟, 对笔的掌控力很强。 但是,笔画啥的,都不是书法的用笔。
折纸-阿布 10:14:04书法的美感,就是让大家看着心灵愉悦。 不必在意,是否沿着古人的老路 =======看了越来越多的答案,受益匪浅,突然想起前两天写的一段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中国的书法,目前最需要的,是传承,不是创新。前两天在别处写给别人的。。在这里,送给给我点赞的人们:--------------------------------------------------------------------------------------------------------------------------------------来吧,大家干杯,为了年轻和曾经的年轻!
因为我也是个喜欢胡写的人,所以很能理解题主写这些字时的感觉,这些是我们的审美和意趣的自然体现,真要临了贴,大概是没脸写这样的字。但个人的审美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法度是一种得到认可的共有审美。所以这些字自己写写就可以了,拿出来给别人看,结果一定是贬低的多。以我的审美来看,这些字感觉就很别扭,四个字评价就是张牙舞爪。那烟的因半边我觉得瘦了,一般默认左边的偏旁是相对较窄的。这么一写,火字和因字各占一半,别扭。雨字就是那个钩太长,左右不平衡,一副要摔倒的样子,楼上有人说左边小短竖不能少,仅从审美角度,我觉得少了也无妨,但右边的要与之对应,也短短的才行。任的那一撇挑这么高,估计是觉得因和雨走势太平,想来点趣味,这一点我是欣赏不来的,照顾了走势,让整个单字怎么办?平字也不符合我的审美,中间的点太密,导致竖划伸不出头,否则就太挤了,现在这样也像是眼睛挤在一块的小老头。生的那一横,大概是要配合烟伸出来的那部分,还是那句话,以我的审美,用下面那个横钩来配合倒比较好,现在这个就跟伸出来的爪子似的。结论上面已经有了,这种充满个人意趣的,不论书法单论字,别人的观点未必可取,你看就有人说你这字不错。但说到书法,还是好好临帖吧。此答案也可 上面有些人说没想到题主一点都不狂傲的,以我心度之,题主这种人一定是狂傲的,但不是狂妄,碰到有道理的,该低头还是要低头。
答完了回去看到题主在几个答案下的回答,惊觉题主态度挺谦和的。那这个答案看来是我小人之心了。答案就不改了,但不再是对题主的建议。我觉得题主若有这么谦和的态度,多临些帖应该能有所成。因为我经常看到这一类人,写着花里胡哨的字儿,还有一大堆人赞,权当这回答是写给他们的吧。-原答案分隔线我刷到很后面的答案想看看大家怎么评价这个字……好吧诸位还是很平和的,字也相当漂亮。实际上,我觉得题主不是想问「你说我的字跟书法家有什么区别」,潜台词更像是「你们快来夸我字写得好看完爆某某书法家」「潇洒流丽大气磅礴」吧。那我觉得其实百度手写吧比较适合您。我就说一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判断一个人写字是否练过,最明显的是他的写法是否标准、规范。所谓「不拘法度」,那是在把法度熟稔于心之后的开创,不是不知道法度就随意去写。美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或者说,规范本身就是凝聚了人类千百年经验的最大的「美」。如果连基本的规范都没有,连敬畏之心都淡薄,我是很难将这样的作品,称为「美」的。
肯定不是练家子,笔画无力,关键是没有中锋。参加辛亥革命的新军是不是袁世凯编练的新军 是不是清末所有的新军都归袁世凯管?_百度知道
参加辛亥革命的新军是不是袁世凯编练的新军 是不是清末所有的新军都归袁世凯管?
当时新军的最高领导人的确是袁世凯,参加辛亥革命的新军受到革命党人思想的影响,很多省的新军领导人都跟革命党人有交往理论上说,反对袁世凯的力量,但是当时各地新军大多都不听从于袁指挥,袁只掌握了一部分新军力量,反而成为抵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于1901年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参加辛亥革命的新军一部分是袁世凯编练的新军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以八旗;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极少。不是清末所有的新军都归袁世凯管。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加上为免兵权旁落。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为留学生为军官。
清朝末年,因旧式军队已落伍,以取代八旗、总督负责编练新军,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汉人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主要倚靠的是已是地方团练武装。其余各省亦由地方巡抚。到辛亥革命前夕已经编好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新军的起源:甲午战后,清廷痛感八旗绿营不可救药,防军练军也不堪重用,打破原有的窠臼另练新军即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1894年底,前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受膺重命,在天津新农镇练就新军10营,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号“定武军”。正当胡燏棻要大展拳脚之时,清廷却将之调任津卢铁路督办,改由前驻朝鲜商务监督袁世凯接办。袁上任后将原兵额招足至7300人,“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 史称“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由此开始。新军招兵的标准:清朝陆军营制饷章吸取了西方和日本征兵制度的一些做法。规定应募的士兵首先必须是本省人,20-25岁,身高4尺8寸以上,南方酌减2寸。可平举100斤以上。其次还要有村长,地保保荐,开具名册。复次需要报3代家人的住处。这一切都要由官府在最后检查验收。被初选选中的人还要经过1个3个月的试用期,才真正的成为了1名新军士兵。社会对从军职业的鄙视:可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军人是很鄙视的,比如蒋梦麟就在回忆录《西潮》中说,“俗语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因此大家都瞧不起军人。记得邻村有一位品行不端的人去当兵,在他告假返乡时,大家把他看做瘟神似的,都远远地避开他。我们有个牢不可破的观念,认为当兵的都是坏人。可鄙可怕而且可憎。”要想改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就必须要有一次大的变革形成一个转折点。让尚武主义成为人们所崇尚的精神。是什么让读书人也踊跃参军:读书人与军旅原本形同陌路,行伍中人被讥为“大字不识一箩筐”往往是一种惯有的偏见。但新政的推广和1905年科举废除成为了那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被废除后,年轻人的出路不外如此:家境好的出国留学(日本最多),其次投考新学堂,无钱无势的投军入伍,而当时新军招收读书人已成为一种风气。武昌首义后出任鄂军都督府内务部书记官的朱峙三在日记中说,“清季科举停后,学堂又不容易考进;且试期不一定,考后又不能即时入学,食宿都成问题,寒士哪有钱在省久候。秀才年逾三十所考的学堂只有简易师范,但取录又有定额。适军队鼓励秀才从军,故上进只有投军一途”。况且袁世凯规定士兵粗通文意者,口粮照头目例。那就是起薪5两白银,如果可以做到了步兵营文案月薪可以达到22两白银。李宗仁回忆当时桂林的物价,一碗叉烧面不过十文,而一两银子至少可兑换制钱一千四五百文。这现实中的好处对于家境不好的读书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军人的形象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清末新军的编练使军人的本身形象的提升也很明显。蒋梦麟曾清楚的记得,“我在杭州浙江高等学堂读书时,一位高等学堂的老学生刚从日本士官学校回来探望师友。他穿着崭新的军服,腰旁佩着长剑,剑鞘闪闪发光。这就是中国军队的未来将领,我们无不怀着敬钦的心情热烈地欢迎他。”李宗仁也说,“满清末年,广西在一些新人物的励精图治之下,颇有朝气勃勃的现象。陆军小学的校风严肃笃实,全校上下可说绝无狎娼、赌博情事发生。学生日常言谈行动,都表现得极有纪律。即使星期假日在街上行走,也都是挺胸阔步,绝少顾盼嬉笑、行动失仪的事。甚至学生在校外提取行李等物,校方亦规定不许负荷太多,以免有失青年军人的仪表。”在新的社会风气的熏染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下,都让很多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加新军。新军的编制和训练:新军的编制:新军在编制和训练上,主要是模仿德国和日本。镇下有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各1个营,军乐1队,步兵2个协4标12营。全镇官长司书748人,兵丁10436人,夫役1328人,合计12512人。在编制上层层管辖,以便于指挥。由此,新建陆军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军事单位,其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大相径异而与近代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大体接近。新军的训练:清朝新军入伍先是6个月的徒手训练,每天都是走正步,立正稍息,跑步走。单杠,双杆和跳木马也是新军训练所重视的项目。新军士兵每天都要唱歌,军歌大概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齐奋斗,齐奋斗和20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等等。新兵入伍6个月后进入持枪训练,讲课讲步兵操典,内务主要讲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半个月理1次头发。射击教育主要是练瞄准。9个月后才进入实弹打人身靶,移动靶等。再过半年后注重野外战斗训练。新军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枯燥,每个星期都有军医开具的一周伙食表,每月军饷直接发到手里。还经常组织文娱活动,大多是捉迷藏,打球,唱歌等活动。南北新军的发展和对比:北洋陆军的发展:应为财力,编练大臣和编练时间的长短等差异,使南北新军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北洋新军是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以小站新军为基础扩编的,只有第一镇为旗兵组成,余五镇均为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特别是各镇的主要将领,几乎都是袁世凯一手选定。北洋陆军的步枪前期以奥地利生产的曼利夏步枪和曼利夏马枪居多,后期则以德国毛瑟步枪为主,其中只第一镇例外以日本步枪为主。北洋各镇手枪多为柯尔特左轮手枪。火炮则是克虏伯14倍75毫米山炮,日式31年式75毫米山炮,格鲁森57毫米山炮,和克虏伯,1908式等型号的75毫米野战炮。禁卫军甚至还有18门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部队统一发给冬夏制服、军帽、战靴、雨衣、雨帽、洋毯、背包、水壶、短锨等,军官另配有铜哨、时表、双筒望远镜、指南针和军刀等。后来北洋军各镇还配备了重机枪队。南方新军的发展:在1907年清朝颁发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方案》,计划编练新军36镇。每个省份都有编练新军的任务。南方新军的步枪主要是国产汉阳步枪为主。手枪是勃朗宁,军刀是日式的。南方新军基本上没有重机枪,有些也没有编骑兵营。炮兵营也有很多并不满编,截止1910年贵州第25镇只6门山炮,广西第24镇只18门山炮。总体来看,南方新军在装备上和北洋新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后来的武汉阳夏战役中北洋军的重机枪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连续击退革命军的炸弹敢死队。而南方新军却只有从楚望台军械库里拉出来的六管神枪(格林炮)。南北陆军的差异: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由于种种原因,清廷只勉强练成陆军14镇以及18个混成协(外加禁卫军2协),从实力上说北洋新军建军时间长,训练精熟,所有6镇都是54门火炮满编,还有重机枪队,战斗力强。而南方新军大多才建立2,3年时间很短,炮火弱,缺编多,实力相对较弱。 新军的三级军校体系:新式军事学校入学竞争激烈:1907年冬,李宗仁参加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的招生考试,据其回忆,广西陆小虽然成立仅一年,但系官费学堂,学费全免,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文具等均为免费,每月尚有津贴零用,加上学生毕业后前途无量,因而报考者千余人,录取却只有一百四十人。发榜后,李宗仁为第131名,但其在入学日竟因迟到十分钟而被校方取消资格。次年,李宗仁再次投考,这次录取名额不变而考生增至三千余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次,李宗仁名列前茅,由此也开启了一代名将的从戎生涯。同年,江西陆小第五期招生时的竞争更剧烈,当时正取生名额80名,先由各县初选,据民国闻人周雍能回忆,其所在鄱阳县有两百多名报考而初选名额只有10名,周以第一名选送入省复试。在五千多人的复试中,首先是体格检查,先淘汰三分之二,其次由江西巡抚冯汝騤亲自点名,再刷去其中的三分之二,紧接着考作文,最后再次严格复查体格,最终录取120名(周雍能跻身其中)。优秀的人才是教育出来的:据李宗仁的回忆,广西陆小的教官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他们都穿着非常整洁鲜明、绣有金色花纹的蓝呢制服。足上穿着长统皮靴,光可鉴人,腰间更挂着一柄明亮的指挥刀,在校内走动时,这柄刀总是拖在地上。因而他们走起路来,刀声靴声,铿锵悦耳,威风凛凛,使我们刚自乡下出来的农家子弟看到了真是羡慕万分”。但凡大事业,首要在于人才,而人才又出自教育。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即在新建陆军中设立各类行营学堂和学兵营,以培养速成型的军事人才;1903年后,袁世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校体系计划,该计划从武备小学堂开始,随后递进到中学堂和大学堂,“合计通筹以十二年为卒业”,以培养“将材”。袁之设想源于德国及日本军制,按此计划,各省自办陆军小学,3年后学员升入陆军中学(共4所,分设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2年后再行送入保定军官学堂受训2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中下级军官。陆军小学是军官的摇篮:清末的三级军校体系堪称完善,陆军小学又是未来军官的成长摇篮,因而各省在创办之初均十分认真严格。据李宗仁的回忆,广西陆小的学堂、宿舍、礼堂均为新建,房屋宽敞整洁;入学后的待遇也颇值称赞,学员们一日三餐,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四菜为三荤一素;学员们的制服全是呢料子,还有一套哔叽的,冬季则有呢大衣;每人每学期两双皮鞋,后来经费稍有困难,但每人每年仍可领到3双。衣食之外,每月还发零用钱,一年级新生每月领补助金8钱银子,成绩优异的可增至1两,最优等的可得1两2钱;二年级则每月例发1两,优秀者可得1两2钱,最上等可得1两4钱;三年级每月1两2钱,成绩优秀者可增至1两4钱乃至1两8钱。新军给外国军事观察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检查新军编练效果,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及南方军队在1904年和1905年连续举行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史称“河间秋操”与“彰德秋操”。据事后的评价,受邀观看的外国军事观察家大都认为中国军队自1900年后取得了“可惊的”进步,特别是那些粗大健壮、风纪良好的普通士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看来,“参与操演的各单位中,步兵的训练最佳,炮兵的炮手们操作纯熟,炮也维护得好,只是官佐们对他们武器的性能掌握并不充分”;而且,“骑兵仍然很差,……工兵营没有机会显示他们的才能,当时还只有桥梁队受过充分的训练。辎重部队装备的是中国的骡车,……医疗以及兽医都极为简陋”。值得一提的是,演习兵员均通过铁路运输,而“电报和阵地电话已经做了某种利用。”清廷难以负担新军的巨额花费:1905年的演习花费了100万两银子,这在当年的军费开支中还不算大。1906年,各省新军加上北洋六镇(10个镇外加21个混成协),其总费用接近6000万两。在清廷1911年的财政预算中,陆军部提出超过1亿两的总预算,资政院将之削减为7800万两,这仍接近全国总预算(26000万两)的三分之一。建立一支强大而持久的军队,势必要有相应的工业基础,而军队的装备、规模及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供养他们的后勤保障。换句话说,主要由该国的经济能力来决定。为此,陆军部与度支部的矛盾很快激化。度支部调查发现,各省仅编练及维持新军一项就占到了各省支出的40%到50%,长此以往,地方上的实业、教育等新政将无法推进,军队也成为无本之源。新军内部也存在很多弊病:清末十年间的世界并不太平,各国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民国作者沈鉴在《辛亥革命前夕我国之陆军及其军费》中的统计,同时期的俄国军费占到全国总支出的44%,英国为38%,德国为34%,法国为31%,日本为26%,清廷的军费支出不算突出。罗振玉1901年赴日本考察,据其报告,日本军舰已达103艘(甲午前仅30艘),海军现役军人28308人,陆军有近卫师团与常备师团共12支。在陆军部和军谘府看来,中国的局势比之其他各国更为严峻,军事力量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军费的支出理当放在头等地位。倘若扩大军费支出能加强国家安全并免受列强的欺凌,这些钱当然是值得的,但遗憾的是,这笔庞大的支出与其成效不相符合。1908年,冯玉祥参观完山东第五镇的校阅后,对其混乱与腐败大发感慨:“国家花了许多钱,练了多年的兵,到头不过摆摆样子!”校阅如同儿戏,靡费如同流水,军中内部也是问题多多,譬如赌博之风,譬如官兵关系,等等。更为惊心的是,军中买官买官明码标价:旅长3000两,团长2000两,营长1000两,公开出卖,乌烟瘴气。清廷对新军的不信任:南方革命党在经历了3次潮州起义,惠州起义等起义失败的时候。革命党从这些失败中吸取了应为经验和训练不足的教训。开始改变策略,钻入清军,在清军中发展革命势力,就成为了一种速效的办法。此时又恰逢清朝编练新军募兵。很多年轻又有些文化的革命党和其同情者就进入了军队,比如广东新军陆军速成学校和学兵营里充满了革命党,毕业之后分发到新军做军官和班长,又继续在士兵中传播反满革命的思想。新军士兵大多识文断字,容易接受革命思想。而那些投入军伍的读书人也不免残留旧时科举遗梦,而在军中升迁又往往十九不如意,由此心怀不满而转向革命的大有人在。更致命的是,一些留日士官生在回国后被委以重任,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上了标统、协统甚至统制,而这些人在日本期间即接触了革命思想或加入了革命团体。这都导致新军里有充满了革命党,比如1910年湖北17000名新军,其中有30%以上都加入了革命团体。对朝廷来说新军现在已经变得危险而不稳定。清廷采取办法是首先新军发枪不发子弹,1909年广州新军起义就是失败在没有子弹上,清廷以怕子弹受潮为名将10万发子弹全部都收走了。等起义的时候新军全军3千只步枪,一共才搜罗到了1万发子弹。后来的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军第一时间抢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得到了数十万发子弹。其次是加强由旧军改编的巡防营,两江总督张人骏就下令给旧军巡防营每人发500发子弹,用来荷枪实弹监督新军。结语:清朝投入巨资编练新军,为中国建立起了第一支兵种齐全,训练有素,兵制优良的近代化军队和一个近代军事学堂体系,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军制和军事教育的基础。但是清朝的中央高层排除异己,专门任用“察其器识,无一足当军国之重者”的满洲贵族执掌兵权,这种做法“不仅为当时汉官所反对,即属满人,亦多侧目”。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新军在这场革命中倒戈相向,成为最终埋葬清王朝的主力。
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是不是相反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