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与认识,精致的利己主义义与时下盛行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有哪些不同之处

实用主义与务实主义的区别,目前社会究竟哪种占了主流?_百度知道
实用主义与务实主义的区别,目前社会究竟哪种占了主流?
提问者采纳
是敢于探索创新。跟得上社会脚步的人肯定是符合务实主义的,使自己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也许他们在才学名望上没有清流大,他们为了能够办成事,古代的循吏是务实主义的代表。也就是务实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囊括实用主义的优点的,产生鸿沟,而且只有通过经验验证的东西才算得上真理,区别在于实用主义与务实主义相比,在现在社会一味追求实用主义只会与社会脱节,认为脱离经验谈问题就脱离实际,这得益于科技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创新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务实主义其实是不坐而论道,但是他们却能够真正办成事。两者非常相似。现在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与那些所谓清流对抗的,恐怕要背上一颗守旧派的帽子,务实主义者没有闲暇去谈论什么风骨,讲究经验之上实用主义其实就是唯经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务实主义虽然是人们喜欢的,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该说的都被他们说了,实用主义能更受欢迎,目前中国人是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但是从现实社会的情况着眼,做事方式也是如此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
实用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5网络培训“三严三实”与作风建设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网络培训“三严三实”与作风建设2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您查找的资源存在问题,因而无法显示。如何评价功利主义的观点?
不知何时,功利主义为越来越多的人文科学研究者所重视,经济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等专业,都有对功利主义的相关探讨,怎么理解功利主义呢?它的概念如何界定?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基于社会总体公益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合不合适?与“实证主义”、“历史主义”等相比,功利主义有哪些特点?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
按投票排序
I. 功利主义是什么?功利主义首先是一种道德哲学(伦理学)理论,其它方面的功利主义,比如法学和政治学上的功利主义应当视为这种伦理学理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功利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行为应当有助于达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功利主义理论有以下几个核心预设:1)这里的“幸福”可以是个体的主观感觉,但它应当是可以被计量的,比如我吃了一个汉堡带来的快乐数值大概是多少;同理,痛苦也是可以被计量的,它是“幸福感”的负值,比如我吃了汉堡又被人骂了一顿,吃汉堡带来的好心情顿时没了。2)功利主义视每个个体为同质,也就是说,同一件事给不同个人带来的幸福感被视为是相同份量的。比如我吃汉堡的快乐是5,那就不能假设你吃汉堡的快乐是50。3)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应当只关注其结果是否带来幸福的增进,而不看他本来的动机为何。(当然,某些功利主义者可能对以上原则作出修正,比如J.S.密尔)II. 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基于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合不合适?不合适。每一种伦理学都是告诉人如何“基于价值判断而作出选择”。比如一个人视“不能说谎”为最高价值,假设他掌握某种机密,恐怖分子获得了他掌握的机密就可以致数万人于死地,而如果他不说,恐怖分子并不确定他是否掌握该机密,也不会危及他的生命。但这个人依然选择了向恐怖分子吐露机密,这依旧是他基于“不能说谎”的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但这绝对是功利主义不认可的选择。III. 与“实证主义”、“历史主义”等相比,功利主义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不明白题主为什么要把功利主义与这两个概念作比较,它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实证主义”首先是一种认识论,它相信对现实的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也就是经验)才能获得。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并不矛盾,功利主义可以认为只有依靠实证主义的方法,我们才能认识“幸福”。“历史主义”则是许多思想的杂烩。笼统来说,历史主义相信诸如正义、平等、幸福这类价值是在与人类历史进程相伴相纠缠中诞生的,不存在超越历史进程的价值(请不要跟我扯波普尔这个没有阅读能力的学者)。要注意的是,历史相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进步主义……都可能被称为“历史主义”,但它们的核心观点可能是相反的。与“功利主义”相对应的概念其实是“义务论”。那个脑子不太清楚的哈佛教授桑德尔曾经在他关于“正义”的公开课中举过很经典的例子:火车就要开过来,两个铁轨一个上面捆着1个人,一个上面捆着5个人,你掌控铁轨扳道,扳向哪边?功利主义认为让一个人死总好过让五个人死,义务论则认为让人死就是恶,不存在何者更正义的问题。IV. 如何评价“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一些预设相当不可爱,也很容易被诟病。比如“幸福”可以被计量,听起来很冷冰冰,很机械——我花30块钱看场电影获得的幸福感一定比我花300块钱听场歌剧获得的幸福感小吗?再比如每个人都是同质的——凭啥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人,对幸福的判断跟大字不识的老农民一样?但“功利主义”是目前对公共政策制定最有效的伦理学理论。以“功利主义”为原则制订公共政策可能会出现很坏的后果,比如“为了大多数人幸福的增进,拆迁少数人的房子是合理的”。但如果以其它理论为指导原则,可能产生更坏的后果,比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以及最近经常被人黑的曼德拉同志。
知乎首答。我现为法理学硕士在读,因为作业的关系曾经拜读过穆勒(又译密尔)的《功利主义》(徐大建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一书,答案或有失偏颇,请各位指出。1、怎么理解功利主义呢?它的概念如何界定?
由伦理学而言,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制度应当能够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点与自然法学派的天启神赋相对应,而更具有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最能体现这一概念在其他社会科学中产生影响的的例子是“GDP”、“效率”等各式各样体现于我们生活中的标准。
边沁(Jeremy Bentham)基于休谟的经验主义理论(“正义之所以得到赞许,确实只是为了它有促进公益的倾向”)批判甚至否定了社会契约、自然权利、自然法、天赋人权等等抽象的假设,而更加现实或者说基于经验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首先对近现代的功利主义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第一,幸福或快乐是同质的,因此可以在人际间进行比较和加总。(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第二,功利主义的基础是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和利己主义理论。(国家的产生完全是人们出于功利考虑的结果,国家与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功利)
这使得一种与西方传统基于神学的道德相对立的道德出现:功利主义的道德的基本精神在于日常经验对个人利益的肯定与一致,此种利益可以称之为幸福亦或是价值,可以称之为有用或者是效用。而后来的穆勒(John Stuart Mill)并不认为“幸福”和“快乐”是可以以数量来衡量的: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
他对于伦理学上功利主义的答案是: 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当做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他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他与边沁一致的是:只能依靠诉诸事实,否则便无法证明。(“证明任何东西值得欲求,唯一可能的证据是人们实际上欲求它")区别在于他认为幸福本身不可以数计,因为“理智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感的快乐所具有的价值要远高于单纯感官的快乐。”也就是说所谓的幸福也是有差别的,这是穆勒的功利主义第一个广受争议的地方:一个完成了自己作品的大师与一个满载而归的农夫,他们的满足感有质量上的区别吗?
总而言之,功利主义基于人的经验,旨在追求个人、社会、人类整体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都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的人的集体而言的善”)当然他没有证明为什么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都有这样同一种的善,大多数人都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使得这种论调后世的学者诟病的一个缺陷。时至今日,由于“功利主义”一词在非学术场合习惯下多指重利轻义,故有学者主张以“效用主义“为译名避免误解与混淆。2、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基于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合不合适?
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的答主所说,不合适。
价值判断而后作出选择是人所共知的行为模式,争议在于何为价值何为利害,而非依价值判断本身。就这一点来说,功利主义是基于人的经验催生的价值判断,与自然法学派抽象的道德准则相对立。亦然是与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一致的价值判断,与完全的利己主义相互矛盾。
综上,如果按照题主的模式,或可将功利主义表述为:基于自身经验与实际的价值判断而做出的与最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一致的选择。3、与“实证主义”、“历史主义”等相比,功利主义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功利主义与实证主义并不矛盾,不论是边沁还是穆勒,他们在阐述功利主义时本身就是依照自身经验与实证出发而反对抽象假设作为基础的自然法学派。
而所谓历史主义所涉庞杂,大体指“人类或生物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作出发展”,这一点与功利主义的基础:人的经验、趋乐避苦、合适的利己主义是一致的,但是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颇有矛盾之处,因为功利主义下作为整体的人类集体或会依照当地环境发展的部分人类集体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出牺牲,从而产生了集体的人与部分的人的矛盾。4:评价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之利弊:
边沁:在边沁的功利主义中,只要每个人真正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结果必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显而易见与实际不符,人际的利益冲突集体间的利益冲突必然存在,这可不是一个“结果必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能消解的。
穆勒:穆勒的理论缺陷在于他没有证明
第一:个人实际上追求的幸福不等于值得追求的幸福
第二:个人实际上追求的幸福不等于公众的幸福
另一名功利主义者修正了这一点,西季威克(Henry Sidgwick):“这个漏洞在我看来只能靠某种命题来弥补,我在上文试图说明,这种命题就是对“合理仁爱”的直觉。”而这就与边沁和穆勒的实证主义出发点相悖了。
在坚信合乎道德的行为或制度应当符合正义的原则,而所谓正义,就是尊重或不侵犯个人的基本人权这样自由主义观点的罗尔斯看来,功利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
第一:功利主义的基础在于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需要是不偏不倚,而在现实中人总有立场总有角度,屁股决定位置,这种万全的绝对理性的合理根本无法实现。
第二:功利主义没有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原则上没有理由否认可用一些人的较大得益补偿另一些人的较少损失,或更严重些,可以为了使很多人分享较大利益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
他在《正义论》中的如此阐述可以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功利主义不承认自然的人权而强调经验,必然在实际中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与过分的平均主义。(是不是感觉很熟)
经济学家阿玛蒂亚从福利的角度进行批判,他认为功利主义促生了福利制度,重视结果公平,但是那种将功利总和作为社会成就(GDP)的判断准则导致忽略了基本权利等非效益因素(如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价值评判过于主观,并忽视了分配公平。
在我看来,功利主义最大的缺陷,在实践上就是过于强调集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过于重视整体而非部分,过分依靠单一的可证的参数而忽视那些难以在实际中寻找和证明但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强调你在成长与生活中会根据实际产生自己的价值与利害判断,却没有解决怎么调节个人之间因价值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更没法回答一个疑问:我需要的就是我想要的?
上个学期刚刚学完决策心理学,这个问题上课我们也聊到过按照我的理解,在心理学方面,功利主义与另一个主义,义务主义是对立起来的(莫黑我!我只是按字面翻译一下...)功利主义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为了集体的幸福的增加,是允许而且提倡牺牲个人的幸福乃至生命的(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而义务主义强调,无论伤害个体能够给集体带来多少好处和幸福,我们都不能去采用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为方式电车问题可以说是这一道德困境的经典问题,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是功利主义所提倡的举动,而拒绝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则是义务主义一直追求的对于我来说,采用哪种主义去指导自己生活中的行为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主义是错误的,而采用哪一个主义是随着立场的改变而改变的,甚至来说,没有哪一个主义是更好的。98年长江大洪水,无谓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千千万居民,我们该谴责领导层冷酷无情,还是该称赞战士的一往无前?朋友圈永远流传的"美国大公司为了老奶奶的一栋小屋而修改建筑图纸",我们是该称赞米国社会对任何一个个体的尊重,还是批判美国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只要罔顾极小一部分人的利益,我们就可以收获巨大的社会效益乃至未来发展的潜力,可以节省下巨大的社会成本,这个时候你是该谴责领导层的无谓仁慈,还是夸赞他有着人性的光辉呢?有点跑题了=-= 总结一下,功利主义的基础是效益最大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损害到谁的利益,并不是其考虑的要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科幻电影中都会定义机器人消灭人类的原因是,机器人通过计算发现,想最好的挽救地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消灭人类。这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功利主义的例子。
一个知道为什么而生活的人,能够解决一切如何生活的问题;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只有英国人才那么做。——尼采
由于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注意到生活之中那些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发喜欢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分析、计算,用逻辑和演绎评估来书本之外的现实生活。作为一个哲学的门外汉,我直观地认为,这应该就是功利主义伦理观得以生长的土壤——经济学帝国主义。由于“科学”在最近的两个世纪解决了几乎所有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中无法被解决的问题,使得人类的生活焕然一新。人们对于科学的信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曾经对于神的崇拜。而科学作为最可靠的信仰,与之相对的最可靠的方法——计算——也受到相应的追捧和热爱。所以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应运而生。什么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呢?我个人的理解如下:首先主体是经济学,一种建立在对于研究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抽象及其他一系列假设之上的逻辑和演绎体系。这一系列假设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切都是可以量化、计算的。其次,“帝国主义”,指的是某个主体变得异常强大,于是逐渐“侵入”、“吞并”大量曾经不属于它的领域。概括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指的就是,经济学其本身作为一个学科领域,侵入了大量其他学科领域之中。的确,不论哲学、法学、伦理学等等古老的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经济学的影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帝国主义”这个词虽然大气,但是却带有一丝略微的贬义,它暗示这是一种“不应当的入侵”。在笔者看来,至少在伦理学的领域,“经济性”思考的渗入是“不应该”的。而功利主义伦理学,作为这种渗透的产物,笔者认为,其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游戏或者语言哲学意义上的用语谬误,并不能实际地解决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一、功利主义的前提性批判与语言学思考功利主义能够适用的前提与经济学的假设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功利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所有基于行为选择而产生的效果都可以用“快乐”加以概括,且这个所谓的“快乐”都可以被赋予相同的单位加以计算。在此基础之上,只要我们能够量化“快乐”,给予其一个统一的计算单位,接下来在人生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时刻拿出计算机进行一次简单的加减乘除,便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好的生活了。但是关键就在于,这个前提能否成立?我们姑且假设它成立吧,如果所有基于行为选择而产生的效果都可以用“快乐”加以概括,且这个所谓的“快乐”都可以被赋予相同的单位,其差别仅仅在于单位前面的数额,那就意味着:1、直接或间接的快乐以及长远或者近期的快乐能够概括所有基于行为而产生的效果;2、能够涵盖所有快乐都是同质的。而这两个推论都是值得商榷的。这很像经济学上的博弈论或者决策学: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或曰长远或者眼前的利益能够概括一切经济行为产生的效果。站在经济学的领域内,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将它推到伦理学的领域内,它还是否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如果可以,那么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1单位的愧疚=1.5单位的痛苦;1单位的仇恨=2.4单位的痛苦。如果这是合理的,那么人类创造出如此丰富的语言来形容情绪又有何意义呢?很显然,在这里,功利主义犯了一个语言学上的错误:什么是它所谓的“快乐”?如果要达到其所要求的理论效果,如前所述,这种“快乐与否”必须能囊括行为选择所造成的一切直接与间接、长远和近期的心理影响。而这种所谓的“快乐”还是不是我们日常语言中所谓的快乐呢?快乐,首先是一种“快”的乐,对之进行日常语言分析,与“痛快”、“大快人心”类似,它具有短瞬性。这里显然存在一个对于概念的偷换。至于效能、幸福等其他的翻译或者解释方式,也是一样存在其片面性。概括本身就是削平拉齐的,抛掉了很多被认为是“附带”的、非本质的东西。但是在伦理学的领域,这些被经济学抛弃掉的、被忽略不计的,往往才真正起决定性的作用。虐待狂杀人会感到快乐、特蕾莎修女帮助别人也会感到快乐,“快乐”这个词汇在这两个情景中的内涵是一样的,但是这两者的行为所应受到的伦理评价显然是不同的,在这里,决定二者行为是否正当的基础,显然不是快乐与否的问题了。事实上,往往正是那些快乐之外的事物、被功利主义者剥去饿的事物影响了对行为的道德评价。所以,上一段的两个推论都是无法成立的。第一条是显然是对于一个复杂生活的削平拉齐,用一个内涵狭窄的概念去指代极端丰富的内涵,于是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在人们的脑海中,现实生活仿佛真的变成了1+1=2般简明了,第二条显然也是违背经验的,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喝酒感到痛快、听歌感到放松、闲着感到无聊、奔波时感到虚无,这些感觉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式的对比呢?二、功利主义的“计算方法论”与伦理学的”生活性”根本抵触
伦理学解决的是如何生活的问题。而“计算”往往解决的是科学研究的问题,即使在社会学的领域,也通常只用来解决一些大的、宏观的问题(比如法律的制定等);当涉及个人、在具体微观的条件下进行选择的时候,现实条件使得我们根本无法去适用密尔的逻辑。且不说“电车难题”这样的极端情形,事实上,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都比我们所能用语言描述的“案例”要复杂无数倍。因此,道德选择很大程度上不仅因人而异,甚至因时、因地、因色、深、香、味、触、法,都得转移。我们的道德鼻祖也说了“君子处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而这种系统地极度复杂性与计算所要求的条件性、理想环境是根本抵触的。因此,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帮助人们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相反,可能使得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麻烦。三、功利主义的实践难题即使上述的理论问题都不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实践这功利主义呢?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尤其当涉及伦理判断的时候。我们来不及临时计算,也不可能事先去安排和设计——甚至有时,这种安排和设计就会被认为是过于冷酷无情的。那么是否我们的行为因此就手足无措了呢?在面对“电车难题”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会立刻脑袋短路、神经紊乱?显然不会。事实上,这些问题只在理论上存在罢了,其实这种“电车难题”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多如牛毛,只是没有那么极端罢了。我现在熬夜写文,你给我一杯咖啡和一瓶红牛,我应该作何选择呢?其实这和电车难题是同一个问题。它就好比“驴吃草”,拿两束干草放在驴面前,没有任何区别,驴先吃哪一捆呢?我们以为这道题难,那是在理论上。如果是在操作上,就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放两束草在驴面前,再笨的驴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选择。但是,并不能明确它必然选哪一捆。驴是凭什么做出选择的呢?凭一刹那的感觉。以上即子休对于伦理学的一些思考,主要针对功利主义进行反思。之所以主要反思功利主义,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喜欢数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的理科生,曾经自诩为一个功利主义者,并且因此付出了很多代价——很多值得欣赏的诗与远方被忽视了,因此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诸多反思,附带地也就对功利主义“现身说法”。以上仅针对个人逻辑道理领域、在微观层面对功利主义观念进行评价。如果在宏观意义上,作为社会学学科的经济学地位是尤其正当性的,此处不表。
以下内容全部来自看了桑德尔的公正课之后的思考,不涉及哲学史的内容,并且可能极大地拓展了功利的外延,可能有点不对题。首先说一下我定义的功利:功利就是(在某个标准下)事物中有利的内涵。我觉得功利主义大体是没错的,因为我们所有人事实上就是在功利主义的指导下生活的。比如说你在又渴又饿的情况下,是先吃和还是先喝呢?显然没有人会因为难于做出选择而渴死饿死,这就是大脑之中的对比机制起作用,判定某项活动更加功利,于是执行了那项活动。比如你真的是快渴死了,渴的程度明显比饥饿更强烈,于是你选择先喝水。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人不是在功利的驱动下生活的。道德帝视道德为最大功利,所以一切从道德出发。穆斯林视遵循古兰经为最大功利,所以不吃猪肉,做祷告。商人(一般)视利润为最大功利,所以一直逐利。但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功利主义(实然)跟我们应该执行的功利主义(应然)有很大区别,甚至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说,功利主义没有错,错的是功利的评判,反馈机制。在此我想抛砖引玉地提出对功利主义的几点修改。各位哲学大大不喜勿喷,请摆事实讲道理。首先,事物所带来的功利,是不可量化的,但是是可以比较的。功利差异明显的事物处在不同的等级,而差异不明显的功利处在同一等级。功利等级相同的事物之间,在决策发生时没有功利上的区别。所谓的差异不明显,是指在决策人的可预见范围内,无法找出,或是统计成本太大以致无法找出功利上的区别。其次,不同的视角下,事物的功利是不同的。所以要比较功利,必需首先确立标准。以“全社会的幸福”为标准,只是一种标准,国家的决策者当然往往从这个角度出发,但是作为个人,这真的只是千千万万标准中的一个。最后,判断事物的功利,应该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反馈。按照我活了二十多年的经验,经过以上三项修正,功利的评判与功利主义的应然就比较接近了。这样就一般不会导致自己做出的认为有利的事情反而对自己有害。我想这就是功利主义和人活着的最终目的吧:越过越好。
其他领域的功利主义不甚知晓,刚刚考完经济思想史,说下我理解的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并具有趋利性】我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定则。边沁的功利主义,提倡追求最大幸福。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社会利益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积极得谋求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社会利益扩大,实现社会进步。按照经济思想史的历史视角看,每个经济理论的提出,背后起作用的都是经济学家的阶级立场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大背景。资本经济经过原始积累时期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社会绝大多数生产资料,提倡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需要经济理论为资产阶级追求个人私利正名,从理论上实现逐利的合理性。个人理解,虽然说我一直认为人性本“恶”,恶指个人逐利倾向。扪心自问,每个人或多或少得在选择上,本能上,有着自我谋利的倾向。但是受制于道德约束,价值判断,或者其他各方面的顾虑,我们会经常选择双赢局面,或者迁就来避免冲突,损失。功利主义在刻画人性方面还是正确的,资产阶级创设出功利主义来维护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地位,工人阶级的阶级革命也是为了改变自身地位,谋求自身利益进行的改变,这不也是更换了主体的的功利主义么。但是脱胎于个体,从社会来看,如果每个人都以功利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话,一方谋利必然会造成另一方利益的缺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个人的过分逐利,用不道德的手段为自己谋求利益,就会发生各种欺骗,虚假,不诚信的市场现象。不一定会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利益实现。功利主义存在缺陷,这是必须正视的。与实证主义,历史主义相比,功利主义本身就具有历史性额 ,经久不衰……实证的话,现实中关于功利主义的例子也是不甚枚举。相比的话,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不用非要加以区分吧……功利主义影响久远,个人看来,还是因为它太贴合人性了……人性不灭,功利主义都会一直诠释和作用下去。以上。
功利主义听起来不好听。但它基本上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理论。
真小人好过伪君子明算账好过讲人情不能在交际上浪费太多时间我是这么觉得
个人感觉经济学上的功利主义就是自由市场主义的另一种表述。
详见杰米瑞边沁。用中国的智慧,一句话总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致的利己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