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考了武大的南京新闻学自考科目专业硕士 能给我提供些参看书目吗 武大只查得到考试科目没有参考书目 紧急

准备参加2013年武大新闻专业的考研,武大给出的参考书目都没有出版时间,是买最新出版的就行吗?-_星空见康网
准备参加2013年武大新闻专业的考研,武大给出的参考书目都没有出版时间,是买最新出版的就行吗?
准备参加2013年武大新闻专业的考研,武大给出的参考书目都没有出版时间,是买最新出版的就行吗?
石义彬,我也要看吗:《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新华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这三本是传播学要考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引论》;3:《传播学教程》.李彬;2.郭庆光1
会把你领进传播领域,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大学语文》徐绍建主编,李彬的那本建议看一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编,超真实;·《单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和传播都要看,李彬的那本还是不要看了;·《传播学引论》李彬。但如果不是跨专业的话,新华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参考书买最新出版的就可以、戴德铮主编,人大出版社:《法律基础》周叶中主编,当然还要看各种论文,笔记也很重要,11年开始武大的新闻和传播合在一张卷子上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话;《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武汉大学出版社,传播大部分都是那本书里的参考书,时间能省一点是一点咯~重点是郭庆光的,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写的不错,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看 新闻和传播初试都是一样的
李斌那本书可以不用看 因为基本不会考到
武大的新闻研究生参考书目606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文学知识及基础写作)《法律基捶周叶中武汉大...
334的必备参考书目: .李彬---《传播学引论》(这本书是所有参考书里面比较简单的一本,李彬老师的...
我不是前辈,比你小一级,但是我的目标也是武大的新闻系,这是我搜集的资料,供你参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武汉大学新闻专硕参考书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2-04...
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文学知识及基础写作):《法律基础》周叶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当代世界...
很高兴为你解答: 1.武汉大学这几年都没有公布指定的参考书目,可以参照往年的; 2.你可以去学院上面...
19:52 xiaohan1992010 | 分类:考研 关于 武汉大学 的问...
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初试所有专业考的内容都相同,即新闻传播学基础。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除了英语...
同学我也是准备考研的。 武汉大学从2009年开始就不提供参考书了。 按照2012年的招生简章看: 0...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17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初试指定教材有哪些?_百度知道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于 00:19:20发表
本帖最后由 波澜不惊 于
09:56 编辑
问题一: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试(学硕\专硕)参考书目是哪些?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参考书目
&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初试参考书目如下:
& & 606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文学知识及基础写作):  《法律基础》周叶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戴德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徐绍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 & 407 新闻学基础: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出版社;《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大出版社
408传播学概论:&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石义彬,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备注:
?& & 自2011年武汉大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合卷考试以后,所有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的考生,都应该以以上列出的书目为参考书。适用方向为学术型硕士“050301新闻学(01新闻理论、02新闻业务、03新闻传播史、04中西新闻比较)”“050301传播学(01传播理论、02广告传播、03广播电视传播、04网络传播、05图像与动画设计、06媒介经营管理)”。?& & 尤其值得注意:& & A、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学硕招生目录中的,“0503J1数字媒介”“0503J2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两个专业,参考书目与“050301新闻学”“050301传播学”的参考书目不同。& & “0503J1数字媒介”方向招录有2至3年时间,目前无明确参考书;& & “0503J2广播电视艺术理论”2014年第一次招生,参考书目也还未明确。
& & 有报考这两个方向的学硕考生,请密切注意“2017【木铎考研】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系列教辅资料。”联系方式: 腾讯微信号( medialabs )&&新浪微博名:木铎考研。我们将会邀请这两个方向刚刚考上的考生,总结经验,编写出这两个方向的复习参考书。
& & 最新!!!:solo学长 萱然学姐编著,木铎考研《<font color="#ff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考研全套笔记》已经于日推出。欢迎各位报考武大新传学硕同学选拍。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专硕MJC参考书目
<font color="#ff新闻传播综合能力<font color="#、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font color="#、石义彬 《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font color="#、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font color="#、李卓钧 《新闻理论纲要》<font color="#、童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font color="#、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font color="#ff新闻传播专业基础新闻学方向<font color="#、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font color="#、罗以澄& &&&《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font color="#、强月新 单波 《现代新闻写作》安徽人民出版社<font color="#、童兵 《中西新闻比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font color="#、单波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font color="#、李良荣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传播史
广播电视方向<font color="#、 王瀚东 主编《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 && &<font color="#、蔡凯如 黄勇贤 《穿越视听时空:广播电视传播论》新华出版社& && && && && &<font color="#、 麦克奎恩 《理解电视》华夏出版社 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
广告学方向
<font color="#、姚曦 著 《广告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font color="#、饶德江 《广告策划与创意》武汉大学出版社& && && && && &
<font color="#、张金海 《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 && && && &&&
<font color="#、周茂君 《广告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方向
<font color="#、雷跃捷 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 && && &
<font color="#、 张海鹰 滕谦 《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font color="#、王洪 魏惠琴 等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最新!!!:solo学长 萱然学姐编著,木铎考研《<font color="#ff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MJC专硕考研全套笔记》已经于日推。欢迎各位报考武大新传MJC专硕同学选拍。
& & B、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专硕招生目录中的,四个方向(01新闻学、02广播电视03广告传播、04网络传播)的参考书目也学硕不同。报考专硕的同学也请注意。
& & 另外,这四个方向,是每年只招收两个方向的统考专硕。譬如:2014年招“03广告传播、04网络传播”,2015年则招“01新闻学、02广播电视”。以此轮回。而每年剩下的两个方向,譬如2014年统考生招“03广告传播、04网络传播”,那么2014年剩下的“01新闻学、02广播电视”的名额则给与深圳班、北京班的在职研究生(也就是花钱买进武大新闻传播学的,据悉,这两个班的考生的学费2万多至少。)以此轮回。
& & 根据往年经验: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每年在招生简章出来以前,具体的小方向和招生人数是不定的,每年政策变化也很大,具体的报录比也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专硕一般不指定书目,可以先看下专硕的历年考题,新闻热点会很多。根据往年专硕考生的经验,具体书目可以参考学硕书目和复试书目来看。
问题二: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专硕)各个方向每年招收多少人?
一:武大新闻传播学学硕、专硕每年到底招收多少人?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二:武大新闻传播学每年各个方向到底招收多少人?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 & 综上,请各位不要纠结各个方向录取多少人数的问题,这个完全是根据最终进入复试的各个方向的人数来决定的。加油,各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学硕的书目好多呀
请问学长 武大专硕今年是只招广告和网传两个方向吗
对的&&武大今年2016年考研 报名是只收录广告和网传两个方向
请问学长 单向度那本书要不要看呢 感觉是在是太晦涩了
完全看不懂呀
单向度是石义彬院长的书
而且虽然学硕这几年没考 但是专硕还是考了蛮多 每年好像都有一道大题 建议还是好好看看吧
传播学教程主要是关于经验学派 单向度就是批判学派
复习的话 如果你有笔记 建议对照笔记来复习 有条理一些
学习到啦&&谢谢学长
学长,我看你分析的这个也就说,各个方向招生人数是按比例来的
学长好细心呀
明白了,多谢
学长求联系方式
好吧原来上面有。。。o(╯□╰)o
额 学习到了
谢谢各位支持
学长,我是2016年考研的学妹,方便加你QQ资讯一些问题吗?
Powered by
X3.1&nbsp--&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于武大新闻学研究生考试_百度知道北京大学59个招生院所无一指定参考书;清华大学的年招生院所、专业方向也大多不指定参考书目,有部分方向指明了考查范围,具体参考书依然付之阙如;再如人大、北师大、复旦、厦大……各院系,不指定参考书的所在多有。而且,不指定参考书的院系专业似乎越来越多。
作者: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杜小帅,考研成绩:406分
我一直对所谓“想考X大不指定书目的专业至少要看xx本书”这样的话极其不屑。
首先,看书多却学而不化的人,只是书呆子,没有任何可以骄傲的;其次,看xx本书绝非考上不指定书目专业的必要条件;最后,我很想大声质问他们:你考过吗?你了解过考上的人吗?这样以讹传讹,真是太坑人了!
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当晚,在一个新闻传播考研QQ群里,又有几个2014年的考生发起关于北大传播学不指定参考书的讨论。一个女生说,她有一个考北大的师姐,看了200本书,可依然觉得看得太少,并很有经验、很理所当然地解释原因说:北大就是上不封顶啊!然后是可想而知的一片惊叹、困惑、恐怖与佩服。几个考北大的研友,纷纷感叹,“就是坑”“都是泪”……其可气复可笑也欤!
考研是一门应试考查,如果找到专业课出题的源头参考书,自然事半功倍,胜券在握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于是乎,学校不指定参考书与学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查参考书,似乎成了乐此不疲的猫鼠游戏,当时自己从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复试现场出来,被守在教学楼门口学弟学妹们围堵时,被追问最多的问题也是:学长,你都看了哪些书?每次遭遇这个问题,都会有些犹豫,深怕自己的一不小心误导了她们一年的青春。后来经过再三斟酌的总结,将答案定为:精耕细作三五本,浮光掠影三五十。
循迹“秘而不宣”的参考书
不指定参考书,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其实很简单。如下几个规则可供参考:
相信经典的力量
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追问,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佛家讲,一颗沙里观天下,很类似经典教材的意义。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像传播学领域,国内比较通用的教材无非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国外翻译过来的像《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等;新闻学领域,公认较好的像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书,一般都会选2本,一本是袁方老师《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一本是国外艾尔巴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其他学科或专业国内公认的教材,应该也是屈指可数,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这些经典教材,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都会口耳相传,有着良好的口碑。一般而言,网上都会流传一些书单,对本专业的经典书目进行点评与分析,可以参考;此外,像清华北大等学校,导师都会给自己的学生指定“本专业必读经典书目”。
选教材别抱门户之见
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比如,经常有同学会问: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或者人大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清华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当然要看。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像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等,都是以高校为阵地,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的核心主张,聚拢一批教授学者,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流派特征),相互之间良性竞争,而是像今天的流行电视剧或选秀节目一样,哪块领域热了,纷纷上马,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属于重复建设。所以,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
导师“导”你的考研
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比如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胡泳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如2013年考题中,就出现了胡泳老师历次演讲和《众声喧哗》一书中经常提到的主题——“网络意见与主流民意”和“网络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的异同”。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说适当关注,是因为有些导师的研究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过于高深和超前,对于这样的领域,考生就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是简单了解下,还是“沉陷”其中?如果导师的活跃度比较低,不经常发论文、N年不出一本书,那他写的××学概论、××学教程、××学新编等书籍一定要留心,因为这样的材料往往已经俯拾即是,论调、内容多有重复,属于老生常谈,为了让自己这本xx概论有一定价值,往往会在书中加入自己的论述或新的观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真题会说话
不指定参考书,那真题便是终极的参照!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真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我不主张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真题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帮你产生分数的地方。
善用新媒体找前辈
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去人人网一个个加;或者去微博搜索你想报考院校专业的关键词,一搜索,在读研究生师兄师姐全出来了,一个个加,一个个聊,一个个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
热点别陷得太深
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如果自己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没有订阅这些杂志,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中国知网(cnki)或其他学术期刊网,在本学科目录下检索相关期刊资料即可,一般大学校园网络都可以免费下载相关杂志论文。但与此同时,如今学术出版的“大繁荣”给跨专业考生造成很大困扰——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志,多到让你无从选择。像新闻传播学,人大考生一定要看《国际新闻界》,复旦考生必看《新闻大学》,北大考生则要重点关注《北大新闻传播评论》……虽然这几本期刊都是本学科经典的学术刊物,但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
别被网上书单唬住
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考北大传播学的同学想必都知道一位叫做“逆转录猴子”的师兄当年开的书单,书单共推荐了39本书和1套丛书。见到这份庞大的书单时,梦想慢慢碎裂的声音,我记忆犹新。
我显然是不会推荐参考书的。究其原因:说多了,会让学弟学妹们感到沉重,说少了,又害怕他们过于轻敌,不好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显然不是仅仅给考北大的传播学的人看的。但是有些原则还是通用的。
不要被书单唬住,尤其是洋洋洒洒的书单。
从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上文中那位师兄推荐的书单,开始时完全不相信自己能读这么多,到最后自己真的看了甚至不止那些书,发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从现实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教材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虽然学长推荐了几十本书,但主要用心用功看好几本核心的书,其他书目只是一个补充,绝大部分内容是不需要费力看的,或者说,大部分书只需要对照着看看表述上的不同,意义仅在于查漏补缺。
所以,笔者建议:从最核心的书开始看起,通过这几本核心书目搭建起学科的知识框架,然后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填充、修正、完善、乃至推翻框架。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辨识力,像李敖所说:如果我尝了一口,发现是个坏蛋,我干嘛还要整个吃下去呢?坏书翻几页就看得出来,好书一品唇齿留香。后来,自己每看一本新书时,都有一个习惯,看完书名,先不着急翻看内容,而是给自己出一道命题作文:假如我来写这本书,我会从哪个角度入手,分哪几个板块哪几个章节。大致有个轮廓后,打开书的目录,如果跟自己的思路差不多,直接合上,看下一本;如果跟自己思路不一样,就看下去。一本本看下来,在比较中视野和思路会有很大的提升。
概而言之,如上文所说:精耕细作三五本,浮光掠影三五十。精耕细作是为了打基础、建框架,浮光掠影是为了拓眼界、广视野。
书目相差不大,功夫更在书外
事实上,不指定参考书目,每个人看的书也几乎相同。就我了解而言,我们学院不论考上的,没考上的,看的书目都差不多。大可不必担心谁有绝密书单,像核武器一样天天觊觎着。我们的起点都是相同的,不会在输在信息不对称上。每个人看的书都差不多,最后的成绩却天差地别,原因不在书目,而在书外。
不指定参考书目,出题必然开放。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我见过中传的考题,与北大完全不一个套路,北大出题活泼、主题很多,中传抠课本、考查点具体而微。我跟朋友说,如果考中传,我一定落榜,因为我不喜欢去记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相反,北大给了我很大自由,让自己可以放纵地去答题,而不必考虑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兹举一道题目为例。北大2013年传播学考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分析“鸟叔之风靡全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考查时事热点与专业理论结合的题目,有许多角度可供分析,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要想把问题说透,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带上传播学的眼镜,以学科视角来审视分析。既紧贴社会关注,又有理论延展的空间,这样的题目,参考书自然不会给你答案。
这可能才是我要说的: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的“功夫在书外”,我的经验或建议是,知道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
回到“鸟叔”那道题,2012年12月,北大英杰文化交流中心有一场弗里德里克·詹明信的讲座,主题是“晚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新阶段——奇异性美学(Singularity)”,然后在一个月后的考研中,我就从奇异性美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鸟叔style的流行。答题时自己感觉有些冒险,因为这完全不是所谓“传播学”经典理论,但从传播学批判理论的立场,也没那么多禁忌,就冒险尝试了。最后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专业课总分第一名。
要回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不是说看多少本书就能回答,也不是说不看那么多书就完全没办法应对。看了多少本参考书与能不能答好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看透一本书,比泛泛的阅读10本书更有效。还是我反复说的那句话: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
当然,也会有读者恨恨地说:谁不知道思考比阅读更重要,问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思考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没有一定之法。我记得在香港书展交流中,许知远批评80后不思考,遭到80后读者强烈反击,许知远回应说,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在思考,问题是浅尝辄止的所谓“思考”,事实上是以思考之名的拒绝思考。一刀见血。所以,自问一下“我在思考吗?”
如果一定要有所建议,我的建议就是:要有问题意识,拒绝似是而非。每门学科都会有自己的学科问题,某个理论你是否真的懂了?对某门学科热点问题你是否有真正了解并理解?对学科知识脉络、流派谱系是否真的捋清楚了?……真正理解问题才是根本,方法上可以“不择手段”。很多同学对许多知识其实是似懂非懂的,而这是考研的大忌——上文所说,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出题往往灵活,不会干巴巴考你背诵,而是通过各种比较、各种案例来考查你对问题的理解,似懂非懂的同学往往会左支右绌,现了原形。
具体来讲,找一张白纸,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张学科知识脉络图,标注出不同理论、代表人物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关系,对照着教材修正完善,以俯瞰的视角对整个学科框架有个理解;然后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按此方法,越做越深、越做越透。方法很简答,但很有效。不妨试一下。
最后,我没有做过细致的调查,不是很清楚各个学校、专业的情况,像理工科不指定参考书该怎么应对的情况,我没有太多发言权。所以自己所说的,只是一家之言,对人文社科专业尚不足以涵盖,遑论其他?不足为训。
看完记得给大拇指哦!么么哒~~~
免费资料下载
2017年最新公共课资料(政治、英语、数学)精华辅导资料视频合集【每周免费更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下载地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新闻学自考科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