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披绮绣被绮绣......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所得到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3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舍          同舍生皆被绮绣B.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D.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中末句提到的“勤且艰”的“艰”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3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舍          同舍生皆被绮绣B.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D.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中末句提到的“勤且艰”的“艰”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3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舍          同舍生皆被绮绣B.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D.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中末句提到的“勤且艰”的“艰”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最佳答案1.D 2.(1)(我)毫无羡慕的意思。或:(我)一点也不羡慕。
(2)(我)不觉得(或:不认为)吃的穿的不如人。3.答案要点:“艰”表现在:我从师求学的时候,①冒着严寒(恶劣的天气);②行走在深山巨谷中(长途跋涉);③足肤冻裂了,四肢冻僵了(身体受冻);④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吃的不好(饮食差、吃不饱),穿着破旧的衣服(衣服破旧)。(意近即可)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图书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一. (2005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③腰白玉之环(&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句子(“同舍生……略无慕艳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2008年泉州惠安中考题)
5.解释加点词。( 4 分)
① 录毕,走送之(&&&&&&&& )&&&&&&&&&&&&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6.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7.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8.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翻译下列句子。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2008年泉巷区中考题)
1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______”与“ ______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13.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1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①借 &②用& ③挂在腰间
&2.①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3.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4.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5.4分。(1)跑& (2)同“披”& (3)年已二十(二十岁)& (4)担忧
&6.3分。B&&&&
&7.3分。B&&&
&8.3分。每项1分。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9.3分。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重点词是“以是”、“以”、“假”,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0.4分。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11.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12.(2分)C&&
13. (2分)D
14.(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
15.(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意合即可)&
二.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勤且艰若此。(05年山西,黄岗)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走&&&&& (2)腰&&&& (3)俟&&&&& (4)汤&&&&&&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翻译)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计日以还。
4.选文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体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已求学的艰难?
&&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决?
&&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乐中求学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1.(1)跑&& (2)腰里系着(挂着,佩着)& (3)等待& (4)热水& (5)通“披”,穿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 (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缊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6.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7.①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②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三.(2008年泉州市中才题)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 &&&&&&&&&&&&&&&&&&&&&&&&&&&&&&&&&&&&&&&&&&&&&&&&&&&&&&&&&&&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 ② _______(2分)
6.末句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三.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A
3.(6分。每句3分)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其中“至”、“支”各占0.5分,句意2分)&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其中“盖”、“此”各占0.5分,句意2分)&&&
4.(3分)B
5.(2分)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6.无统一答案,可从作者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成为饱学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须刻苦勤奋学习的道理;也可只谈自己如何向作者学习的一些想法,等等。
7.悬梁刺股(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映雪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知识点 & “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习题详情
15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5%
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右备容臭(chòu)&&&&&&&&&&&&&&&&&&& B&烨然若神人(yè)C&缊袍敝衣(wēn)&&&&&&&&&&&&&&&&&&& D&以衾拥覆(jīn)【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④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小题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未尝稍降辞色。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小题4】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2分)A&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海南省定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右备容臭(xiù),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走”古今异义。“卒”,最终。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未尝”“色”和2句中“以是”“假”的意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围绕“作者的坚持,苦中作乐的精神”阐述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主要考察你对“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与“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媵人持汤沃灌&&&&(3)同舍生皆被绮绣&&&&&&& (4)右备容臭&&&&【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小题3】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作答)?(3分)&&&&【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如果你就是“同舍生”中的一员,读了这篇文章你该怎么做?(4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五柳先生传》《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宋濂。《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文】魏钟繇①,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⑥,最妙者八分⑦。(选自羊欣《笔阵图》)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礼愈至&&&&     &(2)如厕终日忘归 &&&& (3)诞惜不与&&&&     (4)皆书象之 &&&&【小题2】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C.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2分)&&&&&&&&&&&&
“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A右备容臭(chòu) B烨然若神人(yè)C缊袍敝衣(wēn) D以衾拥覆(jīn)【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③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____④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小题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未尝稍降辞色。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小题4】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文言文阅读(12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A右备容臭(chòu) B烨然若神人(yè)C缊袍敝衣(wēn) D以衾拥覆(jīn)【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②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③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____④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小题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未尝稍降辞色。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小题4】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口体之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