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中考化学计算题,计算题第二问

高二化学离子反应练习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化学离子反应练习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化学离子反应练习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专题1& 第3讲 离子反应
一、1.(;锦州模拟)在给定的溶液中,加入对应的一组离子,则该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I-、NH4+、Cl-、NO3-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Na+、K+、NO3-、CO32-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3 mol/L的溶液:K+、HCO3-、Br-、Ba2+D.含有溶质为NaHSO4的溶液:K+、SiO32-、NO3-、Al3+答案:B2.(;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Al3++2H2O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硫化氢气体:2OH-+H2S===S2-+2H2OC.氯化银溶于浓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Fe3++3H2O===Fe(OH)3↓+3H+答案:C点拨: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B项硫化氢气体过量,应生成HS-;D项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生成Fe(OH)3胶体。3.(;湖北八市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B.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3SO32-+Cl2+H2O===SO42-+2Cl-+2HSO3-C.电解KBr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D.将Fe2O3固体投入到少量HI溶液中:Fe2O3+6H++6I-===2Fe2++3I2+3H2O答案:B点拨:A项,应以量少的NaHCO3为标准书写,正确形式为HCO3-+Ba2++OH-===BaCO3↓+H2O;C项,阴极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D项,电荷不守恒。4.(;福建三明高三联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Na+、SO42-、NO3-B.c(H+)∶c(OH-)=1∶2的水溶液中,Na+、K+、NO3-、ClO-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Ba2+、Cl-、S2-D.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答案:B点拨: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OH-,Fe2++2OH-===Fe(OH)2↓,A错误;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若存在大量H+时,S2-与之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HCO3-在两种环境中均不能大量共存。5.(;四川理综)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有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42-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答案:D点拨:由②知乙溶液一定为强酸溶液,且0.1 mol•L-1乙电离出的[H+]&0.1 mol•L-1,可得乙为H2SO4;由③知丙溶液中一定存在Cl-,则丁溶液中的阴离子为HCO3-,因为甲能与乙、丙、丁均生成沉淀,则甲为Ba(OH)2,丙为MgCl2,丁为NH4HCO3,可得A、B、C正确。6.(;试题调研)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I-、Cl-、NO3-、Na+B.0.5 mol•L-1的NaAlO2溶液中:K+、Na+、SO42-、Fe3+C.KwcH+=0.1 mol•L-1的溶液中:Na+、K+、HCO3-、NO3-D.澄清透明溶液中:K+、Cu2+、Na+、Cl-答案:D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酸性,而在酸性溶液中I-和NO3-将发生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中,Fe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强碱性,HCO3-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是“澄清透明溶液”,“澄清透明”是溶液的特征,不能把“澄清透明溶液”误认为是“无色溶液”。7.(;试题调研)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B.1 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SO42-、K+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答案:C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而其不影响该组中其他离子共存;选项B中,S2-、S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中的大量HCO3-不影响其他离子共存。8.(;试题调研)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D&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答案:B点拨:A项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C项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比如氯气;D项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于甲酸或甲酸某酯、甲酸盐中。9.(;试题调研)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点拨:①中若K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若KHCO3不足:Ca2++OH-+HCO3-===CaCO3↓+H2O②中若HCl不足量:SO32-+H+===HSO3-;若过量:SO32-+2H+===H2O+SO2↑④中若Fe不足量:4H++NO3-+Fe===Fe3++NO↑+2H2O若Fe过量:8H++2NO3-+3Fe===3Fe2++NO↑+4H2O10.(;试题调研)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Cl-、NO3-、S2- ②K+、Fe2+、I-、SO42- ③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K+、Ba2+、Cl-、NO3-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答案:B点拨: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可能是pH=1的酸,也可能是pH=13的碱,故①②④中这些离子不一定能大量共存,只有③⑤中离子可大量共存。11.(;试题调研)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评价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正确B&将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醋酸中:Ca(HCO3)2+2CH3COOHD→Ca2++2CH3COO-+2CO2↑+2H2O&错误,碳酸氢钙应写成离子形式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答案:B点拨: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Zn+2Ag+===Zn2++2Ag,评价错误;B中Ca(HCO3)2为可溶性强,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HCO3-+CH3COOHD→CH3COO-+CO2↑+H2O,评价正确;C中应同时生成一水合氨,评价错误;D中氯气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12.(;试题调研)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B.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CO32-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答案:AC点拨:在解答本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1)Cl-、CO32-、SO42-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2)说明溶液中含有NH4+;(3)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和SO42-,从而确定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和Ba2+。利用所给数据可知每份溶液中n(NH4+)=0.04 mol,n(CO32-)=0.02 mol,n(SO42-)=0.01 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可知K+必然存在。二、非13.为了确认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做如下三组实验:编号&Ⅰ&Ⅱ&Ⅲ实验& &&
(1)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证明了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什么现象证明溶液中的另两种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Ⅲ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证明溶液中的Na+和SO42-、Cl-和Cu2+相互间不发生反应。(2)Ba2+和SO42-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后得到溶液呈蓝色(前两空顺序可以换)(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蓝色,Ag++Cl-===AgCl↓点拨:实验Ⅰ是实验Ⅱ和实验Ⅲ的对照实验,虽然实验Ⅰ中没有任何实验现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有了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判断实验Ⅱ、Ⅲ中分别是哪几组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Ⅰ目的是证明溶液中Na+、SO42-、Cl-、Cu2+四种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实验Ⅰ和实验Ⅱ联系起来就可以判断,实验Ⅱ中是Ba2+和SO42-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为实验Ⅰ中证明Cl-、Cu2+间不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后溶液仍显蓝色,说明Cu2+仍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所以,实验Ⅱ后,剩下的滤液中含有Cu2+、Cl-,往其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显蓝色,说明实验Ⅲ中是Cl-、Ag+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4.(;广东中山高三联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2-、HCO3-三种离子中的两种或三种。为探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请设计合理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对小明的实验给出结论。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集气瓶、铁架台、漏斗、滤纸、酒精灯、带单孔胶塞的导管;1 mol•L-1硫酸;2 mol•L-1盐酸;2 mol•L-1硝酸;1 mol•L-1氯化钡、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蒸馏水。完成下列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假设1:溶液中存在SO32-、SO42-;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4:溶液中存在SO32-、SO42-、HCO3-。(2)基于假设4,设计出实验方案,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提示]Ⅰ.按照下表的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的对应。Ⅱ.注意文字简洁。Ⅲ.可不填满,也可增加步骤。步骤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①&&②&&③&&④&&……&……&……答案:(1)假设2:溶液中存在SO32-和HCO3-假设3:溶液中存在HCO3-和SO42-(2和3顺序不限)(2)步骤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①&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的1 mol•L-1氯化钡溶液并滴入其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过滤,将沉淀和滤液分别装入另外的两个试管B、C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或SO32-或两者都有②&往装有沉淀的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2 mol•L-1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品红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SO32-③&往装有滤液的试管C中加入2 mol•L-1盐酸;或加入澄清石灰水&出现无色气泡或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原溶液中含有HCO3-
其他方案合理即可点拨:(1)根据题给信息,溶液中的离子为SO32-、SO42-、HCO3-三种离子的任意两种,即SO32-、SO42-;SO32-、HCO3-;HCO3-、SO42-,也可三种同时存在,由此作答;(2)SO32-、SO42-、HCO3-三种离子共存时,需检验离子存在,要考虑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根据题给试剂,若先加入酸,产生CO2、SO2气体后,则需先验证SO2存在(品红溶液),把SO2吸收后(碱液或KMnO4酸性溶液),再验证CO2存在(澄清石灰水),最后检验SO42-,即用BaCl2溶液,也可以先加BaCl2溶液产生BaSO3、BaSO4沉淀(HCO3-不反应),过滤后,滤渣中加酸验证BaSO3产生的SO2(品红溶液),剩余BaSO4不溶于酸,滤液中加入酸,产生CO2(澄清石灰水)。因此该题答案任写一种即可。15.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答案:(1)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2)碳酸钾 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3)Ba(OH)2 (CH3COO)2Ca AlCl3 FeSO4点拨:由①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A是碱,E是碳酸盐,C是醋酸盐;而所给六种阳离子可以与CO32-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所以E是K2CO3。由②中现象可知B中有Ag+,则应是AgNO3。由③中现象知D中无CO32-和SO42-。由④中现象可知F中有Fe2+。由题意知六种化合物均是可溶性的化合物,A是碱,则应是Ba(OH)2。C是强碱弱酸盐,则为(CH3COO)2Ca。D中无CO32-和SO42-,则F中有SO42-,F为FeSO4,D是AlCl3。16.(;试题调研)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Mg2+、Al3+、Cu2+、Ag+。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_(填序号):A.SO42-   &B.NO3-   C.Cl-   &D.CO32-(2)为检测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若依该方案获得108 g Ag,为保证不污染环境和Cl2的循环利用,理论上应提供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NaOH溶液,Al3++4OH-===AlO2-+2H2O (3)11.2 L点拨:(1)本题实质上是离子共存问题。SO42-与Ag+,Cl-与Ag+,CO32-与上述所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所以阴离子应是NO3-。(2)铝元素的分离,要利用Al(OH)3的两性,即加入过量的强碱,Mg2+、Cu2+、Ag+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而Al3+则转化为AlO2-。(3)1 mol AgCl,需要1 mol HCl,H2+Cl2=====点燃2HCl,故需要H20.5 mol。&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教练员习题答案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有机化学一、系统命名1. (1) 2,2,4,4?四甲基戊烷
(2) 2,5,6?三甲基辛烷
(3) 2,3,5,5?四甲基庚烷
(4) 3?甲基?4?乙基己烷
(5) 2,6,8?三甲基?5?异丁基癸烷
2.(1) 1,1?二甲基?3?异丙基环戊烷
(2) 2?甲基?3?环丙基庚烷
(3) 1?甲基?3?环丁基环戊烷
(4) 螺[3,4]辛烷
(5) 二环[2,2,1]庚烷
(6) 二环[4,2,0]辛烷
(7) 二环[3,3,1]庚烷
(8) 4-甲基螺[2,4]庚烷
(9) 3,6?二甲基二环[3,2,0]庚烷
(10) 1,3,8?三甲基二环[4,4,0]癸烷
3.(1) (1R,3R)?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
(2) (5S)?5?氯螺[2,5]辛烷
(3) (1R,2R,4R)?1,2?二甲基?4?氯环己烷
(4) 顺?1?甲基?4(R?仲丁基)环己烷
(5) (1S,2R,4S)?1,2,4-三甲基环己烷
4. (1) 2?甲基?2?氯丁烷
(2) 2?甲基?3?氯丁烷
(3) (2R)?1,1?二甲基?2?氯甲基环戊烷
(4) 2-乙基-4-氯-1-丁烯
(5) 3?氯甲基?2?溴己烷
(6) 反?1?溴?4?碘环己烷
(7) (1R,2S,3S)?1?甲基?3?氟?2?氯环己烷
(8) (2S,3S,4R)?2,3,4?三氯己烷
5. (1) 7?甲基?3?仲丁基?4?氯?1,5?辛二烯
(2) 2,3,4?三甲基?2?戊烯
(3) 3?乙烯基?1,5?庚二烯
(4) 1?甲基?5?乙基?1,3?环己二烯
(5) 3,5?二甲基?4?异丙基?1,3?己二烯
(6) 3?亚甲基环戊烯
(7) (E)?2,3?二甲基?1?溴?2?戊烯
(8) 1?烯丙基?2?丙烯基?1,3?环己二烯
(9) (E,S)?4?甲基?2?己烯
(10) (3S,4R)?4?甲基?3?氯环戊烯
(11) (E,R)?2,7?二甲基?5?溴?4?壬烯
6. (1) (E)?3?戊烯?1?炔
(2) (S)?3?甲基?1?戊烯?4?炔
(3) 5?氯?2?戊炔
(4) (1R,2S)?1?甲基?2?丙炔基环己烷
(5) (1R,2S)?1?甲基?2?乙炔基环丙烷
(6) (Z)?5?庚烯?1,3?二炔
(7) 5?炔丙基?1,3?环己二烯
(8) 顺?1,2?二甲基?反?3?乙炔基环丙烷
7. (1) 1?甲基?1,4?环己二烯
(2) 2?甲基?1,3?环己二烯
(3) (E)?3?亚乙基环己烯
(4) (2E,4Z)?2,4?庚二烯
(5) (Z)?4?亚乙基环己烯
(6) 1,5?乙二烯?3?炔
(7) 1,3?庚二烯?6?炔
(8) 二(1?环己烯基)乙炔
(9) (2Z,4R)?4?甲基?2?庚烯?5?炔
8. (1) 4?叔丁基乙苯
(2) 2,4?二氯甲苯
(3) 3?溴苯乙烯
(4) 3?环己基甲苯
(5) 4?溴苄基氯
(6) 2?氯?2′?溴联苯
(7) 4?甲氧基苯甲醛
(8) 二苯甲烷
(9) 1?氯?2?(2?氯丙基)苯
(10) (E)?3,4?二(4?羟基苯基)?3?己烯
9. (1) 4,4-二甲基-1-溴-3-戊醇
(2) 3-丁烯-2-醇
(3) 4-苯基-1-丁醇
(4) 1-环戊烯基甲醇
(5) 3-环己烯-1-醇
(6) (1S,2S)-2-甲基-1-环戊醇
(7) 4,4-二甲基-2-环己烯-1-醇
(8) (2R,3S)-2-甲基-3-氯-1-醇
(9) 反-4-乙基-1-环己醇
10. (1) 甲基-β-氯乙基醚
(2) 丙基环己基醚
(3) 4-硝基苯乙醚
(4) 乙烯基苄基醚
(5) 1,3-二乙氧基苯
(6) 5-甲氧基-2-戊醇
(7) 2,4-二氯-3′-硝基二苯醚
(8) 乙二醇二甲醚或1,2-二甲氧基乙烷
(9) 1,2-环氧丁烷
(10) 顺-2,3-环氧丁烷
(11) (5S,2S)-5-乙基-2-氯氧杂环庚烷
(12) 2-甲基-1,3-环氧戊烷
(13) 苯并-15-冠-5
(14) 18-冠-6
11. (1) (E)-2-丁烯醛(反巴豆醛)
(2) (E)-3-苯基丙烯醛(反肉桂醛)
(3) 1,4-戊二烯-3-酮(二乙烯基酮)
(4) 5-己烯-3-酮(乙基烯丙基酮)
(5) 3-甲基-2-丁酮(甲基异丙基酮)
(6) 1,1-二氯丙酮(α,α-二氯丙酮)
(7) 1,3-二苯基丙酮(二苄基酮)
12. (1) 3-羟基丁酮
(2) 5-溴己醛
(3) (E)-4-甲基-4-己烯-1-炔-3-酮
(4) (E)-4-甲基-5-苯基-4-己烯-3-酮
(5) 5-甲基-3-氧代-1-己醇
(6) (Z)-3-己烯二醛
(7) 2-环己烯-1-酮
13. (1) 2-丁烯酸
(2) 2,2-二甲基丙酸
(3) 4-溴丁酸
(4) 3-氧代戊酸
(5) 4-羟基-2-氟丁酸
(6) 4-(2-萘基)丁酸
(7) 2-羟基-3-氧代戊酸
(8) 4-乙酰基苯甲酸
(9) 3-苯基丙酸
(10) (E)-3-庚烯酸
(11) 3-乙烯基-4-己炔酸
(12) 3-甲酰基苯甲酸
(13) 2-羟基-1,2,3-丙三酸
(14) 1,3-苯二甲酸
(15) (9Z,12Z,15Z)-9,12,15-十八三烯酸
(16) 4-甲基-5-戊内酯
二、烷、烯、炔1. 2-甲基丁烷为
, 分子中有9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所以其中一氯代物共有四种,分别为
(a) 2-甲基-1-氯丁烷
(b) 2-甲基-2-氯丁烷
(c) 2-甲基-3-氯丁烷
(d) 3-甲基-1-氯丁烷
  相对比为a:b:c:d=(6×1):(1×5):(3.8×2):(3×1)=6:5:7.6:3  相对百分比为a:
2. 丙烷中具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一溴化后分别得到(a) 1-溴丙烷
CH3CH2CH2Br
(b) 2-溴丙烷
相对百分比a:b= (6×1) : (2×82) = 6:164 = 3:82
 百分比为a: 3/(82+3) = 3.5%;b: 82/85 = 96.5%
 选择性溴化比氯化要高。3. 2,3-二甲基-丁烷4. (1)1,2,4-三甲基二环[4,4,0]癸烷 (2)三环[4,2,2,01,6]癸烷 (3)顺,顺-1,2,4-三甲基环己烷(或r-1,顺-2,顺-4-三甲基环己烷) (4)顺,反-1,2,4-三甲基环己烷(或r-1,顺-2,反-4-三甲基环己烷)5.(a)
溴甲基环己烷
(b)
1-甲基-1-溴环己烷
(c)
顺-1-甲基-2-溴环己烷及反-1-甲基-2-溴环己烷
(d)
顺-1-甲基-3-溴环己烷及反-1-甲基-3-溴环己烷
(e)
顺-1-甲基-4-溴环己烷及反-1-甲基-4-溴环己烷
  烷烃卤化反应中,氢的活性3°>2o >1o,所以溴化主要产物为(b)1-甲基-1-溴环己烷6.
(1) CF3CH2CH2Br
(2)
8. 顺-2-丁烯反应产物
反-2-丁烯反应产物
9.顺-2-丁烯反应产物
反-2-丁烯反应产物
13.
(1) CH3CH2CH=CH2
(2) CH3CH=CH2
(6)
CH3CH2CCNa
CH3CH2CCH2CH3
CH3CH2CH=CHCH2CH3
(1) (2) 15.
反应途径1:
反应途径2:途径1中3o级正碳离子稳定,所以反应主要按途径1进行,主要产物为3?甲基?1?溴?2?丁烯。16.
(2)
CH2=CHCCH
CH2=CHCH=CH2
(3)
CH3CCCH2CH3
(5)
(2E,4E)-2,4-庚二烯
(2Z,4E)-2,4-庚二烯
(2E,4Z)-2,4-庚二烯
(2Z,4Z)-2,4-庚二烯
(2E,4E)-2,4-己二烯
(2Z,4Z)-2,4-己二烯
(2E,4Z)或(2Z,4E)-2,4-己二烯
CH3CCCH2 CH3
CH3CH=CHCH3TM
TM                       (4) (CH3)2C=CH2[(CH3)3-CCH2-C(CH3)2]    (CH3)3CCH=C(CH3)2
19. CHCHCHCNaCHCCH2CH2CH3TM20.
                   21.
(4) 内型为主
(5)
(6)
22.  (1) CH3CH2CH2CH2Br
CH3CH2CH=CH2
(2) CH3CH2Br(3) 23.
C、CH2=CH?CH=CH2D、
(3)   26.
三、芳香族化合物:1. (1)
(7) 2.3. 4. 该烃的分子式为C10H14,结构简式为
1-甲基-4-异丙基苯 5. (1) 4-硝基-2,4?-二氯联苯
(2) 2,4?-二甲基二苯甲烷
(3) (E) -3,4-二(对羟基苯基)-3-己烯6. (1)
(12) 7. (1)
(3) 8. (1)
(3)10. (1)
(4)(5) (6) 11. (1) (2)
(3)12. (1)
(4)13.四、卤代烃、醇、醚
C:5. (1) 2?甲基?4?氯戊烷
(2) 4?甲基?2?氟?3?氯?1?戊醇
(3) (2S,3R,4R)?3?甲基?2?氯?4?溴戊烷
(4) 1?溴甲基?2?氯?1?环戊烷
(5) (1S,2R,3R) ?1?甲基?2,3?二溴己烷
(6) 反?1?甲基?4?甲氧基环己烷或反?甲基?4?甲基环己基醚
(7) 2,5?环己二烯?1?醇
(8) (1R,3R)?(2?甲基)?环己?1?醇
(9) 4?苯基?1,6?庚二烯?4?醇
(10) (1R,2S)?1?甲基?2?氯环己烷
(11) 2,2?二甲基?3?戊炔?1?醇
(12) 2?甲基?4?甲氧基?2?丁醇
6. (1)
(3) ① CH3CH2CH2CH2CH2OH
(2)10. (1)
(5) 11.12. (1) CH3CH2Br + CH
CH3CH2CH=CH2
(2) CH3CH2Br
CH3CH2MgBr
CH3CH=CHCH3 13. CH3CH2Br
CH3CH2MgBr
五、醛酮 1.
2. 3. (A) 可能结构为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1)
α?氯代丙醛
2?氯代丙醛
(2)
异丁醛
2?甲基丙醛
(3)
反?肉桂酸
(E)?3?苯基丙烯酸
(4)
乙基烯丙基酮
5?己烯?3?酮
(5)
α,α??二氯丙酮
1,3?二氯丙酮
5.
(1)
4,4?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2)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3)
4?甲氧基苯乙酮
(4) (R)?3?溴?2?丁酮
(5)
螺[4,5]?8?癸酮
(6) 1,7,7?三甲基二环[2,2,1]?2?庚酮
(7)
4?氧代?2?氯己醛
(8) (Z)?3?甲基?2?庚烯
(9)
1,3?二苯基?2?丙烯?1?酮
(10) 3?甲酰基戊二醛
(11)
1?氯?4?溴?2?丁酮
(12) 1,3?二苯基?2?丙烯?1?酮
(13)
1?(4?溴苯基)?3?戊烯?2?酮
(14) 4?氧代?5?溴己醛
(15)
3?(4?羟基苯基)丙烯醛
(16) 4?甲基?3??硝基二苯甲酮
6.
(5) (6)9. (1)
(4) 10. 11.
12. 13.14.
六、羧酸及其衍生物4.
(3) 乙二酸
(4) 顺-丁烯二酸5.
2-甲醛- γ-丁二酯
3-甲醛- γ-丁二酯
4-甲醛- γ-丁二酯
6. (1) (R)-4-[2-环己烯基]丁酸
(2) (1R,4S,2Z)-二环[2,2,1]-2-庚烯-7
(3) 2,3-萘二乙酸
(4) 3-(2-苯乙基)-1-环丁烷羧酸
(5) 异丁酸酐
(6) 双(3-氯-5-溴甲酸)酐
(7) (Z)-3-己烯二酸酐
(8) 对溴甲酰苯甲酸
(9) (Z)-丁烯二酰氯
(10) (2,4)-双(氯甲酰甲基)戊二酸二乙酯
(11) (Z)-4-甲基-4-苯基丁烯酸-γ-内酯
9.10. 11.  12.13. 14.  ????????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
高二必读: |
各科辅导: |
高三必读: |
各科辅导: |
单元作文: | | | | |
体裁作文: |
教学资源: |
各科复习: |
知识考点: |
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二化学选修一第四章练习题:保护生存环境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化学选修一第四章练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检测指标为:pH=9~11,悬浮物1000mg&L-1,色度深。若对该厂废水进行处理,其中有一步操作需要加入某种物质将废水调至中性,加入物质应是
A.氨水 B.盐酸 C.碳酸钠 D.氯化钠
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含苯、苯胺和硝基苯)进入松花江,造成严重污染。下列对苯、硝基苯(-NO2)和苯胺(-N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 B. 硝基苯和苯胺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C. 由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反应是发生的取代反应 D. 苯胺沾到皮肤上立刻用苯洗涤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 ; 8HNCO+6NO2 △ 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5.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
一。右为加热
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所含的有机物是CH4,CnHm , CO
C.CO 体积分数小于CH4 体积分数
D.氢气体积分数最大
7.日,北京怀柔区北京中都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外溢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高度中毒,9人轻度中毒。已知HCN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遇明火或强灯光均会易燃或易爆。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你论为错误的是 A. 为了防止冶金络合剂氰化钠水解,废液排放前中应加入足量石灰和漂白粉 B. 检查HCN外溢时,必须穿特制防护服,并用特制的手电筒 C. 河水有自净能力,冶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 D. 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8.根据环保要求,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能倒在同一废液缸中的是 A. 盐酸和氢氧化钠 B. 硫酸铵和氢氧化钡 C. 硝酸亚铁和盐酸 D. 亚硫酸钠和硫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9~12小题 各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要预报城市的空气质量。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项目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
物、悬浮颗粒物等三种大气污染物。 9.解放日报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利用卫星数据和一种先进的仪器,绘制了一幅地球上空二氧化氮的分布图,从科学家绘制的二氧化氮分布图看,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其原因是( )
A.这些地区的硝酸工厂多 B.这些地区的人口少
C.这些地区的绿化面积少 D.这些地区的机动车辆过多
10.与氮氧化合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 )
A.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
B.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C.水华、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D.酸雨、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
11.静电除尘是治理悬浮颗粒污染的方法之一,右图为静电除尘器的示意图。已知A接高压电源正极,B接在高压电源负极,空气分子能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请结合图简单扼要说明静电除尘原理是( )。
A.A吸收正离子 B.B吸收正离子
C.A吸收电子和正离子 D.B吸收电子和正离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理数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