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预言地震的预言是真的吗?

热门搜索:
李四光预言原来是矿工啊?
||||||||||||||||
当前位置:&&&&&&&正文
李四光:留学走转改 井下当矿工
 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四光()的海外求学经历有两段。前一段,1904年去了日本,学习造船,历时6年。这期间,他见过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
  后一段,1912年开始,李四光获得官费留学名额,前往英国,入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了一年,他决定转专业。“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我已经学了一年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矿工。”李四光是这么想的。
  除了主攻地质专业外,李四光还选学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课程,特别侧重钻研物理系的力学课程。这为他后来创立地质力学埋下了伏笔。
  李四光不满足光从书本上学知识,还经常骑个破摩托车,赶上假日就去野外实地考察。有一个暑假,李四光决定去当矿工。朋友不解。他如此回答:“我不怕苦,要搞地质,就得准备吃苦。我既然学地质是为了给祖国找矿,就应该去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外国的矿井是怎么采矿的。”
  说干就干,假期一开始,李四光就联系了郊外一个煤矿,与当地矿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天没亮,李四光就和其他矿工一起,戴上安全帽,提个小鸟笼下矿井。为啥提笼架鸟?当时哪有什么瓦斯探测器?就靠小鸟了,它要是晕倒了,就得赶紧离开矿井。就这样,在阴暗、狭窄又充满危险的矿井里,李四光每天从早干到晚,真正体验了一把。
  回学校后,李四光更加努力学习了。学士学位考试临近,不巧,李四光腿上长了个大疖子,疼痛难忍。朋友劝他去就医,李四光觉得花钱太多,不去。怎么办?他用刮胡子的刀片,在开水里简单消毒之后,自己割了,然后抹上药膏,没几天就去参加考试。学士学位拿下,腿上落了个大疤。
  在伯明翰大学期间,李四光迷上了音乐,课余时学会了拉小提琴,经常去英国同好家演奏,颇得赞赏。后来有一次,受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的邀请,李四光去巴黎做“工业繁荣与能源开发”的学术报告。没事的时候,他在随身带的五线谱上以《行路难》为题写了首完整的小提琴曲。没曾想,这成了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晚会上首次得到公开演奏。
  1918年,李四光凭借《中国之地质》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导师劝他读个博士。李四光拒绝了,他急着想赶紧回国效力。
】【】【】【】【】【】
{编辑:庄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单元5:李四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7页免费35页免费4页免费10页免费31页免费 2页免费2页免费36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8页1下载券28页免费50页免费13页1下载券42页免费
单元5:李四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1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李四光:留学英国做矿工[组图]
李四光:留学英国做矿工[组图]
  1923年,李四光与许淑彬在北京的结婚照
  1913年,李四光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来。但平静的学习生活没有持续多久。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生死大战。一时间,生活物资日益短缺,物价开始上涨,生活极度因难,许多留学生已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常常利用假期到矿山去做工,赚钱维持生活。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终生的爱好。
新华网综合
(责任编辑: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卢振兴:李四光派他来青海找矿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的地质工作基本是一纸空白——没有地质队,没有一个探明储量的矿种和产地。上世纪50年代,青海涌现一大批地矿人,为青海地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青海地质工作,揭开了新篇章。
  出生于湟源县的是青海地矿业开拓者之一。他几进唐古拉,成为证实那里蕴藏铁矿的第一人;带领637地质队踏遍祁连山,发现了许多矿藏,祁连山从此以“万宝山”之称闻名遐迩。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近日,的儿子卢挺和老人生前同事翟正中、赵登福,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的故事。
  抗战时徒步求学
  出生于1919年,9岁时父母双亡,跟随兄嫂生活。1935年,他跟着脚户步行至兰州一中求学。3年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不多的奖学金支撑着他读完了初中。1939年8月,进入陕西武功农学院附属高中部继续学业。“这三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差不多跑了三年的警报,学校被炸过三次,每次都有被炸死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回忆。
  他为何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地质专业?卢挺说:“父亲生前曾多次对我们说,当初报考地质学系,是因为他在兰州上中学时,曾听过一次时任甘肃科学教育馆馆长的袁翰青所作的有关新兴地质科学的演讲,在演讲中,袁翰青对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其人其事大加赞扬。之后,他又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纪念丁文江的文章,他觉得如果能够像丁文江先生那样走遍伟大祖国的土地,发掘蕴藏的无尽宝藏,那将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
  梦想西南联大
  1942年,高中毕业。当时西南联大准备在西北地区招收5人,一向成绩很好的在当年陕西省教育厅会考中,属于免试入学之列,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只填了西南联大。当年夏天,踏上求学之路。为了省钱,他跟随一队驮盐马帮出发,他每天夜里起来帮着照料马匹,就为了省下几个脚钱。
  行至川滇边界时,马帮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轰炸,等失散的众人重新聚在一起时,所带的盘缠已尽,且耽误了西南联大的入学时间。无奈之下,返回了重庆。为了有学可上,他找到当时的教育部说明情况,经核查,他被准予参加了一次统考,被四川大学录取,而教育部分发的名单上又把他安排在西北大学地质系。进退维谷之际,恰好重庆大学地质系第二次招生,便考入重庆大学。
  主持编制青海第一张地质图
  与自己心仪的西南联大失之交臂,有些遗憾。但也是因为与西南联大失之交臂,他才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结下了一段珍贵的师生缘。“如果说,袁翰青和丁文江先生是父亲投身地质事业的启蒙者,那么李四光就是让父亲终生追随的恩师。”卢挺说。
  1944年,由李四光筹建的地质研究所迁往重庆,这期间,李四光兼任了重庆大学教授,并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正在重庆大学地质学系就读的,幸运地成为了李四光的学生。
  1946年,大学毕业,经考核,进入兰州西北地质研究所工作,参与了景泰、阿干煤田和安康铜矿的普查。1955年,他进入唐古拉山,发现了小唐古拉山的两个铁矿区,成为证实那里有工业铁矿山的第一人。“地质部地质司原总工程师陈鑫曾经与父亲一起踏勘唐古拉,他后来曾撰文回忆,父亲在踏勘小唐古拉山铁矿以后,根据群众报矿,又继续向前踏勘吴曼通洞水晶矿。途中,迎面遇见一头大黑熊,黑熊举掌向马头打来,受惊的马匹将父亲摔下,亏得警卫人员机警,及时开枪将黑熊打退,父亲才幸免于难。”卢挺说。
  随后,带领637地质队的同志们,身挎行军壶,怀揣干馒头,徒步走遍祁连山,发现了许多矿藏。翟正中、赵登福回忆:“1956年夏,经过前期普查,领大家从西宁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终于来到了木里县。此时已无路可走,只能边修路边前进。厚厚的冻土层,几铁镐下去纹丝不动,一天只能修个几百米的路。卢工和我们一起抡铁镐,他常说,搞地质就得能吃苦。”
  1956年至1958年,作为青海637队负责人,率队对青海东部地区、海北、祁连山进行地质矿产普查,曾在《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1期上发表了《祁连山南坡普查找矿的工作方法与取得的地质资料》一文,提出了对青海省的地质构造、地层矿产等方面的新认识。1971年,在十几年艰苦的青海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主持编制了“青海省祁连山南坡中段地质图”,这是青海省第一张大面积的小比例尺地质图,在青海地质史上意义重大。
  与苏联专家走进柴达木
  在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后,曾参加了青海许多重大地勘工作。当他看到当时西北地区的地质工作相当落后,而青海几乎还是空白,他想为家乡的地勘事业做点什么。
  1965年年底,来到北京,专门拜访了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李四光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名成熟的地质工作者是自己当年的学生。当说明了自己想回青海工作时,李四光连说了两个“好”——“青海的地质事业刚刚起步,你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很好!我记得你就是青海人,正好!”
  上世纪50年代,曾与苏联专家一起深入柴达木盆地,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苏联专家否定柴达木会产油,没有探测价值;但是,根据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野外,断定这里一定能产出油。两人在会上产生了争执。上钻检验之后,果然钻出了油。
  时隔这么多年,提起,翟正中、赵登福仍然会啧啧称赞:“当时在地质局,‘卢工的腿’是很有名的。他的腿在出野外时受过伤,可他仍然拖着病腿跑遍了青海,江河源头、莽莽昆仑、祁连山区等,青海没有他没到过的地方。他对每一个数据都要求准确无误,由于他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没人能够糊弄得了他。”
  “担任青海地质局技术负责人,指导了青海省的大规模地质找矿工作。他终生致力于青海区域地质和矿产勘查事业,是青海区域地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翟正中回忆。(作者:郭晓芸)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newteahouse无节操、有道理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发送你与爱车的合影,并为爱车定制一句绿色标语,将有机会获得“钛马星”车联网绿驾车顶盒1个,赶快来参加吧!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宝剑锋从磨砺出――记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宝剑锋从磨砺出――记第11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张宏与专家们研究岩心遥。
日,是一个让张宏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李克强副总理手中接过了李四光地质科学(野外)奖的奖状。53岁的张宏心潮澎湃。在代表获奖者发言时,他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能获得如此殊荣,此生无憾!”
1978年,张宏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回到家乡内蒙古从事地质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而今年,他担任内蒙古地质调查院院长整10年。
当好为百姓谋利益的找水人
内蒙古很多地区严重缺水。在张宏的带领下,内蒙古地调院10年来共在干旱缺水地区打井46眼,日总涌水量达55372.28 立方米,可同时满足40万人、50万头只牲畜饮用和55万亩农田草牧场的灌溉。
被沙漠包围的阿拉善右旗严重缺水,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的生活用水要从87公里以外的金昌市引过来。由于缺水,地方政府一度考虑把旗政府搬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但巨额的搬迁费却让他们一筹莫展。2000年,张宏带领他的队伍来到这里,经过仔细地勘查,成功打成一眼优质水井,解救了居民用水的燃眉之急,并为该镇勘查到一处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水源地。也正是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一口气又打了3眼供水井,彻底解决了该镇用水困难的问题。
鄂尔多斯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由于缺乏涵水构造,尽管紧挨着黄河,却长期过着水贵如油的生活,当地一直留传着“宁舍一桶油,不失一碗水”的民谣。找水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却没有打出几眼像样的井。一些在这里做过勘查工作的人干脆撂下狠话:“这里根本没有水”。2001年张宏带领技术人员来到伊金霍洛旗新庙乡,遍查前人资料、跑遍沟沟坎坎、运用了多种物探手段,终于在烧变岩地层中找到一处含水裂隙,并打出一眼好井。竣工的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把钻塔围得水泄不通。“哗……”,出水的一刻,欢呼声淹没了抽水机的轰鸣。人们用手捧着还略带泥浆的水说,“这水真甜!”
鄂托克旗棋盘井是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工业重镇,由于水资源缺乏,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凭着岩溶地区找水积累的丰富经验,张宏揽下这个瓷器活,精心勘查、准确定位,一钻下去,打出一眼日涌水量达3100立方米的水井,大大充实了棋盘井镇的后备水源地。两年后,内蒙古地调院在这里又成功打出一眼日涌水量3600吨,推算日最大涌水量6300吨的优质水井,再一次实现了在岩溶地区找水的重大突破。
2008年,内蒙古地调院为地处沙海边缘的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勘查评价了一处中型水源地,2009年,国家投入2000亿元在上海庙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
就这样,张宏和他的队伍先后转战在内蒙古中西部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在库伦旗六家子镇、阿巴嘎旗、翁牛特旗等缺水地区打出多眼供水井,极大地缓解了这些地区用水的紧张局面,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做好改革创新的找矿人
张宏经常对属下说:“宝藏深埋在地下,大家都在想尽办法找,谁下得功夫多、做得细、研究得深,谁就能找到”。
七八年前,内蒙古地调院在西部发现了一个异常很好的矿点,并打了验证孔,但见矿效果却不理想,技术人员权衡再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年后,受雇于一个矿山企业的地勘单位在这里施工,在原来的地方往下打了200米,见矿啦!于是外界有人说:“都说地调院实力强、技术好,弄了半天也丢矿”。一些技术人员不服气,找理由辩解。张宏说:“没找到就是没找到,不要找理由,如果我们当时敢于继续验证,成功的就是我们,这是我们的耻辱”。
知耻近乎勇。在张宏看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和信心。随后的日子里,技术人员努力拓宽找矿思路,积极探索,既注重研究,又敢于验证。几年下来,成果颇丰:先后评价了大兴安岭中南部罕达盖铁铜矿点、白音查干银铅锌等一大批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发现一批铁、钼、铜、银多金属矿产地或矿化带;有十几处矿点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大中型矿产地。如罕达盖铁铜矿点通过深部钻探验证,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铁、铜、钼等多金属矿床,仅就目前工程量验证,经济价值已高达数百亿元。
在金属矿勘查亮点频现的同时,内蒙古地调院的煤炭勘查也成绩显著,仅5年多时间,就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78.96亿吨。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的卯独庆、油篓沟过去就有人淘沙金,按说在这里找金应该很有把握。但真正把一个矿产项目布置到这里时,情况却并不好。取样分析的结果是:品位很低,工业价值不大。怎么办?不肯放弃的人们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这些黑绿色的岩石上。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张宏和他的同事们认定该矿床属品位低、规模大、易采选、易堆浸的层状矿床,其矿床类型与澳大利亚著名的霍姆勒金矿类型相似,为绿岩带型金矿。这次突破,不仅把整座整座的山头点石成金,也为绿岩型金矿的找矿提供了思路。
地质调查要突出一个“精”字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是张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
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的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到2000年时还有许多地质调查的空白区。地调院成立后,张宏抽调精兵强将迅速开展工作。内蒙古东西跨度近4000公里,既有潮湿闷热的森林,又有烈日炎炎的戈壁,而就是在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内蒙古地调院承揽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
为了早出成果,张宏奔波于各个野外项目组,与项目组一起研究、制定方案。艰苦的环境,身心的操劳,严重侵袭着他的健康,他的腿病一犯再犯。可是,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他和他的团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地质空白区,还解决了一些诸如“确认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变质核杂岩、逆冲推覆构造,认定大青山南部太古代变质岩系均属大型构造推覆岩片”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基础地质问题。
《内蒙古河套农业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省部合作的重大项目,张宏任总负责人。一项全新的工作,起初做起来总是困难重重。张宏一面组织人加紧收集国内外的信息资料,一面派人外出学习,实在学不到的,就动员大家集思广益。他常说:“只要想做,肯定能想出办法”。靠着不服输、不气馁的韧劲和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野外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赞许。
地质数据库建设过去一直是内蒙古的弱项,在接手此项工作后,张宏通过发动职工大规模地培养建库人员,强化科学管理,所承担的项目连年被评为优秀级,1∶20万地质数据库作业流程等多项经验被作为样板在全国地调系统加以推广。
在张宏做工作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带动下,内蒙古地调院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地调系统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多次把野外数字化地质填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放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搞试点。
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团队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质工作是一项依靠集体力量和智慧,科学性和探索性极强的事业,一项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搞了一辈子地质的张宏深谙此道。
24名博士,47名硕士;42名正高级工程师,90多名副高级工程师……。这几个简单的数字说明不了什么,但如果把它放在一个仅有200人的野外一线地质队伍里,这是一个“豪华”的阵容。
成立之初,张宏就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内蒙古地调院建成“区内一流,国内先进”地调队伍的目标,为此专门制定了“以人为本,培养提高”的人才战略,鼓励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深造。还是在全国地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他就大胆提出与院校联合办学,并促成内蒙古地调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举办一期工程硕士班和一期博士班。
在他的鼓励下,全院职工掀起了学习的热潮,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参加学历和业务培训,一批技术骨干逐步成长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又熟悉全区矿产资源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多人次入选自治区和国土资源部人才库,多人次受到省部级的奖励。其人员素质之高、技术力量之雄厚在全国地调系统首屈一指。
张宏还早早地瞄上地质界的高端人才,2005年以来,他抓住自治区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先后引进3位院士、6名首席专家,大大提高了单位的人员层次和研究水平,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基层地勘单位请院士的先河。10年来,内蒙古地调院的技术人员们在《中国地质》、《岩石学》等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内蒙古地调院提交的“白云鄂博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1份地质报告竟附了12篇论文,以至于有的评审专家误以为承担项目的是个科研单位。
既能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又能开展科学研究正是张宏所要打造的模式。如今,内蒙古地调院在完成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勘查任务的同时,每年还承担多项科研规划任务,其中包括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平台。
就这样,张宏从最基层的地质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三十年来的磨炼和积累,逐步成长为主持多项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和每年安排资金额达数亿元地勘项目的技术管理者。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院长以来,张宏及其带领的团队优质完成了大批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主持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办公室技术管理部工作以来,通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使内蒙古地质勘查程度明显提高,发现并探明一大批各类资源,使内蒙古从资源潜力大区进一步向国家21世纪资源接续基地的目标迈进,为国家和内蒙古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业绩突出,张宏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全国地质调查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为“首席专家”。今年,他荣获了一个地质人的殊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高征西)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技术支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480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李四光的预言_百度知道
李四光的预言
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李四光吧,前天我听到老弗钉缔固郫改惦爽定鲸师说在以前有个地质学家叫李四光他在生前预言中国有4大地震是唐山
最后一个是福州 大家说说是真的吗?
提问者采纳
有部分人听过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四个地方将会发生大地震的预言吧。其实他老人家只是指出我国的主要地震带。那么再看看我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弗钉缔固郫改惦爽定鲸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应该是的,他是学地质力学的啊,而且还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这么说绝对是有依据的!
我是学地质的喔,不过我听说最后一次是在徐州。从专业角度看,李四光的“预言”并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现今地震预测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也不敢随便下结论。只有今后在这方面有所进步,能尽早预防来减少人民的损失才好。
好像是的哦!不过中国地震监管局会说明的,不用担心。
我好像也听说过这个预言。。。应该是真的
不是的,李四光好像说最后是徐州。
李四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四光预言地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